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电信XX本地网2008-2010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提纲_第1页
江西电信XX本地网2008-2010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提纲_第2页
江西电信XX本地网2008-2010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提纲_第3页
江西电信XX本地网2008-2010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提纲_第4页
江西电信XX本地网2008-2010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西电信XX本地网滚动规划提纲(2008-2010年)XX市电信分公司完成日期: 2007 年 月 目 录第一章概述41.1XX市概况41.2业务和网络发展现状51.3近两年业务和网络发展的总结51.4上一年规划执行情况51.5规划期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规划方案6第二章业务发展需求分析72.1电信市场情况72.2竞争环境分析72.3业务发展分析72.4业务对网络的需求分析8第三章本地核心层网络发展规划93.1电话交换网93.2城域骨干网133.3本地中继传输网173.4数字同步网23第四章接入层网络发展规划244.1现状及存在问题244.2需求预测314.3发展思路和策略354.4规划方案384.

2、5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424.6农村通信网络发展规划44第五章无线市话发展规划475.1现状及存在问题485.2定位和发展策略495.3业务需求预测505.4规划方案505.5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51第六章本地增值业务网络516.1现状与存在问题536.2业务需求预测556.3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556.4规划方案576.5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57第七章基础设施和管道发展规划587.1电信机楼587.2分支机构607.3营业厅617.4管道617.5投资及结构分析63第八章号码资源规划658.1现状以及存在问题658.2编号计划65第九章建设项目和网络能力汇总669.1各专业网络建设项目汇总669.2

3、网络能力汇总669.3集团要求填报表格66第十章家庭客户网络解决方案6610.1概 述6710.2家庭客户业务及网络支撑现状分析6710.3家庭客户业务整体发展思路及需求分析6910.4网络支撑能力需求分析和网络解决方案7010.5面向家庭客户投资分析和重点建设项目72第十一章政企客户网络解决方案7211.1概 述7211.2政企客户业务开展及网络支撑能力现状分析7311.3政企客户业务发展总体思路及需求预测7411.4网络支撑能力需求分析及网络支撑方案7511.5面向政企客户投资分析和重点建设项目7611.6园区专题77第一章 概述1.1 XX市概况简单描述本地的经济及人口变动情况。 地理环

4、境:地形、面积、行政区划等; 人口方面:人口总数及构成比例,如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家庭户数、年龄构成等; 上述各种因素对电信业务发展及网络建设的影响。对城市发展规划、当地政府在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及其对电信业务发展、网络建设的影响进行适当描述。填写表1-1 2006年基本情况概况。表11 XXX市基本情况表单位有效地理面积(KM2)生产总值人口信息2006年实现值(万元)未来3年预期增长率(%)常住人口数(万人)流动人口数(万人)城镇人口占比(%)家庭户总数(万户)市本埠XX县XX县。合计1.2 业务和网络发展现状1.2.1 业务发展现状对本地网的业务发展进行总体描述和分析。主

5、要内容应包括业务整体结构、用户及收入构成情况以及最近两年的变动情况。1.2.2 网络发展现状对本地网的网络发展现状进行总体性描述,包括核心层和接入层各主要专业网、增值业务网的网络能力等内容。1.3 近两年业务和网络发展的总结总结近两年本地网在业务和网络发展方面的主要思路和经验;对目前业务和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4 上一年规划执行情况1.4.1 上半年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回顾与分析2007年上半年业务发展的总体情况。主要内容需包括: 业务量和收入指标完成情况、与原规划指标的对比分析; 投资指标完成情况、与原规划指标的对比分析; 经验及原因总结,目标修正。表1.4.1-1 业务发展完成情况

6、分析(2006-2007年)表1.4.1-2 投资完成情况分析(2006-2007年)1.4.2 2007年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请分专业说明2007年规划核准项目实施情况,并与原规划进行对比描述,对差异较大的专业(项目的变更、方案和建设规模的重大调整等)、项目应具体分析其变更的原因、建设方案、规模及投资等。1.5 规划期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规划方案总体上论述规划期内 本地网络发展的主要思路、重要举措和重点投资方向。说明规划期内主要规划方案(此处规划方案是后面相关章节中具体方案的提炼)。填写表 1.51本地网业务收入汇总表。表附表3业务发展目标汇总表、附表4网络能力发展目标汇总表、附表5 规划投资汇总表

7、。在文字描述的基础上填写附表1本地网络规划投资、附表2本地网络能力。如果需要可增加相应表格。)第二章 业务发展需求分析2.1 电信市场情况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策环境,描述本地电信市场现状,分析和预计未来业务趋势。从总体、区域、产品、业务等维度,分别对用户数、ARPU值、业务收入及占比(贡献)等方面进行描述。用文字简要描述本公司业务基本情况及市场占有情况。2.2 竞争环境分析从客户和业务角度,对企业在市场中整体竞争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主要内容包括:各竞争主体的主要产品和业务、竞争策略、优/劣势分析;整体竞争态势及变化趋势分析;本公司下一步的应对思路及策略。同时应简单说明一下客户流失

8、情况,并做相应分析。用文字对本地区整体电信行业市场进行简要分析。各分公司应调查了解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产品网络情况并加以描述和分析,比如:移动、联通、网通、广电的宽带网络情况、市场竞争策略,铁通的有线电话网情况及竞争策略,移动、联通在农村的移动网络情况及竞争策略等。2.3 业务发展分析2.3.1 总体思路结合集团公司和省公司战略目标,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2.3.2 业务发展重点根据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分别从业务(产品)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客户需求、投资效益等方面对客户发展重点、业务发展重点和区域发展重点进行分析;根据集团公司的业务转型战略,对增值业务、

9、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我的E家等重点业务进行分析。2.3.3 业务发展目标根据前面确定的业务发展重点,对客户发展潜力和收入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和预测,主要内容应包括:固定电话、小灵通、宽带用户发展预测;话音收入、非话音收入、增值业务收入、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我的E家等重点业务收入预测。填写规划期内各年度的业务指标,包括业务收入指标、业务量指标和通信发展水平指标。具体表格参见表2.3.3 本地网滚动规划业务指标表。2.4 业务对网络的需求分析本节内容作为业务分析与网络规划的衔接,由市场和网络规划人员共同完成。2.4.1 区域通信对网络建设的需求分析结合本地网业务发展的特色,分析不同区域的通信特征以

10、及对网络建设的需求。2.4.2 市场规划对网络发展的需求结合业务发展重点和目标、规划期内各项业务发展指标等,分析要保证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对网络建设和发展提出的要求,可从各专业网的角度提出需求。第三章 本地核心层网络发展规划3.1 电话交换网本章的话音业务网包括PSTN、软交换网络及其网管系统的发展规划。本章应重点说明固网智能化改造及软交换引入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业务开放能力的提升及开放业务的需求。小灵通的HLR与固网的SHLR融合的需求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及我的E家等VOIP业务开放对网络带来的影响和需求。3.1.1 现状及存在问题景德镇两个纯汇局购建于2005年7月采用中兴设备,分别

11、位于珠山局十楼和广场局四楼,版本V311RT7,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分担本地网所有话务。目前珠山纯汇局交换机容量达到电口368个2M,光口126个2M,共计494个2M,已使用用439个2M,端口利用率达88.87%;广场纯汇局交换机容量达到电口160个2M,光口315个2M,共计475个2M,已使用387个2M,端口利用率达81.47%。景德镇网关局采用深圳华为的128模C&C08交换设备,信令点编码为0F1039,软件版本号为V610R5008PACK1。网关局现有容量414个2M(有18块E16板和2块光板),目前已使用320个,其中与长途局开通21个系统,与珠山纯汇、广场纯汇各开有74个系

12、统,与移动、联通、铁通、吉通、网通等其他运营商共开有136个系统。在信令网方面,网关局共有信令链路44条,已用26条,与景德镇LSTP的两个平面分别开通2条链路,与景德镇长途局也保留2条链路。网关局不仅承担着与其他运营商互联的任务,与各运营商之间都开有直达链路和电路,而且还作为第二长途汇接局使用。2006年,在珠山局新建一套SG/TG,在广场局新建一套TG,各作为景德镇本地网软交换与现有固网互联节点,将30%省内长途话务通过TG分流到NGN网络。并分别在香江接入网和乐平接入网各新建一套AG(MSG7200),在珠山局新建一套MSG5200设备,做为软交换在景德镇本地网的商用试点。网关局长途局珠

13、山纯汇广场纯汇珠山SHLR珠山TG/SG广场TG广场SHLR广场珠山官庄浮梁IMS新厂乐平cc08乐平DMS乐平ZXJ10智能网IGW移动卫通铁通网通联通网关局珠山纯汇广场纯汇长途局表3.1.1-1汇接局设备容量统计表表3.1.1-2 软交换设备现状统计表表3.1.1-3 网间接口局设备配置现状表景德镇市长途交换机建于1999年,采用上海贝尔公司的S1240机型,目前的软件版本为CHB2,交换机总容量为361个2M,使用了298个2M,端口占用率为82.54%;负责汇接本地网内、浮梁县、乐平县市长途出/入局话务,其中至省内直达开100个2M,纯汇局104个2M,网关21个2M,至骨干TG30个

14、2M。信令链路的工作方式采用了准直联方式, 并且TS与SSP合设,做为省内SSP现已开通的智能业务有200,17908,17909,AD广告等,处理能力8CAPS。表3.1.1-4省SSP配置情况景德镇SHLR建于2005年,采用了中兴设备,软件版本均为v3.00.46.p4.br,覆盖景德镇本地网全部用户,配置容量120万户。2006年小灵通HLR与固网SHLR进行了融合,设备分别安装在珠山十楼与广场四楼。3.1.1-5用户数据库现状及规划。填写下表:交换核心层能力现状表设备能力指标全市合计核心层SS设备机型网络容量(万)实占率TG设备机型中兴网络容量(万)96个2M实占率20.83%SHL

15、R设备机型中兴网络容量(万)120实占率23.43%PHS HLR设备机型中兴网络容量(万)40实占率39.36%PSTN汇接局设备机型中兴网络容量(万)969个2M实占率85.24%独立PHS汇接局设备机型中兴网络容量(万)124个2M实占率83.89%网间接口局设备机型华为网络容量(万)414个2M实占率77.29%独立SSP设备机型S1240网络容量(万)361个2M实占率82.54通过对景德镇市本地交换网的现状分析,得出目前景德镇电信本地交换网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第一、在交换机型问题上,现有网上还存在着不少的局所交换机设备较老旧,如广场、新厂、乐平还存在北电的DMS100交换机,北电

16、厂方已经停止传统交换机的开发,板件返修时间长,故障响应时间长,单板价格昂贵,新业务开展困难,运营成本较高。第二、景德镇本地网软交换在珠山局有一套TG+SG,但随着软交换试商用后,用户数增多,从安全角度出发,建议设置两套SG,即在广场局TG增加SG功能;第三、新增的中兴T64G(CE)只能做冷备份,使得软交换的安全性降低。建议在CN2上增加千兆口,使得中兴T64G(CE)有双路由上联CN2。第四、随着软交换的建设,省内长途话务将逐步分流到NGN网络来承载,需适量地增加纯汇局与软交换的中继电路;第五、随着其他运营商的用户增加,网关局中继资源已很紧张,根据话务量扩容网关局的中继电路;第六、目前网上中

17、继端口主要是2M端口,与高速率传输的技术发展以及软交换网络建设不相适应,不但造成传输配套设施的不经济,而且大量的DDF架和线缆不利于维护和建设。规划期内对于网上有规模的中继建设应尽量采用STM-1光口。第七、固网智能化实施后,解决增值业务开展困难的先天缺陷,实现混合放号、移机不改号等新业务,但目前用户数据没有完全上收,端局仍保留了用户呼出权,闹钟等基本新业务,只有号码变换类业务、彩铃和停复机才在纯汇进行触发上SHLR进行查询。规划期内将逐步实现用户数据全部上移至SHLR中集中管理。3.1.2 业务需求预测1)定量分析结合电话用户数以及纯汇局的历史话务量,对汇接局话务量进行预测,并说明预测方法和

18、主要参数。如预测2008年话音的话务量有所下降,则需要对各端局到纯汇的中继电路进行一定的调配。接口局的设置,需要进行规划期内本地网互连互通话务量的预测,并说明预测方法。分析固网智能化后本地网开放的业务,对SHLR进行业务量预测,并且从业务开展、网络发展等角度分析用户数据库融合需求。请说明规划期内交换及软交换网管的需求。汇接局的话务量预测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加权。方法一:根据交换用户数的预测结果计算纯汇局的话务量(权重:0.2)话务模型的取定:每用户平均忙时话务量:0.02Erl;纯汇局与长途、网关的话务量总数按端局总话务量的50考虑;方法二:(权重0.8)采用“表3.1.2-1

19、汇接局话务统计及预测表”统计的现网的话务量,结合汇接局的历史话务量,预测规划期汇接局的话务量。请填写:表3.1.2-1汇接局话务统计及预测表表3.1.2-2网间话务统计及预测表2)定性分析1、是否有采用软交换网络提供语音、视频、多媒体等宽窄带融合业务的需求,软交换网络在支持宽窄带融合业务方面需要如何配合解决?2、号码百事通、商业呼叫中心等业务的发展对交换网络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如:IP接入方式对软交换互通的要求;转接业务采用的方案,对汇接局产生的影响,需要网络如何配合解决?3、规划期需要新开放的固网增值业务对交换网络的能力要求,需要网络如何配合解决?4、规划期内VoIP业务的推广策略,对不同客户

20、和场景的应用,以及与宽带、信息、多媒体捆绑融合的需求,需要网络如何配合解决,如:对软交换(SS)的处理能力、设置方式要求等。5、请说明规划期内交换及软交换网管的需求。3.1.3 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针对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网络发展指导意见的精神,提出规划期内本地电话交换网核心层的网络发展思路,提出具体的发展举措与规划期内的实施步骤。采用网络组织图形式说明规划期末的网络架构。根据话音业务网络存在的问题,说明各分公司的主要解决思路及重点举措。包括:1) 固网智能化后交换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如:话务汇接方式的优化调整、SSP业务触发方式的调整、交换局点的优化及更新改造等;2) 软交换网络的发展演进,

21、如:软交换网络结构的优化调整、分流长途话务的情况、软交换在端局和关口局层面的应用、宽带域用户的网络组织方式、如何向IMS网络演进等;3) 固网、PHS用户数据库的融合,如:SHLR与PHS HLR融合的思路、融合后将开放的业务、如何向统一的用户数据库演进等;4) 网络安全措施,如:交换网络应急保障措施、软交换网络安全冗灾策略、SHLR安全备份策略等。请说明规划期内交换网管系统、软交换网管系统发展思路。采用网络结构图的方式说明规划期末网络结构。3.1.4 规划方案依据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说明规划期内网络规划方案结论、建设规模,在考虑建设规模的时候,首先考虑现有资源的调配利用。1)纯汇局中继规

22、模的计算根据业务预测一节中计算得出的话务量的需求,计算出汇接局的中继需求,考虑以下参数:每中继话务:0.4Erl(0.4Erl为正常情况下,当另一个汇接局瘫痪时,承担全部话务则为0.8Erl);端口利用率:95%;(考虑现在纯汇的中继需求不高,只需要预留少量的调配电路);扩容中继=所需中继-现网中继-调配中继网关局中继规模的计算:2)网关局根据业务预测一节中计算得出的话务量的需求,计算网关局的中继需求中继计算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网关局网内话务按每线0.4erl,5%的中继冗余;网外话务按每线0.6erl,20%的中继冗余计算所需中继数(与现网开通的网间中继进行比较,如果计算结果更小,则取实开中

23、继数)请填写:表3.1.4-1汇接局设备扩容需求表表3.1.4-2 网间接口局扩容表表3.1.1-5用户数据库现状及规划请说明规划期内交换网管系统、软交换网管系统的建设方案。3.1.5 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分年度说明规划期内本地交换网核心层以及交换网管系统的建设项目和投资估算。3.2 城域骨干网本节应重点说明城域骨干网现状、主要存在问题、规划期内的主要建设方案及投资估算。为促进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有效支撑软交换、企业互联、IPTV、全球眼、新视通等关键业务的开展,规划期内,宽带网络的发展重点是加大宽带网络覆盖、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的业务支撑能力。各本地网应根据本地市宽带网络的现状和宽带/融合业

24、务发展的策略和需求,重点说明本地市宽带网络的发展建设思路和重点实施举措。城域骨干网的规划建设规模应提前一年建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即08年建设内容满足09年的业务发展需求,依此类推。3.2.1 现状和存在问题3.2.1.1 现状本节主要描述截止到2007年6月底的网络现状,2007年在建工程不考虑。画出城域骨干网拓扑图,要求图中必须包括BRAS、SR以上本地网数据设备(含BRAS、SR),注意图中应详细标明链路带宽(2.5G、GE或FE),与IDC的连接、与CN2的连接应包括在内。用文字简要说明说明城域骨干网现状,包括城域网与CN2/ChinaNet的连接及连接类型、层次结构、节点设置等,并

25、用文字总结IP城域骨干网的设备类型组成,包括骨干路由器、BRAS、SR设备。用文字重点说明BRAS/SR配置和部署原则(如BARS配置用户数、在线比、在线平均带宽、SR部署策略等)。设有SR的地区须说明SR下挂主要业务、用户、平均带宽等情况。用文字简要说明各个节点网络运行情况:端口利用情况、网络流量、链路带宽利用率(峰值和平均值)、流量增长,结合流量统计报表和流量趋势图展开分析,请给出相关分析结果。并请填写以下表格:表3.2.1.1-1 IP城域网路由器现状表(含骨干路由器与业务路由器)表3.2.1.1-2 宽带接入服务器现状表表3.2.1.1-3城域骨干网各链路现状表表3.2.1.1-4 城

26、域骨干网各链路带宽占用详表3.2.1.2 存在问题本节主要描述2007年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2007年工程中考虑解决了的不用描述。根据IP城域网现状情况,分析城域网各层次设备对业务的支持能力,如城域网与CN2的对接进展、QoS的部署和提供能力、精确绑定的实现情况、用户/业务的可管可控能力、宽带网络覆盖程度(包括xDSL、LAN、WLAN等)、网络安全性等,说明现有网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说明城域骨干网在满足政企客户、家庭个人客户和农村客户的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 网络层次结构2、 网络业务功能支持 3、 BRAS/SR布点 4、 资源利用率5、 网络运行效率和链路冗余安全

27、问题6、 网络管理手段、路由策略等,现有网管系统的功能模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3.2.2 网络需求分析及流量预测一、定量分析宽带承载的业务主要为宽带接入业务、IPTV业务、城域网承载的视频监控业务、IP VPN业务等。按业务接入控制点分区分年对网络设备流量、中继带宽和出口带宽的预测,并结合图表方式用文字对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大客户、高等级业务流量单独预测,并由此测算出到CN2的带宽流量,同时注意城域网SR直联CN2的PE之间的流量。二、定性分析针对宽带业务的发展策略和承载需求,分析网络性能、容量、功能等方面的需求。1、 分析我的E家客户品牌业务特性,如多帐号、多SESSION、多业务等特性对网络设

28、备性能、QoS能力等方面的需求。2、 从宽带差异化及规模发展、融合业务发展等角度,分析对家庭网络、终端、IP承载网容量、宽带网络覆盖、QoS实施等方面的需求。3、 同城互联和跨城域网VPN业务发展对城域网设备性能、MPLS/DiffServ部署、与CN2业务对接等方面的需求。4、 分析视频监控、新视通业务特性,如业务流的对称性、业务质量等对业务接入、网络容量、QoS等方面的需求。5、 分析软交换业务的网络能力需求,包括接入、可靠性、业务质量保证等方面。6、 说明本地市IDC业务的开展情况,分析其实施业务质量保证方面的需求。7、 说明宽带业务的发展对网管及业务支撑系统提出的新需求。3.2.3 网

29、络发展目标及重点举措请给出规划期末本地市城域骨干网的目标结构图。请说明规划期内本地市城域骨干网的发展思路和具体实施策略,包括网络的多业务承载能力支撑(包括家庭网关和网络侧)、网络优化扩容思路(如BRAS/SR/汇聚交换机的部署布放原则等)、对P2P业务流量的对策、网管系统建设思路、新技术新设备(如大容量设备、高带宽链路等)引入策略、网络安全部署(如流量清洗)、与CN2业务对接的建议等。随着“我的E家”业务的逐步推出,请根据本地市家庭网关的推广和具体使用效果,提出对家庭网关设备、业务或管理平台定制等方面的发展思路;说明本地市对今后网络侧的优化改造有何具体的计划或思路,包括QoS部署、SVLAN部

30、署、后台支撑系统改造、认证方式等。请说明本地市对软交换、宽带差异化、IPTV、全球眼、新视通等业务的IP网络承载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包括可靠性、保护、业务质量的QoS保障等方面。3.2.4 规划方案、投资估算及性能提升分析根据本地市情况和业务发展目标,从网络规模和网络对业务的支撑能力两个方面,提出规划期内(2008-2010年)的规划建设方案,包括网络优化调整、网管系统建设、业务支持能力部署、扩容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等。请填写表3.2.4 IP城域网扩容表说明规划项目实施后,网络规模、业务支持能力等相比上一年有了哪些程度的提升,填写以下网络性能对比分析表。表3.2.5 IP城域网络性能提升分析表

31、网络性能2007年2008年备注支撑宽带并发用户数(万个)BRAS台数SR台数其中与CN2互连的SR台数BRAS上行总带宽(Gbps)SR上行总带宽(Gbps)城域网出口至ChinaNet总带宽(Gbps)城域网出口至CN2总带宽(Gbps)宽带用户帐号精确绑定率3.3 本地中继传输网本节应重点说明传输对于软交换、3G、IP城域网等业务网络和大客户的统一承载能力,充分考虑宽带网络大发展对中继传输网络提出的大带宽需求,并提出相应解决思路;考虑中继层面对MSTP功能的支撑;考虑传输网与数据网协调发展;考虑网络自身的平滑演进。(中继层面不考虑3G电路预留)。3.3.1 现状及存在问题3.3.1.1

32、中继光缆网现状1、现状说明本地中继光缆网的网络结构(含光缆物理路由的备份保护机制)、皮长公里、纤芯公里,中继光缆平均利用率及光缆运行质量等。 本地中继光缆共计皮长公里,芯公里,纤芯利用率为。请填写表3.3.1.1。注:对于目前中继光缆和接入光缆难以区分的情况,可以在此统一描述。图3.3.1 本地网中继光缆网络结构图表3.3.1.1-1:本地中继光缆现状表.xls。请提供本地网城区中继光缆及市至县中继光缆路由现状图。2、存在问题分析对本地中继光缆网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应重点关注在网络结构、网络安全、网络能力、运行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市区中继光缆结构是否和IP城域网,市区中继传输设备

33、网络结构相符合,是否存在低速业务直接占用光纤的情况,并具体说明,另外,根据表3.4.1.1-1资料,指出光缆资源紧张的段落。2、对于跨距较长的市到县中继光缆(现在一般均已开通波分系统),如空余光纤少于4芯时,应分析在此段光缆上开通所有业务系统情况,是否存在数据或PDH等占有情况,有无调开部分业务系统的可能,腾出被占用光纤。3、建议中继层面光缆不与接入层混用,若有此类情况,在充分利旧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规划期内是否有对本部分中继光缆改造的考虑。4、重要段落光缆、进出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县级以上节点(交换、数据、传输各专业)是否存在单一光缆链进出局或假光缆环的安全隐患。3.3.1.2 中继传输系统现

34、状1、现状对本地中继传输系统进行总体介绍。说明本地中继传输系统网络结构(分层描述)、主流厂家设备情况、对业务的支撑情况、传输资源利用率、网络组织调度管理能力、运行质量等。本地中继传输等效2M系统容量个,平均时隙利用率,等效2M系统占用个。(分不同端口分别描述端口使用情况)请填写表3.4.1.2-1。图3.3.1.2-1 本地网SDH中继传输系统网络结构图图3.3.1.2-2 本地网WDM中继传输系统网络结构图(放在一张图上)表3.3.1.2-1:本地网中继传输系统现状表.xls表3.3.1.2-2:本地网中继传输节点槽位资源表.xls表3.3.1.2-3:本地网端局中继传输端口资源及占用情况分

35、析表.xls2、存在问题分析对本地中继传输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应重点关注在网络结构、网络安全、网络能力、网络管理及调度、运行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继传输网络网络层次分层或扁平化,是否存在独立的核心调度层、汇聚层面(分层)或核心节点和汇聚节点统一组环(扁平);江西电信各本地网中继传输原则控制在2层以内(核心层、汇聚层)。(2)本地中继传输网核心层节点名称、数量、核心节点间等效传输容量(以等效2M统计),是否和业务网核心节点匹配;分析现有核心节点设备的处理能力情况(提供设备高、低阶处理能力,设备总业务槽位、空闲业务槽位数量),是否存在处理能力瓶颈。(3)本地中继传输网汇聚层节点

36、数量,环路速率以为主;汇聚传输环网数量,所有环网是否均双归属于2个核心节点,并符合主要业务网的业务流向,是否存在电路的过度迂回。市区汇聚传输环网节点数量是否均控制在56个以内(含2个核心节点),否则请逐一列出尚未双归属、环路节点偏多的汇聚传输环路及节点;根据附表2、3统计数据,列出目前环路时隙紧张(超80)且需在08年实施改扩建的汇聚传输环路及节点,另外对于环路时隙尚较空闲的汇聚传输环路(低于80),提炼其中空闲槽位紧张的汇聚传输节点。汇聚传输和接入传输是否实现光路互通,对于端到端业务开通支撑情况。(4)本地中继传输网MSTP功能的支撑情况。(5)本地网DWDM系统容量,已开通的波道数及所承载

37、业务情况。(6)列出目前传输端口资源紧张的端局(备注:主要分析2M端口情况,对于155M板件、10/100M板件,可根据业务需求驱动,列入滚动投资)(注:环网利用率均以环网电路使用率口径进行统计。)3.3.1.3 本地传输网网管现状1、现状介绍传输网网管系统的现状。2、存在问题分析分析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如各类接口、处理能力等问题)。3.3.2 本地中继传输业务现状统计各本地网传输业务电路开放情况,并请填报如下表格。请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填报。表3.3.2:本地网中继电路开放矩阵表.xls3.3.3 本地网枢纽楼及长长中继网本地网长途枢纽楼情况。包括枢纽楼的数量、名称、位置、各专业机房面积及使用率

38、等。说明PSTN长途网设备、软交换网络设备及信令网网络设备的在本地各枢纽楼中的分布情况。说明不同枢纽楼中设置网元的联接情况、同一类网元的安全备份情况。说明ChinaNet和CN2各层面设备在地市各枢纽楼中的分布情况,包括ChinaNet的核心节点、汇接节点、接入节点,CN2的核心节点、汇接节点、边缘节点、业务接入节点。说明不同枢纽楼中各节点设备间的联接关系。长途传输干线及传输系统情况:长途(含省际和省内)光缆干线在各C3城市内的路由情况(包括在各枢纽楼终端或经过的情况)等;长途(含省际和省内)传输系统在各枢纽楼的终端情况。请填写表3.4.3-1、表3.4.3-2。若同一城市有多个长途枢纽楼,说

39、明各城市的长长中继网资源情况。长长中继光缆情况,包括:各光缆路由及长度、纤芯数、纤芯类型(G.652/G.655)、纤芯利用率等;长长中继传输系统情况,包括:网络结构、各传输系统的路由、制式、系统容量、利用率等。请填写表3.3.3-3、表3.4.3-4。表3.3.3-1 光缆进出局情况表(采用集团表2.6-1)表3.3.3-2 波分系统进局情况表(采用集团表2.6-2)表3.3.3-3:本地网长途枢纽楼现状表.xls。(采用集团表2.63)表3.3.3-4:本地网长长中继网现状表.xls。(采用集团表2.64)重点从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和给运行维护带来的压力两个方面来分析枢纽楼及长长中继网的网络结

40、构、网络组织、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3.3.4 网络需求分析一、定量分析: 结合网络的发展情况并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对2008-2010年的本地传输网络发展进行需求估算(本次规划中传输业务容量需求预测主要从宽带业务电路需求、软交换中继电路的需求、大客户出租电路需求及其它电路需求(包括小灵通中继传输)等方面进行预测)。综合考虑各业务网对传输网的需求,以及传输网网元出租的需求,提出规划期各年度传输网业务需求,包括对中继传输设备和中继传输光缆的需求。请填写网络需求表(包括中继光缆及中继传输需求)。表3.3.4 2008-2010年本地中继传输网络需求单位08年09年10年中继传输新增需求(折合

41、为155M端口)万个GE端口新增需求个接入传输新增需求(折合为155M端口)个中继光缆需求万纤芯公里二、定性分析:1、规划期内中继传输网络电层面的需求主要有哪些?其增量与现有网络规模的比例?2、中继网络电层面是否有较大的网络调整和优化需求?如果有请具体说明。3、光层面的新增需求主要有哪些?对新增需求采用的主要解决方式(采用城域波分还是裸纤)。4、规划期内的传输网管的需求分析,介绍本地网在网络运营、服务开通和服务保障等各方面对传输网网管系统的需求。3.3.5 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分公司应分类描述说明规划期内本省各本地网传输网络发展策略和思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网络的多业务传送能力及MSTP

42、的全网覆盖、对现有电层网络的优化和调整、网络快速响应能力、新技术应用和对ASON的演进思路等; 提高本地传输网业务支撑能力的思路,尤其要结合大客户接入业务需求,说明地市在大客户接入传输、光缆等方面的整体规划以及在提高业务响应速度和支撑能力、技术设备选择、网络结构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策略,大客户网络统一承载平台建设发展思路和发展策略。 本地传输网与数据网协调发展策略; 本地传输网络在中继层面对GE等大带宽电路不断增加的解决方案和思路,以及对城域波分和中继光缆协调发展的考虑; 设备退网的思路; 本地传输网络网管系统的发展思路等。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与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发展举措与实施步骤

43、。如果有改变网络架构、明显提升网络性能的内容,请重点说明。08年规划中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加强传输网统一性,逐步实现端到端电路调度及管理,明确各本地传输目标网演进,加强传输网统一性,通过中继和接入传输层面间(市区中继和接入传输、市到县中继和县到乡接入传输层面)光路互联或共享大容量ADM设备等方式,逐步实现各本地传输网络端到端电路调度及管理。2、提升中继传输层面网络安全性,本地网中继传输节点要具备光纤物理路由成环基础上的设备环网保护,同时结合中继传输网扩容,逐步解决部分本地网中继传输层面单节点问题(如市到县传输县局单节点、部分业务量较大县局双节点出口等),确保网络安全。3、结合业务发展及中继

44、传输目标网演进,在中继传输层面逐步引入ASON智能光交换网络,并逐步推进中继传输网网络结构由环型网向格型网演进。提供各本地网规划期末传输网络目标网结构和光缆网结构图。3.3.6 规划方案及性能提升分析根据业务预测及发展策略,提出规划期各年度的本地中继传输网(光缆网和设备层、传输网管)规划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投资。对于中继光缆纤芯使用率达80以上,确实需要新建中继光缆的地段,可根据此段光缆具体业务所占纤芯综合考虑该光缆建设方案。对重要的建设项目在规划中应重点论述,说明建设理由,要求一定要进行方案比较。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的资源盘活网络,促进网络发展与转型。说明规划项目实施后,网络规模、业务支持能力、

45、电路响应速度、MSTP提供能力等方面相比上一年有了哪些程度的提升。填写表3.3.6:本地接入网现状与规划(集团表格部分数据)3.3.7 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分析近年来传输网络建设总投资的变化情况、各专项投资及占比情况,并对规划期(2008-2010年)传输专业投资分布变化及占比情况进行预测,填写下表。表3.3.7 传输网络投资结构分析表项目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中继电层面投资(万元)专业占比中继光层面投资(万元)占比中继光缆投资(万元)专业占比传输网管投资(万元)专业占比合计投资(万元)3.4 数字同步网如果0810年均无建设项目,该节可省略;如果仅08年没有建设项目

46、,该节可简化。3.4.1 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本地网数字同步网网络结构、能力、利用率等情况进行描述,介绍同步时钟链路采用的传送方式,提供数字同步网结构示意图,含已建和在建工程。相关图表如下:附图3.4.1:本地网数字同步网络结构示意图。表3.4.1-1:本地网数字同步网络现状表.xls表3.4.1-2:本地网数字同步网扩容需求表.xls。3.4.2 发展规划各地区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发展规划,并对其进行文字阐述。3.4.3 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分年度说明规划期内本地网数字同步网络的建设项目和投资估算。第四章 接入层网络发展规划4.1 现状及存在问题4.1.1 宽窄带接入1. 窄带接入分区域从

47、端局、接入两个层面对设备情况、节点数、设备容量、设备类型、实占率等方面进行描述。端局退网需求按照轻重缓急排出顺序。主要从现有网络对业务的支撑、网络运行维护、设备性能、安全性、接入层设备调配的难点等多方面分析窄带接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填写下表:区域地域机型厂家类型用户板用户数量用户容量现有用户容量(线)停机保号用户数零次户用户数可调配数XX市城市CC08主流注:停机保号和零次户用户数可以作为资源调配时的参考数据。表 4.1.1.1-1本地交换端局设备配置现状表 4.1.1.1-2端局层面设备退网需求统计表表 4.1.1.1-3窄带接入网以及远端用户模块现状表 4.1.1.1-4本地交换网交换设备一

48、览表表 4.1.1.1-5本地交换网交换设备统计表2. 宽带接入1)宽带接入网总体情况现状及问题分析请给出宽带接入网网络典型组网结构图。说明本地宽带接入网现状,包括网络层次结构、以太汇聚层设备、接入设备情况(如设备类型、IP内核和ATM内核的DSLAM个数等)、流量、带宽利用率、设备对业务支持能力等。结合本地网业务发展情况,对宽带接入网(含宽带无线接入)现状进行简要描述,内容包括接入方式、汇聚层设备及宽带接入设备、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并用表格形式分区域描述宽带接入设备端口及使用情况,包括有线接入方式(汇聚交换机、ADSL、ADSL 2+、VDSL、LAN)和无线接入方式(WLAN)等的节点数量

49、、设备种类、设备数量、实占端口数、端口利用率等指标。请填写以下表格:表4.1.1.2-1 宽带接入网汇聚交换机现状表表4.1.1.2-2 ADSL接入设备现状表表4.1.1.2-3 LAN设备现状表表4.1.1.2-4 其他宽带接入接入设备现状表根据现状情况,对宽带接入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2)城区宽带提速现状及问题分析为配合宽带提速的需要,需对铜缆现状调查并对目前宽带提速的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数据可参考前期宽带DSLAM下移提速工作的相关数据。表4.1.1-2-5 主城区铜缆服务距离调查表例如:主城区建设xxx个ADSL2+节点,ADSL2+设备达到xx万线,占城区总容量的xx%;建设xx

50、x个ADSL节点,ADSL设备达到xx万线,占城区总容量的xx%;其中新建宽带DSLAM节点xxx个。主城区共计有xxxx个交接箱,宽带铜缆服务半径在1.5KM内的交接箱有xxx个,占主城区总交接箱xx%,宽带用户有xxxx户(以目前用户计算,下同),占总宽带用户xx%,该部分用户接入带宽预计可提升到5M(ADSL)或12M(ADSL2+)以上;宽带铜缆服务半径在1.5KM2KM的交接箱有xxx个,占主城区总交接箱xx%,宽带用户有xxxx户,占总宽带用户xx%,该部分用户接入带宽预计可提升到4M(ADSL)或8M(ADSL2+)以上;宽带铜缆服务半径在2KM2.5KM的交接箱有xxx个,占主

51、城区总交接箱xx%,宽带用户有xxxx户,占总宽带用户xx%,该部分用户接入带宽预计可提升到3M(ADSL)或4M(ADSL2+)以上;对目前宽带接入网在宽带提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比如铜缆覆盖半径、铜缆质量、交接箱改造、新建接入网点等方面的问题。3)农村宽带覆盖现状及问题分析为配合农村信息化的需要,需对农村宽带覆盖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必要的分析。主要数据可参考前期农村宽带延伸工作的相关数据。已开展农村无线宽带覆盖试点的需详细说明无线宽带覆盖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表4.1.1-2-6 农村宽带覆盖现状从满足农村业务需求、加大覆盖、乡镇专线以及如何满足零散用户的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比

52、如:通过行政村宽带延伸工作,在2007年底实现271个乡镇、占比90.33%乡镇初步达到共享100M以上上行带宽目标。根据业务需求进一步推进DSLAM向大行政村下移,全区新建宽带接入节点201个,到2007年6月底农村宽带接入节点达到642个,其中乡镇节点300个、乡镇以下节点342个,并为283个乡镇、1645个行政村提供宽带接入能力,具备宽带接入能力的行政村占总行政村数量比重为47%,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化提供通讯服务保障。3. AG/综合接入对现有AG(含综合接入设备、不含IAD)的情况进行描述,包括设备种类、设备数量、设备性能、开放的业务、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请填写表格:表 4.1.1.3 AG以及综合接入设备现状统计表4. 其他接入设备(IAD、SIP终端)描述综合接入终端设备(包含家庭网关、企业网关、IAD等)、SIP终端的应用情况及推广中存在的难点,。请填写表格:表4.1.1.4 综合接入终端现状统计表4.1.2 接入传输系统1、现状请说明本地网接入传输层的网络结构、网络规模、利用率、厂家数量、网管等,并配以简要的示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