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 10gz3yw 学员编号:gzlt15 年 级:高一 上课次数:2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何俊良2010-2-9课 题文言文实词授课时间:2010年2月10日备课时间: 2010年2月9日教学目标1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讲评作业。2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3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重点、难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考点及考试要求文言实词解释。教学内容一检查作业并评讲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文言文知识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断句、文言文翻译、文化常识1 文言实词(1) 常见文言实词1
2、20个(一词多义)(2) 通假字:A.双声通假 B.叠韵通假 D.形近通假 E.其它(3) 古今异义词(4) 词类活用:A.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作使动 B.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意动 C.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E.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F.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18个:而、 乎、 其、 且、 作、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则 者、 之、 与、 何、 乃、 若3.特殊句式 (1)判断句:常见的有7种 (2)被动句:常见的有7种 (3)省略句:省略的形式5种 (4)倒装句:A.谓语前置 B.宾语前置 C.定语后置 D.介词结构后置 (5)固定结构:
3、常见的有21种4.断句5.文言文翻译2 / 156.文化常识三文言文实词1.一词多义【道】 (1)怀其璧,从径道之(路,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
4、,吝惜)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5)古之遗爱也(恩惠) (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自称的谦词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 废池乔木,犹
5、厌言兵(战争)2.通假字(1)广义的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异体字:同音同义异形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电影英雄中讲的“剑”字有28种写法。这些都是异体字。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
6、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女”是本字,“汝”是通假字。(2)狭义的通假字分类:A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的声母相同的通假字。 例: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亡”通“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B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通假字。 例:置之河之干兮。 “干”通“岸”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C同音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韵母完全相同的通假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于
7、庭。 “庭”通“廷”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D形近通假:字形相近的通假字。 例: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 被发行吟泽畔。 “被”通“披”3.古今异义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
8、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2)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
9、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5)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中的“目”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6)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及古代的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7)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8)古褒今贬如,“爪
10、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9)古贬今褒如,“乖”古时
11、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10)名称说法改变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如“谢”古义:告诫(也有谢罪的解释)。
12、4. 词类活用(1)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作使动A.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归,使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逃跑B.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例1:既来之
13、,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C.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2)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意动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A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
14、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B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15、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3)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A一个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当作动词来临时使用了,我们称之为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来说,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则前一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2 左右欲刃相如。(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刃" 是名词用作动词,动作是"用杀",动作的工具是"刀刃"。 解释为"用刀杀"。 B.方位名词活用
16、作趋向动词。例如:例3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句中的"中" 是名词用作动词,有"到中心"的意思。 C.数量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是数量名词充当谓语或是其前面有能愿动词。例如: 例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句中的"五" 是名词用作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五里"就是"飞五里"的意思。 例5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句中的“十” 是名词用作动词,在能愿动词"能"的前面,有"走十步"的意思.(4)名词
17、活用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前,起一种修饰或限制作用时的用法。这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不需要依靠介词的介引,它省略了介词,但不是省略句。名词用作状语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A.表示处所、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表示比喻、表示比拟、表示一种形势等,名词前加介词去理解。例如: 例1 相如廷叱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是名词,用作谓语"叱"的状语,有"在朝廷上"的意思,加介词"在上",表示处所。 例2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马中锡中山狼传) “人”是名词,用作谓语"立"的状语,有
18、"如人"的意思,加介词"如",表示比喻。B.表示动作的方式,名词前加动词去理解。例如: 例3 辞楼下殿,辇来与秦。(杜牧阿房宫赋) “辇”是名词,用作谓语"来"的状语,有"乘辇车"的意思,加动词"乘",表示动作的方式。C时间名词表示一种状态,在时间名词前加"每",或用"地"表示。例如:例4 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日”是名词,用作谓语"蹙"的状语,有"一天一天地"的意思,用"地"表示一
19、种状态。(5)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遥远 远地)(烛之武退秦师) 供其乏困(乏,缺少 缺少的东西)(困,困窘, 困乏的东西)(烛之武退秦师) 曾不知老之将至。(老,年老 年老之境)(兰亭集序)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美好 美好的人才;俊杰)(滕王阁序)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圣明 圣明的人)(愚,愚蠢 愚蠢的人)(师说) 小学而大遗。(小,细小, 小的问题)(大,与“小”相对
20、 大的问题)(师说)(6)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作动词,是由于形容词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表示了动词的意义,起了动词的作用而引起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动词的意义,形式有几种:A.形容词带了宾语。 例1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例2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例1和例2中的"善"和"轻"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有"擅长"的意思,所带宾语是"口技"。"轻"有"轻视"的意思,所带宾语是"吾射"。B.形容词在"所&
21、quot;字之后。 例3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例4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例3和例4中"先"和"近"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所先"有"抢先"的意思。"所近"有"接近"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所先"和"所近"中的"所"都没有实际意义,这与动词前面"所"的指代作用是不同的。C.形容词用在一部分能愿动词的后面。 例5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例6 至于子胥比干,皆
22、不足贵也。(庄子o盗跖) 例5例6中的"穷"和"贵"都是形容词,它们分别在能愿动词"能"和"足"的后面充当动词。"穷"有"走到尽头"的意思。"贵"有"敬重"的意思。检测:一找出下列句子的活用词并解释。1.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2.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 3.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4.其进愈难,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6.胜地不常,盛
23、筵难再。(滕王阁序) 7.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9.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 10.乐琴书以消忧。 (兰亭集序) 11.眄庭柯以怡颜。(兰亭集序) 1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13.耻学于师。(师说) 14.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15.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16.南取汉中。(过秦论) 17.包举宇内。(过秦论) 二口头翻译下面的文言文。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24、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作业:一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夙遭闵凶( ) 2、零丁孤苦( )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意义。 1、九岁不行( ) 2、至于成立( ) 3、沐浴清化( ) 4、臣欲奉诏奔驰(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海康养职业学院《药学学科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乳品研究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质检化学试题含解析
-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金融软件应用技术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土质学与土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 莲花与中式浮雕
- 《毕业生登记表》填写模板
- 风电场建设项目绿色施工方案
- 临时操作平台施工方案(33页)
- TCMBA 013-2021 医疗机构管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的规范
- GIS软件工程_01概述
- 湘少版级英语单词表吐血整理
- SF36量表内容与计分方法附
-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
- 食堂出入库明细表(新)
-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生产技术标准_图文
- 《大力集团大型电动机降补固态软起动装置(PPT 31页)6.65MB》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