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药剂学专论_第1页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药剂学专论_第2页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药剂学专论_第3页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药剂学专论_第4页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药剂学专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药剂学专论教学大纲Teaching Outline of Advanced Pharmaceutics of TCM forGraduated Students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代码:S09182.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3. 总学时数:60学时4. 开课部门:中药学科5.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6.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7. 预修课程:中药药剂学、药剂学或生物药剂学等8. 主讲教师:冯年平、王长虹等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周次课堂讲授内容学时第1周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4第2周生物药剂学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第3周中药提取纯化工艺关键技术4第4周多组分中药制剂4第5周中药口

2、服给药系统一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4第6周中药口服给药系统一口服纳米给药系统4第7周中药口服给药系统一中药难溶成分胃肠转运与剂型设计4第8周口腔黏膜给药系统4第9周中药经皮给药系统一经皮给药系统4第10周中药经皮给药系统一新型脂质载体在中药经皮给药中的应用4第11周中药靶向给药系统4第12周文献汇报4第13周文献汇报4第14周文献汇报4第15周考试4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侯世祥.现代中药制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岀版社:2010年版 参考资料:陆彬.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杂志Internationa

3、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杂志Molecular Pharmaceutics 杂志6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药药剂学专论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现代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 代谢动力学、药用髙分子材料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前沿技术,基于中药现代 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一门研究生专业课程。本课程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中 药学高端人才为宗旨,以中药制剂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和研究为主线,通过专题讲授、 文献研读、以及学术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中药制剂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 方法、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

4、力。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药药剂学、药剂学等专业研究生。第一章 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Advances in Novel Delivery Systems of TCM)1. 主要内容1.1药物制剂与新型给药系统:药物制剂的历史沿革:新型给药系统简介。1.2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缓控释、迟释、速释制剂,经皮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 统:纳米给药系统:研究实例。13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发展展望:国内外市场与技术、政策与法规。2. 教学要求熟悉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如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纳米制剂技术等, 以及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了解英作用机制。掌握新型制剂技术提髙中药稳泄性、改

5、善药物吸收、促进经皮渗透和靶向给药的方法; 了解纳米技术在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了解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难点与对应策略。第二章生物药剂学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Biopharmaceutics in TCM)1. 主要内容1.1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及影响因素:药物吸收与体内过程: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与吸收;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2生物药剂学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系统;BDDCS分类系统:中药生物药剂学 分类系统:BCS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13药物肠道吸收的生物学研究方法:药物吸收和转运的实验模型:物化模型(Insilico)、亚 细胞模型、细胞模型、动物组织、动物器官、整体模型。

6、1.4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的实验过程和设计;药代动力 学研究中的生物样品分析。1.5生物药剂学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2.教学要求掌握药物体内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相关研究方法,如肠道吸收、生物等效性等。掌握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方法,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第三章中药提取纯化工艺关键技术(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s in TCM)1. 主要内容1.1浸提、分离与纯化:中药浸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各种浸提、分离与纯化方法。1.2工艺研究方法:评价指标的选择;提取、分离与纯化工艺参数的确左;试验设汁。13中试研究:前提条件;规模要

7、求;关键工艺技术参数的确左。1.4中药过程分析。2. 教学要求掌握中药浸提过程与影响因素,熟悉各种新型浸提、分离与纯化方法和技术。熟悉中试工艺研究的相关技术要求。第四章多组分中药制剂(Multi-Component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1. 主要内容1.1多组分中药制剂:研究现状,研究对象。1.2多组分中药制剂的构建: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13研究实例:大川莒方多组分中药制剂、扶正化瘀多组分中药制剂等。2. 教学要求了解多组分中药制剂研究的难点与要点的研究现状,熟悉多组分中药制剂的构建方法。第五章中药口服给药系统(Oral Delivery Syst

8、em of TCM)1. 主要内容1.1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胃滞留给药系统、小肠迟释制剂、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等口服缓控 释给药系统:固体分散技术、粉碎技术、增溶技术等促进难溶性成分吸收技术:促进大分子 药物口服吸收的方法:渗透泵等口服零级释药系统。1.2 口服纳米给药系统:传统口服给药系统的挑战:中药难溶成分胃肠转运与剂型设计:常 用纳米载体特点与促进口服吸收的机制:口服纳米给药系统的发展趋势。2. 教学要求掌握药物BSC分类方法,口服给药系统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药物因素、生理因素和临床 需求因素),掌握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各种剂型特点、制备方法及应用:熟悉胃滞留给药系统的类型,熟悉新型口服纳米载

9、体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应用,熟悉研 究药物肠吸收的方法:整体动物模型法(药动学)、在体动物模型法(肠灌流)、离体动物 模型法(翻转肠囊)、细胞单层模型(Caco-2/MDCK/HT-9)等。熟悉药物肠吸收的机制与 影响因素,如纳米载体促进药物口服吸收的机制等。了解口服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而临的机遇与挑战第六章口腔黏膜给药系统(Oral Mucosal Drug Delivery System)1.主要内容1.1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特点;分类;吸收机制。1.2改善口腔给药吸收的方法:吸收促进剂。1.3 口腔给药制剂:速释制剂:缓释制剂。2. 教学要求掌握口腔黏膜给药吸收机制:熟悉口腔黏膜给药常用制剂辅料。第七章中药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of TCM)1. 主要内容1.1经皮给药系统:药物的经皮吸收及其影响因素: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1.2新型脂质载体在中药经皮给药中的应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历史与发展;新型脂质载 体在中药TDS中的应用:基于纳米载体的中药经皮给药系统“减毒增效”研究。2. 教学要求熟悉药物理化性质及皮肤生理条件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微乳、脂质体、脂质纳米粒 的特点与制备方法;了解离子导入系统作用原理,各种脂质载体的促透机制。第八章中药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elivery Sy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