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交流内容_第1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交流内容_第2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交流内容_第3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交流内容_第4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交流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交流内容施教体验、教材修订建议与教学建议王琨(新浦中学,高二备课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没有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知识点完整的讲授,进行“草木皆兵”式教学以为教材上的字字句句都应滴水不漏地让学生全面掌握,就连新教材已经删减的内容,但是过去高考中涉及到的内容也会在课堂中补充给学生,加上新教材在维系旧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按照新课程的安排,从而使地理的课时数在总课时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要多学习一本教材。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们普遍感觉在新课程之下课时安排特别紧张,但是为了提高成绩,在教法上,大家基本上是沿用了

2、老路子保证学生的成绩,鲜有创新。这是观念陈旧所造成的。造成目前这种状况我认为主要是没有发挥高考的正确导向作用。08年高考地理考试具体内容没有,令老师都在琢磨08高考究竟如何开展,在无法预知指挥棒怎样挥的情况下,教师们也就只能老调重弹了。新教材每一课后面都有“活动”, 大多数内容是切合实际的, 但也有些是超出一些学校条件和学生能力的。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各个版本的教材都设置了相当多的探究、思考、实践活动供师生们选择使用。从一个学期的教学来看,这些活动的设置都非常有创意,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进行课堂的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讨论纠正的过程、形成正确结论的过程,受制于课时紧张大多数

3、的活动不能够顺利开展,也有老师将活动移到课外进行,但是如果各个学科都不能在40分钟内解决问题而将活动转移到课后进行的话,那么属于学生自主支配的活动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如何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已是当务之急。其次学校配套教学设施紧缺,课本上列举的某些活动教具在短时间内无法配备,进行活动也就无从谈起,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样在教学策略上, 一靠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靠学生充分利用其有限的时间, 抓紧时间学习。所以,学生的空闲时间非常少, 而且各种各样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的措施比较多,例如不允许学生上网, 看电视的机会也不多等等。再者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

4、,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教材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而教师的已有存储知识相对陈旧,难以适应这一点,许多新内容教师都没有接触过,必须“现学现卖”。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因此对“活动”的内容, 要切合实际做出精心的选择。 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为此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如调查自己一日生

5、活中所使用的自然资源,体会自然资源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分析家乡港口开发、旅游业、工业、商业相关情况。江虎成(新浦中学,高一备课组)1必修二第2单元第三节第47页“图2-3-6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中,地租水平线与功能分区的颜色不一致。2第四单元第一节第90页“在商业活动中,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感觉不妥,商业活动起点应是“收购”,终点是“销售”。3第四单元单元活动“空间卫星系统保证地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卫星”和“用GPS手持机定位,首先要尽量选择与室外无障碍物的地点,以确保同时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低于3颗”,到底“4颗”还是“3颗”,不明确。李善学(市外国语学校,高一备课

6、组)鲁教版教材自发行使用以来,整体还是很不错的,从教材的设计、图表的运用、理论的总结、实践的研导等都是非常好的,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本人自新课改以来一直担任新教材的教育教学工作,两年来,经过本人对教材的学习研究和施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障碍,本人认为教材中几处知识点应稍加调整或改动,这样会更有利于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必修一部分内容的修订意见1手表辨方向第一单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第23页),教材描述“借助手表,可粗略确定南北方向。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在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

7、为南方。请你思考,借助手表来辨别方向往往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为什么?”。我认为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根据太阳辨别方向”有点重复,既然有太阳,为什么不直接利用太阳进行粗略判断,还要利用手表,再通过太阳,并按照上述要求一步步操作,且还要考虑限制性条件,这样安排很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尽管教材关于“手表判方向”的方法介绍得非常详细,该方法用于判定方向,其精确度也较高,但在野外有太阳的情况下利用太阳一眼即可辨别,再利用繁琐的手表辨方向多少显得有点罗嗦,我想实际使用率应该是相当低的。2温带大陆性气候及其雨型特征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第54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的图例中罗列了温带大

8、陆性气候,并且说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体包括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同时还单独将“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作为一种气候类型提出,并将其归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此外,还罗列了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我认为不妥。在必修一教材中其他地方没有提起该名称,而该处尽管提出,却又没有任何相关解释,让学生感觉是凭空跳出来似的;第三单元第一节(第59页)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对应的地区气候应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果还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的话,那么,它对应的自然带又是什么呢?如果是新的提法,应给予具体的解释,可这些都没有,所以我认为应给予适当修订。教材第二单元单

9、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第56页)中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雨型说成“夏雨型”,我认为不妥。温带大陆性气候具体包括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它们的降水特征各不相同,若为温带沙漠气候,其降水类型应为少雨型,所以在表中应稍加说明。3“陡崖”与“悬崖”的区别第三单元单元活动(第73页)陡崖图b和第74页地形景观与等高线,对同一种地形却用了两个不同的名称,前者用“陡崖”,后者用“悬崖”。我认为应该给予相应的修正, “陡崖”突出的是“陡”,是坡度很大很陡的地形,而“悬崖”突出的是“悬”,是坡度垂直或顶部外突的地形,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二、必修二部分内容的修订意见1中国当前的人口再生产类

10、型第一单元第一节第5页“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这句话说明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第三个阶段即增长减缓阶段。而按照人口再生产类型应属于过渡型;根据教材第67页,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定为老龄化的开始,比重达到10定为严重老龄化,实际上根据刚刚开过的“两会”公布的数字,中国目前的老龄化人口比例为11%,应为严重老龄化的国家。而且,本教材第一节第6页图116中显示中国在2001年自然增长率在10以下,人教版教材选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第5页活动题图表显示2001年中国自然增长率为7,时过六年,自然增长率应该会更低,应是低速增长。所以,我认为,应将中国列入第四个阶段即低速增长阶段更为合适

11、,据此,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应属于现代型。2地形、气候和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第二单元第二节第3839页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先讲河流,然后是气候,再次是地形,笔者认为这样由点到面学生学习理解起来较难。如果能够调换一下顺序,先讲地形、气候,再讲河流,随着范围的一步步缩小,最后由河流确定城市的选址,这样更为合理,也有利于学生掌握。3钢铁工业区位布局的变化第三单元第二节第66页“钢铁工业,因原料消耗最大,最早出现在铁矿石等原料产地附近“。我认为这句话欠妥,根据钢铁工业布局变化,钢铁工业最早布局在燃料产地,然后是布局在原料产地,最后是靠近市场。即由就煤、就铁布局发展到临海型布局。而本教材却说钢铁工业最早

12、布局在铁矿石产区,显然欠妥。4凭空出现,难以施教教材中有的地方内容和整体不是很协调,感觉就是凭空出现,如必修二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节第99页图4215合肥市的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教材对城市道路网的类型从未介绍,却在此处突然出现这样一个名称,增加讲授难度,应给予适当调整。三、注意教材图表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会发生改变,作为说明的图表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而不能一成不变,如必修二教材第一单元第6页的图116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所采用的仍然是2001年的图,有点落后了。类似的还有必修二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节第17页图132世界人口密度、第21页图136中国人口分布采用的都是20

13、世纪90年代的图;这种情况其他地方也有,要是能够换用最新的图将更有利于新教材的施教。武红(市外国语学校,高二备课组)必修三:1缺少了“产业转移”的内容。2第一单元第二节区域差异的案例是对比了英国和日本,对于高二学生来说选择我国典型的两个地区比较感觉更合适,譬如人教版的。3第二单元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别的教本、材料都是三个原则,鲁教本却是多了一个阶段性原则。4第三单元第一节P54第二段内容与下面的三个措施有重复的内容,是否可以简化处理。5第三单元第二节P59第三、四段内容谈的是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策略,是调整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两方面,教材表述比较含糊。6第四单元第二节P91第三段、P97

14、都是湿地的内容,可否集中一处方便讲述。海洋地理:1第一单元第二节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课本内容尤其是P13盐度的内容偏少,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曲线虽然有让学生描绘,但是课本上缺乏图表,感觉体现课标不到位。2第一单元第三节P24和P30海岸线前进、后退的内容有矛盾。3第四单元第一节P83第二段毗连区的描述和人教本有矛盾。环境保护:1第一单元第一节P7和第一单元第二节P12、13两处的教学内容有重复。2第三单元第二节P61“知识窗”里第五段第二行资源化后少个句号。朱丽侠(赣榆县城头中学,高一备课组)从去年开始江苏省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就地理而言,江苏13个城市选用了三种不

15、同版本的教材,连云港地区选用了鲁教版的新教材,教材体系紧扣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图文并茂、信息丰富、情境新颖、体例清晰、特色鲜明,十分便于中学地理的实际教学和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下面结合我对鲁教版教材的使用,谈些感悟,与同仁共勉。1鲁教版(必修I)一些概念的变化,更改个别字眼新教材的出现打破了原有教材的框架体系,也打破了我们原有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使得全国共用一个教材的局面不再出现,各省市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选用以及教辅资料选择更加灵活。鲁教版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更加生动活泼,但是一些概念的说法也发生了变化。如断层的概念,鲁教版中是这样定义的: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

16、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而旧教材中的叙述是: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这叫做断层。在这两组概念的定义比较中可以看出,鲁教版用了“强度”这一术语,而旧教材则使用“程度”这一词语,从这个角度来看,鲁教版对于断层的定义更加专业。再如对太阳高度的定义,鲁教版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旧教材是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鲁教版使用的是“夹角”,旧教材中使用的是“倾角”,相对而言“倾角”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更难懂,所以鲁教版中使用“夹角”更容易被学生理

17、解接受。2单元活动独树一帜教材在每单元后面均设置了单元活动,所选内容紧密结合单元内容或学科技能,如必修I第一单元的“辨别地理方向”和第二单元的“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将这些地理学科的重要技能形成专题系列,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拓展知识视野、锻炼地理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探索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更是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这是新教材的又一创新和特色。3课标未提及及人教版未提及的内容,不知道如何取舍必修2 第一单元P16人口分布,课标未提及;必修2第二单元P38 城市区位,课标未提及;必修2 第四单元P92交通运输线、P95交通运输点,课标未

18、提及。莫涛(赣榆县城头中学,高二备课组)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在这两年的工作中我有了一些比较深的体会。自从一开始教地理至今,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但却经历了新旧课程的交替阶段。对于新课改,结合其他教师的一些经验和自己的经历,有以下的看法: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第二,教案设计要有梯度、

19、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第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这就是转变观念。第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

20、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千万不要盲目设计一些活动,要有针对性,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 对课本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候想的不是很透彻,列举一些,供大家讨论:1.在海洋地理中涉及到南大洋的问题,课本中说它的范围是南极大陆到50°55°S,可是参考书后面的资料中介绍是到40°S。2.关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到底上面的是密度流还是下面的是密度流?下面的是密度流那么上面的是补偿流?3.我碰到一个习题,是关于巴伦支海的,说8月份的时候,巴伦支海风高浪急,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西风;海陆风;极地东风。(答案选的是海陆风)希望能得到明确答复。房山中学高一备课组一、课本活动的可

21、操作性不强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增长创造才干,特别是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发展创造性个性品质,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兴趣,锻炼意志和毅力,树立创造志向。各个版本的教材都设置了相当多的探究、思考、实践活动供师生们选择使用。从一个学期的教学来看,这些活动的设置都非常有创意,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进行课堂

22、的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讨论纠正的过程、形成正确结论的过程,受制于课时紧张大多数的活动不能够顺利开展,也有老师将活动移到课外进行,但是如果各个学科都不能在40分钟内解决问题而将活动转移到课后进行的话,那么属于学生自主支配的活动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如何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已是当务之急。其次学校配套教学设施紧缺,课本上列举的某些活动和教具在短时间内无法配备,进行活动也就无从谈起,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二、教辅资料存在一些问题新课程改革应该体现“新”字,但是在学生的填充图册上,我们却见不到多少能够体现新课程的题目。并且练习中掺杂了旧教材有但新教材已经删减的内容,没有跟进新课程改

23、革脚步的做法使得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房山中学高二备课组必修3:整体编排较好,体系性强,也易于学习,内容组织上先从区域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某地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选取案例也比较典型,但数量较少,希望在活动中增加更多案例分析。选修2:海水温度与盐度的内容本应是本书重点,但书本讲解过于简单,特别是温度与盐度曲线让学生绘制难度偏大。另外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水温及盐度,课本仅仅以文字描述,但大多题型以读图题形式出现,可否增加案例分析。选修6:P70 城市垃圾的类型是否按一个标准划分得来的,概念有包含关系;P79环境管理的分类中按范围分,

24、结果有问题单元活动:教材编排上力争体现新课标有关要求,但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效果不明显,“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到底体现的怎么样,农村学校、农村学生对此茫然,建议有的单元活动附活动实录,对于抽象的知识有一定帮助,否则单元活动仅仅满足于读读了解一下了。顾祝兵(灌云县板浦中学,高一备课组)1教材在版本上与省内有的市不同,如南京市使用人教版,这样令人担忧的是,以后的考试命题是否主要依据人教版,尽管考试的命题宗旨是取各种版本的共同部分,但从今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真题来看,有些题目的出题点与鲁教版游离太多,从我校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确实很容易得到C档或B档,但我们认为正是由于版本差异,使不少学生失去获得A档的

25、机会,这样也直接导致教师与学生平时就心慌,考试就没底。 2教材的结构体系与新课程标准内容或者与学业水平测试的测试要点在编排上不太对应。尤其是课程标准或学业水平测试关于必修2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部分内容在人教版是安排在必修2,而在鲁教版是安排在必修3。总的说来,结构体系安排人教版好像更合理一些。3教材的知识点对照课程标准有不少遗漏。如必修1第三单元64页缺少课程标准1中的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课程标准4的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必修2的23页缺少内容标准1中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必修2的41页缺少具体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

26、功能的差异;必修2的69页内容标准2中有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4教材所选用的案例与其他的版本不同,这样由于各自案例的具体情况不同,尤其还涉及区域地理内容,这样在案例教学上就势必会面面俱到,这就给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增加了负担。比如,在必修2的60页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选用热带迁移农业、混合农业,而在人教版中又选用了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必修2的69页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增加了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案例,在人教版中增加的部分在教学中是否要体现,这个我们很难把握,因为今年高二复习迎接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时做南方的某些模拟试题时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事先不讲,学生是答不出来的

27、。5教材的语言表述与人教版不一致。如必修2的61页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在人教版中称为季风水田区;必修2的66页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中有劳动力,而在人教版中称为工人;必修2的68页工业类型鲁教版中为各种指向型,而在人教版中称为各种导向型,尽管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恐怕遇到就会出错。6尽管教材的知识要点与内容标准中的标准一样,但侧重点上存在问题。教材对知识点的阐述,显得零散,不够紧凑,甚至对照课本知识点很难归纳。有些内容仅仅是一带而过,如蜻蜓点水一般,如对课程标准必修1的51页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今年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中选择题11题学生在做时就有难度,因为教材对此叙述很肤浅,教师在

28、教学时如围绕教材就难如此深入。7知识窗和活动题本意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按理应不作为考试内容的,但在课程标准中也涉及到,这样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如必修2的48页关于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处理,在平时教学中是要求学生仅作了解的,但学生对今年学业水平测试真题18题这一内容也难以对付。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势,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以下建议:1教材要围绕课程标准来编写,力求全面。课程标准有,而教材上找不到,这对教师教和学生学都是相当不利的。2教材编写应注重实效,在适当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前提下,更应考虑学生如何对付过关考试。3在语言叙述上尽量与人教版保持一致。4考试的命题原则是考核范围取各种版

29、本的共同点,因此教材应对此精神要有所体现。李德军(灌云高级中学,高一备课组)必修1:1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太阳”P36太阳系模式图中,还是九大行星。同时“地球”一段中仍是“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十分相似”表1-1-1名称也是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冥王星还在,建议进行修正。2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课文在描述地球内部圈层时,只简单地描述了内部圈层的名称,没有讲述其界线(古登堡面、莫霍面),而其他版本教材中(湘教版)就有具体的讲解。建议增补这项内容。(2)P30“各类岩石在

30、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这句话值得推敲:与图2-1-6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图示不一致,图中只有“变质岩”一个有箭头指向“岩浆”得以重熔再生。其他情况在图中没有体现。个人认为,既然地幔部分是高温、高压的岩浆,那么其他岩石在接近地幔时,首先要接受高温高压的影响,发生变质,形成新的变质岩,然后才能得以重熔再生。(3)P30“知识窗”一栏,缺乏对“矿藏、矿产”,因为不论在自然地理中还是在后来的人文地理中,矿产资源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此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材在叙述低层大气组成时,提到了“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但,在对其作用描述时却没有涉及。我认为:水汽和固体杂质虽

31、然很少,但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作用不可低估。所以,在课文中应该加以叙述。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P5活动题中,“根据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特征,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为高高低(原始型)、高低高(传统型)和低低低(现代型)三种。”与以往老教材相比,少了一个“过渡型”,在判断时显得容易了,但在书写时是写“模式”还是“类型”,不太好把握。P5关于中国人口模式的界定:新教材第5页第三段第四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而以前老教材在定位我国人口模式时就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现代型”。同时,一些参考资料上也都把我国的人口模式定为“现代型”。在此,我们该

32、如何做。P23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一段,课标要求“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关于人口合理容量,教材始终没有给出此概念,这样比较,就显得较难。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而前面课文中的原理性内容几乎没有,所以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就显得无力。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标要求“运用案例,分析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关于工业地域的特点,教材就无相关内容,是否能作适当的补充。王其军(东海县白塔中学,高二备课组)1必修3第22页,这儿安排了图1-3-7,它与大庆市的区域发展阶段有紧密联系吗?在教学中如何

33、使用它?2必修3第54页,关于“工程措施”的描述有点像“生物措施”,不如第55页图3-1-8表述的明确。3必修3第87页,太湖水污染物的来源中,、点描述有点交叉、混乱,应该直接总结为:农业工业或乡镇企业生活污水。4选修2第4页,近海水域内容中应该提及一下“海峡”这一名词,并列举几个世界重要的海峡名称。5选修2第30页,海岸线的前进与后退描述不清,如:海面上升,海岸线前进。这是对海洋参照物来说的,但对陆地上的人们来说则是后退的。应该表述为“海岸线向陆地前进”。6选修2第76页,图3-3-3几种海洋动物可以安排“知识窗”,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生活场所和习性,以增强学习兴趣和拓宽知识面。当然也可以安排“

34、活动”,让学生课后网上搜索相关内容。7. 选修2第96页,“知识窗”,第97页应该把北极“黄河科考站(约79°N,12°E)”的位置在文字叙述中或图4-3-7上用图例标出来。8. 选修6第5页,从图1-1-8看,其中的“太阳”既不在非生物环境里,也不在生物环境内,好像第三种环境,虽然课文中有描述。9根据暑期培训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一改传统的讲解或讲练模式,而是紧扣课程标准,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放手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感悟到地理可以学以致用,能够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是放手发动学生的最好实践是

35、参与活动。王治敏(中云中学,高一备课组)(I)值得肯定的方面1时代感强,内容新颖。鲁教版除了涵盖老教材的基本内容外,还增加了许多的栏目和知识点。栏目如“课后活动”、“单元活动”、“知识窗”等;新的知识点如“辨别地理方向”、“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会应用地形图”、“3SRS、GIS、GPS的应用”等。2知识结构更加严谨。必修1的四个单元都是“从看”,必修2的前三单元都是“与地理环境”,主题更加突出。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化更加明确。必修1属于典型的自然地理学,必修2属于典型的人文地理学。4知识更加突出实践性,学以致用。尤其是每单元之后的单元活动,都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36、例: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1必修1课时明显不够。众所周知,必修1是整个高中地理的重难点,不容易掌握。尤其是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规定4课时,能讲完吗?在老教材可是一个单元啊!再加上“天气与气候”本来就比较抽象,难以理解。2知识点多而略显零乱。与老教材相比,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讲,同时又补充了许多新的内容。但很多知识点只显皮毛,蜻蜓点水,老师难以适从。讲吗?课时不够。不讲吗?学生又不会,但考试题目又出现很矛盾。例: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中,没有提到“海水的温度、盐度、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等知识”。3课后练习较少,开放性“活动”偏多。杨集中学高二备课组一、

37、关于鲁教版教材使用与修订总体建议1模块的结构形式可做适当调整说明:过多关注形式结构4-4(3+1)导致了部分课本内容不达标或超标,增加了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难度。建议:紧扣课标要求编排章节及内容,增强教学针对性,不必太拘泥于固定结构。2教学参考书(特别是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几乎是教材翻版)内容需进一步增强实用性。二、必修3教材使用建议1第一单元第三节P1620,课本以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发展为例,只说明了区域发展各个阶段的人地关系与区域特征,对课标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未做具体说明。2第二单元:课标中要求:“根据相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部分内

38、容在课本中基本没有涉及,虽在选修环境保护中有相关内容,但做为必修知识点在书中应有相关阐述。3第三单元第二节P59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课本从两大方面进行说明,若这两方面添加一些数据和图片,可能更直观、更有说服力。4第三单元第三节P65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课本叙述比较笼统,可补充一些资料具体说明。5课本中没有体现课标“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内容,请补充。三、选修2海洋地理教材使用建议1P83:临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明确范围的划定办法?建议:用图表的方式来表示,更具体、直观。2P85知识窗中,图4-1-2海岛的专属经济区示意图与书中专属经

39、济区划定的范围有矛盾!四、选修6环境保护教材使用建议1四个单元活动设计创意很好,但在中学阶段操作起来有些困难!(涉及到学校封闭式管理、时间准备及学生精力分配问题)建议:多些名师观摩课。2第一单元第一节:P3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判定(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名胜区?)3P4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区别。4P8“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建议加上“环境对人类还具有反作用力”。5第三单元第二节P62 图3-2-3“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图中“蒸汽”箭头实际情况应从“燃煤发电厂” “炼油厂”,“冷却水”对应箭头方向好像也反了。请关注、更改。6第四单元第一节P7980关于环境管理的分类有点

40、太专业,若能添加实例来说明不同类型环境管理的区别,可能更易懂!7关于<环境保护>教学要求和建议的意见:(1)请增加“单元活动如何处理”的建议。(2)“我国的环境管理内容”不建议删去: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环境政策对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故认为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胡可才(海滨中学,高一备课组)必修2: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中第36页倒数第二行“发达国家城市化”栏目将“郊区城市化”误为“效区城市化”,这是关键词语的错误,应该改正。第四单元图4-1-13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及课文商业活动的表述中,把生产当成是商业活动的起点,这违背了经济学常识。一般认为:从事生产活动的分属第一和

41、第二产业,而商业属于第三产业。大部分商业活动不是从生产开始的。本教材中大量的“问题”部分安排的位置有些不太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如第一单元有关人口增长规律的问题,应该放在人口增长图、表的下面,使学生通过阅读图表得出规律。有些问题可以设置一些讨论,得到规律,如人口迁移的问题,应设置让学生说出自己家乡从哪里迁移过来,为什么迁到本地引出下文:影响迁移的因素。总之必修1和2有许多和这些类似的内容,本末倒置。因此,我建议:凡是跟引出规律有关的图、表、问题都放在内容前,需要说出结论的问题等放在内容后。欧世升、王玉珍(赣榆县青口第四中学)必修一:8页,对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的阐述中,对地球与其它行星绕日公转轨道

42、的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表述中,若把教材第6页图1-1-11 太阳系模式图放在此处显的更直观易懂。14页,地球的公转,第一段最后:天文学上所说的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这跟地球公转周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此提出回归年而不是公转的周期,容易给学生形成误导。这个地方提出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23页,这个问题属于利用恒星辨别方向,而这里的加黑标题是根据大熊星座找北极星。24页加黑标题是根据仙后座找北极星。这两个属于利用北极星辨别地理方向,阐述内容是如何找北极星,而不是辨别地理方向。所以这个地方可改成:根据北极星辨别方向。如何辨别,然后在加上小标题如何找北极星。23页,利

43、用恒星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都有提出相应在哪个半球的条件,而唯独没有在利用北极星辨别地理方向中提出,利用北极星辨别地理方向只能在北半球,所以在此阐述中可以加上:在北半球晴朗的夜晚32页,图2-1-1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谷地与山地表现不是很明显。35页,知识窗里的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在2007年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中明确为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可以把这部分内容放到正文。38页,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对整个过程的描述过于简略,可参照人教版有关该内容的示意图。51页,图2-3-6大洋表层洋流(右)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环流应该是围绕南极洲大陆形成的南极环流,图示环流方向不明确。54页图2-4-1世界主要

44、气候类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的湿润气候用同一图例表示。59页图3-1-2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用同一个图例表示。这两种气候类型和这两种自然带的区分图示时分开较好。61页,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举例中,自然带更替表述为:由森林带、草原带逐渐过渡为荒漠带,与前后对自然带的描述不统一,其所处的热量带虽然是相同的,但是表述为自然带的更替,可加上热量带:自然带由温带森林、温带草原逐渐过渡为温带荒漠带。必修二:参照2006.10教学管理(太原)P71-72,李素芳、周长春等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51页,2007年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中提出学生掌握地理信

45、息的概念,但是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6970页,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但是教材对工业地域概念表述不清楚。可给出概念,在综合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实例中讲述。90页,国际互联网作为现阶段重要的通信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和接受,把这部分放到正文更合适些。必修三:4页,图1-1-4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从尺度划分上层次不是很明显。对我国经济带进行东、中、西的划分,然后在东部经济带中划出沪宁杭工业基地,再由此划出浦东新区,层次感更强。11页,表1-2-1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在教材第10页已经明确表述了两国的地理位置,在表格的要素列中加上地理位置较合适。6667页,我国跨世

46、纪四大工程中有三大工程是属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教材以南水北调为例课后设置西气东输工程为知识窗,不能很好的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跨世纪四大工程。可设置成活动,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跨世纪四大工程是什么,工程如何实施,工程的实施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让中学生从了解的资料思考我们可以做那些事情等等。100页,图4-3-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三大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中的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变化现实很明显,但是第二产业的变化情况不明了,图转换为柱状图表述更明了。整体结构:三册必修内容设置活动12个,其中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中对地理3S技术都提出相应的要求

47、。地理3S技术的活动教材分别安排在必修一的第四单元、必修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分属到两个学期,不容易对其整体把握。这三个单元活动是否可以安排在相邻的单元学习。东海县石榴中学高二备课组一、海洋地理比较繁琐,前后联贯性不强,不成体系。二、环境保护的内容前后交叉,有些知识点分不清是哪一章的内容,所举案例重复较多。每单元的各章节对知识点似讲非讲,含糊不清,使我们在教学时很难把握知识点难易程度。三、知识窗在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学习时是学生自行阅读还是纳入讲授的范围。四、单元活动的内容要不要重点学习,考试时占多大比例。五、教辅材料如何选择,如何对待不同版本的教材。六、我们在使用时感觉人教版教材较好,体系完

48、整。东海县安峰中学,高一备课组必修第一册主要讲自然地理,必修第二册主要讲人文地理,每册都是把课文分为四大单元,每个单元,又都分为三节,外加一个单元活动。每个“单元活动”都紧紧的围绕课文中最重要的内容来安排;每节内容,安排2课时左右。本书编写中十分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每一节都编写得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突出了地理的特点。每节的开头都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从一上课就被吸引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一个问题的结束或者是一节的结束,都安排一个活动,通过活动提出几个和课文相关问题或者是提出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总结性的思考,通过思考进一步落实所学内容。对于此教材的使用中也觉得

49、有些地方有些不好把握,我觉得教材压缩的过多,有些地方有点简单,有不少地方需要补充,要不学生在答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没有一套适合的练习。朱凡捷、王希敏(灌云县伊山中学,高一备课组)对必修教材的一些建议必修第一册1第6页与第7页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内容应该重新整合进行叙述,以便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2第8页叙述“在人类目前所观测到的宇宙环境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是不是应该叙述为“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为在人类目前所观测到的宇宙环境中,其他天体究竟有没有生命物质的存在还没有定论;3第27页“岩石圈的结构”重点叙述了地壳的主要特点,而新课标要求是概括岩石圈各圈层的主要

50、特点,是不是应该把其他圈层的特点也要叙述一下;4第49页“水循环示意图”上,应该画一个太阳的图,因为前面都讲过(第7页)太阳对于地球的影响;5第65页活动“厄尔尼诺现象”是选修2的内容,要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举其他的例子;6第90页“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例中寒潮的图例颜色与图中的颜色不一致。7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太多,可以多分两节进行编排;8总的编排格式太死板,不灵活,不论内容多少,每个单元都是三节内容加一个单元活动。必修第二册1第5页有关中国人口增长,叙述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即增长减缓阶段,而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 地理试卷有如下试

51、题:图9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15-16题。15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16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其中16题的答案为C,这与课本叙述似乎不一致;2第23页“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是否应该补充“环境承载力”的概念?3第48页“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不应该放在知识窗里讲,应该把它当做正文的字体来安排,以显示其重要性,同时对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进行举实例编排; 4第63页建议把澳大利亚的轮廓图等图形安排上去;5第69页“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否应该增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和规划形成的地域及其特点?潘佃献、

52、戴艳(新海高级中学,高二备课组)一、必修3教材使用与修订意见1课标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中地理3 有“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第58页,地理3 中测试要求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在鲁教版必修3中没有出现。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RS、GPS、GIS、数字地球)分别编排在必修1、2、3册书中,建议把这一系列的知识单独设一单元,这样体系比较完整。3课标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中地理2中“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到“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2007年江苏省普通

53、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第58页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到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一知识在鲁教版必修本中没有出现。4102页知识窗“侨乡”应放在“一、经济发展快”这一知识范围类,作为珠三角发展的优势。5103-104页“三、问题与对策”最好把三个问题、三个对策分开编排,或者一个问题与之相应的对策一起编排,效果会更好。二、选修2教材使用与修订意见1第一单元第二节第15页,“引潮力”的概念有待修正。2第三单元第三节第73页,第二行“应用遥感遥测、计算机模拟和地理信息技术”此句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没理清。三、选修6教材使用与修订意见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

54、保护。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1课标选修6环境保护中关于“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如下,鲁教版涉及这一部分内容的是第二单元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太过简单,与课标要求不符,有待扩充。2课标选修6环境保护中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的标准有:“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鲁教版第三单元第一节简单的阐述了“环境污染的类型”,本备课组认为,应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55、染等”几种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着手分析。程玉霞(新海高级中学,高一备课组)教材单元教材内容个人感悟建议必修第一单元P67知识窗(太阳活动)本部分应是课标重点内容,放在知识窗中似有非重点之嫌,不能肯定讲的深度放在正文中P8表格下第一行“在人类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宇宙环境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说法不妥,因“近年来,人类所能探测到距离又扩大到150亿光年”应把“在人类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宇宙环境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该为“在人类目前所能到达的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P14图“1-3-1” 图中所画角度与文字叙述不相符,1月20日北面一楼阳光并没全被前排楼房挡住。 两条太阳光线都应画

56、成与前楼楼顶的北侧相切,才好说明问题。 图中所画“6月15日与1月20日两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太大了两条太阳光线的位置和角度应重画,以使科学严密,有助于理解P20的图1-2-3图中南北极圈位置不科学,所画南北极圈的纬度数约为59°而不是66°34。应修正科学P21在野外用地图辨别方向顺序颠倒。应该为:“首先在地图上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其次应在导游图上找到与实地相应的地物第二单元P3132知识窗(板块构造学说)本部分应是课标重点内容,放在知识窗中似有非重点之嫌,不能肯定讲的深度放在正文中P3647大气受热、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等知识多,理论性强,全放在一节中可在知识点前面也创设一些生活情景的小材料,激发探究兴趣P40图2-2-8、2-2-9、2-2-10把等高面画成平行四边形平面,使学生不易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垂直的关系把等高面画成矩形四边形平面P46图2-2-19同上;学生不易理解所画风向同上P48图2-3-1“水与地理环境”问题似乎缺乏趣味性、实用性可调换材料P51知识窗(洋流的成因)秘鲁寒流是指自南向北流向赤道的洋流,不属于上升补偿流应分清水平补偿流和上升补偿流P51图2-3-6南半球高纬度大洋环流中,大洋东侧理论上应为暖流应修正P545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