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_第1页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_第2页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_第3页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_第4页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2)1、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2、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措施。 3、病因:内因: 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 邪气侵犯人体,仅

2、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 房室、金刃、虫兽。  4、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5、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8)1、未至而至:前面的 “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 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 2、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  3、反常气候变化: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

3、时  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13)1、五邪中(zhng)人: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侵入人体。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 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曰厥阳。(10)1、本条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 2、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 4、

4、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1)1、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 3、实脾:调补脾脏。 4、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旺。 5、 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提出有病防传的关键在于掌握疾病脏腑传变规律及虚实异治的法则。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4)1、救:即急先救治的意思。

5、0;2、下利清谷:“清”引申为清稀,故下利清谷,指大便清稀,完谷不化。 3、清便自调:“清”此指解大便正常。 4、本条论述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1、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治则。痉湿暍病脉证证治第二1、三病概念 痉病:主症:颈项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兼症:外感,如恶寒,发热。 病因:外感风寒。病位:病在筋脉。 湿病:主症: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证。病因病机:由阳气不足,感受外湿,或兼夹风寒,侵袭肌表,流注关节而成。病位:肌肉、关节。治则:微发汗;利小便;顾护阳气。 暍病:主症: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

6、脉虚为主证。病因病机:伤于暑邪,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内经),暑为阳邪:伤津,耗气、(每易兼寒,夹湿)。 病位:太阳之表。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1)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2)1、主要鉴别点是在痉病症状基础上 :在于太阳表实或太阳表虚。2、症状与病机:无汗、恶寒为刚痉 ;汗出、不恶寒为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11)(柔痉) 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 桂枝 芍药 甘草(炙) 生姜 大枣(擘)1、病机:外感风邪,内伤津液2、治法:解肌祛邪,生津养筋3、几(sh)几然:此指患者身体

7、强直,不能俯仰转侧自如。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12)(刚痉)葛根汤方:葛根 麻黄 桂枝 芍药 甘草(灸) 生姜 大枣(擘)1、病机:邪气内郁,阻滞筋脉,津液内伤2、治法:发汗祛邪,升津舒筋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4)1、湿痹:指湿邪流入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症。痹,闭也。2、本条论述内湿外湿相合湿痹的证候和治法。 3、病因病机:感受外湿,流注关节筋脉;脾胃虚弱或外湿伤脾,形成内湿。 4、治法:但利小便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

8、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18)1、本条论述风湿在表时正确的发汗法。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20)麻黄加术汤方:麻黄 桂枝 甘草(炙) 杏仁 白术1、本条论述寒湿在表的证治和治疗禁忌。2、病因病机:素有湿病,肌表外感寒湿,痹阻阳气,阳气运行受阻。寒湿在表3、治法:散寒除湿,微汗祛邪4、方药: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黄可并行表里之湿。 5、禁忌:火攻 大汗伤阳,风去湿存。6、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烦疼,据方测证当有无汗症状。7、本方系麻黄汤加白术。原方白术用至四两,

9、故重用白术(苍术)是应用本方的要点之一。【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异同比较】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病机寒湿在表风湿在表,有化热倾向主证身烦疼较剧,重着不移,恶寒较重,无汗疼势较轻,呈走串性,发热较著,朝轻暮重治法辛温解表,散寒祛湿辛凉清宣,解表祛湿药物麻杏草(桂枝,白术)麻杏草(薏苡仁)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22)防己黄芪汤方:防己 甘草 白术 黄芪 生姜 大枣1、本条论述风湿(表)气虚的证治。2、病因病机:素体表虚,风寒湿伤阳致虚。复感风湿之邪3、治法:微汗益气固表,祛风化湿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26) 白虎加人參湯方:&

10、#160;知母 石膏(碎) 甘草 粳米 人參1、本条论述伤暑热盛的证治。2、本条“身热而渴”即是突出的症状之一。3、加入人参者,益气保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证治第三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1)1、百脉一宗: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宗,本也,谓人体百脉,同出一源。2、默默:默,静也,寂也,谓病人精神不振,寂然不语。3、百合病的病因病机:“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情志不遂,郁而化火。阴液受伤,心

11、肺阴虚内热。4、百合病证候表现:心肺阴虚,百脉受累的全身症状:饮食、行为、语言和感觉失调现象。(变幻无常)心肺阴虚内热的表现: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不变之证)6、治疗百合病的基本原则:养心润肺、益阴清热。但不同原因及不同体质病人的百合病证候互有差别,因此治疗应因人而宜,“随证治之”。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5)百合地黄汤方:百合 生地黄汁1、正治法的使用条件:不经误治,病情如前条所述无变化者。2、治法:润养心肺,凉血清热3、以泉水煎取下热气,利小便4、药后反应:大便当如漆。(服地黄汁的正常反应)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2)百合知母汤方:百合

12、 知母1、本条论述百合病误汗后的救治法。2、治法:补虚清热,养阴润燥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3)滑石代赭汤方:百合 滑石 代赭石1、本条论述百合病误用攻下后的救治法。2、治法:养阴清热,利水降逆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yè),甘草泻心汤主之。(10)甘草泻心汤方:甘草 黄芩 人参 干姜 黄连 大枣 半夏1、声喝(yè夜):说话声音嘶哑。2、临床表现可分为两部分:一般临床症状:状如伤寒:初起有恶寒发热湿热伤及营卫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湿热内扰心神不欲

13、饮食,恶闻食臭湿热扰胃面目乍赤、乍黑、乍白非指颜色突变,乃指颜色深重为气血失调,病气见于面特有临床表现:咽喉:糜烂声喝二阴:糜烂咽干眼目:目赤、目四眦黑(酿脓)3、病机:湿热虫毒所致4、治法:清热燥湿,和中解毒5、由于该病是湿热化生虫毒腐蚀人体各部所致,故咽喉、前后二阴溃疡是其主要症状。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11)苦参汤方: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服。蚀于肛者,雄黄熏之。1、上两条论述狐惑病前后二阴蚀烂的外治法。2、辨治要领:苦参汤和雄黄熏洗方虽分别是虫毒腐蚀前、后阴的外治方,但临床要配合甘草泻心汤内服。内外合治,相得益彰,收效明显。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

14、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13)赤小豆当归散方:赤小豆(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1、本条论述狐惑酿脓的证治。2、治法:清热利湿,行瘀排脓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风: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斜为特点。多因正气亏虚,偶受外邪诱发致病。*历节:主要表现为疼痛遍历关节,甚则肿胀变形。发病除正气亏虚外,尚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密切关系。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1)【中风与痹症鉴别】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中风气血不足,外邪诱发,由经络而入于脏腑(正虚为主)半身不遂,口眼斜,甚则神志不清,脉微而数痹症风

15、寒湿杂至,留着于肌肉或筋骨之间(邪实为主)但臂不遂,关节肌肉疼痛,神志清楚,脉涩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8)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 芍药 甘草 麻黄 生姜 白术 知母 防风 附子1、身体魁羸:形容关节肿大,身体瘦弱。2、本条论述风湿痹阻关节,渐次化热伤阴的风湿历节的证治。3、主证:诸肢节疼痛呈走串性,自觉关节发热。身体魁羸,脚肿如脱风湿化热伤阴,流注下焦。兼证:头眩短气风湿上犯。温温欲吐湿阻中焦。脚肿如脱湿热下注。补充:发热4、病机:风湿痹阻于关节,渐次化热伤阴。5、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6、辨证要点:身体消瘦,关节疼痛、肿大或

16、变形等。本证病程日久,本虚标实,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散寒化湿与温阳扶正并用。因此临床上应根据证候的复杂情况或扶正祛邪同用或寒温药物并投。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10)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黄 芍药 黄芪 甘草 川乌(蜜煎,出乌头)1、本条论述寒湿历节病的证治。2、主证:关节疼痛,剧烈,不可屈伸。自觉关节畏冷,喜暖。3、病机: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气血运行阻滞。4、治则:温经散寒,除湿止痛5、辨证要点:本证的辨证要点为关节疼痛剧烈 , 痛不可触 , 关节不可屈伸。乌头汤用治寒湿历节 , 故重用川乌 , 配以麻黄 , 温经散寒化湿止痛是其要点。注意药物配伍和煎煮方法以减轻药物毒副作

17、用是张仲景重要论治思想之一。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2)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1、阴阳俱微:此指病机,营卫气血皆不足。2、论述血痹重证的证治。3、病因:内因:“阴阳俱微”营卫气血不足;寸口关上微阳虚;外因:尺中小紧阴血不足,外受风邪4、鉴别:风痹顽麻疼痛兼有;血痹唯顽麻无疼痛;历节唯疼痛无顽麻5、治则:补气行血,温阳行痹6、注意:“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不可针引阳气。7、辨证要领:血痹病,临床上以肢体局部麻木、脉涩为特点。【血痹轻证与重证鉴别】证型血痹轻证血痹重症感邪深浅

18、较浅(脉寸口、关上小紧)较深(脉尺中小紧)正虚程度较轻较重治疗方法针刺引动阳气,祛除风邪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助阳和营,益气祛风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3)1、平人:外形看似无病,其实内脏气血已经亏损。2、本条论述虚劳病的脉象。 3、脉大是大而无力,为有余于外、不足于内的脉象。真阴不足,虚阳外浮者,脉多大或浮大或芤;极虚,是轻按则软,重按极无力,为精气内损的脉象。 4、强调脉象对于外形看似无病的虚劳早期具有诊断意义。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13)小建中汤方:桂枝 甘草 大枣 芍药 生姜 胶饴1、论述了脾胃阴阳两虚虚劳里急的论治。2

19、、虚劳病的发展:有阴虚生内热阴损及阳;阳虚生外寒阳损及阴等多种情况,且由于阴阳两虚而出现阴阳失序、寒热错杂之证。3、此寒热错杂之证出现,关键在中焦脾胃病久,气血并亏;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4、治则:甘温建中。5、禁忌: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14)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15)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16) 1、风气:泛指外界病邪,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人体,可引起多种疾病。2、论述了虚劳风气百疾(兼夹外感)的证治。3、发病机理:虚劳诸不足病久气虚阴阳不足抗病力减弱易兼挾风邪而引起多种疾病。4、治法:此时若祛邪则伤正,

20、补益气血则恋邪。健脾益气,扶正祛邪。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17)酸枣仁汤方:酸枣仁 川芎 知母 甘草 茯苓1、论述了肝阴不足的虚烦不寐的虚劳证治。2、治法:养阴清热,宁心安神。3、与伤寒论中栀子豉汤之虚烦不得眠鉴别:外感热病,误治虚其胸胃,余热留恋不去,故有胸脘痞塞,按之濡,心中懊恼,舌苔薄黄而腻之证。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蟄虫丸主之。(18)1、肌肤甲错:皮肤粗糙如鱼鳞状。2、本条论述虚劳干血的证治。3、病因: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食伤、忧

21、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大逆/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10)麦门冬汤方:麦门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1、虚热肺痿的证候特点:上气、咽喉不利、咳吐浊唾2、病机:火逆上气3、治法:清养肺胃,止逆下气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5)甘草干姜汤方:甘草(炙) 干姜(炮)1、本条论述虚寒肺痿的证治。2、病因:虚热肺痿失治,久则阴损及阳;素体阳虚,肺气衰弱,痿弱不振,不能摄纳和输布津液,故频吐涎沫。3、治法:

22、温肺复气4、虚热肺痿是肺痿病中最常见的证型,但虚热肺痿日久,阴虚及阳,最终可转化为虚寒肺痿。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6)射干麻黄汤方:射干 麻黄 生姜 细辛 紫菀 款冬花 五味子 大枣 半夏1、水鸡声:形容喉间痰鸣声连绵不断,好像田鸡的叫声。 2、本条论述寒饮郁肺的咳嗽上气证治。3、病因病机:当为寒饮郁肺,肺气不宣,痰阻气道4、治法:散寒宣肺,降逆化痰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13)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 石膏 生姜 大枣 甘草 半夏1、本条论述饮热迫肺的肺胀证治。2、病因病机:素有饮邪内停加外感风热,水饮夹热邪上逆,导致肺气胀满。 3、

23、治法:宣肺泄热,化饮降逆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1)1、病因:奔豚气病与惊恐密切相关。“惊怖”:指不良情志因素所致的精神症状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2)奔豚汤方:甘草 川芎 当归 半夏 黄芩 生葛 芍药 生姜 甘李根白皮(专治奔豚气,可用陈香橼皮代替)1、本条论述肝郁化热奔豚的证治。2、病因病机:惊恐、恼怒等精神刺激肝郁气滞化火,循冲脉上逆。3、治法:清火平肝,降逆平冲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1

24、)1、通过脉象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和基本病机2、太过不及:脉象盛于正常的为太过,弱于正常的为不及。太过主邪盛,不及主正虚。3、阳微阴弦: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3)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实 薤白 白酒1、论述胸痹典型证候及治法方药2、病机:阳虚邪闭,胸阳不宣3、治法:宣痹通阳,豁痰利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4)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实 薤白 半夏 白酒1、论述胸痹痰饮壅盛的证治。2、病机:痰饮壅盛而痹阻胸阳3、治法:宣痹通阳,降逆逐饮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25、(7)薏苡附子散方:薏苡仁 大附子1、论述胸痹急性发作的救治。2、病机:阴寒凝聚不散,阳气痹阻不通3、治法:温阳通痹止痛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5)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 厚朴 薤白 桂枝 栝蒌实人参汤方: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1、论述胸痹气结在胸虚实不同的证治2、偏实者:病机:阴寒之邪较重,停痰蓄饮为患治法:宣痹通阳,泄满降逆 方药:枳实薤白桂枝汤。偏虚者:病机:中焦阳气衰减,无形之气痞为患治法:补中助阳,振奋阳气方药:人参汤。5、【枳实薤白桂枝汤证与人参汤证鉴别】同:气结在胸胸背痛、短气(喘息咳唾);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26、 异:病机:A阴寒之邪偏盛,停痰蓄饮为患;B中焦阳气衰减,无形之气痞为患      症状:A兼腹满,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紧;B兼四肢不温,倦怠少气,大便溏,舌质淡,脉弱而迟治则:A宣痹通阳,泄满降逆;B补中助阳,扶正固本 6、【栝蒌薤白三方鉴别】 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主症胸背痛,短气,喘息咳唾,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胸痹,心中痞气,胸满,胁下逆抢心提要胸痹典型证候胸痹痰饮壅盛胸痹气结在胸偏实治则宣痹通阳、豁痰利气宣痹通阳、降逆逐饮宣痹通阳、泄满降逆方药栝蒌、薤白、白酒

27、栝蒌、薤白、白酒、半夏栝蒌、薤白、枳实、厚朴、桂枝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乌头赤石脂丸主之。(9)乌头赤石脂丸方:蜀椒 乌头(炮) 附子 干姜 赤石脂1、心痛阴寒痼结的证治。2、病机:阴寒痼结,寒气攻冲。3、治法:温阳散寒,峻逐阴邪。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q)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1)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3)1、此两条论虚寒性腹满的病机、辨证和治则。2、病机:趺阳脉:微中阳不足,脾胃虚寒;弦下焦肝寒或肾寒之气上逆中焦 。3、辨证要点:“趺阳脉微弦”和“腹满时减,复如故”两大要点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28、,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2)1、论腹满虚实辨别和实证腹满的治法2、治法:下法。温下寒实证;寒下里实热证。【虚寒与实热性腹满的鉴别】要点虚寒证实热证主症腹部胀满时减,复如故腹部胀满无已时舌诊舌质淡,多齿痕,苔薄白舌质红,苔黄厚脉诊脉细虚弦迟脉滑数腹诊按之不痛,喜温喜按按之痛,拒按病机脾胃虚寒,气机阻滞实邪积滞肠胃,气机闭塞治法温中寒下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9)厚朴七物汤方:厚朴 甘草 大黄 大枣 枳实 桂枝 生姜1、本条论述腹满里实兼表寒的证治。2、治法:行气除满,疏表散寒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12)大柴胡汤方:柴胡 黄芩

29、芍药 半夏 枳实 大黄 大枣 生姜1、论里实兼少阳证的心下满痛证治。2、病机:实邪郁滞于胆胃3、病位:心下,当为阳明胃脘并及少阳两胁之处5、治法:和解少阳并攻逐阳明,双解表里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11)厚朴三物汤方:厚朴 枳实 大黄1、论述里实腹满胀重于积的证治。2、病机特点:“胀重于积”。“闭”为大便不通,失气亦不传气机闭塞之明证。3、治法:行气除满,通便泻热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13)1、本条论述腹满(实热证)积胀俱重的证治。2、主症: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主证辩证细化:“腹满”不减;按之痛;满痛在脐周3、治法:当须下之,寒下法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30、附子粳米汤主之。(10)附子粳米汤方:附子 半夏 甘草 大枣 粳米1、论述中焦虚寒并水饮内停的腹满证治。2、治法:散寒降逆,温中止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14)大建中汤方:蜀椒 干姜 人参1、论述虚寒性腹满痛的证治。2、治法:温阳建中,祛寒止痛3、大建中汤治疗虚寒性腹痛之“痛、呕”及扶正养胃作用均较附子粳米汤强,因此寻找用药规律:治疗虚寒性腹痛:附子不如干姜;治疗虚寒性呕吐:半夏不如蜀椒;温阳脾胃:枣、草、米不如人参、饴糖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15)大黄附子汤方:大黄 附子 细辛1、论述

31、寒实内结的腹满痛证治。2、治法:温下寒实3、后世温下剂的祖方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18)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当归 生姜 羊肉1、论述血虚内寒的寒疝证治。2、病因:血虚气少,气虚生寒;素体血虚,外受寒邪3、治法:养血散寒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24)瓜蒂散方:瓜蔕 赤小豆1、论述宿食在上的证治。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7)旋复花汤方:旋复花 葱茎 新绛1、肝着:指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之病症。2、病机:是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3、治法:行气活血,通阳散结。运用“通”法是治疗肝着的要领。趺阳脉浮而

32、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15)麻子仁丸方: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1、论述脾约的病机和证治。2、治法:泄热润燥,缓通大便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16)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甘草 干姜 茯苓 白术1、论述肾着的成因和证治。2、治法:温中健脾,散寒除湿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1)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

33、,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2)1、以上两条总论痰饮的分类及四饮的主症,为全篇之提纲。2、痰饮是一个总的病名,其中又可分为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四种类型。前者是四种痰饮的总称,后者仅指痰饮留于肠胃的一种类型。3、*痰饮:是水饮聚于胃肠,与脾关系至密。主证: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病机: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停胃肠。病位:胃肠。4、*悬饮:是水饮流注于胁下,累及于肝肺。主证:咳唾隐痛。病机:水流胁下,肝肺气机受阻。病位:胁下。5、*溢饮:是水饮阻于四肢肌表,责之于肺脾之

34、脏。主证: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病机:饮溢四肢,肺气失宣,脾失健运。病位:四肢肌肤。6、*支饮:是水饮停留于胸膈,影响于心肺。主证: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病机:饮停胸膈,肺失宣降。病位:胸膈。【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鉴别】证名病位病机主要症状痰饮胃肠脾阳虚弱,水谷不化,饮留于胃肠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胸胁支满,目眩,短气,脐下悸,吐涎沫悬饮胁下水停胁下,肝肺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气饮相搏咳唾,胁下引痛溢饮四肢肌表水饮流于四肢肌表,肌腠闭塞,壅阻于经络肌肉当汗出不汗出,发热恶寒,身热疼重支饮胸膈饮停胸膈,水邪壅肺,气机不利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冒眩,心下悸,腹满病痰饮者,

35、当以温药和之。(15)1、本条论述痰饮病的治疗大法。2、“和之”是指温药不可太过,亦非燥之、补之。3、“温药和之”是治痰饮病的基本原则。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16)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1、论述痰饮停留心下的证治。(心下,即胃之所在)2、病机:属脾胃阳虚,痰饮中阻。饮停中焦,阻碍气机升降,浊阴不降,清阳不升。3、治法:温阳化饮,健脾利水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17)1、论述微饮在脾、在肾的不同证治。(两方皆属“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与肾气丸鉴别】方名病机症状治法苓桂术甘汤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水停心下胸胁支满,

36、目眩,心下悸动健脾渗湿,通阳利水肾气丸肾阳虚不能行气化水,水泛心下畏寒足冷,腰酸,少腹拘急不仁温肾蠲饮,化水行气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29)己椒苈黄丸方:防己 椒目 葶苈 大黄1、论述肠间饮聚成实的证治。2、治法:宜上运中,导水下行,前后分消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21)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22)十枣汤方:芫花(熬) 甘遂 大戟1、本条论述悬饮的脉症与治疗。2、初起往往有恶寒发热等表证,可先服小青龙汤以解表。表解里未和,可用十枣汤。3、煎服法:先煮肥大枣,后内三药末。药量因体质而异。平旦温服之。得快下后,糜粥自养。4、煎服法意义:十枣汤重用大枣以达到峻下而不伤正。

37、使用药物剂量的多少应根据病人体质以及服药后的反应而定。掌握服药时间,对提高疗效、减轻药物某些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作用。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23)大青龙汤方: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小青龙汤方:麻黄 芍药 五味子 干姜 甘草 细辛 桂枝 半夏1、论述溢饮的证治。【大青龙汤证与小青龙汤证鉴别】方证病机脉症治法大青龙汤证外寒内热,表证偏重无汗而喘,烦躁而渴,脉象浮紧,舌苔薄黄散寒化饮,清热除烦小青龙汤证外寒内饮,表证较轻咳喘痰多,胸痞干呕,脉象弦紧,舌苔白滑温里化饮,止咳平喘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25)泽泻汤方: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用量:泽

38、泻:白术=5:2)1、论述饮邪上犯,蒙蔽清阳冒眩的证治。2、病机:水饮内停,妨碍气机升降,浊阴不能下行,清阳不得上达。3、治法:健脾化饮,降逆止眩。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35)1、本条论述外寒引动内饮的支饮证治。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2)1、论述肺胃热盛、津气两伤消渴的证治。(“上消”)2、治法:益气生津,清热止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3)1、论述下消的证治。2、肾阳衰微: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渴饮无度;又不能化气以控制摄水饮一溲一3、治法:温补肾阳,固摄下元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楼瞿麦丸主之

39、。(10)栝楼瞿麦丸主方:栝楼根 茯苓 薯蓣 附子 瞿麦1、论述上燥下寒的小便不利证治2、小便不利肾阳不足,气化无权;有水气水无出路,水气内停;苦渴肾气不足,不能蒸化津液上承,上焦反生燥热3、治法:润燥生津,温阳利水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13)猪苓汤方:猪苓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1、论述水热互结伤阴的小便不利证治2、治法:滋阴润燥,利水除热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40、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1、论述四水及黄汗的脉证;风水皮水的治法。2、风水:病位其病在表;病因风客肌表;病机风邪袭表,肺失宣降;证候脉浮恶风(风邪在表),外证骨节疼痛(风寒湿留滞关节)3、皮水:病位其病在肌肤;病因水溢于表;病机脾虚湿盛,水泛体表;证候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水湿潴留皮中),不恶风(非外感侵袭),其腹如鼓(里水过多),不渴(水停皮中)4、正水:病位病在里;病因里阳不足,寒水所胜;病机脾肾阳虚,肺失肃降;证候脉沉迟(里阳不足,寒水所胜),外证自喘(水停于里,气逆于上)。 5、石水:病位病位在里;病因水湿内停,阳气不行;病机肾脾阳虚,

41、寒水内盛;证候脉自沉(肾阳不足,寒水聚结下焦),外证腹满、不喘(水气结于少腹,未波及于上)【风水与皮水鉴别】类别相同点不同点风水病位在表,(表中之表与表中之里)起病急,从头面肿起,与肺有关皮水起病渐,从下肢肿起,与脾有关【正水与石水鉴别】类别相同点不同点正水病位在里(里中之表与里中之里)腹满(大腹满),气逆而喘,与肺肾有关石水腹满(小腹满),不喘,与肝脾肾有关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20)1、例妇人水肿,有血分、水分之异。2、*血分:含义:因经水前断,经水渗出脉外而为水。先见经闭而后病

42、水气。病机:血脉瘀滞,经水渗于脉外而为水,水湿外溢故肿;冲任亏损,气虚血少而致经闭,经闭血滞,渗于脉外,亦可形成水肿。病势:血分深而难通 ,血不通则水不行,故难治。 3、*水分:含义:先病水肿,水湿壅闭,经脉不畅,而后经水断绝。病机:水液阻滞血道。病势:水分病浅而易行,水去则经水自通,故易治。治则:行水散湿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18)1、论述水肿病的一般治疗原则利小便与发汗。2、治法:因势利导而治之。腰以下肿:病位在下在里,属阴,当利小便。腰以上肿:病位在上在表,属阳,当发汗。(水气病治疗常法“提壶揭盖”法:“开鬼门,洁净府”)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

43、防已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22)1、论述风水表虚的证治。2、治则:益气固表,利水除湿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23)越婢汤方:麻黄 石膏 生姜 大枣 甘草1、论述风水夹热的证治。2、治则:散邪清热,发越水气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24)防己茯苓汤方:防己 黄芪 桂枝 茯苓 甘草1、论述皮水脾虚阳郁的证治。2、病机:脾虚水气盛,阳郁不宣。3、治法:通阳化气,表里分消水湿。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10)1、脉出:指脉象浮而散大无根。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

44、。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1)1、论述湿热黄疸的发病机理。2、病机:湿热蕴结3、治法:治脾为要。治疗黄疸病酌情加入凉血活血药物。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13)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先煎) 栀子 大黄1、论述谷疸属湿热俱盛的证治。2、病位:心中、心下3、治法:清泄湿热(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主方)4、阴黄及湿重于热者忌用,孕妇慎用。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15)栀子大黄汤方:栀子 大黄 枳实 豉1、论述酒疸热盛的证治。2、病位:腹中3、治法:清心除烦,除积泄热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45、。(19)大黄硝石汤方:大黄 黄柏 硝石 栀子1、论述黄疸病热盛里实的证治。2、治法:攻下法通腑泄热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18)茵陈五苓散方:茵陈蒿末 五苓散1、论述黄疸病湿重于热的治法利水清热,去湿退黄。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14)柏叶汤方:柏叶 干姜 艾1、论述虚寒吐血的证治。2、治法:温中止血3、煎煮法:取马通汁合煮引血下行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17)泻心汤方:大黄 黄连 黄芩1、论述热盛吐衄的证治。2、治法:清热泻火而止血3、方药特点:药味少而作用专一苦寒泻火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15)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46、)甘草 干地黄 白朮 附子 阿胶 黄芩 灶中黄土1、论述虚寒便血的证治。2、病机:脾气虚寒,气不摄血3、治法:温脾摄血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1、论述湿热便血的证治。2、病机:大肠湿热,迫血下行3、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止血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10) 论述瘀血的脉症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5)1、论述脾胃两虚胃反的病机、脉症及预后。2、胃反的主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病机:胃气不降,脾失

47、健运3、胃反出现脉紧而涩:紧为阳虚有寒;涩属津亏而燥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8)茱萸汤方:吴茱萸 人参 生姜 大枣1、论述胃虚寒凝呕吐的证治。2、治法:散寒降逆,温中补虚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6)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9)1、论述胃虚停饮夹肝气上逆的干呕头痛证治。2、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头痛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16)大半夏汤方:半夏 人参 白蜜1、治法:和胃降逆,补虚润燥2、为胃反呕吐的主方,与小半夏汤不同,临床不可混用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17)大黄甘草汤方:大黄 甘草1、论述胃肠实热呕吐的证治2、治法:泻热去实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48、10)半夏泻心汤方: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黄连 大枣 甘草1、论述寒热错杂的呕吐证治。2、主症:上有呕吐,下有肠鸣,中有痞阻3、治法:散结除痞,和胃降逆4、组方特点:辛开苦降。即半夏、干姜辛开;黄芩、黄连苦降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12)1、论述一般呕吐的治法散寒化饮,和胃降逆以止呕吐。2、后世医家称此为止呕祖方。具有较强和胃、降逆之功,经过适当配伍变化可治疗各种呕吐。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7)1、论述哕而腹满的证治。2、呃逆治以通利,仅用于实证,不可用于虚证。3、“前部不利者,猪苓汤;后部不利者,调胃承气汤”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22)橘皮汤

49、方:橘皮 生姜1、论述胃寒气逆而干呕。2、病机:胃中虚寒,胃气上逆3、治法:散寒降逆,通阳和胃(方后云“下咽即愈”)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23)橘皮竹茹汤方:橘皮 竹茹 大枣 生姜 甘草 人参1、论述胃虚有热呃逆的证治。2、病机:胃中虚热,气逆上冲3、治法:补虚清热,和胃降逆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31)1、论述下利气的治法利其小便:利湿、化湿(“急开支河”之法)气利,诃梨勒散主之。(47)诃梨勒散方:诃梨勒(诃子)十枚,为散,粥饮和,顿服1、论述虚寒性肠滑气利的治法敛肺涩肠,止利固脱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42)桃花汤方:赤石脂 干姜 粳米1、论述虚寒下利便脓血的证治。2、病机:脏气

50、虚寒,气血不固,滑脱不禁3、治法:温中涩肠以固脱(赤石脂为君,其色似桃花,又名桃花石,故名桃花汤)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7)1、论述下利实证的治法通因通用,攻下里实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为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8)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39)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40)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41)小承气汤方:大黄 厚朴 枳实1、论述实热燥结下利的证治。2、治法:通腑泄热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43)白头翁汤方:白头翁 黄连 黄柏 秦皮1、论述热利的证治。2、病机:

51、温热蕴结大肠,阻滞气机3、治法:清热燥湿,凉血止利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3)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薏苡仁 附子 败酱1、论述肠痈脓已成的证治。2、*方义:薏苡仁排脓消肿,开壅利肠;轻用附子振奋阳气,辛热散结;佐以败酱草解毒排脓。三味相伍,排脓解毒,散结消肿。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4)大黄牡丹汤方:大黄 牡丹 桃仁 瓜子 芒硝1、论述急性肠痈未成脓的证治。2、病

52、机:热毒内聚,营血瘀滞,肠腑气机失调,经脉不通3、方义:大黄、芒硝泄热通腑,逐瘀破结;丹皮、桃仁凉血化瘀;瓜子(冬瓜仁)排脓消痈。诸药合用,有泄热通腑、化瘀排脓、消肿散结的作用。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pei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2)桂枝茯苓丸方:桂枝 茯苓 牡丹 桃仁 芍药1、论述妊娠与癥病的鉴别及癥病漏下的治疗。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1)1、论述恶阻轻症的治疗。(本条所述的脉象为妊

53、娠初期的脉象)2、治法:调阴阳、和脾胃、平冲逆妇人怀妊,腹中xiu痛,当归芍药散主之。(5)当归芍药散方: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 泽泻 川芎1、论述妊娠肝脾失调腹痛的证治。2、治法:养血调肝,渗湿健脾体现了肝脾两调,血水共治的特点3、当归芍药散治妊娠病时,方中川芎用量宜小,因其为血中气药,味辛走窜。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4)胶艾汤方:川芎 阿胶 甘草 艾叶 当归 芍药 干地黄1、*胞阻:指妊娠下血伴腹痛的病症。2、论述妇人冲任脉虚三种下血的证治。3、病机:肝血失调;治法:调补冲任,固经安胎,异病同治4、补血调经妇科要方四物汤就是胶艾汤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妇人妊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