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向_第1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向_第2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向_第3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向_第4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向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题 目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系 别 土木工程系 专 业 土木工程 学生姓名 向俊桦 学 号 120310217 年级 2012级 指导教师 方冬慧 教务部制表 二一五 年 六 月 六 日目 录1、设计任务书-(3)2、设计计算书-(4)3、平面结构布置-(4)4、板的设计-(4)5、次梁的设计-(8)6、主梁的设计-(11)7、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17)附图1、平面结构布置图-(20)附图2、板的配筋图-(21)附图3、次梁的配筋图-(22)附图4、主梁配筋图-(22)参考资料:1、建筑荷载规范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

2、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设计题目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二、 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5、绘制结构施工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2)、板的配筋图(1:50)(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三、 设计资料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7.5kN/m2,建筑平面尺寸30*21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梁板底粉刷自重0.25kN/m23、材料选用:(1)

3、、混凝土: C25(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级。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 平面结构布置:、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7m,次梁的跨度为5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边跨2.4m中跨2.3m。、按高跨比条件,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取板厚h=100mm。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取 则,取。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则,取。二、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荷载计算:( 取1m宽板带计算) 水磨石面层 0.65kN/m2 100mm钢筋混凝土板 2.5KN/ 15mm板底混合砂浆 0.25KN/ 恒载: =0.

4、65+2.5+0.25=3.4KN/ 活载: qk=7.5 KN/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于是板的设计值总值: g+q=3.4×1.21.3×7.513.83 KN/2、 板的计算:次梁截面为,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5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 中跨: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3、内力计算及配筋: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截面位置1B2C1/11-1/1

5、11/16-1/14由题知:则,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截面1B2CM()5.544-5.5443.8123.05-4.356-3.4850.0730.0730.0500.0400.0570.046()0.0760.0760.0510.0410.0590.047(mm2)343343232185266214选钢筋轴线7轴线8140 814181808180轴线8/1018081018082008200实际配筋轴线7轴线359mm2359mm2279mm2279mm2轴线358mm2358mm2251mm2251mm2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

6、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A. 选配钢筋对轴线之间的板带,第一跨和中间跨板底钢筋各为8/10180和8200,以防止钢筋过细而施工时被踩下,此间距小于200mm,且大于70mm,满足要求。B.受力钢筋的截断本设计采用分离式配筋,当q/g=9.75/4.082.39<3,中跨上部钢筋切断距离应取a=2400/3=800mm,上部钢筋应用直弯钩下弯顶以保持其有效高度。C.钢筋锚固下部受力钢筋伸入支座长度为:边支座大于5d几50mm,现浇板的支撑宽为250mm,故实际为240mm,满足要求,中间支座为100mm。满足要求。D.构造钢筋分部钢筋用620

7、0.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次梁的支承情况: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次梁肋自重: 次梁粉刷重 恒载: 活载: 设计值总值: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取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3、内力计算: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截面位置1B2C1/11-1/111/16-1/14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截面位置0.45-0.600.55-0.55-4、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故取。梁高: 翼缘厚: 判定T形截面类型: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2

8、)、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截 面1B2C弯矩M61.58-61.5842.33-48.380.0240.1940.0170.153 0.0240.2170.0170.166 549628.3388.8480.7选用钢筋316218+114216218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603 662.9402509(3)、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截 面ACV68.19 90.9283.34 83.34截面满足截面满足 截面满足截面满足需配箍筋需配箍筋需配箍筋需配箍筋箍筋肢数、直径双6双6双6双656.656.656.656.6 1347.6 198.6256.1 256.1实配箍筋间距1501

9、50150150(5)、构造配筋要求:沿全长配置封闭式箍筋,第一根箍筋距支座边50mm处开始布置,在简支端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1、支承情况: 柱截面400×40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2、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主梁自重: 主梁粉刷重: 恒载: 活载设计值: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主梁计算跨度:边跨: ,中跨: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梁计算,取L=7m作为计算跨度。3

10、、内力计算: 1)、弯矩设计值: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取,L为计算跨度,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2)、剪力设计值:,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可知。主梁弯矩计算项次荷载简图组合项次+ + + +组合值114.5-370.431.4421.9组合项次+组合值341.4-22188.4456.5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 +; +主梁剪力计算项 次荷载简图组合项次 ()+126.3+-232+67.04 组合项次 V(KN) +146.2+-212.1+204.0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故取。梁高: (边跨),(中间跨)

11、翼缘厚: 判定T形截面类型: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正截面配筋计算。截 面1 2B弯矩M341.4-370.4188.44341.4-343.5188.440.04370.4110.024 0.04470.580.024 2192.43048.41177.1选用钢筋622328(弯起)228(直)418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228130791256斜截面配筋计算:截 面AV 146.2-212.1 204.0截面满足截面满足截面满足剪跨比:需配箍筋需配箍筋需配箍筋箍筋肢数、直径282828324.10324.63

12、324.50实配箍筋间距取150不足用补充取150不足用补充取150不足用补充满足满足满足4.05 mm2278.8mm2278.8mm2选配弯起钢筋弯起122122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22实配钢筋面积380.1380.1380.1 验算最小配筋率,满足要求说 明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A截面右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由于剪力图呈矩形,且比较大,在支座截面B左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三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截面B右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

13、100mm即可满足要求。为了施工方便,除加密区箍筋间距一律为150D.主梁吊筋计算由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荷载F=58.92+151.6=210.52kN。F中未计入主梁自重及侧梁粉刷重。设附加Ø8双肢箍筋,只设箍筋时F=mnfA,则附加箍筋个数m=210500/2×300×43.7=8个此箍筋的有效分布范围s=2h+3b=2×150=3×250=1050,取8个Ø8100,次梁两侧各4个。五、关于计算书和图纸的几点说明:1、经验算各截面的尺寸、最小配筋率均可满足要求。2、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板、次梁、主梁配筋图,图纸采用2#图纸,2张。2、

14、结构平面布置图:比例1:200。3、板的配筋图:比例1:50、分布筋选用:6250、与主梁垂直的附加负筋选用:8200,深入板中的长度为500mm。、与承重砌体墙垂直的附加负筋选用:8200,伸出墙边长度为300mm。、板角附加短钢筋双向布置8200,每一方向伸出墙边的长度为500mm。4、次梁的配筋图:比例1:30、箍筋选用:6150通长布置。、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号钢筋弯起后在B支座共同抵抗负弯矩,相当于116 ,在矩支座边缘1300mm处截断。、离支座边缘50mm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两根号钢筋弯起后在C支座共同抵抗负弯矩,相当于 116 ,在矩支座边缘1300mm处截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