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2012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B用石墨制铅笔芯C用焦炭冶炼金属D用活性炭吸附气味和色素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这些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质软的性质,这一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用焦炭来
2、冶炼金属是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能把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这一性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气味和色素,这一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2(2011兰州)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碘酒C石灰浆D植物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和溶液的特点来做本题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或几
3、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三个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解答:解:A、蒸馏水是纯净物;故错B、碘酒是碘溶解于酒精而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属于溶液;故对C、石灰浆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错D、植物油是纯净物;故错故选B点评:只有符合均一、稳定、混合物这三个要点的液体才属于溶液3一种新型的“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B都可燃烧,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4、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都具有可燃性,燃烧是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常常用作燃料;根据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的特殊之处分析解答:解:A、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B、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作燃料故选项正确;C、氢气燃烧不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故选项错误D、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4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5、()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去考虑;B、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利用化学反应考虑;C、根据碘能溶于酒精考虑;D、根据乳化作用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A错误;B、铁锈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B错误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试管中的碘,故C错误;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D正确;故选D点
6、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一性质决定的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灭火;B、在扑灭电器着火时,应注意预防触电事故,并小心被烧热的电器遇水可能发生爆炸;C、可燃性气体煤气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浓度时,遇火就会产生爆炸,为避
7、免泄漏的煤气发生爆炸,应降低空气中煤气含量;D、通过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使大火因没有了可燃物可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解答:解:A、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灭火,方法正确;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C、燃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而不是点火检查,故C错误;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
8、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故选C点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是撤离可燃物都是常用的灭火原理,在具体扑火时还要结合火场实际,选择恰好的灭火方法6(2011南通)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0与C0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BC0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CC0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根据碳单质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此题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工业上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酸
9、雨主要是二氧化硫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C0与C0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说法正确;B、工业上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把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说法正确;C、C0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而导致酸雨的产生是二氧化硫的过多排放说法错误;D、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物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由于构成物质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其物理性质会有很大的不同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及酸雨形成的原因方面的知识7(2008南充)有x、y、z三种金
10、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AxyzBxzyCzyxDzxy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说明xHy,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A
11、gz,所以x、y、z的活动性为xyz,观察选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8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C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D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烧杯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白磷的着火点是40,而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实验中能体现着火点的不同解答:解:A、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12、B、烧杯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能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能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实验装置中现象的观察,属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评价题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和由现象对实验进行评价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B干冰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这是化学变化中的吸热现象C某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这种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D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铵固体,
13、可加适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的变化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还原反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氯化铵固体溶于水吸热解答:解:A、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选项错误;B、干冰蒸发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氯化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
14、点考查了燃烧的条件、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还原性、物质溶于水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要根据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10通过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习,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B要制取2g氢气,用56g生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将裸露的铁管埋在潮湿的土里D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硫酸铜能与铁反应,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要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解
15、答:解:A、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生成铜,不能将硫酸铜放在铁桶里,故A错误;B、设生成2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Fe+H2SO4FeSO4+H256 2x 2g= x=56g生成2g氢气需要纯铁的质量是56g,而生铁是铁的合金,是混合物,故B错误;C、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将裸露的铁管埋在潮湿的土里易生锈,故C错误;D、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或改变钢铁的内部结构,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强,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选项
16、的,多选不得分;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的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一对一错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中1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则石灰水溶液的质量增大C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D30g硝酸钾溶解到70g水中恰好饱和,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B、根据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生石
17、灰溶于水放热进行分析C、根据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克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克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其它条件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法正确;B、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减小,说法错误;C、溶解度与温度有关,C中没说明温度,故错误;D、溶解度与温度有关,D中没说明温度,溶解度对应溶剂质量为100g,故错误;故选A点评:明确气体、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定义是解答本题关健12
18、(2011绥化)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原子、离子;B、溶液的概念: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C、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此合理的推理会得
19、到正确结论;D、中和反应的概念: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解答:解: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正确;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错误,故A错误;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正确;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错误,如水,故B错误;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推理和结论都正确,故C正确;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正确;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错误,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掌握溶液的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1
20、3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B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和泡沫灭火器C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由题意: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
21、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另外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故:应密封防水;其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和泡沫灭火器;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水溶液pH小于7解答:解: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说法正确,因为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故A正确;B、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和泡沫灭火器,说法正确,故B正确;C、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pH小于7,说法正确,因为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故C正确;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种元素组成,不能说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
22、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或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KNO3晶体(NaCl):将固体溶于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BFeSO4溶液(CuSO4):加入铁粉,过滤CMnO2固体(KCl):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O2(N2):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本题属于
23、除杂质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本题中告诉我们括号内是杂质,并给出试剂和操作方法,分步骤进行分离,然后找出符合上述条件的选项就可以了解答:解:A、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除去KNO3晶体中的NaCl,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故选项A正确;B、在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且生成硫酸亚铁,能除掉杂质,过滤则能得到硫酸亚铁的溶液,故选项B正确;C、二氧化锰和氯化钾中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而氯化钾溶于水,所以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24、可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故选项C正确;D、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故选项D错误;故选D点评:本考点是物质的除杂,属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范畴本考点是中考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根据除杂质的两个条件综合把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15有等质量的镁和锌,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一定没有剩余B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C消耗镁的质量与消耗锌的质量之比为1:1D消耗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质量之比为73:98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25、分析:根据图象可以得出产生氢气的量一样多,而不同酸中酸的质量分数相同,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相同,可以判断出两种金属中有一种剩余,然后根据金属与酸反应存在的关系式MH2可判断出消耗酸和金属的质量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得到的氢气一样多,说明参与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一定不一样多,因此至少有一种金属剩余,由MH2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有剩余,则镁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也可能没有剩余,故A错误;B、根据图象可以得到,最终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C、由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因此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参加反应的金属锌的质量要大一些,则消耗的镁与锌的质量之比不等于1:1,故C错误;D、由
26、于得到的氢气一样多,根据元素的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溶质中氢元素的质量一定相等,则2HCl2HH2SO4,稀盐酸和稀硫酸质量之比为36.5×2:98=73:98,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金属与酸的反应,注意图象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氢气的质量相等及二价金属与酸反应的方程式来计算,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0分)16(1)现有乙醇、水银、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四种物质,其中(用化学式填写):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CO;常温下为液体的金属是Hg;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C2H5OH;造成酸雨的主
27、要气体是SO2(2)填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填写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对应的性质序号物质用途性质铝制铝箔及电缆线延展性、导电性二氧化碳灭火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答;(2)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解答:解:(1)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CO;Hg在常温下为液体的金属;酒精通过粮食发酵制成,属于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酸,能造成酸雨故填:CO;Hg;C2H5OH;SO2(2)铝能制铝箔及
28、电缆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和导电性,故填:展性性、导电性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和物质的用途,基础性比较强初中阶段常见气体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记牢,还要加强应用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BCD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2)上海世博会使用的LED灯,为其提供电的装置接受阳光照射后,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可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发生的反应为:2Ca
29、CO3+O2+2SO2=2CaSO4+2CO2,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SO2、CO2、(3)目前使用的能源多为化石燃料,如天然气、石油和煤由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燃烧的产物有污染,所以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科学家正研究使用太阳能发电的方法将水分解得到氢气,推广使用太阳能是利用了太阳能(填字母)A B D的特点A取之不尽 B清洁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 D可转变成电能、热能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根据“低碳生活”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30、量分析;(2)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3)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4)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氢能、太阳能、风能是新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都属于化石燃料;新能源很多,如风能、地热能等;水分解得到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0 2H2+02;太阳能的优点有:A取之不尽;B清洁能源;D可转变成电能、热能等解答:解:(1)低碳生活的理念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本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选ABCD;(2)LED等需要电能,供电装置所提供的电能
31、是通过阳光照射产生的,因此该装置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太阳能;(3)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符合定义的是SO2和CO2故答案为:SO2、CO2、;(4)天然气、石油和煤都属于化石燃料;新能源很多,如风能、地热能等;太阳能的优点有:A取之不尽;B清洁能源;D可转变成电能、热能等 故答案为:煤;风能;AB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18(2011攀枝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1)图中P点的含义是20时,
32、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g(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填“”、“=”或“”)20时,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用最简整数比表示)(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C(填序号,下同),E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学科交叉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1)依据溶解度曲线上各点的含义及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解答;(2)依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比较;依据题固
33、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定义,判断溶质溶剂的关系;(3)依据甲物质在20与40的溶解度及溶解度的定义,确定溶质和溶剂的关系,判断溶质是否全溶、溶液是否饱;解答:解:(1)P点为甲乙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时二者溶解度相同,由图象不难看出该温度为20,故答案为:20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g;(2)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可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决于该温时的溶解度,而40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乙;60g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40,此时乙的溶解度为40g,依据溶解度的定义,100g水中最多可溶40g乙,剩余20g乙不能溶
34、解,即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为:40g:100g=2:5故答案为:2:5;(3)由溶解度曲线可得甲在20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最多可溶30g甲,故此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所得A溶液不饱和;再加入20g甲所得B溶液饱和,且剩余10g甲不能溶解;升温至40,此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最多可溶50g甲,故所得C溶液又变为不饱和;再加入20g甲(总计60g)所得D溶液达到饱和,且剩余10g甲不能溶解;降温至20,此时甲的溶解度变为30g,会析出30g甲,此时溶液饱和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可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决于该温时
35、的溶解度,而B与E溶液均为20时的饱和溶液,溶解度相同,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故答案为:AC E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需做好几点:能准确查阅一种物质的溶解度,理解溶解度的含义,能由溶解度曲线特点判断温度变化时,饱和溶液的变化情况,会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19(2011湖北)印刷铜制电路版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X(1)写出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FeCl2(2)现有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一定量FeCl3溶液的烧杯中,
36、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剩余,那么烧杯内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铜)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相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相等可得,X的化学式为:FeCl2 故答案为:FeCl2(2)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能发生的反应有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Fe+CuCl2Fe
37、Cl2+Cu,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固体,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一定含有铜,由于铁的量不确定,故可能含有铁,有铜存在,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铁,故答案为:Cu(铜)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四、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0分)20根据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2H2O2H2+O2(;(2)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CH4+2O2CO2+2H2O;(3)铝片浸人到硫酸铜溶液中2A1+3CuSO4=A12(SO4)3+3Cu;(4)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
38、氯化硅(SiCl4)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HCl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3)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化学方程式为:2A1+3CuSO4=A12(SO4)3+3Cu (4)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氯化
39、氢化学方程式 为:2H2+SiCl4Si+4HCl故答案为:(1)2H2O2H2+O2(2)CH4+2O2CO2+2H2O(3)2A1+3CuSO4=A12(SO4)3+3Cu(4)2H2+SiCl4Si+4HCl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化学方程式21下图为某同学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实验(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是A(2)我国古代“湿法冶金”就是利用了C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3)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你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帮助这位同学达到实验目的
40、(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将铜放入到AgNO3溶液中,若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4)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同学们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以下填写溶质的化学式):溶质为Zn(NO3)2和Cu(NO3)2;溶质为Zn(NO3)2、Cu(NO3)2和AgNO3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
41、硝酸锌和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解答:解:(1)铁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填:A; (2)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Fe+CuSO4Cu+FeSO4;(3)根据AB可知铁氢铜,根据D,可知铁银,无法证明铜和银的顺序,需设计实验来验证铜和银的顺序,可以将铜丝伸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有无银白色金属析出,故填:将铜放入到AgNO3溶液中,若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4)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42、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得到蓝色滤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加入金属的量不确定,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银故填:Zn(NO3)2和Cu(NO3)2;Zn(NO3)2、Cu(NO3)2和AgNO3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22(1)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2)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实验室若要配制该盐酸200g,则需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44.2 mL加入水的体积
43、为(水的密度为1.0g/mL)147.4mL (计算结果保留至0.1);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考虑本题;(2)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解答:解:(1)由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可知,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故填:;(2)设需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的体积为xmL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有:200g×10%=1
44、.19g/mL×x×38%,解得:x44.2需要水的体积是:147.4 故填:44.2、147.4;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故填:玻璃棒、胶头滴管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溶液在稀释时溶质质量前后不变来计算,同时要注意做此题时体积不能相加减,只有质量才能相加减2350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22.8g固体(已换算成无水硫酸盐)则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3.6g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多步反应的关系。分析:已知MgMgSO4;
45、ZnZnSO4; FeFeSO4并且可知道,这个变化中,增加的质量是硫酸根的质量222.8g50g=172.8g,在H2SO4中 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为2:96解答: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根据关系式AASO4SO4H2,则2:96=x:172.8gx=3.6g;故答案为:3.6 g点评: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了解物质反应前后有什么不同,从中找出规律,确定计算思路五、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20分)24(2011日照)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里CO2的制备、净化、检验,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记录如下:组别药品实验现象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46、产生气泡速率很快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填序号)组药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把C、D中的液体名称填入下表:B(盐)C(碱)D(酸)液体名称碳酸氢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硫酸(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4)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5)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在A中看到的现象是A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6)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
47、空气大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净化(除杂);气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1)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选择药品即经济实惠又能持续、稳定的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速度适中,便于收集,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2)根据题意所给装置用于实验室里CO2的制备、净化、检验,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的要求,选择检验、干燥CO2气体的液体药品(3)选用碳酸氢钠溶液净化氯化氢气体,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变浑浊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
48、,锥形瓶内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气压增大,在A中看到的现象是A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6)E收集方法利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药品时即注重经济实惠又能持续、稳定的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速度适中,便于收集;故答案为:;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因C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碱液,故表内填 澄清石灰水,因D装置是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酸液,故表内填浓硫酸 (3)因B装置是净化氯化氢气体的盐液NaHCO3,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4)因C装置是检
49、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碱液,故其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5)在A装置的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锥形瓶内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气压增大,故在A中就会出现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6)用E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2) B(盐) C(碱) D(酸)液体名称 碳酸氢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浓硫酸(3)NaHCO3+HClNaCl+H2O+CO2(4)CO2+Ca(OH)2CaCO3+H2O(5)A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6)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点评:此题
50、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药品选用探究、反应原理及其净化、检验、干燥的药品选用探究和收集方法等知识点的考查,涉及知识面广,探究问题多,综合性强,实是锻炼学生的一道好题25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下图装置制得铁(1)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必须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2)A处玻璃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3Fe+3CO2在C处点燃气体的目的是点燃多余的一氧化碳,避免污染空气(3)待四氧化三铁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A处,在断开A、B之前应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A处玻璃管冷却若不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可能出现的后果是石灰水回流至A处玻璃管中,导致玻璃管炸裂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检查装置
51、的气密性。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漏气;(2)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一氧化碳有毒,要及时处理防止污染大气;(3)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漏气,影响实验;故答案为:气密性检查;(2)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因此实验过程中未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要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空气,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进行处理;故答案为:Fe3O4+4CO3Fe+3CO2;点燃多余的一氧化碳,避免污染空气;(3)停止加热A处,玻璃管温度降低,若不继续通一氧化碳,B处石灰水会回流至A处玻璃管,导致玻璃管炸裂;
52、故答案为:石灰水回流至A处玻璃管中,导致玻璃管炸裂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相关事项,了解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26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实验无明显现象,实验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1)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试管内液面上升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3)铝比铁活泼,但铝难腐蚀,原因是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铝不再被氧化(4)金属资源储量有限且不能再生,为了保护金属资源,除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合同书模板3篇
- 教育领域中的农业科技应用与实践
- 二零二五年度车库门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支持合同4篇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尊享不过户二手房买卖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所得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协议执行细则3篇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购房合同范本及税费代缴服务协议3篇
- AI驱动的智能医疗设备进展报告
- 科技驱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变革
- 珠海广东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招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口腔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课件
- 工程质保金返还审批单
- 【可行性报告】2023年电动自行车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五月天歌词全集
- 商品退换货申请表模板
- 实习单位鉴定表(模板)
- 六西格玛(6Sigma)详解及实际案例分析
- 机械制造技术-成都工业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方案
- 2023年常州市新课结束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 正常分娩 分娩机制 助产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