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炔烃与二烯烃PPT课件_第1页
有机化学炔烃与二烯烃PPT课件_第2页
有机化学炔烃与二烯烃PPT课件_第3页
有机化学炔烃与二烯烃PPT课件_第4页
有机化学炔烃与二烯烃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炔烃与二烯烃4-1 炔 烃一、乙炔的结构二、命名三、炔烃的化学性质四、炔烃制备4-2 二 烯 烃一、二烯烃分类与命名二、二烯烃的结构三、共轭效应(C)四、共轭烯烃的化学性质第1页/共30页含C C 叁键的烃-叫炔烃,如:R-C C-R/含两个C=C 双键的烃-叫二烯烃炔烃与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通式为:CnH2n-2一、乙炔的结构物理方法测得,乙炔分子为线型分子H C C H0.12nm0.106nm180。杂化跃迁2S2S2PSP2P2Py2Px2PZE4-1 炔 烃第2页/共30页乙炔结构模型乙炔分子球棍模型第3页/共30页 小结 C C 的特点 电子的流动性比烯小,不易被极化;C

2、C (0.12nm);C=C(0.133nm);C-C(0.154nm) C C 键长短;(但比三个C-C 单键的键能要小345.6 3 = 1036.8 KJ / mol )C C 835KJ / mol ; C=C 610 KJ / mol ; C-C 345.6 KJ / mol C C 键能增大; 叁键碳的电负性较大。电负性: SP SP2 SP3 CH 具有微酸性分子中两个原子之间由共用三对电子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三键 第4页/共30页二、命 名1. 炔烃的命名-与烯烃的命名基本一致,只把烯字改为炔字。CH3-C C-CH3(CH3)2CH-CC-H系统命名法:2-丁炔3-甲基-1-

3、丁炔2,2,5-三甲基-3-己炔异丙基乙炔异丙基叔丁基乙炔CH3 C C C C CH3 CH3CH3HCH3系统命名法:衍生命名法:衍生命名法:二甲基乙炔 以乙炔为母体,其它都为取代基第5页/共30页2. 烯炔的命名 选主链 选含有不饱和基团最多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若有等不饱和键和等碳原子数时,以双键多的链为主链。HC C-C = C-CH=CH2 CH2CH2CH3 CH2CH3 CH3-C C-CH-CH2CH =CH2CH=CH2CH2=CH-CH-CH=CHCH =CH2C CH6 5 4 3 2 17 6 5 4 3 2 17 6 5 4 3 2 14-乙基-3-丙基-1,3-己二

4、烯-5-炔4-乙烯基-1-庚烯-5-炔5-乙炔基-1,3,6-庚三烯第6页/共30页 编号 命名时先烯后炔 若两边等长的端有双键和三键时,则应从靠近双键端 开始 编号。 尽可能使不饱和键的位码最小。CH3-C C-CH =CH2CH3-CH = CH-C CH HC C-CH2-CH2-CH=CH2 5 4 3 2 13-戊烯-1-炔 5 4 3 2 11-戊烯-3-炔 6 5 4 3 2 11-己烯-5-炔不叫 2-戊烯-4-炔第7页/共30页三、炔烃的化学性质1. 催化加氢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使反应停留在烯烃阶段。 C C C = C HH CC HHHHH2H2Pd 或NiPd 或Ni顺式

5、烯烃:林德拉(Lindlar)、Pd / BaSO4 反式烯烃:Na / 液NH3CH3-CC-CH3 + H2C=CCH3CH3HH反-2-丁烯C=CCH3CH3HH顺-2-丁烯Pd-Pd或Pd / C Na / 液NH3CH3CH=CHCH2CCCH3CH3CH=CHCH2CH=CHCH3Pd / BaSO4H2第8页/共30页2. 亲电加成 与卤素加成 与卤化氢加成 C C C = C BrBrBr2 CC BrBrBrBrBr2H-C C-HHC = C HHBrHX不对称炔烃,产物符合马氏规则HC C-CH2-CH=CH2 + Br2 HC C-CH2-CH-CH2BrBr 炔烃电子

6、的可极化性比烯烃小;主要原因 炔烃是SP杂化,键长短。 叁键的键能比双键大;H CC HHBrBrHHXHX = HCl、HBr、HI第9页/共30页3. 亲核加成亲核试剂-指富电子的物种。如:负离子、CN-、CH3COO-、-NH2、OH-、C2H5O-.-+CH3-CCH + HCN CH3-CH=CH28090Cu2Cl2-NH4ClCN异丁烯腈HCCH + C2H5-OH CH2=CH-OC2H52% CH3OK160200压力丁烯基乙醚压力HCCH + CH3-COOH CH2=CH-O-C-CH3150180(CH3COO)2ZnO=醋酸乙烯酯第10页/共30页4. 水合反应5.

7、氧化反应 与臭氧反应 - 得二个羧酸(除乙炔外) 与高锰酸钾反应 - 不饱和键断裂HCCH + H-OH CH2=CH-OHHgSO4H2SO4乙烯醇CH3-C=OH重排乙醛3RCCH + 8KMnO4 + 4KOH 3RCOO-K+ + 8MnO2 + 3K2CO3 + 2H2ORCOOH + R/COOH R-CC-R/ + H2O2H2O=O=ORCCR/ R-CC-R/O3CCl4OOO第11页/共30页三聚:3 HC CH CH2 = CH-C CH-CH = CH2CuCl2-NH4Cl二乙烯基乙炔H+400500催化剂3 HC CH苯四聚:4 HC CHNi(CN)250,1.5

8、MPa环辛四烯6. 聚合反应,二聚:HC CH + HC CH CH2 = CH-C CH CuCl2-NH4Cl乙烯基乙炔H+第12页/共30页7. 炔化物的生成 C H具有弱酸性Ag-C C-Ag Ag + C + QAg-C C-Ag + 2HNO3 HC CH + 2AgNO3Cu-C C-Cu + 2HCl HC CH + Cu2Cl2炔化物不稳定,干燥、受热爆炸!HCCH + AgNO3 + NH4OH AgCCAg + NH4NO3+ H2O硝酸银氨(或Ag(NH3)2NO3)乙炔银(白)氯化亚铜氨(或Cu(NH3)2Cl )RCCH + Cu2Cl2 + NH4OH RCCCu

9、 + NH4Cl + H2O炔化亚铜(棕红)第13页/共30页液氨R-C C-H + NaNH2 R-C C-Na + NH3 H-C C-H + NaNH2 Na-C C-Na + NH3液氨乙炔及R-C C-H 型炔烃可与强碱作用,生成碱金属炔化物R-CC-Na + R/X R-CC-R/ R/X - 一般为伯卤代烃第14页/共30页2. 二卤代烷脱卤化氢3. 由炔化物制备1. 乙炔的制备Ca + 2H2O HC CH + Ca(OH)2CCC + CaO CaC2 + CO2500电石 C C KOH / 乙醇2HX CC XXHH液氨R-C C-H + NaNH2 R-C C-Na +

10、 NH3 R-C C-Na+ R/-Br R-C C-R/ 四、炔烃制备第15页/共30页一、二烯烃分类与命名4-2 二 烯 烃1. 分类C = C = C 累积二烯(聚集)C = C C = C 共轭二烯C = C - (CH2)n-C = C ( n 1) 孤立二烯2. 共轭二烯的命名2-甲基-1,3 -丁二烯2-甲基-1,3,5 - 己三烯H2C = C-CH = CH-CH = CH2CH3H2C = C CH = CH2CH3第16页/共30页H3C-CH = CHCH = CH-CH32,4-己二烯CH3CH3HHHHC = CC = CCH3CH3HHHHC = CC = CCH

11、3CH3HHHHC = CC = C反、反-2,4-己二烯(E)、(E)-2,4-己二烯顺、反-2,4-己二烯(Z)、(E)-2,4-己二烯顺、顺-2,4-己二烯(Z)、(Z)-2,4-己二烯第17页/共30页二、二烯烃的结构1. 聚集二烯结构C = C = C sp2sp2sp第18页/共30页2. 共轭二烯烃结构C = CC C0.133nm0.154nm键长趋于平均(这是共轭二烯烃的特征之一)C = C C = C 0.1337nm0.1483nmsp2sp2sp2sp2第19页/共30页从能量比较体系的稳定性:氢化热:单烯烃: H2C=CH-R126(KJ / mol)R-CH=CH-

12、R119CH3-CH=CH-CH=CH2H2C=CH-CH=CH2126126126119245 226 = 19119 + 126 = 245理论计算:126 + 126 = 252实 测 值: 238离 域 能: 252238 = 14(KJ / mol)(KJ / mol)(KJ / mol)226第20页/共30页三、共轭效应(C)1. 共平面5. 极性交替4. 体系能量降低3. 键 长趋于平均化2. 折射率较高特点:吸电子共轭效应- - C共轭效应用C 表示供电子共轭效应- + C第21页/共30页-+CH2 = CH CH2+CH2 = CH X.-+CH2 = CH CH2-+C

13、H2 = CH CH = CH2-+CH2 = CH CH = O-+-+ C CH = CH2HHH+H C C C HHHHHH共轭效应类型2. P 共轭: 1. 共轭:3. 超共轭: 4. P 超共轭: 第22页/共30页共轭效应 分子的稳定性9个 P 超共轭6个 P 超共轭CH3-CH = CH-CH3C = CH-CH3CH3CH3C = CCH3CH3CH3CH3稳定性:12个 超共轭9个 超共轭6个 超共轭电子效应共轭效应-产生于电子体系迅速传递,不因距离而诱导效应- 产生于原子间电负性的不同,该效应不影响键的本质,是近程的。减弱,是远程的。该效应改变了键的本质。CH3CHCH3

14、CH3CCH3CH3稳定性:+第23页/共30页四、共轭烯烃的化学性质1. 1,4-加成反应CH3CH2CH=CH2 + CH3CH=CHCH3 1,2-加成产物1,4-加成产物CH2=CHCH=CH2H2 / 催化剂Br2 , 4HBr40极性溶剂CH2CHCH=CH2 + CH2CH=CHCH2 BrBrBrBr30%70%HCH2CHCH=CH2 + CH2CH=CHCH2 HBrBr20%80%第24页/共30页产生二种加成产物的原因(反应历程):Br-CH2-CH-CH = CH2 + CH2-CH = CH-CH2 BrBrBrBr1,2-加成产物1,4-加成产物稳定性: () (

15、)1个-P 超共轭P-共轭, 2个-P 超共轭CH2=CH-CH=CH2Br+CH2CH-CH=CH2Br+CH2 CH-CH=CH2Br+()()第一步:第二步:CH2CH-CH=CH2Br+CH2CHCHCH2Br+CH2CHCHCH2Br-+(极性交替)第25页/共30页1,2-加成和1,4-加成是竞争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极 性 溶 剂- 1,4 -反应为主非极性溶剂- 1,2 -反应为主 溶剂有关:极 性 强 弱:CH3COOH CHCl3 n-C6H141,4 反应产物: 70% 63% 38%低温-有利于1,2-加成高温-有利于1,4-加成 与温度有关:温度: 1,2-加成产物 1,4-加成产物-80 80 % 20 %40 20 % 80 %4 30 % 70 %第26页/共30页1,2加成- 速度控制反应1,4加成 - 平衡控制反应平衡控制反应速度控制反应第27页/共30页(亲双烯体有-CHO,-COOH,-CN 等吸电子时反应更易进行)2. 狄尔斯-阿德尔反应(Diels-Alder)(D-A反应)双烯合成-环加成双烯体亲双烯体CH2CHCHCH2CH2CH2+C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