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讲解ppt课件_第1页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讲解ppt课件_第2页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讲解ppt课件_第3页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讲解ppt课件_第4页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讲解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82008年年9 9月济南月济南1;.2l5-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桩顶作用效应计算l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l5-3 基桩竖向承载力取值基桩竖向承载力取值l5-4 设计中考虑承台效应按复合桩基设计的条件设计中考虑承台效应按复合桩基设计的条件l5-5 桩土共同作用承台效应桩土共同作用承台效应l5-6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3l5-7 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l5-8 软弱下卧层验算软弱下卧层验算l5-9 负摩阻力负摩阻力l5-10 抗拔桩承载力和裂缝控制验算抗拔桩承载力和裂缝控制验算l5-11 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桩距小于和等于等效作用分

2、层总和法沉降计算桩距小于和等于6d的群桩的群桩l5-12 单桩、单排桩、疏桩基础沉降计算单桩、单排桩、疏桩基础沉降计算l5-13 软土地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软土地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l5-14 桩基水平承载力(不讲)桩基水平承载力(不讲)4l5-15 桩身受压承载力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计算l5-16 承台计算承台计算5l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和水平剪力)较小的高层建筑群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和水平剪力)较小的高层建筑群桩基础,按下列公式计算柱、墙、核心筒群桩中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桩顶桩基础,按下列公式计算柱、墙、核心筒群桩中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桩顶作用效应。作用效应。l1)

3、考虑竖向力的设计状况考虑竖向力的设计状况l轴心竖向力作用下轴心竖向力作用下nGFNkkk 6l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l式中式中 F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lGk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对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对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除水的浮力;lN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22jiykjikxkkkixxMyyMnGFN 7lNi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下,第荷载效应

4、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下,第i基桩或复合基桩的竖向力;基桩或复合基桩的竖向力;lMxk 、My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面,绕通过群桩形心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面,绕通过群桩形心的x、y主轴的力矩主轴的力矩xi、xj、yi、yj第第i、j基桩或复合基桩至基桩或复合基桩至y、x轴的距离;轴的距离;ln桩基中的桩数。桩基中的桩数。8l必须注意,上述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结果,只适用于根据基桩的承载力必须注意,上述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结果,只适用于根据基桩的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桩数;如果用于验算桩身承载力,桩顶作用的形式不变,但特征值计算桩数;如果用于验算桩身承载力,桩顶作用的形式不变,但所有

5、的荷载均对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计算得到的基桩竖向力均为设所有的荷载均对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计算得到的基桩竖向力均为设计值。计值。9l桩基竖向承载力就是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在不考虑群桩效应的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就是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在不考虑群桩效应的条件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与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与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必须满足下列设计表达式:必须满足下列设计表达式:l(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荷载效应标准组合l轴心竖向力作用下轴心竖向力作用下RNk 10l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要求: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

6、,尚应满足下式要求:l(2)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l轴心竖向力作用下轴心竖向力作用下RNk2 . 1max RNEk25. 1 11l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要求: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要求:l式中式中 N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竖向力;lNkmax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下,桩顶最大竖向力;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下,桩顶最大竖向力;lR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NEK5 .

7、 1max 12l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由下式确定: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由下式确定: l式中式中 Quk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lK安全系数,取安全系数,取K2;ukaQKR1 ppkisikukAqlquQ 13l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按下式估算: l式中式中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lqpa、qsia桩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桩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

8、果统计分析算得;算得;l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桩底端横截面面积;lup桩身周边长度;桩身周边长度;lli第第i层岩土厚度。层岩土厚度。isiapppaalquAqR 14l1) 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就是取安全系数为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就是取安全系数为2的单桩容许承载力;的单桩容许承载力;l2) 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术语和符号规定,对单桩的端阻力和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术语和符号规定,对单桩的端阻力和侧阻力,只定义力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和单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不侧阻力,只定义力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和单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不定义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的特征值;定义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的特征值;15l3

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其术语和符号的规定中没有定义桩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其术语和符号的规定中没有定义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的特征值的条文,但规定了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特征值阻力和桩侧阻力的特征值的条文,但规定了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特征值是由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得到的;是由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得到的;l5)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Q中的规定:中的规定:“将单桩极限承载将单桩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6l6) 由此可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实际上规定了桩端阻力特由此可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0、实际上规定了桩端阻力特征值、桩侧阻力的特征值与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及桩的极限侧阻力征值、桩侧阻力的特征值与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及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之间存在下列的关系:标准值之间存在下列的关系:l ? ?pkpaqKq1 siksiaqKq1 17l7)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桩基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桩端阻力和桩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桩基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同步发挥假定的基础上,而这个假定已为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阻力同步发挥假定的基础上,而这个假定已为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所否定。所否定。 18l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不仅可以测定单桩在荷载作用下的桩顶变形性状曲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不

11、仅可以测定单桩在荷载作用下的桩顶变形性状曲线,还可以测定桩的轴向力随深度的变化,根据试验结果能进行单桩荷线,还可以测定桩的轴向力随深度的变化,根据试验结果能进行单桩荷载传递的分析、单桩破坏机理的分析和单桩承载力的分析。载传递的分析、单桩破坏机理的分析和单桩承载力的分析。 19l地基土对桩的支承作用地基土对桩的支承作用l不同荷载下轴力沿深度的变化不同荷载下轴力沿深度的变化l单桩荷载传递的基本规律单桩荷载传递的基本规律l超长桩的试验超长桩的试验20l 地基土对桩的支承由两部分组成: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地基土对桩的支承由两部分组成: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l 如果认为两者是同步增大的,那么对任何的荷

12、载阶段,这个表达式如果认为两者是同步增大的,那么对任何的荷载阶段,这个表达式都是正确的:都是正确的:isippplquAqR 21l 而实际上,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不是同步发挥的。而实际上,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不是同步发挥的。l 竖向荷载施加于桩顶时,桩身的上部首先受到压缩而发生相对于土竖向荷载施加于桩顶时,桩身的上部首先受到压缩而发生相对于土的向下位移,于是桩周土在桩侧界面上产生向上的摩阻力;荷载沿桩身的向下位移,于是桩周土在桩侧界面上产生向上的摩阻力;荷载沿桩身向下传递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摩阻力并通过它向土中扩散的过程向下传递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摩阻力并通过它向土中扩散的过程 。22l

13、对对10根桩长为根桩长为2746m的大直径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能的足尺试验结果。的大直径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能的足尺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桩侧发挥极限摩阻力所需要的位移很小,粘性土为试验表明,桩侧发挥极限摩阻力所需要的位移很小,粘性土为13mm,无粘性土为无粘性土为57mm;除两根支承于岩石的桩外,其余各桩(桩端持力层除两根支承于岩石的桩外,其余各桩(桩端持力层为卵石、砾石、粗砂或残积粉质粘土)在设计工作荷载下,端承力都小于为卵石、砾石、粗砂或残积粉质粘土)在设计工作荷载下,端承力都小于桩顶荷载的桩顶荷载的10。 23l最近的试验资料最近的试验资料l哈大线高速铁路鞍辽特大桥桩径哈大线高速铁路鞍辽特大

14、桥桩径1m,桩长桩长43ml单桩荷载传递试验结果:单桩荷载传递试验结果:l达到极限承载力达到极限承载力9600kN时,极限桩端阻力时,极限桩端阻力2400kN,占占25%l工作荷载时,容许承载力工作荷载时,容许承载力4800kN,端阻力端阻力400kN,占占8.5%l端阻力的安全系数为端阻力的安全系数为2425l 基础的功能在于把荷载传递给地基土。作为桩基主要传力构件的基础的功能在于把荷载传递给地基土。作为桩基主要传力构件的桩是一种细长的杆件,它与土的界面主要为侧表面,底面只占桩与土桩是一种细长的杆件,它与土的界面主要为侧表面,底面只占桩与土的接触总面积的很小部分(的接触总面积的很小部分( 一

15、般低于一般低于1%),这就意味着桩侧界面是桩),这就意味着桩侧界面是桩向土传递荷载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途径。向土传递荷载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途径。 26l 竖向荷载施加于桩顶时,桩身的上部首先受到压缩而发生相对于土竖向荷载施加于桩顶时,桩身的上部首先受到压缩而发生相对于土的向下位移,于是桩周土在桩侧界面上产生向上的摩阻力;荷载沿桩身的向下位移,于是桩周土在桩侧界面上产生向上的摩阻力;荷载沿桩身向下传递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摩阻力并通过它向土中扩散的过程向下传递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摩阻力并通过它向土中扩散的过程 。l 设桩身轴力为设桩身轴力为Q,桩身轴力是桩顶荷载桩身轴力是桩顶荷载N与深度

16、与深度Z的函数,的函数,Qf(N、Z)27l桩身轴力沿深度分布的桩身轴力沿深度分布的实测资料实测资料28l 桩身轴力桩身轴力Q 沿着深度而逐渐减小;在桩端处沿着深度而逐渐减小;在桩端处Q 则与桩底土反力则与桩底土反力Qp相平衡,同时桩端持力层土在桩底土反力相平衡,同时桩端持力层土在桩底土反力Qp作用下产生压缩,使桩身下作用下产生压缩,使桩身下沉,桩与桩间土的相对位移又使摩阻力进一步发挥。随着桩顶荷载沉,桩与桩间土的相对位移又使摩阻力进一步发挥。随着桩顶荷载N 的的逐级增加,对于每级荷载,上述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直至变形稳定为逐级增加,对于每级荷载,上述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直至变形稳定为止,于是

17、荷载传递过程结束。止,于是荷载传递过程结束。 29l 由于桩身压缩量的累积,上部桩身的位移总是大于下部,因此上部由于桩身压缩量的累积,上部桩身的位移总是大于下部,因此上部的摩阻力总是先于下部发挥出来;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之后就保持不变;的摩阻力总是先于下部发挥出来;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之后就保持不变;随着荷载的增加,下部桩侧摩阻力被逐渐调动出来,直至整个桩身的摩随着荷载的增加,下部桩侧摩阻力被逐渐调动出来,直至整个桩身的摩阻力全部达到极限,继续增加的荷载就完全由桩端持力层土承受;当桩阻力全部达到极限,继续增加的荷载就完全由桩端持力层土承受;当桩底荷载达到桩端持力层土的极限承载力时,桩便发生急剧的、

18、不停滞的底荷载达到桩端持力层土的极限承载力时,桩便发生急剧的、不停滞的下沉而破坏。下沉而破坏。30l 桩的长径比桩的长径比L/d是影响荷载传递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长径比是影响荷载传递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长径比L/d增增大,桩端土的性质对承载力的影响减小,当长径比大,桩端土的性质对承载力的影响减小,当长径比L/d接近接近100时,桩端时,桩端土性质的影响几乎等于零。土性质的影响几乎等于零。 发现这一现象的重要意义在于纠正了发现这一现象的重要意义在于纠正了“桩越桩越长,承载力越高长,承载力越高”的片面认识。希望通过加大桩长,的片面认识。希望通过加大桩长,将桩端支承在很深将桩端支承在很深的硬土层上以

19、获得高的端阻力的方法是很不经济的,增加了工程造价但的硬土层上以获得高的端阻力的方法是很不经济的,增加了工程造价但并不能提高很多的承载力。并不能提高很多的承载力。 3132l如果要用安全系数来表示的话,桩端阻力的安全系数如果要用安全系数来表示的话,桩端阻力的安全系数Kb必然大于必然大于2,而桩,而桩侧摩阻力的安全系数侧摩阻力的安全系数Kf则必然小于则必然小于2。 pkpaqKq1 siksiaqKq1 33l1984年,同济大学洪毓康教授根据年,同济大学洪毓康教授根据17根桩长为根桩长为862m的试桩资料和的试桩资料和5根根模型桩的试验结果,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模型桩的试验结果,通过分析研究,提

20、出了“考虑到桩侧摩阻力和桩尖考虑到桩侧摩阻力和桩尖抵抗力发挥的过程不同,在确定桩的轴向容许承载力时,应该采用两个抵抗力发挥的过程不同,在确定桩的轴向容许承载力时,应该采用两个承载力安全系数承载力安全系数Kb与与Kf的结论的结论”并给出了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取用不并给出了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取用不同安全系数的建议如表所示。同安全系数的建议如表所示。 34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取用不同安全系数的建议 桩 型 桩端阻力的安全系数 Kb 桩侧摩阻力的安全系数 Kf 打入桩 2.6 1.9 钻孔桩 5.8 1.7 35l 90年代末,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陕西信息大厦进行了超年代末,陕西省建筑科学研

21、究院等单位在陕西信息大厦进行了超长桩的试验研究,陕西信息大厦地上长桩的试验研究,陕西信息大厦地上51层,总高度层,总高度191m,地下地下3层,深层,深17.6m,基础采用桩筏基础,桩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直径基础采用桩筏基础,桩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直径1.0m。 36l 场地内第四系土层厚度场地内第四系土层厚度700800m,勘探深度勘探深度150m,在地面下在地面下30m范围内为黄土和古土壤,在范围内为黄土和古土壤,在30m至至54m范围内为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范围内为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在在54m以下为含钙质结核的硬塑粉质粘土层。试桩直径以下为含钙质结核的硬塑粉质粘土层。试桩直径1.0

22、m,桩长桩长82.2m,进行了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桩身荷载传递机理的测试与研究,还作了压浆进行了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桩身荷载传递机理的测试与研究,还作了压浆前后的承载性状的对比试验研究。前后的承载性状的对比试验研究。 37l 研究成果不仅对黄土地区的桩基础设计有指导的意义,而且对其他研究成果不仅对黄土地区的桩基础设计有指导的意义,而且对其他地区的桩也有参考作用。实测荷载传递资料表明,黄土地区的超长桩没地区的桩也有参考作用。实测荷载传递资料表明,黄土地区的超长桩没有测到桩端阻力,在桩长有测到桩端阻力,在桩长6070m处桩身轴力已经趋于零,说明在这个深处桩身轴力已经趋于零,说明在这个深度以下的桩侧阻力也得

23、不到发挥;在压浆以后,由于提高了浅层土的侧度以下的桩侧阻力也得不到发挥;在压浆以后,由于提高了浅层土的侧摩阻力,轴力为零的深度明显减小。摩阻力,轴力为零的深度明显减小。 38l不考虑承台效应: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不考虑承台效应: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桩基、土性特殊、根的摩擦型桩基、土性特殊、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aRR 39l不考虑地震作用不考虑地震作用l考虑地震作用考虑地震作用cakcaAfRR cakcaaAfRR25. 1 40承台效应系数c Sa/d Bc/l 3 4 5 6 6 0.4 0.120.14 0.180.21 0.2

24、50.29 0.320.38 0.40.8 0.140.16 0.210.24 0.290.33 0.380.44 0.8 0.160.18 0.240.26 0.330.37 0.440.50 单排桩条基 0.200.30 0.300.40 0.400.50 0.500.60 0.500.80 注: 表中 Sa/d 为桩中心距与桩径之比;Bc/l 为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 对于桩布置于墙下的箱、筏承台,c可按单排桩条基取值。 对于单排桩条基,当承台宽度小于 1.5d 时,c按非条基取值。 对于采用后注浆灌注桩的承台,c宜取低值。 对于挤土基桩、软土地基上的基桩承台,c宜取低值的 0.8 倍。

25、41l群桩效应及其工程意义群桩效应及其工程意义l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考虑群桩效应的设计方法的定量依据是群桩试验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考虑群桩效应的设计方法的定量依据是群桩试验的结果。结果。l规范方法过于复杂,与桩基设计的误差水平不一致。规范方法过于复杂,与桩基设计的误差水平不一致。l具体计算方法退出规范不等于群桩效应不存在。具体计算方法退出规范不等于群桩效应不存在。42l1. 桩的平面布置对于单桩承载力发挥的作用,桩的中心距的影响;桩的平面布置对于单桩承载力发挥的作用,桩的中心距的影响;l2. 载荷试验的沉降在什么条件下才具有工程意义?载荷试验的沉降在什么条件下才具有工程意义?l3. 有没有变形控制的

26、单桩承载力?有没有变形控制的单桩承载力?43l 群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之间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群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之间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群桩的工作性状趋于复杂,桩群中任一根桩即基桩的工作性状都不用,群桩的工作性状趋于复杂,桩群中任一根桩即基桩的工作性状都不同于孤立的单桩,群桩承载力将不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群桩沉降也同于孤立的单桩,群桩承载力将不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群桩沉降也明显地大于单桩,这种现象就是群桩效应。群桩效应可用群桩效率系数明显地大于单桩,这种现象就是群桩效应。群桩效应可用群桩效率系数和沉降比和沉降比 表示。表示。 44l群桩效率群桩效率和沉降比和

27、沉降比 sgQnQ sgss 45l 由端承桩组成的群桩,通过承台分配到各桩桩顶的荷载,其大部或由端承桩组成的群桩,通过承台分配到各桩桩顶的荷载,其大部或全部由桩身直接传递到桩端。因而通过承台土反力、桩侧摩阻力传递到全部由桩身直接传递到桩端。因而通过承台土反力、桩侧摩阻力传递到土层中的应力较小,桩群中各桩之间以及承台、桩、土之间的相互影响土层中的应力较小,桩群中各桩之间以及承台、桩、土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其工作性状与独立单桩相近。因而端承型群桩的承载力可近似取较小,其工作性状与独立单桩相近。因而端承型群桩的承载力可近似取为各单桩承载力之和,即群桩效率为各单桩承载力之和,即群桩效率和沉降比和沉降

28、比 可近似取为可近似取为1。 46l 由摩擦桩组成的群桩,桩顶荷载主要通过桩侧摩阻力传递到桩周和桩端土由摩擦桩组成的群桩,桩顶荷载主要通过桩侧摩阻力传递到桩周和桩端土层中,在桩端平面处产生应力重叠。承台土反力也传递到承台以下一定范围内层中,在桩端平面处产生应力重叠。承台土反力也传递到承台以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中,从而使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受到干扰。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常规桩的土层中,从而使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受到干扰。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常规桩距(距(34d)下,粘性土中的群桩,随着桩数的增加,群桩效率明显下降,且下,粘性土中的群桩,随着桩数的增加,群桩效率明显下降,且1;而沉降比则除了端承桩而沉降比则

29、除了端承桩 =1外,均为外,均为 1;同时承台下土反力分同时承台下土反力分担上部荷载可使群桩承载力增加。担上部荷载可使群桩承载力增加。 47群桩应力的重叠作用群桩应力的重叠作用48l新版规范有新版规范有4个变化:个变化:l群桩效应退出群桩效应退出l承台效应有条件地保留承台效应有条件地保留l荷载设计值标准值荷载设计值标准值l分项系数改为安全系数分项系数改为安全系数49RQQQssksppkpcckc cakcaAfRR ukaQKR1 50l1.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l2.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对差异沉降

30、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l3.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l4.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51l1. 桩距越大,承台下土反力越大;桩距越大,承台下土反力越大;l2. 承台分担荷载比随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增大而增大。承台分担荷载比随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增大而增大。l3. 承台分担荷载比随桩数增加而降低;承台分担荷载比随桩数增加而降低;l4. 承台分担荷载比随荷载的变化,一种是趋于稳定,另一种是持续增大。承台分担荷载比随荷载的变化,一种是趋于稳定,另一种是持续增大。52l1. 桩距越大,承台下土反力越大;桩

31、距越大,承台下土反力越大;l桩周土受桩侧剪应力作用而产生的竖向位移为:桩周土受桩侧剪应力作用而产生的竖向位移为:l位移随桩侧剪应力及桩径的增大而增大,随桩中心距增大而呈自然对数位移随桩侧剪应力及桩径的增大而增大,随桩中心距增大而呈自然对数关系减小。当中心距达到关系减小。当中心距达到nd时,位移为零。时,位移为零。rnddqEwssrln10 53l2. 承台分担荷载比随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增大而增大。承台分担荷载比随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增大而增大。54l3. 承台分担荷载比随桩数增加而降低;承台分担荷载比随桩数增加而降低;55l4. 承台分担荷载比随荷载的变化,一种是趋于稳定,另一种是持续增大。承

32、台分担荷载比随荷载的变化,一种是趋于稳定,另一种是持续增大。56l94规范的试桩资料规范的试桩资料229根;根;l本次修订增加资料本次修订增加资料416根;根;l桩的极限端阻力增加了全风化、强风化等土类;桩的极限端阻力增加了全风化、强风化等土类;l桩的侧摩阻力增加了角砾和碎石的侧阻力。桩的侧摩阻力增加了角砾和碎石的侧阻力。5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08版新增的桩侧极限摩阻力 土类 密实度 动力触探击数 预制桩 钻孔灌注桩 干作业 砾砂 稍密 5N63.515 70110 5090 60100 圆砾、角砾 中密、密实 N63.510 160200 135150 135150 碎石、卵石 中密、密实

33、 N63.510 200300 140170 150170 全风化软质岩 30N50 100120 80100 80100 全风化硬质岩 30N50 140160 120140 120150 强风化软质岩 N63.510 160240 140200 140220 强风化硬质岩 N63.510 220300 160240 160260 5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08版新增的桩端极限阻力 土类 混凝土预制桩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干作业钻孔桩 全风化软质岩 30N50 40006000 10001600 12002000 全风化硬质岩 30N50 50008000 12002000 14002400

34、强风化软质岩 N63.510 60009000 14002000 16002600 强风化硬质岩 N63.510 700011000 18002800 20003000 59ppkpisiksipkskukAqlquQQQ. 大直径桩尺寸效应系数 土类型 粘性土、粉土 砂土、碎石类土 si 518 . 0d 318 . 0d p 418 . 0D 318 . 0D 60lhb/d 5 p=0.16 hb/dlhb/d 5 p =0.8l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lAj 桩端净面积桩端净面积lAp1空心桩敞口面积空心桩敞口面积1(ppjpkisikpkskukAAqlquQQQ 616

35、2l 通过对比试验和对桩端阻力所占比例的分析可以得到嵌岩桩不一定通过对比试验和对桩端阻力所占比例的分析可以得到嵌岩桩不一定是端承桩的概念,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嵌岩桩承载性状的认识是端承桩的概念,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嵌岩桩承载性状的认识;l 其实质是认识嵌岩桩的侧阻力的存在和作用的问题,也是研究侧阻其实质是认识嵌岩桩的侧阻力的存在和作用的问题,也是研究侧阻力的发挥条件的问题。力的发挥条件的问题。63l A2和和A3进入中风化泥岩进入中风化泥岩2.2m,B3和和B4进入中风化泥岩进入中风化泥岩0.4m。嵌岩桩与非嵌岩桩试验结果 A区 B区 桩号 A1 A2嵌岩 A3嵌岩 B1 B2 B3嵌岩 B4嵌岩 桩

36、长(m) 55 60 60 45 45 50 50 桩径(m) 1.2 1.0 设计承载力 (kN) 4800 4200 极限承载力 (kN) 14600 14400 13500 7000 7700 9700 10400 6465l增加了桩长,嵌入了岩石,但承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增加了桩长,嵌入了岩石,但承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l 桩身轴力随深度明显地减小;桩身轴力随深度明显地减小;l 说明侧摩阻力得到了比较充分地发挥;说明侧摩阻力得到了比较充分地发挥;l 嵌岩与不嵌岩的条件并不影响侧阻力的发挥;嵌岩与不嵌岩的条件并不影响侧阻力的发挥;6667l 嵌入新鲜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也惊人

37、地相似;嵌入新鲜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也惊人地相似;l 嵌入强风化岩嵌入强风化岩5d,d0.6m;l 嵌入风化泥质砂岩嵌入风化泥质砂岩3.7m、新鲜泥质砂岩新鲜泥质砂岩2.0m,d1.0m;l 两者的轴力都随深度递减;两者的轴力都随深度递减;l 其端阻力都比较小;其端阻力都比较小;686970l1. 大量资料表明,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之比都超过了大量资料表明,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之比都超过了60,大部分在,大部分在80以以上;上;l2. 桩侧阻力的分担比例随长径比(桩侧阻力的分担比例随长径比(l/d)的增大而增大;的增大而增大;l3. 当桩的长径比较大(当桩的长径比较大( l/d 35

38、),而覆盖层又不太软弱的情况下,端阻力分),而覆盖层又不太软弱的情况下,端阻力分担荷载的比例很小(担荷载的比例很小(30MPa。介于两者之介于两者之间的可以内插取值。间的可以内插取值。l深径比非表内数值时也可以内插取值。深径比非表内数值时也可以内插取值。8182l后注浆技术是在灌注桩浇注混凝土以后,通过预埋的管子将水泥砂浆注入桩后注浆技术是在灌注桩浇注混凝土以后,通过预埋的管子将水泥砂浆注入桩端以下,以挤压桩底的沉渣,压密桩端土层,从而提高端承力,也可以将水端以下,以挤压桩底的沉渣,压密桩端土层,从而提高端承力,也可以将水泥砂浆注入桩侧土层中以提高桩侧摩阻力的一种技术。泥砂浆注入桩侧土层中以提

39、高桩侧摩阻力的一种技术。83l根据注浆的目的,可以分成如下不同的注浆类型:根据注浆的目的,可以分成如下不同的注浆类型:l1)桩端注浆)桩端注浆l2)桩侧注浆)桩侧注浆l3)复式注浆)复式注浆l4) 4) 压浆修补桩的缺损部位压浆修补桩的缺损部位l新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将灌注桩后注浆纳入规范,规定了施工的要新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将灌注桩后注浆纳入规范,规定了施工的要求和设计参数的取法。求和设计参数的取法。84l后注浆装置的设置后注浆装置的设置l浆液水灰比浆液水灰比l注浆终止压力注浆终止压力l单桩注浆量单桩注浆量l注浆顺序注浆顺序l终止注浆的条件终止注浆的条件85l后注浆装置的设置:后注浆装置的设置:

40、l1.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l2.注浆导管数量,直径小于注浆导管数量,直径小于1200mm的用的用2根,根,12002500mm的用的用3根;根;86l3.桩长超过桩长超过15m,且对承载力增幅要求较高时,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且对承载力增幅要求较高时,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l4.桩侧后注浆管阀的设置应结合地层情况、桩长和承载力增幅要求等因桩侧后注浆管阀的设置应结合地层情况、桩长和承载力增幅要求等因素确定,可在桩端素确定,可在桩端515m以上,桩顶以上,桩顶8m以下,每隔以下,每隔612m设置一道注浆设置一道注浆

41、阀。阀。87l浆液水灰比根据饱和度和渗透性确定:浆液水灰比根据饱和度和渗透性确定:l饱和土:饱和土:0.450.65l非饱和土:非饱和土:0.70.9l松散碎石土、砂砾:松散碎石土、砂砾:0.50.6l注浆终止压力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的深度确定:注浆终止压力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的深度确定:l风化岩、非饱和粘性土、粉土:风化岩、非饱和粘性土、粉土:310MPa;l饱和土层:饱和土层:1.24MPa。88l单桩注浆量设计时应考虑桩径、桩长、桩端桩侧土层性质、单桩承载力单桩注浆量设计时应考虑桩径、桩长、桩端桩侧土层性质、单桩承载力增幅及是否复式注浆等因素确定:增幅及是否复式注浆等因素确定:l 注浆量

42、经验系数注浆量经验系数ln桩侧注浆断面数桩侧注浆断面数l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t)nddGspc 89l注浆顺序:注浆顺序:l饱和土中,先桩侧后桩端;饱和土中,先桩侧后桩端;l非饱和土中,先桩端后桩侧;非饱和土中,先桩端后桩侧;l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小于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小于2小时。小时。l成桩后两天才可以注浆;成桩后两天才可以注浆;l注浆作业点距其他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注浆作业点距其他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10m。90l终止注浆的条件:终止注浆的条件:l1.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已达到设计要求;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已达到设计要求;l2.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注浆

43、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l检测条件:检测条件:l在注浆后在注浆后20天进行;天进行;l掺入早强剂的可在注浆后掺入早强剂的可在注浆后15天进行检测。天进行检测。91l1)胶胶结孔底沉渣,提高单桩承载力,消除桩的过大沉降;结孔底沉渣,提高单桩承载力,消除桩的过大沉降;l2)增强桩身混凝土与桩侧土的结合,提高侧摩阻力;)增强桩身混凝土与桩侧土的结合,提高侧摩阻力;l3)修补桩身缺陷部位,保证设计承载力;)修补桩身缺陷部位,保证设计承载力;l减少桩基的不均匀沉降。减少桩基的不均匀沉降。 929394959697l1)在事故处理、补强中的应用;)在事故处理、

44、补强中的应用;l单桩承载力不足时的补强;单桩承载力不足时的补强;l此时只能在桩体外下管注浆。此时只能在桩体外下管注浆。l2)设计时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事先在桩体中预设压浆管的加强措施。)设计时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事先在桩体中预设压浆管的加强措施。 后压浆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控制压浆的均匀性和如何实现注浆后压浆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控制压浆的均匀性和如何实现注浆的技术要求。压浆后单桩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与压浆工艺密切相关,而均匀性的技术要求。压浆后单桩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与压浆工艺密切相关,而均匀性和稳定性是在工程中应用的关键;和稳定性是在工程中应用的关键;98l后压浆技术推广应用中的

45、问题主要是如何控制压浆的均匀性和如何实现后压浆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控制压浆的均匀性和如何实现注浆的技术要求。压浆后单桩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与压浆工艺密切相关,注浆的技术要求。压浆后单桩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与压浆工艺密切相关,而均匀性和稳定性是在工程中应用的关键;而均匀性和稳定性是在工程中应用的关键;l标准化将有助于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准化将有助于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99ppkpgisiksijsjkukAqlqulquQ 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si、端阻力增强系数p 土层 名称 淤泥 淤泥质土 粘性土 粉土 粉砂 细纱 中砂 粗砂 砾砂 砾石 卵石 全风化 强风化 si 1.21.3 1.4

46、1.8 1.62.0 1.72.1 2.02.5 2.43.0 1.82.2 p 2.22.5 2.42.8 2.63.0 3.03.5 3.24.0 2.63.0 注:干作业桩、挖孔桩,按表列的值乘以小于 1.0 的折减系数,当桩端持力层为粘性土和粉土时,折减系数取 0.6,为砂土和碎石土时,取 0.8。 100l后注浆增强系数系通过数十根不同土层中的后注浆桩与普通桩的静载对后注浆增强系数系通过数十根不同土层中的后注浆桩与普通桩的静载对比试验求得。其侧阻和端阻增强系数不同,而且变化很大。比试验求得。其侧阻和端阻增强系数不同,而且变化很大。l总的变化规律是:端阻的增幅高于侧阻,粗拉土的增幅高于

47、细粒土,桩总的变化规律是:端阻的增幅高于侧阻,粗拉土的增幅高于细粒土,桩端、桩侧复式注浆高于单一注浆。端、桩侧复式注浆高于单一注浆。l根据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山东、西安、武汉、福州等地根据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山东、西安、武汉、福州等地106份资料份资料验证。验证。101102l当桩端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需要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此时桩当桩端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需要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此时桩基作为实体深基础,假设作用于桩基的竖向荷载全部传到持力层顶面并基作为实体深基础,假设作用于桩基的竖向荷载全部传到持力层顶面并作用于桩群外包线所围的面积上,该荷载以作用于桩群外包线所围的面积上

48、,该荷载以 角扩散到软弱下卧层顶面角扩散到软弱下卧层顶面。 103 104azmzftl tgtBtgtAlqBAGFisikkkz2220000 105l z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l m软弱层顶面以上各土层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的厚度加权软弱层顶面以上各土层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的厚度加权平均值;平均值;ll 硬持力层的厚度;硬持力层的厚度;lfaz软弱下卧层经深度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度修正系数取软弱下卧层经深度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度修正系数取1.0;lA0、B0桩群外缘矩形面积的长、短边长;桩群外缘矩形面积的长、短边长;lq

49、sik桩周第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l 压力扩散角压力扩散角 ,按表取用。,按表取用。106桩端硬持力层 Es1/ Es2 t=0.25 B0 t0.50 B0 1 4 12 3 6 23 5 10 25 10 20 30 注:Es1、Es2分别为硬持力层、软弱下卧层的压缩模量; 当 t0.25 B0时,取低值; 107l负摩阻力是指桩周土层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超过桩身沉降量的下沉时,负摩阻力是指桩周土层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超过桩身沉降量的下沉时,作用于桩身的向下的摩阻力。作用于一根桩上的负摩阻力之和称为下拉作用于桩身的向下的摩阻力。作用于一根桩上的负摩阻力之和称为

50、下拉荷载,记为荷载,记为Qn,由于负摩阻力的作用可能导致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沉降和由于负摩阻力的作用可能导致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沉降和破坏,不少建筑物桩基因负摩阻力而产生过大的沉降、倾斜或建筑物开破坏,不少建筑物桩基因负摩阻力而产生过大的沉降、倾斜或建筑物开裂等过程事故,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加固,甚至无法使用而拆除。负裂等过程事故,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加固,甚至无法使用而拆除。负摩阻力已称为基础工程界的一个技术热点,设计时必须充分予以注意。摩阻力已称为基础工程界的一个技术热点,设计时必须充分予以注意。108l1) 桩穿过欠压密的软粘土或新填土,而支承于坚硬土层(硬粘性土、中密桩穿过欠压密的软粘土或新填

51、土,而支承于坚硬土层(硬粘性土、中密以上砂土、以上砂土、 卵石层或岩层)时;卵石层或岩层)时;l2) 在桩周地面有大面积堆载或超填土时;在桩周地面有大面积堆载或超填土时;l3) 由于抽取地下水或桩周地下水位下降,使桩周土下沉时:由于抽取地下水或桩周地下水位下降,使桩周土下沉时:l4) 挤土桩群施工结束后,孔隙水消散,隆起的或扰动的土体逐渐固结下沉挤土桩群施工结束后,孔隙水消散,隆起的或扰动的土体逐渐固结下沉时;时;l5) 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下沉或冻土融化下沉时。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下沉或冻土融化下沉时。109110 中性点有三个特征:所在断面处桩土位移相等、摩阻力为零、轴力最大。中性点有三个特征

52、:所在断面处桩土位移相等、摩阻力为零、轴力最大。 中性点的深度中性点的深度ln与桩周土的压缩性和持力层的刚度等因素有关;且在桩、土与桩周土的压缩性和持力层的刚度等因素有关;且在桩、土沉降稳定之前,它始终处于变动中。例如上海宝钢支承于砂层的钢管桩,沉降稳定之前,它始终处于变动中。例如上海宝钢支承于砂层的钢管桩,随着地面堆载从随着地面堆载从2m加到加到8m,中性点的深度从中性点的深度从0.22L逐渐下移至逐渐下移至0.85L(L为为桩的入土深度)。桩的入土深度)。111l中性点深度应按桩周土层沉降与桩沉降相等的条件计算确定,也可按表中性点深度应按桩周土层沉降与桩沉降相等的条件计算确定,也可按表确定

53、:确定: 中性点深度 Ln 持力层性质 粘性土、粉土 中密砂以上 砾石、卵石 基 岩 中性点深度比Ln/L0 0.50.6 0.70.8 0.9 1.0 112lln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ll0桩周软弱土层的下限深度;桩周软弱土层的下限深度;l桩穿过湿陷性黄土时,可增大桩穿过湿陷性黄土时,可增大10;l桩周土的固结与桩基的固结沉降同时完成时桩周土的固结与桩基的固结沉降同时完成时ln0;l当桩周土计算沉降小于当桩周土计算沉降小于20mm时,时, ln应按应按0.40.8折减。折减。113l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i层土负摩阻力标准值由上式计算。层土负摩阻

54、力标准值由上式计算。qsinni 负摩阻力系数 n 土 类 n 饱 和 软 土 0.150.25 粘 性 土、粉 土 0.250.40 114l负摩阻力对于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负摩阻力对于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随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分担荷随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分担荷载比、建筑物各桩基周围土层沉降的均匀性、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载比、建筑物各桩基周围土层沉降的均匀性、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程度而异,因此,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敏感程度而异,因此,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115l1) 对于摩擦型桩基,当出现负摩阻力对桩基施加下拉荷载时,由于桩对于摩擦型桩基,当出现负摩阻力对桩基施加下拉荷载时,由

55、于桩端持力层的压缩性较大,随之引起桩的下沉,这种沉降有减小相对位移端持力层的压缩性较大,随之引起桩的下沉,这种沉降有减小相对位移、降低负摩阻力的作用,直至负摩阻力降为零。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降低负摩阻力的作用,直至负摩阻力降为零。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摩擦型桩基,可近似将理论中性点以上的侧阻力作为零近似验算桩基承摩擦型桩基,可近似将理论中性点以上的侧阻力作为零近似验算桩基承载力;载力;116l2) 对于端承型桩基,由于其桩端持力层比较坚硬受负摩阻力引起的下对于端承型桩基,由于其桩端持力层比较坚硬受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后不致产生沉降或沉降量较小,负摩阻力将长期作用于桩身中性拉荷载后不致产生沉降

56、或沉降量较小,负摩阻力将长期作用于桩身中性点以上侧表面。因此,应计算中性点以上负摩阻力形成的下拉荷载,并点以上侧表面。因此,应计算中性点以上负摩阻力形成的下拉荷载,并以下拉荷载作为外荷载的一部分验算其承载力。以下拉荷载作为外荷载的一部分验算其承载力。117Quqlgnnsiniin1 naXaYsnmssdqd4 118l式中式中 n中性点以上的土层数;中性点以上的土层数;l li中性点以上各土层的厚度中性点以上各土层的厚度 (m);l n负摩阻力桩群效应系数负摩阻力桩群效应系数l saX,saY分别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分别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m);l qsn中性点以上桩的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

57、;中性点以上桩的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l m中性点以上桩周土的加权平均有效重度中性点以上桩周土的加权平均有效重度(kN/m3)。119 实测下拉荷载值 桩型 桩长 /m 桩径 /mm 产生条件 下拉荷载 /kN 沉降量 /mm 测试地 KP24钢桩 55 450 吹填 10m砂砾料 4000 2000 挪威, 奥斯陆 钢管桩 57 500 同上 3000 270 同上 钢管混凝土桩 41 500 同上 2500 70 同上 钢管桩 30 300 同上 1200 200 同上 钢管桩 43 600 地面沉降 3020 127 日本,东京 钢管桩 43 600 同上 2540 127 同上 灌注桩

58、31 600 同上 1600 127 同上 钢管桩 43 600 同上 1760 127 同上 预应力桩 55 320 粘土扰动后再固结 400 瑞典, 哥顿堡 钢管混凝土桩 90 1000 8400 180 加拿大, 蒙特利尔 钢管桩 49 300 路堤填方 1400 530 同上 120 实测下拉荷载值 桩型 桩长 /m 桩径 /mm 产生条件 下拉荷载 /kN 沉降量 /mm 测试地 钢管桩 30 760 3.3m 填方 1800 澳大利亚, 墨尔本 H型钢桩 30 1140 美国, 波士顿 钢管桩 25 1000 50 同上 混凝土桩 25 530 填土 1090 25 同上 混凝土桩

59、 16 300 堆砂 450 前苏联 混凝土桩 22 500 浸水 286 前苏联,湿陷性黄土 灌注桩 20 800 同上 334. 4 335.0 336.9 156.5 445 924 1026 815 中国,兰州 湿陷性黄土 预制桩 7.7 400 同上 285 400500 同上 灌注桩 10.5 350 同上 189 400500 同上 121l1.电渗法电渗法 在相邻两根桩中,以一根为阴极,以另一根为阳极,通以直流电,在相邻两根桩中,以一根为阴极,以另一根为阳极,通以直流电,使土中水流向阴极的桩,从而降低该桩的负摩阻力。但此法只适用于钢桩,使土中水流向阴极的桩,从而降低该桩的负摩阻

60、力。但此法只适用于钢桩,且费用比较贵;且费用比较贵;l2.扩大桩端以减少桩身摩阻力,但此法将正、负摩阻力都降低,只适用于端承扩大桩端以减少桩身摩阻力,但此法将正、负摩阻力都降低,只适用于端承桩;桩;122l3.套管法套管法 在中性点以上桩段的外面,套上尺寸较大的套管,隔离负摩阻在中性点以上桩段的外面,套上尺寸较大的套管,隔离负摩阻力,但此法需多用钢材,费用较高;力,但此法需多用钢材,费用较高;l4. 涂层法涂层法 在桩的中性点以上部分涂以薄层涂料,以降低负摩阻力,常用在桩的中性点以上部分涂以薄层涂料,以降低负摩阻力,常用沥青涂层,价格便宜,效果比较好。沥青涂层,价格便宜,效果比较好。123 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