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_第1页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_第2页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_第3页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_第4页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讲 教学方案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基本内容各种材料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的概念、强度条件及其应用教学目的1、 掌握几种典型材料的拉压曲线及相应的基本概念和力学量。2、 比较几种不同材料拉压曲线和性能的异同。3、 建立许用应力的概念。4、 理解安全系数的概念和选取原则。5、 熟练掌握利用强度条件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可载荷计算。重点、难点本节重点:低碳钢与铸铁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本节难点:脆性与塑性材料的破坏特点与许用应力。2-3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也称机械性能。通过试验揭示材料在受力过程

2、中所表现出的与试件几何尺寸无关的材料本身特性。如变形特性,破坏特性等。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目的是确定在变形和破坏情况下的一些重要性能指标,以作为选用材料,计算材料强度、刚度的依据。因此材料力学试验是材料力学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处介绍用常温静载试验来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1. 试件和设备标准试件:圆截面试件,如图2-14:标距与直径的比例分为,;板试件(矩形截面):标距与横截面面积的比例分为,;试验设备主要是拉力机或全能机及相关的测量、记录仪器。详细介绍见材料力学试验部分。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如gb228-87)详细规定了实验方法和各项要求。2.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低碳钢是指含碳量在0

3、.3%以下的碳素钢,如a3钢、16mn钢。1)拉伸图(pl),如图2-15所示。弹性阶段(oa)屈服(流动)阶段(bc)强化阶段(ce)由于pl曲线与试样的尺寸有关,为了消除试件尺寸的影响,可采用应力应变曲线,即曲线来代替pl曲线。进而试件内部出现裂纹,名义应力下跌,至f点试件断裂。对低碳钢来说,是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指标。2)曲线图,如图2-16所示,其各特征点的含义为:oa段:在拉伸(或压缩)的初始阶段应力与应变为直线关系直至a点,此时a点所对应的应力值称为比例极限,用表示。它是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的最大极限。当 则有 (2-5)即胡克定律,它表示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有为弹性模量,单位与相同。

4、当应力超过比例极限增加到b点时,关系偏离直线,此时若将应力卸至零,则应变随之消失(一旦应力超过b点,卸载后,有一部分应变不能消除),此b点的应力定义为弹性极限。是材料只出现弹性变形的极限值。bc段: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继续加载,会出现一种现象,即应力增加很少或不增加,应变会很快增加,这种现象叫屈服。开始发生屈服的点所对应的应力叫屈服极限。又称屈服强度。在屈服阶段应力不变而应变不断增加,材料似乎失去了抵抗变形的能力,因此产生了显著的塑性变形(此时若卸载,应变不会完全消失,而存在残余变形)。所以是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指标。表面磨光的低碳钢试样屈服时,表面将出现与轴线成45倾角的条纹,这是由于材料内部晶

5、格相对滑移形成的,称为滑移线,如图2-17所示。ce段:越过屈服阶段后,如要让试件继续变形,必须继续加载,材料似乎强化了,ce段即强化阶段。应变强化阶段的最高点(e点)所对应的应力称为强度极限。它表示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过e点后,即应力达到强度极限后,试件局部发生剧烈收缩的现象,称为颈缩,如图2-18所示。3)延伸率和截面收缩率为度量材料塑性变形的能力,定义延伸率为%此处l为试件标线间的标距,l1为试件断裂后量得的标线间的长度。定义截面收缩率为%此处a为试件原园面积,a1为断裂后试件颈缩处面积。对于低碳钢:%,%,这两个值越大,说明材料塑性越好。工程上通常按延伸率的大小把材料分为两类:%塑

6、性材料;%脆性材料。4)卸载规律及冷作硬化卸载规律:试样加载到超过屈服极限后(见图2-16中d点)卸载,卸载线大致平行于线,此时,其中为卸载过程中恢复的弹性应变,为卸载后的塑性变形(残余变形),卸载至后若再加载,加载线仍沿线上升,因此加载的应力应变关系符合胡克定律。冷作硬化:上述材料进入强化阶段以后的卸载再加载历史(如经冷拉处理的钢筋),使材料此后的关系沿ef路径,此时材料的比例极限和开始强化的应力提高了,而塑性变形能力降低了,这一现象称为冷作硬化。3其它塑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此类材料与低碳钢共同之处是断裂破坏前要经历大量塑性变形,不同之处是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对于曲线没有“屈服平台”的塑性

7、材料,工程上规定取完全卸载后具有残余应变量%时的应力叫名义屈服极限,用表示。4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具有以下特点1) 如图2-19所示灰口铸铁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它只有一个强度指标;且抗拉强度较低;2)在断裂破坏前,几乎没有塑性变形;3)关系近似服从胡克定律,并以割线的斜率作为弹性模量。材料在静荷压缩时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压缩试件一般为短圆柱,其高度与直径之比为。1低碳钢压缩时的曲线低碳钢压缩时的曲线,如图2-20所示。与拉伸时大致相同。因越压越扁,得不到。2铸铁压缩时的曲线铸铁压缩时的曲线,如图2-21所示。注意到:1)由于材料组织结构内含缺陷较多,铸铁的抗压强度极限与其抗拉强度极限均有较大

8、分散度,但抗压强度极限大大高于抗拉强度极限,其关系大约为;2)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特征,致使短柱试样断裂前呈现园鼓形;3)破坏时试件的断口沿与轴线大约成50的斜面断开,为灰暗色平断口。(图2-21)与铸铁在机械工程中广泛作为机械底座等承压部件相类似,作为另一类典型的脆性材料的混凝土,石料等则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承压材料2-4许用应力,强度条件1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由于各种原因使结构丧失其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称为失效。工程材料失效的两种形式为:(1)塑性屈服,指材料失效时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并伴有屈服现象。如低碳钢、铝合金等塑性材料。(2)脆性断裂,材料失效时几乎不产生塑性变形而突然断裂。如铸铁

9、、混凝土等脆断材料。许用应力:保证构件安全可靠工作所容许的最大应力值。对于塑性材料,进入塑性屈服时的应力取屈服极限,对于某些无明显屈服平台的合金材料取,则危险应力或;对于脆性材料:断裂时的应力是强度极限,则。构件许用应力用表示,则工程上一般取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分别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安全系数。2强度条件安全系数或许用应力的选定应根据有关规定或查阅国家有关规范或设计手册。通常在静荷设计中取,有时可取,有时甚至大于3.5以上安全系数的选取原则充分体现了工程上处理安全与经济一对矛盾的原则,是复杂、审慎的事。现从力学角度讨论其影响因素:(1) 对载荷估计的准确性与把握性:如重力、压力容器的压

10、力等可准确估计与测量,大自然的水力、风力、地震力等则较难估计。(2) 材料的均匀性与力学性能指标的稳定性:如低碳钢之类塑性材料组织较均匀,强度指标较稳定,塑性变形阶段可作为断裂破坏前的缓冲,而铸铁之类脆性材料正相反,强度指标分散度大、应力集中、微细观缺陷对强度均造成极大影响。(3) 计算公式的近似性:由于应力、应变等理论计算公式建立在材料均匀连续,各向同性假设基础上,拉伸(压缩)应力,变形公式要求载荷通过等直杆的轴线等,所以材料不均匀性,加载的偏心,杆件的初曲率都会造成理论计算的不精确。(4) 环境:工程构件的工作环境比实验室要复杂的多,如加工精度,腐蚀介质,高、低温等问题均应予以考虑。设是发

11、生在轴力最大处的应力(等直截面杆),则拉伸(压缩)强度条件为 (2-5)根据上述强度条件可以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1)校核强度 是否满足。2)设计截面,3)确定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安全载荷,进而由nmax与载荷的平衡关系得到许可载荷,而对于变截面杆(如阶梯杆),不一定在nmax处,还与截面积a有关。例2-5 杆系结构如图2-22所示,已知杆ab、ac材料相同,mpa,横截面积分别为mm2,mm2,试确定此结构许可载荷p。 解:(1)由平衡条件计算实际轴力,设ab杆轴力为,ac杆轴力为。对于节点a,由得 (a) 由得 (b) 由强度条件计算各杆容许轴力 kn (c) kn (d)由于ab、ac杆不能同时达到容许轴力,如果将,代入(2)式,解得kn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解应由(a)、(b)式解得各杆轴力与结构载荷p应满足的关系 (e) (f)(2)根据各杆各自的强度条件,即,计算所对应的载荷,由(c)、(e)有knknkn (g)由(d)、(f)有knknkn (h)要保证ab、ac杆的强度,应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