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规范要求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30/5ec9acef-26dc-406d-a5ee-509500770f7e/5ec9acef-26dc-406d-a5ee-509500770f7e1.gif)
![梁配筋规范要求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30/5ec9acef-26dc-406d-a5ee-509500770f7e/5ec9acef-26dc-406d-a5ee-509500770f7e2.gif)
![梁配筋规范要求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30/5ec9acef-26dc-406d-a5ee-509500770f7e/5ec9acef-26dc-406d-a5ee-509500770f7e3.gif)
![梁配筋规范要求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30/5ec9acef-26dc-406d-a5ee-509500770f7e/5ec9acef-26dc-406d-a5ee-509500770f7e4.gif)
![梁配筋规范要求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30/5ec9acef-26dc-406d-a5ee-509500770f7e/5ec9acef-26dc-406d-a5ee-509500770f7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2.1 条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 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v 300mm时,不应小于 8mm.一.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3.4.1 条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2mm.二.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偏心受拉的框支梁 ,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 ,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1.3.1 条
2、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xw 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w 0.35ho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6.2.7条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xw*h0;钢筋等级为 HPB300时Jb = 0.576钢筋等级为 HRB335/HRBF335时,中=0.550钢筋等级为 HRB400/HRBF400/RRB400 时,/ = 0.518钢筋等级为 HRB500/HRBF500时,中=0.482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3.4.1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2.5%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 1
3、 条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 11.3.6-1规定的数值 ; 表 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1 111抗震等级11 11位置1 11支座(取较大值)丨11跨中 (取较大值 )11 11一级1 11I0.40,80ft/fy|110.30,65ft/fy1111二级1110.30,65ft/fy|110.25,55ft/fy11 11三、四级1 110.25,55ft/fy|110.20,45ft/fy1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5.1 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弯构件不应小于 0.2和 45ft/fy 的较大值 .三.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0.2.8.1条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 0.30%; 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0.6%.0.5%和 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1.3.6 第 2 条抗震设计时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不应小于 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4.3 条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 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 3.4.3 规定的挠度限值 .表 3.4.3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1 1构件类型1 1i丨挠度限值11 11 吊车梁:手动吊车1
5、Io/500自动吊车1 11IO/60011 1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11当Io v 7m时1lo/200(lo/250)当 7m< Io< 9m 时Io/250(Io/300)当Io > 9m时iiIlo/300(lo/400)1注:1.表中 lo 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 ,且使用上也允许 ,则在验算挠度时 ,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 值减去起拱值 ;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 ,其计算跨度 lo 按实际悬臂长度的 2 倍取用 .一. 混凝土结
6、构设计规范 3.4.4 条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 一级 -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 ,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二级 -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 ,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 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 ,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 ;三级 -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3.4.5 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4.5 条
7、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别和本规范表 3.5.2 规定的环境类别 ,按表 3.4.5 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Wlim.表 3.4.5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IIIIII钢筋混凝土结构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II 环境类别 I1111II 裂缝控制等级 I Wlim(mm) I 裂缝控制等级 I Wlim(mm) I1一I1 1I 0.3(0.4) II1三级I0.2II11 1I1I1二 aI1 1III 0.11 111二 bI11IIIII 0.2I二级11I1111I 三a、三b I111IIIIII1一级11 1I1注: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
8、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 ,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 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4. 在一类环境下 ,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 ,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
9、算;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3.3.3 条梁端 箍筋加密区的长度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应 按表 6.3.3采用 ,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 ,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加大 2mm.表 6.3.3 梁端箍筋加
10、密区的长度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1 11抗震等级1111 1 加密区长度(mm)丨(取较大值)I1 1I箍筋最大间距(mm)I(取较小值)1I箍筋最小直径(mm) IIn1 一1nI2*hb,500iIIhb/4,6d,100nI10In1 二1III1IIhb/4,8d,100IIn8In1三1I1.5*hb,5001IIhb/4,8d,1501II1n8In1四1 1I1II11 611I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9.2条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
11、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 对截面高度h< 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三.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3条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7条在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w 2倍的加密区箍筋间距.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1 梁高h(mm:Iii)I V>0.7*ft*b*h0IiiI V<=0.7*ft*b*h0nII
12、w 300iII150InI200nII 300v hw 50(II)| 200InI300nII 500v hw 80(II)|250InI350nIIh > 800iiII300inI400i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1 11抗震等级|111 1加密区长度(mm)|(取较大值)|11箍筋最大间距(mm)(取较小值)1|箍筋最小直径(mm) | |n1 一1n|2*hb,5001nn|hb/4,6d,100n| 10|n1 二1|1nIhb/4,8d,100|1n8|n1三1|1.5*hb,5001|Ihb/4,8d,1501|1n8
13、 |n|1n1四1 1|1|i1 61|注:1.d为纵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梁高不小于1m时,梁端箍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应允许为hb/6,但不应大于200mm.二.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3条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为)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 9.2.9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1 梁高h(mm:n1 1)|V>0.7*ft*b*h0n1 1|V<=0.7*ft*b*h0nnI< 300nn|150nn| 200nnI 300V h< 50(nn)|
14、200nn|300nnI 500V h< 80(nn)|250nn|350nh > 800|300|400混凝土构造手册图 3.3.2当梁宽 V 400 n=2, > 400 n=4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8条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 :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 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二.混凝土构造手册图 3.3.2当梁宽 v 400 n=2, > 400 n=4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1.3.9 条一级:pv> 0.3ft/fyv二级:pv> 0
15、.28ft/fyv三、四级:pv0.26ft/fyv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2.9.3条当 V>0.7ft*b*ho 时,箍筋的配箍率p sv(psv=Asv/(b*s)尚不应小于 0.24ft/fyv.三. 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10.2.7条框支梁最小配箍率 :特一级 :psv 1.3ft/fyv一级 :psv 1.2ft/fyv二级 :psv 1.1ft/fyv非抗震区 :psv 0.9ft/fyv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2.13条当梁的腹板高度 hw 450mm 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 (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 bhw 的 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mm.二. 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听评课记录表
- 听评课记录七年级地理
- 八年级地理下册《6.1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听课评课记录 新人教版
-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6.2方差听评课记录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12.1《优先发展教育》听课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 用字母表示数》听评课记录2
- 小学听评课经验交流记录
- 听评课指导交流记录内容
- 2025年度红砖产业政策研究与咨询服务合同
- 现代办公环境中供应链金融的角色与挑战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广电双向网改造技术建议书
- 项目人员管理方案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 挖掘机售后保养及维修服务协议(2024版)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
- 公司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涂碳箔行业现状调查与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派对用品行业供需规模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大数据引擎平台建设需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