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练习参考答案_第1页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练习参考答案_第2页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练习参考答案_第3页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练习参考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鉴赏练习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为加点字注音。怡然称

2、快()庞然大物()癞虾蟆()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作者是。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 趣 ()( 2)昂首观之 ()( 3)为之 怡然称快()(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翻译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译: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译:5、第 1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6、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答:7、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答:8、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 主持人说“孔子说过!”对

3、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 二 ) 阅读语段 , 回答问题( 甲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 、对文中两个“其” 、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

4、不同。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C“择”是选择之意。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乙 )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答: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人不 知而不愠()温故而 知新()诲女 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是知也()答:9、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

5、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二、论语十则( 一) 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2、谈“学”与“思” 辨证关系的句子是。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3、翻译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4、这则语录是论述学习态度的?还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答:三、山市奂山山市, 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学习必备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

6、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B 城市依稀 而已(模糊不清)C惟危楼 一座(危险的楼)D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2、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恒 (经常

7、)不一见相顾 (看)惊疑B始悟为 (成为)山市以(用)亿万计C惟 (只有)危楼一座则明(明显)渐少D 或凭 (凭借)或立与世无别 (差别)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数至八层,裁如星点。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4、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5、本文说明的顺序是()A空间顺序B 游踪顺序C 时间顺序D 逻辑顺序6、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解释:。,解释:。,解释:。,解释:。,解

8、释:。作用:。7、“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8、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句话。译:9、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答:10、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答:11、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到为初生阶段;为发展阶段;是高潮阶段。四、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欢迎下载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

9、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 识书具()( 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 前时之闻()( 4)稍稍 事言其父()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A父异焉()B稍稍宾客 其父()C父利 其然也()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E邑人奇 之()4、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 / 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5、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6、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

10、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7、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答:(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归纳回答。答:( 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答:( 4)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答:( 5)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答:学习必备五、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1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中:不:引:顾: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是因为“友人”“”又“”。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相同

12、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 B 学而不思则罔 C 路转溪头忽见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敝人卑职陛下令尊寡人足下令郎老朽麾下敬词:谦词: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答:8、这则故事选自,作者,(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六、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13、,父子相保。1、本文选自,此书为西汉淮南王编著。成语 “”出自于此。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其马将 胡骏马而归()此独以跛之故()3、翻译下面的句子:欢迎下载此何遽不为福乎?译:近塞之人,死者十九。译:4、本文是一则(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是:。七、古诗词阅读1、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枯藤老树昏鸦D明月别枝惊鹊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答:(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3

14、、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篇名作者出处体裁观沧海白居易全元散曲元曲西江月马致远乐府诗集古体诗天净沙秋思王湾稼轩长短句五律钱塘湖春行曹操白氏长庆集词次北固山下辛弃疾全唐诗4、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B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阕最后两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

15、凄楚的心情。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5、阅读。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4)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习必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

16、诗,内容上属之作。( 8)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答:( 9)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 10)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 11)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八、诗词名句理解性默写1、论语 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

17、语中的话:,。3、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谈学习方法的:4、论语的“论”读,它是的书。5、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6、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体会更深了。7、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8、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十则中“,”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

18、瘩。9、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是是。10、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1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欢迎下载11、次北固山下 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1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15、钱塘湖春行 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1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17、白居易在钱塘湖

19、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1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19、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20、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2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2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作为内容就很合适。23、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2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这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

20、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25、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27、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2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2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30、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31、泊秦淮一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

21、是“,。”32、朱熹在观书有感 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33、," 被誉为 "千古奇偶 " 。晏殊浣溪沙 中的 "学习必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练习参考答案一、童趣1、 yích n pán lài h ámajin2 、闲情记趣沈复3、( 1)的( 2)它( 3)此4、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时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5、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

22、文的作用。6、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7、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8、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9、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二、论语十则(一)理解填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三人行必有我师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 ) (甲) 1、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

23、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2、凭什么;因此;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3 、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乙) 1、C 2 、A(丙) 1、“女”通“汝”,读 r ,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 、了解 知道 记住 知道 知道通“智” 3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不能举一反三4、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

24、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三、山市1、 C(“危楼”即高楼)2 、3、4、( 1)夸张( 2)比喻( 3)排比5、 C6、无何:不一会儿未几:不一会儿既而:不久逾时:过些时候欢迎下载倏忽:转眼之间作用: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7、没有子虚乌有8 、我听说,起早赶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9 、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10、回答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征即可11、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四、伤仲永1、( l )曾经( 2)完成(3)相当( 4)渐渐2、 C3、对感到诧异;名作动,当作宾客;以为利,意动用法;同“攀”, 牵引;以为奇,意动用法4 、 B5 、“扳”通“攀”,pn,牵,引6、( 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