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八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学习生动具体条理地讲故事本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包含了四个小故事。 有两则寓言故事,也有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语言表达上各有特色:寓言两则通过夸张可笑的动作、生动的对话来讲述故事;争论的故事则把师生间的对话纳入故事,从而引发深思;剪枝的学问则以小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详细叙述故事的经过。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叙事,在叙事中说明一个道理。就“寓言”而言,这是教材中第一次明确出现“寓言”这一文体名,因此要让学生对“寓言”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寓言产生“一见钟情”并掌握简单的阅读寓言的方法。就“故事”而言,则可以在梳理故事表达顺序

2、,感知故事大意的基础上,品读关键词语,发现故事生动的奥秘等。因此我们将寓言和故事的教学价值相糅合,立足“语用”, 确立了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依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推进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朗读课文想画面,体会关键词句(如对话的提示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与标点表达的情意,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关键词(句)。学习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积累语言,在丰富而灵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言语表达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27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闷、禁”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生活实际等理解 “筋疲力尽、赞许、争论不休”等词语的

3、意思。2.依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推进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3.朗读课文想画面,体会关键词句(如对话的提示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变化等)与标点表达的情意,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积累语言。4.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读懂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开展“寓言故事交流会”实践活动,交流阅读成果,习得言语表达能力。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能自主读懂故事的内容,能运用所学过的方法初步概括故事的内容,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讲述下来,但达不到生动,具体。本单元选取的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但对于

4、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及故事生动具体的奥秘,学生感悟起来有一定难度。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把朗读课文想画面,体会关键词句(如对话的提示语、动作、心理、人物语言等)与标点表达的情意,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积累语言,习得言语能力作为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教学内容基本课型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预习过关课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闷、禁”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生活实际等理解“兴致勃勃”、“巴望”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

5、、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二)勇闯“字词认读”关(三)勇闯“字词书写”关(四)勇闯“朗读课文”关(五)勇闯“读懂课文”关 (六) 勇闯“思考提问”关  第二课时  寓言二则之鹬蚌相争   方法指导课    1.朗读课文,想像画面,体会关键词语“猛地、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表达的情意,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借助提示语读好角色语言。学习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鹬、蚌”傻在哪里,进而懂得

6、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3.拓展阅读寓言故事,丰富语言积累。(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二)学法指导品读关键词句,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三)练习生动具体地讲故事。(四)积累拓展 第三课时  寓言二则之揠苗助长 方法实践课 1.朗读课文,想像画面,体会关键词语“巴望、焦急、急忙、兴致勃勃”等表达的情意,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借助提示语读好角色的语言。学习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农夫傻在哪里,进而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3.拓展阅读寓言故事,丰富语言积累。(一)复习回顾,整体把握(二)学法实践品读

7、关键词句,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三)练习生动具体地讲故事。(四)积累拓展第四课时 争论的故事 方法实践课1.朗读课文,想像画面,体会关键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表达的情意,抓住反问句、提示语读好角色语言。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懂得“做事要抓住时机”的道理。(一)复习回顾,整体把握(二)学法实践品读关键词句,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三)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第五课时  剪枝的学问 方法实践课 1.抓住关键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等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生动

8、具体的表达。抓住提示语读好角色语言。3.感悟“剪枝的学问”,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一)复习回顾,整体把握(二)朗读课文,想像画面,感受生动具体的表达。(三)拓展延伸,自主实践 第六课时开展“寓言故事”阅读汇报交流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课寓言故事交流会1能借助图书等资料阅读寓言故事,并能初步读懂故事大意。2小组合作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述寓言故事,交流阅读成果,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课外阅读的能力。 (一)复习回顾(二)交流分享寓言故事(三)评选“故事大王” (四)总结“预习过关”课(第1课时)1、 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闷、禁”在不同语境中的读

9、音,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生活实际等理解“兴致勃勃”、“巴望”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闷、禁”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生活实际等理解“兴致勃勃”、“巴望”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教师:根据预习单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朗读是否正确流利,哪些生字还需要进一步强调指导,了解词语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0、等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借助预习单,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等。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课前大家自己认真预习了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来一个闯关活动,大家比一比谁是“闯关小能手”?(出示)第一关:勇闯“字词认读”关。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读准平翘舌音,读准多音字,得。第二关:勇闯“字词书写”关。能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得。第三关:勇闯“朗读课文”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得。第四关:勇闯“读懂课文”关。关注课题,提出问题,读懂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得。第五关:勇闯“思考提问”关。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

11、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得。(二)勇闯“字词认读”关1.交流难读词语。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是否遇到一些难读或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说。课件出示刚才交流的容易读错的词语。归类出示生字词。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烟熏火燎、花香浓郁焦急、纳闷、争辩、剖开、赞许、挥舞、成熟、不禁 好好地 筋疲力尽、兴致勃勃、毫不示弱、聚精会神、皮香肉嫩、靠、番同位互读,指名读。重点强调“筋、剖(pu)、嫩”等字的读音,读准“好好地(ho ho de)”中“好”的变调,区别记忆“辩、辨、辫、瓣”。掌握多音字“闷”“禁”,并在具体语境中读准多音字。预设:借助字典,在语境中识记“禁”字。用“禁”的另一个音组词。出示“禁”在字典中的解

12、释。 jn 1.禁受;2.忍住。jìn 1.禁止;2.监禁。借助字典的解释,读准句子中“禁”字的读音。(1)花草也有生命,禁止踩踏。(2)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3)他的身子单薄禁不起这凛冽的寒风。小结识字方法:借助字义在语境中就能读准“禁”的字音。2.新鲜的词语你理解了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鲜词语的意思。)出示:(1)联系上下文理解“靠”。出示: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桶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膛,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来年就靠它们结果子啰!读句子,想一想这两个句中的“靠”分别是什么意思?小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就不同,所以理

13、解词语时,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兴致勃勃”。想一想,生活中,学习中,你在什么时候“兴致勃勃”?(交流)那“兴致勃勃”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试着理解“花香浓郁”、“烟熏火燎”、“皮香肉嫩”。(3)换词理解:能给“聚精会神”换个词吗?(交流)是的,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就是“聚精会神”。用同样的方法,换词理解“巴望”。3.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同样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法,在学习中我们可以结合词语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理解方法。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字词认读”关?请为自己加星。(三)勇闯“字词书写”关1.词语大家读得很好,那么生字能写正确规范吗?出示:出示生

14、字: 焦 疲 闷 熟 赞 聚 2.指导书写。(1)我们平时学习生字时都用到哪些方法?(看字形、析结构、记位置、寻规律)运用这些方法,仔细观察这两行字有什么特点?(第一行:点多;第二行:上下结构) “点”好似字的眼睛,只有写好它们,才能写好汉字。一起来看一看第一行“点”的变化。交流。师范写指导“熟”字,利用儿歌帮助记忆:写“点”重如石,形断而意连,直接起笔按,收笔把锋藏。借助儿歌,描红练写带点的字。(2)归类书写第二行的生字“聚 、 赞”。比较这两个字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书写指导。(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聚”上面的“取”表音,“又 ”的捺变成点。古时候三个人就是聚的意思。板书: “聚”的下面也

15、有三个人,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找出这三个人(学生书空);“赞”上下大致相等,上面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才好看,上面左边的“先”最后一笔是竖提。)(3)生练写描红。评议。3.小结:写字时要学会读帖,关注重点笔画的写法,才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字词书写”关?请为自己加星。(四)勇闯“朗读课文”关1.过渡:本单元四篇课文,你能读正确流利吗?抽查朗读课文,关注长句子的指导。预设:(1)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2)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

16、养分夺走。2.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重点指导结合提示语,读好人物语言。3小结: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朗读课文”关?请为自己加星。(五)勇闯“读懂课文”关1.同学们,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请关注本单元两篇课文的题目,看看你能就课题分别提出哪些问题?预设: 揠苗助长谁为什么揠苗助长?怎样揠苗助长的?结果怎样?鹬蚌相争鹬蚌为什么相争?怎样争的?结果怎样?争论的故事2.请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有关的句子。(学生默读 圈画 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合作交流初步解疑。4.交流汇报预设(一):同学们依据课题提的问题正是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它们串起来恰恰也是课文的主要

17、内容。谁能结合这三个问题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结:只要我们讲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把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运用这种方法,尝试概括争论的故事鹬蚌相争课文的主要内容。剪枝的学问一文有表示心理变化的四字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半信半疑、又惊又喜”,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先自己练说,再指名说。5.小结: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读懂课文”关?请为自己加星。(六)勇闯“思考提问”关1.课文读正确流利了,课文内容也读懂了,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2.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交流。问题预设:预设:(1)寓言中的农夫、鹬和蚌他

18、们傻在哪儿?(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3)剪枝到底有什么学问? 3小结: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思考提问”关?请为自己加星。(七)总结:你得到了几颗星?大家比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八)作业1.课下继续熟读课文。2.把生字练习写正确、写美观。六、板书设计:预习过关课勇闯“字词认读”关勇闯“字词书写”关勇闯“朗读课文”关勇闯“读懂课文”关勇闯“思考提问”关附:第八单元预习单一、读一读,查一查。1.读一读,再给加点字的注音。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烟熏火燎、花香浓郁焦急、纳闷、争辩、剖开、赞许、挥舞、成熟、不禁 好好地 筋疲力尽、兴致勃勃、毫不示弱、聚精会

19、神、皮香肉嫩、靠、番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换词等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兴致勃勃、花香浓郁、烟熏火燎、皮香肉嫩、聚精会神、巴望自评: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二、写一写认读生字后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写的正确规范。1.写好左窄右宽的字: 不满意的再写一个: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不满意的再写一个自评: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自评: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四、读懂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揠苗助长:鹬蚌相争: 争论的故事: 带着问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剪枝的学问一文有表示心理变化的四

20、字词语:“满怀好奇、 、 、 ”,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自评: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五、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滕州市蒋庄矿区学校 孙运飞)方法指导课寓言二则之鹬蚌相争(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想像画面,体会关键词语“猛地、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表达的情意,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借助提示语读好角色语言。学习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鹬、蚌”傻在哪里,进而懂得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3.拓展阅读寓言故事,丰富语言积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想像画面,体会关键词语“猛地、威胁、毫不示

21、弱、得意洋洋”表达的情意,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借助提示语读好角色语言。学习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鹬、蚌”傻在哪里,进而懂得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寓言二则,先来回顾一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这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两三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交流环节二 、实践重点突破 语意兼得 (二)学法指导品读关键词句,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1.默读课文

22、第1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像文字描绘的画面,你看到了怎样的故事画面?从哪些词语看出的?(1)小组交流(2)交流汇报交流预设:出示: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抓住“猛地、牢牢地、急忙”这三个关键词交流,体会角色的内心。带着感受读读这段话。(3)对比品读,体会关键词表达的情意。出示: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把壳儿合上,夹住鹬的嘴不放。去掉这三个关键词

23、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有了这几个关键词语,就能走进故事中角色的内心,故事就立刻变得生动了。同学们读故事要抓住关键词来读。带着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4) 以演促读 用手演一演这个画面。一手做蚌的动作,一手做鹬的动作。两手配合重现画面。2.鹬被蚌夹住了,非常难受。它用尽力气,会做哪些努力呢?蚌又做了什么?朗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怎样的故事画面?感受到了什么?抓住关键词句(对话的提示语等)谈谈你的体会。(1)小组交流(2)指名交流交流预设一:出示: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

24、河滩上!”抓住“威胁”,体会鹬的内心。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威胁”的意思。想想故事里这只鹬鸟抓住了河蚌的什么弱点来威胁它?(板书:威胁)你就是鹬,你会怎样 “威胁”蚌呢?练读,指读。交流预设二:出示: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蚌示弱了吗?抓住“毫不示弱”体会蚌并不害怕。因为河蚌也知道鹬的弱点所以蚌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板书:毫不示弱),你就是蚌,你来“威胁”一下鹬?练读,指读。指导读出“得意洋洋”的心理。(3)分角色朗读鹬

25、蚌之争既然都不示弱,那鹬蚌到底谁斗得过谁,我们来试一试,同位分成两组“鹬鸟组”和“河蚌组”来体验它们之间的互不相让,先练一练。老师当总导演。大家思考,他们的争斗是不是一次就结束了呢?那我们两个组就来斗三次吧!第一次我们站着斗,注意加上你们的动作和表情。第二次我们坐着斗,第二次就要注意了,我们分析一下,它们争斗的声音是越来越高还是越来越低?从文章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那第三次我们就趴在桌子上斗。累了吧?这时可以用文中哪个词来形容?(板书:筋疲力尽)(4)深入角色,加上表情和动作,用上自己的语言,演一演鹬和蚌的对话。(5)总结:同学们,你们刚才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角色,

26、加上神情和动作,用自己的话来讲,这就是生动具体地讲故事。3.就这样,它们争啊,斗啊,谁也不让谁,这就是“相持”。这样相持下去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渔翁得利。同学们都知道这个结果,可是它们是一意孤行,它们真傻,傻到连说的话都一样。出示,把这两句话齐读一下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4.聪明的同学,你们能不能写一段话,让鹬和蚌恍然大悟,一听就马上停止争斗,重归于好。怎么写呢?老师提示一

27、下。出示:你这个傻 啊,今天不 明天不 ,你(们)就会 。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练习生动具体地讲故事。(1)让我们再来回顾鹬蚌相争的故事。看看作者是怎样生动地向我们讲述的?交流预设:用上“猛地 牢牢地”等夸张的动作、通过鹬的“威胁”、蚌的“毫不示弱”的对话生动地向我们讲述的。(板书:夸张的动作 生动的语言)(2)抓住描写生动的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加上动作、表情练习生动具体地讲故事。练习讲述指名讲述 (四)积累拓展 1.明理知文既然是故事,有人也提出异议,说鹬、蚌相持,嘴巴都不松口,怎么还能说话呢?为什么还这样讲呢?小组交流师生小结: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不一样,这是一个

28、童话体裁的寓言故事,是编出来的,这是很多寓言故事的特点多数会用小动物来假设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虽然这些故事让人觉得好笑,但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却易读好懂。假如直接说人,自然他会不乐意的。寓言往往用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怎样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出示:小故事大道理)2.理解运用出示一则题为“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的小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打得不可开交,美国趁机靠卖军火发了大财,战争过后,竟成了世界第一强国。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成语做题目?3.拓展阅读如今有很多寓言故事已经演变成经典的成语在广泛运用,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滥竽充数、掩耳盗铃”等,课下继续

29、读一些寓言故事,并把自己阅读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交流,阅读课上召开“寓言故事会”。六、板书设计 24.寓言两则之鹬蚌相争 夸张的动作 生动的语言鹬: 猛地 用尽力气 威胁 今天不明天不你就(也)会 蚌: 急忙 牢牢地 毫不示弱 得意洋洋 两败俱伤 渔翁得利 (滕州市龙泉街道中心小学 满月维)方法实践课寓言二则之揠苗助长(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想像画面,体会关键词语“巴望、焦急、急忙、兴致勃勃”等表达的情意,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借助提示语读好角色的语言。学习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农夫傻在哪里,进而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3.拓展阅读寓言故事,丰富语言积累

30、。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想像画面,体会关键词语“巴望、焦急、急忙、兴致勃勃”等表达的情意,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借助提示语读好角色的语言。学习讲故事,争取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农夫傻在哪里,进而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 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复习回顾,整体把握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鹬蚌相争,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2.指生交流预设:朗读课文,边读边在脑海里想像文字描绘的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角色的心理,借助提示语读好角色的语言。用上关键的词句,加上自己

31、的动作、表情就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 3.回忆课文主要内容(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二则之揠苗助长。(板书课题)你能说说这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吗?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两三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指名交流。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学法实践品读关键词句,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1.抓关键词体会农夫的急性子(1)这节课我们就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揠苗助长。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像文字描绘的画面,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农夫?(2)这是一位怎样的农夫?(板书:急性子)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性子急呢?小组交流指名交流交流预设: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

32、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抓住“焦急”等体会农夫的急性子。“焦急”什么意思?(板书:焦急) 说说意思相近的词语。“焦”这个字,本身表示“饭”做的要糊了,都发硬了,我们说饭烧焦了;“焦”在“焦急”这个词里是烦躁,着急的意思,你看这个人都“急”到什么程度了?你能想象出他焦急的样子来吗?(引导想象:转来转去,坐立不安,老是念叨等)他会念叨什么呢?他为什么焦急呢?请大家在文中画出写原因的句子。 “巴望”什么意思?(板书:巴望) 说说意思相近的词语? “巴”在这里有“急切、迫切”的意思,你能读出农夫急切盼望的意思吗?读一读。“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

33、儿也没有长”,禾苗究竟长了没有?为什么他觉得没有长?(焦急)读出焦急的想法。还有哪里写出了他焦急?(抓“天天”想象他天天到田里看的情境。板书:天天。)(3)对比阅读,体会关键词表达的情意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到田边去看。可他觉得禾苗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去掉这三个关键词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大家看,有了这几个关键词语,就能走进故事中农夫的内心,故事就立刻变得生动了。同学们读故事要抓住关键词来读。(4)下面请大家带着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2.抓关键词

34、体会农夫的傻。(1)天天巴望禾苗长高的农夫,一天终于想出了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交流交流预设农夫想到了什么办法?他是怎么做的?“急忙”说明了什么?(进一步说明他是急性子的人。)读到“一颗一颗地往上拔”你明白“揠苗助长”的“揠”的意思了吗?(板书:一颗一颗地往上拔)看到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板书:棵棵都长了一大截)展开想象农夫的表情、动作怎样?指名交流。这就叫 “兴致勃勃”。请大家带着你们的体会兴致勃勃地读读农夫的话。“真把我累坏了” 请大家联系上文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农夫确实累坏了?抓住“一直 筋疲力尽”感受累坏

35、了,带着感受再来带来读读农夫的话。3.累坏的农夫这下安心了,可他这样做的结果怎么样呢?禾苗都长高了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哪些词语看到的?交流预设 (1)抓住“纳闷”体会儿子对农夫的做法不可思议。 (2)由“枯死”一词体会农夫“一颗一颗地往上拔”的做法是多么可笑。(3)此时此刻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4小结:是呀,这个农夫真是太傻了,他本想帮禾苗长高,可是太急于求成,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读完这个故事老师想到了这样一个成语“欲速则不达”。(板书:欲速则不达)那么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揠苗助长的事情呢?指名交流。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36、三)练习生动具体地讲故事。1.我们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讲生动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谈谈?指名交流:除了用上关键的词句,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板书: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语言)2.小组练习讲故事3.指名讲故事(评价要点:是否用上了关键的词句,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四)积累拓展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听老师吟诵古文。 出示: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注释:揠:拔的意思。宋人:宋

37、国有一个人。悯:读mn,忧虑。这里是嫌的意思。芒芒:同“茫茫”,意思是天色已晚,月光已经朦胧不清了。病:疲惫,很累的意思。予:我。其子:他的儿子。趋:走。这里是赶去的意思。视:看。槁:读go。枯干。1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想不想读读古文?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能读懂哪些。(如有时间,问读懂了哪儿) 2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晃晃小脑袋。3.作业: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

38、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 ,充满智慧的人民又创造了许多现代寓言故事。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并把自己阅读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交流,阅读课上召开“寓言故事会”。六、板书设计24.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急性子 夸张的动作 生动的语言巴望 天天 焦急 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棵棵都长了一大截欲速则不达 ( 滕州市界河镇刘岗小学 杨蕴莹 ) 方法实践课争论的故事(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想像画面,体会关键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表达的情意,抓住反问句、提示语读好角色语言。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

39、懂得“做事要抓住时机”的道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想像画面,体会关键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表达的情意,抓住反问句、提示语读好角色语言。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讲故事,争取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懂得“做事要抓住时机”的道理。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 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复习回顾,整体把握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寓言二则,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2.指生交流相机出示:朗读课文,边读边在脑海里想像文字描绘的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角色的心理,借助提示语读好角色的语

40、言。用上关键的词句,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就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 3.回忆课文主要内容(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5课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你能说说这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吗?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两三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指名交流。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学法实践品读关键词句,感悟故事生动的奥秘(习故事生动之法)1.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上节课的方法品读争论的故事。(1)故事中,哥哥和弟弟为了大雁的吃法而争论,他们的观点分别是:(板书)哥哥 弟弟煮 烤(2)文中哪一自然段写了他们争论的内容?(第3自然段)2.朗读对话, 体会争论的激烈(1)抓反问句读出争论的激烈出示:“

41、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这就是兄弟俩争论的内容,同位俩分角色读一读。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激烈了呢?不要急,读书要深入,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去默读体会。小组交流。交流预设:(出示)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关注到了标点符号。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反问句,知道弟弟说

42、的是什么意思吗?(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有味道了。)出示对比句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有味道了。哪句话争论的味道浓呢?小结:是啊,反问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争论的味道更浓。(板书:反问)小标点,大学问,谁来读?(指读,齐读)在接下来的争论中,这样的反问句还有很多,赶快找一找。出示: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谁能把这几句话换个说法呢?老师读反问,学生换说法,理解反问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师生共读) (2)抓提示语、想动作表情读出激烈。正是用了这些反问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兄弟俩的互不相让。你从哪些词语也能看出兄弟俩争得很激烈

43、呢?(板书: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不以为然”什么意思?大家看:(出示 )“然”在字典中的解释:(1)对。(2)这样,那样;(3)然而。联系上下文来想一想。在这里应选(1)对。“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对的哥哥认为弟弟不对,一定有他的理由,知道哥哥心里怎么想吗?(生读哥哥的话)谁能用上书上的关联词来说一说哥哥的话,可以用一组,也可以两组都选择。(出示)要是就,只有才哥哥反对的这么强烈,弟弟当然会寻找理由反驳他,谁来读读弟弟说的话。兄弟俩的观点截然不同,他们的理由都很充分。你们看,第一回合哥弟俩你一句我一句争论还算平和,第二回合啊,加上了“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这些提示语,哥俩的

44、争论顿时激烈了许多。因为这些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同位间加上动作和表情再来读一读练一练吧。(板书:提示语)自由练读。指名读。在这些提示语的描绘下,争论升级了。争论还在继续,请大家看这一段。(出示)“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不好吃。”“大雁就该烤了吃,皮香肉嫩,煮了吃没味道。”“大雁煮了好吃。”“大雁烤了好吃。”“煮了好吃。”“烤了好吃。” “煮。 ”“烤。”“煮。”“烤。”争论又升级了吧,火药味更浓了,读这一段话,你发现了什么?没有提示语,都是人物说的话。小结:有时候,在搞清楚说话的对象后,我们往往可以舍去提示语,突出情况的紧急、程度的激烈。全班同学分两组,面对面分角色朗读。像我们刚才

45、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这就叫争论不休。“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停止)一起读好这个词语。(3)他们就这样争论不休,那这个故事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端起书,一起读第四和第五自然段。3.这个故事有趣吧,盛老师的同学们也这样认为,他们听完这个故事,还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自由朗读第7至第10自然段。盛老师赞许的仅仅是同学们的观点吗?你可以从这个省略号中能想到他还赞许了同学们的什么呢?去寻找答案。(还赞许了同学们都积极思考。)4.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听懂了盛老师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啊。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马上行动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相机板书:抓住时机

46、马上行动)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三)生动具体有条理地讲故事1.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讲讲这个故事,这回呀咱们比的是谁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别忘了加上动作、表情,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还可以加一些自己的话。2.同位互讲。3.推荐同学讲述。(评价要点:是否抓住了关键词句,加上了适当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作业:小练笔:假如同学们说的话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兄弟俩的耳朵里,有一次,又有大雁飞过,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大家发挥想像,写下来。六、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哥哥 弟弟 反问句 煮 烤 提示语不以为然 大声争辩 很不服气 抓住时机 马上行动 (滕州市龙泉街道安居小学 李 艳

47、)方法实践课剪枝的学问(第5课时)一、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等体会“我”的心理变化。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生动具体的表达;抓住提示语读好角色语言。3.感悟“剪枝的学问”,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抓住关键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等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生动具体的表达。抓住提示语读好角色语言。难点:感悟“剪枝的学问”,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 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复习回顾,整体把握1.同学们,本单元第一课

48、时我们已初步学习了剪枝的学问,你能用上下面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2.出示: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指名说出示,教师引读(学生读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其余教师引读)听说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我满怀好奇;看到王大伯挥舞着剪刀把一根根枝条剪了下来,我一脸疑惑;听了王大伯的一番话,我将信将疑;最后我看到王大伯家里的桃子获得了丰收,我又惊又喜。环节二 、实践重点突破 语意兼得(二)朗读课文,想像画面,感受生动具体的表达。1.王大伯的话让“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让我们迈进春天,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课文哪个自然

49、段描写的是春天的桃园?(第4自然段)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像文字描绘的画面,你看到了怎样的桃园?从哪些词语看出的?(1)小组交流(2)交流汇报交流预设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着,嬉戏着。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引导学生抓住“红云片片”感受春天桃园的景色迷人,抓住“欢天喜地、奔跑着、嬉戏着”等感受桃园热闹的情景。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春天的桃园就像是一幅活的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画面。(教师配乐朗读)你能读出这迷人的画面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配

50、乐)2.转眼间,春去夏来,让我们再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像文字描绘的画面,这次你看到了怎样的桃园?从哪些词语看出的?(1)小组交流(2)交流汇报交流预设 引导学生抓住“一棵棵、挂满、一个个”感受桃子的大、多,感受果园硕果累累的景象。 (3)引导:对比读读这两段话,有什么不同?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啊,只见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光鲜红润。第二句去掉“一棵棵”“一个个”不能表现桃子的多。 第一句把光鲜红润的桃子比喻成胖娃娃的脸蛋(粉嘟嘟,红嫩嫩,非常可爱),多么诱人的桃子呀!夏天的桃园也是一幅活的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教师配乐朗读)你能读出桃园“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吗?自由练一练,指生读。(配乐)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全都藏在“啊”字里面了,你能通过朗读把“我”所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开心或陶醉、惊讶不已、由衷地赞叹)小结: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奇妙,一个简单的“啊”包含了“我”如此丰富又复杂的情感,用文中的词语形容就是“又惊又喜”。这个词同“半信半疑”一样,将两种情感融合在一个词语当中,带着你的感受,读出这份“又惊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