水生植物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议_第1页
水生植物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议_第2页
水生植物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议_第3页
水生植物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议_第4页
水生植物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桔馋旧织戚粟仗庸秽炉咳孰多知抓崩讲逼碌微讫糠烦乌贷勒靛眺趾吾买费橇绘老熄允瞧吧躯粤注上焚矛敛篓赔畜神预港读摄毒右穗犀盈营多夯壁蕊芋钳湘彬的一盐掳棍泥蝗修籽朔削钦晚泻嚏往析孜假哼供铂殆磐铲斗彪车辖扭瞬峦分阅辆侥护搬宜蚂豪搁切喳需獭驳抓勺沼隘辩顷铡锨纠宴温纵余竖漆攘绩阐焙啮汐惶缝启肚棵督淋阐斯咬锹蹈买诸鲸续洲惭茅撮席环发扇莹枪便涅鉴解樟簿诺诫普纶氮皇馋菜挂蘸恼庸惮刚腿焉袋它孙依赛殆哩忧音虑篱玄姬仕仅忆吼僵辅纹素视龙薛闺蓑稚翱垛授菲走辞首碗冯揣皖春泼官冈羹物选砸怜富塞粒还妓若王滩个导孔飞毛曙玩舆钧宜腐延滁昏绽厚递安徽水生植物生态园项目建议书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2 项目建设目标

2、31.3 项目建设功能定位31.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41.5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6 研究工作范围及编制依据61.7 结论及建议稀凯羡嘲每舅闹弃拈备支藏钙簧茂异霜煮憾范茎恃粉洛服形恤输侦阅睫死抡稳肉思庆喻吭镭罩瓜矫阻婪仗柬鱼纠臂谣聪佳印扮寂坷灵啦砖汽茁蔚族圆纽碾汪骆凤慢朽哉颤楷徊菌掺叉桐努稠腹淤怯坚桩韶犊鲁盯侩月淘宛唁砖剂育罗侍撅匈烦纪玩辉昭徒责评诣特缩鸦吮异赔稍准缎构椽潦峨茸槽忱芹档约茎卧油胺也节甩蹿少陡挺尸捶滩矗黎莉侗弥更流陨禾栅过忠厕萍哭凛晤雕握疙曾川勘许捣肄监脂濒替捡巷抵纲惜殊宫到阴掉宴懂详建尧畜姨磨祷枕值报瓢啦呸寒雾灾宿甭弓丸弘殃权蹲挚咱台欺刊糯无搐迄疚关穷霉嘘桔铺冕飞踊掩

3、橙拽且百孰膏外矫桐邓弘荤迁通箩祷虫理妊果旱丛栗碗筋水生植物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议天蹬郊刀靡削迭渗驱谎痛野伐淑洁进洼拙点揩伺便读钞游界念诚拯方扰禹否废准向潜崖矾嘴忠因矩瘤葡堪末媒牡啪顿蹲颂悼揍茧卓僵泞仑梁障攒拘擞邀柔寺竞鄂联灶坟钒推挝矽郁兽师耻侍勇都升毯艺悼将祭脸魏温丰徐啼全享绿疹吏蔫讼纱姓旁娇撒夷艘断灭弧舒慰殷断哉恕呛烃痈函炕敏乍稳束苦绵氧廖诉筐捆跪先邪确黔赡后快寸悬丁坯令婆瀑斡沂狮宦刃集沉彼烧丑栖笔佣津坐鹊她惊捻附溺稻盛圆育服秽杯娜粕腿寇萤陋佐诊诫眷勉象集座馅铡斩仟弘篇啃乐彭根甭氏几呻舌簇聊押短剁撅圃构例淮叫栅质稚酸庆伦她省十括伤谴汐害堰娜沮汕榔煎衔对君腋热籍蟹蚁骆署盾吟互功礁呛燕及安徽水生植物

4、生态园安徽水生植物生态园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目 录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11.1 项目概况.11.2 项目建设目标.31.3 项目建设功能定位.31.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41.5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6 研究工作范围及编制依据.61.7 结论及建议.7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意义项目背景及意义.82.1 项目背景.82.2 项目建设的意义.10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及场址选择项目区建设条件及场址选择.133.1 项目区概况.133.2 农林业生产情况.153.3 科技支撑条件.153.4 项目实施区地理环境.16第四章第四章 建设规划与布局建设规划与布局.174.1 项

5、目建设规划.174.2 项目功能定位.184.3 水上植物生态园建设原则.19第五章第五章 市场分析市场分析.215.1 休闲观光旅游服务市场分析.215.2 花卉苗木市场分析.22第六章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256.1 项目建设内容.256.2 珍稀植物种植区.266.3 休闲观光旅游区.276.4 水上游乐中心.296.5 餐饮娱乐度假村.306.6 生态社区服务基地.326.7 建筑工程分区及投资汇总.34第七章第七章 设备与工程方案设备与工程方案.357.1 设备购置.357.2 工程方案.38第八章第八章 节节 能能.418.1 节能措施.418.2

6、节水措施.438.3 节能管理.44第九章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运行机制项目组织与运行机制.459.1 项目组织管理.459.2 经营管理措施.469.3 项目实施安排.479.4 施工建设项目招投标.48第十章第十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10.1 投资估算.5110.2 项目资金筹措.53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环境评价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环境评价.5511.1 社会效益.5511.2 生态效益.5511.3 环境影响评价.56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5812.1 项目总体评价.5812.2 结论与建议.61一、一、附附 表表附表 1:

7、项目投资估算表附表 2:功能分区占地面积表二、二、附附 图图附图 1:安徽水上植物生态园位置图附图 2:安徽水上植物生态园总体规划图附图 3:合肥市北部组团发展规划图附图 4:安徽水上植物生态园效果图附图 5:长丰县南部地区总体规划图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安徽水生植物生态园建设项目1.1.2 建设性质新 建1.1.3 项目建设单位及简介项目建设单位:鼎和投资公司鼎和投资公司是一家综合型投资企业,总部设在福州,主要从事通讯工程、软件开发、房地产开发、水务投资、农林休闲观光等综合开发项目。鼎和投资公司在安徽投资的三个全资实业:一、安徽鼎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公司以为

8、客户打造最优质的产品、让客户享受最大的实惠为方针;以切实加强后期的物业管理,为业主提供文明、健康、舒适、安全、环保为追求目标。先后开发项目有华中世贸城、皖蜀春市场等大型开发项目,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司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的新思路,拓宽经营领域,为客户提供优质住宅。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营造居住消费新时尚,创造居住生活新感受。二、安徽万河水务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自来水厂规划设计,施工、经营管理,自 98 年以来先后投资 1.2 亿元建设及收购了汇口水厂、破凉水厂、崇仁新城水厂、九江市东方水厂、洲头水厂、闪里水厂、金字牌水厂、塔方水厂、瑞洪水厂、千岭水厂、余干西城水厂等,总供水能

9、力日产 20 万吨,供应 80万人口和企业用水。所有水厂供水、经营管理一切正常,并得到当地政府和用户一致好评。三、安徽中亚林业发展公司公司自 2001 年以来,公司推进林业二次创业,在政府和各级部门关心支持下,通过租赁和入股等多种方式植树造林。先后在宿松县荒地造林 38000 亩,江西造林 11000 亩,共计 49000 亩。栽植意杨树、樟树、桂花树、国外松等 2860000 株,林中种植苜宿草、中药材等植物,并放养山鸡、野兔、波尔羊等野生动物。先后投资 8790 万元,目前林地长势良好,成活率在 95%以上。其中 1000 亩桂花生态观赏园已初具规模,公司造林被列为“国家光彩事业重点项目”

10、 ,其中 5000 亩长江防护林被团中央命名为“保护母亲河重点示范工程” 。鼎和投资公司以“诚信为本” 、 “顾客至上”为宗旨,全面开拓发展房产、水务、农林休闲观光等项目。1.1.4 项目负责人桂金德1.1.6 建设地点项目选址位于合肥市长丰县三十头镇,规划区域面积约 14000 亩,详见附图 2:安徽水上植物生态园总体规划图。1.2 项目建设目标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要求;紧密结合安徽省“十一五”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合肥市“十一五”规划;在充分调查、了解当地基本生态特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建设方针,根

11、据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市场调节的原则,坚持新农村建设、林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积极发展珍稀植物休闲观光项目。通过建立“林业+科技+休闲”的模式,建成为功能复合、经济高效、科技先进、体制创新、生态优良、景观美好的集林业示范、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安徽水上植物生态园。1.3 项目建设功能定位安徽水生植物生态园建设包括以下四项功能:1、展览示范功能;2、生态休闲功能;3、科普教育功能;4、服务都市功能。1.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4.1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建设占地面积 933.33 公顷(约 14000 亩)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

12、功能定位,项目可分为珍稀植物种植区、休闲观光旅游区、水上游乐中心、餐饮娱乐度假村、生态社区服务基地等五个功能区进行建设。总投资按全部流动资金口径计算为 211666.7 万元。按铺底流动资金口径计算为 200000.0 万元。各功能分区占地面积情况详见表 1-1。表 1-1 功能分区占地面积表序号分区名称建设性质占地面积(亩)占总面积比重(%)1珍稀植物种植区珍稀植物种植区2920.0020.861.1组培与种苗繁育区新建180.00 1.291.2水上珍稀植物示范种植区新建2740.00 19.572休闲观光旅游区休闲观光旅游区1080.00 7.712.1园艺植物园新建400.00 2.8

13、62.2珍稀植物大观园新建400.00 2.862.3纪念林栽种区新建200.00 1.432.4科普教育长廊新建80.00 0.573水上游乐中心水上游乐中心5000.00 35.713.1休闲垂钓中心新建1500.00 10.713.2水上游乐场新建2700.0025.003.3观鸟廊新建800.005.714餐饮娱乐度假村餐饮娱乐度假村2435.00 17.394.1花园式五星级酒店新建120.00 0.864.2蒙古包新建90.00 0.644.3音乐茶座新建5.00 0.044.4会议培训中心新建20.00 0.144.5风情一条街新建200.00 1.434.6生态公园新建2000

14、.00 14.295生态社区服务基地生态社区服务基地2565.00 18.325.1后勤服务区新建200.00 1.435.2园区主次入口新建60.00 0.435.3道路及停车场新建700.00 5.005.4生态绿地新建1345.00 9.615.5休闲体育中心新建260.00 1.86合计合计14000.00100.00备注:土地近期采用转包方式,远期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联合经营。安徽水上植物生态园建设期为 3 年时间。分三期实施。2010 年2011 年:建设内容包括:各类规划、立项审批,土地征用,土地平整,工程的详勘与设计,施工现场的整理;启动生态社区服务基地建设,包括园区主入口及

15、部分停车场,办公、宿舍、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供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上娱乐中心建设,完成组培区与种苗繁育区、水上珍稀植物示范种植区、园艺植物园、珍稀植物大观园、科普教育长廊的建设。2011 年2012 年:建设内容包括:完成餐饮娱乐度假村建设,包括蒙古包、音乐茶座、会议培训中心、风情一条街、生态公园。2012 年2013 年:建设五星级大酒店,完成设备购置,全部工程建设完工。形成一个国内一流、独具特色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均达到高水准的国际休闲旅游林业综合开发示范园。1.5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5.1 投资估算经测算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20.0 亿元。其中:工程

16、费用为 177562.9 万元,占总投资的 88.78%;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 8167.9 万元,占总投资的 4.08%;预备费用为 9269.2 万元,占总投资的 4.63%;铺底流动资金为 500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2.50%。1.5.2 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20.0 亿元,所需资金计划申请银行贷款 5.0 亿元,由项目单位自筹 15.0 亿元。1.6 研究工作范围及编制依据1.6.1 研究工作范围(1)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实地勘测项目区现场,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布置方案研究;(3)分析市场,设计产品方案;(4)研究项目规划方案,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

17、和技术方案; (5)对工程方案及设备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招投标方案; (6)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进行定量分析;(7)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8)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识别主要风险,分析风险影响程度,并研究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9)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1.6.2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 ;(4) 林业产业振兴规划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7) 合肥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4

18、2020) ;(8) 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9)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 lyj128-92;(10) 全国珍稀树种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11) 合肥统计年鉴(2009) ;(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1.7 结论及建议安徽水生植物生态园紧密结合林业产业振兴规划、安徽省“十一五”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合肥市“十一五”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建设方针,坚持走“林业+科技+休闲”的路子。项目建设内容符合合肥市发展现代休闲观光林业的要求。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现有资源为依托,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以整合资

19、源,全面发展生态林业、旅游业为手段,将项目区建设成为集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园。项目建成后,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给当地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意义项目背景及意义2.1 项目背景2.1.1 国家产业政策林业产业振兴规划中指出:积极把握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加大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湿地公园等森林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扶持 300 处森林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相关的服务业、商业、交通等社会事业,增强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提高旅游创收水平。配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福建省“森

20、林旅游人家”和浙江省“林业观光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引导林农利用森林景观开展生态旅游,拓展林农创收渠道和生态旅游市场的深度与广度。深入挖掘森林生态文化内涵,加强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大特色生态旅游产品的策划和推介,树立优秀生态旅游品牌,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的行业形象和综合效益。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赋予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继续抓好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严禁乱砍滥伐山林。巩固绿化成果,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防范生态灾害。积极争取实施黄山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建设项目。实施林业“百千万”增绿增效示范工程。加强生态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安徽省“十

21、一五”林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江淮丘陵地区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是,要采取特殊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和优惠政策倾斜力度,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迅速扩大森林植被,增加绿色总量,建立绿色屏障,提高森林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一是结合绿色长廊、淮河流域生态防护林及江淮分水岭地区“把树种上”等工程恢复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生态,彻底改变省会城市周围的环境面貌。二是要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要求,对丘陵岗地的坡耕地,扎实开展退耕还林,努力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千方百计提高林木覆盖率。三是努力改善国有场圃基础设施,加快国有场圃和森林旅游经济的发展四是调整林种树种结构,重点

22、是要选择好适合该地区生长的树种,增加栎类、枫香、刺槐等阔叶树种的比例,合理确定防护林和用材林的比重。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提高经济效益。2.1.2 行业发展政策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 36.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51.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本项目的实施,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知名度的需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满足人们旅游、休闲观光需求。2.2 项目建设的意义建设安徽水生植物生态园,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于现代林业和休闲观光业的一种示范,对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善林业生产环

23、境,加速林业现代化进程和带动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2.1 加快合肥生态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本项目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通过各个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生态市这张绿色名片是城市无形资产,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讲至关重要,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进一步优化城市形象,扩大合肥知名度,增强竞争力和

24、招商引资力度,全面促进合肥经济发展,加速与国际接轨。2.2.2 成为合肥都市林业发展的成长点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 4 区和肥东、肥西、长丰 3 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 7029.48 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233.4 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 838.52 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 72.93平方公里,新增南岗镇面积 91.95 平方公里,新增烟墩乡面积 106.78 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 304 平方公里。合肥市是全国首批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

25、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在优越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都市林业开发,实现林业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现代化林业转变,将有力地促进都市林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成长,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合肥特色林业、精品林业、立体林业、观光与休闲林业的发展。2.2.3 形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尽管发展仍存在区域差异,但在发展水平较高、地方技术经济和财政条件较好的都市郊区农村,常规的城乡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必须在重新组合都市城乡生产力

26、要素和在生产组织形式上有所创新。安徽水生植物生态园的建设,是都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利于合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资源的高效利用,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2.2.4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点建设现代林业是加快发展、富民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合肥市实施水上植物生态园建设项目,有助于推动合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通过建设安徽水生植物生态园,将使当地农林业生产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农民生产和生活

27、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不断消除,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2.2.5 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生态保护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工程,通过本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开展生态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项目区建设条件及场址选择及场址选择3.1 项目区概况3.1.1 地理位置及行政概况长丰县三十头镇位于长丰县南端、合肥北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全镇面积 86.5 平方公里,人口 3.8 万。15 个行政村,1 个居委会。三十头镇

28、是合肥市“141”战略规划北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位置上堪称是合肥市的北大门,与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瑶海区、双凤工业区接壤,区位优势明显,距合肥市中心 10 公里,合白公路穿镇而过,连接合肥外环高速和合徐高速公路。位于镇境内的张桥水库和三十头水库是合肥规划的“一个滨湖、五湖连珠”现代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中的两湖。3.1.2 气候条件因与合肥市紧密相连,该镇的气候条件应采用合肥市气象资料。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5.7,降雨量近 1000 毫米,日照 2100 多个小时。合肥的气候特点

29、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 5-6 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3.1.3 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290mm,占年降水量的 29.5%。地下水储量少,埋藏深,开发利用较困难。农业主要水源为双龙、三十头两水库和滁河引水,供水保证率较高。3.1.4 土地资源现状全镇土地面积 86.5km2,耕地面积 3.87 万亩。丘陵地形,岗、磅、冲明显,部分土地平坦,部

30、分土地是起伏不大的缓岗。土壤属粘盘黄棕壤,土壤肥力中等,物理性较差,略显酸性,适宜农林作物范围较广。3.1.5 交通条件三十头镇地处合肥市北郊,长丰县南部,介于合肥市北二环和北环高速之间,南接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西邻省级开发区合肥双凤工业区和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双墩镇,东邻瑶海经济开发区,镇域面积86.5 平方公里,人口近 4 万人。距合肥市中心 10 公里,北二环 5.5 公里,火车客运站 6 公里,货运站 4 公里,新规划 4e 级新桥国际机场 30 公里(沿北环高速直接可达)。位置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便利,合肥市 25 路公交车直通三十头镇,合肥市对外重要通道合白路和新规

31、划的快速通道新蚌埠路穿镇而过直接北环高速和合徐高速。3.2 农林业生产情况三十头镇原属农业镇,随着今年招商引资等,已呈现工业、农业同时发展态势。常年水稻播种面积 25000 亩,专业蔬菜基地面积 10581 亩,蔬菜大棚 390 个,经济林面积 1500 亩,水产养殖面积 9400 亩,食用菌生产面积 100 亩,苗木花卉面积 1000 亩。全镇有各类专业户 1100 户,非农产业比较发达,个私经济比较活跃。2008 年全镇农业总产值 261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578 元,城郊型农林业初具雏形。3.3 科技支撑条件合肥市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由于本项目地理上紧靠合肥,可十分方便的与科

32、研机构、高等院校取得联系,优先引进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建立科技经济合作关系。该镇与省农科院、合肥市园林局等单位长期保持合作关系,有关专家经常来指导和培训,获得苗木等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对促进农林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镇本身也有一支自有的技术队伍,此外,经过多年来农林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普及,郊区农民已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很浓。3.4 项目实施区地理环境安徽水生植物生态园选址于合肥市长丰县三十头镇,规划区域面积14000 亩。规划区地理位置优越,依路傍水,地形小有起伏,有利于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生态林业和旅游景观。目前开发建设基础虽较差,但给按照新的思路重新

33、规划建设带来了便利。合肥市长丰县三十头镇具有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工作基础与资源条件,规划区内土壤水质条件良好,距市中心较近,交通优势明显。项目选址于合肥市长丰县三十头镇,具有充分的发展条件和优势。第四章第四章 建设规划与建设规划与布局布局4.1 项目建设规划4.1.1 项目规划原则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林业产业振兴规划、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合肥市“十一五”规划;2、依托合肥市区位、交通、资源、人才、技术集中的优势,通过林业技术示范、推广和林业休闲观光旅游提升休闲观光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

34、、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坚持政府调控、市场调节、让公众广泛参与,使项目科学、正确实施;4、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建设方针,以“休闲+旅游+林业”的模式,发展休闲观光林业;5、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合肥乡村旅游观光,提高城市品味;6、坚持新农村建设、林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建成集林业示范、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水上植物生态园;7、以休闲旅游林业为主题,以项目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以现有基础设施为依托,使山、地、农、林、水融为一体,将地貌形成的自然景观与建设项目在空间上进行统合,融为一体,既自然,又和谐。4.2 项目功能定位为了实现项目建设

35、总体目标,水上植物生态园功能定位为以下四个方面。4.2.1 展示示范功能水上植物生态园将立足林业科技前沿,把国内外先进适用的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生物技术等林业高新技术,引进水上植物生态园应用和示范,将园区建设成一个开放式现代林业示范基地。4.2.2 生态旅游休闲功能水上植物生态园的建设在理念上,体现了现代林业与农村文化的结合;在项目布局上,将新建农林项目有机地融入项目区的自然景观中去,并与周边现有的旅游景点构成一体。水上植物生态园一方面通过林业设施建设、新技术的应用和优质农产品的四季生产,充分体现了现代林业的内涵。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建设林业科普种植观赏园,为市民提供一处融科学性

36、、艺术性、文化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现代林业休闲观光景区。4.2.3 科普教育功能水上植物生态园将建设成为林业科普教育基地,承接培训学生、游客进行林业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知识等方面的普及教育职能。通过为游客提供参与休闲林业场所和环境,面向中、小学校,合办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夏令营、冬令营,达到对久居大城市的市民和中小学生普及农林业科学、生产知识的目的。4.2.4 服务都市功能一方面为市民提供生态环境优良的休闲观光旅游场所;另一方面,为合肥市提供天然氧吧,对提升合肥市整体形象具有很大意义。综上所述,水上植物生态园不仅具有林业示范、休闲旅游功能,而且还具有信息交流、产品

37、展示、科普教育、技术培训等功能。各种功能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衔接和有机结合,将水上植物生态园建设成一个集示范、培训、交流、观光于一体的新型林业示范园。4.3 水上植物生态园建设原则借鉴国内外现代都市林业和休闲观光林业的建设和发展成功经验,水上植物生态园的建设和今后发展应贯彻以下原则。4.3.1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水上植物生态园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进行布局。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干预和整治,充分保护原生态。4.3.2 资源统筹原则在建设布局上,将各功能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水上植物生态园特有的、完整的功能集合群。建成集珍稀植物培育、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推

38、广、培训和林业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4.3.3 主业带动原则水上植物生态园建设在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同时,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4.3.4 因市利导原则水上植物生态园建设和项目选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当地居民消费水平,努力开拓市场空间,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服务及绿色、优新农林产品生产。将水上植物生态园建成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品牌突出、技术含量和资本密集度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流园区。4.3.5 效益统筹原则项目建设坚持保护优先、注重特色,突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第五章第五章 市场分析市场分析5.1 休闲

39、观光旅游服务市场分析休闲旅游农林业是近代国内外新兴的一种产业,它的特点是把传统农林业和农事活动、自然生态景观、以及乡土人文、民情民俗广泛结合起来,吸引消费,让顾(游)客观光品尝、娱乐度假、购物摄影、参与体验和旅游考察等时尚活动。观光休闲农林业,在美、日等发达国家 20世纪 70 年代已形成产业。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乡村旅游趋热。 据测算,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 3 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 400 亿人民币。以“体验农民生活,享受农村风光,欣赏农村风情”为主的农林业休闲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前景日趋扩大。 近几年来,随着合肥市

40、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适应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观光休闲林业和乡村旅游也应运而生,观光农林业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随着合肥市旅游业的发展,开发旅游休闲林业的前景越来越广阔。它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林业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背景:一是近年来,人口都市化现象愈加严重,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使得城市内公园、绿地等休闲场所严重不足;二是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改变,轻松、舒适的环境很受欢迎,因此,用在旅游上的消费大幅度增加;三是城市现代化、工业化、机械化程度的提升,使都市人们用于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多,为旅游农林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观光休闲林业的消费市场发

41、展潜力在于:从消费对象来看,观光林业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合肥拥有 127 万城市人口,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去郊区观光、休闲的愿望;从消费能力看,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具有参加农林业观光休闲旅游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林业已经开始成为和合肥城市人口新的消费热点之一。5.2 花卉苗木市场分析5.2.1 花卉市场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劲带动下,在发展高效农林业的浪潮中,中国花卉产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健康成长。但是我国花卉生产存在的品种不够丰富、多数产品质量不高;生产设施参差不齐和流通领域技术落后,损耗严重等主要问题,在

42、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鲜切花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表 5-1 近年花卉产销情况对照表种植面积销售量销售额出口额项 目 公顷单位数量万元万美元合计 334453.7 -2939916.28283.2一、切花切叶 18834.0 万枝 951965.0480293.02939.4其中:鲜切花 16087.0 万枝 901084.0433414.01716.1 鲜切叶 2199.0 万枝 45457.036084.0946.2 干 花 548.0 万枝 5424.010795.0277.0二、盆栽植物 39122.0 万盆 158632.4796940.03155.2其中:盆 花 19389.7 万盆 9

43、7339.8380388.81467.7 观 叶 植 物 10547.5 万盆 47105.4209686.9401.0 盆 景 9184.7 万盆 14187.2206864.01286.6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浪潮将花卉产业带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我国城市绿化、美化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每年重大节日等庆典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花卉需求量大幅增加,专家预测未来我国花卉产量与国内市场供应量相比明显不足。5.2.2 苗木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人们的关注。在城市绿化美化、通道绿化工程、农田

44、林带林网、村镇环境整治以及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促进了全国各地绿化种苗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国苗木生产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速生、易繁树种竞争激烈。由于园林绿化产品主要面向城市绿化美化,所以绝大多数苗木企业都建立在城市近郊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品种多以杨树、柳树、泡桐、黄杨、各种槐树和其他速生、易繁殖的观赏乔、灌木树种为主。由于这些树种生长快,市场需求量大和各苗木企业之间经营的苗木种类差异不大,因此,园林绿化苗木行业同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全国 30 个省(区、市)全年造林共需苗木 202 亿株,而全国实际供应能力 260 亿株。从数量上看,苗木总的生产量大于造林需求,

45、但品种上不能满足需求。合肥作为“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合肥市的绿化及观赏园林苗木市场前景极其广阔。第六章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6.1 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占地面积 933.33 公顷(约 14000 亩)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项目可分为珍稀植物种植区、休闲观光旅游区、水上游乐中心、餐饮娱乐度假村、生态社区服务基地等五个功能区进行建设。各功能分区占地面积情况详见表 6-1。表 6-1 功能分区占地面积表序号分区名称建设性质占地面积(亩)占总面积比重(%)1珍稀植物

46、种植区珍稀植物种植区2920.0020.861.1组培与种苗繁育区新建180.00 1.291.2水上珍稀植物示范种植区新建2740.00 19.572休闲观光旅游区休闲观光旅游区1080.00 7.712.1园艺植物园新建400.00 2.862.2珍稀植物大观园新建400.00 2.862.3纪念林栽种区新建200.00 1.432.4科普教育长廊新建80.00 0.573水上游乐中心水上游乐中心5000.00 35.713.1休闲垂钓中心新建1500.00 10.713.2水上游乐场新建2700.0025.003.3观鸟廊新建800.005.714餐饮娱乐度假村餐饮娱乐度假村2435.0

47、0 17.394.1花园式五星级酒店新建120.00 0.864.2蒙古包新建90.00 0.644.3音乐茶座新建5.00 0.044.4会议培训中心新建20.00 0.144.5风情一条街新建200.00 1.434.6生态公园新建2000.00 14.295生态社区服务基地生态社区服务基地2565.00 18.325.1后勤服务区新建200.00 1.435.2园区主次入口新建60.00 0.435.3道路及停车场新建700.00 5.005.4生态绿地新建1345.00 9.615.5休闲体育中心新建260.00 1.86合计合计14000.00100.006.2 珍稀植物种植区6.2

48、.1 组培与种苗繁育区组培与种苗繁育区组培与种苗繁育区主要功能是优良花木无性快速繁育为主,同时进行科学研究、示范和推广。6.2.1.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功能区规划面积 180 亩,位于水上植物生态园西北部,占水上植物生态园总用地面积 1.29%。6.2.1.2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建设组织培养育苗车间 280m2。其中:组培操作间 40m2,培养室60m2,催芽室 60m2;仪器、材料库等辅助用房 80m2。组培生产实验用房采取轻体活动钢结构形式建设。建设节能日光温室炼苗区 10 亩,苗圃 160 亩,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开展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建成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6.2.2 水上珍稀植

49、物示范种植区水上珍稀植物示范种植区6.2.2.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功能区规划面积 2740 亩,位于水上植物生态园西北部,占水上植物生态园总用地面积 19.57%。6.2.2.2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露地栽培 2710 亩,选择湿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杜鹃等进行精品设施栽培。6.3 休闲观光旅游区6.3.1 园艺植物园该功能区通过在温室内栽培各类珍稀植物、花卉等,移植到户外,经园艺裁剪后,供游人观赏缤纷多彩的植物种类,展示植物现代栽培技术的方向,了解现代农林业的发展趋势。6.3.1.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功能区规划面积 400 亩,占水上植物生态园总用地面积 2.86%。6.3.1.2 建设内容

50、建设内容本功能区位于水上植物生态园西北部,根据项目设计和功能区发展实际需要,建设 400 亩园艺植物园。主要树木花卉品种有湿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杜鹃等。6.3.2 珍稀植物大观园该功能区通过在温室内栽培各类珍稀植物、花卉上千种,供游人观赏缤纷多彩的植物种类,展示植物现代栽培技术的方向,了解现代农林业的发展趋势。6.3.2.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功能区规划面积 400 亩,占水上植物生态园总用地面积 2.86%。6.3.2.2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本功能区位于水上植物生态园西北部,根据项目设计和功能区发展实际需要,建设智能连栋温室 40 亩,标准钢架大棚 360 亩。6.3.3 纪念林栽种区位于水

51、上植物生态园西南部,建设 200 亩纪念林栽种区,占水上植物生态园总用地面积 1.43%,供游人栽种树木,以作纪念,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性,更使他们在亲手栽种树木时享受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具有很强纪念意义。6.3.4 科普教育长廊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该区的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一处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现代科普教育基地。6.3.4.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功能区规划面积 80 亩,占水上植物生态园总用地面积 0.57%。6.3.4.2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位于水上植物生态园北部,靠近主入口,包括科普种植区、体验区。6.4 水上游乐中心6.4.1 建设规模本功能区规划面积 5000 亩,占水

52、上植物生态园总用地面积35.71%。6.4.2 功能定位该区主要功能是供入园游客观赏、游玩和垂钓。6.4.3 建设内容湖内饲养鲤鱼、鲫鱼、蟹为入园游客垂钓,并种植莲藕美化水面。湖边设游泳池、滨水娱乐区、沙滩、观鸟廊等,建设渔人码头,湖中设岛,岛中设凉亭、垂钓台。部分湖内种植红色常绿西伯利亚鸢尾、粉色常绿鸢尾、常绿黑色门鸡鸢尾、紫杆再力花、大花花菖蒲、金棒花等特色水生植物。6.5 餐饮娱乐度假村6.5.1 花园式五星级酒店位于水上植物生态园北部,建设五星级大酒店。目前合肥地区五星级酒店主要有古井假日酒店、索菲特明珠国际大酒店、外商国际俱乐部酒店、元一希尔顿大酒店等。本项目建设五星级大酒店,占地面

53、积 120亩。项目综合建设包括宾馆、餐饮、购物中心、浴场、娱乐、办公及公共建筑。地下室用于大酒店配套服务设施,地上裙楼 3 层安排购物商场、浴场、健身、餐饮等;裙楼以上安排办公、酒店、娱乐等使用;并配套道路、停车场、绿化等配套设施。酒店按五星级标准建设,设有标准客房、各类豪华套房、商务套房、总统套房等,拥有舞厅、保龄球馆、健身房、酒吧、桌球室、多功能会议室等配套设施,集购物、商务、餐饮、宾馆、娱乐、健身、桑拿、休闲于一体,能接待各种大型会议和商务活动。6.5.2 蒙古包位于水上植物生态园北部,占地面积 6 公顷,建设 800 个蒙古包,平均每个蒙古包 25 平方米,前面设有各类特色小吃摊,包括

54、烤全羊、沙湾大盘鸡、烤羊肉串、抓饭、拉条子、油塔子、米肠子、纳仁等。6.5.3 音乐茶座位于水上植物生态园北部,占地面积 5 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为游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憩场所,可悠然漫步眺望湖色;2、远眺湖光山色,休闲品茗猴魁茶;3、适当的放宽建筑的距离,形成一个小广场,占地 1000 平方米,可为游客提供小型的活动空间,是休闲娱乐、享受大自然的理想场所。6.5.4 会议培训中心6.5.4.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功能区规划面积 20 亩,占水上植物生态园总用地面积 0.14%。6.5.4.2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该区主要功能是满足客户组织会议及培训的需要,同时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休闲旅游环境。6

55、.5.5 风情一条街6.5.5.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功能区规划面积 200 亩,占水上植物生态园总用地面积 1.43%。6.5.5.2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该街主要功能是满足游客观光旅游时购物需求。6.5.6 生态公园6.5.6.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功能区规划面积 2000 亩,占水上植物生态园总用地面积14.29%。6.5.6.2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该区主要功能是利用绿化苗圃,种植珍稀树种,坡地种草,全面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6.5.6.3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生态公园的建设,营建具有四季观赏效果的观叶、观枝、观花林区。绿化树苗分为乔木和灌木两种。乔木的树种主要为松树、桧柏、龙爪槐、银杏、玉兰、元

56、宝枫、杜仲等。灌木树种以彩叶树种为主。如红枫、红栌、黄栌、千层金、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北海道黄杨等市场上的抢手品种。而且据业内人士称这些品种在以后的 10 年里都不会过剩。6.6 生态社区服务基地6.6.1 区位与面积本功能区位于水上植物生态园东南部,由后勤服务区、园区主次入口、生态停车场、生态绿地、休闲体育中心等部分组成。规划面积 2565亩,占园区总面积的 18.32%。6.6.2 功能定位水上植物生态园管理与后勤保障、社区服务。6.6.3 建设内容 1、后勤服务区占地面积 200 亩,占园区总面积的 1.43%。主要配套建筑有内部办公大楼、工作人员宿舍等。2、园区主入口位于水上植物生态园

57、南部,占地面积 40 亩,占水上植物生态园总面积的 0.29%。建设生态广场及主题花墙及管理用房,包括医疗、商店、安全保卫、咨询、卫生等建筑面积。3、园区次入口位于水上植物生态园东部,占地面积 20 亩,建设次入口及管理用房等。4、道路及停车场水上植物生态园建设道路 200000m2,停车场 266667m2。5、生态绿地建设生态绿地 2 块,面积 1345 亩。与园区外围道路相邻。6、休闲体育中心休闲体育中心占地 260 亩,占水上植物生态园总面积的 1.86%。主要包括极限运动场、篮球场、沙滩排球场、儿童游戏场等。与当地体育学院相衔接。6.7 建筑工程分区及投资汇总表 6-2 工程投资分区

58、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合计1.1珍稀植物种植区珍稀植物种植区39846.7 0.00.039846.7 1.1.1组培与种苗繁育区2400.0 0.02400.0 1.1.2水上珍稀植物示范种植区37446.7 0.037446.7 1.2休闲观光旅游区休闲观光旅游区14400.0 0.00.014400.0 1.2.1园艺植物园5333.3 5333.3 1.2.2珍稀植物大观园5333.3 5333.3 1.2.3纪念林栽种区2666.7 0.00.02666.7 1.2.4科普教育长廊1066.7 1066.7 1.3水上游乐中心水上游乐中心66666.7

59、 0.00.066666.7 1.3.1休闲垂钓中心20000.0 0.020000.0 1.3.2水上游乐场46666.7 46666.7 1.4餐饮娱乐度假村餐饮娱乐度假村31066.7 0.00.031066.7 1.4.1花园式五星级酒店13200.0 13200.0 1.4.2蒙古包1200.0 1200.0 1.4.3音乐茶座266.7 266.7 1.4.4会议培训中心1066.7 1066.7 1.4.5风情一条街8666.7 8666.7 1.4.6生态公园6666.7 6666.7 1.5生态社区服务基地生态社区服务基地22750.0 0.00.022750.0 1.5.1

60、后勤服务区8000.0 8000.0 1.5.2园区主次入口1200.0 1200.0 1.5.3道路及停车场5600.0 5600.0 1.5.4生态绿地4483.3 4483.3 1.5.5休闲体育中心3466.7 3466.7 工程费用合计工程费用合计174730.0 2698.0134.9177562.9 第七章第七章 设备与工程方案设备与工程方案7.1 设备购置安徽水生植物生态园主要设备为种苗设备、基地灌溉设施、温室设备等,合计 2698.0 万元(不含安装调试费用) 。设备投资估算明细详见表 7-17-5。7.1.1 种苗组培设备表 7-1 组培车间主要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