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调机调试工艺一般分三个步骤_第1页
注塑机调机调试工艺一般分三个步骤_第2页
注塑机调机调试工艺一般分三个步骤_第3页
注塑机调机调试工艺一般分三个步骤_第4页
注塑机调机调试工艺一般分三个步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注塑机调机调试工艺一般分三个步骤:1、参数设定前需确认及预备设定参数 确认材料干燥、模温及加热筒温度是否被正确设定并达到可加工状态。 检查开闭模及顶出的动作和距离设定。 射出压力(P1)设定在最大值的60。 保持压力(PH)设定在最大值的30。 射出速度(V1)设定在最大值的40。 螺杆转速(VS)设定在约60RPM。 背压(PB)设定在约10kg/cm2。 松退约设定在3mm。 保压切换的位置设定在螺杆直径的30。例如100mm的螺杆,则设定30mm。 计量行程比计算值稍短设定。 射出总时间稍短,冷却时间稍长设定。 2、手动运转参数修正 闭锁模具(确认高压的上升),射出座前进。 以手动射出

2、直到螺杆完全停止,并注意停止位置。 螺杆旋退进料。 待冷却后开模取出成型品。 重复的步骤,螺杆最终停止在螺杆直径的1020的位置,而且成型品无短射、毛边及白化,或开裂等现象。 3、半自动运转参数的修正 计量行程的修正计量终点 将射出压力提高到99,并把保压暂调为0,将计量终点S0向前调到发生短射,再向后调至发生毛边,以其中间点为选择位置。 出速度的修正把PH回复到原水准,将射出速度上下调整,找出发生短射及毛边的个别速度,以其中间点为适宜速度本阶段亦可进入以多段速度对应外观问题的参数设定。 保持压力的修正上下调整保持压力,找出发生表面凹陷及毛边的个别压力,以其中间点为选择保压。 保压时间或射出时

3、间的修正逐步延长保持时间,直至成型品重量明显稳定为明适选择。 冷却时间的修正逐步调降冷却时间,并确认下列情况可以满足:1、成型品被顶出、夹出、修整、包装不会白化、凸裂或变形。2、模温能平衡稳定。肉厚4mm以上制品冷却时间的简易算法: 理论冷却时间=S(1+2S).模温60度以下。 理论冷却时间=1.3S(1+2S).模具60度以上S表示成型品的最大肉厚。 塑化参数的修正 确认背压是否需要调整; 调整螺杆转速,使计量时间稍短于冷却时间; 确认计量时间是否稳定,可尝试调整加热圈温度的梯度。 确认喷嘴是否有滴料、主流道是否发生猪尾巴或粘模,成品有无气痕等现象,适当调整喷嘴部温度或松退距离。 段保压与

4、多段射速的活用 一般而言,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注射应以高速为原则,但在通过浇口间及保压切换前应以较低速进行; 保压应采用逐步下降,以避免成型品内应力残留太高,使成型品容易变形。塑成型缺点的成因及解决方法不正确的操作条件,损坏的机器及模具会产生很多成型缺点,下面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供参考。为了减少停机的时间,及能尽快找出操作问题的原因,操作人员应把所有最好的注塑机型条件记录在“注塑成型条件记录表”上,以供日后解决问题时参考之用。(1)成品不完整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塑料温度太低 提高熔胶筒温度 射胶压力太低 提高射胶压力 射胶量不够 增多射胶量 浇口衬套与射嘴配合不正,塑料溢漏 重新调整其配合

5、 射前时间太短 增加射胶时间 射胶速度太慢 加快射胶速度 低压调整不当 重新调节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温度 模具温度不匀 重调模具水管 模具排气不良 恰当位置加适度排气孔 射嘴温度不低 提高射嘴温度 进胶不平均 重开模具溢口位置 浇道或溢口太小 加大浇道或溢口 塑料内润滑剂不够 增加润滑剂 背压不足 稍增背压 过胶圈、熔胶螺杆磨损 拆除检查修理 射胶量不足 更换较大规格注塑机 制品太薄 使用氮气射胶 (2)制品收缩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模内进胶不足 熔胶量不足 加熔胶量 射胶压力太低 高射压 背压压力不够 高背压力 射胶时间太短 长射胶时间 射胶速度太慢 快射速 溢口不平衡 模具溢口太小或位置

6、 射嘴孔太细,塑料在浇道衬套内凝固,减低背压效果。 整模具或更换射嘴 料温过高 低料温 模温不当 整适当温度 冷却时间不够 延冷却时间 蓄压段过多 射胶终止应在最前端 产品本身或其肋骨及柱位过厚 检讨成品设计 射胶量过大 更换较细的注塑机 过胶圈、熔胶螺杆磨损 拆除检修 浇口太小、塑料凝固失支背压作用 加大浇口尺寸 (3)成品粘模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填料过饱 降低射脱压力,时间,速度及射胶量 射胶压力太高 降低射胶压力 射胶量过多 减小射胶量 射胶时间太长 减小射胶间时 料温太高 降低料温 进料不均使部分过饱 变更溢口大小或位置 模具温度过高或过低 调整模温及两侧相对温度 模内有脱模倒角 修模

7、具除去倒角 模具表面不光滑 打磨模具 脱模造成真空 开模或顶出减慢,或模具加进气设备 注塑周期太短 加强冷却 脱模剂不足 略为增加脱模剂用量 (4)浇道(水口)粘模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射胶压力太高 降低射胶压力 塑料温度过高 降低塑料温度 浇道过大 修改模具 浇道冷却不够 延长冷却时间或降低冷却温度 浇道脱模角不够 修改模具增加角度 浇道衬套与射嘴配合不正 重新调整其配合 浇道内表面不光或有脱模倒角 检修模具 浇道外孔有损坏 检修模具 无浇道抓销 加设抓销 填料过饱 降低射胶量,时间及速度 脱模剂不足 略为增加脱模剂用量 (5)毛头、飞边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塑料温度太高 降低塑料温度,降低模具

8、温度 射胶速度太高 降低射胶速度 射胶压力太高 降低射胶压力 填料太饱 降低射胶时间,速度及剂量 合模线或吻合面不良 检修模具 锁模压力不够 增加锁模压力或更换模压力较大的注塑机 (6)开模时或顶出时成品破裂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填料过饱 降低射胶压力,时间,速度及射胶量 模温太低 升高模温 部份脱模角不够 检修模具 有脱模倒角 检修模具 成品脱模时不能平衡脱离 检修模具 顶针不够或位置不当 检修模具 脱模时局部产生真空现象 开模可顶出慢速,加进气设备 脱模剂不足 略为增加脱模剂用量 模具设计不良,成品内有过多余应力 改良成品设计 侧滑块动作之时间或位置不当 检修模具 (7)结合线故障原因 处

9、理方法 塑料熔融不佳 提高塑料温度、提高背压、加快螺杆转速 模具温度过低 提高模具温度 射嘴温度过低 提高射嘴温度 射胶速度太慢 增快射胶速度 射胶压力太低 提高射胶压力 塑料不洁或渗有其它料 检查塑料 脱模油太多 少用胶模油或尽量不用 浇道及溢口过大或过小 调整模具 熔胶接合的地方离浇道口太远 调整模具 模内空气排除不及 增开排气孔或检查原有排气孔是否堵塞 熔胶量不足 使用较大的注塑机 太多脱模剂 不用或减少脱模剂 (8)流纹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塑料熔融不佳 提高塑料温度、提高背压、加快螺杆转速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温度 模具冷却不当 重调模具水管 射胶速度太快或太慢 调整适当射胶速度 射

10、胶压力太高或太低 调整适当射胶压力 塑料不洁或渗有其它料 检查塑料 溢口过小产生射纹 加大溢口 成品断面厚薄相差太多 变更成品设计或溢口位置 (9)成品表面不光泽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温度 塑料剂量不够 增加射胶压力,速度,时间及剂量 模腔内有过多脱模油 擦试干净 塑料干燥处理不当 改良干燥处理 模内表面有水 擦试并检查是否有漏水 模内表面不光滑 打磨模具 (10)银纹、气泡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塑料含有水份 塑料彻底烘干、提高背压 塑料温度过高或塑料在机筒内停留过久 降低塑料温度,更换较小射胶量的注塑机,降低射嘴及前段温度 塑料中其它添加物如润滑剂,染料等分解 减小其使用量

11、或更换耐温较高的代替品 塑料中其它添加物混合不匀 彻底混合均匀 射胶速度不快 减慢射胶速度 射胶压力太高 降低射胶压力 熔胶速度太低 提高熔胶速度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速度 塑料粒粗细不匀 使用粒状均匀原料 熔胶筒内夹有空气 降低熔胶筒后段温度、提高背压、减小压缩段长度 塑料在模内流程不当 调整溢口大小及位置、模具温度保持平均、成品厚度平均 (11)成品变形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成品顶上时尚未冷却 降低模具温度,延长冷却时间,降低塑料温度 塑料温度太低 提高塑料温度,提高模具温度 成品形状及厚薄不对称 模具温度分区控制,脱模后以定形架固定,变更成形设计 填料过多 减小射胶压力,速度,时间及剂量

12、 几个溢口进料不平均 更改溢口 顶针系统不平衡 改善顶出系统 模具温度不均匀 调整模具温度 近溢口部分的塑料太松或太紧 增加或减少射胶时间 保压不良 增加保压时间 (12)成品内有气孔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填料量不足以防止成品过度收缩 成品断面,肋或柱过厚 变更成品设计或溢口位置 射胶压力太低 提高射胶压力 射胶量及时间不足 增加射胶量及射胶时间 浇道溢口太小 加大浇道及溢口 射胶速度太快 调慢射胶速度 塑料含水份 塑料彻底干燥 塑料温度过高以致分解 降低塑料温度 模具温度不均匀 调整模具温度 冷却时间太长 减少模内冷却时间,使用水浴冷却 水浴冷却过急 减小水浴时间或提高水浴温度 背压不够 提高

13、背压 熔胶筒温度不当 降低射嘴及前段温度,提高后段温度 塑料的收缩率太大 采用其它收缩率较小的塑料 (13)黑纹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塑料过热 塑料温度太高 降低塑料温度 熔胶速度太快 降低射胶速度 螺杆与熔胶筒偏心而产生非常摩擦热 检修机器 射嘴孔过小或温度过高 重新调整孔径或温度 射胶量过大 更换较小型的注塑机 熔胶筒内有使塑料过热的*角 检查射嘴与熔胶筒间的接触面,有无间隙或腐蚀现象 (14)黑点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塑料过热部份附着熔胶筒内壁 彻底空射,拆除熔胶筒清理,降低塑料温度,减短加热时间,加强塑料干燥处理 塑料混有杂物,纸屑等 检查塑料,彻底空射 射入模内时产生焦斑 降低射胶压力及速度,降低塑料温度,加强模具排气孔,酌降关模压务,更改溢口位置 熔胶筒内有使塑料过热的*角 检查射嘴熔胶筒间的接触面,有无间隙或腐蚀现象。 (15)不稳定的周期 以上列举的各种成型缺点,其成因及对策大多数都与周期的稳定与否有关。塑料在熔胶筒内适当的塑化,或模具的温度控制,都是传热平衡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整个注塑周期中,熔胶筒内的塑料接受来自螺杆旋转的摩擦热,电热圈的热。热能随着塑料注入模内,模具的热能来自塑料和模具的恒器,损失在成品的脱模,散失于空气中或经冷却水带走。因此熔胶筒或模具的温度若要维持不变,必需保持其进出的传热平衡。维持传热的平衡则必需维持一定稳定的注塑周期。假若注塑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