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 - 副本_第1页
杨氏之子 - 副本_第2页
杨氏之子 - 副本_第3页
杨氏之子 - 副本_第4页
杨氏之子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杨氏之子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总共5句话,55字。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第四十三则故事,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世说新语一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故事情节简单,通过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巧妙对答展现了精妙幽默的语言,塑造了机智风趣的

2、人物形象。其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故事的重点部分。这两句对答的话精彩之处在于,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由“杨”姓想到了杨梅;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姓想到了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的对答采用了否定的形式,以“未闻”的婉转语气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体现了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另外,本课后面还安排了一次综合

3、性学习:搜集熟语、短文;搜集提示语何广告词;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作品的精彩对白,并演一演。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应与课文学习有机结合,在语文课、语文活动中积极创造展示的机会。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准备能体会对答的精妙是在各自的姓上做文章及杨氏之子对答的婉转语气。教学课时: 2课时单元学情分析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一、学习单元导读1.我们语

4、文课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学习语言,学习怎样与人交流,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幻灯出示: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合理使用语言的艺术。(板书:语言的艺术)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组课文,如何学好这个单元呢?读了单元提示你就明白了。2.读“单元导读语”后简单交流。二、导入新课、理解课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历代许多杰出人才,他们从小就在生活学习中展露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曹植做七步诗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代文献记载中的一个孩子的言谈机智的故事。(

5、板书课题:杨氏之子。)这个孩子就是杨氏之子。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孩子。氏,姓氏。引导学生说说议议,比较“×氏之子”与“×氏之女”的区别。三、读出停顿、读通课文杨氏之子是古代文献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小故事,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言记载的,这就是文言文,跟我们平时学的白话文很不一样。同学们是不是对这样的文章很好奇啊?那就让我们都来感受一下吧!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2.检查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2-3人读课文,随机重点指导读准“为(第四声)”,“曰”,“应(第四声)”。3.大家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古人朗读诗文时的样子吗?在古代读文

6、章是很风雅的事,古人读文章时很注意停顿、节奏和韵律。(教师范读。)4.边听边用笔在文中做上记号:你们听出了老师读的哪里和你们的停顿和节奏不一样?交流:预设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注意“甚”读重音。预设二: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注意“诣其父”之间和“乃呼儿出”之间的停顿。讲解:孔君平是一个人的名字。预设三: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注意“指以示儿曰”之间和“此是君家果”之间的停顿。“孔”指的是谁?指导书写,“曰”不能写成日。预设四: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注意“应声答曰”之间无停顿,“未闻孔雀”之间和“家禽”之间的停顿。孔雀是鸟类,鸟类又称为(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7、“家禽”,因此“家禽”之间要停顿,教读“夫子家禽”2-3遍。指导书写“禽”字结构要匀称笔画要正确。交流时,逐句教读,先让学生谈停顿与节奏不一样之处,再模仿老师的读法读一读,尤其是末一句的停顿是难点。5.学了课文的停顿和节奏,就请跟着老师读读。逐句读,再齐读。四、读懂课文、读出智慧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你肯定对这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谁能说一说这篇文言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引导学生讲解意思,不需追求完整。)2.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思考:预设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你怎么知道“甚聪慧”就是讲杨氏之子很聪明?(看注释。借助注释是我们读懂文言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8、)谁还能用这个方法读懂哪些词语和句子?如,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预设二:为设果,果有杨梅。你是怎么知道这里是指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水果的?(联系上文。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文言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文中还有哪里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读懂?如,乃呼儿出(招待孔君平)。同学们真聪明,用文中的话说就是(甚聪慧)。当然,读懂文言文还有很多种方法呢!比如查阅工具书、利用成语典故等来理解。随着我们语文学习的深入这样的方法会更多更巧妙的。2.你觉得这个故事中哪里写得最有意思?(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想

9、象当时情境,他们会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试一试。现在老师就是孔君平,谁是杨氏之子来和老师对答一番?2-3人,对出“应声答曰”的速度。这就是“应声答曰”,可见杨氏之子(甚聪慧)。为什么这两句话很有意思?(这两句对答的话精彩之处在于,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由“杨”姓想到了杨梅;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姓想到了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的对答采用了否定的形式,以“未闻”的婉转语气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预设一:此“此”指什么?(杨梅)怎么是君家果呢?孔雀怎么是夫子家禽呢?(在姓上做文章)板书:杨梅 孔雀预设二:夫子“夫子”指谁?(孔君平)板书:孔君平。怎样的人

10、可以称为夫子呢?女人?普通人?请同学们读一下文中的第一个注释就明白了。“夫子”指士大夫阶层之类有文化的人,是尊称。如,孔子可称为(孔夫子),孟子可称为(孟夫子)等,这样的称呼体现了一个人的(礼貌)。还有哪个词语也体现了杨氏之子的礼貌?预设三:未闻师生对答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何不同?(更委婉)听了这样的对答,孔君平会怎么说?(甚聪慧)五、美读课文,熟读成诵1、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两人的语言精妙,如果再读出大人小孩的口气会更有滋味的。学生练读。2、个别读两人。3、配上古筝曲会更有韵味。齐读。4、背诵课文。六、作业练习1、抄写课文2遍。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11、七、板书设计语言的艺术 杨氏之子 杨梅孔君平 孔雀第二课时一、应对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应对能力。1、对诗句。教师说前半句,学生集体对出后半句。2、反应能力应对:师:你们好!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真可爱! 学生的应对就要符合礼节和辈分。同学们甚聪慧啊!上节课我们也感受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这节课我们继续我们的语言艺术之旅。二、复习旧知、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将最精彩的两句话写在作业本上。请一生到黑板上默写。2、这就是文言文的精彩,用简短的词语和句子用最精炼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姓“李”呢?此是君家果 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如果姓“柳”呢?此是君家树 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让我们再有滋有味地来读读这

12、篇课文感受一下语言的精妙吧!师生齐读。3、世说新语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运用语言巧问妙答的精彩小故事呢!幻灯出示: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注解:内集:家庭集会。 太傅:古代官名,本文指东晋时的谢安。俄而:不久,一会儿。差:差不多。(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解:尝:曾经。 邪:语气词。说说能用什么方法读懂这两则小故事?读懂故事,交流大意,体会语言精妙。精妙一:未若柳絮因风起。尤其是

13、“未若”二字。精妙二: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尤其是“譬如”二字。4、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精妙地说话的例子?学生自由交流。三、综合学习、拟写提示语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1、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和短文,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2、拟写提示语、广告词。幻灯出示,比较“严禁践踏草坪”和“别踩我,我怕疼”两句,哪句更能打动你?所以,拟写提示语和广告词最重要的就是能根据表达对象的特点写得能打动别人的心。幻灯出示:请为下列几种情况撰写提示语或广告词:节约粮食、节水、环境保护等的广告词;图书馆内、汽车站、火车站等处的提示语。(学生交流。)3、按照四人小组结成合作团队,确定学习项目:其中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的小组试着排演其中一幕或一部分四、总结老师相信,“语言的艺术”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能使我们感受到汉语的无穷魅力,并且通过学习能让我们更准确、巧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