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主体及小导洞施工监测方案_第1页
车站主体及小导洞施工监测方案_第2页
车站主体及小导洞施工监测方案_第3页
车站主体及小导洞施工监测方案_第4页
车站主体及小导洞施工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目 录11 工程概况41.1工程概况41.2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51.2.1工程地质概况51.2.1 水文条件61.3周边风险源82监测方案的技术依据及说明102.1规范、规程、标准、要求102.2技术说明113 施工监测的目的及要求123.1 施工监测的目的123.2 施工监测的要求124 监测工作内容134.1 监测的原则134.2 监测项目及所用仪器144.3 监测控制标准155 监测方法165.1 监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165.1.1 基准点的布设165.1.2 监测方法175.2 地表沉降175.2.1 监测点的布设175.2.2 监测方法及要求195.2.3 测点计算及数据分析2

2、15.2.4 观测初始值215.3降水工程的沉降监测215.4 地下管线监测225.4.1 管线监测点的布设225.4.2 地下管线的监测方法245.4.3 地下管线监测的数据分析及处理245.5 (构)建筑物监测245.5.1(构)建筑物监测点的布设245.5.2(构)建筑物的监测方法245.5.3 (构)建筑物监测的数据分析及处理245.6净空收敛监测255.6.1 收敛点的埋设255.6.2收敛点的监测方法255.6.3收敛点监测的数据分析及处理255.7初支拱顶(部)沉降265.7.1监测点的布设265.7.2拱顶点的监测方法265.7.3 拱顶监测的数据分析及处理265.7.4应力的

3、布点及监测方法275.8 隧底隆起275.8.1 隧底隆起监测点的埋设275.8.2隧底隆起的监测方法285.9 现场巡视286安全风险预警响应316.1预警分类及综合预警状态的初步判定336.2监控跟踪和风险控制347 监控量测组织管理347.1组织机构347.2监测人员及设备357.3岗位职责367.3.1项目经理367.3.2项目总工367.3.3监测负责人377.3.4监测组长378 监测信息报送与反馈378.1监测项目的内容378.1.1现场安全监测数据378.1.2巡视信息388.2 监测成果报告的内容及形式388.2.1日报388.2.2预警快报388.2.3周(月)报398.2

4、.4最终成果报告398.3 监控信息的报送408.3.1监控信息的报送形式408.3.2 监控信息的报送时间418.3.3 监控信息的报送对象418.3.4监控信息报送流程418.4现场监测预警管理标准439 质量保证措施439.1 监测质量控制措施439.2 监测人员应遵循的操作规定459.3 内业工作技术要求459.4 资料分析过程质量控制措施469.5 审核制度4610 安全保证措施及有关应急预案4610.1 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4610.2 安全保证组织机构4710.3 安全保证措施4710.3.1 现场安全保证措施4710.3.2 道路安全保证措施4810.4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4910

5、.4.1 环境保护4910.4.2 文明施工5010.5有关应急预案5010.5.1 应急响应组织机构5010.5.2应急小组职责分工5110.5.3应急响应处理流程5210.5.4应急响应触发条件5311点位布置图531 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北京地铁16号线起点在苏州街与海淀山后线衔接,沿苏州街向南,穿过苏州桥进入三环路至紫竹桥,下穿紫竹院公园、动物园后,转入三里河路,一直向南至木樨地,沿莲花河路,下穿丽泽商务区的核心区,向西进入丰台火车站,之后转入万寿路南延与9号线并行一站后,转入富丰路,至榆树庄东路转向北,沿刘庄子路转向西,下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后,终点设在抗站雕塑园西侧,五环路东侧

6、。线路全长26.1km,全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7座,其中换乘站10座,平均站间距约1.53km,榆树庄站后设置停车场一处,出入段线长约910m。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19合同段包括1站1区间,即达官营站,木达区间盾构接收井(含)达官营站区间。车站全长206.7米,车站主体采用暗挖(8导洞PBA法施工),结构总宽23.3米,总高为16.2米,有效站台宽为14米,覆土厚度15.3-16.0米,车站共设三个施工竖井:一号施工竖井、二号施工竖井、三号施工竖井。 图1 车站平面位置图1.2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2.1工程地质概况表1 工程地质概况沉积年代代号岩性名称颜色含有物层底标高(m)分布情

7、况人 工填土层(Qml)粉土填土黄褐色含砖渣、灰渣。38.9242.01层、1层连续分布1杂填土杂色含砖块、碎石、砖灰渣,表层多为路基填土。新 近沉积层(Q42+3al)3粉细砂褐黄色含云母。N=1024Vs值为196.5215.2m/s。33.1636.463层透镜体分布,5层连续分布5圆砾卵石褐黄色最大粒径不小于120mm,一般粒径为5-40mm,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70%,亚圆形,中粗砂填充。 N63.5=2677击,Vs值为290.5330.3m/s。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Q41al+pl)粉质粘土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粉土薄层。Es100值为5.910.8MPa。32

8、.5036.96层连续分布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 al+pl)卵石杂色最大粒径不小于160mm,一般粒径为20-80mm,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65%,亚圆形,中粗砂填充。 N63.5=42125击,Vs值为326.7392.0m/s。25.0627.13层连续分布 卵石杂色最大粒径不小于300mm,一般粒径为30-140mm,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70%,亚圆形,中粗砂填充。 N63.5=47150击,Vs值为410.6470.8m/s。17.5025.46层连续分布晚第三纪天坛组N1砾岩杂色强风化,胶结程度差,胶结物以粘粒组为主,局部为砂粒;岩芯采取率80%左右。

9、天然单轴抗压强度=0.170.95MPa。本层未穿透连续分布1泥岩棕红色强风化、薄层状,胶结程度差,遇水易软化,有弱膨胀性,岩芯采取率85%左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0.270.88MPa。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范围内地层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划分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纪新近沉积层(Q42+3al+pl)、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Q41al+pl)、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第三纪基岩四大类。本站轨面埋深约28.9m,车站覆土约13.815.5m,主要穿越地层为卵石5层、卵石7层、砾岩、泥岩,地下水类型为层间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卵石层 ,水位埋深约22.4m 。1.2.1 水文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

10、察报告,工程范围内地下水为潜水(二),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层,水位标高为20.4121.69m,水位埋深为22.4024.05m,该层水渗透性好,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和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补给的方式排泄。含水层底板为基岩,基岩面呈北高南低趋势,地下水随基岩面起伏。水位线图2 地质刨面图 潜水(二):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粉质粘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强风化泥岩1层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1.3周边风险源表2 周边风险序号

11、风险类别风险名称位置、范围风险点基本状况描述等级1环境风险源车站暗挖主体平行下(旁)穿重要市政管线右K10+376.9右K10+583.6本体结构平行下穿2400×1300雨水方沟,管沟覆土厚度0.8m2.4m,管沟外皮与结构净距为13m13.5m。一级主体结构平行下穿D400雨水管,管线覆土厚1.2m2m,管线外皮与结构净距15m13.5m。主体结构平行下穿DN600上水管,管线覆土厚1m2m,管线外皮与结构净距14.5m13.5m。主体平行旁穿3450X2350污水方沟,污水方沟覆土厚3.8m5.3m,管沟外皮与结构水平净距为7.2m10m、竖向净距为9m9.5m。主体结构平行旁

12、穿3000X1800电力方沟,电力方沟覆土厚1.4m3m,管沟外皮与结构水平净距为7.4m11m、竖向净距为11.7m13.5m。主体结构平行旁穿DN1000上水管,管线覆土厚1.2m2.2m,管线外皮与结构水平净距为12m20m、竖向净距为13.5m14m。主体结构平行旁穿DN500燃气管,管线覆土厚1.4m2m,管线外皮与结构水平净距为4.5m25m、竖向净距为14m13.5m。主体结构平行旁穿DN300上水管,管线覆土厚1.5m1.8m,管线外皮与结构净距14.6m13.9m。二级主体结构平行旁穿600×300通信管,管线覆土厚1m2m,管线外皮与结构14.5m13.5m。2

13、车站暗挖主体垂直下穿重要市政管线右K10+376.9右K10+583.6主体结构垂直下穿1100×1750人防通道,人防通道为混凝土结构,覆土厚1.7m,两结构间净距约为12.5m。二级3环境风险源主体暗挖下穿高压塔右K10+457.3车站主体结构暗挖下穿高压塔,据了解高压塔为独立浅基础。(基础埋深正在调查中)一级4环境风险源右K10+376.9右K10+583.6主体结构暗挖旁穿广源小区(东区)1号楼,1号楼为地上315层、地下2层,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约7.9m,楼房结构(长边)与主体结构水平净距为19.8m。二级主体结构暗挖旁穿广源小区(东区)2号楼,2号楼为地上23层、地下2

14、层,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约7.2m,楼房结构(短边)与主体结构水平净距为26.5m。主体结构暗挖旁穿广源小区(西区)7号楼,7号楼为地上4层、地下3层,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约10.1m,楼房结构(长边)与主体结构水平净距为24.3m。主体结构暗挖旁穿广源小区(西区)6号楼,6号楼为地上28层、地下2层,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约8.7m,楼房结构(短边)与主体结构水平净距为24.8m。主体结构暗挖旁穿国管办3层住宅楼,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约1.5m,楼房结构(短边)与主体结构水平净距为24.9m。2监测方案的技术依据及说明2.1规范、规程、标准、要求(1)北京地铁16号线达官营站初步设计(中铁第五

15、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12月);(2)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专家组意见;(3)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DB11/995-2013)(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5)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6)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7)北京地铁十六号线工程施工设计阶段文件编制统一规定(V1.5)(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14年1月);(8)北京地铁十六号线工程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013年4月);(9)北京有关部门对地铁16号线的会议文件;(1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

16、8(1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1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1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14)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3.6)(15)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协调会会议纪要(第十九期)(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办公室 2009年4月3日)(16)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他产权单位发布的企业标准、管理文件(1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18)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勘察01合同段达官营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2

17、011勘察031-18)(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月);(19)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施工设计图达官营站(222)第二册第一分册第三部分(2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2.2技术说明本施工监测方案以“防变形、防沉降、防垮塌、保安全”为工作重点,按照“方案优化、组织合理、动态监控、分析比较、及时反馈、定期总结”的指导思想进行编制,主要说明如下: 本施工方案在监测项目的选择、测点的布置、人员的配备、监测方法的选择方面严格遵循施工合同和设计要求执行,并结合现场施工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量测,通过及时反馈、分析监测信息来指导现场施工,做到信

18、息化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不对管线产生破坏。 本方案作为施工方控制的监控量测,编制时充分考虑了施工监测信息对施工指导的特点,并区别于第三方监测的验证监测,在监测项目的选取上进行了一些优化,按照一般部位常规监测、特殊部位重点监测的原则,重点加强了周边建筑物的监测。 本方案作为本工程活塞风井及风道监测的实施性方案,具有全面指导施工监测的作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的进展和资料的进一步掌握,部分既定监测项目会有所变化,施工时将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做好施工策划,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动态监控,为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3 施工监测的目的及要求3.1 施工监测的目的施工阶段的监控量测是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环节,

19、通过监测掌握围岩、支护结构、地表及临近管线的动态,及时预测和反馈,用其成果调整设计,指导施工,并为今后工程做技术储备。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工作,如有异常,及时反馈。(1)通过监测,了解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和土体的稳定性,指导施工,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2)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开挖部位结构的变形状态,控制和调整支护方案,保证结构安全和人身安全;(3)通过监测,判断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程度,加强环境保护,避免不必要的损失;(4)现场的监测数据既是检验预定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和调整施工方案的基础;现场量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及时反馈是达到优化设计,保证地下工程安全、经济、优

20、质完成的必要手段。3.2 施工监测的要求对于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如下: 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 各监测项目在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三次。 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参照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和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490-2007)的相关要求执行。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要进行连续观测。 监测项目应按“分区、分级、分阶段”的原则制定监控量测控制标准,并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反馈和控制。 根据对当前测试数据的分析,较好的预报下一施工步骤地

21、层、支护的稳定与受力情况及地表沉降等,并对施工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 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监测结果应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反馈。4 监测工作内容4.1 监测的原则 施工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监测工作的成败与监测方法的选取及测点的布置直接相关。根据监测工作的经验,有以下5条原则:1 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 经国家专业机构鉴定的仪器。 应在监测期间保护好测点。 多层次监测原则多层次监测原则的具体含义有四点: 在监测方法上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巡检的方法;

22、 在监测仪器选择上以机测仪器为主,辅以电测仪器; 分别在地表布点以形成具有一定测点覆盖率的监测网。 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监测测点布置应合理,控制关键部位。在具有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下,结构稳定的标准是不同的。稳定性差的地段应重点进行监测,以保证安全。 方便实用原则为减少监测与施工之间的干扰,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量应尽量做到方便实用。 经济合理原则系统设计时考虑实用的仪器,不必过分追求仪器的先进性。 4.2 监测项目及所用仪器表3 监控量测项目表监测项目监测仪器测点布置精度控制标准监测频率洞内及洞外观察地质预探、描述,拱架支护状态、建(构)筑物等观察与记录每一开挖环一个断面(开挖后、初支后)

23、。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地表沉降水准仪在每一导洞和扣拱正上方各布设一排测点,车站结构开挖线外侧各布设5排测点,测点间距分别为10m;工法变化部位、车站与区间结合部位、车站与附属结合部位布设。0.1mm一般60mm;根据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等要求确定且3mm/d当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L2B时,12次/天;当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L2B时,12次/天;当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L2B时,12次/天;基本稳定后,1次/月(B:开挖跨度,L:开挖面与监测点的水平距离,下同)地下管线沉降水准仪每10m一个测点,管线接头处、位移变化敏感部位0.1mm有压管线:沉降10mm,斜率0.002;无压雨水、

24、污水管线:沉降20mm,斜率0.003;无压其他管线:沉降30mm,斜率0.003。建筑物沉降、倾斜水准仪、全站仪平面布置见监测平面图0.1mm沉降量20mm,斜率2,沉降速率2mm/d;评估后按评估要求钢拉杆轴力应力计、轴力计、频率接收仪主测断面布设0.15%F·S应力400MPa地下水位量测电测水位计、PVC塑料管主测断面布设,再结合降水井在车站四角设置4个5mm500mm/d,(累计值1000mm)开挖面以下1.0m1次/2天净空收敛收敛计纵向每10m一个断面,与地表沉降监测断面相对应0.06mm15mm;速率3mm/d当沉降或收敛速率:0.52mm/天(或1B<L2B时

25、),1次/天;当沉降或收敛速率:0.10.5mm/天(或2B<L5B时),1次/2天;当沉降或收敛速率0.1mm/天(或L5B时),1次/周;基本稳定后,1次/月;拱顶沉降水准仪纵向每10m一个断面,与地表沉降监测断面相对应0.1mm 注:1 B为坑道跨度、H为通道开挖深度。 4.3 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由设计或相关单位确认。考虑到监测方案的完整性,根据设计要求,警戒值详见监测项目控制值所示(表3);变形三级预警管理表。如表4所示表4 暗挖监测项目控制值监测项目 控制值(mm)平均速率控制值(mm/d)最大速率控制值(mm/d)周边地表沉降6033地下管线沉降有压:10 无压:20有压:2

26、无压:2有压:2 无压:2建筑物沉降2022初支拱顶沉降3022初支净空收敛1022表5 变形三级预警管理表预警级别预警状态管理状态黄色预警U=70u0且s=70s0U=85u0或s=85s0应加密监测频率,加强对地面沉降动态的观察,尤其加强对预警点附近的雨污水管和有压管线检查和处理橙色预警u=85u0且s=85s0u100u0或s100s0继续加强监测、观察、检查和处理,完善预警方案,同时对施工方案、支护参数、工艺方法等作检查和完善在获得设计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执行。红色预警u100u0且s100) s0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u或s出现急剧增长;隧道支护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同时裂缝开始渗水。应立即采

27、取补强措施,并经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分析和认定后,改善施工程序或设计参数,必要时立即停止开挖,进行施工处理。注:u-实测累计值;u-允许累计值;s-实测速率值;s-允许速率值5 监测方法5.1 监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5.1.1 基准点的布设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基准点的布设要求,基准点的位置根据实地情况而定,标石可以选埋钻孔水准标石、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墙角、墙上水准标石距离应大于基坑、隧道深度2.5倍以上,同时为了防止基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埋设深度不小于1.5米,以保证基准点的稳定。基准点应以钻孔水准标石为主,适当选布墙上水准标志,以利于永久保护。本工程监测范围内设3个水准基点。基准点埋设

28、见图2、3所示。本工程基准点主要采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建勘测院的精密水准基点作为基准点。选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墙上水准标石作为工作基点。图3 地下标石制作图图4 建筑物基准点埋设示意图5.1.2 监测方法待埋设的基准点稳定后(埋石后不少于15 天),按二级沉降观测精度要求使用精密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瓦合金高精度水准标尺,首次观测采用往返测量、其观测顺序按国家现行水准测量规范执行。水准路线闭合差1.0 为水准路线观测站数。在观测过程中保证前后视距差0.7m,前后视距累计差 1.0m ,视距长度30m 、视线高度20cm.。在实际测量时应采用固定仪器与测站点的方法,以保证每次观测的高程之差(沉降量)的

29、正确观测数据经内业检查合格后,平差求出各基准点的高程作为本沉降观测的起算数据,复测频率以后每月应进行连测以校核它稳定性。5.2 地表沉降5.2.1 监测点的布设道路及地表沉降监测点采用标准法设点,监测点的型制为带钢保护筒和保护盖的钢筋标志点,具体埋设要求为:所埋设测点应该穿透道路表面结构层,埋设在较坚实的原状地层中,深度通常不小于1米,确保在原状土层中的深度不小于0.2m。采用适当手段(土地采用洛阳铲,柏油及水泥路面采用水钻)开孔至原状土层,孔径与保护筒直径一致;柏油及水泥路面,要求穿透道路表层结构。然后将直径18 mm或22mm长约0.8-1m的螺纹钢标志点在所开孔中间位置竖直砸入原状土层,

30、要求砸入原状土深度大于200mm,使监测点标志顶端至地表以下5cm左右。放入长度不短于600mm的带保护盖的钢制140(外径)保护筒进行保护,要求保护筒上侧保护盖与地表在同一水平面上,外壁与周围土层紧实牢固。最后用砂土与木屑的混合填料隔离层将保护筒四周填满,并在保护筒上方盖上可摘取的钢保护盖。另外道路、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应埋设平整,防止由于高低不平影响人员及车辆通行,同时,测点埋设稳固,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监测点的型制及埋设步骤详见图5。1 水钻开孔2 成孔3 砸入标石点4 埋设完成,恢复路面图5 监测点埋设步骤图5.2.2 监测方法及要求5.2.2.1 使用仪器本工程观测所采用的仪器主要是

31、美国天宝Dini03精密水准仪及铟瓦水准尺,可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精密水准仪的型号及主要技术指标。观测仪器及主要技术指标序号仪器名称及型号仪器照片主要技术指标1天宝Dini03精密水准仪铟瓦水准尺每公里往返测高程中误差±0.3mm序号仪器名称及型号仪器照片主要技术指标2索佳SET220K全站仪每公里往返测高程中误差±0.3mm5.2.2.2 作业要求a、五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每次观测之前凉仪器30分钟。c、烈日下观测使用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d、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e、在线路上预先量距,

32、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测站处作相应标志。f、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 ±0.5mmg、基本分划、辅助分划高差较差 ±0.7mmh、相邻两点间往返测高差之差限差 ±0.5mmi、线路闭合差限差 1.0j、视距50m,前后视距差1.0m,视距累积差3.0m, 视线高度大于0.2m。k、各周期观测前应检测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准点高差较差应0.7mm。凡超出规定限差要求的成果,均应进行重测。5.2.3 测点计算及数据分析仪器所测读出的监测点高程经平差后输入监测报表,在报表中利用Exce软件计算监测点的本次沉降值、累计沉降值及监测速率。计算完观

33、测数据后,根据原始成果表格、阶段和最终成果表格、观测点下沉量一览表、代表性观测点时间下沉曲线等,以备数据分析使用。根据已有观测数据和图表分析观测点稳定性。首先分析变形量,若本次变形情况、支护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并及时报告量小于最大限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此段时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当累计变形量变化趋势明显,应视为有变动。其次分析观测速率,当阶段变形速率超出预警值时,则应根据监测风险等级、施工进度、施工措施,甲方及有关各方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5.2.4 观测初始值监测点初始值是计算沉降值的基准。原则上监测点应在降水单位进场打井或施工开始前布设完毕,待稳定后测定

34、初始值。监测点初始值最少应观测三次,其较差0.7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建(构)筑物、管线沉降与其相同。5.3降水工程的沉降监测(1)沉降监测点的布设按照设计图纸的位置、遵从测点埋设的标准方法、规范去对周边地表和建(构)筑物布设沉降监测点。(2)监测工作的实施1)基点联测基点联测须在降水工程开始前进行一次,以确定工作基点的起始数值。联测采用一等水准测量,各项限差严格执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降水开始后每3个月联测一次,以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2)沉降监测点测量正式抽水开始前利用总包提供工作基点对沉降监测点进行两次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各项限差严格执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

35、规范;降水开始后每七天监测一次,连续观测三次,如日沉降量<0.04mm,则延长为十五天一次,若日沉降量0.04mm则继续维持七天一次的观测。如果基坑开挖,则由支护体系的变形监测队伍执行沉降观测记录工作。3)监测资料整理与上报外业工作结束后,利用专业测量软件对野外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打印测量成果表,并分析各建筑物、构筑物及地面的沉降变化,绘制沉降曲线。测量成果按照业主,监理,第三方监测的要求,及时报送书面的日报、周报、月报。4)变形监测预警根据业主对各区段的沉降要求及不同结构形式建筑物对沉降的敏感程度设置相应的变形预警值,当监测过程中发现监测体变形超过预警值时,应加大监测频率,并及时上报

36、监理、设计、项目经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以便查清原因,防止事故的发生。5)质量控制由技术部对测量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要求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及工程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原始资料在确保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成果计算,并严格执行签字制度,责任落实到人。质量控制实行三级审查制,首先由各测量小组进行自检自查,然后由小组间互查,最后交技术部进行审核,以确保测量资料的准确无误。5.4 地下管线监测5.4.1 管线监测点的布设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埋设如图4-4及图4-5所示。地下管线监测点埋深方式分为位移杆式直接监测点和管侧土体监测点两种。位移杆式直接监测点:地下管线管顶竖向位移监测

37、点宜采用杆式形式埋设于管线顶部结构上,测杆底端宜采用混凝土与管线结构或周边土体固定,测杆外应加保护管,保护管外应回填密实。管侧土体监测点:地下管线管侧土体监测点宜采用测杆形式埋设于管线外侧土体中,测杆底端宜与管线底标高一致,并宜采用混凝土与管线周边土体固定,测杆外应加保护管,保护管外侧应回填密实。保护井壁宜采用钢质材料,井壁厚度宜为10mm,井底垫圈宽度为50mm,井深宜为200mm300mm;井盖宜采用钢质材料,井盖直径宜为150mm,井口标高宜与地面标高相同。如图6所示 图6管线点布设示意图5.4.2 地下管线的监测方法本工程地下管线观测所采用的仪器与地表相同(美国天宝Dini03精密水准

38、仪及铟瓦水准尺),观测方法按国家二等水准线路要求进行观测,可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 5.4.3 地下管线监测的数据分析及处理根据施工进度,将各测点变形值绘成管线变形曲线图。即: 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据以判定施工措施的有效性;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管线的最大沉降量;沿管线地面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等。基点埋设在受施工扰动的范围以外的结构物上。5.5 (构)建筑物监测5.5.1(构)建筑物监测点的布设建筑物基准点埋设相同(图4)5.5.2(构)建筑物的监测方法本工程(构)建筑物观测所采用的仪器与地表相同(美国天宝Dini03精

39、密水准仪及铟瓦水准尺),观测方法按国家二等水准线路要求进行观测,可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5.5.3 (构)建筑物监测的数据分析及处理根据施工进度,将各测点变形值绘成变形曲线图。即: 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根据变形曲线图的沉降趋势进行分析,已有观测数据和图表分析观测点稳定性。首先分析变形量,本次变形情况、(构)建筑物有无裂缝,进行综合判断,报告量小于最大限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此段时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当累计变形量变化趋势明显,应视为有变动。其次分析观测速率,当阶段变形速率超出预警值时,则应根据监测风险等级、施工进度、施工方法,甲方及有关各方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5.6净空收敛监测5.6.

40、1 收敛点的埋设监测点主要采用长20 cm,直径18mm-22mm的螺纹钢。再用直径8mm-10mm的钢筋做成角状,焊接在螺纹钢的一头,注意焊接必须牢靠,如收敛监测点示意图所示。监测点布设应按照设计要求,在隧道开挖到测点位置且初支拱架架设完成以后,由现场焊工将收敛监测点对应焊在两个拱角位置,注意必须焊接牢固,且根据混凝土厚度外留合适长度。以保证测点完好。测点位置如收敛测点位置示意图所示。如图7所示图(7)收敛监测点示意图5.6.2收敛点的监测方法收敛监测,主要防止侧土压力过大而导致初支拱架变形,从而出现塌方。监测仪器为收敛计。具体监测方法如下:首先将收敛计钢尺一端的挂钩挂在已布设好的收敛点上;

41、再将收敛计读数仪的一端挂在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收敛点上,且调试合格。现场进行反复测读本次观测值,直到确定准确为止。做好原始记录,且及时归档保存。5.6.3收敛点监测的数据分析及处理初支净空收敛监测数据计算及成果分析方式与地表沉降监测相同。对观测结果要结合现场支护情况及相对应的拱顶和地表监测点综合判断,及时准确地提供观测结果。5.7初支拱顶(部)沉降5.7.1监测点的布设拱顶监测点同收敛监测点。监测点布设应按照设计要求,在隧道开挖到测点位置且初支拱架架设完成以后,由现场焊工将拱顶沉降监测点焊在拱顶(部)中心位置的拱架上,注意必须焊接牢固,且根据混凝土厚度外留合适长度。已保证测点完好。仪器设备主要有

42、电子水准仪和钢挂尺。拱顶监测点的布设拱顶监测位置示意图所示。如图8所示 图(8)拱顶监测位置示意图5.7.2拱顶点的监测方法暗挖初支拱顶沉降采取纵向5一个断面的要求布设,布设时用直径6mm圆钢U型环焊接于初支主筋上,用钢卷尺配合水准仪倒尺法测量,当沉降或收敛速率2mm/天(或L1B时),12次/天;当沉降或收敛速率:0.52mm/天(或1B<L2B时),1次/天;当沉降或收敛速率:0.10.5mm/天(或2B<L5B时),1次/2天;当沉降或收敛速率0.1mm/天(或L5B时),1次/周;基本稳定后,1次/月(两项选频条件中,应选用其中频率较高者),其计算方法与地表沉降相同。5.7

43、.3 拱顶监测的数据分析及处理数据计算及成果分析同地表监测,对观测结果要结合现场支护情况及相对应的收敛和地表监测点综合判断,及时准确地提供观测结果。5.7.4应力的布点及监测方法 振弦式钢筋应力计用于测量混凝土内钢筋应力(或力荷载)及砼结构应变的改变值。加大量程,拉、压应力幅宽达500MPa高灵敏度,高稳定性感应体、力传递件一体化设计,本征高品质 机械密封+穿透连接+树脂胶封,确保防水性能可靠振弦工作原理,数字量输出,接长电缆可达1000m可兼测安装埋设点温度,应力测值可准确修正,测量方法同轴力计。5.8 隧底隆起 5.8.1 隧底隆起监测点的埋设隧底隆起监测点布设在仰拱中心,宜采用直径18m

44、m-22mm的螺纹钢,焊接在隧底的工字钢上(注意焊接必须牢靠),或用风钻打眼埋设好螺纹钢,并在外露杆。焊接(埋设)好后,根据混凝土厚度外留合适长度,以保证测点完好。测点位置如收敛测点位置示意图所示5.8.2隧底隆起的监测方法本工程地下管线观测所采用的仪器与地表相同(美国天宝Dini03精密水准仪及铟瓦水准尺),观测方法按国家二等水准线路要求进行观测,可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5.8.3 隧底隆起监测数据的分析及处理数据计算及成果分析同地表监测,对观测结果要结合现场支护情况及相对应的收敛和拱顶监测点综合判断,及时准确地提供观测结果。5.9 现场巡视要保证监测工程的质量,除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

45、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外,更重要的还应通过不间断的现场查看予以保证,派专人对开挖面土质情况(包括土质稳定性状态,开挖面渗水情况)、支护结构体系(包括渗漏水情况、支护结构变形情况)、基坑周围环境(包括基坑影响区域内地表建筑物的观察,地表积水及荷载)无异常情况每天至少巡视一次、如出现预警根据风险等及确定巡视频率、保证监测点(孔)的正常使用并能及时发现监测点(孔)的异常损坏并及时恢复被损坏之监测点(孔)。并根据变形量及变形速率双控指标进行监测点预警判断,根据两者就行综合预警判断。经判断达到综合预警状态时,及时通过口头、电话或短信方式报驻地监理、第三方监测单位,同时采取应急防护措施。现场巡视包括初支结

46、构、开挖掌子面、渗漏水情况、周边环境、监测点情况等,巡视频率为每天。表6矿山法施工巡视预警标准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安全状态评价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开挖面稳定性掌子面面掉块、开裂;拱顶少量漏砂掌子面坍塌掌子面停工未及时封闭工作面渗水工作面小股涌水 工作面小股涌砂工作面大股涌水,且含砂超前支护超前导管长度及打设步距小导管长度、打设榀距未满足设计要求超前导管横向分布范围未满足设计要求超前导管施工数量未满足设计要求注浆加固注浆机具、浆液、注浆压力、注浆量未达到设计及施工方案要求注浆效果未达到设计或施工方案的预期效果未按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注浆土方开挖开挖进尺(格栅间距+20cm)环形留核心土核心土形

47、状未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台阶长度未满足设计要求(11.5D)施工台阶坡度垂直反坡(或开挖时反坡开挖)多部开挖各部工作面距离未满足设计要求超挖和小塌方回填未按规定回填处理矿山法施工巡视预警标准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安全状态评价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初期支护架设纵向间距间距未按设计要求架设初期支护格栅拱脚悬空2榀悬空2榀悬空钢格栅或钢架连接接头螺栓连接未满足设计要求接头帮焊钢筋未满足设计要求纵向连接筋规格、数量、分布、连接方式、连接质量未满足设计要求初支变形出现纵向裂缝剥离掉块初期支护结构出现扭曲变形锁脚锚杆打设未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有要求,现场未打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的制作未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网的搭接未满足设

48、计要求钢筋网布设位置未满足设计要求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厚度未满足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存在漏喷、离鼓现象、出现离层或剥离、喷砼不密实(表面离散、有孔隙)、喷砼流淌初支格栅或钢筋网外露矿山法施工巡视预警标准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安全状态评价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初期支护回填注浆注浆机具、浆液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注浆孔数量、布置未满足设计要求注浆控制压力、注浆量未满足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未按设计及施工方案要求及时进行回填注浆初支背后空洞,未进行回填大断面及特殊部位施工马头门施工马头门位置未采取加强措施马头门破除时序不规范(存在对开马头门现象)马头门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大断面隧道施工设计架设临时支撑部位,榀未设

49、置设计架设临时支撑部位,榀以上未设置架设位置未满足设计要求临时支撑与初支结构脱离、虚接或连接构造不满足设计要求临时支撑拆除和二衬施工顺序未按论证后施工方案实施各导洞施工间距未满足设计要求矿山法施工巡视预警标准巡视内容巡视状况描述安全状态评价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道路、地表地面开裂开挖施工影响区内造成局部地面开裂,裂缝宽度在5mm以下,暂无扩大情形开挖施工影响区内造成局部地面开裂,裂缝宽度在510mm,暂无扩大情形强烈影响区内地面产生开裂,且裂缝宽度、深度或数量有增加情形地面沉陷、隆起地面出现沉陷或隆起,暂不影响交通,或在建构筑物、墩台周边出现明显的相对沉陷地面出现明显沉陷或隆起,轻微影响交通

50、隧道中心线上方出现沉陷或隆起,或沉陷严重影响交通地面冒浆/泡沫矿山法隧道超前支护注浆等施作时引起地面冒浆地地下管线管体或接口破损、渗漏地地下管线持续漏水(气),暂无扩大趋势地下管线持续漏水(气),且有扩大趋势地下通讯电缆被切断地下输变电管线破坏管线检查井等附属设施的开裂及进水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等附属设施出现开裂或进水邻近施工扰动工程周边地质,支护结构受力变化较大,对支护体系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扰动工程周边地质,支护结构受力变化大,对支护体系产生不利影响6安全风险预警响应预警响应单项监测黄色预警:有施工单位项目部相关人员召开分析会,制定预警处置方案,并由施工单位立即组织实施,消除安全隐患

51、。单项监测橙色预警和巡视黄色预警: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安全)负责人组织分析会,驻地监理工程师、预警发布方项目现场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制定预警处置方案,并由施工单位立即组织实施,消除安全隐患。单项监测红色预警、巡视橙色预警、综合黄色预警:预警作业面局部暂停开挖施工,现场紧急排险处置,必须确保人员安全。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分析会,建设单位代表、设计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必要时邀请专家参加)和相关人员参加,制定预警处置方案,由施工单位立即组织实施,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监理、施工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加密监测和巡视频率,必要时,应增加监测点,进行不间断实时监测巡视红色预警、综合橙色预警:预警作业面应立即停止开挖施工,现场紧急排险处置必须确保人员安全。如涉及周边环境安全,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采取确保环境安全措施。由施工单位北京指挥部领导组织分析会,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及安全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技术及专业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及总监代表、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并邀请专家参加,制定预警处置方案,并由施工单位立即组织实施,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监理、施工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加密监测和巡视频率,增加监测点,必要时应进行不间断实时监测。综合红色预警:预警作业面应立即停止开挖施工,现场紧急排险处置必须确保人员安全。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