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 论一、习题1. 与低分子化合物比较,高分子化合物有何特征?解:与低分子化合物相比,高分子化合物有以下主要特征:(1)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大,分子往往由许多相同的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2)即使是一种“纯”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也是化学组成相同而分子量不等,结构不同的同系聚合物的混合物。它具有分子量和结构的多分散性;(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有几种运动单元;(4)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非常复杂,需用一次、二次和三次结构来描述它。一次结构是指一个大分子链中所包含的结构单元和相邻结构单元的立体排布。二次结构是指单个大分子链的构象或聚集态类型。三次结构是指形成复杂的高分子聚集体中大分
2、子的排列情况。2. 何谓高分子化合物?何谓高分子材料?解: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原子以相同的,多次重复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量是104-106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高分子材料是指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原料,加上适当助剂,经过一定加工制成的材料。3. 何谓高聚物?何谓低聚物?解:物理化学性能不因分子量不同而变化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高聚物。反之,其物理和化学性能随分子量不同而变化的聚合物成为低聚物。但也有将分子量大于一万的聚合物称为高聚物,分子量小于一万的聚合物称为低聚物。4. 何谓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单体和聚合度?解: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的最小单位称为重复单元(又称重复结构
3、单元或链节)。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结构以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原于组合称为结构单元。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相同化学组成而不同电子结构的单元称为单体单元。能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结构单元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高分子链中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称为聚合度。5. 什么是三大合成材料?写出三大合成材料中各主要品种的名称、单体聚合的反应式,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连锁聚合还是逐步聚合。解: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1)合成塑料的主要品种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等。上述四种单体的聚合反应均属连锁聚合反应。聚乙烯 聚丙稀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上述四种单体的聚合反应均属连锁聚合反应。(2)
4、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有: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锦纶(尼龙-6和尼龙-66)、腈纶(聚丙烯腈)。涤纶 尼龙6 用水作引发剂属于逐步聚合。用碱作引发剂属于连锁聚合。尼龙66实际上腈纶常是与少量其它单体共聚的产物,属连锁聚合。(3)合成橡胶主要品种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6. 能否用蒸馏的方法提纯高分子化合物?为什么?解:不能。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作用力往往超过高分子主链内的键合力,所以当温度升高达到气化温度以前,就发生主链的断裂或分解,从而破坏了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因此不能用精馏的方法来提纯高分子化合物。7. 什么叫热塑性?什么叫热固性?试举例说明。解:热塑性是指一
5、般线型或支链型聚合物具有的可反复加热软化或熔化而再成型的性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物具有热塑性。热固性是指交联聚合物一次成型后,加热不能再软化或熔化而重新成型的性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固化后的产物,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硫化产物均属热固性聚合物。8. 什么叫等规(全同立构)、间规(间同立构)和无规聚合物?试举例说明之。解:聚合物分子链全部(或绝大部分)由相同构型链节(l-构型或d-构型)联结而成的聚合物称为等规(或称全同立构)聚合物。聚合物分子链由d-构型和l-构型链节交替联结而成的聚合物称间规或称间同立构聚合物。聚合物分子链由d-构型和l-构型链节无规则地联结而成的聚合物称无
6、规聚合物。以聚丙烯为例9. 何谓聚合物的序列结构?写出聚氯乙烯可能的序列结构。解:聚合物序列结构是指聚合物大分子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聚氯乙烯可能的序列结果有10. 高分子链结构形状有几种?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什么特点?解:高分子链的形状主要有直线型、支链型和网状体型三种,其次有星形、梳形、梯形等(它们可视为支链型或体型的特例)。直线型和支链型高分子靠范德华力聚集在一起,分子间力较弱。宏观物理表现为密度小、强度低,形成的聚合物具有热塑性,加热可熔化,在溶剂中可溶解。其中支链型高分子由于支链的存在使分子间距离较直线型的大,故各项指标如结晶度、密度、强度等比直线型的低,而溶解性能更好,其中对结晶度
7、的影响最为显著。网状体型高分子分子链间形成化学键,其硬度、机械强度大为提高。其中交联程度低的具有韧性和弹性,加热可软化但不熔融,在溶剂中可溶胀但不溶解。交联程度高的,加热不软化,在溶剂中不溶解。11. 何谓分子量的多分散性?如何表示聚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试分析聚合物分子量多分散性存在的原因。解:聚合物是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其分子量或聚合度是一平均值。这种分子量的不均一性称为分子量的多分散性。分子量多分散性可以用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的比值来表示。这一比值称为多分散指数,其符号为hi,即分子量均一的聚合物其hi为1。hi越大则聚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程度越大。分子量多分散性更确切的表示方法
8、可用分子量分布曲线表示。以分子量为横坐标,以所含各种分子的重量或数量百分数为纵坐标,即得分子量的重量或数量分布曲线。分子量分布的宽窄将直接影响聚合物的加工和物理性能。聚合物分子量多分散性产生的原因主要由聚合物形成过程的统计特性所决定。12. 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有几种表示方法,写出其数学表达式。解:(1)数均分子量(2)重均分子量以上两式重分别代表体系中i聚体的分子数、重量和分子量。,和分别代表对分子量不等的所有分子,从i等于1到无穷作总和,和分别代表i聚体的分子分率和重量分率。(3)粘均分子量 式中a是高分子稀溶液特性粘度-分子量关系式的系数,一般为0.5-0.9。13. 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
9、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试证明府解:数均分子量的物理意义是各种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所占的分数与其相对应的分子量乘积的总和。重均分子量的物理意义是各种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与其相对应的分子量乘积的总和。设为i聚体的分子量,则即 亦即故当时,当时,。14. 聚合度和分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计算中对不同聚合反反应类型的聚合物应注意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解:设为聚合物的分子量,为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为聚合度(以重复单元数表征的),则 。若为聚合度(以结构单元数表征的);为结构单元的分子量,则。 计算时应注意:(1) 以重复单元放表征的聚合度常用于连锁聚合物中,其重复单元是结构单元之和。 例如以下交替共聚物
10、中有两个结构单元 = 98 = 100 = 98 + 104 = 202(2) 以结构单元数标表征的平均聚合度常用于缩聚物,对混缩聚物,其结构单元的平均分子量,例如 = 114 = 112 重复单元 = 226或 15. 如何用实验测定一未知单体的聚合反应是以逐步聚合,还是连锁聚合机理进行的。解:一般可以通过测定聚合物分子量或单体转化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来鉴别。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分子量逐渐增大的聚合反应属逐步聚合。聚合很短时间后分子量就不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大的聚合反应届连锁聚合。相反,单体转化率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的聚合反应属连锁聚合。单体迅速转化,而转化率基本与聚合时间无关的聚合反应属逐
11、步聚合。16. 写出下列单体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式。指出形成聚合物的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和单体,并对聚合物命名,说明属于何类聚合反应。(1) (2) (3) (4) (5) (6) 解:(1) (2) (3) 为重复单元和结构单元,无单体单元。 (4) 为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 (5)(6) 为聚加成反应,无单体单元。17. 试写出下列单体得到链状高分子的重复单元的化学结构。(1) -甲基苯乙烯(2) 偏二氰基乙烯(3) -氰基丙烯酸甲酯(4) 双酚a+环氧氯丙烷(5)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6) 己二胺+己二酸解: 18. 写出下列各对聚合物的聚合反应方程式,注意它们的区别(1)
12、聚丙烯酸甲酯和聚醋酸乙烯(2) 聚己二酰己二胺和聚己内酰胺(3) 聚丙烯腈和聚甲基丙烯腈解: 或 19.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名称、单体和合成反应式。(1) (2) (3) (4) (5) (6) 解:(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2)聚乙烯醇的单体为醋酸乙烯(3)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0)的单体为己二胺和癸二酸(4)聚异戊二烯的单体为异戊二烯。(5)聚己(内)酰胺的单体为己内酰胺或氨基己酸。(6)聚碳酸酯的单体为双酚a和光气。20. 请写出以下聚合物按iupac系统命名法的名称。(1) (2) (3) (4) (5) 解:聚亚胺基苯基亚胺基苯二胺聚氧化次乙基聚1-(乙氧基羰
13、基)-1-甲基乙烯聚1-羟基乙烯聚1-氯 1-次丁烯基21. 有下列所示三成分组成的混合体系。成分1:重量分数0.5,分子量1×104成分2:重量分数0.4,分子量1×105成分3:重量分数0.1,分子量1×106求这个混合体系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塑料分子量(×104)纤维分子量(×104)橡胶分子量(×104)低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630510103028涤纶尼龙66维尼龙纤维素1.82.31.21.367.550100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2040152025301012表11 常用
14、聚合物分子量示例解:=22. 根据表1-1所列的数据,试计算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及天然橡胶的聚合度。根据这六种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聚合度看塑料、纤维和橡胶有什么差别?解:聚合物单体分子量或重复单元分子量分子量(×104)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天然橡胶62.5104192226546880624199622885941205357.5463055562921588251010301.82.31.21.325302040根据以上数据,纤维(涤纶、尼龙-66)分子量最小,约为10000-20000。橡胶(聚丁二烯,天然橡胶)最大,一般在20000以上。塑
15、料(聚氯乙稀、聚苯乙烯)居中。橡胶多位聚二稀烃类化合物,分子的柔性大,分子间作用力小,而纤维常为有氢键作用或结晶性聚合物,而塑料的作用力居二者之间。第二章 逐步聚合一、习题1. 写出由下列单体经缩聚反应形成的聚酯的结构。(1) (2) (3) (4) (2)(3)(4)三例中聚合物的结构与反应物相对量有无关系,如有关系请说明之解:(1)得以为重复单元的线型分子。(2)等摩尔时得以为重复单元的线型分子。其所得产物数均聚合度与两官能团摩尔数之比r (r1)和反应程度p之间有关系。(3)设反应物二酸和三醇的相对摩尔比为x 当时, 。由公式*得。令,则。即当时,所得产物是端基主要为羟基的非交联支化分子
16、。 当时, 同理,得令,则。即当时,所得产物是端基主要为羧基的交联体型分子。综合和得时,所得产物是交联体型分子。(4)设二酸:二醇:三醇(摩尔比)x : y : 1,则时 (1) 由carthers方程*,得令,则 (2)联立(1),(2)得 (3)即当时,所得产物端基主要为羟基的支化分子。 时 (4) 同理得令则 (5)联立 (4)、(5)得 (6)即当时,所得产物是端基主要为羧基的支化分子。 联立 (3)、(6)得知,当时,所得产物为交联的体型分子。2. 试问乙二酰氯与(1)乙二胺或(2)己二胺中的哪一个反应能得到高聚物而不是环状物。解:(1)易形成结构稳定的六元环(2)能得到高聚物。3.
17、 讨论下列两组反应物进行缩聚或环化反应的可能性。(m=2-10)(1) (2) 解:(1)m=3、4时易形成环,其余主要进行缩聚反应,形成线性聚合物。(2)该体系不易成环,主要生成线性聚合物。4. 解释下列名词(1)均缩聚、混缩聚、共缩聚;(2)平衡缩聚和非平衡缩聚;(3)与;(4)反应程度和转化率;(5)平均官能度与摩尔系数;解:(1)由一种单体进行的缩聚称为均缩聚。由两种皆不能独自缩聚的单体进行的缩聚称为混缩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进行的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重复单元的缩聚反应称为共缩聚。(2)平衡缩聚通常指平衡常数小于103的缩聚反应。非平衡缩聚通常则指平衡常数大于103的缩聚反应或根本不
18、可逆的缩聚反应。 (3)平均每一分子中的重复单元数称为。平均每一分子中的结构单元数称为。对均缩聚=,对混缩聚=2 (4)反应程度指反应了的官能团数与起始官能团数之比。转化率指反应了的单体分子数与起始单体分子数之比。 (5)平均官能度指反应体系中平均每一分子上带有的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 (活性中心)的数目。当量系数指起始两种官能团总数之比,其值小于或等于1。5. 为什么在缩聚反应中不用转化率而用反应程度描述反应过程?解:因缩聚反应本质是官能团之间的反应,只有官能团之间充分反应才能生成大分子,故用反应程度描述其反应过程。6. 计算等物质量的己二胺和己二酸在反应程度p为0.500、0.800、0.90
19、0、0.950、0.970、0.980、0.990、0.995时的数均聚合度和以及其数均分子量。解:p0.5000.8000.9000.9500.9700.9800.9900.99525102033.35010020012.551016.652550100244583114822783781566811318226187. 现以等摩尔比的二元醇和二元酸为原料于某温度下进行封管均相聚合。试问该产品的最终的是多少?已知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为4。解:已知 ,。根据;,得,。8. 将等摩尔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于280下进行缩聚反应,已知k为4.9。如达平衡时所得聚酯的为15,试问该体系中残存小分子数
20、为多少?解:t=0n0n000t=t平衡n0(1-p)n0(1-p)pn0nw其中:起始羟基和羧基的官能团数目; -平衡时 h2o 分子数。故 又 所以 即体系中残余的小分子分数为0.02339. 生产100g分子量为10000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需要多少克(ch3)3sicl和(ch3)2sicl2?解:100克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摩尔数,产物分子式为所以所需 10. 如经酯交换法生产数均分子量大于1.5×104的聚对甲苯二甲酸乙二酯,应如何根据缩聚反应原理确定和控制其主要生产工艺参数。已知其平衡常数为4解:酯交换法缩聚过程的基本化学反应为所以r=1,又k=4,故由第8题, 得n<
21、1.65×10-4即应控制体系中残存乙二醇分子分数在0.165 以下。11. 在合成聚酯的反应中,欲得到为100的缩聚物要求水分残存量极低。而合成可溶性酚醛树脂预聚体则可以在水溶液中进行。其原因何在。解:因为聚酯和酚醛树脂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差别极大。前者约为0.1 10 ,后者可达103左右,因此要合成 = 100 的聚醋,p = 0 .99 。这时n需为10-5 ,一10-3 。而合成可溶性酚醛 , 约为10 左右,p=0.9 , k 又很大,所以n可达10-1以上,因此反应可在水溶液中进行。12. 缩聚反应平衡常数主要由何因素决定,试讨论在不同平衡常数范围内影响缩聚物分子量的主要
22、因素。解:缩聚平衡常数主要由缩聚反应类型和反应温度决定。缩聚平衡常数按其大小可分三类:( l )平衡常数小,在10 以下的,低分子物在体系中残存量是影响分子量的主要因素。( 2 )平衡常数大小居中,如为10 一103 数量级的反应。低分子物残存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分子量的主要因素还有原料非等物质量比和人为地将反应程度控制在某一范围。( 3 )平衡常数在103 以上的缩聚反应。影响分子量的主要因素是原料的非等物质量比和人为地控制的反应程度13. 等摩尔比二元醇和二元酸经外加酸催化缩聚。试证明p从0.98至0.99所需时间与从开始至p=0.98所需时间相近。解:在外加酸催化的聚酯合成反应中存在p0
23、.98 时,=50 ,所需反应时间t1= 49 / k'c0 。p =0.99 时, =100,所需反应时间t2= 99 / k'c0 。所以t22 t1,故p由0.98 到0.99 所需时间与从开始至p=0.98 所需的时间相近。14. 通过碱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得21.3克聚己二酰己二胺试样中含有2.50×103mol羧基。根据这一数据,计算得到数均分子量为8520。试问计算时需作何假定?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其可靠性?如该假定不可靠,如何由实验来确定其正确的 值?解:因为 ,所以,因此计算时假设每个大分子链平均只含一个羧基。可用气相渗透压法等能准确测量数均分子量
24、的方法直接测量其数均分子量。并检测此假设的可靠性。15. 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聚酰胺,分子量约为15000,反应程度为0.995。试计算两单体原料比。产物的端基是什么?如需合成分子量为19000的聚合物,请作同样的计算。解:对于分子量为15000的聚酰胺 已知p0.995。根据p与非等摩尔比控制时有求得 r=0.995。设己二酸过量,则己二酸与己二胺摩尔投料比为1:0.995由于 p0.995 r=0.995端胺基数端羧基数故 端胺基、端羧基数如设己二胺过量,则同理可得 端胺基数/端羧基数=2/1对于分子量为19000的聚酰胺, 按同法求得当p0.995时,r=0.998。当己二酸与己二胺摩尔
25、投料比为1:0.998时,则产物的端胺基数/端羧基数5/7当己二胺与己二酸摩尔投料比为1:0.998时,则产物的端胺基数/端羧基数7/516. 计算并绘出物质量的己二酸己二胺在反应程度为0.99和 0.995时聚合度分布曲线,并比较两者分子量分布的宽度。解:*已知r=1,p0.99或0.995根据flory 分布函数,聚合度为x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布函数是聚合度为x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布函数是p=0.99x2103050801001503009.99.147.476.114.523.702.240.4950.1980.9142.243.063.623.702.481.49p=0.995x2103050
26、801001503005004.964.784.323.913.373.042.371.120.4100.04980.2390.6490.9781.3461.5221.7771.6761.025反应程度高的,其分子量分布要宽些,见图21和图2217. 尼龙1010是根据1010盐中过量的癸二酸来控制分子量的。如果要求合成尼龙1010的分子量为2×104,问尼龙1010盐的酸值(以mgkoh/g1010盐计)应该为多少?解:1010盐,结构为分子量是374。尼龙1010结构单元平均分子量m0169假设对癸二胺p=1,根据得r=0.983。设(癸二胺)=1, ,则酸值=18. 就上题中的
27、数据,计算癸二酸过量时产物的聚合度重量分布曲线。解:*在上题已求出 r=0.983,则聚合度的重均分布函数,见图23x1112141611011.4614.7125.7842.4653.1562.46x12120130140150163.0352.7433.5118.9410.0419. 在尼龙6和尼龙66生产中为什么要加入醋酸或己二酸作为分子量控制剂?在涤纶数树脂生产中时采用什么措施控制分子量的?解:尼龙6和尼龙66缩聚反应平衡常数较大。反应程度可达1。同时实际生产试尼龙66是通过66盐的缩聚,因此尼龙6和尼龙66的缩聚反应在实际生产时不存在非等物质量的问题。这两个缩聚反应均可用加入醋酸或己
28、二酸的端基封锁方法控制分子量。用这种方法控制分子量的优点是分子端基不再有进一步相互反应的能力,产物在以后加工过程中分子量不会进一步增大。涤纶合成反应平衡常数较小,残余小分子分数是影响分子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能通过控制乙二醇残压来控制p以达到控制分子量的目的。当达到预定分子量时,体系达到一定粘度,因此可通过搅拌马达电流变化判断终点。20. 如取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104及=3×104的pet试样各1kg使其混合,且在加热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假如上述试样具有理想的分子量分布,试计算酯交换前后的和各为多少?解:已知酯交换前: 酯交换后:根据求出p=0.9936 21. 假设羟基酸
29、型单体的缩聚物其分子量分布服从flory分布。试问当产物的平均聚合度 15时,体系内单体残余的分子数占起始单体的的百分之几?解:已知,根据 求出p=0.93因为,故当x=1时所以当,体系内残余分子数占起始单体分子数的0.49%。22. 以 ho(ch2)6 cooh为原料合成聚酯树脂,若反应过程中羧基的离解度一定,反应开始时体统的ph为2。反应至某一时间后ph值变为4。问此时反应程度p是多少?产物的是多少?解:*因为离解度,所以t=0时,ph=2,=10-2,=。t=t时,ph=4,=10-4,=。t=t时,反应程度。23. 已知在某一聚合条件下,由羟基戊酸经缩聚形成的聚羟基戊酸酯的重均分子量
30、为18400g/mol,试计算:(1)已酯化的羟基百分数(2)该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3)该聚合物的(4)反应中生成聚合度为上述两倍的聚合物的生成几率。解:(1)已知 根据 和 求得p=0.989。故己酯化羧基百分数等于98.9%(2)根据得(3)根据得(4)根据 以及x=2,聚合度为185的聚合物得生成几率24. 据报道一定浓度的氨基庚酸在间甲酚溶液中经缩聚生成聚酰胺的反应为二级反应。起反应速率常数如下: t()150187k(kg/(molmin)1.0×10-82.74×10-2(1)写出单体缩聚成分子量为12718g/mol的聚酰胺的化学平衡方程式(2)计算该反应的活
31、化能(3)欲得数均分子量为4.24×103 g/mol的聚酰胺,其反应程度需要多大?欲得重均分子量为2.22×104 g/mol的聚酰胺,反应程度又需要多大?解:(1)。(2)已知 根据 得(3)根据 , , 以及,计算得到,合成的聚酰胺,p=0.97;合成 的聚酰胺,p=0.988625. 12羟基硬脂酸在433.5k下进行熔融聚合,已知其反应混合物在不同时间下的羧基浓度数据如下:t(h)00.51.01.52.02.53.0cooh(mol/dm3)3.11.30.830.610.480.400.34试问:(1)上述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为何值?(2)该反应是否加入
32、了催化剂(3)反应1小时和5小时的反应程度各为多少?解:*根据,已知,则t(h)00.51.01.52.02.53.0cooh(mol/dm3)3.11.30.830.610.480.400.3412.383.735.086.467.759.1215.6913.925.841.760.183.0则呈线性关系,见图2-4。由直线斜率得k2.44×10-4dm3.s-1.mol-1。该反应加入了催化剂。反应1小时,为3.723,p为0.731;反应5小时, 为14. 615,p为0.932。26. 凝胶点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解:凝胶点得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1) 由carot
33、hers方程计算改方程基于出现凝胶现象的瞬间聚合物分子量迅速增大,在公式中按 来处理,从而得p0=2/f。而实际上出现凝胶现象时,并非趋于无穷,故算出的p0值偏高。(2)由flory的统计方法计算该方法在官能团等活性理论及不存在分子内成环反应的前提下,通过支化系数的概念,用统计方法得出临界点以下反应程度 。由于实际反应中两个假设前提有时不满足,故计算值往往微偏低。27. 邻苯二甲酸酐与等物质量的甘油或季戊四醇缩聚,试求(1)平均聚合度;(2)按carothers法求凝胶点;(3)按统计法求凝胶点。解:(1)甘油体系 季戊四醇体系(2)甘油体系 季戊四醇体系(3)甘油体系 季戊四醇体系28. 计
34、算下列混合物的凝胶点。(1)邻苯二甲酸和甘油的摩尔比为1.50:0.98(2)邻苯二甲酸、甘油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50:0.99:0.002解: 原料邻苯二甲酸:甘油邻苯二甲酸:甘油:乙二醇配比150:0.981.50:0.99:0.002r0.980.991310.99872.3712.38733pc*(carothers法)0.8430.838pc*(flory法)0.7140.710 29. 与线型缩聚反应相比较,体型缩聚反应有哪些特点? 解:体型缩聚反应有以下特点: (1)从参加反应的单体看体型缩聚反应中至少有一种单体是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官能度的,而线型缩聚反应的单体是两官能度的。
35、(2) 从体型缩聚反应过程看体型缩聚反应随着反应程度增加反应分为甲,乙,丙三个阶段。甲,乙两个阶段均在凝胶点p0 之前。在体型缩聚反应中凝胶点的预测是十分重要,因为化学合成必须控制在p0之前,以后的反应需在加工中进行。而线型缩聚反应如所需产品是高聚物,反应必须进行到很高的反应程度。(3)从所得产物结构看前者生成可溶性线型分子,后者生成不溶不熔体型分子。30. 欲将 1000g环氧树脂 (环氧值为0.2)用等物质量的乙二胺固化,试计算固化剂用量。并求此固化反应的凝胶点。如已知该反应的反应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可否求得该固化混合物的适用期。解:已知环氧树脂官能度f=2,乙二胺的官能度f=4。用等物质量
36、时,两者分子比为2:1,故用carothers法计算用flory方法计算树脂的适用期当然要在尚未达到凝胶点p0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内。如果知道反应程度和时间得关系则可以初步估计出最长适用期,但实际适用期要短些。3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主要原料为乙二醇、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试说明三种原料各起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比例调整的原理是什么?用苯乙烯固化的原理是什么?如考虑室温固化时可选何种固化体系?解:乙二醇,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时合成聚酯的原料。其中马来酸酐的作用时在不饱和聚酯中引入双键,邻苯二甲酸酐和马来酸酐的比例是控制不饱和聚酯的不饱和度和以后材料的交联密度的。苯乙烯固化时利用自由基引发苯乙烯聚合
37、并与不饱和聚酯线型分子中双键共聚最终形成体型结构,如考虑室温固化可选用油溶性的过氧化苯甲酰二甲基苯胺氧化还原体系。32. 用2.5摩尔邻苯二甲酸酐与1摩尔乙二醇和1摩尔丙三醇进行缩聚,反应逐渐升温,并通过测定树脂熔点、酸值和溶解性来控制反应 (所谓酸值是指中和1g树脂申游离酸所需的koh毫克数)。试从理论上计算反应达何酸值时会出现凝胶点。解:已知按 carothers方程计算按flory方程计算以=0.9计,起始反应羧基摩尔数为 2.5×2×0.9=4.5,剩余羧基摩尔数为0.5,体系总重为524g,每克树脂含羧基摩尔数为0.5/524=9.5×10-4mol/g
38、,酸值为9.5×10-4×10853.52(mgkoh)以=0.7906可作相似的计算。实际凝胶点时酸值在这两者之间。33. 用光气法合成的聚碳酸酯分子量可以较大。该产物经洗涤净化等过程后,在造粒过程中有时发生分子量显著降低的情况。请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和应采取的防止措施。解:用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采用界面缩聚法,反应基本不可逆,所以产物分子量较高。如洗涤净化后的聚碳酸酯未彻底干燥,造粒时,在熔融温度下聚碳酸酯和其中残存的水分发生水解等反应使其降解。这是造成分子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造粒前对产物彻底净化干燥是非常必要。34. 下列聚合反应各属于何类聚合反应?如按反
39、应机理分,哪些属于逐步聚合?哪些属于连锁聚合?(1) (2) (3) (4) (5) (6) (7) (8) (9) (10) 解:(1)缩聚反应 (2)阴离子开环聚合(3)开环聚合 (4)氧化偶合(5)(活性)阳离子聚合 (6)聚加成反应(7)界面缩聚 (8)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9)氧化脱氢聚合 (9)diel alder加成其中(2),(5),(9)为连锁聚合,其余均为逐步聚合35. 要合成分子链中有以下特征基团的聚合物,应选用哪类单体,并通过何种反应聚合而成?(1)-nh-co-(2)-hn-co-0-(3)-nh-co-hn-(4)-och2ch2-解:(1)用氨基酸或内酰胺进行均缩聚
40、或开环聚合,或用二元胺和二元酸进行混缩聚或共缩聚均可得。(2)用二异氰酸酯和二元醇经加成反应可得(3)用二异氰酸酯和二元胺经聚加成反应可得(4)乙二醇缩聚,环氧乙烷开环聚合等均可得36. 如何合成含有以下两种重复单元的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1) ; (2) ; (3) ;解:(1)对苯二甲酸,己二酸和乙二醇共缩聚可得无规共聚物。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低聚物与乙二醇和己二酸的低聚物进一步缩聚的产物为嵌段共聚物(2)由氨基己酸与对氨基苯甲酸共缩聚可得无规共聚物,由两者分别均缩聚所得的低聚物进一步共缩聚可得嵌段共聚物(3)甲苯二异氰酸酯与乙二醇和端羟基聚乙二醇共同进行聚加成可得无规共聚物。将甲苯二
41、异氰酸酯分别与乙二醇和端羟基聚乙二醇进行聚加成所得低聚物进一步反应得嵌段共聚物。37. 给出下列聚合物合成时所用原料、合成反应式和聚合物的主要特性和用途:(1)聚酰亚胺;(2)聚苯醚;(3)聚醚砜;(4)聚醚醚酮。解:*(1)聚酰亚胺的原料为二酐和二元胺。如:芳香链聚酰亚胺在200260的温度下均具备优良的机械性能,电绝缘性,耐腐蚀性等优点。主要用作新型耐高温材料和耐高温纤维。(2)原料为2,6二甲基苯酚,在亚铜盐三级胺类催化剂作用下经氧化偶合而成。聚苯醚耐热和耐水解性均优于聚碳酸酯和聚芳砜。而且其机械强度高,主要用作机械零件的结构材料。(3)原料为合成反应为此反应产物聚醚砜(pes)属高性能
42、工程塑料,其坚韧抗蠕变性可保持到200,其优良电绝缘性可保持到210,且可用各种方式加工。聚醚砜可作高性能涂料和复合材料基体等。(4)原料为和合成反应为:此反应产物简称peek,其性能比pes更优越,是目前优良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基体之一。其使用温度比pes高50,tm为334,最高结晶度为48。38.讨论和比较线型缩聚反应、自由基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的多分散系数。解:线型缩聚中,如p为某给定官能团的反应程度,用概率法得, 所以因缩聚反应中自由基聚合中,如p为增长链概率,用概率法得低转化率稳态下岐化或转移生成大分子偶合生成大分子但自由基聚合大分子瞬间生成,随转化率的增加,由于各种浓度的变化,各基元反
43、应的速度常数亦变化,反应出现自动加速等情况,反应最终产物的可大到几十。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一 习题1. 下列烯烃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 ;解:适于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适合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与可进行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以及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电子的容易极化和流动。适合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没有共轭效应。适合阳离子聚合。为供电子基团,于双键有超共轭效应。适合阴离子和自由基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并兼有共轭效应。适合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因为是1,1-二取代基,甲基体
44、积小,coor为吸电子基,甲基为供电子基,均有共轭效应。2. 判断下列单体能否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并说明理由。(1) (2) (3) (4) (5) (6) (7) (8) (9) 解:(1)不能通过自由基聚何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因为取代基空间阻碍大,只能形成二聚体。(2)不能通过自由基聚何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因为or为供电子基。(3)不能通过自由基聚何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 。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二取代造成较大空间阻碍。(4),(5)与均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由于双键电荷密度大,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烯丙基型较稳定的自由基,难于再与丙烯等加成转变成较活
45、泼的自由基,故得不到高聚物。(6)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因为位阻大,且易发生单体转移生成烯丙基稳定结构。(7)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这是因为f原子体积很小,cl有弱吸电子作用。(8)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由于是1,1二取代基,甲基体积小,均有共轭效应。(9)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由于是1,2二取代基,空间阻碍大。3. 总结烯类单体的聚合特征得到以下规律:(1)能形成聚合物的 主要是乙烯,乙烯的一元取代物,乙烯的1,1二元取代物。乙烯的1,2二元取代物除个别以外一般不聚合。(2)大部分烯类单体能按自由基机理聚合,只有少部分按离子型机理聚
46、合(3)有些单体可按自由基,阳离子和阴离子机理进行聚合。请对以上情况加以分析说明。解:在乙烯上如有1,2二取代基的化合物(除取代基体积很小外),由于空间阻碍大均不能聚合。在乙烯上如有一个取代基,或两个1,1二取代基(如取代基不过大),一般说来均能进行聚合,取代基的诱导和共轭效应能改变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对所形成的活性种的稳定性有影响,因此决定了单体对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以及阴离子聚合的选择性。几乎所有取代基对自由基都有一定共轭稳定作用,因而一般带有吸电子基的单体或有共轭体系的单体均能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带有强供电基团的单体或有1,1两个弱供电基团的单体方能进行阳离子聚合。而带强吸电子基团的单体能
47、进行阴离子聚合。电子流动性大,易诱导极化的单体则可进行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4. 写出下列常用引发剂的分子式和分解反应式:(1)偶氮二异庚腈 (2)过氧化十二酰(3)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4)异丙苯过氧化氢 (5)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 (6)过氧化氢亚铁盐 (7)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甲基苯胺请说明这些引发剂的引发活性和使用场合。解:(1)偶氮二异庚腈(2)过氧化十二酰 (3)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 (4)异丙苯过氧化氢(5)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6)过氧化氢亚铁盐(7)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甲基苯胺其中(1)至(4)为热分解型油溶性引发剂。其中,t1/2 10h的温度依次为52,62,44,和1
48、33。(5)至(7)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均为高活性引发剂适用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有机溶剂)聚合。水溶性引发剂适用于水溶液和乳液聚合。5. 解释为什么引发剂的活性顺序一般为:过氧化二碳酸酯类>过氧化二酰类 >过氧化酯类>过氧化二烷基类解:、均可看成是h2o2中h被不同基团取代候的产物。所连基团不同,过氧键牢固程度也不同。供电基团,立体阻碍大的基团以及能提高分解产物的自由基稳定性的基团的引入均有利于过氧键的分解。可看成是两个偶极,故有利于分解。过氧化碳酸酯又可看成是不稳定的碳酸的衍生物,所以稳定性更差,容易分解。6. 过硫酸盐无论在受热,受光或受还原剂作用下均能产生so4
49、-离子自由基。如果需要随时调整反应速度或随时停止反应,应选择何种方式产生so4-自由基?如果工业上要求生产分子量很高的聚合物,聚合温度尽量低,则应选择何种方式产生这种自由基?解:选用受光引发,停止光照或改变光强可以停止或调节反应速度。选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乳液聚合,可以在较低聚合温度下得到分子量高的聚合物 。7. 在自由基聚合中,为什么聚合物链中单体单元大部分按头尾方式连接,且所得的聚合物多为无规立构。解: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均有利于头尾键接,因而头尾和头头键接活化能差为3442kj/mol。又因为链自由基是平面结构,在平面上下进攻的几率各为50,因而d-和i-构型链节的形成和排布是无规的。
50、8. 试写出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以四氯化碳为溶剂,苯乙烯单体聚合生成聚苯乙烯的基本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简述发生副反应的条件。解:基本反应引发 增长 终止可能出现的其它副反应是:(1) 引发阶段由于笼蔽效应,引发剂可能发生二次分解如单体浓度小,溶剂用量大,则过氧化二苯甲酰的损失加大(2)链增长阶段的竞争反应对于苯乙烯,在60下,所以活性链对引发剂,四氢化碳和单体的链转移反应均会出现。其中活性链对四氢化碳溶剂的转移占优势,这是因为ci虽然大,但引发剂浓度小。各反应式如下:诱导分解链转移9. 试写出氯乙烯以偶氮二异庚腈为引发剂聚合时的各个基元反应。解:(1)引发剂分解这里代表(2)初级自由基
51、生成 (3)链增长 (4)链终止 (5)链转移 单体转移终止是氯乙烯聚合链终止的主要方式。可能的单体转移方式有这两种反应与实测出的聚氯乙烯端基结构不符,也不能说明为什么氯乙烯的cm明显大于其它单体的原因。starnes等人提出以下单体链转移机理:目前有关这一机理尚在研究和争论之中。10. 试用方程式表示高压聚乙烯中短支链的产生。解: 11. 醋酸乙烯和醋酸烯丙基分别以aibn在ch3oh中引发聚合。试写出形成的相应聚合物的结构。解:(1)醋酸乙烯链自由基比较活泼。醋酸乙烯在60下用aibn引发聚合时,甲醇的,醋酸乙烯的。醋酸乙烯聚合时动力学链终止以岐化占优势。在醋酸乙烯大分子中,链转移的可能部
52、位大致是鉴于上述情况,所以聚醋酸乙烯的大分子引发剂引发方式又aibn引发,以及甲醇,单体或醋酸乙烯转移后生成自由基的引发等多种引发方式。链自由基终止方式除动力学链终止外,还有甲醇,单体或醋酸乙烯链转移终止。聚醋酸乙烯链转移反应又可发生在三种不同部位的氢原子上(其中以在 上的居多),因此形成的 聚醋酸乙烯的结构(包括端基和有无支链等)也有许多种。下面列举若干实例.1.aibn引发,单体或甲醇转移终止。aibn引发增长甲醇转移终止2.甲醇转移引发,岐化终止甲醇转移引发增长同上1岐化终止3.聚醋酸乙烯转移引发,甲醇转移终止。 因聚醋酸乙烯有三个转移部位,并参照1中甲醇转移终止,则可能得到上面三种结构的聚合物 (2)聚醋酸烯丙基的链自由基比较活泼,醋酸烯丙基单体的链转移能力明显大于甲醇。同时醋酸烯丙基链转移为衰减链转移,即转移后形成的稳定自由基难以与单体加成转变为活性较高的自由基。所以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川北医学院《实践白俄罗斯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四川省长宁县培风中学高考预测密卷(1)(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汇文二中高三3月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含解析
-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事故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重点中学初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湖南工业大学《模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六校联谊2025届下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汉中市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汽车美容师技术交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旧彩钢瓦施工方案
- 电力系统中电磁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 全国公安移动警务视频应用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式-来源广东
- 【生物】人的生殖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健康日用品设计与研发趋势
- 【化学】常见的盐(第1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
- 儿童故事绘本愚公移山课件模板
- 《罗秀米粉加工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英语试卷
-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技术标准》
- 充电桩安全巡查记录表
- 《公路工程现浇泡沫聚合土应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