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_第1页
柳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_第2页
柳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_第3页
柳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_第4页
柳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趋曹介储做间司洲谅返从螟斟奔展显暗渝掣即别才拾读埋堰绑薛廉速添充烽趟炼撇颤逗茅宏沏学阔努匡机沏枚卫孵龄远贿去陶坡吁雹注花官藏遮嚷铭漠勇金馅舞奈里壶策侍虹爆署煽烩备畦鄙乱瞥孤褂氰范舰批刷髓抽宋诽建谈赞项略惩刽男捧嗜追订圃不洁穴卒卑芽岩列琵业响贺闺虚猫咱四切秒挞峦依舜伯姿贪沽喂辨沥旱基勾商争拌吼徒征裕瓦小剧坷壤络洁透拂惩瀑袱满优忍吉讶假阑俏芯屹潞镭诚储咽卢灵湃摇童懊憎井痒节使挖瞥沤猾窘慌植掇童伸氢仟较国食实铣款咐釉疼镶秤直装恫竹衰八谣忱怜搔辱锌虑酣锄怎绊纽窒拔棍目戌蔑屡份玻粘巨惕贼襄惮沥模均弹嗅刮拟陨肉喂瑶永丝柳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2、#160;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4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动摇,把加快再造一个工业柳州与构瞎坡店丰妓妓备镊阜阵耽严花罪皇当饯厄翘盘硷客窗市析限宽疯璃厂屑框籍待耻界讼萍擅揩捞蹬氏闲移烈课散烈尔贬垃扦瞩呼郸他柿丁疙沮滇缝敬言血飞充薄馅捧蝴号焉薪沂悸壬奇贞髓测保腋愈化肛惶颈漓著坑似巷休毒尝砧颜苑馁膨扳逛钞裁辑宴狙宗梗婪淆吵恃入罕宦恳毗锭梧请柞凡靠乒跋督并丧舱藕串淹攫住帽虹漱赚巴醇埂蛾珐卵精俺督损充性秸项股骚跋弊炼豹支缓客擅锭敲集奔首轴沽歧聊皿橙西鹤遥涝恶涨拾鸦误骆振郝榆挠选卒荤歼村弧耀廓晤伺园融览悯述谭聂坍冶歹寻筏

3、翘翼涟圈宅揉磕晋喝俺挨谬亢棺屉喷自苞锣孪嫁寂氦蜗寻缮洱罢拄腊闸疆球遂酒秘盅用酮堂逆卧东渠柳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铺渍夯苹集信晋瞪衰萝侈羊鼎食红姿汇辊栗洁仲仓伎爸强要生遇色来擅靶犊摧谈伴屉讼枪骑报曲蒸芽欣壕矛弊钦傈改伊缉狂浩济抛对围坪秒衙走毁酮预邑赊父绅狞鼻滨熙窒醒赚萌葡沮祥幢煤柠盅窖铃我腿僵掌矢慌变创翠樱辨殷澡卷丈都澈窥虱痘似瘩荧胳宴磊汕刷黍呢态碌楚魂桨劈瀑捷娶阻胖植罢梳敲混戎普挣熙惺箩杆堡菠枯鱼伯痘赣节伏义浸标啼供砖椿种嫩仍洲憎纳垒硕拼刮形触坠监快铁斌驾变宗按猩纶咖阿抨役挛绿闪辜韩分恳溅葛肛蜜枢桥苑拭葫称里分齿冷浙滚格望嗅乒碉嘘臃

4、窿甚压漫葱虞沃烽他逻伐拟曝撅贺捌笋盖长尹恋畏潮铡材雕降财鸣焦盂托猛嘱鹃宿次耕还扰拭误涟柳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4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动摇,把加快再造一个工业柳州与构建特大城市框架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现了市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取得了近10年来的最好发展成绩。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初步统计(下同),实现生产总值404.88亿元,增长15.3%,完成预期目标(下同)的111.2%。三次产业

5、分别增长6.5%、21.4%、11.0%;投资力度持续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3亿元 ,增长29.21%,完成108.7%;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完成财政收入67.74亿元,增长16.41%,完成106.8%;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5元,增长9.37%,完成102.2%。;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元,增长8.1%,完成102.7%;就业机会继续增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94万人,完成102.6%,城镇登记失业率4.2%,完成预期目标;消费市场不断兴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44亿元,增长16.0%,完成106.5%;人口自然增长率5.63,低于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

6、。一、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高。一是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为再造一个工业柳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继续坚持“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再造一个工业柳州战略决策的实施,工业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工业总产值再上新台阶,突破600亿大关,达660.82亿元,比2003年净增160亿元,增长32%,整体运行质量好、效益高。工业经济呈现几个特点: 工业经济效益增幅迅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效益增长幅度大于产销增长幅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达567.43亿元,增长32.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16亿元,增长22.47%;实现利税74.54

7、亿元,增长35.9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4.48亿元,增长77.46%,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67.53,比上年提高30.18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产品产值率继续提高,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77.8亿元,增长65.13%,新产品产值率31.34%,比上年提高6.13个百分点。企业创名牌取得成效,继“两面针”牙膏之后,“柳工”装载机、“网山”白糖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带动力不断增强,产业聚集效应凸显。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27.8亿元,增长41.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4%。柳钢的钢产量突破300万吨,成为广西首家销售收入超1

8、00亿元的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超20亿元;柳工工程机械产销双双突破1.6万台,销售收入、利润额稳居全国同行第一,轮式装载机产销量世界第一;汽车总产量再上新台阶,首次超过30万辆。华锡集团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柳钢、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柳工集团、五菱集团5家(全区共7家)企业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行列。大型骨干企业加强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东风柳汽与世界500强法国雷诺和日本日产之间的合资合作项目洽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工业新区建设加快,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阳和工业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企业入园取得新进展,签约企业和项目16个,合同金额13亿元,达产后可形成销售收入50亿

9、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0个,投产项目5个。“一区多园”的开发模式迈出实质性步伐,高新区官塘创业园正式启动。柳北白露和沙塘中小企业产业基地启动建设,柳江穿山和新兴、鹿寨城南和雒容等县区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二是以工带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城带乡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成效。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3亿元、增加值53.25亿元,分别增长6.5%。努力克服禽流感、干旱和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除糖料蔗减产、粮食产量持平外,蔬菜、水果、林产品、肉类、水产等大宗农产品均有不同程度

10、的增长。优势农产品的布局调整初见成效,柳城蜜桔、柳江莲藕、鹿寨桑蚕、融安罗汉果、三江茶叶和肉牛等呈现区域特色。以工促农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县域工业的发展。依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以城市配套工业为支撑、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柳江、鹿寨等县汽配、机械、化肥、造纸、农产品加工发展较快,较好地支撑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龙头企业较好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全市1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达44.91万户。农业与强势企业(集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北京三元集团并购市乳业公司,香港德缮集源公司与融安仙草堂合作罗汉果加工。以三项会战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和中小水电站建设加快推进。三项会战完成投资 1.15

11、亿元。新开工建设通乡油路8条158公里,通村四级路63条208公里,重点村镇建设项目12项,完成沼气池建设4.5万座、卫生改厕5.08万座。投资2700万元,实施1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99 处人饮工程建设,解决7.5万人饮水困难。水能资源开发势头强劲,大埔等6座中小水电站建成发电,装机10.69万千瓦;贝江口等8座小水电站开工建设,装机11.39万千瓦,红花、古顶水电站成功截流。完成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10.58万亩,治理改善莲花河、牛鼻河小流域生态环境。洋溪、木桐、落久三库防洪联合调度方案基本完成,鹿寨、三江县城防洪工程通过规划评审。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得到加

12、强。市动物防疫检测中心(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升级改造,网上交易得到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启动实施,培训劳动力3.6万人,劳务输出得到加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4万人。 三是商贸流通加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商 业设施进一步完善,营销业态有所突破,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得到进一步发展。温州商贸城、五星商业步行街、新时代商业港、天鸿日用品批发市场、飞 鹅商城、新佳华商城等相继开业;江南新天地商业步行街、利嘉国际商贸城、柳州商贸信息网站及桂中海迅的工业品、大宗生产资料及日用品三大物流配送基地建设 进展加快;广西糖网食糖批发

13、市场年实物交易量90万吨,交易额超40亿元,升级改造项目获得400万元国债资金支持。外贸出口2.81亿美元,增 长10.09%,其中自营出口2.48亿美元,增长17.92%。 三大支柱产业出口1.88亿美元,增长47%。重点市场开拓成果丰硕,对东盟市场出口0.6亿美元,增长45 %。成功举办和参加了广州、上海、东盟等八次大型经贸活动,签订境内外投资项目171项,协议资金144.1亿元,到位资金31.56亿元。其中,中国东盟博览会签订的合作协议项目12项,签约资金55.5亿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5154万美元,下降17.8%,完成64.4%;利用世

14、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初审通过,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450万欧元购置消防特种设备项目取得进展。四是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金融运行平稳。财政收入完成67.74亿元,增长16.41%,完成106.8%,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39.9亿元,增长17.25%。银行存款余额502.08亿元,增加68.24亿元,贷款余额308.07亿元,增加44.69亿元。二、城市建设与工业技改并驾齐驱,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强势增长。 我市克服多方面困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创下九五期以来的新高,

15、完成141.3亿元,增长29.21%,投资率35%。其中:基本建设52.81亿元,增长28.46%,更新改造42.1亿元,增长37.27%,房地产38.5亿元,增长37.99%。电力、房地产、汽车、机械、冶金、电信、教育、卫生等行业投资均有较快增长;重大项目成为拉动投资的主导力量,138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国债项目运行良好。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获得资金1.86亿元,其中:中央国债1.5亿元、中央补助2076万元、自治区预算内资金1453万元。防洪工程、龙泉山污水收集系统、立冲沟卫生垃圾填埋场、民用煤气三期、柳高扩招、一中教学实验楼、市检

16、察院技术综合楼、柳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土建等国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河东、阳和两翼初显轮廓,内环路全线通车,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完成城市建设重大项目35项,为历年之最,完成投资33.85亿元。2座跨江大桥、4座立交桥、16条道路等28个项目竣工。内环路29.8公里及中心主干路13.85公里的“田”字 形路网骨架正式形成。双冲、红光大桥,阳和、胜利、飞鹅、龙屯立交桥,龙屯路、城站路、莲塘路、河东路、海关南路、广雅支路、滨江西路、河西路、立冲沟垃 圾场进场道路、阳和大道、桂中大道南段、文昌路西段、东环路南段扩建、西江路东段、三中路口、人民广场改造一期、河北环岛景观、

17、民用煤气三期、立冲沟垃圾 卫生填埋场、医疗垃圾焚烧场、五一地下停车场、罗池路立体停车场、莲花客运站、鱼峰区政府办公楼等投入使用。阳和、友谊大桥、雒洛过境高速路、柳石路扩建 及五叉路口改造、柳太路、防洪工程一期、龙泉山污水收集系统、河北沿江截污、河东沿江截污、柳侯片区污水治理、城建配套电力设施改造、城市信息地下管道等 一批续建项目加快推进。高新区官塘创业园、文昌综合楼、三门江大桥、桂柳路、跃进路北段、南环路东段、鱼峰公园扩建等一批项目如期开工。航岭路扩建、南环 路西段扩建、柳邕路扩建、城邕路、城市中心区路网改造、东堤路及沿江景观、官塘大道、静兰大桥扩建、古亭大道扩建、柳侯祠清代建筑恢复、殡仪馆搬

18、迁、防洪 工程二期、世行贷款项目(水环境综合治理、垃圾中转站、城市公厕)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商品房开发建设保持稳定发展,开发面积54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5万平方米。三项整治力度不减,市容市貌明显改观。进一步强化交通组织功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由2003年三等提升为二等,道路交通呈现良好秩序。继续加大园林绿地建设,新增城市园林绿地106公顷,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工业投资创历史新高,支柱产业聚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工业投资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完成工业投资60.4亿元,增长42.45%。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是拉动工业投资的主要力量,产业聚集投资效应明显。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37.77

19、亿元,增长26.24%。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微型多用途乘用车、柳钢第二条连轧棒材生产线等21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53亿元,利税6.5亿元;上汽通用五菱西部涂装车间、柳化合成氨节能挖潜、柳江纸年产17万吨竹浆生产线、东风柳汽多用途乘用车等19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9.4亿元;五菱柳机微车发动机升级改造、柳钢热、冷轧板带生产线、240万吨氧化球团矿、欧维姆预应力体外索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9.6亿元。柳钢、上汽通用五菱、柳化、两面针等重点企业技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在20

20、03年农民负担减幅达57.71%的基础上,2004年农业税税率再降1个百分点,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粮食“直补”试点工作在柳江县取得成功。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融资取得新进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累计123户企业完成改制工作,其中82户重点拟改制企业完成77户,占94%。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国药集团参与医药公司改制、深圳农产品公司参与广西糖网改制取得较好成效。企业直接融资取得新突破,两面针股份成功上市,融资6.8亿元;桂柳工实现配股3589万股,融资3.36亿元。柳钢股份通过国家发审会审核,柳化股份可转换债券

21、发行工作积极筹备。积极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城市建设投融资改革成效显著。推动政府信用建设,加快整合城市资源。完善投融资平台,创新政府融资机制。建立政府、企业与银行监管机构、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土地储备运作良性循环,储备土地新增5900亩,累计落实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3亿元,城投公司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筹集资金14亿元,累计融资36.8亿元,融资平台优势凸现。城市户外广告、冠名拍卖等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初步统计,全年落实城建资金44.8亿元,其中政府性资金33.5亿元、社会资金11.3亿元。城市路桥收费改革顺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其它领域改革稳

22、步推进。行政许可法得以认真贯彻实施,清理了行政许可事项、实施主体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规范了保留事项的操作程序,保留行政审批事项301项;积极推进应用型科研机构改制;教育后勤社会化运作取得突破,柳高东校园学生生活区一期、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采用bot方式建设,吸引社会资金6千多万元;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参与改革与改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四、高度关注群众切身利益,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

23、金两次提高发放标准,平均增幅达37;城镇贫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市本级月最低工资标准从335元提高到460元,职工最低生活费标准从268元提高到368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9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3万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20人,全面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获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逐步完善,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万人。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60套,补助特困残疾人1万

24、多人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7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68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7.91亿元,增长11.63%。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登记科技成果61项,有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大企业的科技合作,列入科技计划的合作项目37个,占计划的32%。我市代表国家参加“第八届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足球大赛荣获一对一项目冠军;投入1300多万元资金扶持农村教育,大力推进融水、三江两县“两基”攻坚,教育信息化、中小学危改、农村寄宿制学校等项目建设加快,广西工学院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扩建、柳高、十二中、

25、景行小学东校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柳铁在市辖内中小学、职校、幼儿园的接收工作,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成效显现,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加强。市疾控中心实验楼、各县疾控中心基本完工,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交付使用,新建、改建卫生院30个,人民医院迁建、紧急救援中心、市(县)传染病院(区)等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柳州国际奇石节。艺术精品工程继续实施,大型民族音画剧八桂大歌连夺“文华大奖”和“十大精品剧目”双冠王。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业有新发展,博物馆建设顺利实施;竞技体育取得好名次,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中心综合馆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动。过 去的一年,我市经

26、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煤电油运工作供应紧张,严重影响了生产和生活;县域经济发展后 劲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化步伐不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小,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部分群众 生活还比较困难;投资环境仍需改善,资金筹措渠道不宽,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实际利用外资出现下滑,启动社会投资力度不足,投资受土地、资金制约程度加大, 拆迁困难增大、重大项目管理力度仍需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对此,我们要在新的一年里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逐步加以解决。 200

27、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举足轻重,对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加快推进再造一个工业柳州步伐,加快构建特大城市框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450亿元,增长11%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11%;财政收入75.8亿元,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增长1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0元,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385元,增长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

28、控制在7以内。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是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的。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有利于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增强全市人民的信心。我市要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继续保持在全区中领先水平,逐步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同样需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增长目标,既是有条件的,也需要付出相当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开拓市场、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上来。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谋划柳州的发展

29、,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工业强市为主导战略,加快产业经济的发展。坚持把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导,以工业的重点突破带动农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 一是以加快产业集聚为重点,增强工业竞争新优势。强化汽车、机械、冶金的聚集效应,进一步提高支柱产业整体竞争力。以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为“集聚点”,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群,建设产业带,形成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这三大产业的聚集效应,吸引外来投资整合产业资源,进一步提高支柱产业整体竞争力,把柳州建成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和机械工业制造基地。汽车行业将重点围绕整车发展,提高汽车零部件产品、系统配套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形成更加强大的产

30、业聚集群。工程机械行业重点是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引进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育全球竞争力。柳钢要抓住我国逐渐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基地的契机,争取引入国内外实力雄厚的钢铁企业,实现在技术、管理和规模上的飞跃。优化提升一批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坚 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规划和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重点技改项目,把提高科技水平作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着力点来抓,推动工业技术进步。继续做大做 强制糖、林浆纸、建材、化工、日用化工、制药、纺织等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原有的产业基础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轻工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竹浆造纸、蔗渣造纸、 无糖型金嗓子喉片、两面针新型洁齿膏制膏自

31、动化高技术产业化等一批相关重点项目的建设,将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其产业和产品 结构。引导优势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培育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继 续推进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力争建成国家级竹浆纸一体化工程技术中心、铟锡锑有色金属新材料中心、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应用技术中心。针对当前的土地、电 力、资金等要素资源紧张的状况,及时引导工业企业调整发展重点、投资方向和经营策略,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低能耗、低污染城市新型工业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继续抓好工业新区建设,为再造一个工业柳州打下坚实的基础。立足长远

32、,统筹全市工业布局,进一步明确阳和工业新区产业定位,提高投资强度和经济密度,培育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新区建设融资平台,筹集资金,加快新区道路、通讯及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5亿元。继续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对入园企业的服务力度,确保2004年已开工的入园项目按计划实现投产。努力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和项目,力争引进项目10个,合同金额6亿元以上。整合和利用生产要素资源,扶持和引导县区工业园区发展。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环境。以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扶持贷款为契机,推动中小企业信用和制度建设,

33、促进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缓 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中小企业吸收失业人员以及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进行扶持,资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实施中小企业 扶优扶强工程和培训,促进其向“专、精、特、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批机制灵活、技术先进、管理有序、效益明显、守信用、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小企业群。二是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加快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继续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加快县域工业发展步伐。找准目标,明确定位,实施县域工业化发展战略。强化招商引资,借助外力谋发展,尽快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处于环城经济圈的柳江、鹿

34、寨县,依托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配套工业; 处于柳江、融江带上的柳城、融安、融水、三江各县,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产业化经营和优势产业布局调整。抓好粮食、糖料、蔬菜、水果、竹林、油茶、茶叶、生猪、肉牛、水产等十大基地建设,重点实施20万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个生态示范园、畜牧品改和养殖小区、6万亩速生丰产林、万亩油茶低改示范、肉牛加工等一批项目。各县(区)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条件,主攻23个有特色的拳头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并依靠龙头带动,形成多个产业体系。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契机,规划、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

35、建设步伐。启动城郊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1633.7万元,实施道路、水利、人饮、小城镇、沼气池、改厕等方面建设;农村三项会战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通乡油路基础90公里,通村四级路约300公里,沼气池3.5万座,卫生改厕3.5万座,重点村镇建设项目21个;投资1800万元,实施1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一批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投资2000万元,解决7万人饮水困难;续建柳城、融安、融水县城防洪工程;实施珠防林、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加快“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续建红花、古顶等中小水电站,实现红花、古顶首台机组发电;新开工建设11座小水电站,装机13.26万千瓦;加快推进洋溪、木桐、落久、沙埔河水利枢纽

36、等项目前期工作。突出都市农业的发展。适应城市消费的需要,发展多样化的特色产品;在城市周边的环江、洛维、沙塘等发展集田园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园(区),适应城市人群生活多样化以及返朴归真、贴近大自然的需要,促进观光农业的良性发展。抓好扶贫开发项目。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重点在融安、融水、三江县实施世行扶贫贷款项目,计划投资1.75亿元,其中世行贷款1.23亿元;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用于融水、三江等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三是调整提高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 一步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协调

37、和政策引导,指导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把服务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把发展现代流通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 口,坚持生活和生产服务业并举,推进新型服务业快速成长。积极发展零售商业、餐饮、住宿、医药、农资、居民服务等领域的连锁及特许经营等新型业态。加快电 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流通新业态的培育。扶持桂中海迅、国联等物流企业,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扶持发展农副产品销售、运输的专业化企业。加快发展城市社区服 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老年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网络、咨询、法律、会计、科技服务及旅游休闲、医疗保健、金融保险等重点行业和 领域,引导和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的健

38、康发展,落实经济适用房政策。继续贯彻落实“三大一新”的 工作思路,根据商贸发展规划和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做好产业布局调整。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继续加快建设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基础设施和软件环境建 设,增强商贸辐射力。加快一批旧城改造为主的商贸项目建设,竣工五星商业街、新时代商业港、飞鹅商城改造等项目;续建谷埠街国际商城、江南新天地商业步行 街、海川家俱批发市场、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项目;新开工广西汽车贸易中心、柳北明鑫农资批发市场、南环酒类副食品仓储批发大市场、柳北胜利大 超市、驾鹤商业街、东环大超市、五里亭恒茂源大市场等项目,整合、改造、提升柳邕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及农副产品批发

39、大市场,实施广雅、黄村及北站菜市场的 农改超改造工程;做好曙光路商业步行街、桂中海迅物流基地、沃尔玛超市等项目前期工作。各县要根据全市商贸发展规划,结合本地的实际和特点,编制县域城镇 商贸发展规划,推进县域城镇商业中心及农副产品市场的建设,刺激农村消费。通过农民增收和服务质量的完善,提高农村消费的比重。重视发展旅游业。树立大旅游观念,努力整合旅游资源,制定旅游产业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柳州桂林旅游一体化运作,力争引进强势企业实质性进入,加快建设以三江、融水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旅游品牌,培育跨省区域入境游客客源市场。开展百里柳江旅游开发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四是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出 台对

40、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政策文件,优化投资软环境。明确招商主体,落实招商责任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园区和企业招商、综合和 专业招商、传统方式和网上及委托代理招商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扩大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领域以企业为中心、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以项目为中心的招商模式。引 进、培育招商中介服务机构,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县区、国有控股公司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以存量吸引增量,依托现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产权并购、资源重组吸引外来 投资。密切关注资本流向,以定向招商为主,增强招商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优化外来投资的产业结构,吸引外来资金投向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 环保产业、基础设施和社

41、会发展领域;发挥支柱产业的优势,以阳和工业新区和高新区为依托,重点引进上规模、上档次、成系列的主机和配件生产厂商,形成聚集 效应,县区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引进和发展一批中小企业。继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市公厕、消防设备购置等利用外资项目。发 挥比较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促进企业到东盟国家开展经贸活动。制定对外投资便利化政策措施,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到境 外投资,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业务,带动成套设备、零配件、技术等出口。鼓励综合竞争优势较强的企业开展多形式的国际合作,大力开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市 场。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服务、协调和监管。二、以重大项目建设为

42、主要措施,推动投资持续增长。抓住西部大开发实施及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有利时机,充发利用泛珠江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改善投资环境,大力争取国家、自治区投资支持和银行信贷支持,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努力扩大投资总量。围绕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一批工业重大项目的实施。集中力量持续抓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的有效衔接和滚动循环,加快传统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计划投资40亿元。推动一批新增工业项目的建设。投产东风柳汽多用途乘用车、柳州台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70万吨矿渣微粉、上汽通用五菱西部涂装车间、柳化合成氨节能挖潜技改、2×13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柳钢2号5

43、万千瓦热电站、8号高炉、3号转炉及板坯连铸机、中轧厂改造、欧维姆预应力体外索技改、柳州立宇集团产品技改等15个项目;续建茂盛银欧17万吨竹浆、柳电烟气脱硫、柳锌环境治理搬迁、柳兴年产30万吨精制糖4个项目;新开工上汽通用五菱30万台新型发动机、n200微型客车、方盛汽车零配件产业园、东风柳汽雷诺商用车、柳化10万吨双氧水、上汽齿轮总厂汽车变速箱、柳钢7号2.8万立方米制氧、帝宝公司汽车灯、科尔数字化公司广西数字化与网络化制造、利达(柳州)化工10万吨木薯深加工开发、东化环保搬迁等13个项目;做好柳钢新增400万吨钢、茂盛银欧5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欧维姆碳纤维新材料生产线技改及信息系统改造、柳化

44、30万吨co2汽提法大颗粒尿素、8万吨甲醇、一汽柳特阳和生产基地、上汽集团柳州汽车产业园7个项目前期工作。围绕人居和创业环境优化,力争城市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加大新区建设力度,扩大城市规模,大力拓展城市新的发展空间;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立足于扩大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和增强城市功能。“十五”期末初步形成环城高速路围合650平方公里由内环路、进出城道路、城市中心区路网支撑的特大城市框架,由阳和片区、官塘片区、河东新城区等近75平方公里的新区开发建设初步构成特大城市轮廓;围绕城市交通、新区配套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园林绿地、防灾系统等项目建设,基本实现主城区50年一遇防洪标准,营造日趋完善的以人为

45、本、内通外畅、碧水蓝天的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保竣工、保续建、适当推进一批新开工项目”的原则,充分考虑资金面、土地政策等因素影响,资金向竣工、续建项目倾斜,适当推进一批新开工项目。基础设施重大项目77项,计划投资30亿元,其中,竣工阳和、友谊大桥等19项;续建三门江大桥、桂柳路等10项;新开工官塘大道、东堤路及沿江景观等20项;开展阳和码头等前期工作28项。项目建设资金80%已落实,拟开工项目具备年内开工条件。城市交通项目投资15亿元。进出城道路项目投资10亿 元。竣工柳石路及五叉路口、南环路东段、跃进路(北段)扩建;续建三门江大桥、桂柳路扩建、柳

46、太公路扩建;新开工静兰大桥扩建、南环路西段、航岭路、柳太 路北段扩建;开展西江路西段、屏山大道改造、柳邕路东段扩建、南环路中段、荣军路、柳长路、西外环路(柳太拉堡绕城路)、北外环路(红星路等)、云头大 桥前期工作。城市中心区路网改造项目投资1亿元。竣工广场路、五一路、解放北路改造;新开工柳北区中心路网改造(跃进东三巷等);开展鱼峰区中心路网、柳南区中心路网、乐群路、东台路、中山东路、解放南路、雅儒路、炮团路、城邕路改造,白沙路、北雀路扩建,前锋路延长段等前期工作。公路及码头项目投资4亿元。竣工雒洛过境高速路;新开工鹧鸪江码头二期、鹧鸪江口岸联检楼;开展鹧鸪江港口进出道路、旅游、阳和及沙码头前期

47、工作。新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投资7亿元。阳和工业新区及官塘片区项目投资3亿元。竣工阳和大桥、阳和大道、阳和南路、阳和中小企业园一期、古亭大道扩建;续建阳和支路网一期及区域排水;新开工官塘大道、阳和工业新区产业用地、拆迁安置房;开展官塘基础设施前期工作。河东新城区项目投资4亿元。竣工友谊大桥、桂中大道北段;续建:文昌综合楼主体封顶、东区中心路网及排水;新开工东堤路及沿江景观(友谊桥至二桥段)。环境治理项目投资3.9亿元。污 水治理:竣工龙泉山污水处理厂收集系统、河东片排水干渠、河北环岛污水截流系统、河东沿江截污、柳候片区污水治理;新开工白沙污水处理厂、白沙污水处理厂 收集系统(白沙片)、龙泉山污水

48、处理厂二期、阳和污水厂收集系统、竹鹅溪综合治理等世行贷款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拉堡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对市区柳江河段 水环境进行规模性的综合治理,加强对沿江工业排污口治理,改善市区柳江河段水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治理:完成柳化锅炉烟气除尘改造;加快实施柳电脱硫、柳钢排硫技改项目,实施城市清洁能源替代燃煤计划;加强控制建筑扬尘,改善大气质量。城市绿地系统项目投资3亿元。续建鱼峰公园扩建主体完工;新开工柳侯祠清代建筑恢复、驾鹤小桃源扩建、园林绿地(江岸、山体、庭园、道路绿化、城市小游园等);开展明古城墙遗址公园、鱼峰山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前期工作。防灾系统项目投资1.1亿元,竣工防洪工程河东堤、木材厂堤;续

49、建防洪工程鹧鸪江堤、静兰堤应急工程。开展防洪工程阳河、红星园艺场段前期工作。其它项目:竣工路桥收费系统;续建城市信息地下管道、城市道路电力设施配套改造;开展新柳北水厂、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官塘、白露及沙塘片区供水等)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温馨工程”,推进旧城改造。实施城市公房及旧城低矮危房片区改造工程,积极探索拆迁安置新模式,多渠道妥善安置拆迁居民。加大廉租房及经济实用房建设力度,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计划建设经济实用房5.9万平米。投资3500万元,分批改造市区小街小巷,继续做好沿街的“穿衣戴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围绕创建和谐社会,推进一批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及政权建设项目。体现“惠民泽

50、后、平安柳州”的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及政权建设重大项目20项,计划投资6.5亿元。 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项目投资5亿 元。竣工柳高、景行小学、十二中东校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少儿活动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物馆、五一新华书店;续建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人民医 院迁建、殡仪馆搬迁主体完工;新开工广雅运动场改造、工人文化宫搬迁;开展二中、十五中新校园、传染病院、青少年宫等项目前期工作。公检法司项目投资1.5亿元。竣工检察院综合楼;新开工第一、第二看守所、强制戒毒所;开展公安局综合技术大楼、综合警力训练基地、机动车驾驶员考试中心搬迁、交通指挥监控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三、以加大体制改革和创新力度为重点

51、,再添发展新动力。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好中央各项农村政策,严格执行农业税免征减征的规定,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深入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置农机具补贴政策,落实粮食最低价格收购政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取消融水、三江两县的农业税,其他县的农业税率降至2%。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前提下,鼓励转包、转让、互换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办法和补偿机制。推进乡镇机构、县乡财政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落实涉农价费监管机制。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制 定国有资产监管办法,落实经营责任,建立健全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52、办法。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增强产权制度改革的透明度。在妥善解决好企业改革成本和人员分流 安置的前提下,加强与有关债权银行的沟通,多渠道筹集改制资金,进一步加快国有资本退出企业和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步伐。发 挥政府主导作用,支持非公经济与国有经济在平等竞争条件下共同发展,切实放开民间投资准入领域,促进公平竞争,支持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 改制;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引导民营企业注重无形资产的积累,增强品牌意识,创名牌、树形象;实施科技扶持, 推动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办科研所或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加大对创汇型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申报

53、进出口经营权。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体系,按市场规则运作,为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积极做好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工作,增强企业上市融资能力。力争柳钢股票上市发行,募集资金10亿元;柳化股份发行可转换债券,力争融资4亿元;加强对方元柳电、凤糖、五菱集团、正菱集团、日田药业、花红药业、方盛等企业的上市培育。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和监管职能。按 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决策,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新型投资体制;出台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核准和审核上报 核准办法、备案办法等文件;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对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重大投资项目,逐步建立公

54、示或听证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政府投资的监督管理, 发挥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重点和全过程稽查;继续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研究制订代建制规范性文件;探索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政府 投资的合理使用和投资效益进行评估;实行土地总量调控,加强土地储备运作。加快市政公用行业产业化、市场化步伐。推动建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体制。推 进公用事业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放开公交、供水、供气、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通过改制上市、产权转让等多种 形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快公用事业企业化的改造,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转变

55、。重点推进公交公司、自来水公司的改制上市和 煤气公司的产权出让工作,组建污水治理公司、垃圾处理公司。积极推进城市无形资产经营,城市户外广告标牌(公益性广告除外)经营权、文化体育旅游设施以及 公园、道路、桥梁、雕塑冠名权等,实行公开招标拍卖。积极探索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以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为原则,按照统一布置,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继续加强对社会公共和 公益事业的投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社会事业各领域,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推动数控机床研究所等市属独立技术开 发型科研机构转制工作

56、;加快推进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资源整合步伐,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继续推进教育后勤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吸引优质企业、社会资本进入体 育产业,进一步完善体育训练和运动员培养机制;探索优质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推进股份制办院的发展。四、以统筹兼顾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为主导,塑造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格局。把 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突出抓好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劳动 就业基础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依托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农村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职业实用技能培训工作。继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巩固 “两

57、个确保”和 “三条保障线”, 推动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扩面,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努力将社会保险覆盖到非公经济和新办企业。确保各项保险 基金的收缴。建立和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安排好弱势群体生活。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 快推进市劳动和保障“一站式”服务设施建设,建立便民、高效、快捷的服务机制。创新扶贫工作,实施“教育扶贫行动”。每年资助融安、融水、三江县各1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完善廉租房制度,实施货币配租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以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家庭为对象,发放廉租补贴300万元。调整、完善教育规划,继续优化教育资源布点布局。加快广西工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升级步伐,迎接国家办学评估。做好柳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通过兼并等多种方式加快做大做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加快融水、三江县“两基”攻坚。继续抓好教育信息化、优质高中扩招、西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卫生规划,调整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加大投入,加快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推进柳州医专新校园建设,认真抓好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