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0青山不老教案20* 青山不老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选自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本文语言简练、构思精巧、内容清晰,以“青山不老”为主线,以“我”采访为视角,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环境的险恶和生活条件的艰辛,坚持植树造林十五年,最终创造一片青山的感人故事,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本文虽篇幅短小,但内容层次分明,内容清晰,结构紧密。开篇就展现了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接着介绍这条美丽的山沟所处的大环境之险恶和院子里的小环境之艰辛,与开头呈现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讲述了不起的奇迹埋下伏笔。再接着用一连
2、串的数字讲述奇迹的了不起,通过老人的话感受到了老人对植树造林的坚持与热爱,为理解“青山不老”做铺垫。最后以“青山是不会老的”结尾,首尾呼应,突出主题。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教学重难点】 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教学准备】
3、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我们祖国的晋西北,有一位老人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这节课我们跟随记者梁衡,去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梳理问题:为什么说“青山不老”?我们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设计意图】教师以谈话的形式设置悬念,导入课题,引发阅读期待。接着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梳理核心问题引导阅读,体现以疑促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板块二 初识
4、老人,了解故事 1.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填写信息表。课件出示:人物 老人 年龄:81岁 外貌特征: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生活地区:中国晋西北 主要事迹 在中国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资助村民 3.借助卡片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预设: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4.小结:本文可采用“人物+事件+关键词”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采用人物信息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体感知的阅读能力,又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板块三 聚焦“环境”,感
5、受“奇迹”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课件出示: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_”画出相关句子。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用“ ”画出相关语句。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点拨: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思考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应重点关注哪些语段。3.引导交流: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板书:奇迹) 课件出示: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1)思考:读着这段话,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学生交流对数字的理解) (2)联系生活比较: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350多个操场那么大。(3)指导朗读: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十五年的艰苦岁
6、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苍翠。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奇迹吧! (4)过渡: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老人创造的这片奇迹青山?(板书:青山) 课件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思考:读着这样的青山,你的脑海里会出现哪些词语?(郁郁葱葱、茫茫林海、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巨
7、树参天、绿波翻涌) 联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绿洲”。(板书) 教师指名读,学生自由练读,齐读。语文要素 4.合作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1)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语文要素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条件 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关键词句 山沟的大环境 (险恶) 地理环境 大风肆虐,“怪物”盘踞。历史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院子的小环境 (艰苦) 生活条件 三间房,一个人。(简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俭朴、单调) 三个典型事例 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去城里享福,他不走。(2)引导推测
8、:十五年了,老人经历的风风雨雨,又何止这三件事!他还会遇到怎样的事?(指名学生交流) (3)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笔墨来写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院子里的小环境? (4)指名交流。教师点拨:用大环境和小环境的侧面描写衬托老人创造奇迹之难。5.小结:是啊,就是这样一位瘦弱的老人,在大环境如此之险恶、小环境如此之艰苦的情况下,坚守了十五年,在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的晋西北,创造出了一块绿洲,这位了不起的老人,创造出了伟大的奇迹! 【设计意图】紧扣文前导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发现“奇迹”;再让学生合作探究,提取信息,完成表格,理解“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自读自悟和合作探究中,不断丰富阅读感
9、悟,同时发现侧面衬托的表达方式,领会表达内容与形式的秘诀。板块四 对比阅读,理解“青山不老” 1.昔今对比,读懂“青山不老”的含义。(1)教师引读:这条山沟以前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男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补充关于土地沙漠化的相关资料。(3)思考:你由此想到哪些词语?(黄土高坡、狂风肆虐、沙尘满天、寸草不生、毫无生机) (4)教师引读:如今,这又是一片怎样的青山?(女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 (5)教师引导:你想说点什么? (6)出示课文结尾,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件出示: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7)质疑:读
10、了这两句话,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预设:“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8)理解“青山不老”的精神与品格。预设:“青山”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象征着老人的高贵品质、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不老”则是说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下的这片青山以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教师相机板书:精神永存。2.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预设:(1)结合课文内容,从老人品格的角度来谈题目的妙处。(2)结合表达方法,从借景命题的角度来谈这个题目的妙处。点拨:“青山不老”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人
11、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这个题目还包含了作者对老人的感谢、敬佩和祝福。3.回归单元主题。(1)出示单元主题和阅读提示。课件出示: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2)男生读单元主题,女生读文前阅读提示的句子。(3)总结: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让我们学习这位八十一岁的老人,用自身的双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绿色常驻每一个人的心中!(齐读课题) 4.布置作业。(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思考编者的用意。(2)阅读:我是大山的儿子克鲁伦河畔的植树老人。【设计意图】以联系和比较的方式,在“另一种东西是什么”的叩问下,促
12、发学生思辨“青山不老”的表层及深层含义,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老人与青山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最后又回归单元主题以及本文的阅读提示,进一步理解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板书设计】 19* 青山不老 青山 奇迹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 精神永存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选自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本篇课文被安排在第六单元第三篇的位置,以略读课文的形式出现。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
13、,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体现略读课文特点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合作探究学习,将课前阅读提示分解成几项学习活动,有条理地组织和推进。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感受老人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形成结构化效果。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记载(zi zi) 险恶(w ) 归宿(s xi) 不禁(jn j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不( )不( ) 不( )不( ) 不( )不( ) (
14、 )( )共存 日月( )( ) 三( )五(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作者是( ),他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_ _。2.课文先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 )。接着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一是山沟的大环境的恶劣险峻,衬托( );二是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 );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 );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1.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2.它写得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一、 zi 载人 可恶s 星宿 jn 禁止 二、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明)不(白) (山)(川)共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14930.2-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剂
-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电影摄影技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国际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合同书
- 中对照装饰施工合同
- 尾矿库工程承包合同
- 客厅吊灯灯具买卖合同
- 衣柜购销合同
- 并购居间服务合同
- 南开一模试题及答案物理
- 茶叶生产关键影响因素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施工质量奖惩考核实施细则
-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阿喽喽》教学设计
- 2025年入团考试练习试题(100题)附答案
- JGJ/T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钢管和管件选用规定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3》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幼儿绘本故事之十二生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