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AB-MD-041-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MLAB-MD-041-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MLAB-MD-041-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MLAB-MD-041-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MLAB-MD-041-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文件编号:MLAB-MD-041页 码: 12/12版 本:A/0生效日期:2010-10-01一 总则 (一) 目的对检验科医学工作者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从而遏制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检验科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科室按照

2、方案的分工和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把实验室生物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到一切日常工作之中,提高防范意识,完善信息报告,做好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和预案演练,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3.属地管理,密切配合。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实行属地化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和预案与属地卫生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4.专业处置,专群结合。卫生、公安、环境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置、检验鉴定、人员救治、卫生防护以及污染消除等任务。5.依法办事、科学规范。遵循各种法律、法规,信守有关

3、国际条约,尊重国际惯例,依法、科学处置和应对各种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于检验科内部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 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 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五)预案启动 当出现(三)中的任意情况,启

4、动本预案。 二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1、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原则,成立检验科突发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小组,负责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负责组织中心突发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伍学广成员:陆扬光、余志辉、郑明江、高洁娥、梁国华2、应急小组各成员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组长负责预案启动、紧急决策、总协调指挥,同时为事件责任报告人,负责事件的上报。负责小组内部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高洁娥、余志辉、郑明江负责应急疫点消毒处置工作,包括及时向主任通报情况。梁国华负责后期处置工作;陆扬光负责协调和流行病学调查及记录,包括及时向主任通报情况。三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分类实

5、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划分为三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依次用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一)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I级)主要包括:1实验室工作人员被确诊为所从事的一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按照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分类,下同),或出现有关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一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2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并造成传播或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3验室保存的一类、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4、省卫生厅认定的其它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

6、事件。(二)较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II级),主要包括: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出现有关的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2实验室发生一类、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泄漏,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或造成其它人员感染。3省卫生厅认定的其它较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三)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III级)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为所从事的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并造成传播或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 2实验室发生第三类、第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意外丢失,并有可能进一步向外扩散或造成

7、其它人员感染。3省卫生厅认定的其它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四 预防预警 (一)预防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柜。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

8、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二)预警 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2.建立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3.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五 应急控制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中心应急机制。在中心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有关部门进入应急状态,对突发事件进行侦测、调查,综合评估,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危害的蔓延等等。 (一)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综合评估 1.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

9、接触人员的发病情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 2.标本、样品采集和检验 对污染的物品、区域、感染的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对可疑生物进行样本检查,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以确定事件的性质与危害。 3.污染区域划定 对污染区及其周围的地区进行卫生监测。对于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事件,应监测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二)现场控制措施 1.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规模、危害的程度,可能波及的范围,封闭或封锁相关实验室和实验区。2.传染源控制:对于受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影响的现症病人实行就地报告,通过“绿色通道”,送至实验室人员感染

10、救治的定点科室。对于疑似病人和接触者进行入院观察。对于事件中的高暴露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观察或隔离。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 3.对于查明的微生物病原、生物毒素以及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物品要对其进行封存和销毁,紧急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等公众共用设施。 4.对受到污染实验室等所有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5.保护易感人群: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紧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 6.卫生知识宣教:针对事件性质,开展特异性卫生知识宣教。 7.人员疏散:出现大量或毒性极大的病原微生物

11、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丢失、并有迹象出现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事件时,可报请政府有关部门取消集会性活动,采取必要的停工、停业、停课和人员疏散措施。(三)追踪监测 追踪事件可能波及的地区的高暴露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上报与部门协调 1报告流程:造成或发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人员上报实验室负责人上报检验科突发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小组组长上报院感办上报省和区卫生和管部门(报告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2 对于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和放射源丢失的事件,立即上报公安部门,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查明下落;要与卫生监督部

12、门配合协调,搞好相关区域的食品、饮水、环境卫生监督。3. 对于实验室人员受到感染和侵害事件,积极与医院传染科协调,提供有关资料,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把危害降低到最小。(五)事件信息报告 1初次报告: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涉及病原体、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初步判定的事件级别、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事件处置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在领导小组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

13、,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六 疫情的解除 如果查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由于细菌毒素或传染性较差的病原体引起的危害较小的污染,经实验室消毒处理后即可解除封锁。但对感染者必须加强治疗和必要的限制。如查明生物污染或泄漏是由于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发生上述相应疾病的病症时,应继续封锁,并应将封锁区分为若干个大小封锁圈。各封锁圈之间应完全隔离开来,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受感染者及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对污染区或疫区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如对病原体进行彻底的消毒或扑灭;根据情况进行了必要的杀虫、灭鼠;对小

14、隔离区进行终末消毒,并从最后一例病人算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仍无新的病人发生,报请批准封锁的主管部门解除封锁。 七 保障措施 1.技术保障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金量,强化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2.人员培训加强对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测与预警、疫情分析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实验室业务人员在法制化管理和法律责任方面的培训。 3.监督检查检验科相关实验室要定期自查,检验科建立实验室检查制度。4.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工作每两年不少于1次。演练工作应根据性质的不同分类进行。八 附则 1.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实验室在操作,运送,储存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等活动中,因违反操作规

15、程或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意外丢失等造成人员感染或暴露,和(或)造成感染性材料向实验室外扩散的事件;以及在实验室发生的,以蓄意破坏实验室设施,或利用实验室菌(毒)种和设施等传播传染病病原体为手段,存在以达到引起社会恐慌,威胁社会安全与安定为目的的可能,对人员,财产,生态环境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造成危害的事件.2.应急处理工作其他事项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的规定执行.3.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表1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报告表 初次报告   A.1 发生时间:        

16、;            至                    A.2 发生地点: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          实验室A.3事件名称: A.4 疑似或确认病原体:    &

17、#160;               ; A.5 发病人数:      例,死亡人数:      例,暴露人数:      例A.6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 A.7感染者主要临床征候群: A.8 感染患者主要影像学检查结果(X光、CT、MRI、B超): A.9暴露人员目前健康状况: A.10 可能感染源:血液样本、培养基、菌(毒)种、有毒化

18、学品等、或感染源不明。                                 感染源:                A.11可能

19、传播途径:呼吸道( )、消化道( )、接触传播( )、血液体液( )、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 )、不明( )等          传播途径:                 A.12初步判定的事件级别:                     A.13 生物安全事件的详细描述(主要包括事件开始时间、地点、罹患情况、主要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处置经过与效果、事件原因初步分析、采取的控制措施。): 报告单位: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