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贸易学 课后题库(上) 11经济类2班 ZY一、名词解释1.净出口与净进口: 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加以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为净进口。一般而言,一国在同类产品上通常既有出口也有进口。2.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 这是国民经济的两大部门,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而将国民经济分为这两大部门是为了分析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3.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这是由对于进口与出口的统计标准的不同而分成的两种贸易类型。在前者的体制下,是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认为凡是进入该国国
2、境的商品一律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是离开该国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 总进口额+总出口额=一国总贸易额(general trade) 在后者的体制下,是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认为外国商品进入关境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但是,从关境外 国境内输往他国的商品,则不被列为出口. 专门进口额+专门出口额=一国专门贸易额(special trade)4.要素服务贸易与非要素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按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可以分为要素服务贸易与非要素服务贸易。要素服务贸易是一国向他国提供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及土地等)的服务,而从国外得
3、到报酬的活动。主要有对外直接、间接投资的收益和侨民汇款、技术贸易的收入。 非要素服务贸易是狭义的服务贸易,指提供严格符合“服务”的定义的服务而获取外汇收入的交易。【注: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出售或购买服务的交易。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贸易提供者从一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 或 自然人的商业现场 向服务消费者 提供服务,并 获取外汇收入 的过程。】5.三国间贸易: 是转口贸易的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具体是指一国企业到国外开办分支机构,从事国际贸易活动。【注:转口贸易是一种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指各
4、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基本发展趋势:初级产品比重大大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资本货物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显著增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比重日益提高。【原因:国际分工的深入,服务于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的需要】7.垂直型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 8.水平型分工主要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目前,这种分工形式已占主流地位,背景,具体表现。)9.要素分工(不好意思我没有找到,大家可以帮我找一下)10.
5、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在经济运行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联系指的是:一个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前向联系,即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一是后向联系,即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11.国际价值:在新的经济环境、支配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价值规律下,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实践决定的国际市场价值,是区别于国别价值的。其形成还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绝对成本: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费用与外国比较,得出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成本。12.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
6、提出,各国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进行贸易,使得各国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大大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各国的物质福利。13.比较成本:有三种定义,按照我国经济学家范家骧,是贸易双方生产两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比例的比较。按照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是一国两种产品成本的比率和他国相应产品成本比率的比较。按西方经济学家,从机会成本或相对价格的角度来定义,是两国同一种产品机会成本的比较,机会成本较低的国家在该产品上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尽管对比较成本的定义不同,但都是对各国商品的成本作相对的比较。14.要素禀赋比率:用来反映各国生产要素(即经济资源)的相
7、对拥有情况的比例,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是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各国都生产密集使用本国禀赋较多、价格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供出口,这样,双方均能获益。15.要素密集度: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根据商品所含有的密集程度大的生产要素种类的不同,可以把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类型。16.斯托尔泊-萨缪尔森定理: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夫冈·斯托尔泊和保罗·萨缪尔森在1941年建立的。在假设下,认为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报酬提高,而使在
8、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报酬降低。 其假设是:一国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每一种商品都不是另一种商品的投入物;有竞争;生产要素的供应量是给定的;两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运用;一种商品时土地密集型的,一种是劳动密集型的;两种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流动但在各国间不是;开展贸易提高了其中一种土地密集型商品的价格。17.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根据一系列假设,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土地报酬。 其假设是: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所有的市场上都有竞争;每一种生产要素供应
9、量是固定的,各国间没有生产要素的流动;两种商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完全一样,但要素密集型不一样,并且不发生生产要素密集型的变换;两国无论有无贸易都生产两种商品;没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商品能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18.技术差距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在1959年提出了技术差异论,用以解释这种创新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认为,在要素禀赋理论中技术被认为是不变的,而实际上科技水平时刻都是在提高。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运用在各国间的不平衡导致的国家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技术差距使得技术领先的国家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问世,并在国内销售后进入国际市场,创新国借此获得初期的比较利益。其他国家
10、虽想生产,但技术差距的存在使产品创新到其他国家模仿生产之间存在时滞(需求时滞和模仿时滞)。使得创新国的技术优势得以保持一段时间,其他国家对该产品的需求只能暂时通过进口满足。因此,技术差异使得国际贸易保持一段时间。其他国家需求时滞越短,反应时滞、掌握时滞越长,则创新国依靠技术差距获得的比较利益越大。19.国家竞争优势:1991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经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国产业和企业持续的以较低价格向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并获取利润的能力。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有合适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而这又决定于四组基
11、本因素,即要素条件、国内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20.商品交易所:是根据货样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所。交易所里没有商品,买卖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标准和和货样进行交易。成交是在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个商品交易所是出现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最大的交易所贸易中心是伦敦和纽约。21.加工贸易:这是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市场下,采取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的一种贸易,是把加工和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方式有三种,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来件装配。22.补偿贸易:这是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市场下,采取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商品
12、购销形式的一种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形式,就是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产品、技术或劳务,然后用商品与劳务支付货款,方式有三种,回购、互购、部分补偿、多边补偿。23.来料加工:来料加工是加工贸易的一种方式,就是甲方国家按照乙方国家的要求,将乙方国家商人提供的原料、辅料加工后把成品交给乙方,收取加工费用。24.进料加工:也是加工贸易的一种方式,就是进口原料进行加工,把成品销往国外,又被称为以进养出。25.挑拨价格:当代,由于垄断、国家垄断和超国家经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世界市场价格发生了多元化的倾向,垄断价格和调拨价格就是其中的一种。调拨价格也称记账价格、转移价格,指跨国公
13、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它排除了市场机制,排除了市场上供求关系的作用。二、论述题【第一题 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答: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主要区别:一、基础不同 前者的基础是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的转移会或多或少的限制。后者的基础是国内的生产分工,在正常条件下,市场机制能调节生产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配置。二、面临的环境不同 主要是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经济环境中的货币制度和经济政策;法律环境中的法律规定;文化环境中的文化背景均
14、有所不同。1.各国的货币制度不同: 一是各国法定货币的不同,二是货币汇率的高低又同该国的贸易收支有密切的联系。 所以,国际贸易在商品的流通过程、厂商经营的核算等问题上比国内贸易复杂的多。2.各国经济政策的不同 各国的经济政策必然是从本民族的利益出发,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要求的,而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则是国内经济政策的一种延伸。 所以,国际贸易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干预,要比国内贸易复杂的多。3.各国法律不同 首先,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适当法律的保护,贸易的风险就会骤然增加。国内贸易的场合则适用于同样的法律,国际贸易则没有这一前提,因为各国的经济立法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 国际贸易中各国的经济立法的差
15、别使的国际贸易在缔结协定和执行合同上,比国内贸易复杂的多,同时国际经济关系也因此错综复杂。 国际贸易领域还有国际惯例需要外贸从业者熟悉和掌握,以维护利益。 所以, 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素质要求也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4.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 各个国家、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语言、价值观念,这些都会对如何进行国际贸易、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而在国内贸易下,通常是在同一文化或相互很久、关系密切的不同文化中进行的。所以,国际贸易中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或冲突,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三、前者比后者更复杂主要联系(相同点): 贸易地位-流通中介;方式:G-W-G;内容:货物、服务;目的:盈利【第二题
16、 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答: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延伸:如果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就是存在出超(贸易顺差);反之,存在入超(贸易逆差)。 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处于不利地位。 出超好还是入超好?1.(单纯)从国际收支角度,通常各国都追求贸易顺差,以增强本国的对外支付能力,稳定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值,并将其视为经济成功的标志。2.从短期和长期角度、小额和大额角度看,长时间存在顺差,意味着大量资源通过出口输出到了外国,而本国得到的只是资金
17、积压。巨额顺差往往会使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扩大出口,并且会造成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的紧张,也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3.从国家类型及国家经济发展、面临主要矛盾的角度,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是出超还是入超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面临的矛盾是总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因此外贸出超能缓和此矛盾,有利于扩大国内的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保持一定的贸易入超实际上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在国内搞建设,在高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贸易逆差难以避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有益的。 原因,一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劳动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
18、家有很大差距,而且短期内难以缩小,也就难以在短期内消除贸易逆差的倾向。二是外资引入通常会以进口的方式带进一些投资品,使得发展中国家进口规模扩大,而且进口需求还是连续性的。这种进口在长期上是要靠出口来支付的。4.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发展中国家在保持一定的贸易逆差的同时,若出现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则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巨大冲击,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各异,经济发展也不必然产生逆差。所以,对待贸易平衡问题,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三题 什么是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答: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
19、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由于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动影响,也会不断发生变更。对于一国或地区而言,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是指该国与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比较高,反之,为分散。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各有优势。无论是进口或是出口,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都会使得该国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
20、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当然以出口为例,集中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可以凭借对传统市场的熟悉而节省市场开拓的费用,降低交易成本,便于出口厂商间的信息交流,扩大出口国商品在进口国的影响。但在出口国厂商协调不力、产品差异化小的情况下,会导致恶性竞争,影响出口收益。分散一方面可以降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避免进出口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市场分散会加大交易成本。【第四题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同发展时期国际贸易发展各有那些特点?】 答: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1618世纪)的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与殖民地掠夺结合在一起2.贸易中心多次转移3.贸易商品种类增加三、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
21、际贸易1.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2.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品的比重显著上升。3.贸易的方式有了进步,国际定期集市的作用下降,现场看货交易逐渐转变为样品展览会和商品交易所,根据样品来签订合同。另一方面,国际间信贷关系也逐渐发展起来。4.国际贸易的组织方式有了改进,特权的外贸公司逐步让位于在法律上负有限责任的股份公司,对外贸易的经营组织日趋专业化,成立了许多专门经营某一种或某一类商品的贸易企业。同时,为国际贸易服务的组织、也日趋向专业化。5.政府在对外贸易的作用有转变。主张自由放任,对具体经营干预减少。【第五题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 现代经济学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前者所阐
22、述的是总体的经济现象,后者阐述的是个体的经济现象。对外贸易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作为一门科学,国际贸易学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从广义上说,是研究国际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规律,然而其研究的范围领域有自己的特殊性。具体而言,国际贸易学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上考察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以及政府有关贸易的政策与措施等。当然,国际贸易学也需要了解有关贸易活动的实务,然而其重点放在为外贸实务提供宏观经济方面的知识的理论知识和指导。【第六题 什么是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有什么新特点?】答:国际分工 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
23、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拓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属于历史范畴的。国际分工形成于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时代,它是在近代工业分工 国际化 延伸和 发展中产生的。 新特点:(新特点的经济背景;新特点) 二战以来,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世界生产力空前提升(经济)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东西市场对立,各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制度障碍减少(政治)所以,当代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呈现出新特点具体如下。 形成机制发生变化;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迅猛发展;水平型国际分工成为主流;界限发生变化【第七题 试阐述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
24、关系】答:综述;首先;其次;再次综述:最一般意义上来说,两者关系是分工和交换的相互关系。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没有市场。原因 1 生产的发展、分工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交换的深度、广度、方式。2 国际分工也是 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3 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没有交换,分工不能存在和发展。原因,分工后的劳动者生产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实现的。所以,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体现,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两者互为条件、互为促进。-根据马克思主义 生产决定交换的基本原理,国际分工更具有决定性地位,从根本上说制约和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首先,国际分工的扩大 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其次,国际分工的形式
25、决定国际贸易的格局再次,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明显收到了国际分工的制约。【第八题 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答:概念略第一,贸易的利益主要来源于生产。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by 国家间的分工与协作,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得到节约,从而在总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增进社会物质财富。国际分工实际上是使全球范围内的潜在资源得到了利用。没有两国间 按国际分工原则 进行生产过程的调整 ,就没有贸易利益 这一说。第二、贸易利益的获得以国际贸易为条件 原因:1 国际贸易使得国家间进行广泛的分工协作成为可能,通过弥补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缺陷。2 国际贸易的益处,不仅是国
26、际分工的纽带,而且也也通过国际市场的调节引导各国把生产资源转移到效率较高的部门。 注:从根本上说,人类的进步依赖于社会成员的分工协作,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国家间的分工不能像一国内部那样有效地进行。第三、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以及我们否定其的原因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贸易利益的根源在于交换,这是没有看到生产过程的本质变化。原因:在国家之间纯粹的买卖行为是不能使得世界的物质财富总量增加的,各国的消费效用也不能提高。 当然,我们肯定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引导和促进了国际分工,使得各国分享利益(通过效率提高而获得的) 第四、具体的说明静态利益的来源 相对价格的存在、不是很严格的贸易壁垒、贸易分工和相互交换后实
27、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第九题 试述国际贸易对一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答:注重角度: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 【第十题 试述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怎样创造条件,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答:动态利益的定义,源泉(形成过程),主要表现,与静态利益的比较从第四节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的反面来写【第十一题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如何从价值量方面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作出解释的?】国际价值决定的特点:有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参加国际贸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均能获益。具体
28、分析如下: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劳动生产率高,较多商品的国别价值即个别价值是低于国际价值的,因此能获益。 对于经济发展速度较缓慢、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来说,虽然其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差距较小,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时处于不利地位,但仍能获益。因为国际贸易商品的价值实现,到达消费者手里,是需要经过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这两次市场交换的,有两次价值实现的机会。无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通过这两次市场交换的商品所实现的商品价值都会大于出口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或者是节约国内生产同类商品耗费的时间),这使得贸易双方均能获益。 而且,特殊的,对于落后国家而言,虽然,以国际价值为标准来与先进国家进行交换时,所
29、卖出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远大于 所买进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但是,商品买进后,还有一次价值实现的机会,即按照国内的生产条件在市场上实现一次。这些买进的商品,相对于国内较落后的生产条件而言,要么不能生产要么生产成本很高,所以其价值很大。从而,落后国家输入的商品在国内市场上实现的价值,还是会大于 至少能等于 出口商品耗费的时间。同时,落后国家参与贸易分工,会利于刺激其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别价值,争取获得贸易中的有利地位。综上,落后国家参与贸易分工,也能获益。【第十二题 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主要内容:建立基础:分工和国际分工学说,用一国内部的
30、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来说明国际贸易分工,认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那对交换双方都有益。对于国家之间也是如此,国家最好就用自己有利地使用自己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去购买别国制造出的便宜的供应商品。提出应依据生产成本判断一国的商品是否便宜。绝对成本说。认为按按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其直接利益表现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时间的节约等方面。认为,按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各国都能发挥生产中的绝对优势而获得贸易利益。认为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分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主要贡献:在
31、国际贸易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 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带来启示,闭关自守肯定落后,贸易保护主义会导致两败俱伤。【第十三题 试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仅局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存在比较成本差异,就可以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主要观点:指出,各国并不一定要生产出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生产出比较低的产品,就可以进行贸易分工。贸易互利性原理:
32、首先,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量;其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再次,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的国际分工能节约双方的社会劳动.总之,李嘉图认为,比较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只要各国存在着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产品价格上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科学性和局限性)科学性:总述: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被称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第一, 该理论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根据比较成本原则安排生产、进行贸易,都可
33、以用较少的劳动消耗交换到比闭关时更多的产品,增加总的消费量。这为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论证,有助于整个世界贸易的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 该理论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主权国家之间发生平等交换关系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落后的国家的生产者不会因竞争而被淘汰,反而有可能从国际贸易和竞争中获得利益。经济后进的国家只要采取正确的外贸发展战略,就能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得利益,有助于本国经济发展。这有利于推动“南北”贸易的发展。第三, 该理论还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分工而使得双方互利的程度是有范围的,互利与等价交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互利不能保证等价交换,而不等价交换
34、也不一定对某方完全无利。两国间的贸易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对专业化分工利益的分割问题。这为探讨不等价交换、贸易条件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出发点。局限性:第一,该理论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没有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没有触及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国际价值的概念,没有找到国际交换的价值标准,因而没有正确解释价值规律的国际作用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第二,忽略了动态分析,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没有认识到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可变的因素。第三, 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简单的把国际分工说成是生产率差异的结果。(国际分工的实质和内容不得不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第十四题 生产要素禀赋
35、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成本理论做了那些发展?】主要内容:第一, 说明了比较成本的决定因素。1是各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2是生产各种商品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第二, 说明了国际贸易引起的要素价格的变动以及收入再分配。在开展贸易后的短时期内,由于只发生商品价格的变动而没有发生生产要素在进出口部门之间的流动,两国价格上升行业(出口)的所有要素的报酬都会上升,两国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的所有要素的报酬都会下降。开展贸易后的长时期内由于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引致了生产要素在进出口部门的流动,引起了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从而导致了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影响到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收入。第三
36、, 斯托尔泊-萨缪尔森定理第四, 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对比较理论的发展第一, 李嘉图用比较成本差异阐述了贸易互利性的普偏原理,而俄林等则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比较成本有差异,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第二, 俄林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不是单单比较两国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耗费的差异,而是直接比较两国生产要素总供给的差异,从一国经济结构中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这些最基本的因素来解释贸易分工基础和贸易格局。第三,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仍是使用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但其分析更接近经济运行的现实,从而增加了理论的实用性。【第十五题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西方经济学家对此作了那些解释?】赫
37、克歇尔-俄林模型创立之后,逐渐被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只要知道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情况,就可以推断出它的贸易走向。战后,一些西方学者利用经验数字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企图进一步从实证角度证明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其中美国当代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他创造的投入-产出分析法进行了验证,发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推论和实验验证结果之间是矛盾的,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释,深化了对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认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别适用于各种特殊情况的解释,包含有 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要素非同论、贸易壁垒说、需求偏向论和自然资源论;另一类是试图从更宽的角度说明,提出国际贸易新
38、要素理论,包含有 技术要素说、人力资本说、研究与开发要素说和信息要素说。【第十六题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内容作了哪些拓展?其意义何在?】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拓宽了生产要素的范围,不仅包括比较成本说说的劳动,也不仅包括生产要素禀赋论所说的劳动、资本和土地,还应包括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管理。这些对于说明贸易分工基础和贸易格局,都有重要作用。虽然分析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利于从总体上发展传统要素理论,从而解决里昂惕夫之谜所产生的对生产要素禀赋论的一般疑问,而非仅仅是适用于各种特殊情况的说法。【第十七题 试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主要内容: 区别于俄林的生产要素禀
39、赋理论和新要素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说明贸易格局的变化,由美国哈佛教授雷蒙德·弗农提出,从产品生产的技术变化出发,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以及对贸易格局的影响。运用动态分析法,从技术创新、技术传播的角度分析国际分工的基础和贸易格局的演变。 按这个理论,许多新产品都有一个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是创新国对某一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是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时期;第三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进行竞争时期;第四阶段是创新国开始进口竞争时期。意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把动态比较成本理论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新要素理论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是对比较成本理论
40、和要素禀赋理论一种发展,其与国际投资、技术转让等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结合在一起,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战略等有着很大的影响。是战后最有影响的国际贸易理论之一。【第十八题 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国际贸易从产品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商品即产业间贸易;另一种是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同类型制成品是指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发统计时至少前三位(类、章、组)数都相同的商品),也称部门内贸易。 并不是泛指广义的工业部门内贸易或工业制成品的相互贸易,而是指两国以上在某些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内进行相互交易,
41、即两国互相进口与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第十九题 什么是公司内贸易?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公司内贸易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关,属于国际贸易,但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又有很大区别。因为一方面,在公司内贸易中,商品的运动跨出了国界,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之间进行的劳务或商品的交换,贸易的结果对各实体所在国的国际收支均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公司内贸易双方都处于共同所有权控制之下,进行交换的市场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市场,交换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制定的转移价格和调拨价格,交易的商品大多具有特殊意义的中间商品。其与跨国公司本身的生产经营战略相联系,其分析的出发点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第二十题 按照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一国的竞争优势由哪些因素决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如何?】决定因素见相关名词解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分析的是国际贸易的不同方面。有学者认为;还有学者认为;课本观点;P96【第二十一题 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了哪些积极作用?】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世界市场在国际经济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各国之间通过世界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分包合同总公司与分公司协议(3篇)
- 鼓励孩子中考冲刺的话简单
- 25.1 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第1课时)同步练习
- 淋膜机买卖合同(3篇)
- 有关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文档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抢分专题识图技能专练图像七过程示意图含答案
- 劳动技术课教案范文(6篇)
- 年终获奖感言范文(35篇)
- 24.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同步练习
- 【鲁教54】第三次月考卷
- 疯牛病检测规范与防控
- 小学生写字教学经验交流
- 施工现场保卫方案
- 风力光伏新能源发电企业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
- 《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10S505国标图集)简介-国标10s505
- 河沙开采工艺流程
- 机井通电标准化设计(200kVA
- [宝典]妻管严攻略游戏生活休闲
-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物理教学策略
- 湖北省博物馆英文导游词
- 部分常用岩土经验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