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题2“高考热点”考什么用历史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板块一板块综合提升热考点1国家治理能力针对训练1观察右图 图片主要说明A.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B.分割宰相权力并趋于完善C.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D.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解析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期已经形成,图片所示的中央机构为西汉时存在,故A项错误;从图片可知,皇帝通过使用身边的人员来削弱丞相的权力,但身边的人没有法定的地位,因此不能说明“分割宰相权力并趋于完善”,故B项错误;图片中通过利用身边的人来直接命令中央的执行机构“九卿”,从而使君权得到加强,故C项正确;图片所示中央机构为西汉的内外朝制度,故D
2、项错误。热考点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训练2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超过了3 600处。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A.乡村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C.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D.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活动解析答案解析解析由材料可知,两宋时期的农村商业中心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使乡村市镇更具经济性,说明乡村经济进行了自我调整和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两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
3、错误;材料仅体现两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两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故D项错误。热考点3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担当精神针对训练3古雅典“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在自撰的墓志铭上,只字不提自己的文学创作成果,却突出其在马拉松同“长头发的波斯人”战斗的“光荣业绩”。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体现了雅典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B.彰显了公民维护城邦民主的责任感C.借此表达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D.反映了雅典精英阶层漠视文学创作解析答案解析解析古代雅典的社会风气应该是民主政治,且埃斯库罗斯的一次光荣战绩无法反映整个社会的尚
4、武风气,故A项错误;戏剧家不强调自己的文学成果,却强调自己的战果,即强调自己的公民意识,故B项正确;埃斯库罗斯处于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且突出自己的公民意识,故C项错误;古雅典时期文学繁荣,故D项错误。针对训练4孔子提出“为政以德”“重义轻利”;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由此可见,两位先哲的相似点是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C.加强个人修养 D.公民意识热考点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析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题目中“为政以德”得出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主张“礼”,主张恢复周礼,并未对时代提出批判性的建议,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属于个人修养的加强,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题目中孔子和苏
5、格拉底的主张并未牵涉到自由观念和公民意识,故B、D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重义轻利”得出孔子注重个人修养的加强,根据题目中“美德即知识”得出苏格拉底加强个人修养,故C项正确。热考点5“一带一路”倡议针对训练5下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解析答案解析解析材料没有信息表明青海是当时欧亚经
6、济文化中心,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中国与美洲等地尚缺乏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当时中国丝织技术中吸收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故D项错误。热考点6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针对训练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
7、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材料二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过1 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针孔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答案答案思想: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扶贫方式多样化;临时性救助与常设机构救助相结合;强调地方政权扶贫的责任。价值: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注重系统性扶持,将摆脱贫困的短期目标与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长远目标相结合。答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