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I卷(22分)一、完成1一一4题(每题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A、* pl 鼓B、澧传ng水 C、烽火如jiD、剽pido掠 城que鱼管zSng潦修。水锚铢zlzhu临邛qidng 潺谖yudn 肯紫qlng庾 yu1§锦孝qin修葺qi创chuang伤反回jidn计巨擘b6薜荔pili 滑流涨zhdng腻 怙hU恶不俊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贿赂饼铛披糜悔立远视斩将嘉旗B、矗立烽隧其迷钩心斗角天网恢恢C、迤遮麾下垓下妃嫔媵端铸躇满志D、仇疑祭更妻港仓遑东出游刃有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有的部门或
2、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不裁 员怎么行?B、近年来由于纸价上涨,报纸杂志竞相提价,学生们确有洛阳纸货的感觉。 C、两次攀登世界高峰的失败没有使他灰心.经过三年的精心准备,他终于 功败垂成,于今年夏天攀上了珠峰。D、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无处可逃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B、古人在创作和欣赏时,常常讲文气,以文气反映作者的精神状态和情感 流程。C、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 与了影片的观摩。D.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
3、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的爱游 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视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2分)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农历二、三月间(公历4月5日前后)的清明节,在中国悠久丰富的节庆文 化传统里,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节日。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 种节气的名称。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 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 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 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 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
4、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 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初民钻 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换取新 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 生火。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从节目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 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显, 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棺木入土后,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 代以此为标记,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
5、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 祭祖并无圄定的日子。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顺应民意, 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 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朝廷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H为假”, 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要 从清明节开始升火。焚烧纸饯的行为只能在清明举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 代
6、寒食节的地位。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但这只是清明节的明面。其实,清明还有它 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儿宿 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存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墓间祭扫 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这两个看似冲突的元素,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 在一起的呢?原来,清明在成为节日的过程中,不仅涵纳了寒食习俗,还吸收了另一个上 古节日上巳踏青游春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主要风俗 是踏青、极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古人朴 素地认为,春天万物复
7、苏,主宰生机,水承上天雨露而成,充满神秘的活力,因 此,在春天的河水里洗浴,对妇女顺利怀孕大有裨益,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 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对于士人而言,修禊、踏 青,同样意味着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不过这是通过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而达致的文 化生命。据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与众弟子讨论人生志向,听到曾皙说:“暮 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然后唱着歌踏上归途。” 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日:“暮春春服成, 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索卵随流归”,生动反映了上巳祓禊、踏青传承 的历史轨迹。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
8、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 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摧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 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 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闭上眼睛想想,在暮春三月的明媚阳光里,人 们告别蛰伏的户居生活,鼻子里吸着青青绿草的气息,脚下踩着松软的土地,行 进在姓紫嫣红、莺歌燕舞的乡间小路上,那时的心情该是多么轻快与愉悦!也难 怪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作能够长年流传:“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 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考察清明节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不难给我们一个启迪,要充分认清清明节 悲与欢这对看似对立的两种元素的
9、关系,就必须依照“同情的了解”的态度,切 入中国文化自身的思想脉络阴阳协和观念中去感悟。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现 代思维常常以为,一个事物内部有两种不同的因素,两种因素之间往往有一种内 在的紧张与冲突,事物的发展就是在内部矛盾的充分展开中由量变演进到质变 的。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中,一个事物内部的两种因素,不是一个克服另一个 的关系,而是阴阳互补、交相为用的。事物的发展不是裂变,而是循环,不是单 线演进,而是圆周运动在这个意义上看,西方文化传统的生死观,是向死而生, 人活着奋斗的动力,来自对死亡的恐惧的克服;中国文化传统则认为,生与死之 间不是断裂的,而是有着一个内在的连续性.人的肉体生命的结束,
10、恰是其精神 生命的开端。古人将立德列为三不朽的最高层,关键就在于,通过代代相传的墓 祭制度,后人将时时感念先辈的功德,先辈的灵魂由此获得永生,如元人刘因诗 所说:“簪花楚楚归宁女,荷锚纷纷上冢人。万古人心生意在,又随桃李一番新。 ” 古老的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年复一年的代际传递中新陈代谢,.亘古弥新。5、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大臣介子推,规 定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 时,要禁止生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C、最初,寒食
11、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 这大概发生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 定时日,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葭祭祖。公元7 3 2年,寒 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6、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A、游人恋芳草,半夜严城鼓。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C、归穿细存船头滑,解踏残花屐齿香。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7、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廷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 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
12、食节的 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R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 尼、王震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白己的人生境 界。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从时 间上看,是因为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从文化思想上看,是因为中国文化传 统认为生与死之间有着内在的连续性。人的肉体生命的结束,恰是其精神生命的 开端。这反映了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悲与欢这两种元素,看似对立,实际上是互 补、交相为用的。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先后排序, 三个节口是:上巳、清明、塞食。宋元以后,清明
13、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 的代表性节日。二、阅读文言文,完成8-11题。(每题2分)送杨少尹序韩愈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 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赞。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 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林赫若前日事。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法,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由丞相去归 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一城门外送着儿人、车几辆、马 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 迹否,不落寞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
14、 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 诗者,亦属而和之。乂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 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 也J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 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注:(1)疏广、受:西汉兰陵人,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是疏广的侄子, 为太子少停。(2)鹿鸣:诗经小雅中的篇什,是宴宾客时所用的乐歌。后人以举 人登第而宴,称鹿鸣宴。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iE确的一项是()A
15、、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工:擅长。B、又为歌诗以劝之 劝:劝说。白:肩奏。D、没而可祭于社者没:通“殁”,死亡。C、白以为其都少尹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旦以年满七十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然吾闻杨侯之去世言籽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 C、承相有爱而惜之者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躇踊满志D、其在斯人欤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10、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对杨巨源敬佩之情的组是()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一且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尸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减子孙以杨侯不
16、去其乡为法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一段写汉代的疏广、疏受后代的事迹,就是为了和下文中要写的杨巨源形成对比,赞美他功成身退的美德。B、作者对自己因为身体有病而没有给杨巨源送行感到非常惭愧,这再次从个侧面突出了杨巨源的美好品德。C、作者在文中对史官能不能为杨巨源立传而不使他受到冷落,表示了自己的担忧.D、杨巨源在高任时,丞相有爱惜之情,让他担任家乡河东郡的少尹,不中 断他的俸禄,还作诗赠送给他。H卷(78分)四、12、将下列加点文言实词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嵌岩窦穴,怪奇万状(2)徙倚久
17、之而归 (3)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5)项王军壁垓下(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9)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6)田父绐曰“左”(8)原庄宗所以得天下 (10)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13、将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籍独不愧于心乎(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思厥先祖父(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7)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8)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9)少纵则逝矣(10)月落空庭影许长 14、诗歌鉴赏(8分)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
18、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耨科飞。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此两诗都是 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越中览古一首,着重在描写,以四分之 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转出主意,形成了鲜明的 0苏台览古一苜则看重写,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 来衬托变幻无常的,见出 之感。15、默写(10分)(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2)人生亦有命,.心非木石岂无感,。(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4)嗟乎!,。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16、文学常识(10分)(1)白居易,字,号。(2)屈原
19、曾任左徒、。(3)楚辞为西汉 所辑。 (4)古人以舜之二妃、为湘夫人,(5)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其诗集名为诗稿。(6)、,并称"三苏”。(依年龄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五、作文。(3。分)孟子说:“以友天下之兽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 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意思是,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 感到不够,就又向上去追论古代的优秀人物.吟诵他们的诗歌,研读他们的著作, 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因而要追论他的时代,这就是向上追寻古人而去与他 们交朋友.我们平日阅读前人作品,或为作者所感动(如读诗词、散文、学术著作), 或为作者所记述的人所感动(*读史书,小说).我
20、们可以跨越时空,向前追溯, 和曾经真实的或虚拟的人物成为心灵上的知己.请任以“尚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答案一、1、D A A 衾 qin,擘b6。B澧li,薜bi。C创 chu mg 伤,涨 zh 由g 腻。)2、C (A-糜一披靡,幔立一缪立,骞旗一搴旗。B、烽隧一烽燧。D、妻弩一妻孥,仓遑仓皇。 )3、 A( B 项“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不能用于别的方面。C 项“功败垂成”指事情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的意思。用在句中,意思反了。D 项“瓮中捉鳖”宜改用“瓮中之鳖”。 )4、 B( A “伪
21、科学”应为“科学”。 C “已经”可删除, “人次”有误。 “人次”不能参与影片的观摩。D 成分残缺, “爱幻想”后加“的特点”等词语。 )二、5、C (解析: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墓祭,而不是在宗庙祭祀祖先。)6、B (解析:描写的是上巳节游春。)7、C (解析:A “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不能说明清明代替了寒食,清明代替寒食是 宋元时期的事。B原文中没有孔子“郊游宴饮”的表述。D诞生顺序是:上巳、寒食、清明。清明最初只是节气。)3、 8、 B 劝,勉励。9、B均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因为。凭,用。C表并列。表修饰。D表推测,大概。表反问,难道。)10、 C11、D (A "后代的事迹”、“对比”错。B “惭愧”错。C用意不在于表达担忧之情。)4、 12、将下列加点文言实词翻译为现代汉语。( 10 分)( 1 )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