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陈志巧高宏岩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实验室2007年6月目录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1实验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11实验三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6实验四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19实验五 线性系统的校正 .25实验六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 27实验七 采样控制系统的校正 .31实验八 典型非线性环节 .34实验九 二阶非线性系统实验 .39实验十 三阶非线性系统实验 .45实验十一状态反馈 .50实验十二 状态观测器设计 55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一、 实验目的1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掌握tdacc设备的使用方法。2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二、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 实验原理及内容下面列出了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1比例环节 (p)(1) 方框图: 图11(2) 传递函数:(3) 阶跃响应:uo(t) = k ( t0 ) 其中k = r1 / r0 (4) 模拟电路图:图12(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取r0 = 200k;r1 = 100k。 取r0 = 200k;r1 = 200k。2积分环节(i)(1) 方框图:图13(2) 传递函数:(
3、3) 阶跃响应: ( t0 ) 其中t = r0c(4) 模拟电路图:图14(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取r0 = 200k;c = 1uf。 取r0 = 200k;c = 2uf。3比例积分环节(pi)(1) 方框图:图15(2) 传递函数:(3) 阶跃响应: ( t0 ) 其中k = r1/r0 ;t = r0c (4) 模拟电路图:见图1.16图16(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取r0 = r1 = 200k;c = 1uf。 取r0=r1=200k;c=2uf。 4惯性环节(t)(1) 方框图:图17(2) 传递函数:。(3) 模拟电路图:见图1.18图18(4) 阶跃响
4、应:,其中;。(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取r0=r1=200k;c=1uf。 取r0=r1=200k;c=2uf。5比例微分环节(pd)(1) 方框图:见图1.19图19(2) 传递函数:(3) 阶跃响应:。其中,为单位脉冲函数,这是一个面积为的脉冲函数,脉冲宽度为零,幅值为无穷大,在实际中是得不到的。(4) 模拟电路图:图110(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取r0 = r2 = 100k,r3 = 10k,c = 1uf;r1 = 100k。 取r0=r2=100k,r3=10k,c=1uf;r1=200k。 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pid)(1) 方框图图111(2) 传递函数
5、:(3) 阶跃响应:。其中为单位脉冲函数,;(4) 模拟电路图:图112(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取r2 = r3 = 10k,r0 = 100k,c1 = c2 = 1uf;r1 = 100k。 取r2 = r3 = 10k,r0 = 100k,c1 = c2 = 1uf;r1 = 200k。 四、 实验步骤1观察比例、积分、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1) 实验接线 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5v”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使模拟电路中的场效应管夹断(每个运放单元均设置了锁零场效应管),这时运放处于无锁零控制的工作状态。 阶跃信号的产生电路可采用图113,
6、具体接法:将“h1”与“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h2”插针用排线接至“x”插针,“x”端原有的“短路块”应拔掉,再将“z”插针和“gnd”插针用“短路块”短接,最后信号由大插孔“y”端输出。实验中按动按钮即可产生阶跃信号,调节电位器可以改变阶跃信号的幅值。以后实验再用到阶跃信号时,方法同上,不再赘述。 图113(2) 实验操作 按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将阶跃信号加至输入端,调节单次阶跃单元中的电位器,按动按钮,用示波器观察阶跃信号,使其幅值为1v左右。 用示波器的“ch1”和“ch2”表笔分别监测模拟电路的输入ui端和输出u0端,然后,按下按钮(或松开按钮),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0(
7、t),并将结果记下。 改变几组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搭接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示波器观测这些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并将结果记下。2观察pid环节的响应曲线(1) 此时ui采用信号源单元的周期性方波信号,具体实现如下:将信号源单元的“st”的插针改为与“s”插针短接,信号类型选择开关置于“方波”档,“out”端的输出电压即为阶跃信号电压。信号的周期由信号频段选择开关和调频电位器来调节,幅值由调幅电位器来调节。以信号幅值小、信号周期较长比较适宜。(2) 参照1.1.3节的pid模拟电路图,将pid环节搭接好。(3) 将 (1) 中产生的周期性方波
8、信号加到pid环节的输入端ui ,用示波器的ch1路和ch2表笔监测pid模拟电路的输入ui端和输出u0端,可以观测到pid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 改变电路参数,重新观察并记录。实验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一、 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n)对过渡过程的影响。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3熟悉routh判据,用routh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二、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 实验原理及内容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见图21图21(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图22(3) 理论分析系统开环传递
9、函数为:;开环增益。(4) 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在此实验中(图22), ,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阻尼比:。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图23(2) 模拟电路图图24(3) 理论分析系统的开环传函为:(其中),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4) 实验内容实验前由routh判断得routh行列式为:s3 1 20s2 12 20ks1 (-5k/3)+20 0s0 20k 0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 得: 0 < k <
10、 12 r > 41.7k 系统稳定 k = 12 r = 41.7k 系统临界稳定 k > 12 r < 41.7k 系统不稳定四、 实验步骤1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使运算放大器反馈网络上的场效应管夹断,无锁零控制作用。2. 阶跃信号的产生:见实验1中的阶跃信号的产生。将阶跃信号加至输入端,调节单次阶跃单元中的电位器,按动按钮,用示波器观察阶跃信号,使其幅值为1v左右。3. 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1) 按模拟电路图22接线,将阶跃信号接至输入端,取r = 10k。(2) 用示波器观察系统阶跃响应c(t),测量并记录超调mp
11、、峰值时间tp和调节时间ts。(3) 分别按r = 50k;160k;200k;改变系统开环增益,观察相应的阶跃响应c(t),测量并记录性能指标mp、tp和ts,及系统的稳定性。并将测量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实验前必须按公式计算出)。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21中。表22中已填入了一组参考测量值,可供对比用。4典型三阶系统的性能(1) 按图24接线,将阶跃信号接至输入端,取r = 30k。(2) 观察系统的阶跃响应,并记录波形。(3) 减小开环增益(r = 41.7k;100k),观察阶跃响应,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23中。表24中已填入了一组参考测量值,可供对比用。五、 实验现象分析1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
12、能指标实验参考测试值见表22表21参数项目r(k)knc(tp)c()mp (%)tp (s)ts (s)阶跃响应情况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0<<1欠阻尼1临界阻尼 > 1过阻尼 表22参数项目r(k)knc(tp)c()mp (%)tp (s)ts (s)阶跃响应情况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0<<1欠阻尼1020101.4144430.320.381.61.5衰减振荡5041.1111100.850.91.61.71临界阻尼1602.51无1无无1.92.5单调指数> 1过阻尼2001无1无无2.93.5单调指数其中, ,2典型三
13、阶系统在不同开环增益下的响应情况实验参考测试值见表24表23r(k)开环增益k稳定性表24r(k)开环增益k稳定性30167不稳定发散41 .712 临界稳定等幅振荡1005稳定衰减收敛注意:在做实验前一定要进行对象整定(详见附录一),否则将会导致理论值和实际测量值相差较大。实验三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一、 实验目的1根据对象的开环传函,做出根轨迹图。2掌握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3通过实际实验,来验证根轨迹方法。二、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1实验对象的结构框图图312模拟电路构成 图32系统的开环增益为k500k/r,开环传递函数为:3绘制
14、根轨迹(1) 由开环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s(s+1)(0.5s+1)中最高阶次n3,故根轨迹分支数为3。开环有三个极点:p10,p21,p32。(2) 实轴上的根轨迹: 起始于0、1、2,其中2终止于无穷远处。 起始于0和1的两条根轨迹在实轴上相遇后分离,分离点为显然s2不在根轨迹上,所以s1为系统的分离点,将s10.422代入特征方程s(s+1)(0.5s+1)k中,得k0.193(3)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将s = j w代入特征方程可得: j (2ww3)2k3w2 = 0,则有根据以上计算,将这些数值标注在s平面上,并连成光滑的粗实线,如下图所示。图上的粗实线就称为该系统的根轨迹。其箭头表
15、示随着k值的增加,根轨迹的变化趋势,而标注的数值则代表与特征根位置相应的开环增益k的数值。图334根据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根据图2.13所示根轨迹图,当开环增益k由零变化到无穷大时,可以获得系统的下述性能:( r500/k )(1) 当0 < k 0.193; r 2591 k时,闭环极点均为负实数。阶跃响应为非周期过程,且由于最靠近虚轴的一实数闭环极点离开虚轴向左移动,所以系统的调整时间变小。(2) 当k3;r166 k时,闭环极点有一对在虚轴上的根,系统等幅振荡,临界稳定。(3) 当k > 3;r < 166 k 时,两条根轨迹进入s右半平面,系统不稳定。 (4) 当
16、0.193 < k < 3; 166 k < r <2591 k 时,闭环极点有一对实部为负的共轭复数,系统为衰减振荡过程。上述分析表明,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利用根轨迹不仅能够分析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以及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而且还可以根据对系统暂态特性的要求确定可变参数和调整开环零、极点位置以及改变它们的个数。这就是说,根轨迹法可用来解决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由于它是一种图解求根的方法,比较直观,避免了求解高阶系统特征根的麻烦,所以,根轨迹在工程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四、 实验步骤1绘制根轨迹图:实验前根据对象传函画出对象的根轨迹图,对其稳定
17、性及暂态性能做出理论上的判断。并确定各种状态下系统开环增益k的取值及相应的电阻值r。2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使运算放大器反馈网络上的场效应管夹断。3阶跃信号的产生:见实验1。4按模拟电路图32接线,并且要求对系统每个环节进行整定,详见附录一;将阶跃信号加至输入端,调节单次阶跃单元中的电位器,按动按钮,用示波器观察阶跃信号,使其幅值为2v左右。5改变对象的开环增益,即改变电阻r的值,用示波器分别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阶跃信号的时域响应情况,应该和理论分析吻合。注意:此次实验中对象须严格整定,否则可能会导致和理论值相差较大。五、实验思考如何通过改造根轨迹来改
18、善系统的品质?20实验四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一、 实验目的1掌握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及由波特图来确定系统开环传函。2掌握实验方法测量系统的波特图。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 实验原理及内容(一)实验原理1频率特性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由0变至)而变化的特性。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其它形式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但是,实际上的周期信号,都能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可以用富氏级数展开为各种谐波分量;而非周期信号也可以使用富氏积分表示为连续的频谱函数。因此,根据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
19、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2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具有和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比和相位差随角频率(由0变到)变化的特性。而幅值比和相位差恰好是函数的模和幅角。所以只要把系统的传递函数,令,即可得到。我们把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传递函数。当由0到变化时, 随频率的变化特性成为幅频特性,随频率的变化特性称为相频特性。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结合在一起时称为频率特性。3频率特性的表达式(1) 对数频率特性:又称波特图,它包括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是频率响应法中广泛使用的一组曲线。这两组曲线连同它们的坐标组成了对数坐标图。对数频率特性图的优点:它把各串联环节幅值的乘除化为加
20、减运算,从而简化了开环频率特性的计算与作图。利用渐近直线来绘制近似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而且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具有奇对称于转折频率点的性质,这些可使作图大为简化。通过对数的表达式,可以在一张图上既能绘制出频率特性的中、高频率特性,又能清晰地画出其低频特性。(2) 极坐标图(或称为奈奎斯特图)(3) 对数幅相图(或称为尼柯尔斯图)本次实验中,采用对数频率特性图来进行频域响应的分析研究。实验中提供了两种实验测试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频率特性的测量用来直接测量对象的输出频率特性,适用于时域响应曲线收敛的对象(如:惯性环节)。该方法在时域曲线窗口将信号源和被测系统的响应曲线显示出来,直接测量对象输
21、出与信号源的相位差及幅值衰减情况,就可得到对象的频率特性。间接频率特性的测量用来测量闭环系统的开环特性,因为有些线性系统的开环时域响应曲线发散,幅值不易测量,可将其构成闭环负反馈稳定系统后,通过测量信号源、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4举例说明间接和直接频率特性测量方法的使用。(1) 间接频率特性测量方法 对象为积分环节:1/0.1s由于积分环节的开环时域响应曲线不收敛,稳态幅值无法测出,我们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将其构成闭环,根据闭环时的反馈及误差的相互关系,得出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 将二阶系统构成单位闭环负反馈,模拟电路构成如图3.11所示。图3.11 理论依据图3
22、.11所示的开环频率特性为: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上式表示为: 其中g(jw)为积分环节,所以只要将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幅值及相位按上式计算出来即可得积分环节的波特图。 测量方式:实验中采用间接方式,只须用两路表笔ch1和ch2来测量图3.11中的反馈测量点和误差测量点,通过移动游标,确定两路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和幅值关系,即可间接得出积分环节的波特图。(2) 直接频率特性测量方法只要环节的时域响应曲线收敛就不用构成闭环系统而采用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关系,就可得出环节的频率特性。 实验对象:选择一阶惯性其传函为。 结构框图图3.12 模拟电路图图3.13
23、 测量方式:实验中选择直接测量方式,用ch1路表笔测输出测量端,通过移动游标,测得输出与信号源的幅值和相位关系,直接得出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利用教学实验系统提供的频率特性测试虚拟仪器进行测试,画出对象的波特图。1 实验对象的结构框图图3.142模拟电路图图3.15开环传函为:闭环传函:得转折频率,阻尼比 0.1。3.1.4 实验步骤此次实验,采用直接测量方法来测量对象的波特图。1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插针分别与“s”插针和“+5v”插针断开,运放的锁零控制端“st”此时接至示波器单元的“sl”插针处,锁零端受“sl”来控制。实验过程中“sl”信号由虚拟仪器自动给
24、出。2实验接线:按模拟电路图3.15接线,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启设备电源。3实验操作(1) 将示波器单元的“sin”接至图3.15中的信号输入端,“ch1”路表笔插至图3.15中的“输出测量端”。(2) 打开集成软件中的频率特性测量界面,弹出时域窗口,点击 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根据需要设置好几组正弦波信号的角频率和幅值,选择测量方式为“直接”测量,每组参数应选择合适的波形比例系数,具体如下图所示(3) 确认设置的各项参数后,点击 按钮,发送一组参数,待测试完毕,显示时域波形,此时需要用户自行移动游标,将两路游标同时放置在两路信号的相邻的波峰(波谷)处,或零点处,来确定两路信号的相位移。两路信号的幅
25、值系统将自动读出。重复操作(3),直到所有参数测量完毕。(4) 待所有参数测量完毕后,点击 按钮,弹出波特图窗口,观察所测得的波特图,该图由若干点构成,幅频和相频上同一角频率下两个点对应一组参数下的测量结果。波特图如下图所示(5) 根据所测图形可适当修改正弦波信号的角频率和幅值重新测量,达到满意的效果。注意:1测量过程中要去除运放本身的反相的作用,即保持两路测量点的相位关系与运放无关,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可能要适当加入反相器,滤除由运放所导致的相位问题。2测量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所测信号幅值衰减太大,信号很难读出,须放大,若放大的比例系数不合适,会导致测量误差较大。所以要适当地调整误差或反馈比例系数
26、。实验五 线性系统的校正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通过此次实验使学生掌握设计串联校正网络的方法以及实现方法,并通过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指标,验证设计的校正网络是否能使校正后系统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2、实验要求:(1)给定待校正系统,要求设计串联校正网络,使校正后系统满足性能指标要求。(2)要求从理论上设计出串联校正网络。(3)设计并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实验系统实现校正前、后系统的模拟电路。(4)测量、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指标,验证设计的校正网络是否能使校正后系统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二、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任
27、务给定待校正系统如图所示,要求设计串联校正网络,使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为25,ts1s,静态误差系数kv20 (1/s)。-r(s)c(s)2、串联校正网络的设计根据所学知识,从理论上设计出串联校正网络,得到串联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并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性能指标的验证,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电路设计。3、电路设计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实验系统设计实现校正前、后系统的模拟电路,绘制模拟电路图。4、测量、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指标,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2) 测量校正前系统的性能指标。 按校正前系统图接线。将阶跃信号加至输入端,
28、调节单次阶跃单元中的电位器,按动按钮,用示波器观察阶跃信号,使其幅值为1v左右。 按动按钮,观察阶跃响应曲线,测出超调量、调节时间ts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3) 测量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按校正后系统图接线。 将阶跃信号加至输入端,观察阶跃响应曲线,测出超调量、调节时间ts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观察性能指标能否满足要求,若不能,请仔细检查设计过程及接线。四、 实验现象分析:记录未校正和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及阶跃响应曲线。60 实验六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 实验目的1掌握香农定理,了解信号的采样保持与采样周期的关系。2掌握采样周期对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二、 实验设备pc
29、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 实验原理及内容 本实验采用“采样保持器”lf398芯片,它具有将连续信号离散后以零阶保持器输出信号的功能。其管脚连接图如61 所示,采样周期t等于输入至lf398第8脚(pu)的脉冲信号周期,此脉冲由多谐振器(由mc1555和阻容元件构成)发生的方波经单稳电路(由mc14538和阻容元件构成)产生,改变多谐振荡器的周期,即改变采样周期。图61 lf398连接图图5.12 是lf398采样保持器功能的原理方块图。图62 lf398功能图1信号的采样保持:电路如图63 所示。 图63 采样保持电路连续信号x (t) 经采样器采样后变为离散信号x*(t)
30、,香农(shannon)采样定理指出,离散信号x*(t)可以完满地复原为连续信号条件为: s2max (61)式中s为采样角频率,且,(t为采样周期),max为连续信号x (t) 的幅频谱| x (j)|的上限频率。式 (7.11) 也可表示为 (62) 若连续信号x (t) 是角频率为s = 225的正弦波,它经采样后变为x*(t),则x*(t)经保持器能复原为连续信号的条件是采样周期 ,正弦波max=s50,所以 2闭环采样控制系统(1) 原理方块图图64 闭环采样系统(2) 模拟电路图图65 闭环采样系统电路图64 所示闭环采样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62)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
31、63)闭环采样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 0 (64)从式 (64) 知道,特征方程式的根与采样周期t有关,若特征根的模均小于1,则系统稳定,若有一个特征根的模大于1,则系统不稳定,因此系统的稳定性与采样周期t的大小有关。四、 实验步骤1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的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2信号的采样保持实验步骤 按图63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将正弦波单元的正弦信号(将频率调为25hz)接至lf398的输入端“in”。 调节信号源单元的信号频率使“s”端的方波信号周期为3ms即采样周期t = 3ms。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lf398的输出波形和输入波形。此时输出波形和输入波形
32、一致。 改变采样周期,直到20ms,观测输出波形。此时输出波形仍为输入波形的采样波形,还未失真,但当t > 20ms时,没有输出波形,即系统采样失真,从而验证了香农定理。 3闭环采样控制系统实验步骤 按图65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取“s”端的方波信号周期t = 3ms。 阶跃信号的产生:详见实验1。 加阶跃信号至r(t),按动阶跃按钮,观察并记录系统的输出波形c(t),测量超调量mp。 调节信号源单元的“s”信号频率使周期为30ms即采样周期t = 30ms。系统加入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系统输出波形,测量超调量mp。 调节采样周期使t = 150ms,观察并记录系统输出波形。五
33、、 实验结果:表61给出了闭环采样控制系统实验的参考波形。表61实验七 采样控制系统的校正一、 实验目的1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二、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设备一台。三、 实验原理及内容根据性能指标设计串联校正装置,验证校正后的系统是否满足期望性能指标。1. 校正前闭环采样系统设计设待校正的采样系统方块图为:图71 校正前采样系统采样系统对应的的模拟电路图如下:图72 校正前系统的模拟电路2. 系统期望的性能指标(1) 静态误差系数: 3(2) 超调量: mp 20%校正前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满足期望值,但是该系统不稳定。 3. 串联校正装置设计(设计步骤略) 采用断续校正网
34、络: 校正网络采用有源校正装置,如图73所示。图73 校正装置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 图74是校正后采样系统的方块图。图75是校正后采样系统的模拟电路。图74 校正后采样系统图75 校正后系统的模拟电路四、 实验步骤1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的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2阶跃信号的产生:详见实验1。3观测未校正系统的阶跃响应(1) 按图72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2) 将阶跃信号加至信号输入端r(t),按动阶跃按钮,用示波器测量对象输出端的波形,可以看出,原采样系统出现等幅振荡,系统不稳定。图764观测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测量超调量mp(1) 按图75接线。检查无误
35、后开启设备电源。(2) 将阶跃信号加至信号输入端r(t),按动按钮,用示波器测量对象输出端的波形,可以看出,当加入校正网络后,采样系统的阶跃响应变为衰减振荡,通过时域测量窗口,可测得其mp=10% 满足期望值,而且系统能进入稳态。图76实验八 典型非线性环节本次实验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单元,在输入端和反馈网络中设置相应元件(稳压管、二级管、电阻和电容)组成各种典型非线性的模拟电路,来模拟实际系统中常见的继电、饱和、死区、间隙等典型的非线性特性,并对典型非线性特性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从而为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一、 实验目的1熟悉各典型非线性环节的理论分析。2了解典型非线性环节
36、的输入、输出在x_y坐标上的曲线,并通过实验测量来和理论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二、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 实验原理及内容1继电特性(1) 模拟电路图图81图中双向稳压二极管在实验装置中由两只单向的5.1v的稳压二极管负极对接而成。(2) 将输入、输出电压在x_y坐标上的实际测量曲线与理论响应曲线做一对比并予以分析。图82理想继电特性图4.12中m值等于双向稳压管的稳定值。2饱和特性(1) 模拟电路图:见图83图83(2) 输入、输出电压在x_y坐标上的实际测量曲线与理论响应曲线对比及分析。 图84理想饱和特性图中特性饱和值等于稳压管的稳压值,斜率k等于前一级反馈
37、电阻值与输入电阻之比,即: k = r1/r3死区特性(1) 模拟电路图图85(2) 将输入、输出电压在x_y坐标上的实际测量曲线与理论响应曲线做一对比并予以分析。图86 图4.16中特性的斜率k为:, 死区,式中r2的单位k,且r2 = r1(实际还应考虑二极管的压降值)。4间隙特性(1) 模拟电路图图87(2) 将输入、输出电压在x_y坐标上的实际测量曲线与理论响应曲线做一对比并予以分析。见图88图88 间隙特性如上图所示,图中空间特性的宽度(oa)为: (81)式中r2的单位为k ,且r1 = r2。特性斜率为: (82) 根据式(81)和(82),改变r2和r1可改变空间特性的宽度;改
38、变或的比值可调节特性斜率(tg)。四、 实验步骤1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2实验步骤(1) 按图81接线,图81中的(a)和(b)之间的虚线处用导线连接好(图81(a)中,5v与z之间,以及5v与x之间用短路块短接)。(2) 将ch1和ch2路表笔分别接至模拟电路中的输入端(ui)和输出端(uo),打开集成软件中的x_y测量窗口,开始测量。(3) 调节电位器,改变输入电压ui,观测并记录uo ui图形,响应曲线可参照4.1.3节中介绍。(4) 分别按图83,图85,图87接线,输入电压电路采用图81中的办法,重复上述步骤 (2) (3) 观察并记录各典型
39、非线性环节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对应关系。实验九 二阶非线性系统实验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有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计算机求解法。本次实验主要从相平面分析法着手,结合实验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相平面法是求解一、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图解法。相轨迹则表征系统在某个初始条件下的运动过程,相轨迹可用图解法求得,也可用实验法直接获得。当改变阶跃信号的幅值,即改变系统的初始条件时,便获得一系列相轨迹。根据相轨迹的形状和位置就能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态误差。它是时域分析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的推广应用,适用于低阶系统。一、 实验目的1了解相平面分析法,由相轨迹图分析系统的各项动态、静态性能。2用相平面法来分析典型非
40、线性系统的性能指标。二、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 实验原理及内容1继电型非线性系统(1) 原理方块图图91(2) 模拟电路图图92(3) 理论分析图91所示非线性系统用下述方法表示 (91)式中t为时间常数(t=0.5),k为线性部分开环增益(k = 1),m为稳压管稳压值。采用e和为相平面坐标,以及考虑 (92) (93)则式(4.21)变为 (94)代入t=0.5、k=1、以及所选用稳压管值m,应用等倾线法作出当初始条件为 e (0) = r (0)c (0) = r (0) = r时的相轨迹,改变r (0)值就可得到一簇相轨迹。图93图91所示系统的相轨
41、迹曲线如图93所示。图中的纵坐标轴将相平面分成两个区域,(和)轴是两组相轨迹的分界线,系统在阶跃信号下,在区域内,例如在初始点a开始沿相轨迹运动到分界线上的点b,从b点开始在区域内,沿区域内的相轨迹运动到点c再进入区域,经过几次往返运动,若是理想继电特性,则系统逐渐收敛于原点。2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系统(1) 原理方块图如图94所示图94(2) 模拟电路: 将图92中的虚线用导线连接,则图92就是图94的模拟电路。(3) 理论分析:相轨迹示于图95。显然,继电型非线性系统采用速度反馈可以减小超调量mp,缩短调节时间ts,减小振荡次数。 图中分界线由方程 (4.25) 确定,式中ks为反馈
42、系数(图4.24中ks = 0.1)。图95 图94的相轨迹3饱和非线性系统(1) 原理方块图:见图96图96 饱和非线性系统(2) 模拟电路图图97 饱和非线性系统模拟电路图96所示系统由下述方程式表示: 因此,直线e = m和e = m将相平面(e )分成三个区域,如图98所示,图98 图96所示系统的相轨迹 假设初始点为a,则从点a开始沿区域的相轨迹运动至分界线上的点b进入区域,再从点b开始沿区域的相轨迹运动,最后收敛于稳定焦点(原点)。4实验测量方法 从图92和图97中可以看出,1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是(e),而4运算放大器的输出就是(),因此将1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接至示波器单元的ch1
43、(x轴)输入端,而将4运算放大器的输出接至示波器单元的ch2(y轴)输入端,这样打开集成软件中的x_y窗口,开始测量,就可获得e相平面上的相轨迹曲线。四、 实验步骤1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的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2阶跃信号的产生:参见实验1。3用相轨迹分析继电型非线性系统在阶跃信号下的瞬态响应和稳态误差。(1) 按图92接线。(2)将示波器单元的ch1接至1#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ch2接至4#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并打开集成软件中的x_y测量窗口开始测量,按动按钮,在系统输入端分别加入幅值为5v、4v、3v、2v和1v阶跃信号的同时,观察并记录系统在e相平面上的相轨迹;测
44、量在5v阶跃信号下系统的超调量mp及振荡次数。4用相轨迹分析带速度负反馈继电型非线性系统在阶跃信号下的瞬态响应和稳态误差。(1) 将图92中的虚线用导线连好。(2)将示波器单元的ch1接至1#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ch2接至4#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打开集成软件中的x_y测量窗口开始测量,按动按钮,在系统输入端分别加入幅值为5v、4v、3v、2v和1v阶跃信号的同时,观察并记录系统在e平面的相轨迹;测量在5v阶跃信号下系统的超调量及振荡次数。 5用相轨迹分析饱和非线性系统在阶跃信号下的瞬态响应和稳态误差。(1) 按图97接线;(2) 重复上面3中的(2)实验步骤,并记录参数。 五、实验分析 1
45、研究带速度负反馈继电型非线性系统动态性能。 实验测得数据如表91所示 表91(当ui = 5v时)不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系统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系统mp0.2v0.05v振荡次数2次无很显然,当继电型非线性系统加上速度负反馈可以减小超调量,即平稳性加大,缩短调节时间ts,减小振荡次数,系统的快速性得到提高。2研究饱和非线性系统通过试验,测得此时当ui = 5v阶跃输入时,系统的超调为0.4v,且无振荡。由于饱和特性在大信号时的等效增益很低,故带饱和非线性的控制系统,一般在大起始偏离下总具有收敛的性质,系统最终可能稳定,最坏的情况是自振,而不会造成大的不稳定状态。当然,如果饱和点过低
46、,则在提高系统平稳性的同时,将使系统的快速性和稳态跟踪精度有所下降。3三种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图:见图99。图99实验十 三阶非线性系统实验对于二阶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图含有系统运动的全部信息,对于高阶系统,相平面图虽然不包含系统运动的全部信息,但是相平面图表征了系统某些状态的运动过程,而用实验法可以直接获得系统的相轨迹,因此它对于高阶系统的研究也是有用的。一、 实验目的1用相平面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三阶典型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二、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 实验原理及内容1继电型非线性(1) 三阶系统原理方块图如图101所示。图101 继电型非线性三阶系统(2) 模拟电路图102 继电型非线性三阶系统模拟电路(3) 理论分析应用描述函数法可以分析图101所示继电型非线性三阶系统的稳定性:先在复平面g(s)上分别画出线性部分g(j)轨迹和非线性元件的1/n轨迹,然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若存在极限环则求出极限环的振幅和频率(或周期)。图103给出了图101所示系统的非线性元件的轨迹及线性部分的g(j)轨迹。从图中可看到,两轨迹相交于点a,可判断出系统存在稳定的极限环。令 im g(j) = 0 (101)可求出极限环的角频率a(周期) 令 (102)可求得n。再根据描述函数公式或曲线图可得到极限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全球云计算服务提供合同
- 2024年个人车库租赁申请书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十几减8、7、6 人教版
- 2024年《国际医疗服务与合作协议》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2 二力平衡教案
- 企业办公场所AI防疫解决方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 九年级全一册 16.1电压 教学设计
- 2024年企业全球市场营销与广告发布合同
-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天安门广场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认识直角∣人教新课标
- 八年级黄金矩形(数学活动)ppt课件
- 销售技巧个顶尖电梯销售技巧
- 《幼儿园卫生保健后勤材料资料》幼儿园保健医生每日检查工作记录表
- 葡萄糖生产教程
- 第二章算法与问题解决PPT课件
- 需求价格弹性案例分析
- 企业内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论文
- 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表.doc
-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完整版)
- 复古风同学聚会邀请函.doc
- 支气管镜图谱(精选PPT干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