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_第1页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_第2页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_第3页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 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 其中“7918”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

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 )年预测。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 (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 三种。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JTG B01 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JTG B01 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三)级。12、

3、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种。二、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A)。A 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C)。A 1000-4000辆B 3000-7500辆C 500015000辆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B)。A

4、 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车速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行车速度。A 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三、名称解释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四、问答题1现

5、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其中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

6、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7、。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步骤。答:两阶段勘测设计是公路测设一般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答: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 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

8、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第二章平面设计一、填空题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同向)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6V或 6 倍设计车速) 。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2V 或2 倍设计车速) 。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燃油)消耗和(汽车轮胎)磨损。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极限最小半径、一

9、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三种。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米。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园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缓和曲线。但(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R· L=A2)。10、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可采用三种方式,即 (绕内边缘线旋转、 绕中轴旋转、绕外边缘线旋转) 。11、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设计车型、平曲线半径、设计车速)等因素有关。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规定, 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 ( 250)米时,应在平

10、曲线 (内侧)设置加宽。13、当公路需要加宽时,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 (第一类加宽) 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 (第三类加宽) 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第二类加宽)类加宽值。1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大地坐标系统、高斯3 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1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1.2)米,物高( 0.1)米。16、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等四种。17、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等三部分距离。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

11、(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应保证(会车)视距的要求。19、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解析法、),另一是(几何法) 。20、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二、选择题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B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2、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B A 外侧路肩边缘 B 外侧路面边缘)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C路面中心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B)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A 路基未加宽时B路面未加宽时C路面加宽后

12、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B)进行。A 外侧B内侧C中侧5、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C)。A 超车视距B停车视距C会车视距6、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A 停车视距B会车视距C超车视距7、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A)。A 内边轴旋转B中轴旋转C外边轴旋转8、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B)。A 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中轴旋转9、一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C)。A 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中轴旋转10、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B)。A 3%B 2%C 5 %D非定值11、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

13、、稳定程度的指标是(D)。A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1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 1:1:1 B 1 :2:1 C 1 :2:3横向力系数A)。D3:2:11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D)。A 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柳线D回旋曲线14、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A)。A 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 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15、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D )行程。A 3sB 5sC 6sD 9s16、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C)的法向距离。A 路中线B路

14、面内边缘线C行车轨迹线D路基内边缘线17、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B)。A 1.5%B 2%C 3%D路拱横坡度三、名称解释1横向力系数:即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2缓和曲线:是指有超高的平曲线中,由直线段的双向横坡过渡到园曲线的单向横坡所需设置的渐变段曲线。3缓和曲线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起点( ZH或 HZ)切线相交所组成的角。4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障碍物时起,至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5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在与对向来车相遇之前,完成超车安全回到自己的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四、问答题1设置缓和

15、曲线的目的是什么?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控制离心加速度增长率,满足旅客舒适要求;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经行时间;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考虑。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答:平曲线超高: 为了抵消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设置超高的原因:将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设置超高的条件是:

16、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4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i 0 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i0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i1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 0 ,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i1 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i1 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i1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1 ;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i1 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i1 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ib 为

17、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L2 ;超高缓和段全长LCL1 L2。5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中轴旋转的形成过程。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中心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i 0 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i0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i1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 0 ,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i1 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i1 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i1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1 ;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i1 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中心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i 1 逐渐变为

18、全超高横坡度ib 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2 ;超高缓和段全长LC L1 L2。6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哪些?分述其构成并说明各级公路对行车视距的规定。答: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等。其构成为: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三部分构成;会车视距:由停车视距的二倍组成;超车视距: 由加速行驶距离、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超车完了时,超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超车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等四部分组成。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7简述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答:视距包络图的作图方法与步骤如下:

19、按比例画出弯道平面图,在图上示出路面两边边缘(包括路面加宽在内)、路基边缘线(包括路基加宽在内)、路中线及距加宽前路面内侧边缘1.5 m的行车轨迹线(有缓和曲线时也应按缓和曲线形式画出汽车轨迹线);由平曲线的起、终点向直线段方向沿轨迹线量取设计视距S 长度,定出O点;从 O点向平曲线方向沿轨迹线把O至曲线中点的轨迹距离分成若干等份(一般分10等份)得1、 2、 3、各点;从 0、1、2、3、 分别沿轨迹方向量取设计视距 S,定出各相应点 0、 1、 2、 3 , 则 0 0; 1 1; 2 2; 3 3 和对称的 0 0; 1 1; 2 2; 3 3 ,都在轨迹线上满足设计视距 S 的要求。用

20、直线分别连00' , 11' , 22' ,和对称的 00' , 11' , 22' ,各线段互相交叉。用曲线板内切与各交叉的线段,画出内切曲线,这条内切曲线就是视距包络线。视距包络线两端与障碍线相交,在视距包络线与障碍线之间的部分,就是应该清除障碍物的范围。8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答: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 8 倍或超高为2% 4%的圆曲线半径;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

21、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9简述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答: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主要有: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 S 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起来的组合线形;复曲线:( A) 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圆曲线R1 圆曲线 R2 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 B) 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回旋线 A1 圆曲线 R1 圆曲线 R2 回旋线 A2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曲线( C)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 称为卵型, 按直线回旋线R1回旋线圆曲线 R2回旋线 A2直线顺序组合构成。A1圆凸型 : 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线形;复合

22、型: 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 C 型: 同向曲线的两个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即连接处曲率为0,R=)的形式。五、计算题1若二级公路的设计车速取 V=80 km/ h , max0.13、0.06i0.08i0.07,、b max、 b试计算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值和一般最小半径值(取50 米的整数倍) 。RV 2127(ib ) 可计算如下: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方程式RV 2802239.97(m)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27( maxi b max )127(0.13 0.08)根据题义取 R 极限 =250 米RV 2802387.64(m)127

23、(i b ) 127(0.060.07)园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根据题义取 R 一般 =400 米2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 V=120km/ h ,路拱横坡度为2%,若横向力系数采用0.040 。试计算不设超高园曲线最小半径(取500 米的整数倍) 。RV 2127( ib ) 可计算如下: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方程式V 212025669.29(m)R不设超高园曲线最小半径127(i )127(0.04 0.02)根据题义取 R 不设 =5500 米3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 千米 / 小时),有一处弯道半径R=300 米,试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和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时间的要求计算该弯

24、道可采用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10 米的整数倍)。解:( 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Lc 0.035V 30.035 * 80359.73(m)R300( 2)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时间的要求计算:V80Lc66.67(m)1.21.2根据题义该弯道可采用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70 米。4某新建三级公路有一处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 取 120 米,偏角29 23 24 ,若该平曲线设置为基本型,其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多长?2029 23 240.256(rad )22解:由0 得:L由2R 得: Lc 2R ? 02 1200.256 61.44(m)因此,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61.44 米

25、。5某新建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 为 400 米,缓和曲线长为80 米,试计算缓和曲线上距起点40 米点和缓和曲线终点的坐标(以缓和曲线起点为原点) 。解:缓和曲线上距起点40 米点坐标计算如下:由 l40(m) 得xll 54040539.998(m)40R2 L2c40 ? 4002 ? 802yl 3l 74034070.333(m)6RLc336R3 L3c6400 803364003 803缓和曲线终点坐标计算如下:由 Lc80( m)得xhLcL3c8080379.92(m)40R2404002yhLc2Lc480 280 42.665(m)6R336R36400 336

26、40036从某公路设计文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中摘抄的一组路线设计资料如下:JD8: K3+425.982ZH 8 K3+311.099HY8 K3+346.099YH8 K3+492.155 HZ 8 K3+527.155JD9: K4+135.169<!endif>=K4+047.436YZ9 =K4+221.135试计算( 1) JD8 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 2)计算 JD9 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 3)计算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解:( 1) JD8 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分别为:T ( K3+

27、425.982 ) - ( K3+311.099 ) =114.883 (米)L ( K3+527.155 ) - ( K3+311.099 ) =216.056 (米)Lh( K3+346.099) - ( K3+311.099 ) =35(米)或 =( K3+527.155 ) - ( K3+492.155 ) =35(米)QZ的桩号: =ZH+L/2=( K3+311.099 ) +216.056/2=K3+419.127( 2) JD9 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分别为:T( K4+135.169 ) - ( K4+047.436 ) =87.733 (米)L( K4+221.

28、135 ) - ( K4+047.436 ) =173.699 (米)QZ的桩号: =ZY+L/2= ( K4+047.436 ) +173.699/2=K4+134.285( 3)计算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分别为:JD8 JD9 间距 =114.883+ ( K4+047.436 ) - ( K3+527.155 ) + 87.733=722.897(米)所夹直线长度=( K4+047.436 ) - (K3+527.155 ) =520.281 (米)7已知两相邻平曲线:JD50 桩号为 K9+977.54 ,T=65.42 m,缓和曲线长lh =35 米,切曲差J=1.25m;

29、JD51 桩号为 K10+182.69 , T=45 .83 m 。试计算( 1) JD50 平曲线五个主点桩桩号;( 2) JD50 JD51 交点间的距离;(3)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多少。解:( 1) JD50 平曲线五个主点桩桩号计算如下:由 2TLJ 得 L2TJ265.42 1.25 129.59 (米)LyL 2l h129.5923559.59 (米)有: ZHJDT( K 9977.54)65.42K 9 912.12HYZHl h( K 9 912.12)35K 9947.12YHHYL y(K 9947.12)59.59 K 10006.71HZHYl h( K10006.

30、71)35K 10041.71QZHZL(K10041.71)129.59K 9976.91522( 2) JD50 JD51 的间距计算如下:交点间距 =JD51-JD50+J=( K10+182.69 ) - (K9+977.54 ) +1.25=206.40 (米)或 =JD51-HZ50+T50=( K10+182.69 ) - ( K10+041.71 )+65.42=206.40 (米)( 3)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计算如下:直线长度 =交点间距 -T50-T51=206.40-65.42-45.83=95.15(米)8 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400 米,交点桩号为K8+

31、075.756 ,偏角y 27 53 55 ,若缓和曲线长度为 70 米,试计算该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解:计算平曲线几何要素pL2c70 20.510(m)24 R24400qLcL3c7070334.991( m)2240R222404002T(Rp) tanq(40027 53 5520.510) tan234.991 134.473(m)LR180Lc27 53 5540070 264.670(m)180L yL2Lc264.670270124.670( m)E( Rp) secR(4000.510) sec 27 53 55400 12.680( m)22D2TL2134.47326

32、4.6704.276( m)计算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ZH: JDT( K 8075.756)134.473K 7941.283HY:ZHLc(K 7941.283)70K 8011.283QZ:HYL y2( K 8011.283) 124.670K 8 073.6182YH:HYL y( K 8011.283)124.670K 8135.953HZ:YHLc(K 8135.953)70K 8205.9539某改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 公里 / 小时,路面宽度9 米,路肩宽1.5 米,路拱横坡度采用 2%,路肩横坡度为3%。有一弯道超高横坡度为6%,加宽值为1.0 米,根据实际情况1拟采用

33、中轴旋转方式,超高渐变率取200,试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解:已知条件有:b 9(m), a1.5( m), i12%, i0 3%, ib 6%, B j 1.0( m)p170( m)200 , LcLcBi4.5 ? 0.0820072(m)计算超高缓和段所需长度:p1取 Lc72(m) 。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hca(i0 i1 )(ab )(i1ib )1.5 0.0160.08 0.495(m)2hcai 0b i11.53%92%0.135( m)22hcai 0b i1(abB j )i b1.5 0.03 4.5 0.0270.060.285(m)2210某

34、新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 公里 / 小时,路面宽 9米,路肩宽 1.5米,路拱横坡度采用 2%,路肩横坡度3%,有一弯道超高横坡度为6.0%,全加宽值为1.0 米,根据实际情况1拟采用内边轴旋转方式,超高渐变率取150 ,试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解:已知条件有:b9(m), a1.5( m), i12%, i03%, ib 6%, B j 1.0( m)p1200 , Lc70( m)LcB i9 0.06 150p81(m)计算超高缓和段所需长度:1取 Lc81(m) 。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hcai 0( ab)ib1.50.0310.50.060.675(m)hca

35、i 0b ib1.53%96%0.315( m)22hcai 0(aB j )ib1.5 0.032.5 0.060.105( m)第三章纵断面设计一、填空题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均坡线)、竖曲线)组成的。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高差、水平距离)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路基边缘)标高。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和(惯性)

36、阻力等四种。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且坡长不得(小于)最小坡长的规定值。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5%)和( 5.5%)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 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 )。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交点),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长)。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拐点)。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纵断面设计)图和(路基设计)表上。二、选择题1、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A 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D路基坡角标高2、设

37、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D)。A 路面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 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B行车时间和离心力C 行车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理性加速度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C)。A 切线长B切曲差C曲线长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A).A 0%B 0.3%C 2%D3%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38、)行驶。A 加速B等速C减速D无法确定7、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A上坡B下坡B)时汽车行驶的安全。C平坡8、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A 汽车动力性能B公路等级9、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C自然因素DA)的行程来规定的。排水要求A 3-6sB 6-9sC 9-15sD 15-20s10、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A)。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C 最小纵坡和坡长D11、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土石方填挖平衡路基设计洪水频率B)的整数倍桩号处。A 5mB 10mC 20mD 5.0m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A)。A 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

39、物线C回旋曲线D双曲线13、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D)设计成果。A 平面B纵断面C横断面D平、纵、横14、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C)。A 0.3%B 0.4%C 0.5%D 0.6%三、名称解释1公路的纵坡度:是指公路中线相邻两变坡点之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比值的百分比。2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3合成坡度:是指在公路平曲线上既有纵坡又有横向超高时纵坡与超高横坡的矢量和。4爬坡车道:是指在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车辆行驶的专用车道。5转坡角:纵断面上相邻两纵坡线相交,后坡线相对前坡线的转角。四、问答题1在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和最小

40、纵坡的因素分别有哪些?答: 确定最大纵坡因素有:汽车的动力性能: 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确定;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行车速度越大,要求的纵坡越平缓;自然因素:公路所经过的地形、海拔高度、气温、雨量、湿度和其它自然因素,均影响汽车的行驶条件和上坡能力。确定最小纵坡的因素有:路基的纵向排水;路面的纵、横向排水。2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有何规定?答: 缓和坡段的作用是: 改善汽车在连续陡坡上行驶的紧张状况, 避免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或汽车下坡产生不安全因素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的规定:对于不同设计

41、速度的公路,连续上坡(下坡) 时应在不大于相应纵坡最大坡长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且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应大于 3%,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3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答: 对于凸形竖曲线应考虑:缓和冲击;经行时间不宜过短;满足视距要求。对于凹形竖曲线应考虑: 缓和冲击; 前灯照射距离要求; 跨线桥下视距要求;经行时间不宜过短。4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答: 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 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

42、配合与协调。5纵断面设计时怎样考虑标高控制?答: 纵断面设计时标高控制的考虑是: 在平原地区, 主要由保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所控制;在丘陵地区, 主要由土石方平衡、 降低工程造价所控制;在山岭区,主要由纵坡度和坡长所控制,但也要从土石方尽量平衡和路基附属工程合理等方面适当考虑;沿河受水浸淹、沿水库、大、中桥桥头等地段,路基一般应高出设计频率的计算水位(并包括雍水和浪高)0.5m 以上;当设计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铁路轨道的标高为控制标高;当设计公路与公路、铁路立交时,满足跨线净空高度的要求;还应考虑公路起终点、垭口、隧道、重要桥梁、排灌涵洞、地质不良地段等方面的要求。6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6答 : 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尽可能使填挖工程量最小和线形最理想;使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