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 或运用土壤标 本,说明土壤 的主要形成因 素。1.观察、识别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地理实践力】2.结合各地土壤标本, 知道影响该地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区域 认知】3.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原理, 说明土壤的发育过程。【综 合思维】4.认识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 观察土壤1. 概念: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2. 土壤观察内容: 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1)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2、如 黑土、红壤 等。(2) 土壤质地 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土壤矿物质颗粒: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 分类:砂土、壤土、黏土。(3) 土壤剖面构造 定义: 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 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 大致呈水平 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土层: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耕作土壤剖面: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微思考 是不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就越高?为什么?提示 不是。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养分、水 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知
3、识清单二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1)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土壤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养分与酸碱度等。2.生物(1) 分类: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2) 影响: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 因素。提高了土壤肥力,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3. 气候(1) 是影响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2) 影响岩石矿物 风化强度。 即风化作用(3) 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4. 地形(1)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 影响。(2)主要表现在高度、坡度和坡向上。5.
4、时间: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是随着时间的增 长而加强的。6. 人类活动: 可以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 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微思考比较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青藏高原寒漠土、 江南丘陵红壤三种土壤类型中, 哪一 类发育程度较好?并说明理由。提示 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 并在比较稳 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较强, 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 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 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 地势高、气温低
5、,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成土母质和土壤的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 不具备肥力;土壤是在生物作用下形成的, 具有肥力, 能够生长植物。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是用生物材料 (有机物 )生成的,化肥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氮磷钾等养分的无机盐类肥料我国的黑土和红壤东北地区的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 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有深厚腐殖质层的 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 30100 cm,有机质含量 3%10%,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在 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任务清单一 土壤的组成及分层情境探究
6、这两句情境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蕴含着土壤有机质的形成。 请小组合作探究:探究 (1)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2) 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相比有机质含量孰高孰低?为什么?提示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土壤。(2)一般来说,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森林枯枝落叶和残体量大,产生的腐殖质多素养凝练1. 土壤组成与其肥力之间的关系2. 土壤质地分类素养应用例 1: (地理实践力 ) 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某同学取四份土壤, 在 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 花盆放入细砂石 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移栽盆
7、中。 并将花盆 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 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土壤不浇水(1)从实验条件上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结果上看比较说明了什么?比较说明了什么?比较又说 明了什么?(3) 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株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提示 (1)空气;水;无机盐。(2)通过 对比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通过 比较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通过 的比较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3) ;原因是 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量的无机盐。任务清单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情境探究情境 古代用五色土象征中华大地,北京中山公园内保
8、留的明代社稷坛,最上 层就铺垫着五色土。五种颜色的泥土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为青土,南为红土, 西为白土,北为黑土,中为黄土。 请小组合作探究:探究 黑土、黄土和红土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这三类土壤的典型分布区在哪儿?影响这三类土呈现不同颜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 黑土:东北平原;气候湿润寒冷, 微生物活动较弱, 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 积累较多, 所以土色较黑。 黄土:黄土高原; 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少的缘故。 红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高温多雨的气候, 矿物质的风化作用强烈, 分解彻底, 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 只剩氧化铁、 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 形成 红土壤。素养凝练1.土壤的形
9、成过程裸露岩石阳光、风、水风化成土母质微生物、低等生物有机物积累过程原始高等植物养分富集过程成熟土壤人类耕活作动耕作土壤2.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1) 成土母质(2) 气候(3) 生物(4)地形(5)人类活动素养应用 例 2: (人地协调观 ) 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墒”指土壤的水分状况, 受土壤水运动影响, “墒情好 ”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 物生长。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 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1) 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锄”的核心作用是什 么?(2) 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后往往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原因是 什么
10、? 提示 (1)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2)增加表层土壤与其下层土壤毛细管的接触,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增加土壤含水量课堂小结考点必背1. 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2. 土壤的形成过程。3.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4. 土壤的主要功能。5. 土壤养护的主要措施。课堂学业达标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 1 2 题1.图中至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B.C.D.2.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肥力一般高于草地解析 第
11、1 题,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 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第 2 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故 A 正确 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故 B 错误。土壤 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故 C 错误。草地由于根系 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土壤肥力较森林土壤高,故 D 错。读图完成 34 题答案 1.C 2.A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 a 是不同气 候下 (湿润、半干旱、干旱 )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 b 是不同植被 (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3
12、.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B.地形A. 生物C.降水D.成土母质4.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 A. 甲与B.甲与C.乙与D.丙与解析 第 3 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选 A。第 4题,甲图淋溶层最厚,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乙图无淋溶层, 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丙图淋溶层适中, 是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该地区发育着草原土壤。 森林表层 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草原土壤,下部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少, 可以判断 I 为草原土壤,故选 D 答案 3.A 4.D 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生 物在土壤 形成过程 中的 主导 作用表现
13、为。 具体体现 为: , 。(2)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 。(3) 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主要是指。(4) 自然土壤的形成,是在生物的主导作用下,加上、 等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并经过 过程。解析 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在其过程中,生物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 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的主导作用, 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 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经过生物作用与气候、 地形等因素的参与作用, 再经过长期的发育过程,成土母质就形成了自然土壤。答案 (1) 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 有机质的 积累过
14、程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2)腐殖质 氮素(3) 植物选择性地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植物的残体分解后又回到土 壤表层(4) 气候 地形 长期的发育课后质量评估合格考 小试牛刀一、选择题 (共 11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 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而此消 彼长。下图中虚线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分别约为 4%和 46%。读图 完成 12 题。1.适宜多数植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在 ( )A. 之间B.之间C.之间D.之间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主
15、要依据土壤 ( )A. 温度B.孔隙C.肥力D.空气解析 第 1 题,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的组成比例常常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 况。当水分过多时,空气就会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植物生 长;如果空气过多而水分缺少,则会造成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就会枯萎。 性状良好的土壤, 则既能通气透水, 又能蓄水保温。 适宜多数作物生长的理想土 壤的空气和水分组成比例一般在 20% 30%之间变化。第 2 题,遥感技术的工作 原理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中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 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 根据遥感相片上反映的温度状况, 可以 推知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16、。答案 1.C 2.A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 (下图 )。据此完 成 3 4 题。3. 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B. 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C. 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D. 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4. 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水分条件变化B.热量条件变化C.农业类型差异D.地势高低差异解析 第 3 题,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温度低, 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弱, 土壤中 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故A 、D 错
17、, B 正确;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 C项错误。第 4 题,从青到黄 再到白的分布规律,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降水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故选 A 。答案 3.B 4.A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完成 56 题。5. 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 A. 风化基岩B.气候C.地形D.生物6. 图示区域 ()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 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 B. C.D.解析 第 5 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
18、切关联。故答案选 D 项。第 6 题,植被覆盖率越 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 正 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水土迁移较快, 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 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 植被的影响大, 错误。因此 正确,故答案选 A。答案 5.D 6.A土壤是由固相 (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 )和气相(土壤空气 )三相物质 组成的,土壤容重 (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 b M s/V t M s/(V s V wV a)其中 M 表示物质质量, V 表示物质体积, 土壤
19、容重与土 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 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 土壤发育良好。 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 例示意图。 据此回答 79 题。7. 土壤容重越大 ()A. 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8. 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 )A. 东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9. 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 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解析 第 7 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 低,单位
20、体积土壤干重越重,则越不利于作物生长,选A。第 8 题,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 ”,选项中最肥沃的土壤容重应最小, 据此选 B。第 9 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 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选A 。答案 7.A 8.B 9.A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 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 读图完成 1011 题10. 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 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 地
21、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 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11. 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 阳坡 缓坡B.阳坡 陡坡C.阴坡 陡坡D.阴坡 缓坡 解析 第 10 题,根据甲图信息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总体越小。土壤水 分大多来自于地表径流的下渗, 因此, 图示表明随坡度增加, 地表径流下渗补给 的能力降低,选 C。第 11 题,黄土高原植被生长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根据乙 图,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总体较高;根据甲图,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总 体含水量较多,因此,本题选 D。答案 10.C 11.D二、非选择题 (共 3 大题,含 1 道附加题,共 56
22、 分)12. 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8 分)(1) 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表示绿色植物的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 。(4 分)(2)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和 来实现。我国东北地 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 (6分)(3) 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8 分)解析 第 (1)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根部吸收矿物质合 成有机物质。第 (2)题,气温和降水影响着土壤的肥力。第 (3)题,结合教材即可 回答。答案 (1)光合 矿物质(2) 降水 气温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
23、机质积累多(3)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 (氮除外 )的最初来源,成 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性质;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是土壤形 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13.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图完 成下列要求。 (16 分)(1) 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共同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层和层。(4 分)(2) 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2 分)(3) 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 A 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10 分) 解析 第(1)题,根据 “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 ” 可推断出答案。第 (2)题,成土母 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第 (3)题,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层。其影响因素主要跟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 答案 (1)腐殖质 淋溶(2)成土母质(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 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 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滤强度; 坡度大小和人类 活动等。等级考 大显身手14. (附加题 )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2分)(1)a、b、c 三条曲线,曲线表示蒸发量。 (2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联合企业激励协议书(2篇)
- 癌症康复课件教学课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机学》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信息交互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设计原理与设计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 蹲踞式跳远示范说课稿
- 银凯工业园孵化产业园一区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夏天的雷雨》的说课稿
- 高考语文诗歌专题鉴赏之比较类诗歌鉴赏 课件24张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小数乘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课件(公开课)
- 广东开放大学风险投资(本2022春)-形成性考核3答案
- GB∕T 32218-2015 真空技术 真空系统漏率测试方法
- 安全交底模板(完整版)
- 小学语文《四季》课件
- WS-T 390-2012 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
- 心源性卒中诊断和治疗
- 钢栈桥及平台检查验收标准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