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名词解释1.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2.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3.教育学科:广义的教育学科泛指我国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教育学所属的各类教育学研究领域。狭义的教育学科主要指师范和教育院校在进行教师教育中所开设的公共教育课,如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学
2、,学校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等。4.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6.教育活动: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人类社会生活中能够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或师生的学校生活,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加社会和相互的需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提高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与体力的活动。7.教育事业:当人类自由散在的教育活动变成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专门人员,规则规范和相应制度约束下进行的活动时,这种教育活动就变成了教育事业。8.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9.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
3、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10.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由一系列理论范畴所构成的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11.教育流派;教育流派是指具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富有说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占据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教育理论派别。12.教育思潮:教育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的教育意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思想潮流。13.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
4、的、道路的总体规定。14. 广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15.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16.教育观念: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育工作者或其他社会成员头脑中的直接影响人们的教育行为的教育主张、教育观
5、点和教育评价标准等17. 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说: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需要一个过程。18.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19.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为服务社 区,社 区依赖于学校 ,旨在促进社 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20.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
6、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21. 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师范教育是指按照教师的规范、标准培养训练教师的教育,主要是指教师的职前教育;教师教育则是统合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概念的新概念。22.人的身心发展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和谐发展。23.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4.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
7、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25. 教育优先发展: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26. 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有两个基本的特性:普遍性和强制性。27.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28.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者政党制订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指
8、导方针和行政措施,是人们为了规范教育行为而以国家或政党、政府的名义颁布的教育行为指南。29. 国家课程标准是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30. 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 治经济要求提 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宗 旨。31.教育规律是教育行为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甚至因其违反教育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阻碍了教育或人的身心发展而急需改变时,这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就成了教
9、育问题。32.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的机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33.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有一个共同点群体意识及行为准则,通过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的组织气氛,形成特定的学校文化。34.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 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35.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现代化在教育领域内逐渐实践、完成都历史过程。36.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概念,指社会的人们利用近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变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社会变革过程。37.社会是以共
10、同的物质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和。38.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与经别人给予帮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有一段差距,这种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39.社会化在社会学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化指的是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即儿童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广义的社会化是指“个体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适应社会生活的终身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与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40.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41.课程计划(原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
11、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42.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也称课本。43.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通过沟通和交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获得个性化发展,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44.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对课外活动、活动课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综合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为目的。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是面向社会生活,探究学习。45.咨询与指导的基本含义就是为咨询者和被指
12、导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46.学习指导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的指导。47.职业指导是指为学生的“生涯设计”提供帮助,引导他们学会寻找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48.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49教师从语义学上的意义是指“教师职业”之意,又有“教师角色“之意。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教师概念是指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特定的角色,以及与这些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各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系统。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教师是指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50.校内进修:在任教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的以改
13、革学校和教学实践为目的的教研活动。51.自我教育: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简答题1. 教育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2)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4)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5)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2. 在终身教育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哪些挑战?答;(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
14、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阶段和组织。总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必将极大地改变工业革命以来以学校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关系,因此改变学校的专属性和封闭性也就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3. 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1)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2)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3)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进行教育;(4)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4. 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答: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其功
15、能具体如下:(1) 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 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3) 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4) 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5.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答: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当个体已有水平与外部环境要求之间出现矛盾,使个体内部产生需要;当个体意识到这种需要并且客观条件允许时,需要转化为动机;在动机驱使下,个体制定目标,采取行动,最终满足需要,同时获得发展。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从而推动个体身心从低级向高级发展。6. 现代教学主要承担有哪些任务?答:现代教学的任务:(1) 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2) 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16、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7. 简述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答: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的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它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2)它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它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专业设置;(4)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8.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内涵。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其涵义包括:(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即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2)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即
17、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3)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即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9. 我国新课程与现行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根本区别。答;现有课程结构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设置过多且缺乏整合。而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打破了学科本位,以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0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有哪些?答;(1)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2)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整个教育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11. 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策略(
18、或可能性)是什么?答:(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规范。12. 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答:(1)主体意识增强;(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13. 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答:()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14. 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答;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
19、己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育和社会实际;()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基本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15. 简述教学的任务。答: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16. 简述当代学生观。答
20、:当代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依法施教的理念;()自我教育的理念。17.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答?()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 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18. 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答: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重视早期教育;()初等教育人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
21、度一体化 ,发展继续教育。19.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方而的改革有哪些?答: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包括:首先,删除了原有课程内容中艰深、晦涩、陈旧的部分,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其次,增加了与学生和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成分,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再次,放弃以往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尺度的界定,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20. 简述教育的本质特征。答:教育的本质特征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21. 现代学校的特点有哪些?答:学校
22、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教育逐步民主化。学校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开始携手并进。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发端。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22. 简述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答:未来的学校发展趋势为: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追求教育多样化。追求教育国际化。追求教育终身化。23. 学校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答:学校文化是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的无形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约束性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有个性的文化。24. 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答: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重视早期教育。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
23、长。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以终生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25. 简述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主要贡献。答:夸美纽斯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教育要适应自然,系统地论证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三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26. 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过程是什么?答:清楚(明了),这是静态中钻研阶段,就是清楚所应专心的活动。联合,这是动态中钻研阶段,是从一个专心活动进入另一个专心活动中。系统,这是静态中的理解阶段,是多种专心活动在审思活动中联合。方法,这是动态中的理解阶段。27. 简述布鲁纳的教学思想。
24、答:在教学内容上,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方法上,使用发现法。早期教育。重要因素。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28. 简述杜威的教学阶段论的内容。答: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之所在,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其他心智活动以及收集事实材料,提出假设;进行推理;检验假设。29. 简述宴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与乡村教育思想。答:其教育思想概括为“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所谓“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30. 简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社会政治经
25、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31. 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答:社会政治经济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目的。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政治经济结构决定着教育的结构。32.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答: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33.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答: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社会政治服务。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
26、。凭借教育制度,形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34. 简述教育的的文化功能。答:传递保存文化功能。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35.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答: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36. 简述教育目的的新特征。答:教育目的的融合性特征。教育目的的适度超越性特征。教育目的的类主体性特征。37.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贡献。答:皮亚杰认为,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用他与生俱来的一些基本行为模式对环境中的事物做出反应,从而获取知识。这种以身体感官的基本行为模式,可以视为个体用以了解
27、周围世界的认识结构(皮亚杰称之为“图式”)。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对教育的研究主要为三点:确定了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确定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确认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的个别差异性等。38.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机制。答:现实的内驱动力动机的形成,需要个体把需要与外在客观条件、自身的发展水平相结合。即只有客观条件允许,个体心理水平达到,个体才能觉察到欲求的存在,从而自觉地把欲求转化为动机,并确立行为目标,制定行动方案,调控目的行为,最终满足需要。39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答:一、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二、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
28、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四、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影响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五、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40. 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答: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41. 简述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答: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社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
29、巨大差异。环境因素对人影响的特点是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42.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答: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43.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核心。答: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本质核心就是: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全面发展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第二,全面发展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第三,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44. 简述学校教育内容的特征。答: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预定
30、性。学校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信息含量和科学的富于逻辑的排列组合。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还具有形成价值。学校教育内容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教育内容的构成具有连续性。45.简述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改革。答:纲要指出:“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46. 简述新课程改革中在课程内容方面改革的目标。答:纲要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
31、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7. 课程计划有哪几个部分构成?答:教学科目。学科开设的顺序。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48.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49. 简述教学的地位与意义。答: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手段。教学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50课程标准的内涵、框架是什么?答:课程标准的内涵课程标准只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
32、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它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行为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的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51. 教科书编写要遵循什么原则?答:教科书的编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教科书的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从其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学习
33、兴趣。教科书不是现成知识或真理的罗列,而是要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能力。教科书应是开放性的,能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出学生的情感。教科书的编写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教科书的编写要给教师留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余地。52. 什么是教学,教学的含义有哪些?答: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学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强调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综合或统一。二是明确了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沟通和交往的活动。三是指出了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53. 简述咨询与指导的内容。答:咨询与指导的内容包括: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心理
34、咨询与指导和休闲指导。54. 家庭教育有那些特点?答:家庭教育的先导性。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家庭教育的终身性。55. 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答: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56.简述社会教育的作用和特点。答:社会教育的作用社会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社会教育不仅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学校教育的严格约束性,他很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的限制,能更好地
35、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在时空上是天然联合体,学校教育不是个人成长过程的全部。社会教育的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57. 简述社区教育的功能、组织模式。答:社区教育功能:系统协调。环境优化。组织整合。管理监督。社区教育的组织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教育。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教育。58.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变化的方向与特点。答: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59. 教师作为职业人的特点。答:首先,作为职业人,社会对他们的行为有着很高的标准和严
36、厉而又多方面的规范。其次,教师作为职业人,其一言一行都应遵循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不履行就会给社会、他人带来灾难与伤害,也给自己带来痛苦。60. 利思伍德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三维模式。答:第一维,教师专业知能发展。第二维,教师的职业发展周期。第三维,教师的心理发展61. 教育如何满足学生的期待与要求?答:使学生达到基础性、发展性与创造性学力的统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价值观的引导。62. 当代学生观有哪些?答: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依法施教的理念。自我教育的理念。63.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答:“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37、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都表述和指称教师培养教育活动。区别在于,教师教育是终身性的,师范教育是阶段性的;从空间的维度上看,教师教育的空间可分成三大块:职前教育场所、入职教育场所、职后继续教育场所。教师教育体系是职前、入职、职后教育的统合。教师教育体系的职业前教育是一种教师职业资格教育,教育对象为准教师。师范教育是工业时代大批量生产的产物。教师教育是信息社会终身教育所要求的一种教育64.简述童年时期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教育。答:童年时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从发展速度上来看,童年时期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学生的身体缓慢生长,在心理上一般没有什么尖锐的自我冲突;从发展的性质上看,童年时期是儿童超越家庭范围进
38、入社会化的起始阶段,也是儿童因角色、活动、他人平衡家的多样化而引起对自我形象反思的开始时期。童年时期学生的教育:使学生热爱学习和学会学习是童年期教育的核心任务。教师应当把关心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体质作为重要任务。在学习方面,除教学内容外,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读、写、算和手工技能的训练和协调发展。对童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65. 简述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答: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进入少年期的学生,身心开始发生急剧变化 ,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强,心理上的“成人感”日益显露出来。少年期学生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加强少年的情感
39、、品德和理想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者的饿又一重要任务。论述题1. 谈谈你对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认识。答: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换言之,是学生的存在决定了学校的存在、教师的存在。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学校的一切活动、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学生的评价是衡量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判断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理解和熟练应用程度。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这也是其主体性的表现。对象的身心发展要因材施教。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每一个教
40、育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有、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2. 结合实际,从学校文化的功能这个角度,谈谈如何创建校园文化?答:学校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学校文化建设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学校文化中的物质层建设。物质层的学校文化的建设主要指学校校园环境建设,要求创设和谐良好的学校氛围,使学生在校园中生活和学习有一种美的享受。第二,学校文化制度层的建设。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在强制性的规章制度中,保证全校师生的切身利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三,学校文化的精神层建设。精神层的建设主要指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
41、念的建设。对精神层面的学校文化建设,要采取正面说理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重视每个人的价值,尊重每个人的人格,使学校的集体形成共同创造良好学校文化的氛围。3. 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答:当代社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已由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资源、资本竞争演变成当今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这些竞争聚焦于一点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优先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关键。4. 依据终身教育思想,谈谈你对自己正在参与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的认识。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主张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
42、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性要求。认为终身教育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包括了教育在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所有有机联系,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们为变化做好准备,最终目标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去构建美好生活,即使一个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和符合生命真谛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个人与现代社会的现实性所规定的生活。5. 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什么?答: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科技的发展愈发突飞猛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的实质是科
43、技与人才质量、数量的竞争,社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和综合国力。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个体与国家的创新能力,特别是提出新问题,找出新方法,增添新价值的能力。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要想在21世纪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在教育上确立“学会关心”的主题。追求教育终身化,构建学习社会。21世纪,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迫使人们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人们注定要活到老学到老,使终身教育成为各国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之一。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教育的国际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打破封建、闭锁的落后状态;二是在人才培养规格
44、上,注意国际性。6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发挥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答:首先,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精神状态与需要、兴趣、目的等倾向性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其次,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活化并创造新的教育资源。再次,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建构能力相匹配。7.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答:一、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精神状态与需要、兴趣、目的等倾向性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其次,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活化并创造新的教育资源。再次,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建构能力相匹配。二、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效果的大小,与教育自身的条件也有很大
45、的关系。这些条件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精神条件等。三、家庭环境因素。影响教育的家庭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的人际氛围等。四、社会发展状况。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不存在离开社会的教育,也不存在离开教育的社会。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所提供的条件和背景中进行的,无不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打上社会时代背景的印记。影响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条件,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进步程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等。8.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把握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答:(一)实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
46、方针是“三个面向” 邓小平同志有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应成为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指导方针。基础教育要迎接新世纪挑战,承担起基础性的任务,就必需首先深刻地把握“三个面向”的内涵,然后在教育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二)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指导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从素质教育总的目标出发来具体制定的,体现了国家的基础教育的总的教育目的。(三)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观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这
47、一培养目标深刻地反映了新时代的价值观,是新的时代精神对人的发展要求的集中展现。9.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学会学习的思想内涵。答:1、学会认知 “知”在这里不仅是指“知识”,它远远超越了从学校教科书和教师课堂讲授中汲取的知识,而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切认识的对象,既包括人类自身及其主观世界,又包括自然、社会等外部世界。“认知”不仅是指学习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学会认识,学习各种社会规范,掌握学习的工具、求知的手段。学会认知就是“学会学习”本身。学会认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掌握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学会认知,不能在
48、学校教育中一次完成。“求知”将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之间无数次反复、不断“完成”而又重新开始的过程。 2、 学会做事 学会求知和学会做事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前者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后者则旨在改造世界,是典型的“知”与“行”的关系。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学会做事”突破了传统的“做”的狭隘理解,具有了新的含意:学会做事,将从传统意义上的掌握某种劳动技能,转向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能力;学会做事,不仅指获取智力技能,而且指培养社会行为技能,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矛盾、管理人的群体等能力;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以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的科学 素质为基础,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在工作中的革新能
49、力。 3、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是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有着深刻的内涵。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做到“设身处地”、“由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就是要学会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学会共同生活,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学习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学会共同生活,主要不是从书本中学习,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经验。 4、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
50、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学会生存,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脚际、亲合、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总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10. 结合实际,谈谈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新理念。答:我国的教科书编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教科书的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从其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教科书的内容要尽量选择儿童熟悉的,不要过于抽象和深奥。2、教科书不是现成知识或真理的罗列,而是要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活动,通过自己
51、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参与,或同化或顺应,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3、教科书应是开放性的,能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教科书的编写,应注意创设造成问题情境的说法、事例并布置要解决的有疑惑的任务。4、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学生的情感。目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使之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教科书的编写要考虑到这一方面,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5、教科书的编写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6、教科书的编写要给教师留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余地,给教师一个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自己的知识经验投入到教学中去的空间。11.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答:教育观念滞后,
52、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育和社会实际;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基本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12. 结合实例,论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影响。答: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
53、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效的解决组内冲突,共同完成任务,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13. 结合实际谈谈你队教学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新使命与任务的认识。答: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在教学中,基础知识和
54、基本技能是基础学力的核心,是学生适应社会、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基础。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学习动机,激发并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愉快感、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教学中,不仅要继续关注语言、数理、逻辑等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使这些潜能在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智力组合中蕴藏的潜能,使每个学生的智力结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完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追求新知,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55、,使灵活的发散思维突破习惯思维的定势,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的形成。学生的态度形成不仅指学生学习的态度与学习的责任感的形成,更指一种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心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14. 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何在?答: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培养学生综合研究能力为目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致用的体验性活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第一,综合实践活动
56、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各种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实现理性认识的饿巩固和升华。学生通过走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方式,能够增长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第二,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加强了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使得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寻求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和空间多样化,学习方式情趣化、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融入到完整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丰富的生活体验。第三,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学生的服务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
57、生通过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社会观念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同时,形成公民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能力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15. 结合实际,论述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有哪些?答: 其重要性为:一、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搞好三种教育的协调与配合,是整体化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二、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增强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社会责任感,统一组织好社会教育的工作,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从而切实作好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在方向上的协调一致工作,在我国应予高度重视。三、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程度越高,对教育活动的认同程度也越高,教育的效果也就越好,反之亦然。1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师的“伴奏者”、“协助者”、“促进者”、“领导者”职能的认识。答;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教师做“伴奏者”: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房屋买卖合同: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购房权益、交付时间等详细约定
- 2024年标准油漆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科研成果保密合同
- 正装复合模装课程设计
- 2024年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完善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要求计划
- 商城服务员工作总结
- 安防行业顾问工作总结
- 分析仓库工作中的服务意识计划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之主谓一致
- 2024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 重度子痫前期产后护理查房
- 制作课件wps教学课件
-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附解析
- MCN机构签约合同范本
- 解读智能问答系统研究
- 2024年沪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习题
- 2024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中国移动-AI+智慧城市安全解决方案白皮书2024
- 前台文员的工作灵活性与适应能力计划
- 2024版【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