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渗透传统文化改后稿_第1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渗透传统文化改后稿_第2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渗透传统文化改后稿_第3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渗透传统文化改后稿_第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渗透传统文化改后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名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姓名:聂海春 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 教学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本章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即是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的延续,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

2、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的良好载体。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生活积累,已经有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小学科学中也学习了与声音有关的一些常识。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生仍然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唤醒学生的已有感性认识,并使之系统化、理性化。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 知道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发声与不发声的物体的差异,培养对比观察能力;(2)通过列举声音产生的实例,探究声音传播的条

3、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声学上的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min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先来做一个“听声辨音”的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试着猜猜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呢?(1) 视频播放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如狗叫、鸟叫等);(2) 播放本班学生的录音:“物理真是太奇妙了”(3) 敲击装有不同量水的玻璃杯杯口的声音;(4) 敲击鼓面发出的鼓声。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表现的特别出彩,那么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板书)。进行游戏,听声音,说出是什么声音

4、。展示学生生活中的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创设情景。3min对比观察、交流总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每个人的桌位上都有一张学案,请同学们看到学案中的第二项:对比观察、交流总结。其中有四个实验,实验1需要用到的是一根橡皮筋,拨动可发出声音、实验2要用到一把直尺(演示)、实验三需要用到一个音叉、一个栓有细线的泡沫小球、实验四需要用到音叉和装有半杯水的玻璃杯。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案的要求进行实验,注意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学案相应位置上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一会实验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展示问题的答案。好,请开始实验:实验1: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1)能听到什么?同时注意

5、观察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2)当振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实验2:用刻度尺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将刻度尺全长的2/3伸出桌边,将另外1/3紧压在桌子上,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1)能听到什么?此时的尺子处于什么状态?(2)当振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实验3:首先将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观察球的状态,然后将音叉敲响,再使悬吊的乒乓球接触音叉,再次观察记录乒乓球的状态,随着音叉声音的消失,观察乒乓球的状态。通过前后实验对比进行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它为什么跳动?请小组代表回答学案中的问题。再展示实验3答案时,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乒乓球的体现了放大法、转换法的物理思想。我

6、们一起来总结下刚才的实验:1. 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2. 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3. 由此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经过实践的考验,现在给同学提供一个鼓,一些纸屑、以及你自己的嗓子,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吧!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探究,得出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的结论。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器最早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国便有大型打击乐器编钟,著名的传统乐器还有笛子、琵琶、二胡等,你知道它们是靠什么发声的吗?请相互交流讨论下。观察课桌上的实验器材,并随着教师的介绍,认识各器材

7、及使用方法。听教师说实验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回答学案上的问题。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余学生倾听、交流、反馈。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设计实验,并展示。观察,回答思考观察纸屑,通过前后实验对比进行思考。交流讨论中国传统乐器的发声原理。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品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橡皮筋振动时,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时,不发出声音。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尺子振动时,发出声音;尺子不振动时,不发出声音。渗透对比观察及放大法的思想。总结实验共性,为学生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做铺垫。验证猜想,认识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进一步验证猜想。通过交流讨

8、论中国传统乐器的发声原理及古人们在这些器乐上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0min设计实验、探究新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老师现在声带振动产生了声音,你们听到了声音,那么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由于空气我们看不见,但我们都见过水波,一滴水滴到平静的湖面,引起周围水的振动,从而形成水波。敲击音叉,结合ppt图片介绍音叉在空气中振动引起空气疏密振动的模拟图。解释说:同样,发声体在空气中振动时,也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那么,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下。演示手机放入水中的实验。声音在固体中可以传播吗?实验6:请一位学生在教室门外对着纸杯轻声说话(

9、双手成喇叭状,捂着杯口,减少声音向空气中的扩散,不让教室内部的其他同学听到),请两位学生并排站在一块,一位用听筒接听,另一位不用听筒,请两位学生告诉大家听见什么了。不用听筒的同学说不知道,用听筒的同学告诉大家听到的内容,教师询问说话的同学:她听对没?有同学可能会说,这两学生是不是老师的托呀!怀疑是他俩是老师托的同学,请来体验下吧!刚才的实验称为“土电话”,也称“传声筒”,由中国人最先发明,实际中土电话传声的距离可达到50-60米,同学们可以想象下,在很冷的冬天,古代劳动人民就可以利用土电话来和邻居交流了。曾有专家建议中国将土电话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刚才没有体验的同学,课下再去试试吧。声音

10、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够传播,那么,在真空中能否传播呢?视频播放真空罩实验。给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你知道哪些与真空不可传声相关的现象吗?在学生发言之后补充:(1)太空宇航员离的再近,也要通过无线电传声;(2)用抽成真空的双层玻璃隔音。观看ppt动画观看演示实验及ppt,学习空气传播声音的原理。观察实验观察同学的演示实验学习“土电话”的历史学生思考、讨论、表达应用水波类比声波,为后面学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做铺垫。通过实验,学习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通过介绍土电话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主自豪感和信心。10min学习新知、解释现象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图片介绍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

11、射回来,如果反射回来的声音与第一次听到的声音间隔超过0.1s,人们就会听到回声。中国古人应用声音的反射原理建造的天坛,堪称世界一大奇迹。图片介绍天坛中的三大声学奇迹,并利用图片简单说明其中的原理。倾听观察图片,倾听学习天坛中的声学奇迹。4min小结通过这节课,我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古代中国人应用这些知识,有哪些伟大成就?最后,我们来欣赏一曲用出土的西周时期的编钟表演的欢乐颂来结束本课的学习吧!今天的内容就学习到这儿,最后,我们评选出3-5名表现最特出的学生吧!学生交流讨论8min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气体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三、回声教学反思由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节内容比较多,起初备课时,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有一些环节:如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之后,再让学生通过实验展示说明学案中的答案和结论,耗时过多,导致后面渗透传统文化部分的重要内容天坛,没机会讲,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