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儒学(二)?_第1页
什么是儒学(二)?_第2页
什么是儒学(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什么是儒学(二)? 我先把天下篇这段话稍加注解,不过,要真正搞懂,一定要自己去读。中国古人的著作,单靠讲解是不行的,一定要靠自己去读、去悟、去体会。中问与西方学问在方法上有一个根本的不同,西方学问讲究思想(thinking),讲究尽量多的知识,所以西方人的学术著作喜欢旁引博证。中国学问(尤其是儒、道及佛教的禅宗)讲究感觉(feeling),所以中国人的学术著作不崇尚庞大的体系。传统的中国学人愿意读旧书,从旧书中得到新的感受。这正如苏东坡所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个不同的结果是:西方学问由知识积累,中国学问必须人生阅历的积累。所以朱熹教人,主张先读论语和孟子。他说:“语孟工夫少

2、,得效多;六经工夫多,得效少。语孟用三二年工夫看,亦须兼看大学及书诗,所谓兴于诗。诸经诸史,大抵皆不可不读。”单单一个论语和孟子就要三二年工夫方可小成,可见中国学问需要感受,需要悟。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方:道也。以其有:以为自己拥有。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道术:普遍之道。术是指道的运用。上古之人所体现出来的道在什么地方呢?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神:妙物之名;明,智周为义。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宗即本,依,本即自然。精,指道,道家的道,所谓“其中有精”的“精”。真,指道之本质,老

3、子所谓“其精甚真”。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兆,预示、预知。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熏然:像温和的南风,可以吹化万物。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守法为本分。表,标志。参,比较。稽,考查。决,决断。一二三四,指法、名、参、稽。齿,指序列。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事,耕织之事。常,不变之理。蕃息,繁衍生息。畜藏,积蓄、储藏。古之人其备乎!备:完备。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配:合。

4、神明:上文之“神由何降?明由何出”之神明。醇:通准,以天地为准则。本数:即根本,指仁义。末度:即法度。法乃不得已而为之,因而为末。六通:指六合,上下四方。四,春夏秋冬。辟:通畅。小大精粗:即事无具细。运:遥与上文之道术相对。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邹鲁之士、缙绅先生:指儒者。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六经所载之数度散于天下,而成为中国道术之根本,诸子百家皆称而道之。就是说,六经并非只是经典,它们乃是诸子百家共同的经典。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

5、德不一。不一:虽以六经为共同经典,但解释、运用毫无统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一孔之见。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该:通赅,完备。遍:普遍。一曲之士:看问题片面的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判:分割;析:离析;察:放散。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反:归反,反观。如张横渠论人性:“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正蒙诚明篇)“善反之”,即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

6、术将为天下裂。以上是对天下篇这段话的简单注读,下面再从总体上看一看。这段话,讲到了中国学术的根源问题,也讲了“道术将为天下裂”。这是上的一个大道理。首先,他强调道为一,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这句话还原到上一句问话,即“神”与“明”“皆原于一”。这个“一”是什么?就是“天”、“德”、“道”、“宗”、“精”、“真”这六个字。这些道理都在六经中表现出来了,因为六经都是古人留下来的。本来,对六经,“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但后来,“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于是,“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各自满足于自己所悟到的那点东西,结果,离开道反而越来越远,即“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

7、我说了,这是一个大道理,明白这个大道理,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儒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就是,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有希腊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冯友兰先生有冯友兰先生的解释,梁漱溟先生有梁漱溟先生的解释。冯友兰先生从上讲,说中国人的生活环境,与希腊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他引用论语雍也中的话,“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句话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智”。冯先生用这句话来说明中西文化的差异。他认为山就是内陆,以农为本,水就是海洋,以商为务。农所引发的思维模式是直觉,因为农耕靠的是对四时更替的把握;商所引发的思维模式是推理,因为经商需要对数字进行抽象地演绎。冯先生由此指出,与古希腊哲学的不同取向是,古希腊哲学在于求知,中国哲学在于体悟人生。 梁漱溟先生从人生的不同取向来解释。他指出,人生有三种路向:一种是“本来的路向”。取这种路向的人生,“遇到问题都是对于前面去下手,这种下手的结果就是改造局面,使其可以满足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