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妇女的服饰(最终文章)(共8页)_第1页
哈尼族妇女的服饰(最终文章)(共8页)_第2页
哈尼族妇女的服饰(最终文章)(共8页)_第3页
哈尼族妇女的服饰(最终文章)(共8页)_第4页
哈尼族妇女的服饰(最终文章)(共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哈尼族妇女的服饰 以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妇女为例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内容丰富,绚丽多彩,是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积淀。哈尼族是一个开垦梯田种植稻谷的山地农耕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徙壮举的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哈尼服饰文化可谓五彩斑斓,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哈尼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关键词:哈尼族 服饰 特点 西双版纳哈尼族人多居住在云南省的西部,是一个开垦梯田种植稻谷的山地农耕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

2、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徙壮举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哈尼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纹样,既是该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服饰文化可谓五彩斑斓,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哈尼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一、民族简介哈尼族是中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总人口125.4万多,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中哀牢山的元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占哈尼族总人口的76%,其余分布在无量山区、红河以东各县以

3、及西双版纳州。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并有三种大的方言,彼此差异很大,一般不能互相通话。 解读哈尼族服饰.民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哈尼族交流日益增多,甚至于有些不同地区的哈尼族之间开始相互通婚,各个地区之间不同的哈尼文化相互交融,所以,到后期各个地区之间不同的哈尼族也能相互交流了。 哈尼族多居住在半山区地带,四季气温差别小,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于水稻生长。因为哈尼族多居于气候凉爽的高山或半山腰,因而哈尼族的服饰面料选择吸热性较强的黑色作为基本色调,并在此基础上辅以其他颜色,形成色彩斑斓、意趣生动的服饰文化。由于历史上哈尼族大聚居小分散,族际互动半径很小,从而形成

4、了许多区域性的服饰文化特征,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分支,其服装款式不一,装饰审美用意也不同。 二、服饰文化 哈尼族服饰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有100多种不同的款式。适应于梯田农耕劳动,具有不同的刺绣图案、装饰物品和审美色彩,这是哈尼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哈尼族以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将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哈尼族服饰上的装饰物品和刺绣图案,实质上都是自己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对祖先英雄业绩的缅怀和记述。 哈尼族服饰无论在原料、色彩、款式、装饰手法等,无不与梯田农耕生产密切相关。以梯田农耕生产和梯田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决定了其服饰的改

5、良、发展均以反映梯田文化内涵、适应梯田生产需要为原则。哈尼族崇尚黑色,哈尼族无论男女,其服装均以黑色为主基调,这是其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沉重感和审美的心理要求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程度及其他们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梯田稻作农业所决定的。哈尼族以梯田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黑色,对高山农耕生产者来说在保暖、耐脏、耐磨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另外,这一习俗也是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的封闭以及"避世深隐"的民族心理、落后的传统原料和印染技术的客观体现。 三、服饰的组成部分 西双版纳州的哈尼族妇女服饰从头到脚可分为四个部分:“坞却” (帽子)、“帕横、拉下”(衣裳、胸衣)、“批滴” (裙子

6、和“克本”(护腿套)。1、“坞却”(帽子) 哈尼族服饰中所说的“坞却”其实就是帽子,各个地方由于语言的不同,对妇女所戴的帽子的叫法也会有所不同,而“坞却”是西双版纳州对妇女所戴帽子的一种统称。 “坞却”这一种帽子的缝制方法很复杂,缝制一顶帽子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帽式主要有圆形、瓦形、尖顶形三种。每一种帽子上的装饰品特别多,都是以彩线、彩珠、彩色羽毛等加以认真装饰。有些家庭富裕的妇女会用银制的饰物来装饰帽子,如银链、银币、“银泡”,而家庭不富裕的通常只会用铜制的饰物来装饰,但不管是银制的还是铜制的装饰物的形状都是相同的,只是材质的不同而已。不管用什么来装饰,帽子都会变得很重,所以妇女们

7、不会频繁的戴帽子,而且就算是戴帽子的时候时间一般也不会很长。这种帽子通常只会在出嫁或者上新房的时候戴,而且戴这种帽子的都是已婚的妇女。2、“帕横、腊霞”(衣裳、胸衣) 西双版纳州的哈尼族妇女穿的“帕横”,也就是衣服,均以自织的黑色土布作面料,缝制成无领的对襟上衣,上衣无扣,穿着时两襟会敞开,里面通常会穿白色的衬衫。上衣的两襟上和后背下摆上装饰的东西较多,前襟的两边都会有规律的钉满“银泡”、银币和贝壳等装饰品。而衣服后背的下摆上则会缝制上用彩色丝线有规律的绣满各种图案的布条,但是因为缝制布条的妇女缝绣手艺特别娴熟,缝制上去的布条根本就看不出来是缝补上去的,反而像是直接在衣服上刺绣出来的。 上衣一

8、般分着无袖和长袖的两种。无袖的衣服之所以说是无袖的是因为衣服的袖子只到肩膀,这种就相当于没有袖子,像马甲一样;长袖的则是长到手腕处,长袖的衣服一般袖子是用黑、红、绿、蓝、黄、白色的布料拼接而成的,而且还要严格的按一定的顺序拼接上去。拼接完成后的袖子就显得色彩斑斓,十分别致。无袖和长袖的衣服除了袖子长短的不同,其它的装饰部分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哈尼族服饰中的“腊霞” 征鹏,杨胜能.新编西双版纳风物志.云南风物志从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4则是我们常常说的胸衣,因为上衣在穿的时候两襟会敞开,所以妇女们在穿上衣时一般都会与胸衣配套来穿,当时,妇女们特别重视对胸衣的装饰,多用红、蓝、黄等

9、不同颜色的布料制作。她们除了在 胸衣上绣制各种图案之外,还会用银牌、银币、大小相同的“银泡”,按一定的规律钉满整个胸衣。但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们发现上衣与白衬衫配套穿戴也很合适,而且白衬衫并不需要她们费时费精力的制作,因此,她们都选择了上衣与白衬衫一起配套穿,所以,现在在西双版纳州很少能看到传统的哈尼族胸衣。3、“批滴” (裙子) 哈尼语中的“批滴”是裙子意思。哈尼族的裙子都是短裙,而且都是黑色的,裙长只及膝头上方,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只有百褶裙和一般裙子之区别。百褶裙就是在染色完成后,把裙子的后摆用线一层一层的缝制起来,然后把裙子卷起来后进行保存,等过了一段时间后,裙子的后摆就会变得有褶皱

10、,所以称为百褶裙。而一般的裙子就是在染色完成后,直接卷起来进行保存。4、“久祯”(腰带) 哈尼语“久祯”即腰带的意思,我们平常使用的汉族腰带最主要是用来收紧裤腰,防止裤子往下掉的,其次才作为装饰物。而哈尼族的腰带则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腰带,因为哈尼族“久祯”首先最主要的是用来装饰美化,其次才作为收紧或调节腰身的工具来使用。哈尼族的裙子本身就有调节腰身的绳子,如果觉得裙子的腰身不合适的时候,可以通过收缩绳子来调节大小,这时候腰带则只是当作装饰品来使用。“久祯”的底布料是哈尼族妇女自己纺织染色的黑色土布,首先,拿染色好的黑色土布,缝制成小拇指厚度的两块大小相同、长方形状的布料,然后分别把两块布的一

11、端折叠起来缝制,但中间要留有空隙,足够一指宽的布条从中穿过。其次,用各种彩线把两块布缝制在一起,然后在布料上绣上各种精美的图案。第三,用线把彩珠串起来,然后把珠串缝补在布条的另一端上,使之垂直悬挂。最后,再拿一指宽的布条穿过前面留有的空隙,这样,“久祯”就制作完成了。5、“克绑”(护腿布) “克绑”征鹏,杨胜能.新编西双版纳风物志.云南风物志从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4即护腿套,护腿套也是哈尼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阿卡” “阿卡”,通常是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族中的一个派系即爱尼族的自称妇女下穿短裙,小腿上套上护腿布,既保护了自身,也起到了重要的装饰点缀作用。护腿布大致有两种式

12、样,一是用黑、绿、蓝等彩色布拼接而成,两头边沿着意绣花。二是以黑布作底,用红、白、黄、蓝、绿等各种颜色的丝线绣出各种几何图案,并在适当的位置钉上珠子、“银泡”等,十分别致。哈尼族“阿卡”妇女的短衣短裙,从头到脚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和韵味,再佩戴上银耳饰、项圈、彩色串珠等,整套服饰显得特别别致,清新悦目,具有很高的服饰审美价值。 四、总结 哈尼族妇女的服饰与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古朴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年龄、婚否、是否生育或婚丧喜事等在服饰上都有明显的体现。哈尼族服饰文化中,妇女的服饰显得尤为突出,创造这一丰厚文化底蕴的主体正是哈尼族妇女。哈尼族妇女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她们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模仿性,把自

13、然界中的花、鸟、鱼、虫等形象用各种工艺手法运用到服装上,也能熟练地应用对称、平行、线条和色彩的搭配装扮自己。除服装以外,各种佩饰在哈尼族服饰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最主要的是银饰,有银链、“银泡”、银扣、银戒指、银腰带、银项圈、银耳饰等等,各种银饰戴在身上适当的部位,使得姑娘显得华美富贵,再以彩色串珠,绣花背包等极富民族特色的佩饰,使得姑娘的头饰、胸饰、腰饰和脚饰浑然一体,色彩艳丽,充满着哈尼族特有的气息。哈尼族的服装,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儿童、青年、老年时期穿的衣服各不相同,民间有“服饰三变”的说法。到了近代,由于棉纺品、中长纤维织品大量进入哈尼族聚居区,哈尼族穿黑衣黑裤黑裙的旧俗早被打破,哈尼族的衣服已是色彩纷呈。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汉族的服饰已被哈尼族人所接受,形成了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相结合的新潮流。 参考资料:1 思想战线编辑部.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M.昆明: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2索文清等.红河县哈尼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委员会.哈尼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民族出版社,19823 哈尼族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4元阳县志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05毛佑全主编.哈尼族文化初探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6 毛佑全等编. 哈尼山乡风情录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7 征鹏,杨胜能.新编西双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