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含解析_第1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含解析_第2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含解析_第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含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30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9分)卜算子蒋春霖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华,此是春归处。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注】蒋春霖:清代词人,一生落拓。浮萍:传说飞絮入水化为浮萍。莫:不要。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开篇写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寄寓了词人失落、惆怅、无可奈何的情感。b“一角”两句写风把落花吹拢到阑干的一角,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的归宿。c下片通过弹泪、把酒等细节的描写,主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d全词感情基调抑郁悲凉,婉约深致,与写情愁别绪

2、及个人际遇的宋婉约词风格相近。解析:“主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错误,结合下句“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可知下片主要表达的是漂泊无依,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2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词人慨叹飞絮即使化为浮萍,也仍然不免漂泊,表达了对飞絮命运的悲悯、惆怅之意;词人借物自喻,抒发了漂泊落拓、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解析:首先明确词句含意,“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是写“飞絮”这一意象,“飞絮”飘飞不定,无所依倚,即使落入水中化为浮萍,依然不免漂泊,面对此景,作者充满悲悯之思。同时作者由飞絮联想到自己,以物自喻,表达了自己也如飞絮一

3、样无论如何都免不了漂泊沦落的宿命,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愁苦无奈之情。白话诗歌: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没有来,只是阴雨连绵,一片幽暗。院中一个角落的栏杆处,聚集着一堆落花;落花飘飘零零,标志着春天已经迟暮。挥泪告别东风,用酒来祭纷纷扬扬的飞絮。传说柳絮杨花飞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飞向天涯去。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

4、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中“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梦魂犹绕”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解析:b项,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并非将思情带回故乡。4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6分)答:首联描述自

5、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考查炼字的作用。“愁”为诗眼,出现在首联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又作为全诗感情线索贯穿全篇。分析题干,要求考生答出有何愁,因何而愁,注意知人论世,联系注释内容、写作背景,逐联分析即可。白话诗歌: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

6、意浓厚。眼望破碎的山河呵,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莎衣杨朴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注】莎衣:蓑衣。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直饶:犹纵使,即使。紫绶金章:绶,系印环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软”“柔

7、”点明质地轻柔。b“倚船吟钓正相宜”,作者认为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这是最合适的搭配,塑造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渔翁形象。c颔联中“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d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项,应为“软绿柔蓝著胜衣”和“倚船吟钓”最搭配,而非“一边吟诗一边钓鱼”。6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尽管官员的服饰、金印极其尊贵,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本诗是咏物诗,采用象征的手法将所咏之物“莎衣”寄寓更深的含义。“伊”本指蓑衣,但又不仅仅是蓑衣,而是身着蓑衣所代表的一种隐士生活。诗歌中充满对蓑衣的喜爱,实则托物言志,借此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尾联更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白话诗歌:那绿蓝相间、轻柔软绵的蓑衣,穿起来胜过锦衣,正适宜靠在船边吟诗、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