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版)第二十三课枣核_第1页
(双语版)第二十三课枣核_第2页
(双语版)第二十三课枣核_第3页
(双语版)第二十三课枣核_第4页
(双语版)第二十三课枣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教版(双语版)九年级全一册汉语第二十三课 枣核(教学设计)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吐木秀克镇中学迪丽阿热·阿不都热合曼第二十三课 枣核教学总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课文中疑难词语的读音、维译、解释和用法,并用这些词语组成词组和造句,然后熟读课文、理解内容、口头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用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型模仿造句,把滇西女鬼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最后进行课文总结。按学过的内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并按照课后练习。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新词语、领读词语和课文,讲解课文中疑难及重点词语,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型,最后通过模仿造句、做练习等过程,使学生掌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及准确发音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疑难词语的用法和读音,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联系的要求,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用跟读、抽读、自练、合作、模仿、讲解等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难点: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按课文内容口头回答问题,用句型模仿造句,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独立完成于课文内容相关的 写作训练要求,掌握本课的语法知识;用示范教学法、讲解法、鼓励法、指导法、归纳法、纠正法等教学方法来解决难点。课型、课时:词语讲解、初学课文、深学课文、讲解练习、自读课文等5课时;教学手段:教材、教师教学用书、黑板、粉笔、词典、作文

3、大全、汉语语法书、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讲解法、鼓励法、示范法、指导法、总结法、启发法、归纳法、纠正法等教学方法。 第二十三课 枣核第一课时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用法教学目标:学会本课 “籍、坳、艇、嫣、蹊、跷、掐、瑙、揣、卵”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分量、蹊跷、掐、风烛残年、故弄玄虚、倘若、托付、安顿”等词语;掌握“留意、等于”等词语的用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学习本课的生字及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教学方法:朗读法、举例法、讲解法、纠正法;教学手段:教科书、教案、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词典;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复习情况让一名学生复述

4、第二十二课课文(一)课文内容,然后让三名学生上黑板听写“学习提示”中 的词语,用重点词语组词、造句,其他学生同时在听写本上听写,最后又让一名学生预读新课课文的方式检查学生复习情况。2. 讲授新课1. 导入新课学习几颗家乡的枣核反映了海外游子的恋乡之情;如文中写到的:“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情感;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本课我们学习关于一个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眷恋及思念之情。认真学习本课文,看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情感。(二)讲解词语、掌握语法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课文中较难理解的、不会读的生字及词语。老师出示生字:(请学生在小组里边读边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

5、语的能力)如:留(意、心),同(窗、学),(委、寄)托,安(排、顿),(殷、深)切;2.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提出纠正容易读错及写错的字;如:正音方面:“分量”中的“分”字是多音字,在此读 “fèn”,而不是读“fn”。老师出示新词语:坳 (名) ào 国籍(名) guó jí同窗(名)tóngchung 潜艇(名)qián tng3.老师讲解词语,并出示范句嫣红(形)鲜艳的红色:姹紫嫣红/不约而同(组)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分量(名)重量;这个南瓜的分量不下二十斤。/话说得很有分量/蹊跷(形)奇怪:这件事儿来得有点蹊跷。/也可

6、说“跷蹊”:奇怪、可疑;我觉得他说的话有些 跷蹊。/掐(动)用指甲或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不要掐公园里的花儿。/一把掐住/风烛残年(组)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故弄玄虚(组)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倘若(连)假如,表示假设:你倘若不信,就亲自去看看吧;/同义词(假如,如果)。托付(动)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父母出差时,常常委托阿姨照顾我。/同义词(委托)。安顿(动)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顿老小/妈妈把家务事安顿得井井有条。/留意(动)注意,小心:留意价格/留意行踪/特别留意/留意一下/大家都听得很专心,没留意什么时候多了一个

7、人。/同义词(当心/注意),反义词(大意/麻痹)。等于(动)某数量跟另一数量相等;表示前后两个事物或两种情况差不多都一样,没有区别。表示后一个意思时,后面一般接动词或小句:等于没说/等于不回答/等于同意/等于默认/十五加十五等于三十/说了不做,等于不说/同义词(等同),近义词(相等),反义词(不等)。板书设计:第二十三课 枣核第一课时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用法嫣红(形)姹紫嫣红/倘若(连)同义词(假如,如果)。托付(动)同义词(委托)。安顿(动)安顿老小/留意(动)同义词(当心/注意),反义词(大意/麻痹)。等于(动)等于没说/等于不回答/等于同意/等于默认/十五加十五等于三十/说了不做,等于不说

8、/同义词(等同),近义词(相等),反义词(不等)。布置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册;2. 预读课文,预做课后练习中有关词语的练习;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互相听写,互相组成短语造句,词语解释等方法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读,边读边找出生字,词语注音;教师对课文中疑难生字及词语不作讲解,引导学生自己查词典理解词语;词语讲解完成后大部分学生能够迅速说出一些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因为有些词语本身就很难掌握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二十三课 枣核第二课时 初学课文教学目标: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9、,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并用句型模仿造句,掌握这些句型的用法。教学方法:朗读法、跟读法、讲解法、纠正法、模仿造句法、讨论学习法。教学手段:教科书、教案、粉笔、黑板、多媒体设备、词典、语法书。教学过程:1. 检查学生复习情况让一名学生熟读“学习提示”中的词语,然后又让一名学生预读课文的方式检查学生复习情况;2. 讲授课文(一)导入课文学习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国家。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洋装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有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却用手中的笔,将这沉甸甸的思想请寄托在看似普普通通,不占分量的枣核上。(书写课题“枣核”)那你

10、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生:想)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枣核。(二)讲授课文内容1. 老师用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欲望,这时老师慢慢地给学朗读这篇课文,让学生仔细听。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自己不会读的、不理解词语。2. 老师读完课文后给学生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完课文录音后给学生一段儿自由时间,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语及短语在小组里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查词典及问老师等方式理解词意,并在书上标注。同时用铅笔把整个课文分成自然段。(这篇课文分成11个自然段)。3. 老师板书学生不会读的,不理解的生字、词语,让学生读一读,然后采用齐读、抽读等学习方法认、记字形

11、,掌握课文正确的读音。老师出示生字:殷(yn) 瑙(no) 兜(du)揣(chui) 枫(fng) 喏(nuò)篱(lí) 笆(ba) 械(xiè)甸(diàn) 寺(sì) 卵(lun)亭(tíng) 庙(miào) 荷(hé)塘(táng) 匀(yún)老师出示课文中的疑难及重点词语。1)动身(动)出发;我们明天动身去喀什。/同义词(出发),反义词(达到)。2)访(动)访问:访友/有客来访/调查,寻求:访查/采访/3)生(形)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生苹果/生瓜果要洗净。4)殷切(形)

12、深厚而急切:殷切的渴望/5)掌心(名)手心。6)托(动)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两手托着下巴/茶盘托着茶杯和茶壶/7)玛瑙(名)矿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8)贵重(形)价值高,值得重视:贵重的仪器/同义词(昂贵),反义词(低廉)。9)掏(动)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掏钱/掏耳朵/掏口袋/10)显然(形)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这种说法显然错误。/问题很显然/11)衣兜(名)(衣兜儿)衣服上的口袋。也叫衣袋。12)揣(动)藏在衣服里:这张照片儿揣在我口袋里很久了。/13)山坳(名)山间的平地。14)丛(副)聚集:丛生/丛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本;草丛/丛树。15)喏(叹词)

13、(方)表示让人注意自己所指示的事物:喏,这不就是你的那把雨伞。/16)临(副)靠近,对着:临街/临河/临湖/背山临水/17)踏访(动)踏看,访查;18)布置(动)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布置会场/布置新房。对一些活动做出安排:布置学习/布置工作/下课前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今天的家庭作业。19)精致(形)精巧细致:精致的台灯/同义词(雅致,精巧)反义词(粗糙)。20)匀称(形)均匀,比例和谐:字写得很匀称/这人身段匀称。21)篱笆(名)用竹子、芦苇、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的东西;用环绕周围。22)感慨(动)有所感触而慨叹:感慨万端/23)万分(形)非常,及其:万分高兴/24)追

14、忆(动)回忆:追忆往事,历历在目;回想以往的人或事:她常常在深夜人静之时追忆过去。/同义词(回忆),反义词(展望)25)仿佛(副)类似,像:母亲仿佛来了。/同义词(好像、似乎)26)依恋(动)留恋;舍不得离开:依恋故园/依恋之情/同义词(留恋),反义词(背弃)。三、句型学习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双音节动词的肯定否定重叠,有两种形式表示提问,可以是双音节动词重叠,也可以是动词的第一音节重叠:例如:看没看见看见没看见 提不高提高不提高 理没理解理解没理解 思不思考思考不思考板书设计:第二十三课 枣核第二课时 初学课文课文中的重点词语:1. 贵重(形)贵重的仪器2. 显然(形)问题很显然3.

15、布置(动)布置会场/布置新房/布置学习/布置工作/下课前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今天的家庭作业。4. 精致(形)精致的台灯5. 依恋(动)依恋故园/依恋之情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例如:看没看见看见没看见 提不提高提高不提高 理没理解理解没理解 思不思考思考不思考布置作业:1. 学习复述课文的大概内容。2. 预做课后练习。3. 完成同步练习册。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句型学生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平时说话的语言中也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掌握运用的时候比较吃力。课程结束后,在提问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句型掌握情况比较好。本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课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学习来改进教学。第二

16、十三课 枣核第三课时 深学课文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抓住关键词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重要内容;初步具备概括能力,能找出涵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心思想。教学方法:讲解法、回答问题法、归纳法、指导法、总结法、纠正法。教学手段:教科书、教案、粉笔、黑板、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 检查学生复习情况及导入让两名学生熟读课文或按照自己的方式复述课文的方式复述课文大概内容的方式检查学生复习情况及导入课文学习。2. 讲授课文内容1.老师让学生按照故事发生的前后顺序及故事内容,把整个课文分成自然段,然后又让学生用简单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括每一段的中心思想。作者记述了一个聚集乡情的

17、故事,通过一个小小的枣核来表现海外游人的思乡之情;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朋友托“我”为她带几颗枣核。(索枣核用途蹊跷设置悬念)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见朋友如获至宝加深悬念)第三部分(510自然段)写朋友倾吐思乡之情。(说枣核为解乡愁解开悬念)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提示文章中心思想。(议枣核民族之情点明主题)2.老师边讲解课文,边提出相关的问题。问:朋友为什么托“我”带枣核?她是怎样珍惜那几颗枣核?朋友的家怎么样?朋友为什么说“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朋友是怎么样修建她的后花园的?朋友对家乡、祖国的思念体现在那些方面?3.课文大意“枣核”一文结构精

18、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作者由索要枣核起笔,开篇设个悬念:用途蹊跷。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而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悬念更吸引人关注,直到踏访后花园谈话中才说明要枣核的原因,解开悬念。结构精致还表现在用“枣核”作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几颗生枣核在异国的土地上,“总部胡同”那座小院将“北海”一道出现在朋友眼前,给游子的心添一点慰籍。读到后来谁能都看得出,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颗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板书设计:第二十三课 枣核第三课时 深学课文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

19、然段)写朋友托“我”为她带几颗枣核。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第三部分(510自然段)写朋友倾吐思乡之情。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提示文章中心思想。布置作业:1. 熟读整个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完成练习册。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学生熟读课文后归纳总结每段所表达的意思;这个对于母语不是为汉语的学生来说非常难,要给学生讲明故事背景、作者、生活环境等等;本堂课所包含的内容量大,学习较好的学生掌握起来也有点困难;本节课老师利用一些自设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二十三课 枣核第四课时 课后练习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练习的做法,能准确地完成课后练习

20、;通过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法、举例法、纠正法、启发教学法、回答问题法、思考法、讨论法。教学手段:教科书、教案、粉笔、黑板、词典、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 检查学生复习情况及导入老师巡查学生预做课后练习的情况,然后让一名学生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复习情况及导入。问:1.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2.作者为什么用一枚枣核来表示朋友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二、老师对练习题的要求、题型进行讲解,各组学生可以合作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五)、(六)题;老师再次巡视学生做练习,引导并纠正学生做练习中做出来的问题,解决学生不会做出来的难题,在全班

21、进行总结,可让学生举手说出他们的答案,待得到全班的肯定,老师再次进行总结,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写出一小题的正确答案。(一)选择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恰当解释。1.一位旧时同窗寄来一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C.同时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A.委托2.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A.扳手指一算3.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D.藏在穿着的衣服里4.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D.均匀5.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A.按某种单位或类别说(二)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1.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不约而同)2.托付我看好妹妹。(托付)3.留意小偷,偷我的东西。(留意)4.等于没生你

22、的气。(等于)5.我们先把房子安顿好了,(安顿)(三)用指定的格式改句子。1.你每天早晨锻炼没锻炼。2.我今天去游泳,你想不想去。(四)选择恰当的答案完成句子。1.她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A)A.我只好答应2.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B)B.好像是在枫树林中一样。3.车库门自动打开,(C)C.就像认识车主人似的。4.当时孩子们还上着学,(D)D.现在他们都成家立业了。5.民族感情是改变不了的,(A)A.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依恋故土。(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1.关于朋友的家,文中没有提到哪一项?(B)2.关于她的家庭,文中没有提到哪一项?(D)3.朋友说:“我心上总像

23、是缺点什么?”是指:(B)4.她让我带着枣核的目的是:(B)5.最后一段的意思是:(A)(六)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答案略)板书设计:第二十三课 枣核第四课时 课后练习(二)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1.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不约而同)2.托付我看好妹妹。(托付)3.留意小偷,偷我的东西。(留意)4.等于没生你的气。(等于)5.我们先把房子安顿好了,(安顿)布置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册。2. 预习课文(二)。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句、段进行练习和检验,然后巩固学生在课文中所学到的内容。课堂中老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等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十三课 枣核

24、第五、六课时 课文(二)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目标:能通过自主学习课文(二),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随课文阅读,归纳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疑难词语或句型。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回答问题法;自主学习方法。教学手段:教科书,教案,字典,粉笔,黑板。教学过程:(一) 检查学生复视情况。首先,让两名学生背痛或复述课文(一)的内容;然后又让一名学生预读课文(二)的方式检查学生复习情况;(二) 讲授新课。导入:“无论到那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某位美国海军次长对某位华人的评价。根据军队的编制,每个师约有12万人五师就是

25、5万人甚至10万人!究竟谁有这样大的威力呢?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今天我们学习的正是他的故事始终眷恋着祖国。老师通过以上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欲望,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和词语及较难理解的句型;然后老师给学生按一段一段边读课文边讲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疑难词语,新词语及新句式;(1) 讲生字赞(zàn) 煌(huáng) 逮(di)(2) 讲词语。1. 门生(名)学生:得意门生/2. 得意(动)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得意之作/得意扬扬/自鸣得意/同义词(如意)反义词(失意)3. 慎重(形)谨慎认真:我们一定要慎重行事。/同

26、义词(谨慎),反义词(轻率、草率)4. 赞扬(动)称赞表扬:人们都称赞他勇敢坚强。/同义词(称赞、表扬),反义词(批评)5. 眷恋(动)对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的留恋:深深的眷恋之情/近义词(留恋)6. 贡献(名、动)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和公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对祖国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是:他们为国家做出了新的贡献。7. 遨游(动)漫游,游历:遨游世界/遨游太空/8. 终身(副)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终身之计/终身大事(关系一生的大事情)9. 辉煌(形)光辉灿烂;辉煌的成就/同义词(灿烂、煌辉、光辉)反义词(暗淡、衰落)10. 恐吓(动)胁迫别人:他不怕坏人的恐吓。/近义

27、词(威胁),反义词(安抚)。11. 捣乱(动)进行破坏;扰乱;(存心)跟人找麻烦;同义词(扰乱、捣蛋)。12. 匆忙(形)急急忙忙:他放下饭碗,匆忙地走啦。/同义词(急忙),反义词(清闲、悠闲)。(二)讲授课文老师通过慢慢地给学生朗读课文,解释重点及疑难词语后,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老师跟其他学生一起纠正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正确的读音。后来,老师让学生把整个课文分自然段,开始分组阅读;然后,各组互相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课文讲解。(这篇课文共有15个自认段组成)问:1.钱学森是谁? 2.钱学森在美国获得了哪些荣誉?3.钱学森在美国呆了多长时间?4.钱学森夫妇俩的心中萌发了怎么样的一个念头?5.美国海军次长认为钱学森是怎样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