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实验大盘点答案_第1页
考纲实验大盘点答案_第2页
考纲实验大盘点答案_第3页
考纲实验大盘点答案_第4页
考纲实验大盘点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纲实验大盘点 这些年江苏高考中遇见一、物质的鉴定和提取类鉴定原理B1P18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B【×】(09)21A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12)19糖原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14)C.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15)23. B. 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09)21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10)3B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11)10B直接制片

2、,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生子叶细胞中存有在多个橘色脂肪粒【】(15)23. A. 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13)21.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B1P2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08)4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

3、核呈绿色【×】(09)21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12)19甲基绿染色可使核酸呈绿色X1P54DNA的粗提取与鉴定B【】(08)18B在沸水浴中,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09)21B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12)18 B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13)4. D.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14)16. D. DNA 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15)23. D. PCR 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 DNA 产

4、生提取原理B1P97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B【】(08)4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13)5.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X1P54DNA的粗提取与鉴定B【×】(08)18A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只能使DNA溶解而不能使其析出【】(09)23 B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可去除蛋白质【】(11)19. A.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mol/L,滤去析出物【】(11)19. B.调节NaCl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去除部分杂质【×】(11)19. C.将丝状物溶解在

5、2 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蓝色【】(13)4. B.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DNA【】(14)16. B. DNA 既溶于2 mol/ L NaCl 溶液也溶于蒸馏水材料选择X1P54DNA的粗提取与鉴定B【】(14)16. A. 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 的材料操作B1P18检测还原糖B:【】(14) 22.A. 量取2 mL 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 量筒而不用10 mL 量筒【】(14) 22.B. 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14) 22.D. 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B1P97叶绿

6、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3)5.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13)5.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13)5.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15)21. D. 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X1P54DNA的粗提取与鉴定B【×】(11)19. D.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12)18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12)18 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12)18 D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

7、NA获得量减少【×】(13)4. A.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13)4. C.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 【×】(14)16. C. 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15)25. 图1、2 分别为“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冶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2 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B. 图1 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C. 图2 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D. 在图1 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10)32(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

8、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10g。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另一组置于-20条件下保存24 h。DNA粗提取: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人研钵中,各加入15 mL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备用。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人10mL滤液,再加人20 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 mol/L 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材料保存温度花菜辣椒蒜黄20+-20+(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DNA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 mL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 min,待试管冷却后比

9、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结论1:与20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 。 针对结论I请提出合理的解释: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DNA均不相溶,且对DNA影响极小。为了进一步提高DNA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DNA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DNA析出。【答案】(1)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2)DNA断裂(3)

10、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在相同的保存温度下,从蒜黄提取的DNA量最多低温抑制了向光酶的活性,DNA降解速度慢(4)将第三步获得的溶液与等量的氯仿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吸取上清液结果分析B1P97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B(11)4.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二、显微观察类B1P7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A【】(11)10A直接制片,普通光学显微

11、镜下,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08)4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11)10B直接制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花生子叶细胞中存有在多个橘色脂肪粒【×】(11)10C直接制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11)10D直接制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13)9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13)9D一个视野中,用10倍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倍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B1P6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C【

12、×】(08)4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15)23 C. 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10)19 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g/mL和0.3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0.2g/mL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14)15.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 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

13、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 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 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09)30 (7分)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号)。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步骤三:在

14、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30(7分)(1) (2)无色、绿色 红色、绿色 改变光圈大小调节反光镜(电光源亮度)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

15、A处B1P11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B【】(12)15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12)15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12)15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12)15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09)6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取材位置不合适 取材时间不合适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解离时间不合适视野选择不合适 A B C D(08)29(7分)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份资料。资料一 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16、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cm。(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资料二 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细胞周期间 期分 裂 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实验小组1计数细胞个数43412实验小组2计数细胞个数44303全班计数细胞个数880

17、671885计数细胞总数1 000各时期细胞数的百分比88.0(1)请改正“资料一”中的3处错误。_(2)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2.0h,请根据“资料二”,在答题卡上的饼状图中表示出间期、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时间(单位:h,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取材时间 根尖培养温度 解离时间长短 载玻片厚度 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 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答案:(1)将“5cm”改成“23m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

18、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2)见下图 (3) B2P88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1)28.(8分)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58m

19、in。来源:Zxxk.Com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用石碳酸-品红试剂染色。制片、镜检;计数、拍照。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步骤中“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碳酸-品红试剂是一种 性染料。(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质量分数为 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 (6)右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

20、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3)碱(4)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5)0.01%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h,再在清水中培养36h(6)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B2P2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A【×】(13)9.B. 减数分裂实验中,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13)9.C. 减数分裂实验中,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08)7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蚕豆的

21、雄蕊 桃花的雌蕊 蝗虫的精巢 小鼠的卵巢A BC D(15)29. (8 分)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 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有研究者开展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先制作了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再对照片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归类、排列,主要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2)实验过程中用1mol · L-1HCl 解离的目的是 。(3)该实验采用卡宝品红作为染色剂,与卡宝品红具有相似作用的试剂有 (填序号)。双缩脲试剂

22、 醋酸洋红液 龙胆紫溶液 秋水仙素溶液(4)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 期且染色体 的细胞进行拍照。(5)由右上图核型分析结果,得出推论: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是 。(6)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可以优先选用 (填序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显微观察。花萼 花瓣 雌蕊 花药 花芽29. (8 分)(1)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2)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3) (4)中 分散良好(5)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6) 三、探究类B1P60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B(08)33(6分)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

23、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答案:(1)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

24、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13)27.(8分)右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 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 为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

25、和结果如下: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填代号)。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27. (8分)(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3 X 标号 蒸馏水 质壁

26、分离(4)KNO3 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B1P8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C(13)23.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试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B1P9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09)11(江苏)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

27、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A (13)17.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B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B3P5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C【×】(10)19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结果用两种不同浓度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B3P68探

28、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C【×】(15)13.A. 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 个计数室【】(15)13.B. 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 1mm【×】(15)13.C. 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15)13.D. 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09)1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I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29、 10 5 5 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08)31(8分)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 共4组实验,用1 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曲线、和分别是_组、_组和_组的结果。(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4)在整个实验过

30、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和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答案:(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 (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供应较少 (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 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5)浸泡和冲洗 (10)26(7分)右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圈。请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 _;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 。(2)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 (填序号)。(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CO2的结构

31、是 (填序号)。(4)为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需用酶解法除去结构,但应在 溶液中进行。(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 (填下列操作的序号)。将适量干酵母放人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答案】(1)没有叶绿体 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2)(3)(4)等渗(或高渗)(5);(11)26.(8分)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

32、、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_。(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 、 和用血球计算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26.(8分)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

33、包含了死亡的菌体(12)27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

34、密度是个/mL。27(1)绿藻蓝藻(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3)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藻细胞密度过大1×108X1P46探究酶在洗涤方面的作用C【×】(11)15.D.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位于片剂的核心层【】(15)7.B. 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11)15.A.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常用于制备微生物的胞内酶【×】(11)15.B.透析、电泳和酸解等方法常用于酶的分离和纯化【×】(10)3 D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11)15.C.棉织物不能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

35、5;】(14)18.D. 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12)16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14)18.A. 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15)7.A. 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15)7.C. 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12)16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14)18.C. 在pH 低于7. 0 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14)18.B. 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

36、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5)7.D. 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12)16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12)16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08)34选做题(6分)A题。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水温/1020304050组别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清除血渍时间/min676688525183363477111

37、26891167清除油渍时间/min93789587639182468575277769868(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答案:(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2)专一性 (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

38、,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四、技能操作类X1P49固定化酶A【×】(09)3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09)3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12)17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12)17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12)17C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13)6.B.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13)6.C.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前后专一性不同【】(15)11.A.

39、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15)11.B. 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X1P50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B【】(09)3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09)3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12)17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13)6.A.可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13)6.D.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各种反应底物的一系列反应【】(15)11.C. 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15)11.D. 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

40、共价键结合(10)25右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X1P6腐乳的制作A【×】(08)17.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08)17.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10)19 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将豆腐分别置于10、20、30的环境

41、中,观察并比较毛霉生长的情况在10环境中毛霉生长最好【】(15)17.A. 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15)17.C. 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15)17.B. 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08)17.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08)17.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08)18.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08)18.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12)21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15)17.D. 装坛

42、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X1P2果酒和果醋的制作B【】(12)21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12)21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15)24. 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11)3.B. 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12)21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13)14.A. 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中,酵母

43、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13)14.B. 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中,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13)14.C. 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中,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13)14.D. 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中,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10)7A过程和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10)7B过程和都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10)7C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与【×】(10)7D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08)19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

44、,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A BC D(14)24. 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B. 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 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 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11)3.A.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11)3.C.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11)3.D.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X1P14微生物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