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1页
某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2页
某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3页
某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4页
某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第一章施工测量的组织和管理1.1本标段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施工测量的方法及精度要求严格遵守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规定,地铁车站和区间施工测量 中线和高程的总贯通误差为 口横= 50mm m纵v L/10000 , 口竖= 25mm为保证总贯通误差,地铁有关施工测量的误差分配按表6.1-1标准执行。地铁测量的误差分配表表6.1-1测量误差名称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总贯通误差横向贯通中误差 25mm 20mm 30mm 50mm竖向贯通中误差 16mm 10mm 16mm 25mm测量的内外业

2、执行复核和检算制,控制网点平差及其他数据由两组人员独立进行计算, 并及时较核。重要部位的放样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路线检核测设,以确保正确。测量工作根据人员和仪器设备状态选择方法,优先采用具有闭合条件的方法,避免误 差超限产生和错误。使用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时,制定并落实误差监控手段,对各种误操作必 须有查错功能和纠错能力。测量外业原始记录完整,测量成果资料齐全、计算准确、文整清楚,必须有计算者、 复核者签字,项目总工程师签认。1.2测量队的人员组成和仪器配备为确保地铁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保证施 工测量的精度,我公司将派具有地下工程测量经验的专业测量工程师

3、和经专业培训持测绘证 的测量人员组成专业测量队,负责施工测量工作。并根据工程项目需要的规范要求标准配备 测量仪器,用于现场施工测量。测量队人员组成见表6.1-2,配备测量仪器清单见表6.1-31.3测量队的工作职责和日常管理1.3.1测量队的工作职责测量队执行技术责任制,并对项目总工程师负责;负责各控制网点的接收、管理和对控制网点的复测,注意对首级及二级控制网点进行复核;负责对业主所交的GPS点、水准点的复测;负责配合业主及监理有关测量复测及检查工作,负责对业主及监理书面申报测量实施 方案及测量成果,并对所报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负责;负责对施工作业队的测量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复测;测量队人员组

4、成表6.1-2职务学历专业工作年限测量队长大学本科测量10年测量工程师大专工程测量6年测量工程师大专工程测量6年测量技师技校测量16年助理工程师中专铁道工程6年助理工程师中专铁道工程9年测工技校测量11年测工技校测量5年测工技校测量5年测量仪器清单表6.1-3顺序仪器名称制造厂家精度数量备注1全站仪日本索佳2, 2+2ppmK D12激光经纬仪苏光J 2224精密水准仪莱卡NA3003一二等水准精度1配因瓦尺5自动水准仪莱卡NA28四等水准精度16自动安平水准仪苏光JDA2四等水准精度27钢卷尺国产38光学垂准仪瑞士 NL1/2 0 万2配棱镜2个9光学对点仪210电脑联想111陀螺经纬仪瑞士

5、 wild GAK1201安在T2经纬仪上负责内外业施工测量资料的编制、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连续性,并为竣工资料的编制和组卷作好资料积累;负责本标段暗挖隧道的贯通测量,作好工程竣工测量及交验工作;负责测量仪器检验、标定工作,保证用于现场实测仪器的良好状态。1.3.2 测量工作的日常管理本项目测量工作采用二级分工负责制,项目部设专业测量组,车站施工队和区间施工队 各设一个测量组。专业测量组负责本项目施工范围内的控制测量、地面定线测量、贯通测量、 竣工测量及对队的施工放线进行检查复测,并对施工队测量组工作指导、检查、督促,各施 工队测量组负责日常施工放线、放样测量工作。项目总

6、工程师指导和检查测量工作。各项测 量工作须严格执行复核制度,未经复测的桩点、未经复核的内业资料不得使用,未经复核的 测量成果不得用于上报资料或现场交底。第二章 复测、控制测量和地面施工定线测量2.1 复测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的规定,施工前,测量队对业主在交接桩时提供工程范围测区有关GPS点、精密水准点等进行复测。复测时按照首级控制网点同等精度进行观测,并与邻近标段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进行贯通 联测,做好工程测量的相互衔接,并将复测成果书面上报业主及监理工程师。2.2 控制测量复测工作完成后,在首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并

7、结合本标段工 程特点、城市道路交通、建筑物等实际情况制定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方案,现场选点、埋 设控制网标石后组织施测。2.2.1 平面控制测量在GPS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在本标段沿线路方向附近布设平面控制点,建立附合精密 导线。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详 见下表 6.2-1 。导线点按城市导线标志埋设,点位选在观测条件好的楼房上,且必须在施工期可能发生 沉降变形范围之外稳固可靠的地方,并至少有两个导线点能与GPS点通视。精密导线点选位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长不宜短于 100m平均边长(m导线总长度(km每边测距中误差(m

8、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I级全站仪n级全站仪35035 61/600002.5465jn1/35000 8注: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相邻点的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以不受折光影响为原则;充分利用城市导线点。222高程控制测量在首级测量水准点的基础上,建立专用的高程控制网,在本标段引测水准基点(车站不 少于3个,每个竖井口不少于2个)。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详 见表6.2-2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6.2-2每千米咼差中数中误差(mrj)符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

9、次数往返较差、符合或环线闭合差(mn)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坦地山地 2 424DS铟瓦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 8兀2洛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线路长度(km)计,n为单程测站数水准点选在离车站和隧道施工场地变形区外稳固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水准点的埋设可利用精密导线点上突出的圆形金属标志。2.3地面施工定线测量地面施工定线测量在精密导线和高程控制网完成后进行,以实地测定地铁区间及车站建 筑的中线位置,并与相邻标段中线相贯通,以验证精密导线的准确性,并为施工测量提供可 靠的依据。根据测量要求,本标定线测量以右线为基准进行测量。线路中线控制点从GPS点或精密

10、导线点直接放洋,线路中线控制点间距直线上不小于 100m曲线除曲线五大桩外,其间距不应大于 60m中线控制点测设完毕后, 将其串联成附合导线形式的线路中线, 并进行线路中线测量 线路中线采用 II 级全站仪施测,水平角观测四测回,边长往返各观测一测回。线路中线应采用严密平差,平差后最弱点横向中误差应在 20mm以内,全长相对闭合差 不大于 1/20000。平差后应对中线控制点进行归化改正。归化后应对中线控制点进行检测,直线段的转 折角与180。较差应小于6,曲线段的折角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 8。地面施工定线测量应与相邻标段进行贯通,并检查贯通误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超出 误差许可,应检查整个施测

11、过程,查出原因并进行修正。第三章 车站施工测量3.1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测量 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均为钻孔灌注桩。钻孔桩位置放样,依据线路中心控制点进行,放样允许误差纵向不应大于100mm横向应在0+50mn之内。钻孔灌注桩竣工后,用经纬仪和钢 卷尺测定各桩的位置及轴线的偏差,其横向允许偏差值应在0+50mn之内。3.2 车站结构施工测量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应依据线路中心线,在底板垫层上标出钢筋摆放位置,放线允 许误差为 10mm。底板砼立模的结构宽度与高度,预埋件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必须在砼浇筑前进行 检核测量。结构边、中墙模板支立前,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心线放样,放样允许偏差为土 10mm顶

12、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将线路中线点和顶板宽度点设在模板上,并测量高程,其高程测量允许误差为+100mm之内,中线测量允许误差为土 10mm宽度测量允许误差在+1510mm 之内。车站结构施工完成后,要对设置在底板上的线路中心线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中线 点的测量方法和复测精度按照施工控制导线的标准要求,高程控制点按照地下高程测量的方 法和精度标准要求进行复测。3.3 车站施工过程测量的复核控制框架成型过程中,板、墙、梁、柱分步放样均注意复核线间距、建筑净空。站台墙在导线贯通、中线调整测定后施工。限界确认准确无误后才可进行施工。第四章 区间隧道施工测量4.1暗挖隧道测量暗挖隧道测量包括竖井联系测量、

13、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4.1.1联系测量4.1.1.1 地面趋近导线测量地面趋近导线应附合在精密导线点上,近井点与GPS点或精密导线点通视,并应使定向具有最有利的图形。近井点设固定标志,其他地面趋近导线点可设临时标志。地面趋近导线全长不超过 350m平均边长60m最短边长大于30m趋近测量的方法 和精度按照精密导线的技术要求标准执行。趋近导线采用严密平差,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在土10mn之内。4.1.1.2 铅直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定向要求 全站仪标称精度不应低于2,3mm+Z10-6*D, 陀螺经纬仪一次定向精度小于 20, 铅直仪投点中误差应在土 3mm之内, 全站仪测定铅直仪

14、纵轴坐标的中误差应在土3mm之内, 从地面近井点通过竖井定向,传递到地下近井点的坐标相对地面近井点的允许误差应 在土 10mm之内。光学垂准仪法投点在井口盖板上所选的点位处挖 30cmx 30cm的方孔,将自动垂准仪(包括激光目镜)置于 该处,另搭木架(与井盖脱离)供观测者站立,仪器整平、对准孔心后,瞄准井底觇标(移 动觇标中心对准视准轴)。投点时,平转照准部,90为一盘位,全圆测四盘位,每一盘位测 一投点,取四盘位投点的重心为一测回投点位置(如图6.4-1a所示)。每个投点观测四测回,并取四测回的四个点位所构成图形的重心为井下采用投点位置(如图6.4-1b所示)。图傩2_2田)图图2:2-?

15、bb)光学垂准投点采用三投点、四测回传递座标、方位可将投点中误差限制在0.5mm以内, 井上两点与井下对应两投点长度之差v 2mi,i能够满足长隧深井测量的精度要求。陀螺经纬仪、全站仪传递方位角陀螺经纬仪定向方法采用中天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独立三测回零位较差不应大于 0.2格,绝对零位偏移不大于0.5格时,应进行零位校 正,观测中的零位读数大于 0.2格时应进行零位改正; 测前、测后各三测回测定的陀螺经纬仪两常数平均值较差不应大于15; 三测回间的陀螺方位角较差不应大于 25; 两条定向边陀螺方位角之差的角值与全站仪实测角较差应小于10; 每次独立三测回测定的陀螺方位角平均值较差小于12,

16、其平均值中误差应在土 8之内。4.1.1.3 竖井高程传递测量竖井高程传递测量包括地面趋近水准测量及地下趋近水准测量。测定近井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趋近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相邻精密水准点上。因竖井距正 线隧道较远,须布设地下趋近水准路线,地下趋近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和测量精度与地下控 制水准测量相同。竖井高程传递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传递高程,是利用全站仪代替长钢卷尺或长钢丝测定竖 直方向的距离(即高差),操作简单,能大量减轻劳动强度,占用井筒时间短,导入高程精度 高,实用性好。全站仪置于井口,如图6.4-2所示。图 6.4-2将全站仪安置在地面井口跳板上的特制支架上,并使仪器平卧竖轴水平,直接瞄准井底 预

17、埋的反射棱镜测出井深h。然后在井上、下用两台水准仪测出井下水准点高程。井下水准点 F 的高程为:HF=HE+h 上+h 下-h=Hk+(a-b)+ (bi-aj-h 式中,h=hz( 1+R+S tp +C , 为经过气象(温度、气压)和加、乘常数改正后的距离值(井深) 。4.1.2 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地下平面和高程测量包括地下施工导线测量、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和地下施工水准测量、施工控制水准测量。地下平面和高程起算点采用直接从地面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地下的近井点。地下起算方 位边不少于 2条,起算高程点不少于 2 个。施工导线点每进尺30m设置一个,布设于隧道中线或两侧边墙附近,隧道掘进时,

18、随 时可从施工导线点恢复隧道中线,作为掘进施工的依据。施工导线点角度观测中误差不大于 6,边长观测中误差不大于土 10mm隧道施工控制导线点150m不应短于ioomm曲线五大桩应设导线点,也间隔布设于 隧道中线两侧边墙附近,隧道掘进大于 150 m时,以施工控制导线点为依据布设施工导线点, 从施工导线点上测设隧道中线,作为隧道掘进施工依据。施工控制导线点左、右角各测二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6,边长往返观测各二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mm。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前,应对已有的施工控制导线前三个点进行检测。检测点 如有变动,应选择另外稳定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应测量三次,其测量时间与竖井定向同步。重合点重复测 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小于 10mm。地下施工水准点与地下施工导线点共点,地下控制水准点与施工控制导线点共点。地 下施工水准测量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与地面水准测量相同,地下控制水准测量施测方法和精 度要求与地面精密水准测量相同。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