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案_第1页
无机化学教案_第2页
无机化学教案_第3页
无机化学教案_第4页
无机化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材分析(重点难点)1、电解质溶液和溶解平衡2、氧化还原和电化学教材对象分析本专业学生是高中理科毕业生,具备初步,数理化知识。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规定时间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的的要求通过学习基础化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当代化学学科的发展概况能利用化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审视环境问题、能源危机、新兴材料健康与营养等热点话题。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贡献。培养学生的科学观、物质观。能够承担小学科学的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措施1、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与计划的进行理论与实验教学。2、强化作业质量和实验实训质量。3、加强课外辅导化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化

2、学与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同人类社会和人民生活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化学的定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保罗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抽分子和物质凝聚态。化学在发展过程中依照所研究的对象、手段、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将化学分为无机化学、有计划需、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五大分支。即化学的二级学科。二、化学的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异常漫长,今天硕果累累,明天更加辉煌。可以说人类进步与化学发展史密不可分。 据史料,可把化学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史前期:从远古大公元前1500年。化学知识积累。(二)炼丹时期:公元七1500年制16

3、50年 该时期主要有中国炼丹术、阿拉伯炼丹术和欧洲炼丹术。 中国炼丹术盛行于秦汉时期。公元七世纪传入阿拉伯与古希腊哲学相融合形成阿拉伯炼丹术。阿拉伯炼丹术于中世纪传入欧洲,形成欧洲炼金术,后来逐渐演变为近代文学。 炼丹术是试图在炼丹炉中人工会成金银或修炼长生不老之要。有目的地将各类物质参配烧炼。 炼丹术的贡献: 1、是人工会成化学物质的大胆尝试 2、设计制造了实验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升华器、蒸馏器、研钵等) 3、创造了各种试验方法(混合、溶解、灼烧、熔融、升华) 这些都为近代化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仪器和实验方法经过改变仍在今天的化学试验中沿用。 (三)工业化学和医药化学时期 16世纪欧

4、洲开始文艺复兴运动。欧洲是误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了深刻变革。欧洲的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使炼金术转向生活和实际,更加注意对物质化学变化本质的研究,出现了一些重要论著。 (四)近代化学时期 1、从实验向理论过渡 2、新的元素不断被发现3、出现新理论4、开始出现分支学科(无极、有机、物理、分析)(五)现代化学时期 1.技术更完善 2.理论大发展 3.出现更多的分支 4.相互渗透 5.相互交叉 6基础性、工具性更加突出三、化学及其分支P3P6四、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化学与数学、物理等同属于自然科学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 开学时间为2学期,是一门现

5、代课程导论课程。通过学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物质结构基本理论、无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知识,了解当代化学概貌,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审视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新兴材料、生命科学、健康与营养等社会热点话题,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与贡献。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是物质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第一节一、基本概念(1)广义:一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均匀而稳定的体系。被溶解的物质被称为溶质,能溶解溶质的物质被称为溶剂。(2)狭义:1/3水为溶剂的溶液。按照溶液的定义,溶液可分为固相溶液(合金)、液相溶液(食盐水)、气象溶液。不论是广义或狭义溶液其共同特征是:均

6、匀和稳定的混合物。均匀性是指在溶液中任一部分的溶度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不变时,溶质、溶剂不分离)2、溶解度(s)是物理参数,是衡量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尺度。在一定条件下(p、t),物质在一定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为该物质的溶剂度。对固体物质,他的溶解度一般指100g溶剂中所溶解该固体物质的质量。3、溶解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离子同分的推动吸收受到溶剂分子的撞击和吸引逐渐脱离固体表面并扩散到溶剂中去的过程。4、结晶已溶解的溶质粒子在溶液中不停运动,当他们与未溶解的固体表面相撞时重新吸引到固体表面上这个过程为结晶。溶解结晶(动态平衡)5、溶解性易溶解性物质 10g可溶物质 11

7、0g微溶物质 0.071g难溶物质 0.01g6、相似相溶规则极性物质欲溶于极性溶液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液无机物易溶于无机溶液有机物易溶于有机溶液7、溶解过程有能量变化,属于物理和化学变化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质量百分比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质量/(溶质+溶剂)质量100%2、ppm溶度 每千克溶液中含溶质质量毫克单位mg/kg3、ppb浓度 每千克溶液中含溶质的微克数,单位mg/kg4、物质的量的溶度(俗称摩尔浓度)CB=NB/VB (mol/L)5、当量溶液6、质量摩尔浓度mb=溶质的物质的量/100g溶剂7、体积比浓度 VB:VA=L:L 75度酒精 75ml:258、质量体

8、积溶液 mb/VA9、物质的量分数XB=nB/nA+nb 三、溶液浓度之间的换算CB=WBVd100/MBC1BV1=C2BV2分散系的分类按国家标准,混合物是指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气体相、液体相或固体相。分类:分数相粒子直径分数相粒子直径分数系类型分数系类型分散相粒子分散相粒子实例实例100粗分散系粗粒子泥浆、牛奶第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一、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71%为水所覆盖。也是生命的组成物质。(一)水分子结构(二)水的物理性质Mp 0 kp 100 273k 373k标准:无色无味的液体为1g/ cm3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也是种天然的无极溶剂和极性溶剂。 (三)水的化学性

9、质热稳定性好H2O(g) 2H(g)+O2具有较强的活泼性1)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2Na+2H2O2)与活泼金属反应Cl2+H2O 3)与氧化物反应二、稀溶液的依数性溶液可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溶液的性质分为两类:第一类性质与溶液的本性及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有关,如溶液的颜色、导电性、密度、和体积。第二类性质决定于溶质的数目,而与溶质的本性几乎无关。如稀溶液中的蒸汽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凝点降低和溶液的渗透压力等。这种置于溶液的数目有关而与溶液本性无辜少女的性质称为溶液的依数性。在非电解质的稀溶液中,溶质粒子之间及溶质粒子与溶剂粒子之间的作用很微弱,因而这种依数性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依数性包括了稀溶液的蒸汽化下降bp升高,mp下降和渗透化等。(一)蒸汽化下降 P1516(二)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蒸汽化下降引起稀溶液的沸点上升,遵循拉乌尔定律。Tb=kbmB T5=K5mBTb沸点升高值,Kb摩尔kp升高常数T5mp下降值,kf摩尔mp下降常数mB为摩尔质量 例P17(三)渗透压低溶度向高溶度渗透第三节 胶体胶体是分散系的一种,在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上都有重要的作用。一、胶体的性质1、光学现象Dyndall效应(1869)光束通过溶胶时产生光路(散射)溶液不会产生散射现象。2、动力学性质Brow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