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下册 第 三 单元 第 一信息窗主备人: 张友明 时间 2015/4/10 学习内容:第1课:快乐农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共 2 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 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联系举例验证揭示规律字母表达应用巩固”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学难点: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概括出加法的运算规律教学过程:一 问题指引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
2、的有关知识。(多媒体课件出示黄河走向的情境图,地图展示黄河的长度及流域面积。)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图中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2)黄河全长多少千米?学生还可能提出其他问题,应予以肯定。教师主要板书出体现本节课核心的两个问题。二 展示风采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于以上两个问题,同学们应该怎样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选出几种不同的运算顺序进行板书)预设:(1)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方法一: 先算上、中游的流域面积, 方法一: 先算中、下游的流域面积, 再加上下游的流域面积。 再加上上游的流域面积。 列式计算 列式
3、计算 39+34+2 39+(34+2) =73+2 =39+36 =75(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2)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列式计算 列式计算 3470+1210+790 3470+(1210+790) =4680+790 =3470+2000 =5470(千米) =5470(千米)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两种算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两种算法结果一样,两个算式中间能否划等号?你能从以上计算过程中发现什么规律?验证猜想并用字母表示。2.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小组选派学生代表进行汇报(预设):(1)方法一: 先算上、中游的流域面积, 方法二: 先算中、下游的流域面积, 再加上下
4、游的流域面积。 再加上上游的流域面积。发现:两种算法结果一样,两个算式可以划等号。(2)方法一: 先算上、中游的长度, 方法二: 先算中、下游的长度, 再加上下游的长度。 再加上上游的长度。发现:两种算法结果一样,两个算式可以划等号教师板书:(39+34)+2=39+(34+2); (3470+1210)+790=3470+(1210+790)教师解释强调:等号左边的式子加了一个括号表示强调把前两个数结合相加,与按顺序计算的实质是一样的。质疑:从上面两组算式的计算顺序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预设):在加法运算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5、再加第一个数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学生提出疑问:这是一个规律吗?是不是适用于其他加法算式?教师:这个问题很好,大家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这个规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举出充分的例子验证猜想(预设):这是加法运算的一个规律,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验证,如下(35+63)+15 = 35+(63+15)(235+82)+18 = 235+(82+18) 教师评价:经过验证,这确实是加法运算的一个规律,叫加法的结合律。如果三个加数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加法的结合律吗?3.抽象概括,总结提升教师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是一样的
6、,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字母表示为:(a+b)+c=a+(b+c)。探究加法的交换律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交流探究,完成下面的填空,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验证猜想并用字母表示出来。2.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学生代表汇报(预设):以上都填等号。我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学生质疑:这是加法的一个运算规律吗?适用于其他算式吗?教师:请同学们对提出的问题大胆猜想,然后举例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举出充分的例子验证猜想(预设):这是加法运算的一个规律,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验证,如下24+6 = 6+24;1000+200 = 200+1000;167+305
7、= 305+167; 教师评价:经过验证,这确实是加法运算的另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加法的交换律吗?预设:a+b=b+a3.抽象概括,总结提升教师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字母表示为:a+b=b+a。三初露锋芒1.课本19页自主练习第1题:a+=25+; a+73+27=+(73+27);38+=b+; 160+(+a)=(+40)+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订正,并说明填空的根据。2.数学游戏:课本19页自主练习第2题24+6=6+24 a+68+32=a+(68+32) a+b=b+a 120+40=40+12015+24+36+
8、45=(15+45)+(24+36) 782+324+218=(782+218)+324课前准备好一些卡片,同桌之间相互问答,并说明理由。教师订正强调:最后两个式子先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然后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虽然是多个数相加,但交换过程还是两个数在交换。3.课本19页自主练习第3题(连线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说明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四拓展练习课本19页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先看明白统计图,找出所需要的数据,再列算式计算。然后汇报交流。预设:方法一:346+768+1654 方法二:346+768+1654 =1114+1654 =(346+1654)+768 =2768(万元) =20
9、00+768 =2768(万元)交流:哪种算法更简便、快捷?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规律?学生:第二种算法简便。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五盘点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给计算带来方便。同学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就要树立规律简算的意识,即便是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简算的要求,只要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都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下节课我们将更加详细的讲解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能简便地解决哪些问题。四年级下册 第 三 单元 第 一信息窗主备人: 张友明 时间 2015/4/10 学习内容:第2课: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共 2 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
10、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及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2. 在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指引.1.谈话:“加法运算律”是哪些运算律?说出相应的字母表达式及其意思。板书:a+b=b+a (a+b)+c=a+(b+c
11、)2.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27545427加法交换律 (4836)6448(3664)加法结合律 35(3965)(3565)39加法交换律、结合律3.你能很快说下面的数与什么凑成100吗?57 38 79 26 834.抢答小比赛: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2+7+8
12、 4+37+6 3+46+17 3+8+7+2并说说先算什么,体会“凑”的思想。(板书:凑)师:看来连加中也藏着不少学问,可不是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使运用加法运算律使计算更加简便。(板书课题: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出示算式:282+63+37 思考:(1)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应该怎样计算?(2)仔细观察数字有什么特点?(3)想一想: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4)比较两种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收集交流的素材
13、。二展示风采。 1.成果展示。谁愿意把自己小组的计算方法与大家分享呢?(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老师与其他学生认真倾听,针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有:282+63+37 282+63+37 282+63+37 282+63+37 =345+37 =282+(63+37) =(63+37)+282 =282+100 = 382 =282+100 =100+282 =382 =382 =382 2.质疑辨析,理解算理。 (1)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为什么先算63+37呢?(先算能成整百的数,63+37正好可以凑成100,这样口算比较简便。)(
14、2)第种和第种做法有什么不同之处?第种做法运用加法的结合律,第种做法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谈话:看来大家是利用加法的运算律把63和37结合在一起,凑成了一个整百数,这样算起来比较简便。(3)第种和第种做法为什么要加小括号?第种做法不加小括号,先算63+37你认为行吗?预设:因为这两种做法都改变了原题的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第种做法不加小括号不能先算。)(4)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第种、第种和第种做法比较简便,因为 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算能成整百的数口算比较简便。3.师生共同把正确的简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4.进一步理解简便算法。(1)课件出示:152+79+48+11师
15、:仔细观察数字的特点,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学生独立做一做。(2)师:哪位学生愿意把你的算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呢?预设:利用加法的交换律把79和48交换位置,再利用加法的结合律把152和48结合在一起凑成整百数200,把79和11结合在一起凑成整十数90。分别用小括号括起来,即(152+48)+(79+11)。课件出示:342+157+39提问:仔细观察题中3个加数的特点,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为什么?预设:不能,因为里面没有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5.小结:并不是所有的连加算式都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只有把两个或三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通过交换律再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计算简便。6.让学生举例
16、说一说,如何利用加法的交换律进行验算。预设:对加法进行验算时,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三初露锋芒。1.自主练习第3题(连线题)。(1)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把算式结果相同的连线。(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班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哪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是进行了计算还是根据运算律来判断,运用了哪些运算律。2.自主练习第4题。下面是某地区近几年“招商引资情况”。 三年共招商引资多少万元?温馨提示:学生独立完成:先看明白统计图,找出所需要的数据,再列算式计算。然后汇报交流。预设:方法一:346+768+1654 方法二:346+768+
17、1654 =1114+1654 =(346+1654)+768 =2768(万元) =2000+768 =2768(万元)交流:哪种算法更简便、快捷?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规律?(第二种算法简便。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即便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简便的要求,只要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都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四拓展练习1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234+700+300 26+(89+74) 350+195+105+850 147+89+53+11724+435+565+1076 11+13+15+17+19温馨提示:哪两个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用
18、不同的符号标一标、画一画。学生分两组比赛,集体订正,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2. 课本自主练习第7题。(媒体出示)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1)学生认真读题,明确数量关系。(2)独立完成。提醒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五、盘点收获: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谈收获,全班交流。)2.师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方法计算。几个数连加时,可以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能凑成整十数的数先加,再和剩下的数相加,这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板书设计: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加法的交换律: a+b=b+a ; 加法结合律:(a+b)+c=a+(b+c)282
19、+63+37 =282+(63+37) 凑整法(整十、整百、整千)=282+100 =382 四年级下册 第 三 单元 第 二信息窗主备人: 张友明 时间 2015/4/10 学习内容:第3课: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 (共 2 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2. 利用情境图,设计问题,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3.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知识形成的乐趣,感受学好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
20、:结合乘法算式归纳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指引:1.复习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加法的哪两个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这些运算律?学生回忆交流汇报: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 a+(b+c)师小结:在计算连加时根据数的特点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看看在乘法算式里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运算律。2、出示信息窗1同学们到过济南长途去车站吗?那里每天车来车往可忙了。下面请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上济南汽车站。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中巴:每天发车960辆,每辆乘座20人;大巴:每天发车640辆,每辆乘座36人
21、先让同桌相互交流获得信息,在指生汇报交流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有:预设回答:1、济南长途汽车站每天发车多少辆?2、中巴车每天发送多少人?大巴车每天发送多少人?3、中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 可能学生没有提出“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则由老师引导提出。(同时板书问题。)中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二展示风采问题:中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列算式的想法。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进行指导。2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根据巡视情况,请不同解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分别说说各自解题
22、思路。960×20×5 960×(20×5)=19200×5 =960×100=96000(人) =96000(人) 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发现,下面请把你的发现同大家共同分享吧,那一组的同学愿意先把你们的发现同大家交流。3.归纳乘法结合律。(1)观察算式、提出猜想。我们发现在解决“中巴车5天共运送多少人?”这个问题两种解法都有道理,他们的结果相同,也就是说两个算式也相等。即,960×20×5=960×(20×5)我们观察算式发现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先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而右边的算式是先把
23、后边的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他们的得数一样。我们知道加法中有加法结合律,我们就猜想乘法中是不是也有乘法结合律?(2)提出质疑、验证规律。质疑:对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猜想你同意吗?我们同意他的观点,但一个算式不能就得出结论。所以我们组又列举了几个算式进行了验证,请看算式。(学生展示算式。)8×3×6=8×(3×6)2×5×9=2×(5×9)12×5×4=12×(5×4)通过计算以上这些算式我们认为猜想成立。师问:大家举得例子是不是也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学生普遍认同
24、。)(3)归纳概括,得出结论。问:那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我们的发现表达出来。预设: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得数都是相等的。(4)字母表示,提炼规律。如果分别用字母a 、b 、c 表示三个数,那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吗?生字母表示: (a·b)·c = a·(b·c)4.探索乘法交换律(1)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猜一猜乘法也有交换律吗?同桌互相说说,并举例验证。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位置,他们的积不变。(2)教师肯定说法。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25、,举手汇报。我们一起把这个规律概括一遍: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这个规律叫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三初露锋芒1.出示教材24页第1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25×=a×25 a×65×87=×(65×87)43×=b× 24×(×b)=( ×18) × (1)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2)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填方框的依据。此题为了巩固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2.出示教材24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此题是用连线的方式巩固乘法
26、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从连线中进一步辨别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异同。(1)先让学生独立连线。(2)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每道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四拓展练习1.新课堂14页第4题.天宫一号绕地球飞行,每分飞行约445千米,飞行1周需要大约90分钟。在轨飞行10周约是多少千米?(1)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解题思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好多问题的计算,虽然解题方法不同,但是结果相同。算式中蕴含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新课堂14页第5题。智慧园地:你能很快说出每组气球上3个数连乘的积吗?(媒体出示)(1) 先让学生说结果。然后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老师不作进一步此题为下节课研究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
27、律进行简便计算埋下伏笔。五盘点收获 学生 老师板书设计: 乘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960×20×5 960×(20×5)=19200×5 =960×100=96000(人) =96000(人)8×3×6=8×(3×6) 猜想2×5×9=2×(5×9) 验证12×5×4=12×(5×4) 归纳乘法结合律:(a×b)×c = a×(b×c) 乘法交换律:a×b=b×
28、;a四年级下册 第 三 单元 第 三信息窗主备人: 周存英 时间 2015/10/4 学习内容:第2课:乘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的运用 (共 2 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运算能力。2通过类比、推理、探索等活动,经历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规律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归纳理解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学 习 过 程
29、一问题指引应用加法运算律,能使计算变得简便,那么乘法运算律是否也能起到这个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认真计算教科书第20页信息窗1第二个红点出示的算式125×7×8,请同学们先按照四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然后按照我们学过的乘法运算律试着做一做,思考:哪种方计算简便?做题中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个运算定律?你认为怎样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变得简便?二展示风采 师:谁先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做题方法。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125×7×8 125×7×8 125×
30、;7×8 =875×8 =125×8×7 =7×(125×8) =7000 =1000×7 =7×1000 =7000 =7000(有的同学按照运算顺序做,有的用简便方法去做,把他们的做法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师:这几种解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生(1):我认为先算125×8得到的积,再乘7简便。师:为什么把125×7×8变成125×8×7,理由是什么?生(2)因为125×8的积等于1000是一个整千数,所以根据乘法交换律交换7和8的位置,再利用乘
31、法结合律,先让125和8相乘再与7相乘。师:你认为怎样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变得简便?生(3):把相乘后积的末尾带0的数结合在一起。师:如果里面没有相乘后积的末尾带0的数怎么办?例如游戏卡片上的25×32。小组合作交流找到简便算法。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生(4):因为32和那个数相乘也不等于100,而25和4相乘等于100,32里面正好有一个因数4,所以把32写成4和8,然后让25与4结合,再乘8。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自己探索的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从而体现数学的三初露锋芒1.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2.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四拓展练习3.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4
32、.出示自主练习7五盘点收获学生:老师:四年级下册 第 三 单元 第 三 信息窗主备人: 周存英 时间 2015/10/4 学习内容:第1课:乘法分配律 (共 2 课时)学习目标:1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式题的构题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促进计算思维的灵活。2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3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适用性和重要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求异思维,逐步养成简算习惯。【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
33、便计算。教学难点: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导学过程】问题生成 一、问题指引( )乘法的分配律,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谁能用字母表示?我们学习了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使用它们都可以使计算简便,那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否也能给计算带来简便呢?自学红点1和2,试答课本上的问题2同位小组内交流3说一说(1)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自己组总结的知识点。(2)学生举例,说说你知道的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小组交流。二、展示风采 (先交流,组长推荐组员汇报)1出示主题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3把你们的方法向全班同学展示,请多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2.展示交流
34、,老师点拨:1汇报展示各种做法:(让学生把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预设算法:(1)竖式 (2)口算:57× 100=5700 (3)57× 102 102 2× 57=114 =57×(100+2) × 57 5700+114=5814 =57×100+57×2 714 =5700+114 510 =5814 58142. 在对比中发现简便算法教师启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的这三种计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跟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吧。预设:我喜欢第(2)种方法,先求100个57,再算2个57,最后再把
35、它们加起来 ,就是102个57是多少我喜欢第(3)种方法,第(3)种与第(2)种算法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算法,只是书写形式不一样,这种书写更清晰。第(2)(3)种方法的算理是一样,他们都运用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三、初露锋芒(规定:各组底线队员汇报)1.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2.出示自主练习:四、拓展练习(第二课时,题目来源:.老师打印一部分习题,这部分题可以放给某一小组,提前辅导,课上整组展示 课上展示2、课前学生搜集相关习题:课本或新课堂上感觉较难的题目)五、盘点收获学生:老师:四年级下册 第 四单元 第 一信息窗主备人: 周存英 时间 2015/10/4 学习内容:第1课:三角形的特性 (共
36、 2 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去探求真理的志向,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教学难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 习 过 程一、问题指引1.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工
37、地上塔吊忙个不停,那么塔吊的主要工作是什么?2. 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的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呢?3.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三角形结构的图形?4.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的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合作。温馨提示: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动手试一试。2.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设计成三角形?3.试一试:做个实验试一试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4.品一品:其他图形具备这个性质吗?5.考一考:什么是三角形?二、展示风采 (先交流,组长推荐组员汇报)1.学生分组操作、体验、研究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及三条边的关系。教师巡视,随时关注学生的探究的
38、情况,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大胆地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倾听,并随机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研究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和三条边的关系。)2.体验三角形的特性。交流:大家在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生1: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生2: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教师小结:用力拉三角形的框架时,形状不容易改变,我们就说三角形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3.教师评价学生各小组的汇报情况,重点点拨。三、初露锋芒1.出示自主练习1:2.出示自主练习:2四.拓展训练 五盘点收获。学生:老师:三角形
39、内角和四年级下册 第 四单元 第 二信息窗主备人: 宋宗伟 时间 2015/4/16 学习内容:第1课:三角形内角和 (共 2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会求三角形的内角和,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操作、验证的探究过程,渗透转化、 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掌握“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3. 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利用这一知识点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
40、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学习纸学生准备:量角器、剪刀教学过程:一问题指引.1.认识内角内角和的意义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1)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2)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教师引导,通过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内角”“内角和”的含义。2提出问题师:我们都知道一个三角形有三个内角,那谁知道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板书课题二展示风采。1.多媒体课件出示:三角形的争吵根据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大胆地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 初步验证:从特殊入手计算直角三角板的内角
41、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下面我们先从直角三角形入手。(板书直角三角形)(1)计算30度直角三角板的内角和。这是什么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你们知道吗?(师生与课件同步指着说,课件配合。)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谁来算一算?引导生回答:90°+30°+60°=180°(2)计算45度直角三角板的内角和。这是什么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你们知道吗?(师生与课件同步指着说,课件配合。)它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引导生回答:90°+45°+45°=180°(3)分析思考、发现规律。(课件出示两个直角三角形)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引导生回答:直角三角形内角和180°。3由特殊到一般猜想验证。(1)提出猜想。我们学习的三角形是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他们的内角和是否也是180°?生自由猜测。(2)验证猜想。有的说是,有的说不一定,那我们的猜想(板书:猜想)对不对呢,下面需要怎样?(板书:验证)科学需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出示探究提示: 打开信封,拿出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 用量角器测量各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健康服务合同范例
- 商场设施租赁合同范例
- 供货安装合同范例
- 大显股合同范例
- 岭南师范学院《国际物流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临时租房合同样本
- 农业智能化种植设备研发与推广应用方案
- 健康产业健康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方案
- 单位签合同模板
- 临沂大学《影视校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全国半导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赛项)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研发投入核算管理制度
- 新疆哈密地区(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 抖音直播知识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SUV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护理案例教学法
- 2023年广州市教育系统招聘优才计划笔试真题
-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 新教材适用高中物理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2022年度高端客户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