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偏瘫80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偏瘫80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偏瘫80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偏瘫80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偏瘫80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偏瘫80例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 针刺 摘要:目的:总结观察不同针刺治疗方法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对住院的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头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针治疗,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总结观察。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8例,占45%;显效12例,占30%;好转8例,占20%。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基本痊愈12例,占30%,显效10例,占25%;好转12例,占30%。总有效率为85%。两组临

2、床疗效统计学分析,两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基本痊愈率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头皮针疗法和体针疗法对治疗中风偏瘫均有效,但头皮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偏瘫;治疗;针灸 Clinical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Various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80 Apoplexy Hemiplegia Patients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various acupuncture meth

3、ods in treating with apoplexy hemiplegia. Methods: 80 cases with apoplexy which were hospitalized between Jan. 2000 and Jan. 2004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received head acupuncture, The control gro

4、up were received traditional body acupuncture.The curative effect we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on the forth CVD(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cademic conference in 1995.Results: In treatment group, 18 cases (45%) were recovered, 12 cases (30%) got the clear curative, 8 cases (20%) were curative, the

5、 total effective ratio is 95%. Homologous in control group which were 12 cases (30%), 10 cases (25%), 12 cases (30%) and 8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otal effective ratio respect (P<0.05) and there was a highly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

6、etween two groups in recoverey ratio respect (P<0.01). Conclusion: Both acupunctures are efficaciously in treating with apoplexy hemiplegia, head acupuncture is better than body acupuncture. Key words:Apoplexy hemiplegia;Treatment;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中风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经急性期后遗留的主要后遗症之一,自2000年1

7、月至2004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头针和体针对比治疗80例,头针组疗效明显优于体针组,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80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3778岁,病程7d26个月。 1.2诊断标准:80例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有关中风病的诊断标准1。 1.3病例排除标准:凡具有严重的心、脑、肺、肾合并症、病情不稳定、不能坚持针刺治疗者不作为本研究病例。 2方法 2.1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8岁;最短7

8、d,病程最长24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最短7d,病程最长2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构成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可比性。 2.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在综合治疗方案应用药物治疗基础上,除针刺治疗外,均不采用其它非药物疗法。治疗组:采用头皮针治疗,头皮针选区按头针与耳针标准线的定位与主治2,取顶颞前斜线,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伴失语:加颞前线。伴呃逆:加额旁2线。顶颞前斜线从上而下三段接力刺,顶中线由前顶透百会穴;颞前线、额旁1线、额旁2线由上向下进针。手法:抽气法和进气法,行针23min,间隔10min行针一次,行针3次后留针20h。每日针1 次,

9、7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d,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体针疗法,上肢瘫:取肩、抬肩(肩峰下1.5寸)、臂、曲池、手三里、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瘫:取环跳、胯骨(股骨大转子直上2寸),委中、梁丘、伏兔、阴陵泉、足三里,承山、解溪。足外翻:加太溪、然谷;失语:加通里、廉泉;呃逆:加膻中,中脘。中刺激,每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2.3观察方法:治疗前后,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对两组病例评分予以记录,观察两组病人的总体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

10、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能徒步行走,生活能自理,肢体功能恢复到4级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肢体运动明显改善,能步行,肢体肌力恢复到2个等级以上(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好转:肢体活动及其它症状有所改善,肢体肌力恢复1个等级以上(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8分)。 3.2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经3个疗程治疗。治疗组40例,基本痊愈18例,占45%;显效12例,占30%;好转8例,占20%;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基本痊愈12例,占30%;显效10例,占25%;好转12例,占30%;无效6例,占15%

11、;总有效率85%。两组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愈显率:治疗组75%;对照组55%。治疗组优势更为明显(P0.01)。 4讨论 头针治疗中风,基本上源于山西焦顺发氏:头针体系理论的创立。但是焦氏三快手法;因为针孔部位刺激量大,病人多难耐受。所以我们采用抽气法和进气法并与传统体针疗法对照观察,头针组疗效明显优于体针组。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机理,现代研究认为,头部存在着诱发电位的相对敏感区,离中央前回越近的部位,越易诱发电位,远离运动区部位,虽然也能引起,但需加大针刺的刺激量,且刺激时间要长。头针通过一定的传递方式直接兴奋中抠神经系统是其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机制4,有时可达立竿见影的效果。笔者认为这也是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体针的根本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学会各类脑血栓疾病诊断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