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专题复习(公开课)_第1页
《论语》选读专题复习(公开课)_第2页
《论语》选读专题复习(公开课)_第3页
《论语》选读专题复习(公开课)_第4页
《论语》选读专题复习(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选读选读专题复习专题复习试试卷卷年年份份选文出处选文出处题题型型题题量量分分值值考查能力考查能力识记识记理解理解概括概括分析分析赏析赏析评价评价浙浙江江卷卷2009论语论语填空题填空题简答题简答题0+21+32010欧阳修欧阳修朋党论朋党论0+142011论语论语韩非子韩非子1+11+42012论语论语陆德明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0+22+32013论语论语真德秀真德秀西山读书记西山读书记1+12+3从上面的表格分析来看,五年来,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从上面的表格分析来看,五年来,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对对论语论语的考查,涉及的考查,涉及填空题和简答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两种,填空题比两种,填空题比较少,只有

2、较少,只有2011年和年和2013年出现了两次。除年出现了两次。除2010年是年是1道道题之外,其他年份都是题之外,其他年份都是2道题。分值从道题。分值从20092010年每年年每年都是都是4分分,从,从20112013年每年都是年每年都是5分分。考查的目标涉及。考查的目标涉及识记、理解、概括分析、赏析、评价这五个方面。其中概识记、理解、概括分析、赏析、评价这五个方面。其中概括分析和评价是考查的主流。括分析和评价是考查的主流。 从选材特点来看,除从选材特点来看,除2009年第一年年第一年单独取材单独取材论语论语,2010年从年从其他典籍中选取其他典籍中选取了一段材料,然后了一段材料,然后引用引

3、用论语论语的内容并分析思想的内容并分析思想之外,后来三年,每一年除从之外,后来三年,每一年除从论语论语中选一小段材料之外,还从中国古代其他典籍中选取一段中选一小段材料之外,还从中国古代其他典籍中选取一段材料,起到材料,起到内引外联、旁征博引内引外联、旁征博引的作用,旨在扩大的作用,旨在扩大论语论语内涵的考查范围,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运用比较、迁移和内涵的考查范围,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运用比较、迁移和拓展的手法,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答题时不能照本拓展的手法,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答题时不能照本宣科,体现了命题专家组对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的追求。宣科,体现了命题专家组对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的追求。v

4、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经典( 选读选读)的)的理理解解和和评价评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323. .颜子(或颜回、颜渊)恶衣恶食颜子(或颜回、颜渊)恶衣恶食24.24.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是容易的,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孔子认为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孔子认为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他更赞赏更要谦逊好礼。他更赞赏“安贫乐道安贫乐道”“”“富富而好礼而好礼”这后两种人生态度。这后两种人生态度。 孔子的这种贫富观值得我们

5、借鉴,他告孔子的这种贫富观值得我们借鉴,他告诉我们精神的追求高于物质的享受,诉我们精神的追求高于物质的享受,贫穷也贫穷也好,富贵也罢,人都要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好,富贵也罢,人都要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20112011年浙江卷)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题。(5分)分) 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道之以德, ,齐齐之以礼之以礼, ,有耻且格。有耻且格。”(论语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

6、不什数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 ;用人不得为非,一国;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韩非子子) 【注】【注】为吾善;自我完善。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用:使。不什数:不能用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23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 1分)分) 孔子:孔子:_ _ 韩非子:韩非子:_ 24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评析。(。(4 4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v24.24.孔子认为孔子

7、认为“法治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有缺陷,所以要“德治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互补充。v2013、2014浙江省浙江省考试说明考试说明高考样卷高考样卷v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题。(5分)分)(1 1)子曰:)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论语语卫灵公卫灵公)(2 2)子曰:)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论语卫

8、灵卫灵公公)2323谈谈你对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群而不党”的理解。(的理解。(1 1分)分) 2424孔子的孔子的“矜而不争矜而不争”与与“当仁当仁”而而“不让不让”,这,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分析。(。(4 4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v24.24.不矛盾。不矛盾。“矜而不争矜而不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当当仁仁”而而“不让不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不争不争”还是还是“不不让让”,关键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关键

9、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仁仁义义”。v24.24.答案答案1 1:体现了孔子: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观点。的观点。(误区一:误区一:没有审清题意,答非所问没有审清题意,答非所问。)v答案答案2 2:孔子认为贫富都不重要,主要是自己对现状的看法。:孔子认为贫富都不重要,主要是自己对现状的看法。自己若是觉得快乐,就可以了,不必在乎他人的看法。自己若是觉得快乐,就可以了,不必在乎他人的看法。(误区二:误区二:理解不到位,甚至误解、曲解理解不到位,甚至误解、曲解。)。)v答案答案3 3:孔子认为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横是好的,同:孔子认为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横是好的,同时他的话也让我

10、们明白贫穷而不抱怨是很难做到的,富贵而时他的话也让我们明白贫穷而不抱怨是很难做到的,富贵而不骄奢则相对比较容易。不骄奢则相对比较容易。(误区三:误区三:直接以翻译代替概括或评论,不善于提炼概括,或直接以翻译代替概括或评论,不善于提炼概括,或分析不完整等分析不完整等。)v答案答案4 4:孔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有自己:孔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要的原则,要“守死善道守死善道”,富贵时不能骄傲,忘了自己最初,富贵时不能骄傲,忘了自己最初的原则。贫贱也没什么好丢脸的,不要因为穷而有怨言。的原则。贫贱也没什么好丢脸的,不要因为穷而有怨言。(误区四:误区四:没有联

11、系所给材料作答,或者泛泛而论,不着边际;没有联系所给材料作答,或者泛泛而论,不着边际;或者东拉西扯,不知所云或者东拉西扯,不知所云。)(误区五:误区五:语言表达不规范,或缺乏条理等语言表达不规范,或缺乏条理等。)。)v误区一:误区一:没有审清题意,答非所问。没有审清题意,答非所问。v误区二:误区二:理解不到位,甚至误解、曲解。理解不到位,甚至误解、曲解。v误区三:误区三:直接以翻译代替概括或评论,或概括分直接以翻译代替概括或评论,或概括分析不完整等。析不完整等。v误区四:误区四:没有联系所给材料作答,或者泛泛而论,没有联系所给材料作答,或者泛泛而论,不着边际;或者东拉西扯,不知所云。不着边际;

12、或者东拉西扯,不知所云。v误区五:误区五:语言表达不规范,或缺乏条理等。语言表达不规范,或缺乏条理等。v误区六:误区六:要求发表看法的题没有观点,或者观点要求发表看法的题没有观点,或者观点模棱两可。模棱两可。v误区七:误区七:要求联系实际的题没有切身的体会,套要求联系实际的题没有切身的体会,套话连篇,架空作答。话连篇,架空作答。vv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审清题意,明确要求v结合材料,联系整合结合材料,联系整合v评析得当,针对性强评析得当,针对性强v语言规范,表达完整语言规范,表达完整v2012年浙江卷年浙江卷v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分)论语论语乡党乡党:“厩焚。

13、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的句读可以标点为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伤人乎?乎?不。不。问马。问马。” 23.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马的态度。(2(2分分) ) 24.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看法法。(3(3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v24.24.“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孔子的,孔子的“仁爱仁爱”对象是人类,对象是人类,并且还

14、不是无条件无差别的并且还不是无条件无差别的“爱爱”,(它既不是佛(它既不是佛家的家的“博爱博爱”、墨家的、墨家的“兼爱兼爱”,也不是现代社会,也不是现代社会的的“万物平等万物平等”,)而,)而是把是把“孝悌孝悌”视为根本,主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张在此(“尊尊尊尊” ” 、“亲亲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基础上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爱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爱。而后一种句读将孔子的。而后一种句读将孔子的“仁爱仁爱”推广到了推广到了“马马”,这显然有悖于孔子的仁,这显然有悖于孔子的仁爱观,体现的是后儒对孔子的推崇。爱观,体现的是后儒对孔子的推崇。v或:或:24.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

15、推崇,但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的基础上推己及人。v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23-24题。(题。(5 5分)分) 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论语 子曰: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论语论语 定公问: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孔子对曰:对曰:“君使臣以

16、礼,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论语论语 “ “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心心止于一忠者,谓之忠;持二忠者,谓之患。止于一忠者,谓之忠;持二忠者,谓之患。”(董(董仲舒)仲舒)v2424简要简要评价评价孔子和董仲舒的孔子和董仲舒的“忠君观忠君观”。(。(4 4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v24.24.孔子认为孔子认为君主与臣子都要各守本分君主与臣子都要各守本分,君主,君主要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同时认为以忠事要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同时认为以忠事君,君,是指以忠于职守的行为和态度来侍奉国是指以忠于职守的行为和态度来侍奉国君,体现的是一种诚信与

17、尽责,是一种积极君,体现的是一种诚信与尽责,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态度,与直接的忠于君主本人的行为的行为态度,与直接的忠于君主本人的行为不同不同。(。(2 2分)而董仲舒则认为分)而董仲舒则认为“忠忠”只有一只有一种解释,只能一心一意忠于种解释,只能一心一意忠于“上上”(皇上),(皇上),不论是非曲直,唯君主的意愿是从,否则为不论是非曲直,唯君主的意愿是从,否则为“患患”( (祸害祸害) ),这是一种,这是一种愚忠、盲忠愚忠、盲忠,不值,不值得提倡。(得提倡。(2 2分)分) v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5 5分)分) 子曰: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

18、义,小人喻于利。”(论论语语) 子曰: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之,不处也。”(论语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韩非子子)v23.23.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利观。(1 1分)分) 孔子:孔子: ; 韩非子:韩非子: 。 v24.24.对这两种义利观

19、进行简要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评析。(。(4 4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v24.24.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韩非子认为韩非子认为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以上。(以上“析析”) “重义轻重义轻利利”和和“重利轻义重利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各有偏颇,应该强调义利的统一,反对式,各有偏颇,应该强调义利的统一,反对以利害义和以义害利。以利害义和以义害利。(以上(以上“评评”)(分)

20、(分析析2 2分,评价分,评价2 2分)分)v阅读下面阅读下面论语论语孟子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选段,完成后面问题。问题。 子曰:子曰:“躬自厚躬自厚【注】【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矣!”!”(论语论语 卫灵公卫灵公) 孟子曰: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孟子 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上)【注】厚:重,与【注】厚:重,与“薄薄”相对。相对。(2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什么不同?请简析简析。(。(4 4分

21、)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v(2 2)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原因。两者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都指向。两者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都指向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凡事多从自身出发寻找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凡事多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解决矛盾,才能避免问题、解决矛盾,才能避免“怨天尤人怨天尤人”的的消极处世态度。他们的观点都是积极的、值消极处世态度。他们的观点都是积极的、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得肯定和借鉴的。(4 4分)分

22、)v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5分分) ) 棘子成曰: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子贡曰: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论语语颜渊颜渊) )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

23、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韩非子韩非子解老解老) )v(1)(1)子贡在反驳棘子成时说子贡在反驳棘子成时说“虎豹之鞟犹犬羊之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鞟”,意在强调,意在强调_的重要性。的重要性。(1(1分分) )v(2)(2)根据这两段文字,请你对棘子成、韩非子的文根据这两段文字,请你对棘子成、韩非子的文质观进行简要评析。质观进行简要评析。(4(4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v(2)(2)棘子成认为君子只需良好的本质,无需文棘子成

24、认为君子只需良好的本质,无需文饰,这种认识过于片面;饰,这种认识过于片面;(1(1分分) )韩非子认为君韩非子认为君子是喜欢良好的本质而厌恶文饰的,文饰只子是喜欢良好的本质而厌恶文饰的,文饰只能掩盖本质之丑,而不能发扬其美,这种认能掩盖本质之丑,而不能发扬其美,这种认识将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根本对立起来,过识将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根本对立起来,过于绝对于绝对。(2(2分分) )正确的文质观应是二者相辅相正确的文质观应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成,相得益彰的。(1(1分分) )v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5分分) )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

25、曰: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公曰:“告夫三告夫三子!子!” ”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不敢不告也。”(”(论语论语宪问宪问) ) 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也;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命之情而已矣。( (庄子庄子外篇外篇骈拇骈拇) )v(1)(1)孔子与庄子的人生态度是不一样的,分别用一孔子与庄子的人生态度是不一样的,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概

26、括。个词或短语来概括。(2(2分分) ) 孔子:孔子:_庄子:庄子:_v(2)(2)针对文中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谈谈针对文中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谈谈你的看法。你的看法。(3(3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v(2)(2)为了维护为了维护“礼礼”,实施仁政,实现人生追,实施仁政,实现人生追求,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具有积求,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具有积极意义,但有脱离当时的客观现实之嫌。极意义,但有脱离当时的客观现实之嫌。庄庄子把依循本真、顺其自然当作人生最完美的子把依循本真、顺其自然当作人生最完美的追求而轻视仁义,有失偏颇。追求而轻视仁义,有失偏颇。我们既要积极我们既要

27、积极用事,又要顺应自然。用事,又要顺应自然。( (孔子、庄子的态度各孔子、庄子的态度各1 1分,自己的观点分,自己的观点1 1分分) )v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23-24题。题。(5(5分分) ) 子曰: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论语)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通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通“上上”)论古之人。颂)论古之人。颂(通(通“诵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