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精品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_第1页
高考地理精品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_第2页
高考地理精品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_第3页
高考地理精品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_第4页
高考地理精品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 地理数据可以反映各种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状态、特征、演变规律及分布特点。运用相应的地理规律、原理,通过一定的运算,分析各种数据特征,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近几年高考中,地理计算题几乎每年都出现,在有关地理计算题的分数统计中,考生平均得分率均低于50%,最低只有20%。在地理计算题解题过程中,学生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常见的几种逻辑错误如下:概念不清。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处延,搞不清如何计算。审题失误是在地理解题中比较常见的。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

2、结果仍然答错,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题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计算过程错误,缺少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计算技巧的正确使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较多并且难度较大的地理计算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计算高度相对高度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相对高度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根据两地温差,可以大致计算两地相对高度。例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比例尺为二千万分之一),读图回答: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在米以上。 解析:此题题干中说明图为“某地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而且比例尺较小,说明区域范围较大。又因为甲、乙两个封闭线圈中,甲中心温度高,说明高度低,为盆地地形;乙中心温度低,说明高度高,为山地。根

3、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和两地温差即可得知两地高差。答案1330 根据两地高程计算相对高度例题:(02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读等高线图回答: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解析:在等值线图中,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数值差是比较常见的。图中q点的高度可以确定在860870米之间,p点的海拔高度在810820米之间,由此不难得出两地间的最大高差应为q点最大值870米减去p点最小值810米,结果是不大于60米。从这类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推导以下结果:图中等高距为10米,两点之间夹着5条不同数值的等值线,两地最大高差60=(5+1)×10,也

4、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两地之间的不同等高线的条数设为n,等高距设为d,两地最大高差设为hmax,则hmax(n+1)×d,同理推导出两地最小高差hmin(n-1)×d。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公式适用于推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如果问的是某地的海拔高度,则在图上直接读数。另外,上述公式同样适于在其他等值线图推算两地之间的某地里数值的情况。答案:c2坡度坡度是指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通过计算某地形区坡度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依据,理论上,坡度大于25度不适于种植业。 例题:下图为一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的比例尺为l:10000,且tan20°=0.36,tan25°=

5、0.46。据此回答。 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小于20°的坡地宜发展大田种植业;20°25°的坡地若要发展种植业,必须修水平梯田;25°30°的坡地宜发展果树种植业。该地区适合发展( )果树种植业 大田种植业梯田种植业 d其它农业活动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确定从由240米(图中点)到360米(图中点)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n(图)。第一步可在图中由点向点作一条垂直于等高线的辅助线,并用直尺量得该线的长度。再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为n(图),计算由240米和360米高程差为h(图),用公式h/n=tan计算出数值与题干要求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6、图图计算距离1赤道上求距离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大约相差111千米,赤道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约为为111千米×相隔经度数。2南、北纬60°线上求距离南、北纬60°纬线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大约相差55千米,南、北纬60°纬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约为为55千米×相隔经度数。3同一条经线上求距离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111千米,同一经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为111千米×相隔纬度数。例题:读图回答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a180千米 b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解析:首先要在图

7、中找到r河的河口位置。即在q湖北方的两河交汇处,要计算两地距离,一种方法用直尺量算两地的图上距离,乘上该图的比例尺。但此图没有标注比例尺,只是给出了45°和50°两条纬线,这样可以用直尺量算两地图上的纬度距离,然后用111千米×相隔纬度数,这样就很容易判断出正确选项为b。时区、时间计算1地方时计算以太阳“东升西落”为标准,在同纬度地区,相邻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早。学习时注意三点:地方时的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钟表时刻,称为地方时。在同一瞬时,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同。根据两地地方时之差,换算两地经度差。地方时的计算为: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早,

8、每差15°差1小时, 每差1°差4分钟。解题时一般采用画辅助线的方法,例如:读巴黎(采用东一区区时)六月二十二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我国一旅游团从北京机场乘坐8点航班飞往巴黎,途中飞行13个小时,巴黎的经度是多少度? 。抵达巴黎时当地气温在通常情况下( )a.是一天中的最低值b.是一天中的最高值 c.继续升高d.已开始下降解析:此题有两问,关键是正确解决第一问。其过程为根据题意和图示内容可以读出巴黎采用15°e为中央经线的东一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但是当巴黎时间为12点时正午太阳高度不是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 东一区的区时为12:50,显然,巴黎

9、所在的经度位于东经十五度西侧,这样可以画辅助线进行计算,画出图很容易计算出巴黎在15°e 西侧,时间晚50分钟,因此,其经度为2°30´e。 图图同理,通过图画辅助线解决第二问也变得很容易,例如,已知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时间8点,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要解决飞机到达巴黎时气温的状况只要算出飞机到达巴黎时当地的地方时即可。在辅助线上分别标注出经度,已知120°e为8点,巴黎在其西侧差117°30´,两地时差为7小时50分钟飞机到达巴黎时当地的地方时为8点7小时50分钟13小时13:10,因此正确答案为c。2日期计算日界线也称日

10、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12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即东西12区区时相同,日期相差1天。由东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日期减一天。反之,日期加一天。解题时注意: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的对应经线。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是中学地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各地高考地理试题中都考到了该知识点。随着人类

11、社会发展,各学科之间联系正在加强,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因而成为高考重点考核的内容。该类题图像设计新颖,设问灵活,具体命题可能结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进行,往往以日照图为切入点,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大跨度的综合考查,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高三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例题:如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读图回答。op的经度为 ,on的经度为 。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解析:此题错解的主要原因有:从南、北极点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不准;东、西经度的划分方法以及北京时间的规定记忆不准,或是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日期的变更方向掌握不准确等;还有可能漏掉“e”“w”等东西经符号。特

12、别注意的是,由于题干只知道阴影为3月21日,因此非阴影区可能是3月22日,也可能是3月20日,因此此题应有两种答案。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地球上日期、时间的递变规律,并据此进行推导和计算。由图所给的条件,先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首先假设按地球自转方向onop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opon为3月21日(阴影部分),则on为新一天的开始即3月22日0时,op与日界线重合即为180°,根据图中120°推出on为60°e。明确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on为3月22日零时,即可推出北京时间为3月22日4时。做题过程中可以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

13、置上,推断北京时间可以采用画数轴作辅图的方法。第二种情况假设按地球自转方向onop为3月20日(非阴影部分),opon为3月21日(阴影部分),则op为新一天的开始即3月20日0时,on与日界线重合即为180°,根据图中120°推出on为60°w。明确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op为3月20日零时,即可推出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时。答案:60°e 180° 或180°60°w 22 4 或21 1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作为地球运动的结果,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学生

14、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近几年各地高考时都有所体现。该类试题取材于人类生产、生活,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的能力,同时能进行科际的综合,代表高考命题方向以能力立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进行,具体方法以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时计算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例说明: 要计算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h只要知道角就能得出结果,因为地球表面的地理纬度是指某地与赤道的角度距离,而角等于北京地理纬度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即=40°23°26´16°34´,

15、利用互余原理h=90°16°34´73°24´。例1:2000年山西卷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均降水量的年变化图。该地纬度可能为90ºn一23º30n之间90ºs一23º30s之间22ºn或22ºs40º30n或40º30s参考答案: c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气候图的判读是大部分学生非常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此题示意图的设计非常新颖、超越了思维常规,只有读懂此图的立意,才能正确回答问题,尤其是读懂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曲线是解此题的关键。从图中看出,该

16、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值为50°,最大值为90°,由此可以判断这一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这样实际第一问已经得以解决,第二问的解决要考查学生对不同纬度位置一年中气温变化规律的理解,22°n或22°s地区基本位于接近亚热带地区,以中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例,该气候的特点应是冬温少雨,夏热多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此图中的小插图对于正确计算纬度位置起重要作用,但解题时可以不经计算而得出正确答案。若对图中的小插图花大力气分析,可能起着干扰解题思路的作用。 例2: 下图中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的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为已知量):

17、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表示的地点是。地正午太阳高度h是。解析:正确解答此题要明白几个地理原理:第一夏半年是指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的时间段;第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出现极昼地区的纬度90°第三赤道上永远是昼夜平分;因此曲线应该是赤道上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第四曲线应该是出现极昼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曲线应该是北极地区6月22日的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答案:h 北极点 2h昼夜长短计算1已知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04年天津卷: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1012题。10该城市的经度为( )a123.5°e b112.5°e c12

18、7.5°e d135°e11该城市应位于天津的(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12该日,太阳直射在(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d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解析:在解决地球运动类型的考题时更多地运用画示意图、做辅助线等方法,如此题的正确解法应该是:根据题干提供的已知条件:画横线标出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时间为14小时;推导出该地太阳高度最大时的北京时间为11:30;明确问题;根据计算推导出该地为127.5°e一定在东北地区,由此可判断该地位于天津东北方向。该城市于北京时间 4时 30分日出,18时 30分日落,可计算出此地该日昼

19、长为14小时,且当北京时间11时30分时为当地正午12时(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则该地与120°e相差75°,根据东加西减规律可算出该地为1275°e。天津经度不到120°e,而该地位于1275°e,故应位于天津的东方。根据中国轮廓及经纬度位置可知,天津的南方此经度已离开我国大陆,只有在天津的北方有符合此条件的陆地,那里的城市位于天津的东北方向。此日,该城市昼长大于12小时,故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且此日昼长为14小时,又在我国东北,根据生活常识判断,此时还不是北半球昼最长的时间,故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

20、之间。答案:10c 11d 12d2经纬网图上求昼夜长短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看日出日落晨昏线(圈)是日出日落线,在春分、秋分二日,晨昏线(圈)通过两极,并与经线圈重合,因此,各条纬线上的日出日落时刻都是相同的,即各地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全球昼夜平分,各12小时)。晨昏线与经线斜交,推算昼长夜长时数公式法:(白昼所占经度数÷15)×2某地昼长说明:先求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180°÷经线数(若图面上有7条经线,只用6条计算)求白昼所占经度数,指“正当中午12时的那条经线度数”与“所求地的经线度数”二者之差。白昼所占经度数÷15°

21、因经度差15°,时间相差1小时。(×2)从正面图中计算出来的昼长时数是指12时日落(或日出12时),可是背面的日出12时(或正午12时日落)的白昼时间也应计算在内,故乘以2。例题:年全国卷读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象,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16小时 14小时 10小时 12小时解析:这组题巧妙地把初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综合性较强,是地理综合能力测试中常见的考查能力的题型,也是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的命题方向。试题立足

22、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特别强调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意识是对各种地理事物所处位置的认识,要求考生读取相关地理信息,计算、分析、推理。判断地方时、昼夜长短、地理位置并解释自然现象。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理解题组中的文字描述和图像信息,搞清题目告诉了我们那些“已知条件”,然后再依据这些条件并按照题意逐小题分析完成。从图示范围在太平洋到大西洋之间,经度自西向东依次为75°、72°、69°等信息中,能够得出该地位于西半球的美洲地区,图中地为75°w。至于图中的54°纬线究竟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如果图中的纬度是54°n,那就应该在加拿大境内,但加拿大此纬度范围东西之间没有连接太平洋到大西洋的海上通道;如果图中的纬度是54°s就应该在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和火地岛之间,这两者间是著名的麦哲伦海峡,这个位置最符合题目要求。据题意分析推断:54°s以北的p地20时才日落,说明该地昼长夜短,昼长大约有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