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第一节 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一、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风险进行不同的种类划分。如按风险事件可将风险划分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技术风险;按损失结果可将风险划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按风险发生的范围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根据商业银行的主要特征,参照国际惯例,将银行业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和战略风险等8大类。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
2、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信用风险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其概率分布表现出非正态性。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的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操作风险,由于操作风险的根源和特征难以概括,目前尚不存在对操作风险的权威定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根据各国银行实践,采用列举法对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描述: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因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七种形式:(1)内部欺诈,(2)外部欺诈,(3)员工聘用及工作场所安全,(4)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5)实物资产损坏,(6)业务中断及系统失灵,(7)交
3、割及流程管理。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同,它并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盈利,商业银行之所以承担它是因为其不可避免。此外,操作风险往往通过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形式体现最终损失,因此,对操作风险的损失判断和计量往往较为困难。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国家和转移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国家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转移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是指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
4、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过程中,因不适当的规划和战略决策而造成的、可能威胁商业银行安全、稳健和盈利能力的风险。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第一,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第二,风险管理能够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地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第三,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政策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第四,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第五,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风险管理水平直
5、接体现了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三、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一)分散风险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即完全正相关,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并保持收益率不变)的作用。其非系统性风险就可以通过这种分散化的投资完全消除。(二)对冲风险对冲风险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管理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或完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金融产品来冲销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对冲风险是管理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商业银行的对冲风险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所谓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
6、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对冲风险。市场对冲是指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又称残余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三)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转移风险给其他经济主体承担的一种风险管理办法。分散风险只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对共同因素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这时,采用转移风险策略是最为有效的。转移风险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四)规避风险规避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来消除本机构对该业务或市场的风险暴露,简单地说,就是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由于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规
7、避风险的同时自然失去了在这一业务方面获得收益的机会和可能。规避风险策略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种消极策略,不能成为商业银行主导的风险管理策略。(五)缓释风险缓释风险主要是指事前(损失发生以前)的价格补偿,而将事后以抵押、担保或保险等形式获取的实物或资金补偿归于转移风险策略同类。第二节 信用风险管理一、信用风险识别(一)单一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单一客户的识别与分类在对银行客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时,必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与银行业务相关信息有全面、基本的了解,以便从中判断客户的类型(单一客户还是集团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为此,商业银行应要求客户提供基本资料,
8、并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授信主体资格、财务状况等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核实,并将核实过程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记载。2.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分析3非财务因素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贷风险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考察和分析企业的非财务因素,主要从管理层风险、行业风险、生产与经营风险、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4担保分析(二)集团客户风险识别1集团客户识别与分类集团客户是指相互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其他重大影响关系的关联方组成的法人客户群。企业集团通常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第一,在股权上或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
9、法人控制。第二,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第三,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两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第四,对关联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重大影响。第五,与自然人股东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应当与该自然人股东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合并计算。2.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一般是指由于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不适当分配授信额度,或集团客户经营不善以及集团客户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内部关联方之间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或利润等情况,给债权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与单一客户相比,集
10、团客户的信用风险更加复杂,一是存在内部关联交易频繁,二是连环担保较为普遍,三是集团客户结构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经营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四是系统性风险较高。3关联交易是指与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事业法人的交易。现实中,如果集团客户隐蔽关联方的特征,并与之从事价格、利率、租金及付款等条件异常的交易、大额交易、实质与形式不符的交易及其他缺乏商业理由的交易,或互为担保、连环担保,更需要重点关注关联交易可能产生的风险。(三)组合风险识别风险不仅需要在单笔贷款层面上,而且要在组合层面上进行度量、监控和管理。这是因为组合内各笔贷款的风险之间通常具有相关性。如果两笔贷款的风险随着基础风
11、险因子的变化同时上升或下降,那它们是正相关的,如果一个风险下降而另一个风险上升,那就是负相关的。这一点意味着,度量相关性在确定总体信用风险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由于这种相关性,单笔贷款风险的简单加总一般不等于资产组合的总体风险。风险分散化,即将信贷组合头寸分散在相关性较小或负相关的不同行业、地区、信用等级和业务规模,可以降低资产组合的总体风险。相反,把头寸集中到一定的行业、信用等级和业务中将会增加信用风险。1.宏观经济因素与单笔贷款业务不同的是,银行在对信贷组合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时可能会更多地关注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与变动情况。而系统性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层面,具体通过一些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
12、反映出来,当这些宏观经济因素发生不利的变动而导致组合层面履约能力发生变化,就可能会对银行造成信用风险损失。因此,就目前来看,对交易对手所在国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及评估,已成为组合风险进行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一个重要考察因素。影响组合层面的履约能力和信用风险的宏观经济主要因素有:通货膨胀率;gdp增长;收入水平及社会购买力;失业率;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及利率政策;汇率水平及外汇政策;税收;贸易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政策变化;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政府财政支出;价格控制;信用环境等。2.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都是系统性风险的表现形式。其中,组合层面的行业风险是指如果
13、信贷投放比较集中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行业,如果这些行业因产业结构调整,或原材料价格上升,或由于竞争加剧等种种原因发生不利变化而导致的从事该行业的银行客户的履约能力发生改变,进而可能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而区域风险综合反映了特定区域内所有公司类客户的履约情况和信用水平。3.风险分散与违约相关性在组合信用风险衡量时,必须考虑到信贷损失事件之间的相关性,经验证明不是所有预期违约的借款人都会在同一时间违约,也不太可能同时不违约,某些影响借款人信誉的因素有时是相关的。二、信用风险评估与计量信用风险的评估与计量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信用风险的评估与计量目前已经经历了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信
14、用风险模型等多个发展阶段。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大银行纷纷采用内部评级体系取代外部评级,实现信用风险的精细化管理。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的新资本协议,就是这些进步的重要体现。新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的计量采用两维评级体系,基于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的内部评级,不仅在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限额管理、风险预警等基础信贷管理中发挥决策支持作用,而且也是制定信贷政策、计提准备金、分配经济资本以及raroc考核等组合管理的重要基础。本部分重点介绍新资本协议框架下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方法。(一)客户信用评级1.违约风险与违约概率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贷款本息或履行相关
15、义务的可能性。根据新资本协议的定义,当下列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相关债务人即被视为违约:(1)债务人贷款逾期天以上(含)。若债务人超过了规定的透支限额或新核定的限额小于目前余额,各项透支将被视为逾期;(2)债务人欠息或手续费天以上(含);(3)银行认定,除非采取追索措施,如变现抵押品,借款人将不可能全额偿还债务;(4)以下情况也视为违约:银行停止对贷款计息;银行冲销了贷款或计提了专项准备金;银行将贷款出售并相应承担了经济损失;银行同意消极债务重组,由此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减免或推迟偿还本金、利息或费用,造成债务规模减少;银行认为债务人即将破产或倒闭;债务人申请破产或者已经破产,或者处于类似状态,
16、由此将不履行或延期履行偿还银行债务。在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一年内的累计违约概率与3个基点中的较高者。巴塞尔委员会设定0.03%的下限是为了给风险权重设定下限,也是考虑到银行在检验小概率时所面临的困难。计算违约概率的一年期限与财务报表周期以及内部评级深处的最短时间完全一致。对违约概率统一时间段,能使监管当局在内部评级法中保持更高的一致性,而基于贷款期限就无法做到这一点。2.客户评级方法银行的内部评级模式大致经历了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法、信用风险模型等发展阶段。(1) 专家判断法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银行在长期经营信贷业务承担信用风险过程中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
17、传统信用分析方法。专家系统是依赖高级信贷人员和信贷专家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丰富经验,运用各种专业性分析工具,在分析评价各种关键要素基础上依据主观判断来综合评定信用风险的分析系统。一般而言,专家系统在分析信用风险时主要考虑与借款人和市场有关的两方面因素。专栏7-4专家系统5cs系统在诸多专家分析系统中,对企业信用分析的5cs系统使用最为广泛。具体而言,5cs系统指品德(character),资本(capital),还款能力(capacity),抵押(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5ps系统包括个人因素(personal factor)、资金用途因素(purpose fa
18、ctor)、还款来源因素(payment factor)、保障因素(protection factor)与企业前景因素(perspective factor)。骆驼评级系统包括资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水平(earnings)与流动性(liquidity)。(2)信用评分法信用评分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它用可观察到的债务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数值(即打分)来代表债务人的违约概率或者将贷款人归类于不同的违约风险类别。对个人客户而言,这些可观察到的特征主要包括收入、资产、年龄、职业以及居住
19、地等;对企业客户而言,则包括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运用信用打分模型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的基本过程是,首先根据经验或相关性分析确定特定债务人或头寸暴露的违约风险主要与哪些经济或财务因素有关,模拟出特定形式的函数关系式;其次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相关因素的权重以体现其对于借款人违约作用的大小;最后将潜在借款人相关因素的数值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出一个数值,根据该数值的大小衡量潜在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水平,从而决定贷款与否。信用评分模型的关键在于关键变量的选择和各自权重的确定。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模型有线性概率模型(linear probability model)、logit模型和线性辨别模型(li
20、near discriminant model)。线性辨别模型是一种多变量线性分析模型。该模型将借款人分为高风险与低风险两种,利用数理统计中的辨别分析技术,对各类借款人进行统计分析,选择一部分最能够反映借款人财务状况、对贷款质量影响最大、最具预测和分析价值的比率,通过回归分析等手段得出每一个比率对分析贷款质量的重要性,从而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3)信用风险量化模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在银行业界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代表性的模型包括jp摩根的creditmetrics、kmv公司的credit monitor、csfp公司的credit risk+和麦肯锡公司的c
21、redit portfolio view等。(二)债项评级1.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1) 违约损失率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是指发生违约时债务面值中不能收回部分所占的比例。与违约损失率相对应的是回收率。经验研究表明,违约损失率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它取决于特定的债务种类、优先级别、风险缓释技术以及商业周期等要素,而这每一种要素又都包括许多不确定因素。以抵押为例,有抵押债务的违约损失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抵押物的变现能力。影响变现结果的不仅包括法律因素,即债权人在法律上是否有权利占有和处置抵押物,也包括物理因素,诸如资产本身是否完整、资产质量是否恶化等
22、,以及抵押资产的市值波动因素等。由于充当抵押物的资产种类繁多(可以是有形资产,如不动产、机器设备、商品以及证券等,也可以是无形资产,如特定资产或项目未来的现金流等),准确估计抵押品的价值可能会非常困难。(2)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顾名思义,预期损失(el)是银行可估计或可预见到的损失,在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预期损失需要准备金弥补。预期损失主要根据历史数据测算推定。如果统计的期限足够长,可以发现损失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历史上的平均损失可以用于预测未来可能的损失。例如,通过较长时期的数据统计发现,aaa级借款人历史上平均有0.03%的损失,则可以估计,一个新的aaa级借款人未来出现损失的概率是0.0
23、3%。从统计学角度看,预期损失是损失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敞口(ead)的乘积:elpd×lgd×ead。受市场条件、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银行经营中实际发生的损失往往会围绕预期损失上下波动。这种实际损失对均值的偏离称为非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需要资本来弥补。根据统计学的定义,非预期损失是损失分布的标准差。与预期损失相比较,非预期损失的计算要复杂得多,一般需要建立计量模型。2.内部评级法下的债项评级债项评级的核心是计量违约损失率(lgd)。影响违约损失率的因素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1)项目因素包括清偿优先性(seniority)、
24、抵押品等。清偿优先性是债务合同规定的债权人所拥有债权的重要特性,是指在负债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从企业残余价值中获得清偿时相对于该企业其他债权人和股东的先后顺序。显然,贷款合同中要求借款企业提供特定的抵押品使得抵押贷款的清偿优先性得以提高,在借款企业一旦破产清算时可以使得银行提高回收率,降低违约损失率。当然,利用抵押有效降低违约损失率的前提是银行对抵押品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除了传统的抵押品,银行也正在通过金融创新发展其他防范或转嫁企业违约后损失的方法,如信用衍生产品等。这些技术被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称为风险缓释技术,并通过予以不同的违约损失率数据被纳入到新的资本监管框架。(2)公司因素该类因素是
25、指与特定的借款企业相关的因素,但不包括其行业特征。影响违约损失率的公司因素主要是借款企业的资本结构。该结构一方面表现为企业的融资杠杆率,即总资产和总负债的比率;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融资结构下相对清偿优先性。在公司因素中,企业规模的大小对违约损失率的影响是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但目前各界对企业规模如何影响违约损失率的认识并不统一。(3)行业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企业所处的行业对违约损失率有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统计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行业往往有不同的违约损失率。研究表明,有形资产较少的行业(如服务业)的违约损失率往往比有形资产密集型行业(如公用事业部门)的违约损失率高。(1) 宏观经济周
26、期因素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是影响违约损失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穆迪评级公司的债券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萧条时期的债务回收率要比经济扩张时期的回收率低1/3。而且,经济体系中的总体违约率(代表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与回收率呈负相关的关系。估计违约损失率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由于不同种类的个体差异很大,加上样本数据的来源较多,所有关于回收率方面的经验研究其结果都是示意性的。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巴塞尔委员会对回收率的估计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根据其初级内部评级法,对于抵押品未获认定的优先级公司债,违约损失率取50;对于抵押品未获认定的次级公司债,违约损失率取75。第二,对于存在抵押
27、品的债务,在估计违约损失率时,必须考虑到抵押物的风险缓释效应,将有抵押物的和未获抵押的敞口分开处理。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于获得抵押的公司债,如果是不足额抵押,即抵押品的市值小于违约敞口,则需要参照有抵押部分与未获抵押部分两者的比例对违约损失率进行调整。如果是全额抵押,即抵押品的市值大于违约敞口,则在原违约敞口的违约损失率基础上乘以0.15,该系数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称的“底线”系数。量化违约损失率无论是从资本监管的角度还是银行内部管理的角度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也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导致预测违约损失率困难的因素来自许多方面。例如,一国破产法和破产程序就会使得企业破产后其残余价值
28、在债权人之间的分配难以预测。即便像美国这样司法制度完善的国家,如前所述的“绝对优先规则”在实践中也经常得不到遵守。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贷款和债券等金融交易的结构和特征也越来越复杂,信用衍生产品等风险缓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原生贷款或债券的违约损失率,但同时又会带来新的信用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此外,贷款交易和债券违约数据都非常稀少,加之金融机构在积累这方面数据的历史都不长,这些都将使得对违约损失率的预测更加困难。三、信用风险集中及组合管理一直以来,商业银行总是在对单个客户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授信决策,很少从整个贷款组合层面防范信用风险集中。在现实信用活动中,实际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29、的各种因素,使得信用风险因过于集中而加大。信用组合分析与管理是通过研究信用风险引发因素的相关性,判断各因素之间的正相关、负相关、弱项关、强相关关系,克服信用风险集中度带来的更大风险,并通过信用风险分散技术来保证银行的利益。(一)系统性风险及组合管理单个金融机构的系统性信用风险(systemic credit risk)通常表现为,一个金融机构对某些个人或企业、某些金融产品、某个地区、行业或主权国家的信用风险,达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信用风险集中现象。但这类风险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会给该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导致其无法继续正常运行。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系统性信用风险的严重危害程度已经
30、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例如美国的储贷协会危机、欧洲货币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都是系统性信用风险发生的典型表现目前主要国家银行机构已经在实际运用积极的组合管理方法管理集中风险,包括组合风险分析、贷款的分类分析、贷款辛迪加、贷款交易及行业分散化以及信用衍生工具。一些银行通过细化的分级程序揭示不同组合的信用风险特征,并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增强银行承受集中风险的能力。信用组合分析方法,既可简单、也可复杂。简单的方法是运用信用额度制度,银行监管机构对银行的一些风险集中暴露进行监控所设定的限额,商业银行根据历史或现在的损失经验、资本的承受力和最低的收益目标要求,设立了内部的信用风险限额。最近开发出的一些信用风
31、险组合管理方法包括分散度指数、预期损失和意外损失、raroc、信用风险在险价值、夏普比率等。这些方法彼此交叉重叠,例如raroc、信用风险在险价值和creditrisk plus 都是用了意外损失的概念,还有,这些方法都包括了信用等级迁移、担保和契约等。(二)组合风险监测组合层面的风险监测,将信贷资产看作投资组合进行管理。其理论基础是投资组合理论(均值方差分析、随机过程等),即资产组合所对应的信用风险不等于单笔债项所对应信用风险的简单叠加,可以通过可分散化投资来降低风险。从组合的角度来看,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单笔债项信用风险呈现出的违约相关性系数小于1,资产组合所对应的信用风险往往低于单笔债项
32、所对应信用风险之和。组合监测能够体现多样化带来的分散风险的效果,防止国别、行业、区域、产品等维度的风险集中度过高,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组合风险监测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传统的银行资产组合限额管理方法;另一种是模型方法。1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主要是对信贷资产组合授信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监测。结构分析包括行业、客户、产品、区域等的资产质量、收益(利润贡献度)等维度。银行还可以依据风险管理专家的专业判断,给予各项指标一定权重,得出对单个资产组合风险判断的综合指标或指数。针对组合风险,银行可以采用对额外风险的加价、对所增加的风险增持资本金、利用贷款参与来降低对某一特定行业或关联借款
33、人的依赖性、贷款出售、信贷衍生产品、证券化或其他贷款二级市场的安排等应对措施。2依赖资产组合管理模型。近年来,大量采用回归分析、多元判别分析、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模型被引入了风险监测和预警领域,其理论基础是: 银行在精确计量每个敞口的风险,即估计每个敞口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的基础上,就能够估计该类别整体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这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估计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整体价值的概率分布。当然,估计大量个体敞口之间的相关性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般往往把敞口归成若干类,类内完全相关。或采用另一种方式,不直接处理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而把暴露在该风险类别下的投资组合
34、看成一个整体,直接估计该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在得到各个类别未来价值的概率分布后,再估计风险类别之间的相关性(一般采用资本市场上类似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替代)得到整体的未来价值的概率分布。这类模型包括altman的z模型、jp morgan的creditmetrics模型、麦肯锡的creditportfolioview信贷组合模型、穆迪kmv 的creditportfoliomanager信贷组合管理和crfp( credit risk financial products)的creditrisk等。 3例证: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非公开交易性资产组合方面的应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假定个别资产的收益
35、呈正态分布,利用下列公式可以求出资产组合的平均收益和资产组合受益的方差。上式中: 是资产组合的平均收益; 是组合中第i中资产的平均收益; 是投资组合中投资第i种资产的比例; 是资产组合收益的方差;是资产组合中投资第i种资产收益的方差;是第i种资产收益与第j种资产收益之间的协方差; 是第i种资产和第j种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违约资产组合有效边界上的组合,是按照风险加以调整之后收益最高的组合,有效边界的斜率反映了该组合的一种比率,称之为夏普比率( sharp ratio)计算公式如下:把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运用于非公开交易型的债券和贷款分析中,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是:(1)收益的非正态分布。(2)不可观测
36、的收益(3)不可观测的相关系数。 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式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以上三个变量,运用资产组合理论来管理信用风险组合。(三)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及应用当前应用于信用风险组合管理的模型主要由八种:(1)bennet基于情景模拟分析的组合分析方法,银行可根据资产风险的等级的划分实行组合管理,使得贷款定价反映组合风险程度;(2)chirinko从宏观经济和行业变量的角度考察信用风险组合,基于行业贷款损失得出不同行业违约的协方差;(3)穆迪公司建立了包括32个行业的分散度值数(diversity index);(4)kmv公司利用组合分析方法研究贷款组合的风险和边际风险贡献的模型;(5)瑞士信贷第一
37、波士顿用板块方法研究信用组合风险的 creditrisk plus模型;(6)altman与z评分模型结合使用的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7)rmg公司的credit manager组合信用软件;(8)麦肯锡wilson的线组合管理模型。有关信用风险管理组合模型的详细介绍及利弊分析,可参见相关教材或参考书,本部分不再赘述。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虽然代表着国际银行业最新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水平,但其应用需要银行在很多方面做好准备:第一,金融机构必须首先投资建设新的信息系统,收集一系列变量的长期的历史数据,包括交易结构、产品数量、行业组成、地区信息、损失或索赔等历史纪录、借款人的信息、信用评级、股票价格
38、等。特别重视的是,在网络经济的信息时代,金融机构自身收集数据可能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外部市场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信用风险信息。第二, 金融机构还必须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变更,从而适应信用风险组合管理的要求。前台的放贷人员处于银行的利润中心,后台的组合管理人员通常居于成本中心,不具有足够的权利和影响力。正如一个资深银行家指出的那样, 尽管银行贷款风险的组合管理正在迅速发展着,组合管理是现在信用文化上的转变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期。(四)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商业银行法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的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此后,监管当局继续强化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额风险暴露的管理,规定
39、一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应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5。根据上述监管要求和出于银行信用风险集中度管理的需要,银行普遍建立了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机制,从人员、组织机构和业务运作上构建与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特点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保证对有信贷关系的集团客户信息的追踪收集、授信额度的控制、授信的管理、风险的预警和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监督检查。在对集团客户内各个授信对象核定最高授信额度时,要同时考虑各个授信对象自身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同时,并结合集团客户的状况,适时调整最高授信额度。在对集团客户授信时,需要掌握集团客户各成员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注册地、注册资
40、本、主营业务、股权结构、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财务状况、重大资产项目、担保情况和重要诉讼情况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必要的资信尽职调查,要对照授信对象提供的资料,对重点内容或存在疑问的内容进行实地核查。当集团客户授信需求超过一家银行风险的承受能力时,银行通常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贷款转让等措施分散风险。与此同时,银行开始注意防范集团客户内部关联方之间互相担保的风险,对客户经营管理信息进行跟踪收集和风险预警。四、信用风险的缓释与控制广义的信用风险控制是指信用风险的管理战略及规划的制定;信用风险内控制度架构的设计及运行;整个授信业务流程中的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的预警及报告;经济资本配置的方法及措施。即广
41、义的信用风险流程控制是指银行从制定信用风险的管理战略规划,到可能引致信用风险的所有业务流程中的信用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措施。狭义的信用风险流程控制仅指整个授信业务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的方法与措施。这些流程主要包括授信权限、限额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级、贷款审批、贷款定价、贷后管理、信用风险的预警及报告、信用组合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经济资本配置等环节。(一)限额管理信用限额是指对某一客户(单一或集团)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银行能够接受的最大信用暴露,它与产品和其他维度信用风险暴露的具体状况、银行的风险偏好、经济资本配置等因素有关。给予客户的信用额度,应当包括贷款、可交易资产、衍生工具及其他或有负债。当银
42、行认为某一客户的信用暴露超过既定限额时,信用政策中应建立特殊的程序(更严的准入审批、更高层次的审批等)来处理特殊情况。限额管理对控制银行各种业务活动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其目的是确保所发生的风险总能被事先设定的风险资本加以覆盖。当限额被超越时,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风险,如降低风险暴露水平或使用衍生品或证券化等金融工具。针对单个客户进行限额管理时,首先需要计算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能力,即客户凭借自身资信与实力承受对外债务的最大能力。一般来说,具体决定一个客户(可能指个人也可能指公司)债务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客户资信等级和所有者权益,因此,可以得出:mbceq×lmlmf(ccr)其中,m
43、bc(maximum borrowing capacity)是指最高债务承受额;eq(equity)是指所有者权益;lm(lever modulus)是指杠杆系数;ccr(customer credit rating)是指客户资信等级;f(ccr)是指客户资信等级与杠杆系数对应的函数关系。由于存在客户在几家银行都取得授信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考虑对客户授信时还不能仅仅根据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提供授信,还必须将客户在其他商业银行的原有授信、在本行的原有授信和准备发放的新授信一并加以考虑。从理论上讲,只要确定的授信额度小于或等于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即可。具体数值的确定,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完全可
44、由银行自行决定,这也是银行风险偏好的一种体现。在实际业务中银行在决定客户授信额度时还要受到其他相关政策的影响。例如,银行存款政策、客户中间业务情况、银行收益情况等。当上述因素为正面影响时,对授信限额的调节系数大于1;而当上述各类因素为负面影响时,对授信限额的调节系数就小于1。此外,确定客户信贷限额还要考虑银行对该客户的风险容忍度。银行对某客户的风险容忍度用客户损失限额(customer maximum loss quota, cmlq)表示。银行之所以愿意为客户承担一定损失是由于客户能为银行带来实际或潜在的收益,而且这一收益与可能造成的损失达到了某种平衡关系。从理论上讲,客户损失限额或信用风险
45、暴露是通过银行分配至各个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的经济资本在客户层面上继续分配的结果。在单个客户限额管理的基础上,银行还应针对集团客户、业务条线、区域、国家设立相应的风险限额。银行设置的风险限额,是银行有效管控风险的基础。(二)风险缓释债务的担保是指法律为保证特定债权人利益的实现而特别规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以特定财产保障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制度。贷款担保,是保障银行债权实现的法律措施,是为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银行贷款的损失风险,由借款人或第三人对贷款本息的偿还提供的一种保障手段。银行与借款人或其他第三人签订担保合同,当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违反借款合同或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时,银行
46、可以通过执行担保来收回全部或部分贷款本息。1. 担保方式借贷活动的担保方式主要是:抵押、质押和保证,这三种担保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1)贷款抵押担保。贷款抵押担保是指,借款人或第三人(下称抵押人)在不转移特定财产占有权的情况下,以该财产作为抵押物向贷款人提供的担保。贷款人持有抵押财产的担保权益,当借款人不履行借款合同时,贷款人有权按照抵押合同的约定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抵押物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2)贷款质押担保。贷款质押担保是指,借款人或第三人(下称出质人)将贷款人可以接受质押的动产或权利移交贷款人占有,依法办理质押登记手续,以该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向贷款人提供的担保。当
47、借款人不履行债务时,贷款人有权按照质押合同的约定以质物折价出售来收回贷款,或者以拍卖、变卖质物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贷款质押根据标的物的类别,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动产质押是指出质人将其动产移交贷款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贷款人债权的担保。权利质押与动产质押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以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不动产收益权为标的物,而后者以有体动产为标的物。(3)贷款保证担保。贷款保证担保是指,贷款人、借款人与第三方保证人签订保证合同,由保证人为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向贷款人提供的担保,当借款人违约或无力归还贷款时,由保证人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代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2贷款担保的
48、作用贷款担保能够使贷款的效力得到加强,为银行贷款提供额外的保障。对银行贷款设定担保后,银行作为债权人或得以从第三人的财产受偿,或得以从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从而使银行不受债务人责任的有限性和债权人地位平等的限制,而得到充分的保障,使银行贷款的效力得到加强。贷款担保是银行贷款的效力的一种补充,是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贷款担保作为保障贷款人利益的手段。当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时,或缺乏还款意愿时,抵押、质押和保证就从次要还款来源变成了直接、现实的还款来源。在进行贷款分类时,贷款担保的充足性和可靠性将影
49、响对贷款质量的判断。对贷款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审查主要还款来源的充足性,其次是审查作为次要还款来源的贷款担保的合法性、有效性、充分性和可靠性,判断贷款担保在多大程度上增强了还款的可能性。如果贷款担保不真实或和合法,那么就谈不上贷款担保对贷款偿还的保障作用,在进行贷款分类时,对贷款担保因素就不予以考虑,但要在对银行贷款担保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价或对信贷管理进行综合评价时,指出银行贷款担保操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贷款担保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则要对贷款担保的充分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3贷款担保的局限性贷款担保不会改变借款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银行对可以接受的目标客户发放贷款,贷款担保能为银行提供一种额外的
50、保障,但不会因贷款担保而改善借款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尽管贷款担保对银行贷款具有一定的风险缓释作用,但它毕竟是贷款的次要或第二还款来源,银行不能因为拥有贷款担保而放松甚至放弃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审核、分析评价和贷后动态管理,不应以贷款担保取代借款人的自身信用,更不应以是否提供贷款担保作为授信决策的主要依据。此外,“抵押物”不能视同为可直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现金”,且面临价值风险和变现风险。贷款真实的还款来源是现金,银行可以影响或控制一个潜在的还款来源,但并不能确保这一潜在的还款来源就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我国现阶段,银行靠实物抵押变现受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贷款担保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削弱贷款担
51、保对银行债权的保障作用。一是难以确定实物抵押品的完整性,难以控制一物多头抵押;二是抵押品市场深度不够,缺乏流动性,变现能力不理想;三是抵押品价值评估公允性不够,使抵押品的价值往往被高估。因此,监管人员应对实物抵押的风险缓释能力给予严重的关注,在考核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时,不应考虑抵押品的价值。银行对于保证人代偿债务的履约风险缺乏足够的控制手段。对授信客户的审核、分析评价能力还有待改善的商业银行,要想对非银行授信客户的保证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论保证人当前是否有充分的财务实力且有履约的意愿,由于当前银行缺乏足够的对保证人的资信状况、代偿债务的能力以及保证人的履约意愿等进
52、行有效的持续动态跟踪手段,因此银行对于保证人的履约风险控制能力通常要比授信客户弱得多。但银行也不能因此而放松对保证人代偿能力和保证合同有效性的持续关注。(三)风险分散1贷款重组贷款重组是当债务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按原有合同履约时,银行为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引致的损失,而对原有贷款结构(期限、金额、利率、费用、担保等)进行调整、重新安排、重新组织的过程。在进行贷款重组时,往往改变了原有贷款的信用风险,因此,为确保对信用风险的准确把握,银行必须对不允许充足的产品加以定义,并在决定重组贷款前就重组的成本收益、可减少的损失、抵质押品及保证人的持续有效性进行专门分析。在实施贷款重组的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查债务重组
53、是否按重组计划实施,并对重组流程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与否进行评估。这些结果要报告给相关决策人员,由相关人员据此对所重组贷款的下一步行动作出决策。贷款重组的措施包括:第一,调整信贷产品,包括:可从高风险品种调整为低风险品种,从有信用风险品种调整为无信用风险品种;从项目贷款调整为周转性贷款;从无贸易背景的品种调整为有贸易背景的品种;从部分保证的品种调整为100%保证金业务品种或贴现。第二,减少贷款额度。第三,调整信贷业务的期限(贷款展期或缩短信贷产品期限)。第四,调整贷款利率。第五,增加控制措施,限制企业经营活动。2贷款转让为了提高流动性,增加收益,实现经济资本配置高效率,银行常常将已经发放但未到期的
54、贷款有偿转让给其他机构。贷款转让与贷款销售一样,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信用风险转移;不同在于,贷款转让仅适用于已经发放的老贷款,而贷款销售还同时适用于新贷款的发放。按转让的贷款笔数可分为单笔贷款转让和组合(打包)贷款转让; 按转让贷款的风险实质可分为卖断式转让和回购式转让;按原债权人对已转让贷款是否承担风险可分为无追索转让和有追索转让;按原债权人对已转让贷款是否参与管理可分为代管式转让和非代管式转让。实际操作中,只有卖断性、无追索的转让才能成功转移风险。组合贷款转让的难点在于资产组合的风险与价值的评估缺乏透明度。买卖双方也很难就评估方面的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因为买方一般不能核实所有需要的信息,特别是
55、有关借款人信用状况的信息。此外,转让过程的复杂性使得该转让费用难以估量。3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它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成资产池,并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原资产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证券。金融市场上,最早出现的是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由美国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担保,并于1970年正式发行。它的推出改变了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发展和信用风险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将缺乏流动性的贷款资产转换成具有流动性的证券的特点。这种转换使银行既转
56、移了持有贷款的信用风险,又可以获得贷款的组织安排、出售的收益,从而有利于分散信用风险,改善资产质量,扩大资金来源,缓解资本充足压力,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4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是允许转移信用风险的金融合约。它们的应用范围很广,可用来对冲单笔贷款或整体资产组合的风险。这种风险对冲可以覆盖全部的违约风险,既可以对冲贷款等债权得不到偿付的风险,也可以对冲信用质量下降的风险。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功能在违约保护合约的买方和卖方之间是不同的,前者付出一定的权益金来获得违约保护,而后者则以获得一定权益金为代价来承担贷款的风险。除了用来对冲单笔贷款或资产组合的风险外,还可以针对合成产生的基础资产,如预先定义
57、的一篮子参考债券或反映公司债券价值变化的各种指数。目前市场上的基本信用衍生工具主要有:(1)总收益互换。总收益互换是将传统的互换进行合成,为投资者提供类似贷款或信用资产的投资产品,通常列在表外。总收益互换覆盖了由基础资产市场价值变化所导致的全部损失。市场价值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公司的违约或信用评级的下降,但是也可能是因为总体市场的流动性的变化或收益率水平的上升。总收益互换的核心主要是复制信用资产的总收益。(2)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是基于借款人的违约,违约不一定意味着对所有贷款全部违约,而是可能只代表延迟支付。此时,买方一般会获得与所发生损失相等金额的补偿。(3)信用价差衍生产品。是银行与交易
58、对手签订的以信用价差为基础资产的信用远期合约。信用远期合约以信用价差反映贷款的信用状况。信用价差增加表明贷款信用状况恶化,减少则表明贷款信用状况提高。信用价差衍生产品可用于对冲由于借款人信用状况下降而带来的损失。参考资产通常是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债券或指数。(4)信用联动票据。又称信用关联票据,它可以是固定收益证券和相关的信用衍生产品的组合,也可以是以银行某些资产的信用状况为基础资产的信用衍生产品。前一种类型的信用联动票据可使投资者在不必对证券进行直接投资的情况下复制并承受债券或贷款的内在风险;而在后一种类型中,票据购买者购买银行发行的信用关联票据,发行票据的银行定期向票据购买者支付一定的利息,并承诺到期如基础资产信用状况未恶化,银行按票面面值归还本金;但如果基础资产信用状况恶化,票据购买者只能得到基础资产的残余价值。通过后一种信用联动票据,银行就将其信用风险转嫁给了投资者。信用联动票据的主要特点在于可以通过引入一个高等级的发行人(spv)来人为地安排那些没有信用等级的贷款资产,同时也承担这种没有信用等级的信用风险。spv首先向投资者发行基于某一类资产的信用联动票据,并将票据发行收入投资于风险较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