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葛鹏磊_第1页
评课稿-葛鹏磊_第2页
评课稿-葛鹏磊_第3页
评课稿-葛鹏磊_第4页
评课稿-葛鹏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长素的发现评课稿 一、 基本概况【组织人】 葛鹏磊 【授课者】董芳芳【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评课时间】 2015年3月27日【参加评课的人员及任务分工】陈上静:教师提问陈晓丹:学生反应和教学方法李叶童:教学内容的安排及处理苏婷:时间,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周思思:教师基本功(教态、语言、板书)葛鹏磊:总的课堂记录一 背景介绍 本节课选择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一节,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重要内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介绍了四个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特征,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和其他植物激素。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完成第一个内容的教学。关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

2、材以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为线索,编入了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的推理基础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描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要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是要让学生作为实验探究的参与者而不是历史故事的接受者,在教学中,把知识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参与实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再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课的教学在必修三中可谓举足轻重,它需要充分系统的知识梳理,让学生自我学习,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而葛老师作为一名基本功扎实

3、的老师,其思路清晰、有逻辑性,总能在平缓的节奏中稳健发展,十分适合本课的教学。所以,我将从师生问答的关系,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各环节的时间处理,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环节间的过渡和教学效果来评价本节课。二 评课内容推荐精选(一)课堂实录:课堂导入PPT展示:老师长水泡的手。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会磨出水泡吗,这些水泡中的液体又是什么吗?学生:水泡中的液体是水,细胞液。教师:水泡中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内环境与稳态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学一共提问1次,从生活中的情境入手,根据老师长水泡的手,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会磨出水泡吗,这些水

4、泡中的液体又是什么吗?”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师生关系处理良好。2. 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本环节采用设疑导入法,通过提出生活中的例子“水泡是如何产生的”,引起学生的思考,整个过程自然、合理、引人入胜。3.各环节的时间处理本环节耗时一分30秒,时间控制合理4.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本环节无口误问题,教师教态自然,活动时也走下讲台,深入学生。(2) 课堂实录:内环境概念的学习PPT展示:变形虫,草履虫,水螅的图片提问:水螅,变形虫,草履虫没有消化呼吸等系统,他们是如何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呢?学生:从细胞膜进入细胞内。PPT展示:单细胞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

5、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模式图。教师:是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呢,他们的细胞是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因为,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养料可以直接由外界环境进入到细胞呢,细胞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也可以直接进入到外界环境中。但是,像人体这种复杂的多细胞动物,我们体内的大多数细胞是无法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PPT展示:复杂多细胞动物外界环境内环境与细胞的关系示意图。提问:那么像人体这种复杂的多细胞动物,我们体内的比如红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初中所学的有关血液的知识,首先思考一下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推荐精选。展示:血液的组成成分的只是构造图。学

6、生:血细胞是生活在血浆中的。教师:没错。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其实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的成分都非常相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高很多。提问:那么什么是组织细胞呢?讲述:在高中的范畴内,我们把除了血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外的内环境中生活的其他细胞呢,都叫做组织细胞。教师:我们把血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内的液体称之为细胞内液,而他们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称作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回答这个问题。学生:细胞外液。教师:是的,因为啊,相对于人体而言,细胞外液也是在人体内部的,因此我们又称之为内环境。那么我们把细胞外液和细胞

7、内液合称为体液。学习了内环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区别。PPT展示:人体模拟图提问:泪液,汗液,尿液,胃液是内环境还是外环境呢?学生:内环境。总结:一切与外界相同的管道一切与外界相同的液体都是属于外环境提问:血红蛋白是属于内环境吗?教师:不是,因为是在细胞内部。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共提问6次,第一次提问,是为了引出同学们对单细胞原生生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这样一个科学事实。第二个问题“像人体这种复杂的多细胞动物,我们体内的比如红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内环境。这个问题过渡得非常自然

8、。第三个问题“什么是组织细胞呢”这个问题,同学们对组织细胞这个概念可能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教师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第四个问题“他们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称作什么呢?”要求学生结合书本进行回答。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概念的记忆。第五第六个问题,则是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的地区分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差别。这两个问题推荐精选教师提问非常简单明确。本环节的六个问题,设置得非常巧妙,即作为提问,又引入下一个环节合作探究,循序渐进,十分合理。集体回答,个别回答能够巧妙的结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2.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对内环境的概念的学习,采用了复习回顾发,阅读归纳地方法,问答法等方法:对内环境

9、与外环境的区别的学习,采用了比较法和讲授法。3.各环节的时间处理 内环境概念的学习:五分20秒;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区别的学习:2分钟。4.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本环节无板书和口误,教师教态自然,能走向讲台,深入学生,教学基本功扎实。(3) 课堂实录: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与内环境与四大系统的联系教师:了解了内环境,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PPT展示:内环境各成分的名称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动画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分钟以后,老师将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辨认一下内环境各成分的名称。学生:上台写出老师已经在黑板上画出的内环境各成分的名称。提问:那么同学们知道动画中所

10、示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吗?教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请同学们看黑板,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只隔了一层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壁,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时候,因为毛细血管壁的渗透性很高,因此,除了血细胞和一些大分子物质比如说血浆蛋白以外,水和其他的小分子物质比如说氧气葡萄糖等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到组织间隙中形成组织液。又因为组织液和细胞之间也仅仅只隔了一层细胞膜,因此细胞所需的氧气养料等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膜,细胞的代谢产物也可以进入到组织液中。与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以后的组织液,有90%渗回血浆中,10%渗到淋巴中。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在文字间画上箭头。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物质流动图。教师:

11、我们一起来对照着PPT看一下这位同学画的是否正确。同学们想,我们刚刚说血浆中存在氧气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那么这些物质来自哪里呢?学生:外界。推荐精选教师:是的,那么外界环境中的物质是如何进入到内环境的呢?这主要依靠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四个系统共同协作完成的,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四大系统。PPT展示:四大循环系统,解释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氧气和营养物质是如何进入内环境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血浆以后,水和这些小分子物质会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90%渗回血浆,那么现在血浆中存在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二氧化碳会随着血液循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其他的

12、代谢产物会通过排泄系统的肾脏的滤过作用将尿素尿酸的等物质排出体外。好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带入内环境,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呼吸系统将氧气带入内环境,将二氧化碳排出。排泄系统将尿素尿酸等物质排出体外。至此,这四大循环系统协同合作,共同将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以内环境为媒介联系起来。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共提问2次,第一个问题是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引出接下来最内环境各成分之间关系的讲解,第二个问题,则是为了引出内环境与四大系统之间的关系。2.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对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物质流动关系的学习中,教师首先通过教授法讲解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而后让学生

13、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达到了一个巩固的效果。在对内环境与人体四大系统的学习中,教师运用的是讲授法。并且这两个知识的讲解过渡得非常好。3.各环节的时间处理 对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讲解:3分20秒。学生上台:1分40秒。教师总结30秒。内环境与人体四大系统的关系的学习:3分钟。总结:50秒。4. 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本环节无板书和口误,教师教态自然,能走向讲台,深入学生,教学基本功扎实。(四)课堂实录:内环境稳态的学习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当我们运动过后身体会有什么感觉啊?学生:肌肉酸痛。教师:过了几天之后,这种酸痛感就会环境,大家知道

14、机体是如何做到的吗。我们来看一下血液的酸碱度大概维持着7.35-7.45之间,只要是靠身体内的一些缓冲对构成的。推荐精选教师:机体产生乳酸后如何调节,产生碱性代谢产物如何调节。提问:为什么血液要维持在相对稳定的酸碱度呢?主要原因是人体内的细胞要进行一系列的酶促反应。酶促反应要求有最适合的稳定和酸碱度,离子浓度。引出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教师:稳态必须依靠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共同调节作用来完成。过渡:稳态除了PH要保持在相对稳定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理化性质要保持在相对稳定,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人体一日温度变化曲线, 大家能发现什

15、么现象呢?学生:人体温度大概稳定在37左右教师:那人体温度一直是37吗学生:不是教师:因此我们说人体温度稳定,但是仍然可变。稳态也是一样的,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可变又相对稳定的状态。过渡: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教师:内环境稳态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当内环境稳态失衡,机体又会有什么反应呢?例举人体稳态失衡的后果。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学一共提问3次,第一次提问,是为了引出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对人体稳态的学习。第二次提问,采用的是自问自答的方式,是为了引出对缓冲对的讲解。第三次提问,是为了引出对重点内容“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可变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16、。”的讲解2.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本环境采用的是讲授法和问答法3.各环节的时间处理 人体调节酸碱平衡:1分钟。稳态定义等的讲解:50秒。体温调节:40秒。稳态的意义:一分30秒。5. 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推荐精选本环节无板书和口误,教师教态自然,能走向讲台,深入学生,教学基本功扎实。(5) 课堂实录:课堂小结,习题巩固教师: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构成,他们之间的物质流动关系式这样的。那么现在请同学来思考一下人体为什么会起水泡。学生:是由于血浆中的液体渗入到组织液中。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顾内容。教师:填写板书。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学一共

17、提问2次,“为什么会引起水泡” 将问题抛回本节课的导入,起到了首位呼应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集体回答,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有利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画概念图。2. 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组织策略,该教学方法能够在小结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十分合理而且新颖。3. 各环节的时间处理花时5分钟,时间控制合理。4. 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本环节有板书,字体较小,不清晰。口误无,教态自然。3 评课总结1、教师教态葛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始终面带微笑,给陌生的学生以亲切感。整堂课,葛老师从容淡定,不紧不慢,循序渐进,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2、凸显核心知

18、识生长素的这节内容的核心并非知识,而是实验。葛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始终围绕实验主题,一环扣一环:教材实验情境再现-教材实验拓展-教材实验质疑-教材实验评价改正-教材实验应用-教材实验总结;葛老师在知识呈现上注重实验的多种考查方式,如一节课中的实验例举涉及了实验步骤设计类型、完善实验结论或结果型、评价实验类型等;老师在分析评价上始终强调实验变量的分析(包括自变量、因变量、无光变量)、实验结论的准确表述推荐精选。3、凸显情感教育鼓励学生不拘泥于教材,告诉学生“细节决定成败”,学习科学家不断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很好地达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4、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学一共提问14次, 其中有效提问多,无效提问少,有简单的概念性提问,有复杂的综合提问,通过提问贯穿着整节课堂内容,能够抓住关键,提纲挈领,循序渐进,深入知识,条理非常清晰。学生个别回答、集体回答交错进行,教师自问自答引出内容,提问无人回答引发学生思考,师生互动和谐,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5、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整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思考、讲、写、评。教师是主导,体现在引导、激励和鼓动。留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