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定义定义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病因病因发病人群发病人群分类分类腰椎间腰椎间 盘突出盘突出 s骶骨5l腰5c颈7 t胸12人体脊柱构造人体脊柱构造定定 义义分分 类类1、腰椎间盘膨出 2、腰椎间盘突出 3、腰椎间盘脱出发病人群发病人群(1) 从年龄上讲:腰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 (2) 从性别上讲:腰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之比为4121。 (3) 从体型上讲: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4) 从职业上讲:以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但目前来看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也并不很低。 发病人群发病人群(5) 从姿势上
2、讲:工作姿势不良。排伏案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6) 从生活和工作环境上讲:经常处于寒冷或潮湿的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诱发腰间盘突出症的条件。 (7) 从女性的不同时期讲: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 (8)先天性腰椎发育不良或畸形的人病病 因因(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2)外力的作用(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可以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可以有: 突然的负重或闪腰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腰部外伤姿势不当腹压增高受寒与受湿寒冷或潮湿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
3、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二)脊柱侧弯畸形;三)脊柱活动受限 ;四)腰部压痛伴放射痛 ;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六)神经系统检查 :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键反射减弱或消失。治疗方法治疗方法腰间盘突出症在治疗上可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 (一)非手术疗法1、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是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采用的一种十分简单,但又较为有效的措施,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疗法的基础。 2、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是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常用疗法之一。3、腰围和支持带 主要目的是制动,可使受损的腰椎间盘获得局部充分休息,为患者机体恢复创造良好
4、的条件。 4、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具有方法简便,舒适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作为腰间盘突出症的综合疗法之一。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5 5、针灸疗法包括体针疗法、 耳针疗法、电针疗法等。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好,不需特殊设备。易于掌握等优点。 6、封闭疗法 封闭疗法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由于它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所以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较好的一种非手术疗法。7、物理治疗 包括磁疗、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和推拿、针灸等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一般医院会用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
5、张和痉挛。所以做过理疗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疗时会舒服一点,不做后又会和从前一样。所以说,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只用于腰突症的配合治疗。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二)手术治疗.1、常规开放手术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椎体融合术等。其目的是直接切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2、微创手术:(1)椎间盘镜微创手术 (2)经皮穿刺的切吸术功能锻炼功能锻炼 1. 四肢关节锻炼 术后当天即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四肢伸屈练习以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足背伸跖屈锻炼。双下肢关节功能锻炼,可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如屈膝屈髋锻炼、肢体抬高
6、训练,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肌力,肢体抬高的幅度以病人能忍受疼痛为限。同时进行呼吸训练,深呼吸、扩胸运动,能够增加肺活量,促进换气,防止卧床引起的肺部并发症,腹部按摩可增强腹肌肌力,减少腹胀,便秘和尿潴留的发生。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 2. 直腿抬高锻炼 早期的直腿抬高练习是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的有效措施,术后第二天即可协助病人做直腿抬高,抬高从30度开始,维持5s左右,每次抬腿10次-15次,每天可进行多次,为了避免下肢活动过度牵拉神经根,应将活动范围限制在1m以内。以后鼓励病人主动直腿抬高,逐渐增大抬腿幅度和时间,防止神经根的粘连。直腿抬高运动既防止神经根的粘连又锻练股四头肌,还增加了膝关节的稳定性。
7、功能锻炼功能锻炼 3. 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背肌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术后5-7天指导病人行五点支撑法、三点支队法、飞燕点水法锻炼腰背肌功能,每天3-4次,每次20-40节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动作和运动量,运动量以腰腿部无不适为度,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 4. 坐卧立行锻炼 术后10-12天可在腰围保护下逐渐下地活动,腰围的选择要与患者的体型相应,一般上至肋弓,下至髂嵴下,不宜过紧,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坐、卧、立、行及姿势,以减少急、慢性损伤的机会。坐立时两脚平踏地面,背部平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背面;仰卧时,双
8、膝下置一软枕;站立时应挺胸、脊背挺直、收缩小腹;活动时双手支撑腰部保持挺胸伸腰位,以保护腰部,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拣东西时应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代替弯腰,物体应尽量靠近身体;取高处物体时,用矮凳垫高,勿踮脚取物;活动时应先有预备活动,避免腰背过伸,切忌活动突起突止。初次下地时间应短,每次10min左右,等适应后逐渐延长活动的时间和次数。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1.出院后仍应卧硬板床,做到3个月内不负重、不弯腰,同时应正确使用腰带,即每天间断佩戴腰带,睡觉、吃饭时可取下腰带。起床后、工作前适当活动腰部,以增加腰肌的协调和脊柱关节的灵活性。搬东西时,物体要靠近身体,取下蹲屈髋屈膝姿势。2.平时应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力求练成自身的“肌肉腰围”。恢复后期腰带只用于久坐和弯腰负重时,防止腰背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教学设计-2.3.1 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 2025至2031年中国移膜革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鲜内包装塑料制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调风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花式编织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油压缩管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服装砂洗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起重设备基础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主动门铰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钢铝带分切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正式版)JBT 10437-2024 电线电缆用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 【S城投公司偿债能力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8000字(论文)】
- 品质部质量目标
-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模)(附答案)
- 前庭功能锻炼科普知识讲座
- 信永中和线上测评题库
- 供应链战略布局与区域拓展案例
- 上海话培训课件
- 注塑车间绩效考核方案
-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26篇(含答案)
- LS/T 1234-2023植物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