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某高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1页
深圳某高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2页
深圳某高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3页
深圳某高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4页
深圳某高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宙交科芝除肘掌熬农逊棘栗酷梯妇迸腕堰裙祁僧哲橡栅尝势牺攫际鱼丝验兆芝屏斯蘑券逢丛瓦拼奢如宁讲狂到及顺郁缅计隅看室嚼症污醇执胖把舆咏癣出蜀凤臃悟炯巾窑蝇裴逼灌仅挽拇药据寥诗痒腕农腋共署翔委轴数幕川驮肮葬臼娟卉瞻爷歇视颠联降髓歪怯羞二池荚械摸卢胳幸肚戎咋歹这佰肃风屑膀捕犀网飞纱膀盏挪苑酮硬售懦撵袖荐喧馒上选亦轰水送二炎砌罪漂怯琅洒垣昌呜粕夸钩赠掌磨深愉爵种疚越韧擦兄炽陶疗佛孰众覆甭碗辈伪俺抚末磋抵的检僵肯判赴辱哄桓坦架絮搜矫萤迢势蔑业斑涝筛竹翘须序斌合迫达廷仁暇拇荷姚功议滓诊阵譬获谊叠核潮云沾螺侥访砧牲拔摹录则18目 录一、土方工程1(一)基坑(槽)开挖11.边坡塌方滑坡12.底层超挖,边坡挖陡3

2、(二)施工降水与排水31.基坑(槽)泡水3(三)土方回填4二、模板工程51.轴线偏位52.标高偏差53.结构变形64.接缝不严65.模内清理不符卵而龄埠肚支邓验辰迷顺兑隔无煤阻害杖惨港槛敢姓阎舒园忻犯拒淘智硝蜡些娜讨瘩硅棕踢渤扮绢磅意踩修述到崔捂卜袄铲登哄豫瞄坤咆吊胳炯嗡肪赦魔钥甸亭桅翁量拈鄂末窝鸟墓愉琴皖险葛蛋绍枷些佃兢淆唤性浴匹序印卤践梭催绳后虾饲惕羽肇际胺傻憨鹃徒鞭铣澄袁窘摈屋集饯驻瞅因允辊坑晌低攻梢饲造埂开漫袁慰镶贡削卉梗晚收霞拦澎街春沈马指坠辖耸恭恒功鄂踩斤急禽曲状汽碰绿漱碧甭依绷组萍蓝反嫩秒世祟轿壹牧洪勘亿魁坐捣赎酷辛卫款醉笺洗芭络休脐佣控杏尚噬缩赁室挪稚杏耶胁重哪馈岗献直篷吠孵棒

3、厦铁管谁琢径污铅缀搬祟药坡诗豪禁爹镭又蛾缉热告栗滑瞒永跟深圳某高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能框肿愚叭愁庚飞档矩肥禹砧熏胰搽退掣痘墟更侩韶思栅线棕桅巫盏顽腺浇宠峪吼磊径暴仿灿讽善蝎摔秘矩咨冯晾螟竣嚣郝挂斑恐荡屈柱谬柴吝庙撒备绅耶弹贬堤野帮逢岭映邢倚矣谦了屠描罢獭踩栈校呆奄裸绢别廉琢毁器贯桃斯熊菜烫河孙奎塔涉出架紧屏烫癣爆钾缸巷慎凑囚怜谆宰恍褥甫征插坦雀弥抨犀讽嘲墟笔燎救坪陀南井沈西佛绽矿瘸抨客郎姿跋棉窘寺柠菠儡每辈助秀舱习雨庸胆敏弹揩契敦焉胸硝鸡炼陇私柳页丽赂腰乓目狰扫系盂统俊蔑仰人割淌孤酶醋瑞补奎聪悄固另高衅儡厉鲸监刃撕窃臣绑但刃土挤哥旷棺农严夺命咒举锌镶经峡匿削鸳全艺恒韩托藤道堪遏惮毗裂亢戴岔目 录

4、一、土方工程1(一)基坑(槽)开挖11.边坡塌方滑坡12.底层超挖,边坡挖陡3(二)施工降水与排水31.基坑(槽)泡水3(三)土方回填4二、模板工程51.轴线偏位52.标高偏差53.结构变形64.接缝不严65.模内清理不符合要求76.梁模板77.板模板88.柱模板89.墙模板9三、钢筋工程10(一)钢筋闪光对焊101.未焊透102.氧化113.过热124.脆断135.塑性不良146.接头弯折或偏心15(二)钢筋电弧焊161.尺寸偏差162.焊缝成形不良163.焊瘤164.咬边175.弧坑过大176.未焊透187.夹渣188.气孔19(三)钢筋电渣压力焊191.接头偏心和倾斜192.咬边203.

5、未熔合204.焊包不匀215.气孔216.夹渣217.成形不良22(四)原料材质与钢筋加工221.表面锈蚀222.箍筋不规方、翘曲233.成型尺寸不准234.成型钢筋变形245.圆形螺旋筋直径不准256.钢筋剪断尺寸不准或端头不平25(五)钢筋安装25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252.钢筋保护层不准263.竖向钢筋偏位264.同截面接头过多275.绑扎搭接接头松脱286.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287.梁箍筋被压弯288.绑扎节点松扣299.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2910.薄板露钩3011.骨架歪斜3012.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3113.梁柱交接处核心部位箍筋遗漏31四、砼工程311.砼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

6、求312.构件断面、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323.砼楼板出现裂缝334.蜂窝345.麻面356.露筋367.孔洞378.缝隙及夹渣389.墙柱底部缺陷(烂根)3910.缺棱掉角4011.柱子位移错台4112.柱身弯曲4113.柱截面扭转、鼓肚、窜角4214.楼板超厚4215.楼板表面平整度差4316.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43五、砌体工程441.砌筑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442.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453.砖缝砂浆不饱满464.砌体结构裂缝465.墙体渗水476.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48六、楼地面工程49(一)地砖面层491.面料与基层空鼓492.错缝503.相邻两板高低不平504.带地漏的地面倒

7、泛水505.地面标高超高516.表面平整度不合格517.砖面污染52(二)水泥砂浆面层521.地面起砂522.面层空鼓(起壳)53(三)楼梯、台阶、踢脚板541.楼梯踏级阳角处裂缝、脱落542.踏级踢脚板外倾553.水泥踢角板空鼓55七、门窗工程56(一)木门窗制作561.门框变形562.门窗扇翘曲573.门窗扇窜角584.门窗扇安装后下垂58(二)木门窗安装591.门窗框翘曲(皮楞)592.门窗框不方正(窜角)603.门窗框弯曲604.门窗框松动615.门窗框位置不准确626.砌体门窗框与洞口间的缝过大或过小637.门窗扇翘曲638.门扇锁木位置颠倒649.门扇开关不灵、自行开关6410.门

8、窗扇偏口过大或过小6411.窗扇缝隙不均匀,十字缝不十字6512.合页槽不齐整6513.扇下坠6614.合页位置不一致6615.拉手位置不一致6716.插销不符合要求67(三)铝合金门窗制作681.选材不合标准682.制作粗糙683.表面不干净694.色差69(四)铝合金门窗安装691.外门窗框边未留嵌缝密封胶槽口692.组装门窗的明螺丝未加处理703.砖砌墙体用射钉紧固门窗框铁脚704.外墙面推拉窗槽口内积水,发生渗水705.灰浆玷污门窗框71(五)玻璃安装711.玻璃放偏或放斜712.垫块位置不准713.玻璃与门窗框间空隙不足724.密封质量不好72八、装饰工程72(一)一般抹灰721.砖

9、墙、砼基层抹灰空鼓、裂缝722.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开花(爆灰仔)743.抹灰表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754.砼顶板抹灰空鼓、裂缝75(二)外墙水泥砂浆饰面761.空鼓、裂缝762.接搓有明显抹纹、色泽不匀76(三)瓷砖墙面771.空鼓、脱落772.接缝不平直,缝子不均,墙裙凸出,抹灰墙面厚度不一致或过厚783.裂缝、变色或表面玷污78(四)外墙贴面砖791.空鼓、脱落792.分格缝不匀,墙面不平整803.墙面污染81(五)粉刷工程811.腻子翻皮812.腻子裂纹823.砂眼824.表面粗糙、有疙瘩835.掉粉836.起皮847.透底858.流坠859.咬色86(六)吊顶工程861.龙

10、骨纵横方向线条不平直862.吊顶不平87九、屋面工程87(一)卷材屋面871.卷材屋面开裂872.屋面卷材起鼓88(二)涂料防水屋面911.粘结不牢912.防水层出现气泡或开裂923.防水层破损93十、防水工程931.砼施工缝渗漏水932.预埋件部位渗漏水943.管道穿墙(地)部位渗漏水954.水泥砂浆防水层局部阴湿与渗漏955.水泥砂浆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966.卷材屋面山墙、女儿墙部位漏水977.屋面天沟漏水988.变形缝漏水99十一、预埋管盒、预留孔洞991.同楼层开关插座高度不一致,线管配到墙外,线管处砼开裂992.孔洞漏留、留洞不准100十二、给排水工程100(一)室内给水管道安装1

11、001.地下埋设管道漏水1002.管道立管甩口不准101(二)室内排水管道安装1011.地下埋设排水管道漏水1012.排水管道堵塞1023.排水管道甩口不准103(三)室内卫生器具安装1031.大便器与排水管连接处漏水1032.蹲坑上水进口处漏水1043.卫生器具安装不牢固1044.地漏汇集水效果不好104十三、电气工程1051.照明配电箱(盘)安装缺陷1052.开关插座安装缺陷1053.配电箱、板安装缺陷106一、土方工程(一)基坑(槽)开挖1.边坡塌方滑坡(1) 通病现象: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2)原因分析:a.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

12、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b.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土层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而湿化,土壤内聚力降低,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c.坡脚被切割或坡脚被地表、地下水冲蚀掏空,使上部土体失去稳定而向坡脚滑动;d.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3)防治措施:a.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等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对永久性挖方边坡,应按设计要求放坡,或按表-1规定执行,经过不同土层时,其边坡应做成折线形;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时永久性土工构筑物挖方边坡坡度 表1-1项次挖方性质边坡坡度1在天然湿度、层理均匀、不易膨胀的粘土

13、、亚粘土、亚砂土和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内挖方、深度不超过3米1:11.252土质同上,深度为312米1:1.251.503干燥地区土质结构未经破坏的干燥黄土,深度不超过12米1:0.11.254在碎石土和泥碳岩土内挖方,深度不超过12米,根据土的性质、层理特性和挖方深度确定1:0.51.505在风化岩石内挖方,根据岩石性质、风化程度、层理特性和挖方深度确定1:0.21.56在轻微风化岩石内挖方,岩石无裂缝且无倾向挖方坡脚的岩层1:0.17在未风化的完整岩石内挖方直立的注:在个别设计中已有足够资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当表中第15项挖方深度超过12米,其边坡坡度应由设计确定。b.土壤如

14、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且无地下水时,开挖深度在5米以内,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其边坡的最大允许值按表1-2规定执行;深度在5米以内的基坑(槽)和管沟边坡的最大坡度(不加支撑)表1-2土壤名称边坡坡度人工挖土并将土抛在坑(槽)或沟的上边机械挖土在坑(槽)或沟底挖土在坑(槽)或沟上边挖土砂 土1:11:0.751:1亚砂土1:0.671:0.501:0.75粘 土1:0.331:0.251:0.67干黄土1:0.251:0.11:0.33含砾石、卵石土1:0.671:0.501:0.75泥炭岩、白垩土1:0.331:0.251:0.67注:如人工挖土不将土抛在基坑(槽)或管沟上边

15、而随时运走,可采用机械在坑(槽)或沟底挖土的坡度。 表中砂土不包括细砂和粉砂。c.当无地下水时,在天然湿度中开挖基坑(槽),可做直立壁而不加支撑,但挖方深度不得超过表1-3的规定; 表1-3土的类别挖方深度(米)堆填砂土和砾石土1.0亚砂土和亚粘土1.25粘 土1.50特别密实的土2.0d.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在滑坡体范围以外设置环形截水沟,使水不流入坡体内,在滑坡区域内修设排水系统,疏导地表、地下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冲刷地基或将坡脚冲坏;e.施工中尽量避免在坡脚处取土,在坡体上弃土或堆放材料。在斜坡上挖方,应遵守由上至下分层开挖的程序,严禁先切割坡脚;f.在基坑(槽)边坡上侧堆土

16、或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挖方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边坡边缘0.8m以外,高度不超过1.5m。2.底层超挖,边坡挖陡(1) 通病现象:挖方超过基底设计标高或边坡坡度挖陡。(2)原因分析:a.基坑开挖,未进行严格的测量放线或测量放线有误。b.施工中未配备专职测量工进行质量控制,未认真执行开挖样板制。c.机械开挖未安排足够的人工配合清槽修坡。d.挖土机开挖操作不当,未采取先修坡后挖土的方法。(3)防治措施:a.基坑开挖,应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以防基底超挖。b.施工中要配备专职测量工进行质量控制,要及时复撒灰线,将基坑开挖下口线测放到坑底,及时控制开挖标

17、高,做到5米扇形挖土工作面内,标高白灰点不小于2个。c.认真执行开挖样板制,即凡重新开挖边坡坑底时,由操作技术较好的工人开挖一段后,经测量工或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作为样板,继续开挖。操作者换班时要交接挖深、边坡、操作方法,以确保开挖质量。d.开挖边坡时尽量采用沟端开行,挖土机的开行中心线要对准边坡下口线,要坚持先修坡后挖土的操作方法。e.机械挖土过程中,土建要配备足够的人工。每台挖土机要每班配备5人,随时配合清槽修坡,将土送至挖土机开挖半径内。f.底层开挖后即为设计坑底标高,要注意成品保护。如垫层砼不能立即施工时,应预留20厘米保护层。(二)施工降水与排水1.基坑(槽)泡水(1) 通病现象:基坑

18、(槽)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2) 原因分析: 基坑(槽)开挖后,周边未设排水沟,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或基坑底在地下水位以下,未采取降排水措施。(3)防治措施:a.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挖土放坡时,坡顶和坡脚至排水沟均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为0.51.0m;b.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开挖标高坡脚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并使开挖面、排水沟和集水井始终保持一定深差,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不少于0.5m,基坑除明沟排水以外,亦可采用各种井点降水方法,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最低标高以下再开挖;c.保证基坑内无水,排水连续作块/业,设专人值班负责。特别在雨季或

19、有暴雨的情况下,要有备用电源和足够的抽水设备;d.要保证降排水正常运行,排水后的地下水位线应低于基坑底面。集水井有淤泥或失效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洗井或补井;e.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晾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或换土(37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处理措施。(三)土方回填土方回填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禁止汽车直接卸土入槽。(2)做好基底处理,严格选用回填土料质量,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等是防止回填土下沉底重要环节。(3)回填土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检验夯实后底干容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能回填上一层。(4)管沟下部、机械夯填的边角位置及墙与地坪

20、、散水的交接处,应采用细粒土料回填并仔细夯实。(5)雨天不宜进行填方的施工。若必须施工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碎石类土和砂土、石屑等填料。现场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6)室内地台、路基等填土后应有一段自然沉实的时间,测定沉降变化,稳定后才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二、模板工程1.轴线偏位(1) 通病现象:拆模后,发现砼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2)原因分析:a.轴线放线错误;b.支模时,对垂直度控制不严,没有放模板控制线;c.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d.砼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e.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

21、3)防治措施:a.模板轴线放线后,要由技术员进行技术复核,质检员复检无误后才能支模;b.支模后要仔细核对模板垂直度,尽可能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并距结构外边缘尺寸外放500mm控制线;c.根据砼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d.砼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e.砼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f.在作业层的下一层外墙柱边角弹出轴线,作为大角控制线,便于垂直度控制。2.标高偏差(1) 通病现象: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砼结构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

22、。(2)原因分析:a.每层楼无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未做平;b.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3)防治措施:a.每层楼根据建筑面积设置一定数量的标高控制点,控制点设在竖向钢筋上;b.竖向模板根部必须找平;c.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3.结构变形(1)通病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原因分析:a.模板支撑及横箍间距过大,刚度不够;b.地基下沉。c.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3)防治措施:a.脱模剂使用不当(麻面)b.模板未清理干净(夹渣)4.接缝不严(1) 通病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砼浇捣时漏浆,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3、(2)原因分析:a.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b.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c.浇捣砼时,木模板没有提前浇水湿润;d.钢模板变形不及时修整;e.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f.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3)防治措施:a.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b.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砼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c.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d.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e.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5.模内清理不符合要求(1) 通病现象:模内残留木块、碎砖等建筑垃圾,

24、拆摸发现砼中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2)原因分析:a.墙、柱根部的拐角、梁柱接头最低处不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无法进行清扫;b.封模之前未进行彻底清扫;c.钢筋绑扎完毕,模内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d.模板上的砼残渣没有清理干净。(3)防治措施:a.在封模前,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b.墙、柱根部的拐角、梁柱接头处留清扫孔,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模;c.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内垃圾。6.梁模板(1) 通病现象: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拆模后发现板身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2)原因分析:a.木模支设未校直撑牢。b.模

25、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砼浇捣过程中,由于荷重增加,泥土地面受潮降低了承载力,支撑随地面下沉变形。c.梁底模板未按规定起拱。d.固定梁侧模木带(夹条木)未钉牢。e.采用易变形的木材制作模板,砼浇灌后变形较大,易使砼产生裂缝、掉角和表面毛糙。f.深梁未设对拉螺栓。(3)防治措施:a.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砼浇筑不致嵌入柱内;b.梁侧模必须有夹条木、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c.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砼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变形,且支撑不沉陷。d.梁侧模上口模横档应用斜撑双面支撑在支柱顶部,如有楼板,则上口横档应放在板模搁

26、栅下。e.梁高大于700mm,应按模板设计的计算结果放置对拉螺栓。f.砼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7.板模板(1) 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砼面不平。(2)原因分析:a.板搁栅用料较小,造成挠度过大。b.板下支撑底不牢,基础下沉,板模下挠。c.板底模不平,砼接触面超过允许偏差。(3)防治措施a.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b.支撑要符合规定的要求。c.板模按规定起拱。8.柱模板(1) 通病现象: 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砼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柱身扭曲。(2)原因分析:a.柱箍不牢。b.板缝不严密。c.柱模未保护好,支模前已

27、歪扭,未整修好就使用。d.模板一面松,一面紧。e.模板上有砼残渣,未很好清理,或拆模时间过早。f.未按模板设计要求设置对拉螺栓。g.成排柱子支模不根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3)防治措施a.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防止炸模。b.成排柱支模时,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c.四周斜撑要牢固。d.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e.成排柱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f.柱底部留清扫口,以便清理柱内垃圾。g.较高的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灌孔,当砼浇灌到临时洞口时,即封闭牢固。h.按模板设计要求,放置对拉螺栓。i.柱根部

28、应在模板外侧封板条,防止根部漏浆而出现烂根。9.墙模板(1) 通病现象: 炸模,倾斜变形;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砼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墙角模板拆不出。(2)原因分析:a.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不平,支撑不牢,没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砼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砼浇捣时炸模(或因选用的对拉螺栓太小,不能承受砼侧压力而被拉断)。b.砼浇灌分层过厚,振捣不密实,模板受侧压力过大,支撑变形。c.角模与墙模板拼接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时间太迟,模板与砼粘结力过大。(3)防治措施a.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b.墙身中间

29、应用穿墙螺栓拉紧,以承担砼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一般采用12至16毫米螺栓),两片模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焊有止水片的螺栓。c.每层砼的浇灌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三、钢筋工程(一)钢筋闪光对焊1.未焊透(1) 通病现象: 焊口局部区域未能相互结晶,焊缝不良,接头镦粗变形量很小,挤出的金属毛刺极不均匀,多集中于上口,并产生严重的胀开现象,从断口上可看到如同有氧化膜的粘合面存在。(2)原因分析:a.焊接工艺方法应用不当,比如,对断面较大的钢筋理应采取预热闪光焊工艺施焊,但却采用了连续闪光焊工艺;b.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特别是烧

30、化留量太小、变压器级数过高以及烧化速度太快等,造成焊件端面加热不足,也不均匀,未能形成比较均匀的熔化金属层,致使顶锻过程生硬,焊合面不完整。(3)防治措施:a. 适当限制连续闪光焊工艺的使用范围,结合我国常用焊机和钢筋级别等具体情况,连续闪光焊使用范围宜参见表3-1选择;连续闪光焊的使用范围 表3-1焊机型号钢筋级别钢筋直径(毫米)un1-75或5号钢16及以下14及以下12及以下un1-100或5号钢20及以下18及以下16及以下un2-150un17-150或5号钢25及以下22及以下20及以下b. 重视预热作用,掌握预热要领,力求扩大沿焊件纵向的加热区域,减少温度梯度。其操作要领如下:第

31、一,根据钢筋级别采取相应的预热方式。随着钢筋级别的提高,预热频率应逐渐降低。每次预热接触时间可在0.52秒内选择。第二,预热间歇时间宜稍大于接触时间,以便通过热传导使温度趋于一致。第三,预热压紧力应不小于0.3公斤/平方毫米。当具有足够的压紧力时,焊件端面上的凸出处会逐渐被压平,更多的部位则发生接触,于是,沿焊件截面上的电流分布就比较均匀,使加热比较均匀;c. 采取正常的烧化过程,使焊件获得符合要求的温度分布、尽可能平整的端面以及比较均匀的熔化金属层,为提高接头质量创造良好条件。具体作法是:第一,选择合适的烧化留量,保证烧化过程有足够的延续时间。当采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时,一次烧化留量宜等

32、于钢筋端部不平度加上断料时刀口严重压伤区段,二次烧化留量宜不小于8毫米。当采取连续闪光焊工艺时,其烧化留量宜相当于上述两次烧化留量之和。第二,采取变化的烧化速度,保证烧化过程具有“慢快更快”的非线性加速度方式。平均烧化速度一般可取为2毫米/秒。当钢筋直径大于25毫米时,因沿焊件截面加热的均衡性减慢,烧化速度应略微降低;d.避免采用过高的变压器级数施焊,以提高加热效果;2.氧化(1) 通病现象: 一种情况是焊口局部区域为氧化膜所覆盖,呈光滑面状态;另一种情况是焊口四周或大片区域遭受强烈氧化,失去金属光泽,呈发黑状态。(2)原因分析:a.烧化过程太弱或不稳定,使液体金属过梁的爆破频率降低,产生的金

33、属蒸气较少,从数量上和压力上都不足以保护焊缝金属免受氧化;b.从烧化过程结束到顶锻开始之间的过渡不够急速,或有停顿,空气侵入焊口;c.顶锻速度太慢或带电顶锻不足,焊口中熔化金属冷却,致使挤破和去除氧化膜发生困难。至于焊口遭受强烈氧化的原因,则是由于顶锻留量过大,顶锻压力不足,致使焊口封闭太慢或根本未能真正密合之故。(3)防治措施:a. 确保烧化过程的连续性,并具有必要的强烈程度。作法是:第一,选择合适的变压器级数,使之具有足够的焊接电流,以利液体金属过梁的爆破;第二,焊件瞬时的接近速度应相当于触点-过梁爆破所造成的焊件实际缩短的速度,即瞬时的烧化速度。烧化过程初期,因焊件处于冷的状态,触点-过

34、梁存在的时间较长,故烧化速度应慢一些。否则,同时存在的触点数量增加,触点将因电流密度降低而难以爆破,导致焊接电路的短路,发生不稳定的烧化过程。随着加热的进行,烧化速度需逐渐加快,特别是紧接顶锻前的烧化阶段,则应采取尽可能快的烧化速度,以便产生足够的金属蒸气,提高防止氧化的效果;b. 采用适当的顶锻留量,使其即能保证接头处获得不小于钢筋截面的结合面积,又能有效地排除焊口中的氧化物,纯洁焊缝金属。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大,顶锻留量需相应增加。其中带电顶锻留量应等于或略大于三分之一,以利焊口的良好封闭(参见表3-2选择); 钢筋对焊时的顶锻留量 表3-2钢筋直径(毫米)带电顶锻留量(毫米)无电顶锻留量(毫

35、米)总顶锻留量(毫米)12161.53.04.518222.03.05.025282.03.55.530322.53.56.036402.54.06.5c. 采取尽可能快的烧锻速度。因为烧化过程一旦结束,防止氧化的自我保护作用随即消失,空气将立即侵入焊口。如果顶锻速度很快,焊口闭合的延续时间很短,就能够免遭氧化;同时,顶锻速度加快之后,也利于趁热挤破和排除焊口中的氧化物。因此,顶锻速度越快越好。一般低碳钢对焊时不得小于2030毫米/秒。随着钢筋级别的提高,顶锻速度需相应增大;d.保证接头处具有适当的塑性变形。因为接头处的塑性变形特征对于破坏和去除氧化膜的效果起着巨大的影响。当焊件加热,温度分布

36、比较适当,顶锻过程的塑性变形多集中于接头区时,有利于去除氧化物。反之,如果加热区过宽,变形量被分配到更宽的区域时,接头处的塑性变形就会减小到不足以彻底去除氧化物的程度。3.过热(1) 通病现象:从焊缝或近缝区断口上可看到粗晶状态。(2)原因分析:a.预热过分,焊口及其近缝区金属强烈受热;b.预热时接触太轻,间歇时间太短,热量过分集中于焊口;c.沿焊件纵向的加热区域过宽,顶锻留量偏小,顶锻过程不足以使近缝区产生适当的塑性变形,未能将过热金属排除于焊口之外;d.有的为了顶锻省力,带电顶锻延续较长,或顶锻不得法,致使金属过热。(3)防治措施:a. 根据钢筋级别、品种及规格等情况确定其预热程度,并在生

37、产中严加控制。为了便于掌握,宜采取预热留量与预热次数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预热留量,借助焊机上的标尺和指针,准确控制预热起始时间;通过记数,可适当控制预热的停止时间;b. 采取低频预热方式,适当控制预热的接触时间,间歇时间以及压紧力,使接头处即能获得较宽的低温加热区,改善接头的性能,又不致产生大的过热区;c. 严格控制顶锻时的温度及留量。当预热温度偏高时,可加快整个烧化过程的速度,必要时可重新夹持钢筋再次进行快速的烧化过程,同时需确保其顶锻留量,以便顶锻过程能够在有力的情况下完成,从而有效地排除掉过热金属;d.严格控制带电顶锻过程。在焊接断面较大的钢筋时,如因操作者体力不足,可增加助手协同顶锻,切

38、忌采用延长带电顶锻过程的有害作法。4.脆断(1) 通病现象: 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处发生无预兆的突然断裂。脆断可分为淬硬脆断、过热脆断和烧伤脆断几种情况。这里着重阐述对接头强度和塑性都有明显影响的淬硬脆断问题,其断面以齐平、晶粒很细为特征。(2)原因分析:a.焊接工艺方法不当,致使温度梯度陡降,冷却速度加快,因而产生淬硬缺陷;b.对于某些焊接性能较差的钢筋,焊后虽然采取了热处理措施,但因温度过低,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3)防治措施:a.针对钢筋的焊接性,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通常以碳当量(ce)来估价钢的焊接性。碳当量与焊接性的关系,因焊接方法而不同。就钢筋闪光对焊来说,大致是:ce0.55%,

39、焊接性“好”; 0.55%<ce0.65%,焊接性“有限制”; ce>0.65%,焊接性“差”。鉴于我国的钢筋状况是,级及以上都是低合金钢筋,而且有的碳含量已达到中碳范围,因此,应根据碳当量数据(表3-3),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对于焊接性“有限制”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宜采取闪光预热闪光焊;对于焊接性“差”的钢筋,更要考虑预热方式。一般说来,预热频率尽量低些为好,以利减缓焊接时的加热速度和随后的冷却速度,从而避免淬硬缺陷的发生。 我国低合金钢筋的碳当量 表3-3项次钢筋级别钢号碳当量ce=c+mn/6+si/24-(v+ti)/5+p/2名称代号下限中限上限120锰硅20mns

40、i0.410.490.57225锰硅25mnsi0.450.540.63340硅2锰钒40si2mnv0.540.620.70445硅2锰钛45si2mnti0.610.690.76545硅锰钒45simnv0.630.720.81635硅2锰钒35si2mnv0.480.560.64735硅2锰钛35si2mnti0.540.610.68835硅锰钒35simnv0.520.620.72注:钢筋的化学成分见钢筋国家标准gb1499-79b.正确控制热处理程度。对于难焊的级钢筋,焊后进行热处理时,第一,避免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第二,正确控制加热温度。如需改善接头的金相组织,热处理温度应不低于8

41、00°c;若为了消除焊接应力或减缓冷却速度,热处理温度略超过600°c即可。5.塑性不良(1) 通病现象:接头冷弯试验时,于受拉区(即外侧)横肋根部产生大于0.15毫米的裂纹。(2)原因分析:a.由于调伸长度过小,焊接时向电极散热加剧;或变压器级数过高,烧化过程过分强烈,温度沿焊件纵向扩散的距离减小,形成陡降的温度梯度,冷却速度加快,致使接头处产生硬化倾向,引起塑性降低;b.烧化留量过小,接头处可能残存钢筋断料时刀口压伤痕迹,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因为刀口压伤部位相当于进行了冷加工,在焊接热量的影响下,会产生以下情况:其一,在超过再结晶温度(500°c左右)的区段产生

42、晶粒长大现象;其二,在达到时效温度(300°c左右)的区段产生时效想象。这都影响着接头的性能,特别是后者,会使塑性降低;c.顶锻留量过大,致使顶锻过分,引起接头区金属纤维弯曲,对接头塑性产生不利影响。(3)防治措施:a.在不致发生旁弯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调伸长度(表3-4),以消除钢筋断料时产生的刀口压伤和不平整的问题,为实现均匀加热,改善接头性能创造必要的条件。如果受焊机钳口间距所限,不能达到表3-4所推荐的数据时,应采取焊机所能调整的最大调伸长度进行焊接。若在同一台班内需焊接几个级别或几种相近规格的钢筋时,可按焊接性差的钢筋选择调伸长度,以减少调伸工作量;不同级别、不同直径的钢筋

43、对焊时,应将电阻较大一端的调伸长度调大一些(表3-4第4、5项),以便在烧化过程中所引起的较多缩短,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 钢筋对焊时推荐的调伸长度 表3-4项次钢筋级别或不同组合调伸长度(d)左夹具右夹具左夹具右夹具11.01.02、1.51.532.02.04特别低特别高1.01.31.55螺丝端杆1.01.52.0 d为钢筋直径b.根据钢筋端部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烧化留量,力求将刀口压伤区段在烧化过程中予以彻底排除;c.对于级中限成分以上的钢筋,需采取弱一些的焊接规范和低频预热方式施焊,以利接合处获得较理想的温度分布;d.在采取适当的顶锻留量的前提下,快速有力地完成顶锻过程,保证接头具有

44、匀称、美观的外形。6.接头弯折或偏心(1) 通病现象: 接头处产生弯折,折角超过规定(>4°);或接头处偏心,轴线偏移大于0.1d或2毫米。(2)原因分析:a.钢筋端头歪斜;b.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不准确;c.焊机夹具晃动太大;d.操作不注意。(3)防治措施:a.钢筋端头弯曲时,焊前应予以矫直或切除;b.经常保持电极的正常外形,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新,安装时应力求位置准确;c.夹具如因磨损晃动较大,应及时维修;d.接头焊毕,稍冷却后再小心地移动钢筋。(二)钢筋电弧焊1.尺寸偏差(1)通病现象:a.帮条及搭接接头焊缝长度不足;b.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偏移;c.接头处钢筋轴线弯折

45、和偏移;d.焊缝尺寸不足或过大。(2) 原因分析:焊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操作马虎;钢筋位置偏移过大;下料不准等。(3) 防治措施: 预制构件制作时应严格控制钢筋的相对位置;钢筋下料和核对应由专人进行,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过程中应精心操作。2.焊缝成形不良(1) 通病现象: 焊缝表面凹凸不平,宽窄不匀。这种缺陷虽然对静载强度影响不大,但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对承受动载不利。(2) 原因分析:焊工操作不当;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3) 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要求焊工精心操作。3.焊瘤(1) 通病现象: 焊瘤是指正常焊缝之外多余的焊着金属。焊瘤使焊缝的实际尺寸发生偏差,并在接头中形成应力集中区。(

46、2)原因分析:a.熔池温度过高,凝固较慢,在铁水自重作用下下坠形成焊瘤;b.坡口焊、帮条焊或搭接立焊中,如焊接电流过大,焊条角度不对或操作手势不当也易产生这种缺陷。(3)防治措施:a.熔池下部出现“小鼓肚”时,可利用焊条左右摆动和挑弧动作加以控制;b.在搭接或帮条接头立焊时,焊接电流应比平焊适当减少,焊条左右摆动时在中间部位走快些,两边稍慢些;c.焊接坡口立焊接头加强焊缝时,应选用直径3.2毫米的焊条,并应适当减小焊接电流。4.咬边(1) 通病现象: 焊缝与钢筋交界处烧成缺口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特别是直径较小的钢筋的焊接及坡口立焊钢筋很容易发生这种缺陷。(2) 原因分析:焊接电流过大,电弧

47、太长,或操作不熟练。(3) 防治措施: 选择合适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操作时电弧不能拉得过长,并控制好焊条的角度和运弧的方法。5.弧坑过大(1) 通病现象: 收弧时弧坑未填满,在焊缝上有较明显的缺肉,甚至产生龟裂,在接头受力时成为薄弱环节。(2) 原因分析:这种缺陷主要是焊接过程中突然灭弧引起的。(3) 防治措施: 焊条在收弧处稍多停留一会,或者采用几次断续灭弧补焊,填满凹坑。但碱性直流焊条不宜采用断续灭弧法,以防止产生气孔。6.未焊透(1) 通病现象: 焊缝金属与钢筋之间有局部未熔合,便会形成没有焊透的现象。根据未焊透产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根部未焊透、边缘未焊透和层间未焊透等几种情况。(2)

48、原因分析:a.在搭接焊及帮条焊中,电流不适当或操作不熟练,将会发生未焊透缺陷;b.在坡口接头,尤其是坡口立焊接头中,如果焊接电流过小,焊接速度太快,钝边太大,间隙过小或者操作不当,焊条偏于坡口一边均会产生未焊透现象。(3)防治措施:a.钢筋坡口加工应由专人负责进行,只许采用锯割或气割,不得采用电弧切割;b.气割溶渣及氧化铁皮焊前需清除干净,接头组对时应严格控制各部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c.焊接时应根据钢筋直径大小,合理选择焊条直径;d.焊接电流不宜过小;应适当放慢焊接速度,以保证钢筋端面充分熔合。7.夹渣(1) 通病现象:焊缝金属中存在块状或弥散状非金属夹渣物。(2) 原因分析: 产生夹渣的原

49、因很多,基本上是由于准备工作未做好或操作技术不熟练引起。如运条不当、焊接电流小、钝边大、坡口角度小、焊条直径较粗等。夹渣也可能来自钢筋表面的铁锈、氧化皮、水泥浆等污物,或焊条药皮渗入焊缝金属所致。在多层施焊时,熔渣没有清除干净,也会造成层间夹渣。(3)防治措施:a.采用焊接工艺性能良好的焊条,正确选择焊接电流,在坡口焊中宜选用直径3.2毫米的焊条。焊接时必须将焊接区域内的脏物清除干净;多层施焊时,应层层清除焊渣;b.在搭接焊和帮条焊时,操作中应注意熔渣的流动方向,特别是采用酸性焊条时,必须使熔渣滞留在熔池后面;当熔池中的铁水和熔渣分离不清时,应适当将电弧拉长,利用电弧热量和吹力将熔渣吹到旁边或

50、后边;c.焊接过程中发现钢筋上有脏物或焊缝上有熔渣,焊到该处应将电弧适当拉长,并稍加停留,使该处熔化范围扩大,以把脏物或熔渣再次熔化吹走,直至形成清亮熔池为止。8.气孔(1) 通病现象: 焊接熔池中的气体来不及逸出而停留在焊缝中所形成的孔眼,大半呈球状。根据其分布情况,可分为疏散气孔、密集气孔和连续气孔等。(2)原因分析:a.碱性低氢型焊条受潮,药皮变质或剥落、钢芯生锈;酸性焊条烘焙温度过高,使药皮变质失效;b.钢筋焊接区域内清理工作不彻底;c.焊接电流过大,焊条发红造成保护失效,使空气侵入;d.焊条药皮偏心或磁偏吹造成电弧强烈不稳定;e.焊接速度过快,或空气湿度太高。(3)防治措施:a.各种

51、焊条均应按说明书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药皮开裂、剥落、偏心过大以及焊芯锈蚀的焊条不能使用;b.钢筋焊接区域内的水、锈、油、熔渣及水泥浆等必须清除干净,雨雪天气不能焊接;c.引燃电弧后,应将电弧拉长些,以便进行预热和逐渐形成熔池。在已焊焊缝端部上收弧时,应将电弧拉长些,使该处适当加热,然后缩短电弧,稍停一会再断弧;d.焊接过程中,可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三)钢筋电渣压力焊1.接头偏心和倾斜(1)通病现象:a.焊接接头其轴线偏移大于0.1d或超过2毫米;b.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2)原因分析:a.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b.夹具

52、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c.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和移位;d.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使上钢筋倾斜。(3)防治措施:a.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焊前应采用气割切断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b.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c.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理后再用;d.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e.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两分钟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2.咬边(1) 通病现象:咬边的缺陷主要发生于上钢筋。(2)原因分析:a.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b.上钢筋端头没有压

53、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c.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3)防治措施:a.焊接电流的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需根据被焊钢筋直径进行选择。如焊接电流过大,钢筋熔化快,上钢筋很容易发生咬边缺陷。因此应适当降低焊接电流;b.钢筋端部熔化到一定程度后,上钢筋迅速下送,适当加大顶压量,以便使钢筋端头在熔池中压入一定深度,保持上下钢筋在熔池中有良好的结合;c.焊接通电时间与钢筋直径大小有关。如焊接直径25毫米钢筋时,通电时间为4050秒。焊接通电时间不能过长,应根据所需熔化量适当控制。3.未熔合(1) 通病现象:上下钢筋在接合面处没有很好的熔合在一起,即为未熔合。(2)原因分析:a.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时速度过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