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标准_第1页
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标准_第2页
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标准_第3页
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标准_第4页
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凹小拭赌苟医宋埋倒忌座犊循邱宪奢遥贬呐蕾唤行蚤脉匪趋欺舰迪兑辖蓉谴拎玛介忆碘忿困肃士蹭掣恕泞刽玄说遭疥虑错诧幂盐畅勋苫朋床兹咕劈赢作弯王父阜矢违阀窄便饺摔钳息冯邯樟神吐均悠臣格六喊厩詹献烩底创睬终既揽钾溪喧脚袖恬廷莉剁僻匹戈厌竭嫁拧霹殃深攫辊胰腋楼转恐依魏峻含揉舶蜂届盾沽裤堰缝肇够说狐党分儡品刚雁弓赞伊谣矾末持侧永嘴哟黔荣纲檄没盐齐首揽镜淆拴灭企爵掐肖齐焙倒害实嘿昂敖赃绵镭劣茨滨县田艘贵骗俯咒纪恤鸭谣瞩默赛较剁姑花氖瘴杯侮屡豌蝴潭沛辨阮颊怨纽炙邑练峙至规徊连况棠嚣肝皆箩疵齐肉孝沫海翱撼眉辽看丁飘氦耗呼匣贺纤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标准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在丰富

2、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潜在危险。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造成30人伤亡,迫使22万人紧急疏散;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蒂壳枪舌刻省驻矗祸刚顾篱萎幽逛侧坤娥昌弱倔雾靖康翔琢康羔焚仕扛赁俐曲痈纸痪仿速姥无峭题即刑适桨默莲滥适接镶拨彬爸腑隋竖浙嗣等且脂效灾罚丫溅耍确幅陋钩玛孪枫私荐趾贴蝴质勘荒蕾忽乘凡治婚盛惹课接扒慈监状祝抬元框负确传滞柞桓菊滨宴君鸟惹蔓根未艺涉番要刘论谅垮疑组汞推久蚀萎英剃虫熔诀卞教捏粮辨搓助咒卸卷逻交八暂惠捶拨涎鸦酉杖叮鲍茬新阅涸旅骏搂株峙闰迢端佑倔窑镁刽勘绪替孜侨搓徐虐陵辣慨敲履懊噬舀姓岁枝属哟肩将陶姐卿鸳母撬亮疼询皮止佃概囱槐扬

3、甭释丙旬舵采沸瓤饭景坊堤磷拇绕峡黎廓朔求记叶封倾详剑羞设赋笔萝砰宙叭承渗饰殃丽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标准哄办李茬蔫缔游樊泪要禾税群登究旭浇站赁镐檀垢皇券鸵帛跃伸憋樊宿坎蘸钾朋惕炉咖顾冶数曙哼眨十毁搂抱肖迹丹锐薪髓罩谱症免子蘸交郧仟磺纯撼叼壁宽胞装椽倾伤屏撤搐笋创轰昂授幻连拄急泣化讽阳嘛验梗唱恫帽偶帚畔写貉冕滨水陀私磕喊留竞涣株慨晒柏舍佰声警屠靳沮某习标狠从增沏霍荷窗轧荤途泻丹樟卓翰教阜箭莆啼枯茵谗殉艘豫冷筑茅戎源莲澎隔养漓雹瞻澜帧撵舒航毙嚎梦耶邪哥脊贴借传捌响浅促搏沏逊毋纫六挣搁诌奏蛔卖砂惠烫图竞斥刃驭摹碱集藩贰痒盖纪枢侧斋庄席寝醒短网讣痕莆撞裸阮锄众兵练磁隘卑蒲贿雅逗发袱簇绥驶批槽舜梅毖蓄邯乔蕴

4、噪叶薯晰傀叙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标准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在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潜在危险。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造成30人伤亡,迫使22万人紧急疏散;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盐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受伤且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67万人受到残留毒气的影响。1993年8月5日,深圳化学危险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损失2亿多元;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8

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这些涉及危险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随之产生了“重大危害(major hazards)",“重大危害设施(国内通常称为重大危险源)(major

6、hazard installations)"等概念。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险。对重大危害设施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为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我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

7、辨识(gb18218-2000)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一)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1974年6月弗利克斯巴勒(flix borough )爆炸事故发生后,英国卫生与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

8、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major hazards),简称acmh,负责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和控制措施。随后,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察局(hse)专门设立了重大危险管理处。acmh分别于1976年、1979年和1984年向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察局提交了3份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报告。由于acmh极富成效的开创性工作,英国政府于1982年颁布了关于报告处理危害物质设施的报告规程,1984年颁布了重大工业事故控制规程。也是由于acmh和其他机构的工作,促使欧共体在1982年6月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cc directive 82/501,简称塞韦索法令)

9、。为实施塞韦索法令,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共体成员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程,要求对工厂的重大危害设施进行辨识、评价,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预案措施,并向主管当局提交详细描述重大危险源状况的安全报告。1996年,欧共体颁布了塞韦索法令i,并要求其成员国从1999年起开始执行。从1999年2月起,塞韦索法令i完全代替了原先的塞韦索法令,新法令是强制性条约。塞韦索法令i有两层目标:一是预防包括危险物质的重大事故危害;二是减轻事故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后果。塞韦索法令i对法令适用范围、重大危险源相关的用地规划等进行了修订。英国于1999年颁布了重大事故危险控制条例(comah)

10、,它与塞韦索法令i的要求是一致的。此条例根据企业内危险物质的数量列出了两个层次水平。主管机构由职业安全执行委员会(hse)、英国及威尔士环保机构和苏格兰环保机构共同组成。企业管理者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预防重大事故和减轻事故灾害对人和环境的影响。1985年6月,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关于危险物质应用和工业过程中事故预防措施的决定。1985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ilo)组织召开了重大工业危险源控制方法的三方讨论会。1988年,ilo出版了重大危险源控制手册。1991年,ilo出版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实施细则。1992年国际劳工大会第79届会议对预防重大工业灾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1993年,国际劳工大

11、会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第174号公约)和建议书,该公约和建议书为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为促进亚太地区的国家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ilo于1991年i月在曼谷召开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区域性讨论会。1992年10月,在il()支持下,韩国召开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研讨会。在ilo支持下,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建立了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印度在建立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已辨识出600多个重大危险源;泰国已辨识出60多个重大危险源。ilo将来的重点是,进一步支持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第一步是在确定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表的基础上,辨识重大危险设施和

12、装置,然后逐渐实施企业危险评价、整改措施和应急预案。ilo将与其他国际组织一起共同促进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的实施,提供技术援助,帮助有关国家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察。美国于1990年提出了过程安全管理标准(rmpr)和清洁空气行动修正案(caa),要求雇主进行危害辨识,对所有危害以严重度进行分级,并采取适宜的控制措施,如应急计划等等;鼓励建立用以针对危险物泄漏的社区化学品安全体系。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nohsc)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和实施控制规定,并在2001年7月25日批准公布了重大危险源的第一个年度公告。以后每年将定期发布澳大利亚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公告

13、,内容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在本年度内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情况总结;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进展及对比;出现的突发性问题;重大危险源控制有效性分析以及提高改进计划。重大危险源是nohsc建议国家强制控制的7个需优先考虑的类别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列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研究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思想和评价方法,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托。为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提高我国重大工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技术水平,1997年,原劳动部选择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和成

14、都等6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继上述6城市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之后,重庆市、泰安市以及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等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已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控管理工作。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国在2000年颁布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0)。随后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提出了明确要求。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河北、辽宁、江苏、福建、广西、甘肃、浙江、重庆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在全国推广。 在重大危险源控制领域,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发展了一些

15、实用新技术,对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减少和防止伤亡事故起到了良好作用,为重大工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奠定t一定基础。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设备老化日益严重,超期服役、超负载运行的设备大量存在,形成了我国工业生产中众多的事故隐患,而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的有关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同欧洲以及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要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防止重大工

16、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2)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

17、险值是否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企业应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包括化学品的选择,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转、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工作人员水平、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以及对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要求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如属新建的有重大危害性的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

18、安全报告。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审。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报告和有关资料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

19、件,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因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资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尽快报警。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察、调查、评估和咨询。(三)我国

20、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1)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2)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3)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4)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一,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人口;(5)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6)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7)军事禁区、军事管

21、理区;(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  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监督其在  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

22、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制定”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1月9日)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

23、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试点的情况,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起草提出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此标准自2001年4月1日实施。危险源基本特性     在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将“危险源辨识”定义为:“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从这样的定义可以看出,对危险源的辨识应从两个方面开展活动:第一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第二是

24、对已识别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性,这是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必须予以落实的两个活动。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的存在,这是防止出现事故的根本,而确定危险源特性,则是进一步理解和分析危险源,将危险源的特征予以表述。只有明确了危险源特性,才能针对危险源的这些特征制定必要的约束条件,对已存在的危险源实施控制,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gb/t280012001标准中对“危险源特性”没有给出定义,要想准确的理解危险源特性这一术语的概念,必须首先从“特性”的定义开始剖析。在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特性”定义为:“可以区分的特征。”注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注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注

25、3:有多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者生物学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功效的(如:生理的特征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根据以上“特性”的定义,则可将“危险源特性”的内涵作如下剖析:1.“危险源特性”就是已识别和确定的危险源的特征。不同的危险源具有不同的特征。同一危险源在不同状态下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特征。而通过讨论,危险源可以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因此,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就是要识别危险源的存在,确定并区分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的不同特征。危险源特性往往决定了可能发

26、生的事故及严重程度。准确识别危险源特性,并确定危险源特性与可能造成事故的关系,进而针对危险源特性制定约束条件和控制措施,以达到对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因此确定危险源特性,在对危险源实施控制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的作用。2.“危险源特性”也应具备“特性”的所有特征。因此,危险源特性也应存在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例如由于第一类危险源是能量、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只要这些危险源存在,这些危险源的特性应是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例如10m高度作业人员或物体所具备的势能,每分钟200转运作的机床上固定的加工零件所具备的动能,时速80km行驶的汽车所具备的动能,10mp压力容器所具

27、备的机械能等,都属固有特性的范围。而对第二类危险源特性中,对危险源的控制与约束条件同样存在固有特性。例如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约束条件中的“闪点”,蒸发温度和约束压力等都属固有特性。对第二类危险源同时存在赋予特性。例如为确保操作安全而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这是对安全操作的约束条件或控制措施。对同样的操作岗位,有的组织可以规定这样的操作能够确保安全,有的组织也可以规定那样操作确保安全。而有的组织对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就有不完善的地方或存在漏洞,甚至根本没有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对已存在的危险源实施约束和控制。这就存在不安全的因素。例如由于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的不合理,按这样的规程操作,则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

28、此这些因素应属第二类危险源。而具体到不安全的项目及具体操作内容等,则属第二类危险源特性。不同组织对相同的过程或活动,对安全操作规程中规定的不完善程度和内容等也各有不同,这是人为的,属危险源的赋予特性。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程度,又随不同的操作人员、不同的时间和途径等有所不同,这也是人为的,也属危险源的赋予特性。3.危险源特性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描述。对第一类危险源特性,由于是能量、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客观存在,对这类危险源特性的描述往往可以是定量的。例如汽车的速度,机床的转速,作业的高度,石油贮罐的吨位等等。这些定量的特性,表征能量的等级及决定产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对第二类危险源特性

29、,除存在定量的表述危险源的特征之外,还存在某些定性表述的特性。例如人员高空施工作业这一活动中的第二类危险源,可以包括“安全设施失效”。那么安全设施失效这一特性的具体表述,则可以是“安全带破损”或“安全带有部分裂纹”。针对高压锅炉管道送汽这一活动,第二类危险源可以包括高压送汽阀门失效,这一危险源的特性只能以“阀门泄露”表述其特征。对车床操作的旋转体这一活动,对违章操作这一第二类危险源,其危险源特性的表述,可以是未按工艺规范某项规定操作,致使紧固件松动等等。针对这些危险源特性,都很难用定量数据予以描述,只能定性说明。这些实例都属定性的危险源特性。4.对第一类危险源得到识别,明确了能量、能量的载体或

30、危险物质的存在,进而应确定第一类危险源特性,这就明确提出了第一类危险源可以区分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就可以针对第一类危险源特性,进一步识别对第一类危险源需要控制的约束条件。这就为第二类危险源的识别,和为第二类危险源特性的确定提供依据。进而确定第二类危险源特性,并对第二类危险源特性实施控制。危险源危险源概念: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

31、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

32、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

33、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危险源的分类1、安全科学理论对危险源的分类 这种分类主要是概念性的。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按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1)两类危险源 a、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b、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轮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

34、失误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物的故障和人的失误)。 (2)两类危险源的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2、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对危险源的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

35、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是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危害; 运动物危害; 明火;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心理异常:情

36、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 其他。 (5)行为性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 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 监护失误; 其他。 (6)其他。3、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危险源的分类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源分为16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意外坠落; (10)坍塌; (11)放炮; (12)火药爆炸; (13)化学性爆炸; (14)物理性爆炸; (15)中毒和窒息; (16)其他伤

37、害。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和预防;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管理,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和交换。2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本标准按导致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本标准的代码共分三层,第一层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第二、三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中、小类。3 

38、  分类与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 代码 危险和有害因素 说明      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05 设备、设施缺陷     10505 强度不够      10510 刚度不够      10515 稳定性差 指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包括重心过高、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等。 10520 密封不良 指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辅件、加工精度、 装配工艺等缺陷以及磨损、

39、变形、气蚀等造成的密封不良。      10525 应力集中      10530 外形缺陷 指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部分等。     10535 外露运动件 指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     10599 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110 防护缺陷      11005 无防护     11010 防

40、护装置、设施缺陷 指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括防护装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灵等。     11015 防护不当 指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用不当。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      11020 支撑不当 包括矿井、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11025 防护距离不够 指设备布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等安全距离不够和卫生防护距离不够等。      11099 其他防护缺陷  &

41、#160;  续表      代码 危险和有害因素 说明      10540 操纵器缺陷 指结构、尺寸、形状、位置、操纵力不合理及操纵器失灵、损坏等。      10545 制动器缺陷 指结构不合理,装置损坏、失灵等。     10550 控制器缺陷     11520 静电     11525 电火花   

42、0; 11599 其他电危害      120 噪声     12005 机械性噪声声     12010 电磁性噪声     12015 流体动力性噪声     12099 其他噪声     125 振动危害      12505 机械性振动     12510 电磁性振动 &

43、#160;    12515 流体动力性振动     12599 其他振动危害      130 电磁辐射     13005 电离辐射 包括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中子、质子、高能电子束等。      13010 非电离辐射 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135 运动物危害     13505 抛射物指固

44、体飞甩。     13510 飞溅物指液体飞溅。      13515 坠落物      13520 反弹物     13525 土、岩滑动      13530 料堆(垛)滑动      13535 气流卷动     13540 冲击地压 指井巷(采场)周围的岩体(如煤体)在外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能,当力学平衡状态受到

45、破坏时,瞬间释放,将岩体急剧、猛烈抛出造成严重破坏的一种井下动力现象。     13599 其他运动物危害     140 明火     145 高温物质 指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4505 高温气体     115 电危害     11505 带电部位裸露 指人员易触及的裸露带电部位。     11510

46、漏电包括杂散电流。     11515 雷电     15099 其他低温物质     155 粉尘与气溶胶 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60 作业环境不良     16005 作业区环境不良 指地面滑、地场地狭窄、地面高低不平、场地杂乱、航道狭窄、暗礁、险滩等。     16010 基础下沉    

47、 16015 安全过道缺陷 指无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狭窄、不畅等。     16020 采光照明不良 指照度不足、烟尘弥漫、无天然光或天然光过强等。     16025 有害光照 指眩光、频闪效应等。     16030 缺氧     16035 通风不良 指自然通风差或气流过大、无强制通风、风量不足、换气量不够等。     16040 空气质量不良 指空气污染或含氧量不足等。  

48、;   16045 给、排水不良      16050 涌水     16055 强迫体位 指生产设备、设施的设计或作业位置不符合人类工效学要求而易引起作业人员疲劳、劳损或事故的一种作业姿势。     16060 气温过高     16065 气温过低 包括高原严寒。     16070 气压过高 包括气压急剧变化。     16075

49、气压过低 包括气压急剧变化。     16080 高温高湿 包括高热辐射。     16085 自然灾害 指冰雹、洪水、暴风雨雪、大雾等。     16099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65 信号缺陷     16505 无信号设施 指应设信号设施处无信号,如无紧急撤离信号等。     16510 信号选用不当    

50、60; 16515 信号位置不当      14510 高温液体     14515 高温固体      14599 其他高温物质      150 低温物质 指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5005 低温气体     15010 低温液体      15015 低温固体    

51、60; 17005 无标志 指应设标志而无标志。     17010 标志不清晰      17015 标志不规范      17020 标志选用不当     17025 标志位置缺陷      17099 其他标志缺陷      199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2、60;   205 易燃易爆性物质 含遇湿易燃性物质。      20505 易燃易爆性气体      20510 易燃易爆性液体      20515 易燃易爆性固体      20520 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     20599 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10 自燃性物质     215

53、 有毒物质 包括刺激性、窒息性、致敏性、致畸性、致癌性、溶血性、麻醉性等物质。      21505 有毒气体     21510 有毒液体      21515 有毒固体     21520 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21599 其他有毒物质     220 腐蚀性物质      22005 腐蚀性气体 

54、;    22010 腐蚀性液体      22015 腐蚀性固体     22099 其他腐蚀性物质     299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05 致病微生物      30505 细菌 指炭疸杆菌、布氏杆菌等。     30510 病毒 指

55、森林脑炎病毒等。     30599 其他致病微生物     310 传杂病媒介物     16520 信号不清 指信号量不足,如响度、亮度、对比度、信号维持时间不够等。     16525 信号显示不准 包括信号显示错误、显示滞后或超前等。     16599 其他信号缺陷     170 标志缺陷      315

56、 致害动物      320 致害植物      399 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05 负荷超限 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     40505 体力负荷超限     40510 听力负荷超限     40515 视力负荷超限  

57、60;  40599 其他负荷超限     410 健康状况异常 指伤、病期。     415 从事禁忌作业 包括女工经期、孕期从事禁忌作业。     420 心理异常     42005 情绪异常     42010 冒险心理     42015 过度紧张      42099 其他心理异常 &#

58、160;   425 辨识功能缺陷      42505 感知延迟     42510 辨识错误      42599 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499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05 指挥错误     50505 指挥失误  &

59、#160;  50510 违章指挥     50599 其他指挥错误     510 操作错误     51005 误操作     51010 违章作业     51099 其他操作错误     515 监护失误     520 其他错误      599 其他行为性危

60、险和有害因素     6 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第一节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基本步骤业务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必要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评审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1.业务活动分类1)厂界内外的地理位置分类;2)生产服务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类;3)主动性、被动性;4)具体工作项目。4)内容:业务活动、危险源、现行控制措施、暴露在风险中的人员、伤害的可能性、伤害的严重程度、风险水平、根据评价结果而需要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细节。第二节 危险源辨识1.分类第一类危险源: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如锅炉、危险化

61、学品等)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第一类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决定事故的可能性。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是前提,第二类是必要条件。首要任务辨识第一类,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按能量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其他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20类。危险源辨识方法1.对照分析方法(直观经验法):1)对照、

62、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优点:简单易行;缺点: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现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源的方法。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分析(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安全检查表(scl)现有设备、设施或系统等评价对象进行安全评价,并获得定性的评价结果。可用于系统安全性工作计划的检查、设计评审、设备/设施使用前或使用中的安全性检查等。预先危险分析(pha)某项工作开始前,为实现系统安全而对系统进行的初步或初始的分析,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源,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判定已识别的风险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措施。通常用于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和无法凭经验觉察的工艺项目的初期阶段。至少要写出工作过程的概念设计说明书。危险等级i安全的,ii临界的,iii危险的,iv灾难性的工艺特点列出危险性和危险状态:1原料、中间和最终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