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滨州杜氏述训四十八则(原作)1827年-12-22 著 杜堮(清) 第一则 自见之谓明,自听之谓聪,自胜之谓强。人惟不自见、自闻而后自是。既自是矣,长傲益怠,何有于强?乃所谓大愚也。子弟至是,父兄不以为忧而反为喜,其父兄亦大愚也。第二则 先大夫每引颜氏家训教余兄弟,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盖幼时肫然赤子,惟父母是听;迨其渐长,因物而化,随习而迁,虽父母之命将不能行。乃始搰搰然提其耳而教之,固已晚矣。谚语:“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女辞家而适人,一切无旧恩可恃,故尝虚已以听于舅姑,而唯恐其有过也。教不于此时,亦将如子之渐长而不复可变也。尝见世之
2、为父母、为舅姑以此为悔者不少,其有及乎?第三则 孩提之童,知爱知敬,始家邦终四海,即由此充之,非有加也。其他皆属继起,况外物乎?幼时嬉戏,或指某物曰“是我有也”,先大夫必怒责之。盖恐长自私自利之心而渐离其天性也。防微杜渐,用意深矣。第四则 人之于子,欲其富、欲其贵、欲其寿考,若将萃人生之福泽而备于一身,而后为慊也。察其所以教之,则一切相反,名不立,行不成,听之而已,是非导之以贫贱乎?伤生伐性,任之而已,是非促之以夭殇乎?至左道营谋,而亦有得富贵者,非徒祸其子,而又以自祸,幸而废疾,久不死,亦谓之寿考,视息焉而已矣。吾见有子者之爱之而适以害之也,即或未至于害,而膝下抚摩,亦已痴騃半世矣,安望其能
3、诒谋于后也?不诒谋于后,与无子何殊?第五则 教子以身不以言。非不以言也,所言皆其所行耳。其言如是,其身不如是,子固从其身不从其言也。彼自其有生而即习见矣,心会之,性通之,闻一朝之言而大反之,虽贲育之勇不能也。人有不美之行,念及其后嗣,而翻然改悔者,迁善改过,盖亦教在其中矣。第六则 凡幼习勤苦者多成,生处安乐者多败。劳则善,逸则淫,其理固然。丰衣足食,反为不幸,然则如之何?曰:“常置之勤苦之地,执业而习之,立程而课之,其荒怠者,扑之勿恤也。”其庶几乎?第七则 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人之有子,岂尽聪明?然心性本具之理无不可解。每见顽愚下质学书不成,去而他适,终其身,悖理伤教之言不敢出也,干名犯义
4、之事不敢居也,只为曾经读书,则亦有主于其中者矣。第八则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中而才,父兄之贤也。父兄贤,则亦欲其子弟之贤。不中不才,怒而付之度外,是弃之也。彼既不中不才矣,安能即识父兄之意,而自反于中才?故曰:养养者不急,求其效之谓也。朝焉、夕焉、俯焉、仰焉,其得诸观感之间,必有动于不自知、发于不自已者也。微乎,微乎!第九则 何以教子?修身之道,即教子也。何以齐家?教子之方,即齐家也。一言一行,不出于恩,即出于礼;不由于义,即由于情。子生而见之、闻之,以为理固如是。其不如是,必恐父兄知之,而知之又必不恕之也,潜消其非心而暗长其善念者必多矣。至家人异姓聚处,各有爱憎,或形迹介念,
5、或言语生嫌,或小人搆衅,皆所不免,彼见子承父教,雍雍秩秩,不敢小有违也。亦将以义胜私,化其忿忮之情,求合于惇睦之意。即有不合而争,然争而不胜其让也,家不由是而齐欤?第十则 教子之法,弟子一章尽之矣。孝弟、言行、处身、接物,推其义类,则曲礼,内则,少仪,毕具其中。学文者,学此文也,不但习其事,而又绎其理;不但识其当然之宜,而又以通其事之所未经、达其意之所不及。循而行之,终身不能毕也。第十一则 人之于学,终身焉而已矣。谓其身既终,则学亦止也。吾谓终身焉而犹不已者,教子是也。西洋习算法,其制器亦以算法通之。父制不成,遗之其子,必成而后已。一艺且然,况学以求道者乎?第十二则 农工商不能化,惟士则能化,
6、以其学也。希贤而贤,则亦希圣而圣。既有其资,又竭其力,虽天地不能限之。魁然七尺,而人目之曰:“是酒囊也,是饭袋也。”有不愧生于中,颜变于外者乎?此腹负将军,不力于学,何以能免?第十三则 材质有高下,赋禀有强弱。高而强者,多纵轶;下而弱者,多委靡。陶冶之,变化之,舍学何以哉?天性好学者,上也;天性不好学者,下也。不好学,则必他有所好,则不可知矣。所贵乎教者,转其不好而使之好焉耳。转而好,吾有望矣。第十四则 幼时未有不好嬉戏者,但嬉戏亦不同。要观其爱敬之良,不失赤子耳。自七八岁,即当亲师傅,就理义,浅近处,日为讲解,渐进渐加;至二十岁,不可一日旷闲。彼既得其旨趣,则以后自不能已。学贵始基者,此也。
7、此时任其悠忽,既冠,而人事纷矣,乃始作平地一篑,不独其迟而无及,恐嚼蜡无味,亦格乎不相入也。第十五则 教家之道,一门之内不得有樗蒲戏具,有则焚之、碎之,勿移时也。此等必断根绝蘖而后可。吾见大家末流以此败其子弟,坠其家风,至求降为皂隶而不得。其初,亦谓偶为之,无害耳,而流毒至此,谁之过哉?第十六则 为学,要先安贫。箪瓢蔬水,孔、颜家法也。澹泊则心性通明;醉饱则意智昏塞。此其为损为益,已不自同况。厌贫,一心也;羡富,又一心也。汲汲营营,求去其贫而趋于富,又不止于千百亿心,是终身只在忧戚歆羡中过。日不暇学,学亦无益。不以其道得之,君子于富贵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有以也夫!第十七则 为学,先须立志。凡
8、人日用云为,皆依其心之所向,未有心不欲而为之者。一技一能,亦必志在必成,而后能专其思虑,勤其操习,虽苦且烦不为惮,亦不肯辞也。志不立,则漫然尝试之而已矣。不旋踵而思退,何以能成?第十八则 为学,先要拓其识见,所谓放开眼孔是也。天生人,予之以心,予之以性,体立而行,原与天地无二,即天地所生之物,莫非与我相关,无不要我裁成,无不待我辅相。亲亲、仁民、爱物,只是一贯行去。人只为无端自视为庶物之一,求安求饱外,他无所望,是其心与性者先自狭小矣。则其所为学者,虽以圣贤之书,仅同于百家小说,适成一谋衣撰食之资,于学何有哉?第十九则 为学,先要宏其器量。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所以成其高深者,亦以其高深
9、先有以纳之也。万事万物,皆我之所欲措置;一义一理,皆我之所当包罗。凡自任自是者,同则受之,异则拒之,合则详之,离则略之,是其学也已无容纳之地矣。所谓千变万化者,何从得之?第二十则 第一下手功夫是克己。人只为自己,先有私意牵制,所以见理不明者,亦行之不力,不便于己故也。痛治此心,去之务尽,自然光明正大,超出万物之表。然去之尽未易言也,但自体验于心体之间,收进一步,便是拓开一步;收之愈约,则拓之愈广。积渐行之,其中有真乐存焉。第二十一则 其次工夫是体物,忠恕,违道不远。张子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道。凡人于己则明,于人则暗。夫人己皆人也,其理同,其心同,肝鬲之物,既不能晓,何以处万事乎?实则知之甚易,
10、取之于己而已。处处反观,时时对照,行之既久,此心便如明镜。一遇事来,隐显幽深,面面皆到,知明处当,莫不由此。一言括之曰:“设身处地”而已也。第二十二则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圣人所言,三代教士之法也。春秋时学校已废,圣人何为言此?盖其法废,其意存,法虽不行,而意初无异。诗者,好恶形于美刺,情见乎词,读之易感,上自朝廷,下逮委巷,配天严祖以及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发乎情止乎礼,义备之矣。礼,天理之节文,使人行之而知其义,与诗亦无异也。特诗主劝诫,礼主持行耳,乐则其数全亡,然其理亦可知也。今之为学,讵外乎此?识得之者,皆是心性之物,则其本末先后了然无疑。士苟有志于三代之材者,能舍是而他求
11、耶?第二十三则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学而求仕,犹无基而造堂室也。虽有材木甓瓦,将何所施?基不坚不厚,尚且有倾覆之患,况无之也?君子则不然,务广其规模,实其根脚,吾有基矣,虽不设堂室,何害?是以俛焉日有孳孳,而高爵厚禄略不以动,其顾瞻也。第二十四则 古之学者为已,不专在读书。读书,其为学之一事也。今则专以读书为学矣。然圣贤微言大义具在简编,所以读之,亦欲因此求其心源,而得其施于家国天下之道。世乃更不知此,直以为科第梯梁,须借是耳。吾见故家有父兄之教子弟之学,竟以为秘诀相授受。而子若弟者,自其少有知识,已利禄熏于其心。幸而得之,则不识化民成俗、尽职报国为何事;而不得者,则羡慕惭恨以终其身。于是其
12、人才尽坏,而家风日替矣。岂不哀哉!第二十五则 古之读书者,不言为文。盖道积厥躬,发为事业,现于威仪,词气皆文章也。自周之衰而文盛,文盛而著述大兴,于是秦汉一变也;魏晋六朝又一变也;唐宋元明又一变也;流为制义又一变也。今之习制义,则自童子至老壮无不为之。乡以此抡才,朝以此选俊,其孰能不为?然文原无古今之殊,今试取前明及国朝诸大家之文,原本经术,旁该子史,体格神韵何尝有异于古?乃今无其学,而为其文者,又自创为卑弱软俗之语,而方高自矜许,以为吾将冠时流、取高第。稍知古文者,读之已不解为何义何法矣,岂不误后生而玷当世?吾尝欲选前人制义数百篇为家塾之式,而卒卒未遑。要之,学古人之读书,积久而流,则亦非世
13、俗之所可及也。 第二十六则 天生我而得为读书之人,幸矣;且予以尚能读书之资,又幸矣;无酬应之乱意,无饥寒之迫身;家世儒素,庭训禀承,师友之功具于门内,又大幸矣。及此时而不自力于学,老大无成,何待问哉?尝忆少时萧瑟之晨、寂寞之夜,心清致远,读书情景如在目前;其壮年以后,人事纷杂,都不省记。此盖真境故久而不忘,幻境故过而即灭也。若夫役役于妻子仕宦,逐逐于饮食宴乐,言则不由衷之言,行则不自主之事,东奔西走,朝不辨朝,夕不知暮,老而回首,若竟未曾度此岁月,后人历数岁月,亦若并无此人。若此者,累累皆是也,悲夫!第二十七则 今日视昨日,则昨日无有矣。明日视今日,则今日又无有矣。人生数十年,日月几何?少时玩
14、弄流光,自缘后日方长;迨迟暮观之,曾不能一瞬也。稍可不恨者,独曾读之书在耳。陶侃运甓,法大圣而惜荫,祖逖闻鸡,蹴良朋而起舞,士诚念此,当有汲汲皇皇忘食与寝者矣。第二十八则 读书先观其大意,次寻其条理,次味其意趣,正观之,反观之,侧观之,其内有所隐,其外有所包,必有四通八达、头头皆是者也。不善读书者,读此书只是此书;若善读书者,读一书而诸书咸在。朱子所云“默识心通、触处洞然”,正如此耳。制义以四子书命题,盖是六经之统会、百家之折衷,以一书通之,而经传子史皆其注脚矣。果能如此,则解经即是学文;而所为制义者,亦必精实磅礴,迥越流俗,非若彼浮游不根、旋荣旋落者之为识者所嗤也。第二十九则 读经,要收纳到
15、身心上来;读史,要推拓到事物上去。盛衰,治乱之由;兴废,存亡之迹。其已然者可考,则其未然者可知也。古人之用心行事,推见至隐,则孟子所云“知人论世”者也。至制作相承,则察其是非之理,核其因革之故,亦足以观时会之往来,验措施之得失。此则天地、人物、古今之富,不出户庭而如指诸掌,得不谓之通材乎哉?第三十则 四书、五经皆文也。以为精,精之至;以为大,大之至;以为奇,奇之至;以为变,变之致。包孕三才,通贯百代,以其皆以明道,后人不敢以文论耳。其在周末乃可言文,诸子主意非圣人之道,而文则甚奇,其才皆非后世可及,故勿论;唯左氏之文闳通博雅、国策之文雄轶遒警,二者若江河并流,同归溟海。其时屈原惊才绝艳,郁起江
16、南,为辞赋之祖,皆大宗也。以后作者不出三途:秦文雄直,汉文醇古,贾谊、董仲舒、两司马、刘向父子、杨雄、班固其最著也;六朝文敝,而辞赋之作特多雄逸;唐宋以下,虽各因时而变,而杰出若韩、柳、欧、苏、曾、王,陶铸古今,终不能更开户牖,盖其事亦有所止矣。昔之作者大略如此。不学古文,不可以为时文,沈雄雅健,非可袭而取也。舍此,则软美熟俗不复可入目矣。因论为学并及为文,亦欲后之为时文者之有以择之也。第三十一则 善读书者,如闻乐知音,当食知味,窈杳虚无之间,独喻而不可以告人。同一物也,一人见以为物,一人见以为道,则固超乎形器之外矣。写真者,神情弗得不似也。拙者,于耳目口鼻求之;又下者,于衣履冠带求之,去而益
17、远矣。初学为文,天分不尽高明;一就俗师,便坐此病,至终身不能出头。可惜也。第三十二则 词章之学,昔人以为无用,谓其费尽居诸,只工藻采,于道德经济全无当耳。其言固是,但此种亦有不同。以高才博学者为之,其风骨音响卓然迈俗,可以藻丽山川,晖映日月。导扬明盛,恒需于兹。但学之则须识本原,如离骚为词赋之宗,贾谊、司马相如、杨雄、班固以及潘岳、陆机、左思、鲍照、江淹、徐陵、庾信之徒,递相祖述,其所制作沉博绝丽,古意具存。学者得之,虽为今之律体,亦必迥出时流,可资世用。第三十三则 生而知学者,无有也;生而不可教者,亦无有也。孩提渐远,知识渐生,此时如泉出山,清莹秀澈,流而不息。十四五后,如东方日出,天地光明
18、,渐生渐盛,于此诱之以学,所见所闻皆新机也。日引月长,看圣贤之书,如万花飞舞,有不忻喜跂躍者乎?进以百家之著作,又如仙源异境,转辟转多,愈探愈胜,有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者乎?不幸其父兄志量短浅,谓人生至要无过温饱,不惟宣之于其口,而又导之于其途。子弟耳熟焉,而以为然,是自其幼也,灵秀之性固已汩没矣。又不幸其父兄以平熟庸滥之文弋获科名,自谓其得计也,取其所诵习者强之以学。其似焉,而以为喜;其不似焉,而以为忧。于是,子弟日在晦盲鄙塞之中,作尘腐冗烦之事,几幸于万一之效,而又不可得返,不如游闲之得以暂脱于苦恼,而呼卢博之取快于一时也。一涉异途,何所不至,语其究竟,殆不忍闻。世之为父兄者,可不念哉!第
19、三十四则 名家旧族,其于为人、为学、读书、致用,皆有源流。时代既远,流俗迁移,渐不闻祖宗之训又久,并不识祖宗为何如人,乃始夷于蚩氓,降为皂隶,百年旧望,扫地尽矣。其初,种德垂基,根本原厚;三五世后,非无灵隽之士、秀颖之才,使其追本先谟、奋兴振起,未尝不可复其文献之故也。乃习非溺俗,因循颓惰,仅顾一身,再世则庸材凡质,灵秀都无,欲不为驵侩,其可得乎?田舍郎犹其幸也。为子为弟不思承先,将何以裕后?使遗留之泽一旦遂绝,谁之责欤?第三十五则 人家始兴之祖,修德立行,致身通显,所谓豪杰之士,迈迹自身,不必有所凭借也。其微时,或艰难危苦,迁徙流离,濒于九死,卒能树立,卓然达于朝野、光于异禩,此其有异哉?舜
20、何人,予何人,志气之为之耳。若子若孙,尚蒙余荫;轮指更数,邈焉无闻。非果难为继也,困约易而安裕,精勤易而昏惰,戒谨恐惧易而侈泰放逸,保家尚不可必,安望夫迪前光而追先烈者哉?旧家子孙常当如白屋之士,一切从平地积累,虽无门荫望气,犹兴;何况承旧德、袭余庆也?第三十六则 身为家长,宜率先子弟,各执其业,修孝弟忠信之行。一门之内,奉令唯谨,燕居温恭,朝夕毋傲、毋怠。婢仆端肃,静听执役。有过恕之,教之不听遣之;寒暑体之,劳逸均之,此谓教家有法。蔼然而和,秩然而序;毋迫急,毋惰弛;内外整齐,上下协穆,此谓不严而治。入其门者,谓之太和;同其里者,以为法则。不特自治,亦且及人。易曰:“作善降之百祥,一门顺德。
21、”何祥如之?水火、盗贼、疾病、灾沴,消于未形,灭于将发,何必甘露、庆云乃为瑞也?惠迪吉,从逆离,惟影响。祥之所在,善气迎之;善之所聚,祥征辏焉。水流湿,火就燥,自然之符,何疑哉!第三十七则 乐天知命,有道皆然。进退屈伸,与时消息。颜子不遇孔子,亦必为大贤无疑,论语所记寥寥数语,非圣门记述,竟无可闻。孟子出而应聘,年已老矣,数十年家修亦无知者。诸葛武侯躬耕南阳,时无昭烈,则亦高卧终古,观其器量,必不为孙曹可知也。此皆身负王佐之略,遁世无闷若此。后世一善一能,亟求自见,至失身而不恤,度量之相越,岂不远哉?彼三大贤,诚不可及。然学者能识其意,其心目中亦当有突过寻常万倍者矣。第三十八则 学优则仕,不优
22、则不仕,优亦不必仕也。高官厚禄与性分无与,况朝廷设爵以待贤者、能者,苟非所据,则素餐可愧,覆餗尤可忧。我自视,可以功施社稷、德被生民者安在?乃冒昧而承其乏者也。即或知能足效一官,亦时来则为之。吾见世之求仕者,多为其途奔走风尘,需迟岁月,迨其半通甫绾,而华发盈头矣。早知有命,悔不读书,此所得孰大?所丧孰多?即末世人情,视有官为荣、无官为辱,习俗移人,贤者不免独思:父母生我,祖宗望我,只为与世俗争一日荣辱乎?况无官反荣,有官反辱者,比比而是也。第三十九则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吾为反其言曰:贫贱有余乐,富贵不堪忧。闻者或以为怪,尝验之矣。日日而忧不足,是终身无足之日也;日日而以足为乐,是无日非足之
23、时也。一身所需,其能几何?加以妻孥,又将几何?富饶之子,半菽之费,不免攒眉;寒窶之士,计身而衣,量腹而食,反有余力可以及人。此岂世间怪事哉?盈康消息,只在一进一退间,若不思耳。第四十则 子弟皆当学,为官者,子弟尤不可不学。其学焉者,人之视之,己以为其中无有矣,况饱食而无为者耶?世有父兄做官,视亲师取友攻苦读书之事,悉非所急,甚者,朝歌夜弦,酣酒纵博,方谓人生适意, 遑恤其他?迨时移势改,所谓荣耀风华者既往,只余百无一能之子弟,携坐食现成之家口,倚亲傍友,东走西奔,得过今日而明日复然,后日更不可问。若此者,吾见己多矣,恨不于梦梦时垂涕泣而告之也。第四十一则 凡能照管他人者,其后多能全自己;其只知
24、有己者,后并自己亦待他人。在心体志量大小己异,其才能亦自殊也。若学者识得万物一体,其广大更不同矣。天地为心,非夸也。学不如是,不足为学,只成照管一身伎俩耳。方且爱物,何况仁民?方且仁民,何况亲亲?其理是由近及远,其量可举远该近。所簿者厚而所厚者薄,亦未之有也。更宜反转观之。第四十二则 所谓三代之材者,何也?皋陶曰:“亦行有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僵而毅”。彰厥有常夔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周官·大司徒兴贤能,知、仁、圣、义、忠、和谓之六德;孝、友、睦、姻、任、恤谓之六行。其时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取秀民为士,纳而教之
25、,三年考校,以升于学;又三年考校,然后论官材焉。谓其材可堪某任,授某官也。春秋时学校废,师儒在下,孔子修明之,其大学即太学教士之旨也,自致知格物至平天下,总之曰:“明德新民”,有体有用,有本末始终、先后之序。萃群弟子激励之、裁抑之,期蹈乎中庸而止。则诗之感发惩创、礼之增美释回、乐之消融荡涤,皆所以长善救失,去其过不及,以就乎中,所谓三代之材也。第四十三则 “宋人空谈性命”。此语不知创自何人,扣盘扪烛者,从而和之。岂知程朱之言皆归实际,苟无心性,曷有事功?抑不识世之所谓事功者何等,乃与心性判而为二也。得非以“诈”与“力”有作用乎?“诚”与“敬”为守枯株乎?则圣人弥纶天地、化裁万物,乃事功之至大者
26、。其源头乃在致中和,而所以致中和,则在戒慎恐惧宥密之中也。不幸圣道不明,所谓经济者亦不著,后世乃以权谲变诈智取术驭目为事功,是乃所云不诚无物者耳。无惑乎?正学日以衰微,邪说日以滋蔓也。第四十四则 彼人也,我人也,形气既隔,心之不同,殆如其面,情伪万变,何从知之?圣人能使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无他也,诚而已。以私、以欲、以诈、以欺,则万变而不穷;以公、以理、以真、以实,则些子固无多也。立一诚于此,而万物之隐避、回惑、参差、杂错无不自呈自露无所遁。于明镜之前而于明无伤、于诚无损。彼人也,我人也,其情与性吾知之,其肝与鬲吾见之,彼焉能自异而曰“尔为尔,我为我”乎?诚能动物其若斯乎?故曰:正大而万物
27、之情见,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第四十五则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中间无立脚处也。进得一层,又见一层,不容住歇。若有迫之不得不上者,或学问未到,精力不及,但一意向上去,不上不已,则竟达矣。退得一步又接一步,不肯住歇,又有引之不得不下者,或事势所迫,途径复滑,虽不欲向下去,不下不能,亦必达矣。上难而下易,君子所以朝乾乾夕惕若,小人所以宴安逸豫,至于身败名裂而不自惜也。孟子曰:“孳孳为善,舜之徒;孳孳为利,跖之徒。”夫舜与跖岂不远哉!原其初,一念之间耳。人欲自立,非忧勤惕厉,则何道之从?第四十六则 德,有慧德之美,术,有智术之善,恒以疢 疾得之。天降大任,不先令动心忍性,则将有所不能。此段议论孔子之所未及意;孟子少时,不恒厥居,母教既严,困约亦甚,实曾得力于此,故言之亲切乃尔也。贫贱忧戚,玉汝于成,世乃亟思去之,不能一刻忍者,可谓辜负造物矣。第四十七则 金鸦腾翥,六合清新,此天地之朝气也。人家兴盛,未有不乘此动作,为人何独不然?公私之别,理欲之殊,义利之分,皆乘朝气辨之。其贪冒沉溺、昧没于心胸、蔽翳于耳目者,皆暮气也。能令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州合同范本模板
- 租赁合同纠纷律师函范本
- 移动厕所租赁协议
- 艺人签约合同模板
- 大豆油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广告设计制作安装合同》
- 贷款利息减免协议书
- 广东省汕头市下蓬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周考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室内设计2-居室空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商业与技术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初中美术试题
-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新课件
- 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讲解
- 第二幼儿园-精准资助工作流程
- 一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个案护理
- 《三气周瑜》儿童故事绘本ppt课件(图文演讲)
- GB/T 38472-2023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
- 初中美术-《手工书设计》教学课件设计
- 《城市轨道交通客服英语》课程标准
- 如何进行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