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 417-202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线束总成_第1页
QC∕T 417-202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线束总成_第2页
QC∕T 417-202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线束总成_第3页
QC∕T 417-202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线束总成_第4页
QC∕T 417-202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线束总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43.140CCS T 85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4172021代替 QC/T 417. 2200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线束总成2021-03-05 发布Electrical wire harness assemblies for motorcycles and mopeds2021-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 告2021年第6号现批准公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管理接口要求等563项行业标 准(见附件)。其中,通信行业标准101项、化工行业标准112项、冶 金行业标准59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25项、建材行业标准64项、机械

2、 行业标准35项、制药装备行业标准5项、汽车行业标准13项、航空行 业标准41项、轻工行业标准27项、纺织行业标准60项、包装行业标准 4项、电子行业标准17项。以上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通信行业标准(工程建 设类)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 冶金行业标准及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标 准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纺织行业标准及包装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 版,汽车行业标准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航空行业标准由中国航 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

3、版, 电子行业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附件:13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实施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O二一年三月五日附件:13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实施日期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被代替标准编号实施日期402QC/T 11452021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2021-07-01403QC/T 11502021甲醇汽车燃料系统技术条件2021-07-01404QC/T 11512021甲醇燃料汽车技术条件2021-07-01405QC/T 11422021汽车车轮固有频率试验方法2021-07-01406QC/T 11432021汽车车轮静态弯曲刚度试验

4、方法2021-07-01407QC/T 417202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线束总成QC/T 417.220012021-07-01408QC/T 1144202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氧传感器2021-07-01409QC/T 11462021甲醇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2021-07-01410QC/T 11472021汽车发动机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2021-07-01411QC/T 11482021汽车背门电动开闭系统2021-07-01412QC/T 2072021汽车用普通气弹簧QC/T 20719962021-07-01413QC/T 6292021汽车遮阳板QC/T 62920052021

5、-07-01414QC/T 11302021甲醇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2021-07-01QC/T 4172021目 次縮II1麵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腑X14 45雖旅106其他20附录A (资料性)电线束导线的基本要求21IQC/T 4172021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对QC/T 417.2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 托车部分)的重新制定,除编辑性修改外,与QC/T 417.2200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文件名称变更为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线束总成,扩大了适用范围

6、,增加了高压 连接器和电线束的内容;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423.5. GB/T 4208, GB/T 5337、GB 11118.1、GB 11121、 GB 12981、GB 17930、GB 19147、QC/T 1067.12017> QC/T 1067.22017、QC/T 1067.32017、 GB/T 25085 (所有部分),取消了 GB/T 4942.21993、JB/T 81391995. QC/T 4131999, QC/T 417.22001 (见 2);增加了 “电线束总成”、“端子”、“连接器”、“护套”、“导线连接”、“防错结 构”、“连接器孔

7、位编号”、“线线连接器”、“设备连接器(插头)”、“设备连接器(插座)” 的术语定义(见 3.1、3.1.5、3.2、3.3、3.4、3.5、3.6、3.7、3.8、3.9);将“电线附件”改为“导线连接”、“插接件”改为“端子”、“插接器”改为“连接 器”、“插接器定位性”改为“防错结构”、“插接器编码”改为“连接器孔位编号”; 增加了电线束导线的抗延燃等技术要求和连接器“机械冲击”、“跌落”、“粉尘”、 “温度快速变化”、“化学流体”等要求(见4.1.2、4.20、4.21、4.22、4.23、4.24);增加“端子插人壳体中的插人力”、“端子在壳体中的保持力”、“压接连接器的拉脱 力”

8、“绝缘电阻”和“盐雾试验”试验项目的高压连接器的技术要求(见4.5、4.7、4.8、4.13、4.17 ); 防水性能项目增加了仅适用于车厢外的连接器的高压水喷射试验要求(见4.10.2); 振动试验项目改为温度振动组合(见4.12, 2001版的4.11);绝缘电阻项目修改了测量绝缘电阻前的放置时间(见4.13, 2001版的4.12);增加了电线束导线的抗延燃性能和连接器“机械冲击”、“跌落”、“粉尘”、“温度 快速变化”、“化学流体”等试验方法(见5.1.6、5.20、5.21、5.22、5.23、5.24);锁紧装置强度试验项目的端子锁紧装置第11次插接后,对连接器拔出方向施加力进行了

9、 调整(见 4.6, 2001 版的 4.5.2);温度振动组合增加了对试样进行预处理的要求,试验参数扩大了频率和加速度的范围(见 5.12.2 和 5.12.3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4)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 究中心有限公司、四川金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济南轻骑摩托车有限公司、力帆实业(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洋赛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克忠、李家国、陆瑾、张杰、曹心诚、孙克友、曹马涛、戴继刚。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10、:QC/T417.22001oQC/T 417202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线束总成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电线束和连接器的要求以及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以下简称摩托车)的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低压(电压不 高于60V)连接器和高压(电压高于60V但不高于600V)连接器,包括线线连接器和设备连接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23.5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

11、:冲击GB/T 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 GB/T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5337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GB 11118.1 液压油(L-HL、L-HM、L-HV、L-HS、L-HG)GB 11121汽油机油GB 12981机动车辆制动液GB 17930车用汽油GB 19147车用柴油GB/T 25085 (所有部分) 道路车辆 汽车电缆QC/T 1067.12017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 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 能要求QC/T 1067.22017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 第2部分:插头端子的型式和尺

12、寸 QC/T 1067.32017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 第3部分:电线接头的型式、尺寸和 特殊要求QC/T 29106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GB/T 5337. QC/T 1067.U QC/T 29106和GB/T 25085 (所有部分)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 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电线束总成 electrical wire harness assemblies用于连接摩托车电器件的导线、线线连接器和设备连接器的组件。电线束包括导线的干线、 支线、分支点、接点和端子等。3. 1. 1干线 main stem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见图1 )。图1电线

13、束示意图2 VAVI1XPI233. 1. 2支线 lateral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未包扎部分或单根电线(见图1 )。3. 1.3分支点 embranchment point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见图1)。3. 1.4接点 juncture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见图1)。3. 1.5端子 terminal用以实现电气连接的金属件,包括用于插接的插头端子(见图2)、插座端子(见图3)和用 紧固件形成电气连接的电线接头(见图4)说明:1一导体压接;2导线;3导线连接;4一绝缘支撑或密封件把手;5刺破连接; 6连接槽;7连接槽或绝缘支撑(如果没有8) ; 8绝缘支撑图2插头端子说

14、明:1 一导体压接;2导线;3导线连接;4一绝缘支撑或密封件把手;5剌破连接; 6连接槽;7连接槽或绝缘支撑(如果没有8) ; 8绝缘支撑图3插座端子说明:1_导体压接;2导线;3导线连接;4一绝缘支撑图4电线接头3. 2连接# connector由端子、护套及其附件组成的用以实现电气连接的组合件。3. 3护套 housing用以固定并保护端子的非金属件。3.4导线连接 cable attachment导线和端子之间持久的连接(例如压接、刺破连接、焊接等)。3.5防错结构 polarization feature连接器上防止发生错误连接的装置或结构。目视和/或机械和/或感光装置,防止具有相同数

15、量 端子、不同编码的同一族连接器进行连接。3. 6连接器孔位编号 connector cavity number连接器上可视的、有规则的、对孔位进行标示的编号。3. 7线线连接器 in-line connector在导线间形成电气连接的连接器。3. 8设备连接器(插头)device connector ( male )与设备内部进行连接的输出端连接器。3. 9设备连接器(插座)device connector ( female )与设备连接器(插头)进行连接的输人端(线束端)连接器。3. 10锁紧装置 locking device在连接器中使它们的配对部分维持机械自动锁紧状态和人工开启的装置。

16、4要求4. 1基本要求4.1.1电线束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文件的规定。4.1.2低压(电压不高于60V)连接器和高压(电压高于60V但不高于600V)连接器的电线束导 线应符合GB/T25085 (所有部分)的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电线束导线的抗延燃性能应由 电线束总成制造商确认,应符合GB/T 25085 (所有部分)的规定。电线束导线的颜色、规格等可优 先选用附录A的内容。4.2尺寸要求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如应为100mm、110mm或120mm等。 支线长度宜不小于30mm。线束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

17、20mm。电线与端子连 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绝缘套管长度不应小于20mm。以上电线束总成基本尺寸(L)极限偏差应 符合表1规定。表1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单位为毫米基本尺寸(Z)极限偏差干线支线卡扣位置护套(保护套管)1200+10; -5+10; -5+5; -5+10; -5200<£500+15; -5+15; -5+5 ; -5+10; -5500<£1 000+20; -5+20; -5+5; -5+20; -101 000<Z2 000+30; -10+30; -10+5 ; 5+20; -102 000<£5 000+30; -10

18、+30; -10+5; - 5+30; -30Z > 5 000+40; -20+50; -20+5; -5+30; -304. 3外观要求4.3.1连接器壳体表面应无裂纹和明显变形;端子表面应无锈烛、毛刺、断裂或裂纹;配套连接 器的配合部分应无影响连接性能的变形。4. 3.2端子与电线束导线压接时,在导体卷筒和绝缘卷筒之间应能看见绝缘层和导体。导体应伸 出导体卷筒,但不能影响端子的插接。绝缘卷筒固定住的导线表面绝缘层无压伤、裂纹、刮伤,压 接部位无压伤、裂纹。所有线芯被导体卷筒包住,线芯不应有损坏、断裂(见图5)。端子体应无变形、压伤;端子锁止弹片应无变形;端子接触弹片应无变形,间隙适

19、中。说明:1_线芯(芯线压接,导体可见);2各股导线;3导体卷筒;4一导体和绝缘层(导体和绝缘层应可见);5绝缘卷筒(绝缘压接)图5导线与端子的压接连接4. 3.3按照表6试验顺序,试验完所有样品组后,连接器应无影响使用性能的膨胀、腐蚀、色变、 触点镀层磨损、物理变形、开裂和积水等缺陷。4.4插拔力4. 4.1单线片式连接器的插拔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单线片式连接器插拔力连接器型式基本尺寸/mm第1次最大插入力/N第1次最大拔出力/N第10次最小拔出力/N有锁紧装置2.827多2744.8彡30彡3076.3彡45彡4598.0彡59彡59彡129.56767彡15无锁紧装置2.8彡53彡5

20、364.86767彡156.3彡80彡80彡188.09090249.5彡100彡100彡304. 4.2单线柱式连接器的插拔力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单线柱式连接器插拔力连接器型式基本尺寸/mm第1次最大插人力/N第1次最大拔出力/N第10次最小拔出力/N有锁紧装置<2.125254彡2.330305无锁紧装置<3.5353512多404545154. 4.3多线连接器的插拔力的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4.5压接连接器的拉脱力压接连接器拉脱力应不小于表4的规定(多根导线与单个端子压接时,每根导线应分别符合 表3的规定)。压接金属箍高压连接器将金属箍从压接位置移开的力应不小于15

21、0N。表4压接连接器的拉脱力导体标称截面面积/mm2端子材料厚度/mm最小拉脱力/N0.220.25 0.4400.35550.50.25 0.5700.759011151.50.35 0.515521952.50.4 0.6235326040.5 0.8320535560.6 1.0400100.8 1.2600注1:未列人本表中的导体标称截面面积的导体对应最小拉脱力应用插值法确定。 注2:端子材料厚度为推荐使用厚度。4.6锁紧装置强度壳体锁紧型式和端子锁紧型式的连接器,在连接器拔出方向施加100fN的静态拉力,保持10 s而不脱落或损坏。4. 7端子插入壳体中的插入力端子按照规定要求压接上

22、导线后,插人壳体型腔中,插人力最大值见表5。对于密封连接器或 防溅连接器,应将密封件施加的力考虑在内。表5端子插入壳体中的插入力序号适用产品导体标称截面面积/mm2插人力最大值/N1低压连接器1152> 1303髙压连接器2304>2754. 8端子在壳体中的保持力每个端子插入壳体型腔中,并插接到位后,在端子与导线连接的轴向方向施加60N (高压连 接器导线导体标称截面面积大于8mm2为100N)的恒定力,并保持lOs,端子不得从壳体中卸出 或损坏。根据插拔力、材料和设计的要求,可要求更大的保持力。密封连接器,密封施加的力应包含 在内。4.9接触电阻(电压降)每对端子应插接到位。初

23、次插接后接触电阻最大为5mft。经过10次插拔、电流循环、温湿 度循环、振动和盐雾试验后,接触电阻最大为10mQ,或为初次测量值的150%,由用户选择。 4.10防水性能4. 10. 1 水密性密封连接器按照5.10.1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当施加电压为48 V时,漏电不应超过50pA,并 应无水浸人,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防溅连接器按照5.10.1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应无积水, 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表6试验顺序和性能要求试验项目试样组7顺序性能条款项目名称试验条款ABCDEFGHIKLMN尺寸要求5.2X4.2外观检査5.3XXXXXXXXXXXXX4.3压接连接器的拉脱力 (含高压连接器)

24、5.5X4.5端子插人壳体中的插人力(含髙压连接器)5.7X4.7端子在壳体中的保持力 (含髙压连接器)5.8X4.8防错结构5.16X4.16第1次插拔力5.4X4.4接触电阻(电压降)5.9XXXXXXX4.9第1次和第10次拔出力5.4X4.4电流循环5.18X4.18绝缘电阻(含髙压连接器)5.13XX4.13绝缘介电强度5.14XX4.14温/湿度循环5.11X4.11温度振动组合5.12X4.12热老化5.19X4.19化学流体5.24XX4.24温升5.15X4.15表6试验顺序和性能要求(续)试验项目试样组V顺序性能条款项目名称试验条款ABCDEFGHIKLMN机械冲击5.20

25、X4.20接触电阻(电压降)5.9XXX4.9锁紧装置强度5.6XXX4.6端子在壳体中的保持力(含高压连接器)5.8X4.8水密性5.10.1xb4.10.1绝缘电阻(含高压连接器)5.13XxbX4.13髙压水喷射5.10.2Xxb4.10.2绝缘电阻(含高压连接器)5.13X4.13绝缘介电强度5.14XXX4.14温度快速变化5.23X4.23盐雾试验(高压连接器)5.17X4.17接触电阻(电压降)5.9XXXXX4.9跌落5.21XX4.21粉尘5.22X4.22外观检查5.3XXXXXXXXXXXXX4.3a 见 5.1.4。b后续试验应在所示试验后lh内进行。4.10.2高压水

26、喷射按照5.10.2的规定进行高压水喷射试验后,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4. 11温/湿度循环按照5.11的规定对试样进行试验后,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4. 12温度振动组合按5.12的规定进行的振动试验中,接触电阻大于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叫(见图6)。振 动试验结束后,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4. 13绝缘电阻按照5.13的规定测出的绝缘电阻至少应为lOOMflo但温/湿度循环试验后,测量绝缘电阻前, 非密封连接器和防溅连接器应在环境温度为23°C±5°C以及相对湿度为45%75%下保持3h。密封 连接器在lh内读取读数。4. 14绝缘介电强度按5.14的规定

27、进行试验时,应无介质击穿或跳火现象。说明:a正确;b不正确;Y一接触电阻;t一时间图6温度振动组合试验时的接触电阻的测量4. 15温升按照5.15的规定试验方法测定的每对端子温升不应超过40°C。温升等于所测端子温度减去试 验室环境温度。试验后,各端子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4. 16防错结构在对1个或2个连接器不产生永久性损坏的情况下,在任何错误位置处,不是配对的连接器 不可能部分或全部接人。4. 17盐雾试验按照5.17的规定对试样进行试验后,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高压连接器盐雾试验后样品 应符合4.13绝缘电阻的要求。4. 18电流循环按照5.18的规定对试样进行试验后,应按

28、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4. 19热老化按照5.19的规定对试样进行试验后,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4. 20机械冲击接触电阻大于7!1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lgso按照5.20的规定对试样进行试验后,应按表6的 顺序完成试验。4.21跌落按照5.21的规定对试样进行试验后,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4.22粉尘按照5.22的规定对试样进行试验后,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拔出后,不应有可见损伤。4. 23温度快速变化按照5.23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测量的接触电阻大于711的持续时 间不应超过lpts。4. 24化学流体按照5.24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应按表6的顺序完成试验。5试验方法

29、5.1试验前的准备5.1.1样品预处理在所有试验开始前,样品都应在室温23°C±5°C、相对湿度45%75%的环境中保持24h。 5.1.2试验条件5. 1.2. 1所有试验都应在室温23°C±5°C、相对湿度45%75%的环境中进行,除非另有规定。连 接器应配套试验,所有孔位都应进行试验。5.1.2.2每个试验顺序(见表6 )都应从新试样开始,且试样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5. 1.2.3应确保各项试验及各试验样品不相互影响。例如在高温箱里试验样品相互间要保持一定 距离,不能相互接触及堆放。5.1.2.4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允许

30、在插头端子和插座端子表面上涂抹润滑油或其他附加物。生 产过程中遗留的润滑剂除外。5.1.3试验条件允许误差除非另有说明,试验条件允许误差以标称值的百分比表示,见表7。表7试验条件允许误差温度电压电流电阻长度时间相对湿度±3 °C±5%土 5%±5%土 5%±5%±5% (需控制时)力频率流速速度压力真空度±5%土 5%±5%±5%士 5%±5%注:本部分采纳了 QC/T 1067.12017中4.1.2和SAE/USCAR-2中4.4缺省试验容许误差的内容。5. 1.4试验顺序5. 1.4. 1

31、每个试样组的试验顺序应按照表6进行(顺序从上到下)。试样组A、B、C、D、E、F、 G、H、I、K、L中的试验项目适用于非密封连接器。试样组A、B、C、D、E、F、G、H、I、M、 N中的试验项目适用于密封连接器和防溅连接器。5. 1.4.2每个试样组应至少有20套单线连接器试样,或10套2线或7套3线或5套4线连接器 试样等。5.1.4.3混合类型的多线连接器,每个类型应至少具有20对连接器试样需进行试验。 5.1.4.4各连接器应配有全套端子。除非在试样方法中另有规定,每套多线连接器中至少对4对 端子进行测量,对单线、2线和3线连接器中的所有端子进行试验。5.1.5端子样品准备所有试验均应

32、使用带有导线连接的端子,导线压接应符合QC/T 29106的要求,样品尺寸应符 合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的要求。5.1.6抗延燃电线束导线的抗延燃性能试验,应按照GB/T 25085 (所有部分)规定进行。5.2尺寸检查用通用量具检查尺寸。5. 3外观检查对所有连接器和端子进行目测检查。检査人员应具有正常视力和正常颜色分辨能力。在8: 00 16: 00时的自然光下或等效照明条件(40Wx2荧光灯)下,距离样件约40cm处目检,结果应符合 4.3的要求。5.4插拔力5. 4. 1配套连接器按照4.4.1或4.4.2的规定,进行插拔试验时,应以50mm/min150mm/min范围 内的一个恒

33、速进行插拔。当仅有端子进行插拔力试验时,试验过程中应确保插拔力沿端子的中心线 进行。施加的速度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5.4. 2将无锁紧装置的连接器进行10次插拔,测定第1次插人力、第1次拔出力和第10次拔出力。 5.4.3将有锁紧装置的连接器进行前10次插拔,每次插拔均操作锁紧装置。测定第1次插人力、 第1次拔出力和第10次拔出力。第11次插拔应按照5.6的规定进行锁止装置强度试验。5.5压接连接器的拉脱力5. 5. 1采用适当的试验装置,以在50mm/min150mm/min范围内的一个恒速进行试验,施加的速 度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若端子具有一个电导线绝缘卷筒,应使其在机械方面无效。多根导线

34、与单 个端子压接连接时,在每根导线上单独施加表4规定的力。5. 5. 2高压连接器导线压接金属箍的,采用适当的试验装置(见图7 ),以在50mm/min150mm/min 范围内的一个恒速进行试验,测量金属箍从压接位置移开需要的峰值力,施加的速度应记录在试验 报告中。当电线两端都压接金属箍时,每个金属箍都应试验。夹具齿缝宽度等于导线外径。如果压 接后金属箍的直径小于导线外层绝缘层直径,需把外层绝缘层去掉。图7金属箍拉脱力试验5.6锁紧装置强度5. 6.1连接器壳体锁紧装置采用一个夹具,将受试的连接器固定并不应使其壳体变形。将锁紧装置插接到位后,在连接 器拔出方向施加力100fN,稳定保持100

35、*2So5. 6.2端子锁紧装置在5.4.3规定的第11次插拔后,在连接器拔出方向施加力lOON,稳定保持100So5. 7端子插入壳体中的插入力用可连接最小和最大尺寸导线测试端子插入壳体型腔的插人力时,用试验夹具按照插人方向 定位端子,位置尽可能靠近导线的绝缘筒(试验中的端子按照预期锁紧)。采用在50mm/min 150mm/min范围内的一个恒速插人壳体。施加的速度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5.8端子在壳体中的保持力采用一合适的试验装置,进行端子保持力的试验。在连接器前面或后面,沿轴向施加一恒定 力,保持100So施加的力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5.9接触电阻(电压降)5. 9. 1总则确定所用导线

36、或装置导体电阻。按照图8和图9所示测量两测量点1之间的电阻减去 电阻值7? 电线1 和及 电线2 或及装置后得到接触电阻知。注:图中未注尺寸单位均为mm (以下同)。1 一测量点;2仅作为参考点注:a建议距离;b_电阻7?电线1; c一接触电阻Rc (包括导体附件电阻);d_电阻2?电线2; e电阻图8线线连接器接触电阻试验说明:1测量点;2参考点注:a建议距离;b一电阻R sh; c一接触电阻(包括导体附件电阻);d一电阻电线;e一电阻7?測里 图9连接至装置的连接器接触电阻试验5.9.2在毫伏水平下的测量试验电压不应超过直流或交流峰值(开路)电压20mV,试验电流不应超过50mA。5.9.

37、3在规定试验电流下的测量测量应在5A/mm2的电流密度下,达到热平衡后进行,除非另有规定。如果试验导线被焊接在 测量点上,不应影响端子的连接。5.10防水性能5. 10. 1 水密性5.10.1.1水密性试验前预处理装配有全套端子的连接器,应用连接器密封系统允许范围的最大和最小外径导线,且导线末 端应密封。将试样(配对连接器)在温箱中预处理4h,按表8规定的类别试验温度。表8工作环境温度和试验温度类别工作环境温度/°c试验温度/°c连接器适用位置1-40+7085±2通风部位2-40+85100±2非通风部位3-40+100125±2密封部位4

38、-40+125155±2发动机、电机、控制器、整流器等及发热部件附近5-40+155175±2由供需双方商定5.10.1.2密封连接器将预处理后的试样立即浸人由5%NaCl溶液和0.1 g/1润滑剂构成的液体中,液体温度应为23°C ±5°C。其中,液体应着色,以便在电气试验后,可以用肉眼检查液体浸人试样的情况。 按图10所示将试样浸没lh,测量液体中试样的漏电情况。测量位置应在每个端子和电极之间。 对于多线连接器,测量位置应在每两个相邻的端子之间,如图11所示。尺寸单位为毫米说明:1、2、3一测量点;4_试样;5电极图10水密性试验5.10.

39、1.3防溅连接器将预处理后的试样立即进行GB/T 4208-2017的规定防溅试验IPX1。若供需间存在争议,应 按照GB/T 4208-2017的规定进行IPX4防溅试验,并建议在水中添加一种颜色,以便于分辨水浸 和冷凝之间的不同。5. 10.2高压水喷射高压水喷射试验仅适用于车厢外的连接器,按照GB/T 42082017的规定进行IPX9K防溅试验。 5.11温/湿度循环5.11.1采用配套连接器的线线连接器(见图8 )进行温湿度循环试验。若用户要求,也可以使用 与装置连接的连接器(见图9 )进行试验。5.11.2将配套的连接器放人合适的试验箱中,按照下列试验顺序进行24h循环变化,按照图

40、12 共进行10次循环试验。温度类别根据环境条件按表8规定执行。a)保持试验箱内温度在23°C±5°C范围内,相对湿度为45%75%,保持时间为4h;b)在0.5h内,将试验箱内温度升至55°C±2°C范围内,相对湿度为95%99%;c)保持试验箱内温度在55°C±2°C范围内,相对湿度为95%99%,保持时间为10h;d)在2.5h内,将试验箱内温度降至-40°C±2°C;e)将试验箱内温度?e保持在-40°C±2°C,保持时间为2h;f)在1

41、.5h内,将试验箱内温度从-40°C±2°C升至表8规定的相关试验温度±2°C;g)保持&在表8规定的相关试验温度±2°C,保持时间为2h;h)在1.5h内,将降至室内温度23°C±5°C;注1:在一个循环结束时,试验可中断。中断期间,试样应保持在a)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中断时间应记录在 试验报告中。注2:在d)、e)、f)、g)和11)规定期间,相对湿度不受控制。注3:如果试验箱内温度达到分类规定的试验温度需要1.5 h以上,可将f)段规定的时间延长,在这种情况 下,a)段规定时间可以相

42、应减少。注:阴影区表示温/湿度容许公差。a1个循环;c95%99%;广试验温度(见表8 ) ; 温度(:); b45%75%; d未受控制湿度;卜时间(h);卜试验室内相对湿度 图12温/湿度循环5.12温度振动组合5.12.1按照图13所示方法,将配套连接器安装在振动台上进行振动。所用的按照方法(见图13 中的方法1或2)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尺寸单位为毫米说明:1 一试验台;2试样;3固定连接器图13温度振动组合试验(安装方法)5.12.2对试样按下列方法进行预处理:a)插拔试样5次,使接口充分达到表面退化的要求。b)对配对试样进行50个热冲击循环,每个循环包括:-40°C

43、7;2°C的条件下进行30min;最大过渡时间为10s;在表8规定的相应环境温度的最高值下进行30min,且最大过渡时间为10s。5.12.3将连接器串联连接在一直流电源上,允许电流为100mA,用于检测整个试验(见图14) 期间的接触电阻。在相应的试验温度(见表8)下,将连接器进行简谐运动(见表9)。R4说明:一可变电阻器;1电源;2试验时的连接器;3监测设备;4一电流表 图14温度振动组合试验(接触电阻的测量)表9温度振动组合试验参数振动等级3低频率/振幅高频率/加速度A10Hz 5 8Hz/士 0.75mm> 58Hz500Hz/10gb不适用B10Hz 81Hz/士 0

44、.75mm> 81Hz500Hz/20g> 500Hz2 000Hz/18gC10Hz 100Hz/±0.75mm> 100Hz 500Hz/30g> 500Hz2 000Hz/20ga A级,安装在车身上和悬挂系统的支撑部位,且不与发动机连接的连接器;B级,安装在与发动机相连但 不与剧烈振动部件相连的连接器;C级,安装在剧烈振动环境下的连接器。b g 为 9.80665 m/s2。5. 12.4以1倍频程/分钟(loct/min )进行频率扫描。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各施加16h的扫频 循环(总试验时间为48h )o5. 13绝缘电阻5.13.1在连接器中所

45、有相邻但不相通的端子之间、端子与包覆外壳的金属箔之间,在相对湿度为 45%75%的条件下,施加DC 500V电压,然后测量绝缘电阻。为安全起见,金属箔应接地。此外, 用不同试样向每两个相邻端子施加电压。若经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同意,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连接器, 试验电压可降至DC 100V,施加的电压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当读数稳定时,记下绝缘电阻。 5.13.2高压连接器应测量导线导体与导线屏蔽层(见图15)之间,在相对湿度为45%75%的条 件下,施加DC 1 000V电压,然后测量绝缘电阻。5. 14绝缘介电强度在连接器中所有相邻但不相通的端子之间、端子与包覆外壳的金属箔之间,在相对湿度为 45

46、%75%的条件下,施加AC 1 000V(均方根值)(50Hz或60Hz )电压或DC 1 600V电压lmin, 然后测量绝缘电阻。为安全起见,金属箔应接地。此外,用不同试样向每两个相邻端子施加电压。内部绝缘层导体金属箔屏敝层1外舰缘层金属箍内部金属箔屏蔽层压接金属箍在做金属箍保持力时外部绝缘层可能去棹外部绝缘层内部绝缘层图15导线ZE意图5. 15温升5.15.1采用模拟或实际的线线连接(见图8 )或与装置连接(见图9 )的配套连接器进行温升试 验。将试样压接上导体标称截面面积不大于2.5 mm2、长度为200 mm ±5 mm的导线上或标称截面 面积大于2.5 mm2、长度为5

47、00 mm± 5mm的导线上。注:试验时应小心保护试样,防止通风和人工冷却,如由热电偶引起的通风和冷却。5. 15. 2当被测量的端子达到最高稳定温度时才应进行测量。典型测量区见图16。5.15.3采用配套的连接器进行试验,各端子的负载为表10规定的试验电流乘以表11规定的相应 的换算系数,达到热平衡后测量并记录端子温度和试验室环境温度。典型测盘区II J厂II L图16温升试验用试样表10导线导体标称截面面积和试验电流导体标称截面面积/mm20.220.350.40.50.7511.522.5345610试验电流,A(±2%)3.556.581113.518212426.

48、5313538.550注:表中未列出的导体标称截面面积导线的试验电流采用插值法进行确定。表11换算系数连接器的线数123456891213 2021 30>30换算系数10.750.60.550.50.40.30.25. 16防错结构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进行该试验。5. 17盐雾试验按GB/T 2423.172008的规定对连接器进行中性盐雾(NSS )试验,试验时间为48h,若为高 压连接器试验时间为96ho5. 18电流循环对5.15.1规定的试样进行电流循环试验。按表10的规定确定配套连接器端子压接导线规格和 试验电流。对所有装配的端子进行试验。将试样放人热控试验箱中,温度按表12的

49、规定进行500 个循环试验。每个循环应通电45 min,断电15 min。注意避免试样通风和人工冷却。表12不同工作环境分类和电流循环试验温度工作环境类别12345试验温度厂C70±285±2100±2125±2155±25. 19热老化将试样(两个配备齐全的连接器)放置在试验箱中100 h,试验温度按表8的规定执行。或执 行表12规定的试验温度,试验时间需增至500h。5. 20机械冲击5. 20. 1车辆受冲击大的区域使用的试样(配对连接器)及其连接至车辆线束/系统使用的所有附件, 使用合适的试验设备,保证试验设备在所使用的频率范围内无共振

50、现象,并充分分配瞬时加速度。 5.20.2按照GB/T 2423.5的规定,对试样进行半正弦冲击。施加加速度100g (981m/s2)并持续 5ms。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的两个方向各进行1 000次冲击(总冲击数=2x3x1 000=6 000 )0按5.9 的规定在冲击期间监测接触电阻。5.21跌落5.21.1在相对湿度为45%75%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按照试样(未配对连接器)用途用绳索进 行连接。绳索长度及试验布局应符合图17的规定。将绳索栓接在一个固定点上,且能让试样自由 摆动(将其简单挂在一挂钩上)。5. 21.2保持试样水平,让其向下摆动,以撞击尺寸为300mm><500mmx25mm (厚度)的钢板。 按供需双方协商户之间达成的次数重复上述动作。尺寸单位为mm1 25001-H000 1典瑚测®区V/7/A图17跌落试验5.22粉尘5. 22. 1当需方要求进行粉尘试验时,应对配对连接器和连接导线进行该试验。使用基本原则如图 18所示的试验箱。保证使用的粉尘(使用未分解的长石)清洁,无含碳物质或其他杂质,并在干燥 的环境中使用。粉尘颗粒尺寸见表13。表13粉尘颗粒尺寸尺寸/im比例/%计算方式<150100 99按质量计算<10586 76按质量计算<7570 60按质量计算<4046 35按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