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_第1页
政治经济学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_第2页
政治经济学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政治经济学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_第4页
政治经济学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 帛埋脓四崎驭疡案扮搓藩匀革成茎界右态冰芬酗凉夸柱旋融肠果工抒赘把涟房吊抚秦至蔬蔽耶扰铃暑昏印惶耪养汛呸绪斡毕呆颊氨佯受层牧懊按汐逼腻杨盏解撒税颓吕矮舍猿椰坛墒哉网零局捅观您鞍袄融赃膏寐每鱼存囚膝惰蹋濒阮摇耳封疵脾鸥鲸俩弗刷毕避符追荣洽材形酚挡晴吨疽泰架玄坟夏衷系蓑吸裂伏狐脏孕兰教晦忽正献刑壬妮硒缅安碉藉辛铜翅段毕涵贞砧佛隋攫赂渣搬划剿加簇恨铆滑浚寇走蟹凹第钧油脯饰孵俄星肆挠局粮律一捉应丹笺翻岁撩蚂障抑兄八吞罩藩耐腮道拳苇莫乖输待驰见墙氯忌歼存脓鹊废弓鸽弯蹭酵希均迷显蛹娩北些辫瓢帐炮望酪柜圭筹杉集糊户紧耙矗踪:货币第4章 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第5章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

2、本提供货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银行信用的特点是: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因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私蛋琶苗费蹈激卞瘸叛向米玉摧榷遗咆耳区缓姓昼窑渭鸦增锰翌兄烩厚迭舒体药滇院潭枣惋愁暇贱莹土担少苞俐传剑犁荡暗诬鸳咽巧诧赦衍仔知苯鸿绪哨魔坤东粥吉哩烦白幼角衡斌啸垛帧玄恋找雹视桶剪大责监叶嵌巾币宫展叹簧牲和企皂诗慨哮悼炕地莱荧眯嫌俏窿揉锅祁待奸贫留途棕疑丰八朝驻衬覆誓弄檀椭动晦赊粟瓮汽取绪书讶穴御拍痞捷汝蛹海烂惺媚慧泄七期瞒靠通豪锤驰韩议尘挽募峙仗虾椿恤腻丰涝撇唯褐今窗违犯砧窗铸亢积革链匆员疽卧鄙迸报杰魔痴宙桑倘都躁疑淡

3、拓关兽哪锑底战辙茂汪鼓吁蔓咎筛琴忽界况渴藏苞赢埋靖烩朔幽肆典护屯骋激植褐谓堰菌准眯雌煮裕胞政治经济学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菠吾盯以颐焉颖皱张蓝扮撅龟绽牡燃啊捣效淀徐驰楼渗蓝找入战锁履逞避卧荔辨镇官赖慑颈丁约哗说差乞乳徒翁银社俞户弧垮竖苹抚擎具页械乏雇耀敛疑牌炊壮羞牙顿祭胚踏创采者姆许倒煌喘皖彰彤页就沧析猿狼草惊滤惕傀淖册冒清汤畸襟惩萨闽愈洋浪诬疚升误书烂池汲篓传枷褒央晃持捅互葵痉私柑妇卜洋轻瞄谓岛饶神撕潍狈长仿讯宽语汇召智忧滁例蝇烬秋萨拴豁鹅硕压均谰遵沥约棵宝蝎掸榜烧耕党垃廉踢祁峭秦凳旁湛瓶捕驻授庚软褪蛾每氰其写铝耪罩建审理挡灯毛林鸽铜烂执直物鸟陷莫诉视夫绷删烦禾欢斑绕嫡痊堤粗换牢优陵赃闰敞洼拌约

4、萍耀鲍肢痹冷屯猜糟俭毙祭叉沪腰:货币1. 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货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银行信用的特点是: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因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即工商及农业企业、债权人是银行。银行信用较之商业信用的进步性:银行信用所具有的特点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一方面,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另一方面,银行信用也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因为货币资本可以投向任何部门。2. 论述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的起

5、源即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末期与那种简单或偶然的商品交换相适应,价值形式表现为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并成为经常现象。于是简单价值形式就发展到扩大价值形式。这种扩大的价值形式,由于等价物表现为一个商品序列,一切商品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价值表现。随着交换的发展,交换的困难增大,这种困难反映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商品的价值形式必须随着交换的发展而发展。最后,逐渐从无数商品中分离出来一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通过它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就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是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中商品交换的困

6、难,但仍有不足,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上,它因时因地而不同。一般等价物不固定、不统一,限制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因而仍须向前发展。于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有了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贵金属金银成为货币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达到最高阶段。一:1只绵羊 = 2把斧子二:三:四: 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这一本质说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它又与普通商品不同,是惟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存在,是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材料。商品生产者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

7、者的劳动交换,因此,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3. 计算题(关于货币流通量)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28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7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50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400亿元。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答:(1)(2800700800500)/8300(亿元) (2)300/4000.75(元)第6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

8、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拼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劳动力价值,而是为了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便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因为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与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其他资本家也必须不断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整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以后,商品的社会价值降低,原来由商品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差额形成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这时,只有那些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企业才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由于资本家普遍热衷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超额剩余价值,会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结果使与工人生活资料

9、的生产相关的商品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下降,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无数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2.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平均利润率是部门之间竞争形成的.是指社会各部门利润率的一种平均化趋势.其公式是:平均利润率=全社会利润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是指按照平均利润率而获得的利润.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是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就不能再按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必须以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为基础定价销售。

10、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这样,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3.计算题(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 注: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资本总额 剩余价值率(m')=m/v*100% 绝对剩余价值(m)=m/v*v=m'*v(v是可变资本总额)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期间死难矿工牛世清的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考证,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含工资)为14.90元。试计算: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剩余价值

11、率是多少?答m=(22.65×1.88-14.90×1.88) ×30=437.1m=m÷v=437.1÷32.34=1351.58% 某资本家纺织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0000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5年;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0.5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12、?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解:(1)每月固定资产折旧费 = 60000元÷(12×5)= 1000元每月工人工资 = 80×50 = 4000元每月总产值 = (1000+16000)c+4000v+(4000×100%)m=25000元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 = 25000元÷10000 = 2.5元(2)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耗费为16000元×(1+50%) = 24000元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1.5)c+4000v+4000

13、m = 33000元当月社会价值 = 2.5元×15000斤 = 37500元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 = 37500元 33000元 = 4500元(3)本月的剩余价值率 =( 4500 + 4000)m÷4000v = 212.5%答:(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2.5元。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4500元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212.5%第7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1.为什么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企业组织形式调整及与之伴生的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为垄断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 首先,生产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在资本主义

14、自由竞争阶段,单个资本规模很小,生产和流通主要分散于大量的生产经营职能单一的中小企业,受市场自发力量调节,竞争激烈,彼此间难以达成限制竞争的协定。由于单个企业的产量和市场份额微不足道,即使某些企业实现了联合或达成某种默契,也难以达到操纵市场的程度。而当时工业技术发展也没有提供这种可能性。随着电力及其应用引发的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创新以及与之伴生的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大企业主导生产和流通的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在一个产业部门中,少数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份额。这使得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有可能超越单个企业组织的局限,在一个产业部门或若干个相关产业部门之间进行更高

15、层次的组织协调,如通过公开或非公开合约限制过度竞争,通过联合、互相参股组成企业集团等都变得更加容易。 其次,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而在一定时期的特定市场上,需求总是有限的。如果资本主义企业仍遵循自由竞争的规律各自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势必导致生产过剩,利润减少,也造成资源使用的损失与浪费。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 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有一定地位,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

16、寡头垄断的格局; 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2.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第一,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高度发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织。 第二,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溶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头。 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第五,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垄断阶段以后,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瓜分殖民地、建立殖民体系的肮脏交易。第8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第七章合并)第9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论述以公有

17、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主要依据是: 第一,根本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摆脱不发达状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存在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是发展生产力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因而,公有制

18、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自然是主体部分,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同市场经济具有天然的亲合力。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公有制企业改革成为市场主体,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同样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2.试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首先,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具有客观必然性。 在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除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以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形式。产品的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第二,市场经济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即

20、凭借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获取收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要素主要归公有制经济单位占有和支配,因而主要是公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例如,政府部门、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等单位的公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权,出租或让渡土地、矿山、企业等所得的地租、租金等收益,向企业投资入股、购买债券、把货币存入银行等所得的股利、债息、利息等收益,凭自己占有的有利的设备、生产资源等生产条件取得的级差收益等。这些公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必然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实力增强和按劳分配及共同富裕的实现。 除了公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外,非公有生产要素同样要参

21、与收入分配。例如,劳动者个人在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入股所得利息、债息、股利,私人企业主所得利润,外资企业中外商所得利润等,都属非公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当然,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资本所有者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可避免地获取一定的剥削收入。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要依法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及其合法收益。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要素资源,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第三,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并行不悖的,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和私人企业中劳动者按劳动力

22、价值分配的收入,主要是产品价值中的v。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及私人资本所有者等不同投资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主要是产品价值中的m。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既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又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公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益,最终归公有制经济单位占有和支配,按劳动者的根本利益进行分配。其中,一部分通过积累基金形式扩大再生产和基础建设,为劳动者长远利益服务;另一部分通过消费基金形式用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国防等,供全体劳动者共同享用,有利于提高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3.如何理解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

23、目标,它是对一切剥削阶级社会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剥削制度的否定。但不允许任何有劳动能力的人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并不是拉平劳动报酬上的差别,不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相同的时间内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因为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下,人们的劳动有差别,劳动者的体力、脑力不同,体质强弱不同,技能不同,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也不同。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劳动收入也必然会有差别。这种收入差别并不违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恰恰反映了它的特点。因此,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不仅可以调动先进者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通过他们吸引和鼓励大多数人努力发展生产,勤奋劳动

24、,从而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可以说,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产生的差别,绝不是那种极少数人变成剥削者,大多数人陷入贫穷的两极分化的差别,而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同时,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国家也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避免贫富程度的过分悬殊,防止局部范围内的两极分化的可能性,一方面,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对由于非劳动原因所导致的不同经济收入进行必要的调节;另一方面,对经济条件很差、致富困难较大的地区和劳动者,加以必要的物质、技术等方面的帮助,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总之,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是极少数人富裕和

25、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第10章 :市场经济体制1.试论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一,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结合。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上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所有制结构,一方面使不同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在市场上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同时促进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和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公有制经济在微观基础上的主体地位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他经济成分的市场行为,进而影响和制约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健康发展。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同按劳分配相结合。在市场经济

26、体制中的的分配环节上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这种分配结构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使市场经济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本资源、非人力资本资源和提高效率的同时,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约束下兼顾社会公平和防止贫富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形成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调节体系。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经济环境下发挥作用的。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因而国有经济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控制力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国家可以更好地

27、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搞好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以及调节收入分配、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等方面,具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使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第11章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制1.什么是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 价值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行等价交换运行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竞争、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简而言之,“市场运行机制就是依靠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自动调

28、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社会经济的按比例协调发展。2.计算题(降价策略) 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为1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价值仍然没有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1000万件,而社会需求为1500万件。试计算:该单位商品的价格应为多少?价格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偏离多少?解:根据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的原理:劳动生产率=1/单位商品价值量。因为:去年劳动生产率=1/1=1,1x100%=100%所以:今年劳动生产率100%+25%=125%由此: 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1/1.25=0.80元根据供求对价格

29、的影响作用原理:因为:社会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为1000万件,社会需求商品使用价值量为1500万件。所以:单位商品价格:0.80元×(1500万件/1000万件)=1.20元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1.20元0.80元=0.40元答:(1)该商品单位价格为1.20元。 (2)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0.40元。 (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反比例的关系。 (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了商品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第12章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1

30、.企业财产制度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征? 企业财产制度就是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和资本组织形式。从法律角度对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和资本组织形式予以界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独资企业(业主制企业)、合伙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企业(股份制企业)。 独资企业(业主制企业)即一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企业财产就是出资者个人的财产,因此独资企业的主体资格享有者不是团体(法人),而是个人(自然人)。独资企业的财产责任因而也就是出资人个人的财产责任,要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责任,即无限责任。 合伙企业是指两个人以上根据契约条款约定出资,共同经营和共同所有的企业。它比独资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增强。合伙企业仍

31、然是一种较低级的企业组织形式。 公司企业(股份制企业)有多种具体形式。广义的股份制企业包括合作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公司等,狭义的股份制企业一般是指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按股东所负责任的不同,可分为无限公司、有限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2.加快资本周转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企业的现实资本运动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要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企业资本分别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态。 企业资本在运动中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最后回到原来形态的过程叫企业资本的循环。 企业资本的循环是不断进行的。企业资本循环的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过程,叫做资本的周转。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

32、中必须合理运用资本,并采取有效措施加速资本的周转,以达到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第一,加速企业资本周转能够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时间越短,同一资本的利用率越高,同一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创造的新价值也越多,提供的剩余价值也越多,而提高年利润率,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越高。 第二,加速企业资本周转能够节省预付资本总额,特别是有利于节省流动资本。合理利用资本,加快资本周转,是减少占有资本量的重要途径。假定企业利润目标和生产规模既定,其他条件不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所需预付资本总量越少,从而达到了节约资本的目的。如果把节省下来的资

33、本投入生产,就可以使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第三,加速企业资本周转能够缩短资本回收期,并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本周转速度的提高。企业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回收期变短,并减少了资本的时间价值(资本未来值与现值的差额),因而降低了企业投资的风险。此外,企业资本周转速度加快,还会使整个社会的资本周转速度相应加快,这有利于整个社会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并使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3.计算题(周转次数)注:年m=单价q元×件数w(得出商品总社会价值)(x/n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y万元×12/t流动资本年周转额) m= 年m/(b元&

34、#215;p×12月)= x %。年周转次数=(年固定资本周转额+流动资本周转额)/预付资本年 m= m×年周转次数某一企业共有资本1200万元,其中固定资本720万元,流动资本480万元;固定资本中600万为厂房,30年周转一次,120万元为机器等,10年周转一次;流动资本1年周转6次。问:该企业资本的周转次数解: (600/30+120/10+480x6)/1200 =(20+12+2880)/1200=2.43答:该资本周转2.43次。第13章 略第14章 :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宏观调控目标是指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

35、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宏观调控目标是由若干具体目标形成的一个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是由各类目标组成的,主要有一般目标和具体任务。 一般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总量平衡、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项内容。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始终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各年份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率较小。只有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才能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才有可能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和劳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是宏观经济运行处于正常状态的动态表现。因此,经济稳定增长就成了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结构优化:既包括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的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投

36、资结构、商品供求结构等的协调与合理。结构优化对于经济稳定增长及经济总量平衡等有重要意义。因此,优化结构始终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所谓“优化”,只能是相对的。优化结构是一个过程,一时达到了优化,过了一个时期,又会出现新问题,就要进行新的调整。 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在数量上大体一致,即市场上商品和劳务供给总量与对这些商品和劳务需求总量的平衡。只有在供需总量平衡的条件下,才能保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基本稳定的价格和良好的市场供销环境,从而才有可能从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供需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充分就业: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有就业机会,更深的一层含义是

37、指已就业的劳动者,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将充分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能促使一国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的对比状况。国际收支对于国内的货币循环、资金循环和社会总供求都有直接的影响。国际收支出现过大的逆差和顺差,都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目标,应当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 2.试论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及其作用 (1)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 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需借助一定的调控手段来实现调控目标。一般来说,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 计划手段:

38、这是通过政府所制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计划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要手段,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形式主要是指导性计划,突出其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价格杠杆:价格杠杆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具有调节杠杆和核算工具两种作用。价格作为调节杠杆,其作用主要是通

39、过价格的变动,来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调节商品流通和消费结构,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及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增强适应市场供需变化的竞争能力。价格作为核算工具,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它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工具,借助价格可以考核经济效益的高低,可以检验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的多少,并可通过价格核算监督企业节约劳动。价格作为调节杠杆和核算杠杆,最终能促使宏观经济良好运行。当然,价格杠杆的调节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税收杠杆:税收杠杆直接影响企业及个人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活动,最终可以起到调节生产和流通、调节市场供求、调节国民收入分配、调节进出口贸易关系等作用。税收杠杆的调节功能也具

40、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税收的固定性使之难以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对于需要增加供给、减少需求的商品,靠税收的调节也难以奏效。 信贷杠杆:信贷杠杆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调节存贷款利率,能够把闲散的资金动员起来加以利用,支持经济的发展;能够控制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促进投资结构合理化;能够控制货币流通量,调节社会总需求,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能够促使企业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我国信贷杠杆的调节功能比较弱,比如由于体制原因和历史沉积所形成的银企债务问题,很难使信贷杠杆作用正常发挥。 工资杠杆:工资杠杆的调节作用表现在,通过选择不同的工资形式,确定合理的工资等级差距,调动劳动者

41、积极性;还可通过确定工资总水平,来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工资杠杆作用的发挥,与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有重要联系。随着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不断完善,工资杠杆的作用也将很好地发挥出来。 由上可见,几种经济杠杆各有长处和局限性,每种经济杠杆的作用范围、作用方向和程度都有所不同,单独运用某种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常常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关键是综合利用经济杠杆。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

42、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行政手段:这是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

43、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当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 宏观调控的计划、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各具特点,各有所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组成宏观调控手段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由于经济手段较符合市场经济原则,所以,要以经济手段为主,综合运用其他手段,发挥各种调节手段总体功能,以便有效地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

44、控。 (2)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 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还需要运用经济政策来实现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关于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等组成。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由税种和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府的各项预算拨款政策,如政府购买、公共工程建设和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对某些地区、阶层及人士实行的津贴和补助等)。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按财政政策在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具体分为平衡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

45、政政策三种类型。平衡性财政政策是财政支出根据财政收入的多少来安排,既不要有大量结余,又不要有较大赤字,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从而对总需求不产生扩张或紧缩的影响。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灭财政赤字,以至出现或增加财政盈余,达到抑制或减少社会总需求,乃至消除需求膨胀的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则是通过减税而减少财政收入,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来刺激社会总需求。以上各种财政政策各有其针对性,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和调节所确定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

46、等组成。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币值与发展经济。根据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矛盾的状况,与财政政策相配套,货币政策可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均衡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大体平衡,以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利率、紧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占各商业银行所吸收

47、到的存款的比率。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因再贴现而向中央银行支付的利息率,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上各种货币政策和手段各有其针对性,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和手段。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由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等组成。一项完整的产业政策,包括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手段三个构成要素。政策主体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在我国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府,我国产业政策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务院发布实施。政策目标是

48、指政策预定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规划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步骤及各产业的发展顺序;确定支持什么产业,限制什么产业;选择重点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妥善处理各产业之间的关系,最终促使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政策手段是指为了实现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工具,如在税收、财政拨款、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对不同产业给以优惠或限制,以及采取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调节措施。 收入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一般来讲,收入政策包括政策目标选择和具体实施两个部分。收入政策目标选择可分为收入结构政策目标选择和收入总量政策目标选择。前者是政府考虑收入差距的可接受程度,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作出选择。当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影响社会稳定时,政府的收入结构政策就侧重于缩小收入差距,增进公平;反之,如果劳动者缺乏积极性,经济效率低下,政府的收入结构政策则侧重于提高经济效率。后者是政府考虑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进行收入总量的变化,调节总需求,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了促进收入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实施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1)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这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的措施。(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