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物理教学策略_第1页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物理教学策略_第2页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物理教学策略_第3页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物理教学策略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物理教学策略 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是一种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刚入高中,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觉得物理比其他科目要抽象、难懂、深奥,而且考试难度大,题目综合性强,对各种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令人生畏.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导致学习不得法,抓不住规律.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除平时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巩固练习等习惯的养成教育外,还要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几个良好习惯.好的学习习

2、惯可使物理学习事半功倍.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从这样几点入手. 一、通过理解掌握物理概念 很多学生在初中养成了背知识的习惯,到了高中总想让老师把知识归纳出来,分成几类,以便死记硬背,自己却不去思考,不去推导.可想而知,这样掌握的知识点是多么不扎实,成绩肯定不理想.这时学生就会抱怨,“下了这么大的功夫也学不会,物理真难啊!”其实这是学习方法的误区.对于物理这门学科,要注重理解概念,从物理意义入手,理解其本质,掌握各定律、定理的适用条件.只有理解了,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而一些学生死记硬背定理公式,记住的是死知识,难以灵活运用.比如由学习万有引力引出的计算题,好多学生反应无从入手,不知道

3、选哪个公式,往往是张冠李戴,把问题弄错.其实只要理解了物理意义,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入手,选择好向心力公式,有时再加上几个条件,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再如电磁学里面,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多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把握得不是很好,但只要理解了这些概念的物理意义,类比重力场中的重力加速度、高度、高度差、重力势能等较熟悉的概念,就很容易理清电场各个概念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现在高考题目越来越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好多题目都有长长的一段情境介绍.许多学生见到这么长的题干就发晕,不敢入手.其实这类题目只要读懂题意,构建合适的物理模型,解题的过程往往

4、比较简单.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只有养成建立并利用物理模型的习惯,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 例题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某同学身高1.8 m,质量80 kg,在某一次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时“加速距离”为0.5 m,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背越式)2.15 m高的横杆,试估算人的起跳速度v和起跳过程中地面对人的平均作用力.(g取10 m/s?) 建模可以把跳高过程分为起跳和腾空两个阶段.把该同学看成质量集中于重

5、心的质点,把起跳过程等效成匀加速运动,腾空过程看成竖直上抛运动模型. 解析把跳高过程分为起跳和腾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心变化d=0.5 m.第二阶段重心上升高度h=1.25 m. 感悟实际问题模型化是高中阶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当遇到实际的运动问题时,要建立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熟知的物理模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类平抛运动模型等,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来处理.然而有的教师讲解习题时,总是先把题目读一遍,接着分析题意,然后再把图画到黑板上,有的还会把受力分析都画出来,最后要求学生列出方程,算出结果.这样,学生自己分析情境、建立模型的机会就被老师剥夺了,分析能力、建模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因

6、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画图,自己分析,自己建立模型.要培养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物理情境进行归纳,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准确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 物理状态的连续变化发展定义为物理过程.过程对应某一段时间,状态对应物理过程中某个时刻,任何一个物理过程均有初末两个状态及无数个中间状态.物理过程分析包含两个方面:(1)状态变化的原因分析.(2)状态变化的发展趋势分析.物理过程分析的要点: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挖掘隐含条件. (2)画好示意图,描绘情景.(3)将复杂过程隔离为若干个不同阶段,明确每个阶段初末状态.对每个过程遵循的不同物理规律作深

7、入的分析,分别做好模型归类. 物理这门学科对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学习中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先理解.同时,讲课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思考、自己去推导物理过程,自己体会物体的受力和运动,以及由于运动引起的受力变化. 例如,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施加一个水平的推力f,f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怎么变化?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答错,多数同学的答案是逐渐变大.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看到运动状态改变后受力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受到静摩擦力,随f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物体运动后,摩擦力便成了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再发生变化.学生没有分析清楚运动的过程,导致解题出错.这种问题只有让学生自己深入地思考

8、,细细地分析整个物理过程,才能发现这些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物理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生只有长期地深入思考,碰到物理问题时,才能产生很强的直觉,才能形成准确分析物理情境的能力. 四、注意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训练 一些学生概念掌握得很扎实,练习做得也不错,但成绩却怎么也提不上去.做题的时候,不是这里丢掉了某些条件,就是那里忽略了一个细节,或是计算出了差错.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思考不深入、思维定势、抽象能力差、分析推理不准确、建立模型不准确、计算能力差,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是拉开成绩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思维锻炼开始. 物理学习要注重发展思

9、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思维和方法的训练.比如,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自己读题后,讲述此题的物理过程,分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题目给出的条件,以及题目存在的陷阱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不能单纯地认为是学生粗心,更不能把责任推到数学教师的身上,要想办法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全班同学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找一些适当的题目,专门锻炼学生解题能力等.不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解题能力,都遵循“熟能生巧”这一规律,学生只有多练习,才能在练习中锻炼能力,掌握规律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观察,从细处入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高中学习只是学生求学旅途中的一小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