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蒈第一章无线覆盖区设计概论袈第一节系统设计要素蒃在蜂房移动电话系统问世以前,常规的移动电话系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频谱利用率低,服务容量严重不足,服务性能参差不齐等。薄 蜂房小区概念的出现, 使上述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解决。 特别是蜂房小区极大地提高了无线频率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使系统容量从每平方公里几十爱尔兰增加到几千甚至上万爱尔兰。在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移动电话的通话质量也逐步趋向于可与有线网络相媲美的地步。然而,这些技术性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精心的工程设计,其基本要素包括:12 衿 频率复用的概念;34 芆 同信道干扰保护及信道效率;56 薆 所需的载干比和载噪比;78 蚄 无线覆
2、盖区的通信概率;9101112芀切换机制及功率控制技术;肈蜂房小区的裂变等。芅我们将在本教材中按照它们所隶属的基本理论知识分章叙述。螃一、话务量和呼损蚁 1)设计话务量蒆所谓话务量是电话负荷大小的一种度量,通常是指电话用户在某段时间内所进行的通话交换量,又称话务负荷,它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肄 Y=M C T(11)螃式中, Y 为总话务量; M为用户数; C 为在某段时间内,每用户占用信道的平均次数;T为在某段时间内,每用户占用信道的平均时长。螈在工程设计中, 需要忙时话务量的指标,因为忙时话务量 (即忙时最大话务负荷)才是工程设计的依据。每一用户的忙时话务量可用下式表示:膈 A t( 12)
3、袃式中,A 为每用户的忙时话务量; 为每用户在一天内的呼叫次数;为忙时集中率 (系数)忙时话务量 / 全天话务量; t 为每用户每次通话占用信道的平均时长。袃通常, 因为爱尔兰分布较符合多频道共用的实际情况,所以以爱尔兰(Erlang )表示话务量的单位。腿在式 ( 1-2 ) 中,若设 6 次 / 天 * 用户; t 1.5 分钟(即 0.025小时 / 次);忙时集中率 1 ;则 A 0.025 爱尔兰。6蚆 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中, 无论是 G网或者 C 网,对移动台主叫和被叫, 以及移动呼移动的话务量均分别予以统计。从而确定系统的广播控制频道和呼叫频道的数目。袆 2)无线频道呼损率羃一个
4、系统全部频道被占用之后再发生呼叫,就出现呼损。当输入话务量为A,系统完成的话务量为A时,系统呼损率E 若按呼叫话务量和呼叫次数计算,则为:薀 EA AC o t C S t COC S( 13)ACO tCO莇式中 Co 为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平均呼叫次数;蚅Cs 为单位时间内呼叫成功而通话的次数。肃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全部频道(N)被占用的概率PN,也即按时间计算的呼损率E。羀EPNAN/N! 4)N(1Ai/ i!i 0螅 根据( 1 4)式,可以得到 E 和 A、 N 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即话务工程中常用的巴尔姆表,由该表可见,若已知A、E、N 中任何二个参量,便可查得另一参量。例如,设某基站
5、覆盖区内, 每用户忙时话务量为 0.03erl,1000 个用户的总话务量为30erl ,当呼损取 5时,则所需无线频道数由巴尔姆表可见为36。为方便起见,在表 1 1 中,我们给出在呼损率为5和 10以及话务量为0.01 0.1 的条件下,无线频段数与用户数之间的关系。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的呼损是指频道数拥挤而造成的,在无线通信中, 它还受无线覆盖区内的可通概率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将在本章第四节中叙述。膃 表 1 1话务量 A 为 0.01 0.1 时频道数N与用户数M之间的关系羅 0.01膅 0.02莃 0.03罿 0.04蚇 0.05羄 0.06莂 0.1莀膅5螃10蒂5螁10袇5螆
6、10薂5袈蕿5薅蚂5艿肆5莄10101010螂虿螈肂袂肀膆膅袂芇羈袄羁蚈莆蚃4肁153聿206肈76蚆103膁51蒀68薆38蒅51芁30袁41芈25芄34莁15羈21螅 8羂 454蒁 560莈 227蒇 280肅 251蒁 187蝿 113袅 140螄 91薁 112膀 76蚇 97薃 45蚀 56薁 12肅 795薆 947螀 397蚈 473螇 265莅 316袀 198聿 236葿 159膄 189羀 132蒀 158羇 80羃 95肀 16袁 1154蚈 1350羆 577肀 675肇 385膆 450螄 288膀 337蒈 231袈 270蒃 192薄 225衿 115芆 135
7、薆 20蚄 1525芀 1761肈 762芅 880螃 508蚁 587蒆 381肄 440螃 305螈 352膈 254袃 293袃 153腿 176蚆 24袆 1903羃 2178薀 951莇 1089蚅 634肃 726羀 476螅 544莃 380膃 435膇 317薇 363膂 190芃 218薈 30羅 2480膅 281莃 1240罿 1405蚇 826羄 937莂 620莀 703膅 496螃 562蒂 413螁 468袇 248螆 281薂 40袈 3460蕿 3879薅 1730蚂 1939艿 1153肆 1293莄 865螂 969虿 692螈 776肂 576袂 646
8、肀 346膆 388膅 60袂 5457芇 6040羈 2728袄 3020羁 1819蚈 2013莆蚃肁聿肈 909蚆膁 546蒀 60413641510109112081006薆 100蒅 9524芁袁 4762芈 5205芄 3175莁 3470羈螅羂蒁莈蒇肅 952蒁104112881260319052082158917351041蝿 200袅螄薁 9925膀蚇 6617薃 7144蚀薁肅薆螀蚈螇莅19851214321071649625358397042863308357219852143袀 300聿葿膄羀蒀羇羃肀袁蚈羆肀肇膆30262324981513116249100871083
9、375658048605264995043541630263250螄膀蒈膀螅袆膁薈袈羆薂莀薇肆羃螈 3)频道利用率莆频道利用率是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在一个系统中, 若频道空闲的时间愈短、工作时间愈长,则表明频道利用率愈高。换言之, 在频道数一定时,话务量愈大, 频道利用率就愈高。在数值上, 频道利用率就是每个频道在单位时间间隔内被占用的时间,也就是每个频道完成的话务量。若以符号代表频道利用率,它可以表示为:肅 A (1E) A(15)NN肀如以呼损率作参变量,频道数和频道利用率的关系如图1 1 所示。蒀膅 图 11 无线频道数和频道利用率的关系膅由图可见,呼损愈小,频道利用率愈低。在同样呼损条
10、件下,随着频道数的增加,起初频道利用率有明显提高, 但当频道数增加到一定数值后, 频道利用率的提高就逐渐趋缓。 而随着频道数的增加, 系统的复杂程度也明显上升。 总之, 系统的频道数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的话务量、允许的呼损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平衡合理地确定。蒁二、系统设计方程羈 1)移动无线电路的设计原则及要素膈在设计一个无线覆盖区时,必须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设法使上行(移动台基站)和下行(基站 移动台)的链路平衡,各自的余量相等,对G网最多也不能相差3dB,对 C网可以允许较大的分贝数,但通常也不能超过10dB。其目的是保证上、下行覆盖范围,通信质量大致相同。芅设计中需考虑的三个要素是:1)2)
11、袂覆盖区范围多大?3)4)蚀要求的通信质量多高?对数字系统即归结为对误码率的要求5)6)羇通信概率是多少?即移动台在覆盖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或在覆盖区边缘地区希望满意通话的成功概率是多少?莅除了上述三个要素外,还应当考虑传播环境、地形地貌特征、 工作频段,设备性能参数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利用设计方程进行工程设计。芃 2)设计方程肇系统设计方程可归纳为:蚆S S(16)SGLM蒅SG PtGt Gr Pmin(1 7)葿 SL L P L t L r(18)衿 式中: SM 为系统余量( dB),取决于所需的通信概率,及覆盖区地形地貌所遵循的传播特性蒄SG 为系统增益( dB )薅Pt 为发
12、信机输出功率(dBw );袀Gt 为发信天线增益(dB );Gr 为收信天线增益(dB );Pmin 为接收机所要求的输入最低保护电平(dBw )L为系统损耗SPPL L K 为中值路径损耗及其校正因素;L t 为发信端附加损耗;L r 为收信端附加损耗;附加损耗包括馈线,耦合器及匹配等损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所谓系统余量是指对于一定的通信距离或者说对于该覆盖区的边缘而言,系统增益减去系统损耗的剩余量。 也是接收机可能接收到的输入信号电平减去为保证一定的信号质量而要求输入的最低保护电平的剩余量。 这个剩余量的大小直接与通信概率有关,当剩余量为 0( dB )时,则表示覆盖区边缘可通概率为 5
13、0,我们将在本章第四节中详细讨论。第二节最低保护功率电平在工程设计中, 常常需要了解接收机输入电压、 最低保护场强与接收机要求的最低保护功率电平之间的关系,本节将给出它们之间的定量换算关系。一、接收机的输入电压如图 1 2 所示,当电幼势为 e,内阻ReR为 R 的信号发生器接至接收机输入端时,2若内阻 R 与接收机等效输入阻抗相匹配, e则接收机输入电压为 e/2,而接收机输入功率为 e2 /4R。但是,按照移动通信频段的习惯,接收机的输入电压不是以其实际的端电压,而是以信号发生器的电动势(即信号发生器输出端的开路电压)来定义的,实际上这与信号发生器的刻度“不是采用e/2,而是采用 e”信号
14、源接收机是一致的。图 12 接收机输入电压的定义接收机输入电压以1 V 为基准,其电压电平为:A20lge() ( dB v)1或者 A20lge (V) 120( dB v)(1 9)2相对应地,接收机输入功率为e2/4R ( W),相对的功率电平Pr 10lge( dBw),将4R(1 9)式代入,可得:PrA 10lgR 126( dBw)( 1 10)当 R 75时, Pr A 145( dBw)R 50时, Pr A 143( dBw)( 1 11)二、接收电场强度与接收机输入电压的关系电场强度是指长度为1m的天线所感应到的电压,以 V/m,mV/m或 V/m 计。对半波耦合天线而言
15、,其有效长度为/ ,故其感应的电压为:eE( V)(112) /式中, E 为电场强度( V/m) ,为波长( m)由于半波偶极天线的阻抗是73.13 ,而移动通信接收机的输入阻抗通常为50,在天线与接收机之间需有一个匹配网络,如图13所以,此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A(开路电压)为:50E 50A e(1 13)73.1373.13若以 dB v 计,则有A E20lg 20lg5073.13 E20lg 1.65 (dB v) E20lg 11.6 ( dB v)( 1 14)对于其它接收天线,只需增加其相对于半波偶极天线的增益Gr 即可即: A E 20lg 11.6 Gr( 1 15)三、
16、接收机输入端要求的最低保护场强和功率电平对移动电话而言,最低保护场强或最低保护功率电平是对接收机在动态环境下的指标,是指在实际的动态环境中,为了满足一定的通信质量,根据接收机的内部噪声,人为噪声和多径传播效应而确定的最小必要场强或功率电平。以 Emin 或 Pmin 表示。对于半波偶极天线,如不考虑馈线损耗等因素,由( 1 14)式可得:Emin A min 20lg 11.6 ( dB v/m)(1 16) A min300 11.6 20lgf A min 20lgf( MHz) 38(dB v/m) ( 1 17)其中 A minv S d而接收机输入端要求的最低保护功率电平相对应为Pm
17、in Pr d( dBW 或 dBm )( 1 18)Sv 为接收机静态灵敏度 ( v);Pr 由( 1 11)式求得与灵敏度 Sv 相对应的功率电平 ( dBw或 dBm);d 为环境噪声和多径传播效应所引起的恶化量,其数值视覆盖区环境而异。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详述。第三节载噪比与载干比一、热噪声与环境噪声特性1)热噪声接收信号的窄带特性与多径信号媒体的衰落效应十分相似,热噪声具有白噪声特性,13数规律下降。通常,热噪声用每Hz 功率谱( dBw/Hz)表示,它与环境温度有关。当温度它T290oK( 17oC)时,其热噪声为-23kT 1.37 10 290( k 为玻尔兹曼常量)当宽带白噪声进
18、入接收机时,由于接收机的窄带特性(通常由中频带通滤波器形成),使接收机的最低内部噪声(即热噪声)为N o -174 ( dBm/Hz) 10lgB ( Hz)( dBm)B 为接收机带宽。例如:对 G网, B 200KHz ,N o -174 53 -121dBm对 C 网, B 1.2288MHz , N o -174 61 -113dBm对 WCDMA,B 5MHz ,N o -174 66-108dBm2)环境噪声在移动无线环境中, 环境噪声也称人为噪声,属于无意识源, 例如车辆点火,电力线和工业设备的辐射噪声等。有的资料把环境噪声分成下面5 类:1)大气噪声2)市区环境噪声3)郊区环境
19、噪声4)银河噪声5)太阳(宁静时)噪声这 5 类噪声与典型的接收机内部噪声都画于图14中图 1 4 人为噪声由图 1 4 可见, 15 类环境噪声都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第6 条曲线是典型的接收机内部噪声曲线, 未考虑环境噪声的影响。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预期未来的移动无线电接收机在较高频率范围内的内部噪声将减小。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已对环境噪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把研究分成二类:1) 环境噪声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2) 平均汽车流量噪声图 15 示出 3 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平均噪声系数N F,即商业区、住宅区和农村地区。可以注意到这三种地区的NF 值均有约 28dB/dec 的相同斜率。图1 5表
20、明,商业区的噪声最大,比住宅区的噪声电平高6dB,比农村地区的噪声电平高约12dB。图 15 三类地区的 Nf 平均值图 1 6 分别示出了这三类地区的环境噪声的标准偏差。可以注意到,商业区的值是最大的, 并随频率增高而大幅度波动; 而在住宅区和农村地区, 其值随频率增高而平稳地下降。图 1 6 三类地区的噪声系数的标准偏差图 17 示出了车辆密度每小时为1000 辆和 100 辆时的平均汽车流量噪声功率。可以看出它随频率增高而减小。比较图 15 和图 1 7 可以看出, 主要的人为噪声是汽车流量所造成的,当车辆密度大于每小时1000 辆时,其造成的噪声显著增大。对于目前正在使用的G网和 C
21、网系统,其工作频段在800960MHz范围之内。由图15, 1 6 和 1 7 可以看出其环境噪声所引起的噪声增量约在3 10dB 范围内,这个数值也就是我们在上一节中所述的环境恶化量d。国际电联( ITU )无线电工作组对交通流量的影响也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本教材中就不一一列举了。图 17 在带宽为10kHz 时,平均汽车交通噪声功率随频率而变化的曲线二、接收机的噪声系数接收机的噪声系数(N)是指接收机输出端测得的噪声功率与把信号源内阻作为系统中唯一的噪声源而在输出端产生的热噪声功率之比。两者都在同样温度下测得,以dB 表示。在数字系统中, 通常其接收机内部都有一个数模转换设备,以此为分界,
22、 往上是线性的,往下是非线性的。因此,按定义,可以将接收机输入功率表示为:Pin e2 KTB N C( 119)4RN式中, R 为接收机输入阻抗()e 为接收机输入电压(信号源电势)N 为接收机噪声系数B 为接收机(噪声)带宽C/N为非线性设备输入端门限载噪比若用功率电平(dBm)表示,则可写成inC(dBm)( 120)P -17410lgB NCN对G网Pin -121( dBm) NNC网Pin -113C( dBm) NNWCDMA网 Pin -108N C( dBm)N式( 1 20)中 -174 10lgB N( dBm)为接收机的临界灵敏度,它定义为接收机线性部分的输出端信号
23、功率和噪声功率相等时,接收机输入端所需的信号功率。例如,当 G网,C网和 WCDMA网的接收机噪声系数为 4dB时,其临界灵敏度分别为 -117dBm, -109dBm 和-104dBm。三、载噪比与载干比1)C/N Eo/ N o 的关系对于任何一个数字传输系统,其载波噪声比C/N,每比特能量与每赫兹噪声之比Eo / N o以及传输速率Rb 和带宽 B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如下:射频端所接收的载波信号功率为每比特能量与传输比特率之乘积,即P (瓦) E (焦耳 / 比特) R (比特 / 秒) E Rb(焦耳 / 秒)( 121)rbbb而输入端的噪声功率为其综合噪声谱密度No 与接收机带宽 B
24、之乘积,即PN(瓦) No(瓦 /赫) B(赫) N o B(瓦)( 1 22)由此,接收机输入端的载波噪声功率比应为:C/N Pr Eb *Rb(1 23)PNN oB2)G 网载噪比与载干比众所周知,采用了频率复用技术的蜂房小区是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最合理的组网方式,而频率的最小复用距离与系统的容量密切相关,在工程上, 最小频率复用距离取决于系统调制方式要求的载干比( C/I )值。GSM系统可以接受的载干比值为12dB(无跳频时) 或 9dB(带跳频时),这个数据也是 G网工程上进行同频复用计算的依据。在多径衰落环境中传输数字话音,字错误率与比特错误率都是测量话音质量的重要参数。通常对于给
25、定的 C/N,字错误率与比特错误率概率相同或较低,则C/N 电平是可以接受的。在 G网工程中,当字错误率和比特错误率为10-3 时, C/N15dB 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因为 G网不仅是用于通话, 而且可以作数据传输,在被称为 2.5G 的 GPRS系统中, 数据速率可以分成四级( CS1 CS4),从 9.6kb/s 直至 171kb/s ,仿真结果显示,他们对应的C/N 要求为 9.0dB 17.0dB (无跳频)和6.2dB 19.3dB (带跳频)。目前,限于某些技术的限制,实用上还只能限于 CS1和 CS2两级(即数据速率低于64kb/s ),相应 C/N 要求 12dB,因此,在工
26、程设计中, G网的 C/N 应为 15dB(对话音)或12dB(对数据)。3)C 网载噪比码分多址系统是使用一组正交(或准正交)的伪随机噪声 ( PN)序列通过相关处理实现多用户共享频率资源和同时入网接续的功能。码分多址采用扩频技术, 把原始信息的带宽变换成带宽宽得多的类噪声信号。 因此, 在码分多址系统中,式( 1 23)中 Rb 将远低于信道带宽 B。我们将扩频带来的信噪比改善程度称为扩频增益,B( 1 24)即 GPRb对 IS-95CDMA系统,通常其扩频带宽为1.2288MHz,如果信息速率为 9.6kbit/s,则扩频增益为GP 10lg 1228.8 21dB9. 6图 18 为
27、码分系统频谱扩展的抗干扰机理。在发端,有用信号经扩频处理后,频谱被展宽如图 1 8( a)所示;在收端,利用伪码的相关性作解扩后,有用信号频谱被恢复成窄带谱,而无用信号与本地伪码不相关,因此不能解扩,如图1 8( b)所示。经过一个窄带滤波器后,在窄带内其信噪比就大大提高了。根据码分多址系统的特点,可以知道,在同一小区内当任一用户在进行通话时,其它正在通话的用户就是干扰,但这类干扰具有类噪声性质,它叠加于热噪声之上,又远比热噪声电平高,它将决定一个小区的容量。C/I 电平可根据话音质量的主观测试来确定,无论过去的模拟系统和现在的数字系统都如此,因此在数字移动系统中,主要的通信方式仍然是话音。为
28、了达到固定通信中长途电话的话音质量,第一代 FM模拟系统在30KHz 信道带宽时, C/N 或 C/IIS( a)SI( b)图 1 8 CDMA 抗干扰原理等于 18dB。而在噪声受限环境中的CDMA系统, Eb/ I o 约为 5dB 时其话音质量和在C/I 18dB 时的模拟FM系统的话音质量相同。将Eb/ Io(即 Eb/ N o) 5dB,Rb 9.6kb/s 和 B 1.2288MHz 等数值代入( 1 23),可求得 CDMA 的 C/N即 C/I 值C3.161( 1 25)I12840.5对于 CDMA系统, C/I也可在单个小区(或扇区)边界上估算。我们先忽略其邻道小区的干
29、扰,假定有M个业务信道, 则仅有一个是有用信道,其余的 M-1 信道均为干扰,当它们遵循同样的传输衰减规律时,可得C 1 R n1( 1 26)I( M 1)R nM1即 MI1( 1 27)C在 CDMA系统中,所有小区使用相同的无线载频(即D 2R)。可知其频率复用系数K(D / R)2 4 1.333 3则 CDMA的无线电容量为m M M信道 / 小区(1 29)K1.33当多个覆盖区同时存在时,任一个小区还受到相邻小区的干扰,此时C CC1( 130)II SI aC (M 1) I a(M1)I aC式中 I S 为自小区干扰,I a 为相邻小区干扰。由式( 1 2)可求得此时M
30、II a 1C而 m 1I I a1信道 / 小区 ( 131)1.33C当 Ia0 时,每小区信道数达到最大,称为极点容量,为mP1I1信道 / 小区1.33 C当然,在实际网络中, 由于话音激活周期和功率控制性能的实现, 还将进一步提高 CDMA 系统的无线电容量。第四节通信概率及系统余量所谓通信概率是指移动台在无线覆盖区边缘(或区内) 进行满意通话 (话音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的成功概率, 包括位置概率和时间概率。根据陆地移动通信电波传播规律,接收信号中值电平随位置和时间的变化服从正态分布,但因为时间变化带来的影响较小,所以在分析中往往忽略不计。一、基站覆盖区的边缘通信概率当移动台沿无线
31、覆盖区边缘移动一周时,无论移动台或基站的接收信号小段中值电平是一随机变量。设其为x,平均值(亦即中值)为md ,标准偏差为L。令Pmin 为接收机在实际环境中的门限功率电平值, 则我们可以按照正态分布规律求得在覆盖区边缘收到的信号中值电平 x 大于门限值 Pmin 的概率密度函数是p( x)1(xmd)2L 222( 1 32)L由图 1 9 可见, x Pmin 的概率为:P( Ro) P( x Pmin) p(x)dxPmin 11 erf ( mdPmin )( 1 33)22L2图 19通信概率式中, P( Ro)为无线覆盖区边缘(半径为Ro)的通信概率, erf (x)2xt2edt
32、 为0 n误差函数,积分结果可查误差函数表(即概率积分表)。由( 1 33)可见,如果预测或实测的区域平均信号电平mdPmin,即系统余量为0,则 P( x Pmin) 50。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接收机要求输入的最低保护电平及所需通信概率、位置偏差值L 来确定无线覆盖区边缘所需场强或其信号电平。例如:若要求无线覆盖区边缘的通信概率为90时,系统余量将为多少?由( 1 33)式得:min)11mdPmin) 0.9P( x P22erf (L 2则erfmdPmin 2( 0.9 0.5) 0.82L查误差函数表,得mdPmin 0.907L 2于是: mdPmin 1.28 L( 1 34)这
33、意味着对应于覆盖区边缘的通信概率为90的系统余量应为1.28 L 。为了方便起见,图 1 10 以为参变量给出服从正态分布的通信概率与系统余量的关系。由图 1 10 可见,若给定通信概率, 则可根据已知的值确定系统余量, 进而可由设计方程确定有关的系统参数;反之,亦可由已知的值和系统余量直接查图,得到无线覆盖区边缘的通信概率。图 1 10 通信概率与系统余量的关系二、无线覆盖区的区内通信概率有时候, 运营商要求的是整个覆盖区范围内的通信概率,概率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它与覆盖区边缘的通信如图 1 11,设在半径为Ro 的圆内,有效覆盖区(可通信区)的面积为Fu,而 P(xPmin)是在一个逐渐增
34、加的环形面积dA 内接收信号小段中值电平x Pmin 的概率,则有:FuP(xPmin ) dA式中11mdPmin( 1 35)P( x Pmin )erf222假定在接收区内信号电平md 按 r-n 规律衰减, n 为衰减指数,我们略去了繁琐的数学推导,可以将其结果示于图1 12 中,图中以 /n 为横坐标,以r Ro 的环形区域 dA 内的边缘通信概率 P( Ro)为参变量,可算得一组曲线。只需给定n 和值,就可以根据覆盖区边缘可通信概率确定相应的区内通信概率。图 1 11 无线覆盖区的区内通信概率示意图图 1 12 小区边界上信号高于门限的总区域百分比于信号高于门限的概率的关系曲表 1 2 WCDMA 链路计算模板下行上行单位(a)平均发射功率 /ICH3024d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去健身房锻炼身体的说说范文
- 2025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华师大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二化学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粤教版必修1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北师大版选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五篇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读(化学学科)
- 公司发展能力提升方案
- 电梯安全守则及乘客须知
- IT硬件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容幼颖悟》2020年江苏泰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
- 水上水下作业应急预案
- API520-安全阀计算PART1(中文版)
- 2023年广东省广州地铁城际铁路岗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商务提成办法
-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